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7初中物理压强与浮力典型题2017初中物理压强与浮力典型题一.选择题1.把一个质量为30g、体积为50cm3的物块轻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当物块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溢出水的质量为30g,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大B.溢出水的质量为30g,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C.溢出水的质量为50g,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大D.溢出水的质量为50g,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2 .如图所示,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甲试管竖直放置,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 管液面相平.设液体对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A . p甲v p乙B p甲=p乙C. p甲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A点和B点的压
2、强大小为(3 .如图,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等高的水和酒精,在水和酒精相同深度的A. pA=pBB. pA > pB C. pAvpB D .无法确定4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容器底面积相同,放在水平面上,容器装有同种液体,且液面相平,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是()甲 乙 丙5 .如图,有两容器都装满水,A . p甲=p乙=p丙 B. p甲p乙 p丙 C. p甲vp乙vp丙 D .若 A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为 Pl, B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为A . P1=P2 B, P1VP2 C, P1P2 D,无法判断无法确定P2,则(4 / 14D.6 .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底面积相同,形状不
3、同的容器,甲、乙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比较水和煤 油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的大小,其结果是()A.水产生的压强大B.煤油产生的压强大C.水和煤油产生的压强一样大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7 .如图所示,开口容器的底部有一个小孔,装水后,水不断从小孔流出.下图中能够粗略反映水流出时,容器 底部所受水的压强 p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是()8 .如图所示,A、B是两个密闭的球形容器, C、D、E都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它们与容器接口处紧密封接.容器 A、B和玻璃管D、E内盛有水,各水面高度差如图所示.则E管内水面局, 出B容器水面的图度h应等于A. 0.5 米 B. 1.0 米 C. 1.5 米 D. 2.
4、5 米 /、( )P1、祥(piv祥),此时液体对容9 .密封的圆台形容器如图放置,装满不能混合的两种液体,它们的密度分别为Pb;比较Pa与Pb的大小,正确的是(器底的压强为Pa;若将容器倒置,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A. Pa>PbB.Pa=Pb C. PavPb D.无法比较11 .向一个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塑料瓶中装入密度为PA的液体后密闭,把它分别放在盛有密度为p甲、p乙两种液体的容器中,所受浮力分别为F甲、F乙,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甲大于P乙F甲大于F乙B. p甲小于p乙F甲等于F乙C.甲大于P乙p乙小于p A D . p甲小于p乙P乙大于p A12 .质量相同的A、B两个正
5、方体,当它们在水中分别静止在如图所示位置时,正方体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力分别为Fa、 fb,贝(J对 fa、FB大小判断正确的是(A. Fa大 B. FB大 C. 一样大D.无法确定13.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已知距容器底部的压强pA和pB相等,则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F甲、F乙和压强p甲、p乙的关系是h处A、B两点所受液体)甲LB¥圣¥ *10 .如图所示,压强计的 U形管内装的是水银,它的金属盒放入水中前,两管水银面等高,当把金属盒放入水中H深处时,U形管两管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 H:卜为()A.大于13.6 B.等于13.6 C.小于1
6、3.6 D.无法确定A . 5甲5乙,p甲p乙B . F甲=5乙,p甲p乙 C . F甲v F乙,p甲vp乙 D . F甲VF乙,p甲二p乙14 .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容器,由一细管相通,细管中间有一开关K,先把开关关上,在两容器中装有不同量的水,甲中水面比乙中水面高,然后将甲容器的上口密封,打开开关KB,下列哪个判断是正确的()A.甲中的水能往乙中流,直到乙的水面比甲中的水面高出一些为止B.甲中的水不能往乙中流,水面高度都不变C.甲中的水能往乙中流,直到两容器中的水面相平为止D.甲中的水能往乙中流一些,但甲的水面一定比乙的高15.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容器中分别盛有水和酒精,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7、相同.如果要想让他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同应用吸管从甲、乙容器中吸出液体的质量m1、m2的关系()A. m1 m2 B . m1 m2 C. m1=m2 D .无法判断16 .如图所示,两个盛有等高液体的圆柱形容器A和B ,底面积不同(Sa>S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将甲球浸没在 A容器的液体中,乙球浸没在B容器的液体中,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若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一定是()*A.甲球的体积小于乙球的体积C.甲球的质量小于乙球的质量B.甲球的体积大于乙球的体积D.甲球的质量大于乙球的质量17 .两个底面积不同的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不同的液体甲和乙,两个完全相
8、同的小球分别静止在其中,所处位置如图所示,且两液面相平.下列措施中能使两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的是()A.可能是分别抽出了相同质量的液体甲、乙B. 一定是分别抽出了相同体积的液体甲、乙C.可能是分别倒入了相同质量的液体甲、乙D. 一定是分别倒入了相同体积的液体甲、乙18 .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两种不同的液体,且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下列措施中(无液体溢出),一定能使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方法A.分别抽出相同质量的液体甲、乙B.分别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甲、乙C.分别浸没体积相同的实心铜球、实心铝球D.分别浸没质量相同
9、的实心铝球、实心铜球19 . (2012?巴中)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柱形容器都装有质量相同的水,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分别 为F甲、F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A . F甲=5乙,p甲=p乙B . F甲F乙,p甲vp乙 C - 5甲=5乙,p甲vp乙 D . 5甲=5乙,p甲>p乙20. (2011?雅安)如图所示,将一个装有一定质量水(水未装满)的圆台状封闭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如果将 其改为倒立放置,则()A.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大 B.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 C.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大 D.水对
10、容器底的压强增大,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 21 . (2010?梧州)将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实心球形和碗形,分别放入相同的甲、乙两杯水中,球形橡皮泥沉在水底,碗形橡皮泥漂浮在水面, 两个橡皮泥受到水的浮力分别为F甲和F乙,两个杯底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F甲=5乙B. F甲F乙C. p甲二p乙D. p甲vp乙22. (2009次连)水平桌面上的圆台形容器中盛有适量的水.将一个重力是0.5N的小球放入容器中,水未溢出,小球处于漂浮状态,如图所示,则放入小球后()A.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大B .桌面增大的压力等于0.5N2017初中物理压强与浮力典型题A.C.气泡受
11、到水的压强变小、浮力变小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大、浮力变小B.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小、浮力变大D.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大、浮力变大25. (2008?上海)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容器足够高, 水P酒精),可能使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p26. (2008?密云县)A .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 C.抽出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B.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D.抽出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如图所示,关于液体中a、b、c三点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A. a点向下压强比向上压强大B. b点压强比c点压强小C. a、b两点的压强相等D. b、c两点的压强相等27.
12、如图所示的容器中装满水,A. B. C三点在同一水平面内,分别受水的压强为pA、pB、pC,比较它们的大A - Pa>PB>PCB. Pa=Pbv PC C. pA=pB=pC D.Pa > PB v pc28.三个相同的烧杯,分别倒入等质量的三种液体,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液体对烧杯底压强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 P甲P丙P乙B. P甲VP丙VP乙C. P甲=P乙=P丙D.因密度未知,所以无法比较.填空题(共2小题)29.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一 _ .其中h表示某点距 距离.2017初中物理压强与浮力典型题C.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变化小于0.5N D.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变化大于0
13、.5N23. (2008?十堰)094型”潜艇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潜艇,当它从深海中上浮而未露出水面的过程中,它受 到海水的()A.压强减小,浮力不变 B.压强和浮力都不变C.压强减小,浮力减小 D.压强增大,浮力增大24. (2008?绍兴)如图,对于水中正在上升的气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7 / 1430.如图所示的容器内有 0.1m深的水,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 Pa若把水全倒掉 后,容器放回原处,再往容器中加适量的酒精,要使两次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则两次液面的高度差是 m . ( p 酒精=0.8 M03kg/m 3, g=10N/kg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选择题(共28小题)1
14、.考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密度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推理法.分析:知道物块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物块的密度,和水的密度比较,确定在水中存在的状态,是下沉 在水底、悬浮还是漂浮?再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判断.解答:解:(1)二物块的密度:P 物4= 3趣=0. 5g/ cm3 V p水,物块轻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将漂浮.(2)二,物块漂浮,F浮=G排=6物,即:m排g=m物g,m 排=m 物=30g,所以溢出水的质量为 30g;(3) :物块轻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物块漂浮,水深 h不变,由P=pgh可知,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故选B.点评: 本题考
15、查了对密度公式、阿基米德原理、漂浮条件、液体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知识点多,比较复杂, 特别对F浮=G排=G物”(阿基米德原理和漂浮条件综合使用)要注意灵活使用.2.考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压强大小比较.分析:(1)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P= pgh, h指的是该液面到自由液面的垂直距离.(2)密度的计算公式年工 v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两管中所装的液体质量是相等的m甲二m乙,乙管是倾斜的,由此可知乙管中所装的液体体积比较大即V甲V乙,根据密度的计算过公式 rJ可知p甲p乙.V再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P=囚h,液体的深度是一定的,p甲p乙所以P甲P乙故选C.点评:此题是液体密度与液体压强结
16、合在一起的综合题.3.考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压强大小比较.专题:推理法.分析:由液体压强公式 p=pgh知道,在液体内某点的压强大小与深度h和液体的密度大小有关,分析时同时考虑这两个物理量.解答:解:hA=hB, 水> p酒,根据 p=pgh 可知:pA>pB, 故选B.点评:液体压强公式p=©h中,深度h指的是从该点到水面的垂直距离,比较压强大小时,深度相同比较液体密度.4.考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专题:应用题;信息给予题.分析: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液体压强,可以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pgh分析得出.解答:解:三个容器中盛的是同种液体,液体的密度是
17、一定的;由图可知,三个容器中液体的深度是相同的;根据P= pgh可知,液体密度相同、深度相同时,液体压强就相同.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是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5.考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专题:顺推法.分析: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属于液体的压强,用公式 P= pgh分析.解答:解:已知两容器所盛液体密度相同,B容器中水的深度大,由公式 P二©h知:B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弓虽更大,也就是P1VP2.故选B.点评:判断此题的关键是首先要给所求的压强进行定性,确定是液体的压强就可以运用液体压强的规律进行分析 了,无需再考虑容器的横截面积,水的质量等因
18、素.6.考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专题:应用题;等效替代法;压强、液体的压强.分析:甲、乙容器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由于容器形状不同,液体的深度不同,利用液体对容器底部的 压力与液体本身的重力大小关系判断水和煤油对容器底产生压力的大小,再根据两容器底面积的大小关系 判定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解答:解:假设再取一个容器-丙容器,且形状、底面积与甲相同,里面装的与它们质量相等的煤油;则甲与丙比较:因为m煤油二m水,所以G煤油二G水,甲与丙是柱状容器,F=G , 则F煤=F水,又因为底面积相同, 根据p=F可知,煤油和水对杯底的压强相等,即 p/p丙.s乙与丙比较:因为底面积相同,则 p
19、乙p丙.1. p 乙 > p 甲.故选B.点评:要注意区分: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与容器形状有关,只有柱状容器里德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 体的重力.7.考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分析: 水从小孔流出时,容器内的液面在降低,压强呈总体逐渐减小的趋势;当容器底受到的压强逐渐降低时,会影响到小孔中水流的速度.解答:解:当水不断从小孔中流出时,容器内的液面高度在逐渐降低,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在逐渐降低; 那么小孔处受到的水压也在逐渐减小,因此水的流速在逐渐变慢,液面高度下降的越来越缓慢; 因此P-t图象,应该是逐渐呈下降趋势,且向内侧弯曲的曲线; 故选B.点评:充分考虑到小孔处水流速度和液面
20、下降速度的相互影响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难度较大.2017 初中物理压强与浮力典型题8.考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图析法分析 观察图可知,A、 B 容器内相通,这说明AB 内气压相同,于是可得出此时水压也相同那么大气压强加玻璃管内液体压强等于球内气体压强然后可知E 管内水面高出B 容器水面的高度h解答 解由图可知A、 B 容器内相通,气体压强相等玻璃管D、 E 内压强也相等大气压强加玻璃管内液体压强等于球内气体压强故h 应等于 1.0 米故选 B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玻璃管D、 E 内压强也相等,大气压强加玻璃管内液体压强等于球内气体压强,大气压强相等,球内气体压强相等,
21、液柱高度必然相等,与1.5米无关不要被 1.5 米这个数据所干扰9.考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专题:顺推法分析: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用P=pgh分析,压强是否变化、如何变化需要从液体密度和深度两方面考虑.解答 解容器倒置前,圆台型容器是下大上小,这时,Pa= pighi+心gh2,倒置后,圆台型容器是下小上大,由于两种液体不相混合,则密度大的液体史沉在下面,且深度增加,密度小的液体 P1浮到上面,深度减小,这时,Pb= Jghi'+必gh2'由P= pgh公式不难看出密度为pi的液体体积比密度为必的体积小一些,所以密度大的液体压强增量将大于密度小的液体压强的减量,即倒置后相对倒
22、置前,液体对底部的压强是增大的故选 C点评 对不规则的容器来说,放置方法不同造成液体深度发生变化,所以压强也会改变10.考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专题:顺推法分析:分析液体压强用 P=p液gh.在液体压强相同时,深度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成反比.解答 解因为水银液面受到的压强等于水在H 深处的压强所以p水gH= 水银 ghH: h=13.6理论上是这样的但实际橡皮管里的空气会压缩所以h 就变小了,比值就大于13.6故选A如果橡皮盒压强计在量测压强时,在橡皮盒一侧的橡皮管的空气柱比U 形管一侧的空气柱高的话就会产生这种现象,设高出L,管内气体密度为 p',水的密度为p,则压强关系有pgH =
23、 pgh + p'gLH= h +(p'/p)L因此H > h空气与水的密度比(p'/p)很小,对压强的量测的精度影响并不大。要消除这种影响,量测时最好要调整U 形管的位置高低,使橡皮管两侧的空气柱高度相等点评 此题是一道易错题,出错的原因是未考虑橡皮管中空气体积的变化11.考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专题:顺推法8 / 142017初中物理压强与浮力典型题分析:fy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的浮力,液体的密度用P?夜二与比较;小排物体漂浮的条件是 F彳?=G,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解答:解:塑料瓶在两种液体中都是漂浮,所以所受浮力相等,都等于重力;由图知,塑料瓶在
24、甲液体中浸入的体积大,由P?回匚知: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g V排因为塑料瓶在两种液体中都漂浮,所以A液体的密度小于甲、乙.故选B、D.点评:漂浮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平均)密度小于液体密度.12.考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B漂浮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A悬浮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AB重力相等,所以所受浮力相等,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上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力之差.解答:解:A悬浮,B漂浮,A、B质量相等,所以 A、B所受浮力相等,B受到的浮力等于 B的下表面受到的水 的压力,A受到的浮力等于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减去上表面受到的压力; 所以A底部受到的压力大于 B底部受到的压
25、力.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浮力等于物体上下表面所受的压力之差,还要知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 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13.考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专题:应用题.分析: 已知A、B两点所受液体的压强 PA和pB相等,B点的深度小于 A点的深度,根据公式 P=pgh可知,液体 的密度的大小关系,再利用公式P=pgh判断出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的大小关系,根据公式 F=PS判断出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的大小关系.解答:解:B点的深度小于 A点的深度,根据公式 P=pgh可知,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A点下面液体产生的压强小于B点下面液体产生的压强;所以容器底
26、部甲产生的压强小于乙产生的压强;容器底面积相等,根据 公式F=PS可知,容器底部甲产生的压力小于乙产生的压力; 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压强和压力大小的判断,关键是公式的应用,难点是判断出液体的密度的大小关系.14.考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大气压的综合应用.专题:推理法.分析:由于甲上口密封,则不能按照连通器的特点来判断.打开开关K之前,甲中水面上密封空气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压强,而甲中水面高于乙,当打开K之后,则甲中水会流向乙;但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增大时,压强将减小,可以判断出甲中水面上方气体压强随着水 面的下降而减小;而当水不流动时,细管左右两边的压强应相等,而两边受到的压强均等于水和水
27、上方气 体压强之和,则列出等式,可以判断水不流动时甲、乙水面的高度.解答:解:开关K打开前,甲中水面比乙中水面高, 根据p= pgh可知,甲中水产生的压强大于乙, 则打开K之后, 甲中的水将向乙中流动;但由于甲的上口密封,水面下降后,水面上方密封的气体随着体积的增大产生的压强将减小,即小于大气9 / 142017初中物理压强与浮力典型题压P0;当甲、乙两容器中的水不流动时,开关处左右两边的压强相等,即p甲=p乙,因为p甲=p空+p水gh甲,p z.=po+ p水gh乙,所以 p空+p水gh甲=P0+p水gh乙,因为p空vpo,则 p水gh甲>水gh乙,可得八甲八乙.说明甲中的水能往乙中流
28、一些,但最终甲的水面一定比乙高.故选D.点评:该题考查了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和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综合性较强,学生易按照连通器原理去判断,极易出错.15.考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密度公式的应用.专题:推理法.分析:知道圆柱体中液体的压力等于重力,应用公式P去进行判断.忖解答:解:因为P=工,先让P相同,S甲VS乙,说明现在F甲VF乙,原来F相同,所以变化的 F甲变化的F乙,S即 mi>m2.故选A.点评:此题较难,难点在判断不出压力等于重力, P工不会灵活应用,平时教学多培养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S16.考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密度公式的应用.专题:密度及其应用;压强、液体的
29、压强.变形后可得F=pS;结合题目条件可做出增大的压力之分析:液体的压强公式为 p=pgh;根据压强的定义式间的关系;然后将增大的压力与液体的重力相联系,进而判断出两球体积之间的大小关系.解答:解:开始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即pA=pB,深度h相同,根据液体的压强公式 p=©h可得容器内的液体密度 p相同;又SA>SB, pA=pB,根据压强的定义式 p=,变形后得F=pS;故有FA>FB; L-I后来,浸没甲、乙球后,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即Fa=FB;可见B容器内增大的液体压力大于A容器内增大的液体压力,即 Fb>Fa;根据 F=pS 得:ApB
30、SB>ApASA;再根据 p=pgh 得:囚hBSB> pgAhASA;即 hBSB> hASA; IP AVB>AVa;又因为增大的体积 V就等于球的体积,即 4V二V球;故有V乙V甲;故A正确;B错误;由于两球的空心、实心情况不知,且两球的密度大小不知;故两球的质量大小关系不定;故CD错误;故选A.点评: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和压强的定义式,明确题目中压强和压力的变化特点,抓住球的体积等于液面升高的体积;可做出判断.17.考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专题:顺推法.分析: 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得到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由图知,一个小球漂浮在甲液体中,说明小球密度 小于甲液
31、体密度;另一个小球悬浮在乙液体中,说明小球密度等于乙液体密度.所以液体甲密度大于液体 乙密度. 粗细均匀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可以利用P*比较.深度不同的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用P二囚h比较.解答:解:由公式A、分别抽出了相同质量的液体甲、乙,剩余部分甲的质量更大,对底部的压力更大,底面积不变,甲液体对底部压强更大.此选项不可能;11 / 14B、分别抽出了相同体积的液体甲、乙,已知液体甲的密度较大,所以剩余部分甲液体的质量更大,对底部 的压力更大,底面积不变,由公式P知,甲液体对底部压强更大.此选项不可能;C、倒入相同质量的液体甲和乙,因为甲容器的底面积较大,所以增加的深度较小,由公式P=&
32、#169;h知,密度大的甲液体增加的深度小,密度小的乙液体增加的深度大,最终的压强有可能相等.此选项有可能;D、倒入相同体积的液体甲和乙,因为甲容器的底面积较大,所以增加的深度较小,由公式P=©h知,密度大的甲液体增加的深度小,密度小的乙液体增加的深度大,最终的压强有可能相等.但由上面C的分析知,倒入相同质量的液体也可能.此选项不可能. 故选C.点评:此题是典型的柱状固体的压强问题,要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选用压强计算式P=_ 和 P= pgh(适用于实心柱体对支撑面的压强)进行分析解答.18.考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压强、液体的压强.分析:(1)对于圆柱形这样的直壁
33、容器,对容器底的压力F=ps= pghs= pgV=mg=G ,即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重.因为图中左容器的底面积大于右容器的底面积,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根据公式p=pgh可求液体密度的大小;要想使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强,采取的办法就是抽出的液体产生的 p甲vp乙,据此判断得出答案;(2)浸没体积相同的实心铜球、实心铝球,可以根据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升高的高度来进行比较;(3)浸没质量相同的实心铝球、实心铜球,先根据密度的关系,判断体积的大小,再利用排开的液体的体 积和液体升高的高度来进行比较.解答:解: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且乙容器内液体的高度大于甲容器内液体
34、的高度,根据公式p=©h可知,甲容器内液体的密度大于乙容器内液体的密度,p甲p乙,A、抽出相同质量的液体,减小的压力相等,底面积左边容器的大,所以左边容器减小的压强小,会使左边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右边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符合题意;B、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甲 > p乙,二. Am 甲Am 乙, 这样可以使左边对容器底的减小的压力大于右边液体对容器底减小的压力,底面积左边容器的大,不好确 定哪个减小的压强多,不能确定左边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右边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关系,不符合题 意;C、分别浸没体积相同的实心铜球、实心铝球,甲容器底面积大,液体升高的高度小,但甲容器内液体的
35、密 度大,无法判断甲乙容器内液体产生的压强的大小关系,不合题意;D、分别浸没质量相同的实心铝球、实心铜球,铝球的密度小,体积大,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大,但甲容器底 面积大,液体升高的高度无法与乙容器内的液体比较,无法判断,故不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圆柱形容器内液体产生压强的大小比较,能分析出液体对直壁容器(圆柱形、方形)底的压力等 于液体重是解本题的关键.19.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专题:应用题.2017初中物理压强与浮力典型题分析:(1)根据图可知两柱形容器中水的深度关系,根据p= fgh判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2)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压力相等,根据
36、p= pgh可知对柱形容器底部的压强,根据 F=ps可知两者压力之间的关系.解答:解:(1) 乙柱形容器中水的深度大于甲中容器中水的深度,根据p=pgh可知,乙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甲中水的;(2) .F=ps,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p水s= Pgh水s= PgV水=m水g,两容器中水的质量相等,水对两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水对柱形容器底部的压力和水自身的重力相等.20.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专题:推理法.分析:把容器倒置后,液体深度变大,根据公式p= ©h判断对容器底的压强的变化;倒置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
37、变,但是受力面积减小,根据压强定义式确定对桌面的压强变化.解答:解:p= pgh,倒置后水的深度 h变大,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F=G,倒置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P=,桌面的受力面积减小,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故选C.点评:分析液体压强变化关键是确定深度大小变化;对桌面压强的分析:一是看压力大小变化(在水平面上F=G),二是受力面积变化.21 .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专题:推理法.分析:实心球橡皮泥沉到容器底部,受到的浮力 F甲VG;碗状橡皮泥漂浮在水面,受到的浮力5乙=6;而碗状和实心球状的橡皮泥受到的重力相同,据此判断它们所受浮力
38、的大小关系;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排开水 的体积关系,得出哪个烧杯水的水面升高的多,则哪一个的杯底受到水的压强就大.解答:解:二.实心球橡皮泥沉到容器底部,实心球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甲VG, 碗状橡皮泥漂浮在水面,.碗状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zG, 由可得:F甲v F乙;再根据浮力公式 F浮=P水v排g可知: 排开水的体积:v甲v v乙,即:实心橡皮泥排开的水的体积小于碗状橡皮泥排开的水的体积, 乙杯中水面升高得多,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P= Pgh知:乙杯底受到水的压强大,即p甲vp乙.13 / 142017 初中物理压强与浮力典型题故选 D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掌握和
39、运用,确定碗状和实心球状的橡皮泥受到的重力相同是本题的关键注意正确判断出实心橡皮泥排开的水的体积小于碗状橡皮泥排开的水的体积22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专题: 推理法分析 将小球放入水中漂浮,排开了一定体积的水,使水深h 变大,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分析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变化;再根据F=ps= fghs,分析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力的变化;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物重,据此分析桌面受到压力的大小变化;解答:解:A、小球放入水中,排开了水,水深 h变大,1'' p= ©h,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大,故A正确;C、D、二.容器为上口粗
40、下口细的容器,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ps= pghsv G, 放入木球后,水对容器底部增大的压力: Fv G=0.5N ,故 C 正确、D 错;B、二,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G,放入木球后,容器对桌面增大的压力 F=G e=0.5N,故 B 正确.故选 A、 B、 C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和压强定义式的掌握和运用,对于压力、压强的分析计算 固体先求压力后压强,液体先求压强后压力;上口粗下口细的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G.23考点 :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当它从深海中上浮而未露出水面的过程中,处于全浸没,从中知道排开海水的体积的变化和所处深度的变
41、化,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液体压强公式分析判断解答解由题知,潜艇在海水中上升,所处深度h 变小,排开海水的体积v 排 不变,F浮=p海水v排g,潜艇受到海水的浮力不变;p= fgh,潜艇受到海水的压强减小.故选 A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和运用,由题得出深度和排开海水的体积变化是本题的关键24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专题:推理法分析气泡在水中上升时,水的密度不变,分析深度变化情况和排开水的体积的变化情况,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得出结论解答解气泡在上升时,所处深度 h变小,p= fgh,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小;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小,体积将变大,排开水
42、的体积变大,F浮=p水gv排,气球受到水的浮力变大.故选 B 点评: 理清思路:气泡上升 fh变小-p变小-气球体积变大 fv排变大浮力变大,受压强变小 体积变大是本题 的关键25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密度的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专题: 推理法分析:对于圆柱形这样的直壁容器,对容器底的压力:F=ps= pghs= pgV=mg=G ,即: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重因为图中甲容器的底面积大于乙的底面积,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小于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强;要想使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采取的办法就是倒入水和酒精产生的 p水Ap酒或抽出水和酒精产生的4p水vp酒,据此判断得出答案.解答:解:甲和乙是圆柱形容器,对容器底白压力:F=ps= fghs= pgV=mg=G ;m水=m酒,S甲S乙,对容器底白压强:p甲v p乙.A 、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压力还是相等,还是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小,不符合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湖北省十堰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新版
- 2024年医用供应装置项目投资申请报告
- 生物-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和答案
- 2025年度国际贸易付款委托三方协议
- 2025年度全包家装装修与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报警系统合同
- 2025年度单身公寓房产租赁合同(含智能家居)
- 2025年度信用卡旅游保险借款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劳动合同解除后离职员工离职后职业发展支持合同
- 2025年度XX小区智慧物业管理系统服务协议书
- 2025年度兼职协议书-旅游行业导游兼职人员合作协议
- 1《北京的春节》课后练习(含答案)
- (完整版)陆河客家请神书
- 2025年行业协会年度工作计划
- DB3502T 160-2024 工业产品质量技术帮扶和质量安全监管联动工作规范
- 2025年学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计划
- 集团专利管理制度内容
- 春节后复工安全教育培训
- 提高发票额度的合同6篇
- 小散工程施工安全培训
- 车站信号自动控制(第二版) 课件 -3-6502部分
- 商会2025年工作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