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 主题2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复习课件_第1页
中考历史 主题2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复习课件_第2页
中考历史 主题2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复习课件_第3页
中考历史 主题2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复习课件_第4页
中考历史 主题2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题主题2 2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约前约前20702070年年前年前年475475前前356356年年商鞅变商鞅变法法前前770770年年前前476476年年前前10461046年年前前221221年年约前约前16001600年年夏夏朝朝建建立立商商朝朝建建立立西西周周建建立立东东周周封建社会时期封建社会时期奴隶社会时期奴隶社会时期原始原始社会社会时期时期一条主线一条主线:早期奴隶制国家产生、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早期奴隶制国家产生、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两大制度两大制度:世袭制和分封制。:世袭制和分封制。三大王朝三大王朝:夏、商、周。:夏、商、周。五大战役五大战役:牧

2、野之战、城濮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牧野之战、城濮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一一 考点梳理考点梳理一一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识记)。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识记)。1.夏朝 约公元前约公元前2070年年建立者建立者禹禹, 又称又称 (相关典故及史相关典故及史实实: , , ; ;把全把全国划分为国划分为 ,并铸造象征最高权力的并铸造象征最高权力的 )帝禹帝禹“禹王禹王”大禹治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三过家门而不入”禹惜寸阴禹惜寸阴“九州九州”“九鼎九鼎”都城都城 (今河南登封今河南登封)制度演制度演变变禹死后禹死后, ,

3、 继承父位继承父位, ,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 ,王位王位 代替代替了了 , , 变成了变成了 , ,史称史称 2016.13(1)2016.13(1)概况概况 的统治中心地区的统治中心地区, ,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夏朝修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夏朝修筑城堡、宫殿筑城堡、宫殿, ,建立政府机构建立政府机构, ,组建军队组建军队, ,并制订刑法并制订刑法, ,设置监狱。夏设置监狱。夏朝的国家机构朝的国家机构, ,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灭亡灭亡最后一个国王最后一个国王 , ,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修建许多豪华宫室是历史上有名

4、的暴君。他修建许多豪华宫室, ,无休止地征发百姓无休止地征发百姓, ,强迫他们服劳役。约公元前强迫他们服劳役。约公元前16001600年年, ,汤战胜桀汤战胜桀, ,夏朝灭亡夏朝灭亡, ,商朝建立商朝建立建立的建立的意义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我国原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我国原始社会到此结束社会到此结束, ,奴隶社会开始了奴隶社会开始了(标志着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标志着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时代)阳城阳城启启世袭制世袭制禅让制禅让制“公天下公天下”“家天下家天下”“夏传子夏传子,家天下家天下”夏朝夏朝桀桀【关联速查关联速查】

5、中外历史上的制度创新:中外历史上的制度创新:禅让制(禅让制(P2)、世袭制(、世袭制(P4)、分封制(、分封制(P4)、郡县制(郡县制(P7)、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P25)、科举制(、科举制(P14)、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P15)、行省制(、行省制(P2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6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7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P6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P71)、对、对外开放(外开放(P70)、“一国两制一国两制”(P74)、英国君主立宪制(、英国君主立宪制(P94)、美国

6、总统、美国总统共和制(共和制(P95)、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P114)、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P117)。2.商朝建立时间建立时间 约公元前约公元前16001600年年建立者建立者都城都城起初商朝建都在亳起初商朝建都在亳( ()(今河南商丘北今河南商丘北)。因为水患和政治)。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动乱, 曾几次迁都。约公元前曾几次迁都。约公元前13001300年年,商王商王 迁都到迁都到 (今河南安阳今河南安阳),商朝的统治才稳定下来。又称商朝为商朝的统治才稳定下来。又称商朝为 或或殷朝殷朝统治统治商朝设置管理各项事务的官员商朝设置管理各项事务的官员,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建立了庞大的军队,是

7、当时世界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上最大的国家之一灭亡灭亡商朝末年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度纣王荒淫无度,激化了社会矛盾。激化了社会矛盾。公元前公元前10461046年年, 联合西方和南方的小国、部落联合西方和南方的小国、部落,向向 进攻。双进攻。双方在牧野大战方在牧野大战,纣王自焚而死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成商朝灭亡(成语:语: 、 )注: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注: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商王商王汤汤商朝商朝殷殷盘庚盘庚殷商殷商周武王周武王商纣商纣助纣为虐助纣为虐酒池肉林酒池肉林3.3.西周西周建立建立时间时间公元前公元前1046年年武王武王伐纣伐纣周文王

8、死后周文王死后,继位的儿子继位的儿子 (周武王周武王),决心趁商朝政决心趁商朝政治混乱治混乱,伐纣灭商。公元前伐纣灭商。公元前10461046年年,双方在牧野大战双方在牧野大战 ( )。周军攻入商都)。周军攻入商都,商纣逃到商纣逃到 自焚自焚而死而死,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历史上叫作历史上叫作 ,历史上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称这一事件为都城都城 (),又称又称 (今陕西西安今陕西西安) 灭亡灭亡公元前公元前771771年年, 攻破镐京攻破镐京,杀死杀死 ,西周西周灭亡(灭亡(典故典故: )武王武王牧野之战牧野之战鹿台鹿台西周西周武王伐纣武王伐纣镐镐镐京镐京犬戎犬戎 周幽王周

9、幽王烽火戏诸侯烽火戏诸侯 一一二二西周分封制西周分封制西周分封制(识记)。西周分封制(识记)。背景背景公元前公元前10461046年年, ,西周建立西周建立, ,控制地域辽阔、经历了短暂的政局动荡控制地域辽阔、经历了短暂的政局动荡目的目的稳固对周边的统治稳固对周边的统治, ,稳固奴隶制国家的统治稳固奴隶制国家的统治基础基础 , ,即依据即依据 亲疏来确定权位的制度亲疏来确定权位的制度, ,其核心是其核心是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周王朝的两大政治支柱)(宗法制与分封制是周王朝的两大政治支柱)内容内容(1 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2 2)受封内容受封内容: 把

10、土地和平民、奴隶把土地和平民、奴隶, ,分给亲属、功臣等分给亲属、功臣等, ,封封他们为他们为 , ,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 ,称为称为“ ”(武(武王既胜殷王既胜殷, ,邦诸侯)邦诸侯) (2016.12016.1)(3 3)受封者义务受封者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必须定期到周王必须定期到周王室室 , ,向天子交纳贡品向天子交纳贡品, ,为周王室服役为周王室服役, ,平时镇守疆土平时镇守疆土, ,战时带兵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随从天子作战, ,配合抵御或讨伐其他民族配合抵御或讨伐其他民族(4 4)权利权利:在封国内诸侯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

11、:在封国内诸侯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 ,并可把封地内的土地和并可把封地内的土地和民众逐级分封给卿大夫和士民众逐级分封给卿大夫和士宗法制宗法制血缘关系血缘关系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周天子周天子授民授疆土授民授疆土诸侯诸侯朝觐朝觐概况概况周初共分封周初共分封71国国,其中同姓诸侯占其中同姓诸侯占40国国,多为文王和武王的子多为文王和武王的子弟弟,如鲁、晋、燕、卫等;异姓诸侯多为周王的亲戚或功臣如鲁、晋、燕、卫等;异姓诸侯多为周王的亲戚或功臣,如齐国;还有前代帝王的后裔如齐国;还有前代帝王的后裔,如宋、陈等。通过分封制如宋、陈等。通过分封制,形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崩溃崩溃公元前公元

12、前651651年年, ,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志着分封制的崩溃标志着分封制的崩溃结束结束秦朝统一后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建立郡县制,分封制基本结束分封制基本结束性质性质奴隶制社会的政治制度奴隶制社会的政治制度特点特点层层分封层层分封,等级森严(等级森严(周天子周天子诸侯诸侯 平民平民奴隶奴隶)葵丘会盟葵丘会盟卿大夫卿大夫士士 (1 1)积极作用积极作用: “ ” 。西周通过分封诸侯。西周通过分封诸侯, ,抵御外抵御外敌、保障王室安全敌、保障王室安全, ,开发边远地区开发边远地区, ,加强了统治加强了统治, ,成为一个强盛的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通过逐级分封国

13、家:通过逐级分封, ,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 ,打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 ,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文化联系;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 ,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关系, ,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分封制对稳定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分封制对稳定西周王朝在全国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西周王朝在全国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2 2)消极作用消极作用:西周:西周 维持了诸侯国相对独立的地位维持了诸侯国相对独立的地位, ,随着

14、生产力的发展和周王室的衰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周王室的衰落, ,诸侯们乘机称雄割据诸侯们乘机称雄割据, ,出现了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诸侯争霸的局面, ,为春秋的分裂割据埋下了祸根为春秋的分裂割据埋下了祸根拱卫王室拱卫王室分封制分封制【关联速查关联速查】 1. 1. 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演变:分封制(分封制(P4P4)郡县制(郡县制(P7P7)行省制行省制(P21P21)。)。 2. 2. 中外历史上的制度创新中外历史上的制度创新:禅让制(禅让制(P2)P2)、世袭制(、世袭制(P4)P4)、分封制(、分封制(P4)P4)、郡县制(郡县制(P7)P7)、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专

15、制主义中央集权制(P25)P25)、科举制(、科举制(P14)P14)、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P15)P15)、行省制(、行省制(P21)P2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66)P6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73)P7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P69)P6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P71)P71)、对外、对外开放(开放(P70)P70)、“一国两制一国两制”(P74)P74)、英国君主立宪制(、英国君主立宪制(P94)P94)、美国总统共和、美国总统共和制(制(P95)P95)、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P11

16、4)P114)、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P117)P117)。 一一三三春秋争霸春秋争霸 战国七雄战国七雄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识记)。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识记)。1. 1. 东周时期东周时期概念概念公元前公元前770770年年, , 东迁洛东迁洛, ,史称史称 。东周分为。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时期划分时期划分(2014.22014.2) 时期:从公元前时期:从公元前770770年至公元前年至公元前476476年年, ,是我国奴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时期:从公元前时期:从公元前475475年至公元前年至公元前221221年年, ,是我国封是我国封建社

17、会的形成时期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战国战国周平王周平王“东周东周”春秋春秋2. 2. 春秋争霸春秋争霸背景背景(1 1)周王室的衰微)周王室的衰微, ,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 ,天子天子 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2 2)诸侯国割据一方)诸侯国割据一方, ,势力壮大势力壮大原因原因分封制分封制, ,宗法制遭到毁坏;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宗法制遭到毁坏;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各诸侯国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目的目的为了掠夺土地、财产和人口为了掠夺土地、财产和人口, ,争当霸主争当霸主, ,拥有对其他诸侯国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的支配权

18、春春秋秋五五霸霸人人物物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另一种)、越王勾践(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说法是齐桓公、 、晋文公、晋文公、 、楚庄王)楚庄王)主主要要事事迹迹(1 1) :齐桓公任用:齐桓公任用 为相为相, ,改改革内政和军制革内政和军制, ,以以 为号召为号召, ,扩充疆界。扩充疆界。公元前公元前7 7世纪中期(北师为公元前世纪中期(北师为公元前651651年)年), ,齐桓公齐桓公召集诸侯于召集诸侯于 , ,周天子派人参加周天子派人参加, ,齐桓公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2 2) :公元前公元前7 7世

19、纪后期(北师为公元世纪后期(北师为公元前前632632年)年), ,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 ), ,晋军大败楚军晋军大败楚军, ,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相关成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相关成语:语: ) (2013.12013.1)(3 3) :楚国向中原扩张:楚国向中原扩张, ,楚军在楚军在 打败晋国打败晋国, ,楚庄王跃升为中原霸主楚庄王跃升为中原霸主(4 4) 阖闾:江南吴国国王阖闾:江南吴国国王 任任用楚人用楚人 和齐人孙武为将和齐人孙武为将, ,打败楚国打败楚国(5 5) :吴王:吴王 大败越国大败越国, ,越王勾践向吴称臣越王勾践向吴称臣, ,后回到越国后回到越国, ,灭

20、掉吴国灭掉吴国, ,称霸一称霸一时(成语:时(成语: ) 春秋争霸春秋争霸形势图形势图(P193)(P193)齐桓公齐桓公管仲管仲“尊王攘夷尊王攘夷”葵丘会盟葵丘会盟晋文公晋文公城濮之战城濮之战退避三舍退避三舍楚庄王楚庄王邲(邲(b)吴王吴王阖闾阖闾伍子胥伍子胥越王越王勾践勾践夫差夫差卧薪尝胆卧薪尝胆宋襄公宋襄公秦穆公秦穆公3. 战国七雄形成形成战国初年战国初年, ,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 ,瓜瓜分晋国(分晋国( )。后)。后 , ,取代原取代原来的国君来的国君, ,建立田氏齐国(建立田氏齐国( )。这样就)。这样就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形

21、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的局面, ,史称史称“ ”著名战略著名战略合纵连横合纵连横著名著名战役战役(1 1) :公元前:公元前354354年魏国大将年魏国大将 攻赵。次年攻赵。次年, ,齐国军事家孙膑围魏救赵齐国军事家孙膑围魏救赵, ,魏军大魏军大败而归(成语:败而归(成语: )(2 2) :公元前:公元前341341年齐魏大战年齐魏大战, , 使用使用 诱敌深入诱敌深入, ,并最终取胜并最终取胜(3 3) :公元前:公元前260260年年, ,秦赵两国之间秦赵两国之间发生的空前激烈的战役发生的空前激烈的战役, ,赵军大败赵军大败, ,四十多万人四十多万人被俘被俘, ,绝大

22、部分被坑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绝大部分被坑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进攻(成语:抵御秦军进攻(成语: ) 战国形势图战国形势图(P193P193)三家分晋三家分晋齐国大夫田齐国大夫田田氏代齐田氏代齐战国七雄战国七雄桂陵之战桂陵之战庞涓庞涓围魏救赵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马陵之战孙膑孙膑减灶计减灶计长平之战长平之战纸上谈兵纸上谈兵 一一四四商鞅变法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 ,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理解)。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理解)。1. 1. 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时间时间公元前公元前356356年年领导阶级领导阶级新兴地主阶级新兴地主

23、阶级人物人物 、2016.12(1)2016.12(1)目的目的富国强兵、变法富国强兵、变法图强图强秦孝公秦孝公商鞅商鞅内内容容(1 1)国家承认)国家承认 , ,允许自由买卖(允许自由买卖(最根本措施最根本措施) (打破了打破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奴隶制的生产关系, ,形成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奠定了封建经济的基奠定了封建经济的基础础)(2 2) ,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 ,可免除徭役。可免除徭役。 ,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废除没有军功的废除没有军功的 的的特权。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特权。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 ,全家罚

24、为奴隶全家罚为奴隶(打破了爵位世袭制打破了爵位世袭制, ,解放了生产力解放了生产力,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提高了军队战斗力)(3 3)建立)建立 (对中国影响最深远对中国影响最深远), ,县的长官称县令县的长官称县令, ,由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稳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稳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 ,削弱了豪门贵削弱了豪门贵族在地方的权力)族在地方的权力)(4 4) , ,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富国措富国措施施)()(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的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对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的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对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

25、产生了积极作用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产生了积极作用)(5 5) , ,加强刑罚。规定五家为一伍加强刑罚。规定五家为一伍, ,十家为一什。伍、十家为一什。伍、什内的各家互相纠察什内的各家互相纠察, ,一家犯法一家犯法, ,其他人家如隐瞒不告其他人家如隐瞒不告, ,就以相同罪就以相同罪名处罚名处罚(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 ,加强了对地方的统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治)土地私有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奖励耕战奖励军功奖励军功旧贵族旧贵族县制县制统一度量衡统一度量衡编制户口编制户口性质性质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封建地主阶级改革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封建地主阶级改革结果结果经过变法经过

26、变法, ,秦国富强起来秦国富强起来, ,国力大增(国力大增(“商鞅虽死商鞅虽死, ,秦法未秦法未灭灭”)作用作用()()积极作用积极作用:促进了秦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秦国封建经济的发展, ,军队战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斗力不断加强, ,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 ,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推动奴隶社会向封建推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社会转型, ,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大大推

27、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历史的发展;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消极作用消极作用:法律严苛:法律严苛, ,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 ,容易造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成统治者的暴政成功成功原因原因商鞅变法顺应了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商鞅变法顺应了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指导思想正确);指导思想正确, ,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行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措施;秦孝公信任、重用商鞅;商鞅敢于和旧之有效的措施;秦孝公信任、重用商鞅;商鞅敢于和旧势力做斗争势力做斗

28、争启示启示(1 1)对国家来说对国家来说:(:(从改革的结果看从改革的结果看)顺应历史潮流)顺应历史潮流的变法与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坚持的变法与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坚持深化改革、勇于创新;(深化改革、勇于创新;(从改革成功的原因看从改革成功的原因看)善于)善于用人并勇于改革是一个国家得以强盛的强大动力用人并勇于改革是一个国家得以强盛的强大动力(2 2)对个人来说对个人来说:(:(从改革的过程看从改革的过程看)改革不是一帆)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风顺的, ,我们要具有不怕挫折的信心和勇气;(我们要具有不怕挫折的信心和勇气;(从改革从改革者的精神品质上看者的精神品质上看

29、)要学习商鞅勇于变法、不畏艰难的)要学习商鞅勇于变法、不畏艰难的精神精神, ,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发奋读书的信念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发奋读书的信念名言名言“治世不一道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便国不法古”商君书商君书(包含与时包含与时俱进思想俱进思想)【知识延伸知识延伸】 商鞅变法后商鞅变法后, ,秦国发生的主要变化: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地方管理制度是县制;土地所有制秦国发生的主要变化: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地方管理制度是县制;土地所有制是私有制。是私有制。2. 2.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原因原因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各国为了富

30、国强兵(直接原因直接原因)表现表现(1 1)经济上经济上: 和和 的使用与推广的使用与推广, ,生产力得到发展生产力得到发展, ,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 ,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台(2 2)政治上政治上:各国改革:各国改革, , (最主要的表现)(著名的变最主要的表现)(著名的变法有:魏国的法有:魏国的 、秦国的商鞅变法、韩国申不害改革、齐国邹、秦国的商鞅变法、韩国申不害改革、齐国邹忌改革等)忌改革等)(3 3)军事上军事上: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 ,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 ,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4 4)思想上思想上:形成:形成“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的局面影响影响各国经过变法各国经过变法, ,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代替了奴隶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贵族统治,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国 了了铁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