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第4单元—枣庄实验_第1页
五上第4单元—枣庄实验_第2页
五上第4单元—枣庄实验_第3页
五上第4单元—枣庄实验_第4页
五上第4单元—枣庄实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单元整体概述本单元属于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它以“无私奉献的爱”为主题,选用三个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名人事件来表达。在表达特色上,在大海中永生运用大量的排比修辞的写法,气势恢宏、感人至深;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选择典型事件,运用书信对话表现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爱”的教育艺术,同时引出了“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奉献主题;艾滋病小斗士运用侧面描写,激发读者兴趣,增强文章生动性,并抓住人物的语言来体会人物乐于奉献、热爱生活、关爱社会的精神世界。这三篇文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都有一定的距离,所以,课前搜集资料、整合运用有效资料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写作意图就显得尤为重要

2、。因此,我们把学习“作者如何根据写作目的,选取有效素材来表现文章的中心”,作为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独立运用学习工具、小组合作学习,自学并掌握本单元出现的一类生字16个,二类生字11个;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的实际,理解“爱戴、呜咽、呼吁、奔腾不息、姹紫嫣红、轩然大波”等词语及“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给永远比拿愉快”等句子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记叙顺序,理清文章的结构,从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积累好词佳句,感受语言文字美。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3.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

3、功伟绩,感受对小平爷爷的敬仰和颂扬之情;体会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感受伟人的博大情怀;“感悟”小斗士的可敬,正确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人。从文中领悟到爱与奉献的人间真情。4.通过搜集邓小平、高尔基和艾滋病相关资料,能够更加深刻认识文中人物,理解文章内容,明确写作目的,从而提升搜集、整合、运用有效资料的能力;学习根据自己的写作目的,选取有效素材来表现文章中心的写法。三、单元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实践。”“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凑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

4、因此本单元教学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训练,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尝试在习作中运用。确立了“搜集信息、整合信息、处理信息、以读促悟”的设计理念,开展“学生语言实践活动”,学习作者如何根据写作目的,选取有效素材来表现文章的中心,体现“学练用”的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四、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已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读懂教材,并能把握文章的内容,具有了一定的搜集信息的能力,但整合、运用资料的能力较为薄弱。学生过多地关注了文章内容和故事情节,忽略了作者的写作目的,针对这样的学情,我们确立了“搜集信息、整合信息、处理信息、以读促悟”的设计理念,学习

5、作者如何根据写作目的,选取有效素材来表现文章的中心。体现“学练用”的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借助一篇篇感情真挚的文章,强化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五、单元教学整体设计课时教学内容基本课型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及方法第1课时单元导读+学习本单元生字词、练读重点句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单元导读课1学会本单元16个生字和13个二类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疆”、“携”、“魔”、“孕”。结合语境理解“爱戴、呜咽、波翻浪涌”重点词语,并能用“爱戴”“奔腾不息”造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运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紧扣文章题眼、中心句,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3.初步感知单元“无私奉献的爱”主题

6、,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1.名言导入,激发兴趣。谈话引出单元主题,浏览单元文章。2.读通词句,理清词义。通过独立预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扫清阅读障碍。3.初步感知,整体把握。默读课文,感知故事梗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4.紧扣文眼,巧抓中心。默读课文思考与文眼对应的中心句子。5.深化主题,总结延伸。回归单元主题。第2课时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方法指导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姹紫嫣红”的意思,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品析“栽花赏花”和“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体会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以及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理解“给

7、,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含义,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3.依托文本,结合课后人物名片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学习根据写作目的选取有效素材的写作方法。1.名言导入,通过不同的人物介绍方式,感悟根据写作目的选取有效素材的重要性。2.品读“栽花赏花”片段,感悟文字所表达的情感。体会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3.以读促悟,通过反复诵读书信内容,感悟信的内涵,体会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的拳拳爱心,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含义,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4.回归整体,体会写法。5.感悟升华,练笔倾吐,自主选择完成练笔。第3课时艾滋病小斗士方法习得课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品读文章2-4自然段

8、,感受小恩科西的不幸,感受其顽强、乐观的人物精神。2.初步了解并科学认识艾滋病。3.依托文本,继续学习根据写作目的选择最有效素材的方法。1.理解课题,解决疑问。2.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恩科西的一生。3.精读2-4自然段,通过重点品读“挺”、“轩然大波”这两个词,感受恩科西的不幸和其顽强、乐观的精神。4.总结学法,学习作者围绕写作目的选择最有效素材的方法。第4课时艾滋病小斗士方法习得课1.有感情地朗读恩科西说的话,体会恩科关爱他人的高尚品格。2.通过恩科西关爱艾滋病人的具体事例,进一步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3.依托文本,结合恩科西关爱艾滋病人的具体事例,继续学习根据写作目的,选取

9、有效素材的方法。1.回顾复习旧知,初步体悟恩科西的顽强和乐观。2.默读课文的57自然段,感受恩科西的心声。通过对“一边一边”来体会恩科西的积极乐观与顽强,以读促悟。3.寻找事例,体悟恩科西的呼吁与愿望。通过对恩科西说的话的理解,感受其身上的斗士精神,以及对其他艾滋病人的关爱。4.总结学法,学习作者依据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人的写作目的,选择有效素材的写作方法。第5课时在大海中永生实践运用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三自然段。2.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邓小平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及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邓小平爷爷的爱戴、缅怀之情。3.通过搜集邓小平的大量资料,帮助体会在大海中永

10、生,继续学习根据写作目的,选择最有效的素材的方法。1.回顾旧知,把握课文的三个场景。2.学习整合资料的方法,阅读材料,并借助材料深切体会在大海中永生的情感。3.反复诵读课文,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语,读中悟情,以情促读。4.积累语言,指导背诵 。第6课时回顾单元内容,提炼单元主题,总结查资料的方法,学会根据写作目的进行选择有效素材,完成小练笔。总结提升课1.回顾本单元的三篇课文,认识到本单元以“爱”为主题。2.知道通过搜集资料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养成课前搜集资料的习惯。3.能根据写作目的,选取有效素材,完成以“高尔基爱读书”为中心的小练笔。1.回顾本单元三篇课文的重点语句,提炼单元主

11、题爱;2.认识学习三篇课文所使用的共同方法查资料,了解查资料的作用,总结查资料、选择资料的方法;3.知道在写作中也可以通过搜集资料、选择资料的方式来获得写作素材,依据写作目的进行汇总加工。4.围绕“高尔基爱读书”这一中心,选取有效素材,并集体交流。5.汇总加工,完成练笔。6.临近下课,交流互评所写的小练笔。7.课后继续完善小练笔。单元导读课(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16个生字和13个二类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疆”、“携”、“魔”、“孕”。结合语境理解“爱戴、呜咽、波翻浪涌”重点词语,并能用“爱戴”“奔腾不息”造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运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紧扣文章题眼

12、、中心句,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3.初步感知单元“无私奉献的爱”主题,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能够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情感。学会运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紧扣文眼、中心句,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难点:初步感知单元主题,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三、前置学习活动1.朗读在大海中永生、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艾滋病小斗士这三篇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单元主题。2.会读本单元中出现的生字,如:“疆”、“魔”、“携”、“孕”、“妻”、“庞”等。3.练习正确流利地认

13、读本单元中出现的新词,并通过查阅工具书等方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名言导入,激发兴趣1.今天,老师想送给大家两句名言,请同学们齐读。出示:(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2)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2.这是有关什么方面的名言?(读书)读书可以使人明智,可以让我们品读到独特的人生感悟,本单元共有三篇课文,着重介绍了三个不同人物的不同故事,表现了的人物的高尚品格,请大家再次浏览三篇课文。(二)读通词句,理清词义课前你们已经练习认读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现在,你们有勇气接受挑战吗? 出示:爱戴 呜咽 痛悼 崭新 海疆 妻子

14、镢头 栽种 芳香 彩霞 染红 脸庞 探望 孕妇 携带 遭遇 天灾 病魔 呼吁 仁慈 媒体 最后篇章 崭新历史 奔腾不息 波翻浪涌 姹紫嫣红 不懈努力 轩然大波 曼德拉 艾滋病 基尔·约翰逊 1.认读字词:强调“镢头、妻子”的第二个字读轻声。特别要注意加点字的读音。2.理解词义:(1)“爱戴”怎样理解?和“热爱”“爱着”有什么区别?(体会感情色彩的不同,并造句体会)那么“衷心爱戴”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感?(2)“最后篇章”(介绍邓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就是把自己的全部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邓小平爷爷,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从而理解“完

15、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3.书写指导:(1)师生交流:你们认为哪些字比较难写?(生可能说出:“携”、“遭”、“疆”、“魔”和“孕”等。)重点强调指导笔画较多的字:“携”的右下“乃”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撇。“遭”的笔画较多,要注意笔顺,并写好“走之旁”。以及“疆”、“魔”和“孕”的结构特点。(2)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体会“孕”的字源、自理、字义。出示:“孕”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师生交流:了解“孕”的汉字文化内涵。孕,甲骨文像一幅怀胎妇女的透视图,外像妇女大腹之形,内像腹中怀子之形,在圆隆的人的腹部里有一个胎儿(子)。造字本义:女子怀胎。金文等于(像臀部,表示生产位置)加上(女

16、,产妇),强调“孕”为妇女的行为。篆文等于(人,妇女)加上(子,胎儿),表示妇女怀胎。慢慢地,它又分别演变为隶书、楷书的“孕”,今天我们学习的“孕”就是楷体的“孕”。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汉字真有意思,这就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相信你们肯定十分喜欢这些独具魅力的中国汉字。(3)师范写“孕”。(4)描红练写。“孕”:描一个写一个;然后分别描红、书写“携”、“魔”、“疆”以及“妻”、“庞”等字。(5)展示书写:投影展示学生的写字,进行点评。4.句段朗读:(1)“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

17、台湾”(2) “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3)“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4)南非总统曼德拉悲切地说:“又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去了”(1)学生试读、个别指读、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教师点拨:对于长句子,要根据语意进行适当地停顿。(2)师生交流:第一句作者运用排比的手法,写出了当时凝重的情感,奔放的思绪,恢弘的气势。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第一句。然后齐读第二句、第三句。(3)师生交流第四句:能不能把“悲切”换成“悲痛”?(恩格西去世了,南非总统不是一般的伤心,用“悲切”更深刻地写出了他特别特别悲痛,所以不能把“悲切”换成“悲痛。

18、”)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第四句。(三)初步感知,整体把握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主要内容。(1)默读课文,首先说说课文在大海中永生主要写了哪几个场景?(2)生汇报交流。(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3)结合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预设:在大海中永生记叙了历史伟人的骨灰洒向大海的动人情景,讴歌了伟人的不朽业绩,表达了人民对邓小平的深深怀念之情。)2.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学生分别概括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艾滋病小斗士的主要内容。(预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写了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的“栽花赏花”、 “写信教子”的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他们之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爱心以

19、及他教育儿子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预设:艾滋病小斗士写了南非黑人男孩恩格西坦然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体现了恩格西热爱生活、乐于奉献、关爱社会的高尚品格。)(四)紧扣文眼,巧抓中心1.再读课题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情感读读本单元三篇课文文眼课文题目。出示:13.在大海中永生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15.艾滋病小斗士2.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后,思考:与文眼对应的中心句也就是最能表现人物品行的句子。(师生交流)出示: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

20、快” “尽管恩科西感觉到生命随时可能结束,但他依然在梦想未来。他说:等我长大了,我要成为一名艾滋病问题专家,周游世界,到各国演讲,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3.标画引导师小结:同学们,找得准确,如果能能记在心中,那就更了不起了。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赶快把它们用横线画下来吧。用一句话来表达文章的中心,这是一种很巧妙的写作方法,我们需要记住哦,相信大家今后会边学边用的。4.本单元共有三篇课文,着重介绍了三个不同人物的不同故事,表现了的人物的高尚品格,但有一个共同点。你们读出来了吗?师生交流:他们都是“无私奉献的爱”的篇章。(板书课题,再次齐读三篇文章的课题。)(五)深化主题,总

21、结延伸为了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课文的思想内容,课下请同学们继续认真搜集关于邓小平爷爷、伟人高尔基、恩格西与艾滋病相关的课外资料。下节课,我们将走进意蕴深长的单元主题学习中。板书设计 爱 孕无私奉献 (枣庄市实验学校 于伟利)方法指导课(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姹紫嫣红”的意思,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2.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品析“栽花赏花”和“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体会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以及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含义,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3. 依托文本,结合课后人物名片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22、学习根据写作目的选取有效素材的写作方法。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品析“栽花赏花”和“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体会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以及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含义,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难点:依托文本,结合课后人物名片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学习根据写作目的选取有效素材的写作方法。三、前置学习活动:1. 熟读课文。2. 搜集高尔基的资料。四、教学课时:1 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名言导入,激发兴趣。1还记得这两句话吗?课件出示2句名言,指名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2.是

23、谁说的?(高尔基)板书:高尔基3.简介高尔基:(1)课前同学们查了关于高尔基的资料,谁来说一说? (生读资料)(2)书上有一张关于高尔基的“作家卡片”(出示“作家卡片”),自己读一读,看看这张卡片和你查找的资料比起来有什么不同?(短小,精炼)作家卡片是为了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了解卡片中的人物,因此作者就需要在繁杂的资料中挑选出最有代表性的信息呈现给大家。可见根据自己的写作目的选取有效素材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写作能力。(3)课文中也有关于高尔基的介绍,谁来读一读?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他的儿子。(4)这里的人物介绍和卡片中的介绍又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

24、文。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二)品读“栽花赏花”片段,感受父子情深通过单元导读课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事。(1)师:课文哪几小节写了栽花赏花?(25小节)请同学自己读读这四小节,想想高尔基的儿子为什么要忙着种花?(学生自由读)1.学习第2、3自然段(1)师:一到放假,高尔基的儿子便去探望远在小岛休养的爸爸,到了那里他顾不上休息,而是忙着种花,这是为什么?(指名说儿子非常爱自己的父亲。正因为这种爱,所以不愿在离开时让父亲感到寂寞,而留下鲜花,让美丽的鲜花陪伴父亲,为父亲留下美好的回忆。)(2)师:原来,“只有10岁”的儿子这样做,是想用自己独特的

25、方式向父亲表达爱。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第三段,并且想一想,画一画: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儿子对父亲的这种爱?为什么?(3)生自由读。(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说。“探望”高尔基在意大利休养,而他的家在苏联,路途遥远也隔不断父子之间的深情!“只有还”他的长相、性格特点作者都没有写,为什么却要介绍高尔基儿子的身高,还要特别强调年龄只有10岁?指学生说(学生可能会说看出高尔基的儿子年龄小、个子小、力气小,所以种花就更加不容易,更能感受到儿子对父亲的爱。)这就叫根据写作目的选取最有效果的表达素材。作者写这段话的目的是想表达儿子对父亲深深的爱,而年龄小,个子矮跟长相相比更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孩子种花的辛苦和不易。一

26、起读读这句话。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整整一个假期,儿子不顾长途劳累,心中想到的只有父亲,他想把爸爸住的地方打扮得漂漂亮亮,希望爸爸身体早日康复,完全忘记了自己身体的疲惫。儿子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自己的爱。谁来读好这句话?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4)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儿子在用他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父亲的爱,谁愿意来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读出这份沉甸甸的爱。指名读,让我们一起用心读好这段话。2.学习第4自然段高尔基的儿子就要告别爸爸,跟妈妈回家去了,他望着满院亲手栽种的花草,幸福的笑了,他仿佛看见(请同学们闭上

27、眼睛,仔细听,用心想,是师配乐范读第四段)(1)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从颜色多、样子美、味道香三方面自由交流:)你们看(师出示课件)红的、黄的、紫的各种颜色不同种类的花儿聚在一起,争奇斗艳这就是课本中的一个词“姹紫嫣红”。谁能通过朗读把你刚才看到的画面再现出来?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姹紫嫣红的花儿在微风中倾诉着儿子深深的情,阵阵芳香传递着儿子浓浓的爱,只只蜜蜂送来儿子深深地祝福。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和高尔基一起欣赏这遍地的鲜花。(2)前面我们谈到根据写作目的选取有效素材,课文学到这我就有一个疑惑,文章是写“父子

28、之爱”的,在这里却用了整整一个自然段来写“花”,是否多余?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预设:为后面作者写“美好的东西”做铺垫,高尔基看到这一大片美丽的花海,心情肯定会很愉快的,自然就想到儿子,也就引出了下文。如果生说不到,不强求可直接进入下一教学环节,在课文学完后再来体会)是不是这样呢?咱们继续往下看。3、学习第5自然段(1)儿子种的花很美,它给高尔基带来了欢乐,使原本孤寂的小岛变得生机勃勃,所以,男生读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三)品读“写信教子”,感悟信的内涵1.学习课文6、7、8、9自然段千山万水

29、隔不断父子情,懂事的儿子在忙碌的劳作中传递着自己对父亲深深的爱。欣赏着这姹紫嫣红的鲜花,想着儿子那红扑扑的脸庞,高尔基被儿子真挚的感情所打动,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同时又感慨万千,于是他欣然提笔,给远方的儿子写了一封意味深长的信,他想通过信告诉儿子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师出示课文6、7、8、9自然段)(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可以默读、可以大声地朗读、也可以和同桌一起读。在读的过程中,找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仔细读一读,想想它的意思。(2)学生自由读信。小组讨论后,进行全班交流。(3)师:你认为哪句含义深刻? “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美好的东西”这里指什么?

30、高尔基的儿子种花草只有高尔基能看到吗?所以高尔基说:齐读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这里的“美好的东西”仅仅指鲜花吗?还指什么?(美好的东西,能使人感到愉快的,可以是鲜花,可以是奉献,可以是帮助,可以是你付出的关爱)教师引导:是啊,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关心的眼神这些都是“美好的东西”,生活中你们给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吗?学生谈自己的例子。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生活中,一句祝福的话语,一次无私的帮助,甚至一个安慰的眼神,只要真诚的付出,都是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都会让我们感到别人是多

31、么需要我们。所以高尔基说:“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自由谈)你认为这里的“给”指什么?“拿”指什么?(“给”是给予、奉献。“拿”是向别人索取。)是呀,看到别人由于得到自己的帮助而愉快时,我们会感到由衷的欣慰,并且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一种崇高的幸福。这就是(齐读)(板书“给”比永远“拿”愉快)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高尔基希望儿子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与付出,而不再于索取。希望儿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让“所有人都需要的人”。(4)师分别读这两句话给永远

32、比“拿”愉快 给,永远比“拿”愉快听出什么不同,大家体会得真好!(第二句比第一句强调了“给”。更能表现出“给”比“拿”愉快。)自己再读一读看一看找找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加了逗号,)师小结: “给”后面停顿一下,更能强调“给”的重要,更能表现出“给”比“拿”愉快。请你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齐读)给,永远比“拿”愉快教儿子学会做人,塑造美好的心灵,因此高尔基说:(齐读)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就是高尔基对儿子的爱,也是天下父母对子女的爱,让我们以此共勉:(齐读) 给,永远比“拿”愉快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这样一封浸透着浓浓父爱的信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永久记忆,给大家一点时间试着背背

33、这封信。(生自由背诵,指生试背)没背过不要紧,相信你一定会在课下第一时间就把这封信永远的留在自己脑海中。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四)回顾全文 体会写法。1.课文学完了,还记得我们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吗?课文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这样介绍高尔基?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他的儿子。一个“很爱”贯穿全文,没有这个“爱”的前提,儿子不会想到去回爱父亲,没有这个前提,父亲也不会在花丛中睹物思人,没有这个前提,就更不可能有后面的写信教子。2.相信儿子来岛后,爱的故事一定是每时每刻都在上演,作者为什么偏偏选择“栽花赏花、写信教子”这件事来写?是啊,值得写的事情一定有许多,但是高尔基对儿子的爱,不仅停留

34、在父子间的亲情,还有更高层次的对儿子人格教育的真情。无私奉献的大爱才是高尔基的人生写照,这才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四)感悟升华,练笔倾吐 父与子情相牵,心相连!(画心形),一封信饱含高尔基对儿子的谆谆教导,一封信也让我们感慨万分,课下请根据提示,自己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完成小练笔:1.代高尔基的儿子写一封回信。2.结合你联想到的人和事写一段读后感。小提示:写作前先选定自己的写作目的,明确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后再选择合适的素材有目的的完成习作。如果选择写回信请注意书信的书写格式。六、板书设计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35、    栽花赏花 写信教子 “给”,永远比“拿”愉快 (枣庄市实验学校 高婷婷)方法习得课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品读文章2-4自然段,感受小恩科西的不幸,体会其顽强、乐观的人物精神。2.初步了解并科学认识艾滋病。3.依托文本,继续学习根据写作目的选择最有效素材的方法。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品读文章2-4自然段,了解小恩科西的不幸,感受其顽强、坦然的人物精神。初步了解艾滋病、科学认识艾滋病。 难点:依托文本,继续学习根据写作目的去选择有效素材的方法。三、前置学习活动学生搜集有关艾滋病的资料。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认识自主

36、阅读,整体把握。(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老师有感情地读出这两句话: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感叹:人类与艾滋病斗争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声音,世界失去了一位同艾滋病顽强抗争的小斗士。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地说:“又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去了,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恩科西就是榜样。”两位世界著名的领导人,竟然都给予他如此高的褒奖,他就是恩科西,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艾滋病小斗士。(二)理解课题,层层深入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理解课题。课前,老师了解到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针对课题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你能解决吗?(1)什么样的人能称为“斗士”?(敢于斗争的人,含有崇高敬意) (2)在“斗士”前为什么要加上“小

37、”呢?(3)为什么称恩科西为艾滋病小斗士? (4)什么是艾滋病?第一二个问题较为简单,可以直接解决。第三个问题有难度,可以让学生简单说一说自己的看法。第四个问题,通过交流资料来完成: 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 老师展示: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这种病毒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人体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并引发恶性肿瘤,死亡率非常高。已经证实的艾滋病传染途径主要有三条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一般的接触并不能传染艾滋病。 同学们,老师对收集的资料进行了整合,介绍了引起艾滋病的原因、艾滋病的危害和传播途径,这就是整理资料的方法。

38、(三)浏览课文,走近人物。 1浏览课文,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介绍小恩科西的一生吗?(不幸、顽强、乐观、关爱他人)相机板书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四)品读课文24自然段,感悟人物不幸的命运 1过渡:恩科西的一生是不幸的,是顽强的,也是关爱他人的。默读24自然段,找出写恩科西不幸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2指名交流。预设:(1)1989年,恩科西一出生就携带艾滋病病毒,不久母亲又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失去母亲,生来就染上可怕的艾滋病,不幸之至。谁来读?(2) 还有哪些句子写出恩科西的不幸? 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这段话中

39、有几个数字,可以说明什么?(传染性强,危害生命严重)我们能把这些数字删掉吗?(删掉就不能表现艾滋病的传染性强,危害生命严重)这一连串的数字,让我们感受到艾滋病的可怕。 让我们亲眼看看这些饱受磨难的艾滋病患者,感受他们的不幸吧。(播放图片)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艾滋病很可怕,艾滋病人真可怜! )(3)铺垫:是啊,随时面对死亡的他们多么可怜,而恩科西却(引读)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哪一个字给你的印象最深?(挺)为什么这个字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能体会出恩科西的顽强。)朗读。 除了顽强,你还能体会出什么?(恩科西的不幸)朗读。如果学生体

40、会不出不幸,师引导:从一出生到上学这九年里,恩科西时时刻刻面对的是什么? (死亡、病痛的折磨、别人的嘲笑、失去母亲的孤独 )我们不但读出了不幸的恩科西,更读出了坚强的恩科西。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师小结:一个简简单单的“挺”字,却读出那么多丰富的含义,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关注句子中的关键词。(4) 恩科西还有哪些不幸? 9岁那年,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遭到全校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还在当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轩然大波”结合语境理解。上学这样自然的事情为何要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呢?(怕传染)你能想象一下家长、同学、老师会怎么说?怎么做?几乎所有家长都坚决反对恩科西进校上学

41、,学生不愿意和他做同学,没有老师愿意接受他,这就是轩然大波。(学生读好“轩然大波”这个词语。)身患艾滋病的恩科西被他们拒之门外,恩科西会怎么想?(得到别人的关爱,像正常儿童一样上学)3. 恩科西身体上被病痛的折磨,精神上被歧视,他何其无辜,又何其不幸,但是他面对这样的不幸生活,他态度是什么?你能从第5段中找出一个词来形容吗?(坦然) 齐读: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 真是个令人敬佩的恩科西!(五)总结回顾1.同学们,我们回顾一下这节课,2-4自然段围绕恩科西的不幸,写了哪些事例?(学生交流)2.老师小结:是啊,为了写出恩科西的不幸,作者

42、选取了病痛折磨、失去母亲、死亡威胁、别人歧视这些有效素材。同学们,我们要学会这种围绕写作目的选择有效素材的方法。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感受他的坦然、关爱他人的品格。(六)板书设计: 艾滋病小斗士 艾滋病 不幸 挺 轩然大波 坦然 (枣庄市实验学校 王珊珊)方法习得课(第4课时)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恩科西说的话,体会恩科西关爱他人的高尚品格。2.通过恩科西关爱艾滋病人的具体事例,进一步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3.依托文本,结合恩科西关爱艾滋病人的具体事例,继续学习根据写作目的,选取有效素材的方法。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恩科西说的话,体会恩科西关爱他人的高尚品格。通过恩

43、科西关爱艾滋病人的具体事例,进一步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2.教学难点:依托文本,结合恩科西关爱艾滋病人的具体事例,继续学习根据写作目的,选取有效素材的方法。三、前置学习活动借助电脑、书籍等手段,搜集关于艾滋病防治的资料,了解目前艾滋病防治取得的成就。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一)回顾旧知,复习导入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5课,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不幸的恩科西,面对命运的不公,恩科西是怎么做的呢?请你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二) 自读课文,理解感悟1.默读课文,感受恩科西的心声(1)面对可怕的艾滋病魔,恩科西是怎样做的?(2)品读交流相关语句他

44、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通过 “一边一边”你感受到了什么?(恩科西积极、乐观、顽强的人生态度)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指生朗读。师渲染引读:当别的艾滋病人躲在家里,自怨自艾时,(生接读);当别的艾滋病人不敢面对生活时(生接读),恩科西;当别的艾滋病人打算放弃自己的生命时,恩科西(生接读)2.寻找事例,体悟恩科西的呼吁(1)面对可怕的艾滋病,恩科西坦然面对;想到与自己有着同样遭遇的儿童,他主动关心。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表现恩科西不愧是“艾滋病小斗士”的?(2)小组合作寻找具体事例,交流讨论,生汇报。他曾经应邀到美国出席艾滋病研讨会,用纤弱的声音不断向世界呼吁:要接受和爱

45、护艾滋病人,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童。 大家看“呼吁”这个词,两个字都是“口字旁”,这说明它肯定和我们的声音相关,你认为什么是“呼吁”?(向个人或社会申述,请求援助或主持公道)老师相机板书:呼吁你说的是字典中的解释,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发出呼吁?(预设:在要求人们保护环境时,在号召人们节约水电时)是呀!面对严重的艾滋病,恩科西用纤弱的声音不断向世界呼吁(引读)出示恩科西在演讲时的图片,瞧!这就是站在美国艾滋病研讨会上的恩科西,他的身体是那样的瘦小,可他还在用纤弱的声音不断向世界呼吁(引读)在人们都惧怕艾滋病人时,恩科西呼吁(引读);在人们都厌弃艾滋病人时,恩科西呼吁(引读);在人们

46、都敌视艾滋病人时,恩科西呼吁(引读)(3)文中的哪些事例也表现出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指生回答)出示:他说:“我希望政府向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艾滋病药物,使她们不再把病毒传染给自己的孩子。他还说:“人们不应该对艾滋病人另眼相看,我们需要关爱,拥抱艾滋病儿童是不会被传染的。”指生朗读恩科西说的话,从这两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我感受到了恩科西渴望被接受和爱护。 我感受到了恩科西对于他人的关爱。师小结:是呀,恩科西自己承受着艾滋病的折磨,还时刻不忘关爱像他一样的艾滋病人,他希望人们都能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可是,接受与爱护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何其艰难,还记得恩科西上学时所引起的轩然大波,

47、对于普通孩子那么简单的一件事,对他来说却这么难,所以恩科西说(引读恩科西上面说的两句话)关爱艾滋病人,从我做起,没有歧视,我们在一起。播放反歧视,我们在一起艾滋病公益宣传片。是呀!没有歧视,我们在一起,艾滋病并不可怕,艾滋病人在生活中也不应该受到歧视。同学们拿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艾滋病防治的有关资料,小组交流一下生汇报,教师小结,并出示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如果血液里有艾滋病病毒,输入此血者将会被感染。使用不洁针具可以使艾滋病病毒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此外还有性传播以及母婴传播。一般的接触,比如共同进餐、握手、拥抱等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所以艾滋病患者在生活中不应受到歧视,我们要接受并爱

48、护他们。师小结:同学们刚刚介绍的资料很多,也很详细,但是却显得略庞杂些,你看老师整理的这些资料就条理了许多,我们以后再处理整合信息时一定要有所选择,选择那些能够突显主题,阐明观点的。通过搜集到的资料我们知道,艾滋病并不可怕,它是可防可控的,但是在生活中许多人还是对艾滋病人存在着歧视,所以小恩科西梦想着(引读梦想)(4)出示:等我长大了,我要成为一名艾滋病问题专家,周游世界,到各国演讲,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这是恩科西的梦想,结合今天的学习,你的梦想是什么?教师相机板书:梦想预设:我的梦想是让人们去关爱艾滋病人。 我的梦想是让所有的艾滋病儿童能够顺利上学。 我的梦想是让人们给艾

49、滋病儿童一个大大的拥抱。 (5)师小结:这是我们美好的梦想,但美好梦想的实现,离不开一个个向恩科西这样的小斗士的努力,所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感叹(引读)人类与艾滋病斗争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声音,世界失去了一位同艾滋病顽强抗争的小斗士。学到这里,你觉得为什么恩科西被称为“艾滋病小斗士”?预设:因为恩科西身患艾滋病,不但顽强地与病魔斗争,还不忘关爱其他艾滋病人。 因为恩科西不断地向世界呼吁,让人们关爱艾滋病人。让我们大家一起携手关爱艾滋病人吧!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方法习得(三)总结方法,拓展延伸1.方法总结(1)我们一起再次重温恩科西发出的有力呼吁。出示恩科西所有的话,(齐读)恩科西所有的语言都是想让

50、人们接受、爱护艾滋病人,同样的意思,写一次不就行了吗?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篇幅去写?(2)那么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指生回答(目的是让人们正确科学地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人,因此作者花了那么大的篇幅一次次地去写恩科西的呼吁。)2.小结: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时刻不忘自己的写作目的,并能够根据写作目的选取有效的素材,这是我们以后需要学习的。六、板书设计艾滋病小斗士 呼吁 梦想 (枣庄市实验学校 程瑞瑞)实践运用课(第5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三自然段。2.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邓小平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及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邓小平爷爷的爱戴、缅怀之情。3.

51、 通过搜集邓小平的大量资料,帮助深入理解文中难点,进一步体会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和高尚情怀,更加深刻感受人民对邓小平爷爷的爱戴、缅怀之情。4.继续学习根据写作目的,选择最有效的素材的方法。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在反复诵读中体会邓小平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及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邓小平爷爷的爱戴、缅怀之情。难点:通过搜集邓小平的大量资料,帮助深入理解文中难点,学习根据写作目的,选择最有效的素材的方法。三、前置学习活动1.借助工具书或网络资源,根据开创历史、改革开放、一国两制、国际巨人等关键词语搜集与邓小平有关的事件或者故事。2.课前收集邓小平名言。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

52、,整体把握(一) 名言导入,激发兴趣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1.生齐读名言2.这句话是谁说的?你对邓小平有哪些了解?(学生随意交流。)老师指导整合的方法,出示整合完的邓小平的资料。邓小平虽然离开我们17年了,但是直到今天他仍然活在我们心中。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方法实践(二)回顾旧知在预习过关课中,我们知道本课主要写了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三个场景。(三)飞向大海,感受不舍1.时间回到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辽阔的大海。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

53、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师配乐范读第一自然段)2.你从老师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3.预设:生:听出了悲痛生:听出来不舍生:听出了哀伤4.我能读出这样的悲痛、不舍,是因为老师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对邓小平爷爷有深刻的了解。相信你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邓小平爷爷伟大的一生,也能读出这种情感。5.课前同学们收集了邓小平的事迹,你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其中的一件事吗?(学生简单交流)就是这样一位老人,我们怎么舍得他离开!指名读第一自然段。6.中国人历来讲究入土为安,邓小平爷爷却将自己的身体捐献给了科学,还将自己的骨灰撒向大海,他将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他深爱的土地和人民。让我们一起读这段话!(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四)撒向大海,品读成就1.引读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2.这段话中有一个“伴”字,有人认为这句话中根据语意应该用“拌”才对,读读这句话,说说你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伴”是陪伴的意思,更表达我们对邓小平爷爷的不舍与缅怀。)这样的一位伟人,人们怎么舍得让他孤单离开,就让鲜花与他作伴吧!再读课文。3.过渡:痛悼伟人离去,鲜花伴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4.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