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土壤资源与调查实验题 目: 土壤调查报告 所属小组 资环132 撰 写 人: 谢约翰 熊艺 孙文献 课程名: 土壤资源与调查 任课教师: 潘剑君 成 绩: 2016年11月 07 日南京市东郊土壤调查报告1、总论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对土壤资源的利用,土地承担着农、林、牧业的生产和发展,是国民经济赖以持续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对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在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土壤资源调查是对某地区的土壤作为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测制编绘出土壤类型图和
2、有关的生产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开发利用改良的实施方案。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实习是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增强动手能力,并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根据土壤调查与制图的课程设计,调查时间为10月31日至11月10日,历时十一天。以实习的方式对南京市东郊进行了土壤调查。由潘剑君老师精心策划安排,我们专业的56个同学共分6个小组,每组9至10人,负责34张航片作业面积所覆盖的地区。实习的进行实行组长负责制,分别进行小组内的各项事宜。1.1调查区域简介调查区域西起美龄宫东侧公路包括钟灵街西侧部分地区,东至灵谷寺路,钟灵街地
3、铁站西侧,北沿中山陵陵前路,向南至沪宁高速公路以南。全区海拔10-65m左右,有左所村、西新村两个自然村,中山陵、明孝陵等风景区以及邵家山、西山头等低矮山丘。见下图:图1 调查区域范围1.2调查方法及主要成果本次实习日程安排如下表所示:表1:工作安排日期工作任务10月29日分组,定组长。明确任务,分发物品,查阅资料,制订工作计划和技术规程,勾划作业面积,选择踏查路线,设置剖面点10月31-11月1日路线踏查,建立10个典型样地,挖10个剖面,采集土壤样品11月2日上午比土评土,土地利用类型汇总;下年室内土壤利用类型判读,土地利用类型判读。11月4日分组野外校核,修正判读结果。11月5日进行小组
4、间的相互评图;小组转绘。11月6日上午,拼接成调查区的完整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利用GIS技术进行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的计算机输入和成图作业、面积量算;在土壤图的基础上,编制土壤利用改良分区图;编写调查区的土壤调查报告和各小组的土壤调查报告;撰写专题研究报告11月8日14:00,进行成果报告交流(2个小组报告含小组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1个全队报告含调查区的土壤分类系统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和土壤利用改良分区系统、调查区的土壤图和各土壤类型的面积与分布、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各土地利用现状类型的面积与分布、土壤利用改良分区图和各改良区的面积与分布;1个GIS制图研究报告;1个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
5、报告;2-3个专题报告转绘)。布置实验课实验六的内容编写技术规程。本次实习,每小组参考所领取的34张1985年的航片及当年南京市部分地区的地形图及以东郊为主的地形图,对比小组自己搜集的南京东郊地图,在研究了地形地势并实际踏查后,综合分析实际的植被变化、土地利用和道路等影响,共挖土壤剖面60个。后在潘老师分析指导下,确定所采集的各处土壤共有8种土属,分属于3个土类。根据采集的纸盒标本,采集过程所做多项记录绘制了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土壤利用改良分区图。2、调查地区的自然和农业概况2.1调查区气候条件根据江苏地理,调查区位于东经11850,北纬 3203,属于北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全年日照时数为
6、2212.8时,全年日照率为48%,干燥度为0.9。调查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冬季受欧亚大陆气团影响,天气晴朗、寒冷、干燥。初夏受锋面雨带影响,南京进入梅雨季节,降雨明显增多,大、暴雨频繁出现。梅雨过后进入盛夏,天气晴燥,常会形成伏旱。春秋两季是冬、夏交替过程中的季节,多以干燥凉爽天气为主。适宜植物生长的无霜期约225天。 洪涝、干旱、暴雨、连阴雨、台风、高温、强对流天气(雷暴、飑线,冰雹等)、寒潮、低温、霜冻、大风、雾等灾害时有发生。2.2气温与地温2.2.1气温根据1959年至1978年气象资料统计,本区年平均气温为
7、15.5,年际最大差值为1.6,80%的年份在15.2以上,最高年份16.4(1961年),最低年份为14.8(1972年)。一月份为最冷月,平均气温2.2,最高年份4.2(1965年),最低年份-1.1(1977年),相差5.3;七月份为全年最热月,平均气温28.2,最高年份30.1(1965年),最低年份26.4(1969年、1976年),相差3.7;年极端低温-13.3(1977年1月30日),年极端最高气温40.7(1959年8月22日),平均无霜期225天,80%保证率无霜期为208天,平均初霜日为11月10日,最早为10月19日(1962年),平均终霜日为3月20日,最晚为4月18
8、日(1962年),平均霜期为140天。2.2.2 地温据1959年至1978年十九年的统计,全年5厘米平均地温17.2,20厘米为17,变幅不大。2.3 降水与蒸发2.3.1 降水量本区雨量充沛,但少数年份旱涝悬殊,年平均雨量1004.6mm,最多的1972年达1374mm(南京1915年曾达1620mm),最少的1978年只有479.8mm,也是自1905年南京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少的一年。有55%的年份年雨量在900-1200mm之间,15%的年份雨量在1200mm以上,30%的年份雨量在900mm以下,降水平均相对变率为19%。雨量分配不均,全年有三个较明显多雨期,四至五月常有春雨,六至七月
9、为梅雨季节,梅雨结束后约七至八月,常有一段伏旱天出现,九月多台风秋雨;六月份是一年中雨量最多的月份,平均为164.3mm,其次是七月份,平均雨量为161.4mm;绝大多数暴雨都发生在六、七两个月内,十二月和一月雨量为最少,相对来说是全年偏旱期,平均雨量均在30mm以下。2.3.2 蒸发量本区年蒸发量为1563.2mm,以六至八月最大,可达185.6-209.8mm,一月及十二月最小只有58-65mm。2.4 地质地貌本区的地貌大体分为低山丘陵、土岗地、平地三种类型。2.4.1低山丘陵主要是由沉积紫砂页岩、砂砾岩组成的紫金山。紫金山南坡的中、下侏罗统象山群(J1+2)。从横剖面来看,紫金山岩层均
10、向南倾斜,倾角25-30,山顶石英质砾岩,对下覆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和页岩起着保护作用。以紫金山砂页岩为母质发育的紫色土主要分布在本调查区的北部,主要为林区。2.4.2 土岗地在低岗丘陵50米高程以下,堆积着30-40m的第四纪下蜀黄土,经流水切割冲刷形成较复杂的岗、塝、冲地貌特征。下蜀系黄土由于沉积的先后,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较早(Q2+3)形成的,粘化度较高,在1m深土层内可见铁锰淀积物(本调查区也主要为这种类型);二是较晚(Q4)形成的,粘化度低,在1米深土层内无铁、锰沉积物。在高程15-20m的黄土岗、坡地,多数已被辟为茶、果园地和旱作作物耕地,其余的岗地则被林木所覆盖;高程15m以上的
11、冲、沟、缓坡地,由于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灌溉条件的改善,已发展成为本区重要发粮、菜、经济作物生产基地。2.4.3 平地在较为平坦的区域,人工扰动痕迹明显,经采集发现多为潮土。若干年前此区域有大量菜地,现已转变利用方式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娱乐去处。2.4 植被受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作用,此调查区的自然植被主要发育为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在低山丘陵主要的落叶树种有各种栎树、黄檀、枫香等,属常绿阔叶树种的有冬青、杨梅等。另外,由于人为利用的不同,人工植被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包括法国梧桐、香樟树、榆树、雪松及其它各种绿化树种、草坪等。总的来说,本区植被保护较好,森林覆盖率较高,最高处达100%,水土保持
12、较好。2.5 农业生产本调查区域地形以低山丘陵和岗地为主,少量草坪。本区域主要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影响,人工种植的树林多为常绿落叶阔叶林,主要树种有栎树、黄檀、枫香、冬青、杨梅、黑松、马尾松、雪松等。树木多种植于丘陵和岗地。草坪为人工养护。靠近下马坊公园及中山陵有少量建筑用地。下马坊公园主要作用供附近居民休闲娱乐,所以周围有修建住房。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一块区域被辟为茶园,用于生产南京名茶雨花茶。该地区土壤腐殖质含量高,呈弱酸性,适合种植茶叶。本区内的冲地原本被勤劳的村民开垦为菜地,现以被占用以修建住房和公园。3.土壤性态综述3.1 调查区域土壤种类此次调查区域内主要的土壤类型包括石质土、紫色土、
13、潮土、山地草甸土、红壤和黄棕壤。3.2 土壤分类原则与系统 此次土壤调查共挖土壤剖面56个,按照中国土壤分类系统进行分类,并采用土类、亚类(高级分类单元),土属(中级分类单元)及土种(基本分类单元)进行分类,其具体的分类原则遵循以下4点:1. 土类将在一定的自然或认为条件下产生的独特的成土过程及其相适应的土壤属性的一群土壤划分为一个土类。同一类的土壤,成土条件、主导成土过程和主要土壤属性相同。每个土类均要求:第一、具有一定的特征土层或其组合;第二、具有一定的生态条件和地理分布区域;第三、具有一定的成土过程和物质迁移的地球化学规律;第四、具有一定的理化属和肥力特征及改良利用方向。2亚类土类范围内
14、的进一步续分,反映主导成土过程以外,还有其他附加的成土过程。它是根据主导成土过程条件之外的附加成土过程来划分的。如黑土土类,其主导成土过程是腐殖质累积过程,由此所产生的典型亚类是普通黑土;而当地势平坦,地下水参与成土过程,产生潴育化这个附加过程,根据它划分出来的草甸黑土就是黑土向草甸土过渡的一个亚类。3. 土属主要根据成土母质的成因、岩性及区域水分条件等地方性因素的差异进行划分的。对于不同的土类或者亚类,所选择的土属划分的具体标准不一样。如果说土属以上的高级分类主要反映气候和植被这样的地带性成土因素及其结果的话,土属的划分主要反映母质和地形(地下水)的影响。4. 土种土种是低级分类的基本分类单
15、元,是具有相似土体构型的一群土壤。同一土种要求:景观特征、地形部位、水热条件相同;母质类型相同;土体构型一致;生产性和生产潜力相似,而且具有一定能够的稳定性,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可根据土层厚度、腐殖质厚度、盐分含量多少、淋洗深度等这些量或程度上的差异划分。表2 土壤工作系统分类表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剖面代号主要特征黄棕壤普通黄棕壤泥质黄棕壤泥质黄棕壤I-5II-3,4 III-1,2IV-3,4,5V-2,3,4,9VI-1,3 pH7,B层有铁锰砂泥黄棕壤砂泥质黄棕壤I-6III-4,5,9pH7,有铁锰结核,质地粘重暗色黄棕壤暗色土薄层暗色土II-1III-1,2,IV-1,2,V-1,5,6V
16、I-2,9,10 6pH7,B层有微弱粘化粘磐黄棕壤岗黄土岗黄土I-7,8,9II2-5III-3V-7pH7,铁锰结核,B层粘重紫色土酸性紫色土酸性紫砂土薄层酸性紫砂土I-2III-7VI-6pH6.5,坡中上部,紫色砂质母岩厚层酸性紫砂土I-3III-8VI-7pH6.5,坡下部,紫色砂质母岩中性紫色土中性紫砂土中性紫砂土I-1II-66.5pH7石灰性紫砂土II-5,7,8pH7,B层强石灰反应潮土灰潮土灰潮土灰潮土VI-4,54.5pH6.5,色深,湿度大,粘磐山地草甸土酸性山地草甸土酸性山地草甸土酸性山地草甸土VI-6pH6,三价铁反应,团块状3.3 调查区土壤形成过程与特征土壤的形
17、成主要与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五大成土因素有关。此次调查区域的地形主要有残丘、岗地、平地三种。根据土壤剖面的土体构型、农业生产性状、土壤理化性性状、地形、母质及植被等条件来划分土种。 1紫色土(1)成土过程:紫色土的形成有别于其他岩成土类,其成土过程受到母质的影响特大,紫砂粘土发育于酸性紫色砂岩,成土过程主要是由于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微弱,但因为通常其土体深厚,持水能力强,氧化还原反应交替,所以土壤中有明显的铁锰结核,土壤中粘粒含量较紫砂土高,砂粒含量明显减少。紫色土因为土壤受到强烈侵蚀,处于不稳定状态,表层经常受到剥蚀,底土,甚至是岩石风化物不断出露地表成为新的表层,以致土壤发育时间短,
18、淋洗过程不充分,从而继承了形成土壤的岩石的性质。(2)分布地区:除去西山头西坡底部有些灰潮土外,西山头几乎都是紫色土。地貌类型为残丘中部,植被为灌木林,有部分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3)成土母质:由紫色砂页岩经风化搬运冲积发育而成。(4)剖面特征:紫色土通体以紫色为主色调,土壤剖面上下均一,无明显差异。淋溶淀积现象极少。土壤以物理风化为主,在坡地上部土层浅薄。本组采用土壤剖面1号、2号为酸性紫色土代表,该点位于岗地斜坡处,地表起伏较大,草本植物茂盛,落叶阔叶林,植被覆盖度达100% ,母质为紫色砂岩。其剖面构型如下:O层:2-0cm 为枯枝落叶层。 A层:0-7cm,土壤湿度潮,颜色为灰棕
19、(5YR5/2),质地为粘土,粒状结构,植物根系多,无新生体,有贝壳、石头等侵入体,pH值为6,无盐酸反应,高铁反应为“+”,亚铁反应为“+”。 B层:7-58cm,土壤湿度为湿润,颜色为紫棕(5YR5/4),质地粘,块状结构,植物根系少,有新生体砂礓,有石头侵入体,pH值为4,盐酸反应为“+”,高铁反应为“+”,亚铁反应为“+”。C层:58cm 以下。中性紫色土代表,土位于岗地斜坡处,地表起伏较大,植被为针叶阔叶混交林,且以针叶林为主,母质为紫色砂岩。其剖面构型如下:O层:2-0cm 为枯枝落叶层。 A层:0-22cm,土壤较干,颜色为暗棕(7.5YR3/4),质地为粘土,粒状结构,植物根系
20、较多,无新生体,pH值为6,高铁反应为“+”,亚铁反应为“+”。 B层:22-63cm,土壤湿度为润,颜色为红棕(5YR4/6),质地粘,粒状结构,植物根系少,pH值为7,高铁反应为“+”,亚铁反应为“+”。C层:63cm以下,土壤较干,颜色为紫(5YR6/3),质地砂,粉砂状,无植物根系,pH值为8。石灰性紫色土代表,多位于岗地斜坡处,地表起伏较大,侵蚀不明显,地表裸露少,植被为针叶阔叶混交林,地表覆盖度大,母质为紫色砂岩。其剖面构型如下O层:2-0cm 为枯枝落叶层。 A层:0-5cm,土壤较潮,颜色为暗棕(7.5YR3/4),质地为粘土,粒状结构,植物根系较多,无新生体,pH值为8,盐酸
21、反应为“+”。 B层:5-13cm,土壤湿度为润,颜色为暗红棕(5YR2/4),质地粘,粒状结构,植物根系较多,pH值为8,盐酸反应为“+”。C层:13cm以下,土壤较干,颜色为紫棕(5YR5/4),质地砂,块状结构,植物根系较少,pH值为9。2、黄棕壤(1)成土过程:黄棕壤的主要成土过程是腐殖化过程,粘化过程和弱富铁铝化过程。腐殖化过程:因其发育于雨量较多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生物循环比较强烈,自然植被下形成的枯枝落叶,在地面经微生物分解,可积聚成薄而不连续的残落物质,腐殖质类型以富里酸为主。粘化过程:淋溶粘化主要是由于南京地区气候处于湿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区,降雨量较大,土体上层的粘粒常分
22、散于土壤下渗水中,并随之在土体中迁移,即粘粒的机械淋溶过程。粘粒移动到一定深度即由于物理、化学或因迁移介质水分的被吸收而淀积,形成粘化层,且土壤常表现出偏酸性。弱富铁铝化过程:主要是由于在湿热的生物气候条件下进行的脱硅作用和铁铝相对富集的作用,由于黄棕壤存在粘化过程,土壤偏酸,从而加大了SiO2的溶解度而脱硅,所以铁铝相对在土体中富集,因为南京气候不足以使原生矿物强烈水解,故富铝化程度不强烈。(2)分布地区 黄棕壤分布范围较广,在岗、塝地区的分布母质多为岩石风化物的残积坡积物。调查发现,本调查区域黄棕壤主要分为粘盘黄棕壤和普通黄棕壤两种。其中普通黄棕壤在下马坊以北的塝地上以及美龄宫附近沿陵园路
23、的岗地上分布,而粘盘磐黄棕壤的紫黄土分布在海底世界的塝地以及中山陵茶园;粘盘磐黄棕壤的岗黄土分布在四方城的岗地以及翁仲路和陵园路交界处的岗地上。(3)剖面形态普通黄棕壤黄砂土类黄砂土土种 采样地点位于博爱园偏西北部的坡地,此类土壤分布面积较小,地形起伏较大,地下水埋藏较深,因而受地下水影响小,其成土母质以坡积物为主,其主要剖面特征如下:A层:0-28cm,腐殖质层,土壤颜色暗黄棕(10YR 5/8),湿度小,质地壤性,以小粒状结构为主。由于植被覆盖率大,植物根系丰富。在铁锰结核,无盐酸反应。AB层:28-42cm,过渡层,土壤润,土体稍有凉意,颜色依然为棕色,质地砂,依然有铁锰结核存在,无盐酸
24、反应,有高铁亚铁反应。B 层:42cm,颜色紫棕(5YR 5/4),有较多砾石,土壤质地砂,高铁亚铁反应显著。利用情况:无人为耕作,主要以自然灌木丛为主,乔木较少,以落叶阔叶多,地表基本无裸露,覆盖率可达100%。虽坡度大,流水侵蚀严重,但由于植被密度大,土层根系分布范围深,因此水土保持情况较好。但由于土壤酸性较大,对种植的植被要求比较高。黄棕壤性土 暗色黄棕壤是由基性岩浆岩风化物母质形成,土壤发育程度较弱的黄棕壤类型,仅有一个暗色土属。暗色土属分薄层暗色土、中层暗色土(简称暗色土)、厚层暗色土及暗色白土四个土种,其中前三个土种是根据土层厚度划分的。而暗白土是玄武岩地貌上的特殊土壤,因研究不足
25、,面积又很小,暂归入暗色土属。 多位于针叶林区内。 此类土属于垂直地带中黄壤向棕壤的过渡类型,所在地段自然植被覆盖较好。暗黄棕壤土体较薄,一般为40cm左右,剖面构型为O-Ab-Bt-C。本地区内暗黄棕壤母质为下蜀黄土,其剖面构型大致如下:A层:0-5cm,土壤湿度为润;颜色为暗棕(7.5YR3/4);质地为壤土;团粒结构;因为针叶林根系较少且集中,故根系较少,但其中大部分为较粗根系;没有新生体;侵入体有石块;PH为6;没有盐酸反应;高铁反应为“”;亚铁反应为“”。B层:5-16cm,土壤湿度为润;颜色为棕(7.5YR4/4);质地为壤土;块状结构;无根系;没有新生体;侵入体有石块;PH为5;
26、没有盐酸反应;高铁反应为“”;亚铁反应为“”。C层:16cm,土壤湿度为湿润;颜色为淡棕(7.5YR5/6);质地为壤土;块状结构;无根系;没有新生体;侵入体有石块;PH为5;没有盐酸反应;高铁反应为“”;无亚铁反应。 利用情况:无人为耕作,主要以针叶林为主,阔叶林较少,杂草灌木丛生,地表基本无裸露,覆盖率可达100%。地形平缓,无流水侵蚀,植被密度大,土层根系分布范围深,水土保持情况较好。但由于土壤略微偏酸性。粘磐黄棕壤亚类 粘磐黄棕壤在全国第二次普查时,将其归为普通黄棕壤亚类,不再作为黄棕壤的一个单独亚类,而我们此次调查仍将其作为黄棕壤的一个亚类。粘磐黄棕壤的淋溶层与溶积层的粘粒含量相关性
27、较大,形成透水率很低的粘磐层,粘重紧实,在干缩时垂直节理明显,结构体上的铁锰结核与胶膜明显。根据其形成所处的地貌类型及土壤颜色差异,可分为岗黄土、褐黄土、黄刚土、菜园黄土等四个土属。岗黄土成土母质为普通下蜀黄土,即第四纪晚更新世较早时期堆积的风化度较深的下蜀黄土。岗黄土分布地貌主要是黄土岗地的岗顶及岗坡部位,其分布高程多在30一50 m左右,一般高于同一亚类的其它土属。岗黄土属分死岗黄土及岗黄土两个土种。褐黄土根据其B层发育程度不同,划分为粘褐黄土及褐黄土两个土种。黄刚土属分死黄土、黄土及溧白黄土三个土种。 本组所采I-789为粘磐黄棕壤亚类岗黄土属岗黄土土种。采集地点位于博爱园西侧树林下。该
28、处植被为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形坡度较缓,母质为下蜀黄土。其剖面构型如下:O层:3-0cm,为枯枝落叶层。A层:0-8cm,土壤湿度为润,颜色为灰棕(5YR5/2),质地为壤土,块状结构,有少量植物根系,无新生体,无侵入体,pH为7,无盐酸反应,无高铁反应,亚铁反应为“-”B层:8-25cm,土壤湿度为湿润,颜色为暗黄棕(5YR2/4),质地为壤粘土,块状结构,无植物根系,有铁锰结核新生体,无侵入体,pH为6,无盐酸反应,高铁反应为“-”,无亚铁反应C层:25,土壤湿度为湿润,颜色为红棕(5YR4/6),质地为粘土,块状结构,无植物根系,有铁锰结核新生体,无侵入体,pH为6,无盐酸反应,无高铁
29、反应,无亚铁反应。 利用情况:该地区为认为管理公园,有人为灌溉施肥,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杂草灌木丛生。地形有缓坡,有流水侵蚀迹象,植被密度较大,土层根系分布范围深,有水土流失现象。3. 灰潮土(1)成土过程:潮土是发育于富含碳酸盐或不含碳酸盐的河流冲积物土,受地下潜水作用,经过耕作熟化而形成的一种半水成土壤。自然潮土的有机质积累并不多,目前,大部分潮土已垦耕为农田,潮土有机质积累在自然因素和人类影响共同作用下达到新的平衡。具有腐殖质层(耕作层)、氧化还原层及母质层等剖面层次,沉积层理明显。潴育化过程:潴育化过程的动力因素是上层滞水和地下潜水。潮土剖面下部土层,常年在地下潜水干湿季节周期性升降
30、运动作用了,铁、锰等化合物的氧化还原过程交替进行。由于这种每年的周期性氧化还原过程,致使土层内显现出锈黄色和灰白色(或蓝灰色)的斑纹层(锈色斑纹层)。锰也发生上述类似的氧化还原变化,因此常有铁锰斑点与软的结核,在氧化还原层下也可以见到砂姜,一般是地下水的产物。腐殖质积累过程:潮土绝大多数已垦殖为农田,因此其腐殖质积累过程的实质是人类通过耕作、施肥、灌排等农业措施,改良培肥土壤的过程。潮土腐殖质积累过程较弱,尤其是分布在黄泛平原上的土壤,耕作表土层腐殖质含量低,颜色浅淡。所以也称之为浅色腐殖质表层。(2)分布地区:博爱园上部,和美龄宫接壤处。就剖面点来说,在1号点上部及2号点左侧区域。(3)剖面
31、形态:由于受地下水的影响显著,土壤的湿度大、质地粘壤、颜色灰暗。 该土多位于岗地斜坡底处与人为菜地相交处,地表起伏较小,植被为针叶阔叶混交林,母质为下蜀黄土。、其剖面构型如下:A层:0-3cm,土壤湿度为润,颜色为灰棕(5YR5/2),质地壤粘,团粒结构,植物根系较多,无新生体,pH值为7,无盐酸反应。B层:3-19cm,土壤潮,颜色为暗棕红(5YR2/4),壤质土,粒状结构,植物根系多,pH值为6C层:19cm以下,土壤润,颜色淡黄棕(10YR7/6),质地砂,块状结构,植物根系少,pH值为64.石质土成土过程:石质土即“粗骨土”,是由裸露岩层新风化物直接发育成富含砾石的A-R型土壤。一般见
32、于无森林覆被、侵蚀强烈的山地。多发育于抗风化力较强的母质上。成土作用不明显,没有剖面发育。质地偏砂,含砾石多。土壤特性:石质土剖面由腐殖质层和基岩层组成。A层浅薄,一般均小于10厘米,A层之下为坚硬的母岩,土石界线分明,在局部植被较好的地段,可见1-2厘米的O层。石质土的颜色和质地以及酸碱性等,随各地植被覆盖状况和基岩风化物特性不同有很大差异。但土壤质地多为含砾质的砂质壤土或壤砂土。A层中常有多少不等的根系。土层中富含岩石风化碎屑,残留岩性特征尤为明显。整个土体无新生体,砾石含量较高,薄层粗骨土常大于70%。石质土是深受母岩岩性影响的初育土。各种母岩的矿物组成不同,风化物的性状各异,直接影响土
33、壤性质也各异。石质土可以在各种生物气候带出现,其所处地形部位多位于山地。5.山地草甸土成土过程:山地草甸土的成土过程主要是腐殖质积累过程和潴水氧化还原过程 殖质积累过程:所处环境由于气候冷凉,土体湿润,草甸植被生长茂密,每年能提供大量植物残体,但分解缓慢,从而积聚于土体中,使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明显富集,形成草根层或草毡层和较厚的腐殖质层。潴水氧化还原过程:由于山地草甸土区降水量大,地势平缓,加之土层含有机质量高和粗骨性强,土体经常处于潴积滞水状态。在季节性干湿交替影响下,铁锰氧化还原作用十分活跃,在草皮层下均可见到明显的锈纹锈斑,局部低洼地段还可出现潜育化的土层,显示出土壤形成过程中潴水氧化还
34、原作用的特征。土壤特性:山地草甸土剖面一般较薄,在草皮层下,通常仅见薄层土壤,个别地段土层略较厚。剖面呈As-Ah-C或As-Ah-Cu-C构型。草毡层(As)厚薄不一,根系交织成网,松软,有弹性。腐殖质层(Ah)发育明显,厚约30厘米,呈暗棕色或暗黑色,团块状结构,疏松。底土母质层(C)分化不明显,棕色调为主,土质砂性,有较多半风化石砾及石块,潮湿,常见锈纹斑(Cu),及微量粘粒淀积物。 山地草甸土质地轻,颗粒粗,且多含石砾。4、土壤与土地资源评价4.1 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类型整理后如下表所示:三大类一级类二级类 农用地耕地水田、菜园、旱地园地苗圃、茶园、其他园地林地自然林地、灌木林地、其
35、他林地草地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交通用地农村道路、交通公路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坑塘水面、沟渠其他用地设施农用地、田坎建设用地校园、住宅区、公共服务用地、公园与绿地未利用地表3 土地利用类型表从这个南京东郊调查区域来讲,土地利用类型可以大致分为公园、农田、建设用地、林地、苗圃、菜园和夹杂其中的道路。从各个土地利用类型在图中中所占面积的大小来看,占大部分区域的是建筑用地和林地。 图1.南京东郊土壤类型图整个调查区域在实习过程中分为几个部分,一组调查区域主要是下马坊公园、博爱园和南京农业大学卫岗校区周围地区,在这一区域主要是建筑用地,包括学校用地、住宅区、公园和部分林地。二组的调查区域主要是下马坊公园
36、往东到邮局路,往上至西山头和邮局旧址。这一区域的土地的类型主要是西山头的林地(包括自然林和人工林),其次是建筑用地,包括公园和学校用地。公园和道路两侧包括一部分草地,多为人工草地。横向是四组区域,从邮局路往东到中山陵园风景区东面,往上到邮局旧址。在这一区域主要是在韶山头,所以这一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多为农田和部分菜田,夹杂少部分建筑用地(主要是住宅区)和道路。从四组区域往上就是六组的区域,这一区域山地占较多面积,坡地起伏较多,所以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几乎所有山地目前都发展为自然林地。在大片林地之间夹杂着三四个小区域闭合状的农田。从六组区域往西是五组的调查区域,沿着邮局西路,灵谷寺路调查路线
37、,道路两旁多为自然景观,也有很多人为绿化植被。土地植被覆盖度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茶园、林地 、旱地、道路、建筑用地、裸地。接着五组的调查区域往西是三组的调查区域,这一区域主要和一组和五组接壤,具体是从博爱园往北到美龄宫,东面是从博爱路往西。这一区域较狭长,但是由于这一区域包括在中山陵园风景区中,所以这一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较多,包括大部分的林地,两个闭合状的苗圃和狭长的建设用地。4.2土地利用的问题从这个南京东郊调查区土地利用现状来看,土地利用类型可以大致分为公园、农田、建设用地、林地、苗圃、菜园和夹杂其中的道路,而占大部分区域的是建筑用地和林地。建筑用地面积增加幅度很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
38、加剧,城市人口剧增,从而导致住房用地增多。城市的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沪宁高速、地铁站)、公园(下马坊公园)也是本调查地区不可忽视的非农用地。建筑用地面积的不断扩大使大片可耕性土壤丧失,使本调查区的土壤生产功能下降。土壤一旦被用作建筑用地,就将失去其生产潜力,恢复为农业用地的可能性很小。调查区中的西山头和邵家山几乎全被林地覆盖,其主要的植被类型是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其中也分布有少量的针叶林,前者大多是自然林,后者则主要是人工林。根据采集的土壤剖面样本的土壤特征可以看出此地区的森林土多为紫色土以及少部分灰潮土。土壤熟化程度低,不适宜用作耕地。森林通过林冠截留减弱强降雨对土壤的冲刷、根系减弱地表
39、流水对土壤的侵蚀,有效地起到水土保持作用。草地主要是位于道路两侧,多为人工草坪。草坪处于初期,对土壤的影响还未形成,造成大量的土壤裸露,使土壤质量下降。4.3土壤资源评价4.3.1 目的土壤资源评价是将土壤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或生产资料看待,按照现有的或将来的利用类型(如稻田、果园等)对土壤条件的要求,运用土壤学、土壤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对各种土壤作出质量评价和数量统计,为土地合理利用规划和土壤改良方向提供科学依据。4.3.2 原则在进行土壤资源评价时,首先针对特定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其次,要进行多种形式、各方面的综合比较,但由于所调查的资料不够全面,在确定土壤资源评价的指标时不能达到一定的准
40、确度,再次,土壤资源评价必需以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为前提。4.3.3 评价单元评价单元的确定有四种基本方法,即以土壤类型为基础确定、以土壤资源类型为基础确定、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确定、以评价因素的组合确定。综合各种因素,本报告采用以土壤类型为基础确定评价单元。以土壤图为基础确定土壤评价单元,即以土壤图为基础把基本制图单元(土种)按其利用性能重新组合归类,其优点是能充分反映土壤地土地综合体中的矛盾,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土壤普查中的资料,但这种评价存在的缺点是在地面上缺乏明显界线,往往自然田块和行政界线不一致。4.3.4评价标准级:指在土壤利用上限级较少的土壤,地面几乎水平或稍倾斜,受侵蚀的危险性小,土层
41、厚,排水、灌溉条件好,易于耕作,植物养分供应较充分,宜于集约耕作,适于作物生长。级:土壤利用有一定期的限制因素,减少了种植植物的选择余地,且需进行一定的保土措施,以防止退化,其限制因素主要是坡度缓,土层较薄,小于理想厚度或土壤酸性较强。 级:土壤有较严重的限制因素,且需更多的投入保土措施,对水蚀风蚀敏感,坡度较大,土层薄。4.3.5 土壤评价根据土壤资源评价标准来看,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对土壤条件的要求,对各种土壤作出质量评价和数量统计。根据土地利用类型现状,整个南京东郊调查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可以大致分为公园、农田、建设用地、林地、苗圃、菜园和夹杂其中的道路,而占大部分区域的是建筑用地和林地。调查区
42、中的西山头和邵家山几乎全被林地覆盖,其主要的植被类型是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其中也分布有少量的针叶林,前者大多是自然林,后者则主要是人工林。根据采集的土壤剖面样本的土壤特征可以看出此地区的森林土多为紫色土以及少部分灰潮土。土壤熟化程度低,不适宜用作耕地。森林通过林冠截留减弱强降雨对土壤的冲刷、根系减弱地表流水对土壤的侵蚀,有效地起到水土保持作用。根据土壤资源评价标准来看,林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属于级,土壤利用有一定的限制因素,多种植针阔作物。建筑用地面积占大部分,城市的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沪宁高速、地铁站)、公园(下马坊公园)也是本调查地区不可忽视的非农用地。建筑用地面积的不断扩大使大片可耕性土
43、壤丧失,使本调查区的土壤生产功能下降。土壤一旦被用作建筑用地,就将失去其生产潜力,恢复为农业用地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从土壤资源评价标准来说,建筑用地主要属于级资源,需要对其进行更多的保土措施。在调查区域里也有一部分的农田、苗圃、菜园等农业用地,根据南京种植制度来说,农田主要种植的稻麦轮作,在苗圃里种植多为花卉等观赏作物,在菜园里种植的多为供给周围住宅区的菜类。根据土壤资源评价标准,它们主要属于 级资源,排水、灌溉条件好,易于耕作,植物养分供应较充分,宜于集约耕作,适于作物生长。因此从整体来讲,南京东郊调查区域大部分的土壤属于级和级资源,需要对其进行更多的保土措施,保护土壤资源。5、土壤改良利用分
44、区5.1分区的目的利用本次土壤普查的成果,针对本区土壤利用现状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而分片进行改土用土规划,以达到合理利用土壤资源、进一步开发,改造土壤资源。5.2 分区的依据和原则5.2.1依据 (1)各片的主要土壤组合,在土壤的属性和主要土壤理化性状有明显区别。 (2)各片土壤所处的客观环境有明显的差异。 (3)各片土壤的利用现状和生产措施有明显的区别。5.2.2 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民原则,保证能促进生态平衡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2)因地制宜,在不同地形上采取不同的利用方式,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尊重现实,力争在现有基础上以最小调整实现最佳布局。5.3土壤改良利用区分
45、区意见及分区各论根据以上的分区依据和原则,将调查区土壤划分为四个区。各区概况如下:5.3.1生态隔离区主要包括西山地区的石质土及少量零星分布的侵蚀黄砂土。该区土层浅薄,无结构发育,极易流失是本区土壤的显著特点。建议实施严格的封山育林,以保持土壤积累及发育。5.3.2 生态、经济复合林区调查区内的多数残丘和岗塝地区均可划入本区。区内土层积累有一定厚度(15-30cm),并有一定结构发育,但地形起伏,坡度较大,不适宜进行频繁的农事操作。建议在控制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的基础上进行有限的经济林开发。5.3.3经济林区主要地形特征与上一区相近,但土层积累特别深厚(50cm甚至更深),并有较长的农业利用历史和完备的水利配套设施,可开发为高效的经济林区,如酸性土壤上的茶园、交通便利地区的苗圃等。5.3.4蔬菜种植区由各冲地组成,水肥条件较好,一般均是在城市化进程中由城市近郊向外推进而来,并由此表现出同心圆公布的肥力差异。建议对新开发菜园加强培肥措施,但应注意垃圾肥料的污染,以保证环境质量和蔬菜品质。5.4改良建议 图2.南京东郊土壤利用改良分区图5.4.1 紫色土:应属山区土壤,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不但表土的有机质含量低,而且造成土层薄,蓄水抗旱能力差。因此,紫色土的开发利用首先以保持水土为重点,同时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洗马高级中学物理高一下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北京市朝阳区力迈国际学校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宣传党史知识课件
- 数字视频监控安装合同书
- 2025届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物理高一下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2025版建筑石材采购质量保证合同
- 2025版食品加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与质量追溯合同
- 二零二五年OEM农业机械委托生产及售后服务合同
- 2025版建筑工地铁质勘察测绘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版高端LED媒体租赁合作协议
- 幼龄动物毒理学研究试验设计、实施和结果分析
- JJG 972-2023离心式恒加速度试验机
- 儿内科感染性疾病诊疗规范2023版
- 家用燃气安全经验分享
- 核电项目通用质保大纲
- JJG 1094-2013总磷总氮水质在线分析仪
- GB/T 7477-1987水质钙和镁总量的测定EDTA滴定法
- GB/T 4948-2002铝-锌-铟系合金牺牲阳极
- 2014年东风日产新势代奇骏原厂维修手册
- 广东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下属事业单位招考聘用教练员(同步测试)模拟卷及答案
- 安措费使用计划报审表(施工报-监理审-业主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