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部分 人体解剖学第一章 骨 学一、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1.颈椎: 颈椎椎体较小,最主要的特征是,在颈椎横突上有横突 孔。其次是棘突大都分。在个颈椎中有几个具有特殊形态结构的椎骨:第颈椎主要特点是没有椎体和棘突,呈环形,称为寰椎。由前弓、后弓和侧块组成。前弓的后面有一关节面,叫齿突凹。侧块的上面有一对椭圆形的关节窝,叫上关节凹。第颈椎主要特征是在椎体的上面有一向上的突起,叫齿突。该椎骨又称枢椎。第颈椎主要特征是,棘突特别长,不分,又称隆椎。隆椎是计数椎骨的骨性标志,向下数就是胸椎。2.胸椎: 椎体的侧面和横突末端都有肋凹,它是与肋骨相接的关节面;胸椎的棘突较长,斜向后下方 ,呈覆瓦状。 3.腰
2、椎:椎体粗大,棘突呈板状,向后平直伸出。 4.骶骨: 由块骶椎融合而成;骶骨呈倒置三角形,底朝上。骶骨前面光滑凹陷,有四对骶前孔,后面有四对骶后孔,两侧有耳状面。耳状面后上方有骶粗隆。骶骨中央为骶管。5.尾骨:由个尾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 二、脑颅和面颅各骨的形态(一)脑颅各骨的形态脑颅共有骨6种8块,包括额骨frontalbone1块,顶骨parietalbone2块,枕骨occipitalbone1块,颞骨temporalbone2块,蝶骨sphenoidbone1块,筛骨ethmoidbone1块。1额骨额骨位于前额处,可分为三部分:额鳞是构成前额基础的部分(图3-49),两侧中央隆起成
3、额结节;眶部是在眶和颅腔之间水平伸出的部分;鼻部位于左右眶部之间,呈马蹄铁形,与筛骨和鼻骨连接,额骨内有空腔叫额窦,开口于鼻腔。2顶骨顶骨位于颅顶中部两侧,为方形扁骨,中央隆起处叫顶结节。3枕骨枕骨位于顶骨之后,并延伸至颅底。在枕骨的下面中央有一个大孔,叫枕骨大孔,脑和脊髓在此处相续。以枕骨大孔为中心,枕骨可分为四个部分;后为鳞部,前为基底部,两侧为侧部。枕骨与顶骨、颞骨、及蝶骨相接。枕骨的内面:由枕骨大孔向前上为斜坡,枕骨大孔的前外侧有舌下神经管,管的两端开口,分别叫舌下神经管内口和外口。在枕骨大孔后方有枕内嵴向后上延伸至枕内隆凸,其上方有矢状沟,两侧有横沟。在枕骨前外侧缘有颈静脉切迹,它和
4、颞骨上的颈静脉窝共同围成颈静脉孔。枕骨外面:在枕骨大孔两侧有椭圆形隆起的关节面,叫枕骨髁,与环椎的上关节窝组成环枕关节。大孔前方有隆起的咽结节,大孔后方有枕外嵴延伸至枕外隆凸,隆凸向两侧有上项线,其下方有与之平行的下项线。4颞骨颞骨位于颅骨两侧,并延至颅底,可分为颞鳞、鼓部和岩部3部分(图3-50),周围与顶骨、枕骨及蝶骨相接。颞鳞呈鳞片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沟,外面光滑。前部下方有颧突,颧突水平伸向前,与颧骨的颞突相接形成颧弓。颧突后端下方有椭圆形的浅窝叫下颌窝,窝的前缘隆起,叫关节结节。鼓部是围绕外耳道前面、下面部分后面的骨板。岩部又名颞骨锥体,锥体有三个面,尖端朝向前内侧,岩部的前上面位于
5、颅中窝,中部有一弓状隆起,其外侧为鼓室盖,均与耳的结构有关,靠近锥体尖处,有稍凹的指状压痕叫三叉神经压迹。岩部的后上面位于颅后窝,近中央部分有内耳门,内接内耳道。后上面和前上面相接处为岩部上缘。岩部的下面对向颅底外面,外形粗糙,近中央部有颈动脉管外口,颈动脉管在岩部内侧半通过,在锥体尖处形成颈动脉管内口;外口的后方为颈静脉窝,它与后方枕骨上的颈静脉切迹围成颈静脉孔。窝的外侧有细而长的茎突,其根部外侧可见茎乳孔,位于茎突和乳突之间。乳突近似圆锥状,尖朝下,乳突内含蜂房状的空腔叫乳突小房,靠上方的较大,叫鼓(乳突)窦,与中耳相通。5蝶骨蝶骨形如蝴蝶(图3-51),位于前方的额骨、筛骨和后方的颞骨、
6、枕骨之间,横向伸展于颅底部。蝶骨分为体、小翼、大翼和翼突四个部分。体部位居中央,上面构成颅中窝的中央部,呈马鞍状,叫蝶鞍,其中央凹陷,叫垂体窝;体部内有空腔,叫蝶窦,向前开口于鼻腔。小翼从体部前上方向左右平伸,小翼后缘是颅前窝和颅中窝的分界线。小翼根部有视神经管通过,两视神经管内口之间有视交叉沟连系。大翼后缘是颅前窝和颅中窝的分界线。小翼根部有视神经管通过,两视神经管内口之间有视交叉沟连系。大翼由体部平伸向两侧,继而上翘,可分三个面:脑面位于颅中窝,眶面朝向眶,颞面向外向下。在大翼近根部处由前向后可见圆孔,卵圆孔和棘孔,从棘孔入颅的脑膜中动脉在骨面上留有动脉沟。体部两侧有由后向前行走的浅沟,叫
7、颈动脉沟,颈内动脉经颈动脉管入颅后行于此沟内。在小翼和大翼之间有狭长的眶上裂使颅腔与眶腔相通。翼突位于蝶骨下面,由大翼根部向下伸出,由内侧板和外侧板构成,两板的后部之间有楔形深窝叫翼突窝,翼突根部有前后方向贯穿的翼6筛骨筛骨位于两眶之间,上接额骨鼻部并突入于鼻腔内。全骨分为筛板、垂直板和筛骨迷路三部,约成“巾”字形。筛板为水平方向隔分颅腔前部与鼻腔的薄骨板,板的正中有向上突起的鸡冠,其两侧有多数筛孔。垂直板呈矢状位,由筛板下面正中向下伸出,参加组成鼻中隔,筛骨迷路位于筛板两侧的下方由多数空泡状筛泡组成,叫筛窦,窦口通鼻腔。迷路外侧面为薄骨片,参加组成眶的内侧壁,叫眶板,迷路的内侧面有两片向内下
8、方卷曲的薄骨片,分别叫做上、中鼻甲。(二)面颅各骨的形态面颅共9种15块骨,最大的是上颌骨和下颌骨,其余均较小,围绕大的骨块分布。1上颌骨 上颌骨maxillarybone(图3-55)左右各一块,位于面部中央,分为体部和4个突。体部有四个面,上面即眶面,对眶腔,内含眶下管,管向后连于眶下沟,向前通眶下孔;后面对向颞下窝,又叫颞下面,其下部隆起,叫上颌结节;内侧面又叫鼻面,可见上颌骨内的含气空洞即上颌窦;前面对向面部,有眶下孔。由前面内侧向上伸出额突,上接额骨,内侧接鼻骨,外侧接泪骨;向下伸出牙槽突,有容纳齿根的牙槽;向外侧有颧突,接颧骨;向内侧伸出水平腭突,两侧上颌骨的腭突相连接组成硬腭前部
9、,其后缘接腭骨的水平板。2下颌骨下颌骨mandible(图3-56)位于上颌骨下方,分为水平部分的体和两侧垂直的支。体呈弓状,下缘光滑,上缘生有下牙槽。外面光滑,前方正中部向前的隆起叫颏隆凸,由此向外侧,在对第三颗牙槽下方处有颏孔。在体的内面中线处有尖锐的突起叫颏棘,其下方两侧各有一线窝叫二腹肌窝,由窝的上缘斜向上外,有一条斜线,叫下颌舌骨线,线的内上方和外下方各有一浅窝,内上方者为舌下腺窝,外下方者为下颌下腺窝。下颌支伸向后上,末端分叉形成两个突起,前方的叫冠突,后方的叫髁突,中间凹陷处叫下颌切迹,髁突上端膨大,叫下颌头,其下稍细,叫下颌颈,颈的前面有小凹,叫做翼肌凹。在支的内面中央有下颌孔
10、,经贯穿于骨质中的下颌管通向颏孔,在下颌孔前方有一小骨片伸出,部分遮盖下颌孔,叫下颌小舌。支与体的接合部较肥厚,叫做下颌角,角的外面有咬肌粗隆,内面有翼肌粗隆。3其它面颅骨颧骨一对,对于面部两侧,四边形,厚而坚,向前内方与额骨、上颌骨相接,向后外方与颞骨颧突相连。泪骨一对,位于眶内侧壁前部,上颌骨额突与筛骨迷路的眶板之间,为薄而脆的小骨片。鼻骨一对,位于上颌骨额突的前内侧,为构成鼻背的小骨片。下鼻甲一对,为卷曲的贝壳状薄骨片,附于上颌骨的鼻面。腭骨一对,位于上颌骨鼻面后部,为L形的薄骨片(图3-58),包括参与构成鼻腔侧壁的垂直板,和组成硬腭后部的水平板。犁骨一个,为四边形薄骨片,参加组成鼻中
11、隔的后下部。舌骨一个,位于下颌骨体的后下方,形如马蹄铁状(图3-57),中间部叫体,向后外延伸的叫大角,向上的小突为小角,舌骨以韧带和肌肉上连颅骨,下连颈部。三、颅的整体观颅盖:主要形态结构:冠状缝位于额骨与顶骨之间的骨缝矢状缝位于左右顶骨之间的骨缝人字缝位于顶骨与枕骨之间的骨缝眉弓位于眶上缘上方的弓形隆起颅底内面:承托脑。由前向后呈阶梯状排列着三个窝,即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颅前窝:中央低凹部分是筛骨的筛板,板上有许多筛孔。颅中窝:主要形态结构:中央是蝶骨体;蝶骨体上面中央的凹陷为垂体窝;垂体窝前方的两侧有视神经管;视神经管的外侧有眶上裂;蝶骨体的两侧,从前向后外有圆孔、卵圆孔、棘孔。颅后
12、窝:主要形态结构:中央有枕骨大孔;枕骨大孔前有斜坡;枕骨大孔的前外缘有舌下神经管;枕骨大孔的后上方有枕内隆凸;枕内隆凸的两侧有横沟,横沟折向前下为乙状窦沟,它向下终于颈静脉孔;在颞骨岩部的后面有内耳门。颅底外面前部主要形态结构:前方有上颌骨的牙槽;硬腭骨板后缘的上方有被犁骨分开的两个鼻后孔。后部主要形态结构:中央有枕骨大孔;枕骨大孔的两侧有椭圆形突出的关节面称为枕髁;枕髁的外侧有颈静脉孔;颈静脉孔的前方有颈动脉管外口;颈动脉管外口的后外方,有细长骨突称为茎突;茎突的后外方有颞骨的乳突;茎突与乳突之间的孔称为茎乳孔;茎乳孔前方大而深的凹陷为下颌窝,下颌窝前方的横行隆起,称为关节结节;枕骨大孔的后
13、上方有枕外隆凸。颅的前面:由大部分面颅和部分脑颅构成,并共同围成两眶和骨性鼻腔。眶呈四面锥体形,尖向后内方,经视神经管通入颅腔。底向前外。主要形态结构:眶的上、下缘分别称眶上缘和眶下缘,眶上缘的内侧部有眶上切迹(有时为眶上孔),眶下缘中点的下方有眶下孔;眶的下壁骨面上有沟称眶下沟,向前移行为眶下管,通眶下孔;眶的内侧壁很薄,该壁近前缘有泪囊窝,它向下延伸为鼻泪管,通鼻腔;眶外侧壁后半的上、下方各有眶上裂和眶下裂。骨性鼻腔位于面颅的中央,上方以筛板与颅腔相隔,下方以硬腭骨板与口腔分界,两侧邻接筛窦、眶和上颌窦主要形态结构:骨性鼻腔被骨性鼻中隔分为左右两半,骨性鼻中隔由筛骨垂直板和犁骨组成; 骨性
14、鼻腔外侧有三个卷曲的骨片,分别称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注意上、中鼻甲是筛骨构成,而下鼻甲是下鼻甲骨构成,每个鼻甲下方的空间,相应地称为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骨性鼻旁窦共四对,包括额窦、上颌窦、筛窦、蝶窦骨性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额窦位于额骨内,开口于中鼻道;上颌窦最大,位于鼻腔两侧的上颌骨内,开口于中鼻道,上颌窦的窦口高于窦底,上颌窦炎症时,浓液不易引流,故病情易迁延;筛窦位于筛骨内,由许多不规则的小房组成,可分前、中、后三组小房。前中小房开口于中鼻道,后小房开口于上鼻道;蝶窦位于蝶骨体内,开口于上鼻甲的后上方。颅的侧面主要形态结构:在乳突的前方有外耳门,向内入外耳道;外耳门前方,有一弓状
15、的骨梁,称颧弓;颧弓上方的凹陷,称颞窝;在颞窝区内,有额、顶、颞、蝶四骨的会合处,称为翼点。翼点的骨质比较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沟前支经过,翼点处骨折时,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颅的主要体表标志:枕外隆凸、乳突、颧弓、眶上缘、眶下缘、眶上切迹、眉弓、下颌头、下颌角、舌骨。第二章 关 节 学一、骨连结的分类根据骨连结的结构和形式,可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两种。(一)直接连结骨与骨之间借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直接相连,其间没有腔隙。这类连结运动性能很小或不能运动,依连结的组织不同可分为三类:纤维连结、软骨连结、骨性结合。(二)间接连结关节间接连结又称滑膜关节synuvial joint,简称关
16、节articulation。骨与骨之间通过结缔组织膜囊相连,相对的骨面之间具有腔隙。这类连结可进行各种运动,是人体骨连结的主要形式。 二、滑膜关节分类按滑膜关节的一般形态进行分类已被广泛地应用,一般分7种。1.平面关节:有两个几乎是平面的并列关节面(例如,跗骨间关节和某些腕骨间关节)。一般可轻微的弯曲,运动为两骨之间的单纯移动或滑动。 2.屈戌关节:形如铰链,受形状限制只能在一个平面上运动,即单轴关节。它们有坚强的副韧带,如指间关节和肱尺关节。3.车轴关节:也是单轴关节,它有一骨性中轴围绕在骨韧带环内,只能围绕中轴旋转。中轴可在环内旋转,如桡骨头在环状韧带和尺骨桡切迹内旋转;或环在旋转,如寰椎
17、(与寰椎横韧带)围绕枢椎齿突旋转。4.双髁状关节:主要为单轴关节,其主要运动为一个平面,它也可以围绕与第一轴垂直的第二轴旋转。旋转有两种:联合旋转,主运动中伴有联合不可避免的旋转;附属旋转,主运动中或有或不伴有的独立发生的旋转。它们有两个凸髁(指关节)与两个凹关节面(有时也不适当地称髁)相关节。双髁可以几乎平行(如膝关节)具有一个共同的关节囊或完全分开的两个囊(如颞下颌关节),后者总是在任何运动时必然是成对的髁运动。 5.椭圆关节:这是双轴关节,具有一个卵圆形凸关节面和一个并列的椭圆形凹关节面,例如桡腕关节和跖趾关节。主要的运动可以围绕两个相互垂直的轴(例如屈一伸,展一收),它们可以结合作环转
18、运动;由于关节面的形状不能围绕第三轴旋转。 6.鞍状关节:也是双轴关节,具有两个凹凸关节面,每一关节面有一特定的主凸面和与其直角位置的最大凹面,较大的凸关节面与较小的凹关节面并列,另一关节面则相反。主要的运动发生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但关节的形状导致运动骨的轴性旋转。最熟悉的鞍状关节是拇指腕掌关节;其他包括踝关节和距骰关节。 7.球形关节:由一个球形的头和一个相对的窝形成,例如髋关节和肩关节,它们是多轴性关节,具有三个自由度。其关节面虽然很像球面的一部分,但严格说并不真正是球形,而是略呈卵圆形(卵圆形关节),是一认可的替代名词。因而,多数位置关节面是不太一致的,只有在最普通运动之末这一种位置上
19、,才是相符的。三、椎骨间的连结椎骨与椎骨之间主要是靠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相连结。四、胸廓上、下口的形态及围成胸廓上口呈肾形,为后高前低的斜面,由第1胸椎、第1肋骨和胸骨柄上缘围成,胸骨柄上缘约与第2-3胸椎间线平齐。胸廓上口有气管、食管及头颈上肢的大血管等通过。胸廓下口宽大,前高后低,由第12胸椎,第12、11肋及肋弓、剑突组成。两侧肋弓的夹角叫肋下角,角度大小因体形而异。胸廓下口有膈封闭,食管和大血管等穿经膈的裂孔走行。五、髋骨与脊柱间的韧带连结1.骶结节韧带呈扇形,起于髂后下棘、骶骨侧缘及尾骨的上部,向外方经骶棘韧带的后方止于坐骨结节。2.骶棘韧带位于骶结节韧带的前方,较薄,呈三角形,起于骶
20、骨下端及尾骨的外侧缘,向外方与骶结节韧带交叉后止于坐骨棘。上述两条韧带与坐骨大、小切迹共同围成坐骨大孔和坐骨小孔,是臀部与盆腔和考,试大收集整理会阴部之间的通道,为肌肉、肌腱、神经、血管等通过。3.髂腰韧节为强韧的三角形韧带,连于第4、5腰椎横突与髂嵴之间。六、髋关节和膝关节形态、结构特点及运动(一)髋关节hip joint由股骨头与髋臼相对构成,属于杵臼关节。髋臼内仅月状面被覆关节软骨,髋臼窝内充满脂肪,又称为Haversian腺,可随关节内压的增减而被挤出或吸入,以维持关节内压的平衡。在髋臼的边缘有关节盂缘附着。加深了关节窝的深度。在髋臼切迹上横架有髋臼横韧带,并与切迹围成一孔,有神经、血
21、管等通过。关节囊厚而坚韧,上端附于髋臼的周缘和髋臼横韧带,下端前面附于转子间线,后面附于转子间嵴的内侧(距转子间嵴约1厘米处),因此,股骨颈的后面有一部分处于关节囊外,而颈的前面则完全包在囊内。所以股骨颈骨折时,根据其骨折部位而有囊内、囊外或混合性骨折之分。髋关节周围有韧带加强,主要是前面的髂股韧带,长而坚韧,上方附于髂前下棘的下方,呈人字形,向下附于股骨的转子间线。髂股韧带可限制大腿过度后伸,对维持直立姿势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关节囊下部有耻骨囊韧带增强,可限制大腿过度外展及旋外。关节囊后部有坐骨囊韧带增强,有限制大腿旋内的作用。关节囊的纤维层呈环形增厚,环绕股骨颈的中部,称为轮匝带,能约束股
22、骨头向外脱出,此韧带的纤维多与耻骨囊韧带及坐骨囊韧带相编织,而不直接附在骨面上。股骨头韧带为关节腔内的扁纤维束,主要起于髋臼横韧带,止于股骨头凹。韧带有滑膜被覆,内有血管通过。一般认为,此韧带对髋关节的运动并无限制作用。髋关节为多轴性关节,能作屈伸、收展、旋转及环转运动。但由于股骨头深嵌在髋臼中,髋臼又有关节盂缘加深,包绕股骨头近2/3,所以关节头与关节窝二者的面积差甚小,故运动范围较小。加之关节囊厚,限制关节运动幅度的韧带坚韧有力,因此,与肩关节相比,该关节的稳固性大。而灵活性则甚差。这种结构特征是人类直立步行,重力通过髋关节传递等机能的反映。当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时,股骨头大部分脱离髋臼
23、抵向关节囊的后下部,此时若外力从前方作用于膝关节,再沿股骨传到股骨头,易于发生髋关节后脱位。(二)膝关节knee joint由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以及髌骨构成,为人体最大且构造最复杂,损伤机会亦较多的关节。 关节囊较薄而松弛,附着于各骨关节软骨的周缘。关节囊的周围有韧带加固。前方的叫髌韧带,是股四头肌肌腱的延续(髌骨为该肌腱内的籽骨),从髌骨下端延伸至胫骨粗隆,在髌韧带的两侧,有髌内、外侧支持带,为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腱膜的下延,并与膝关节囊相编织;后方有腘斜韧带加强,由半膜肌的腱纤维部分编入关节囊所形成;内侧有胫侧副韧带,为扁带状,起自内收肌结节,向下放散编织于关节囊纤维层;外侧为腓
24、侧副韧带,是独立于关节囊外的圆形纤维束,起自股骨外上髁,止于腓骨小头。关节囊的滑膜层广阔,除关节软骨及半月板的表面无滑膜覆盖外,关节内所有的结构都被覆着一层滑膜。在髌上缘,滑膜向上方呈囊状膨出约4厘米左右。称为髌上囊。于髌下部的两侧,滑膜形成皱襞,突入关节腔内,皱襞内充填以脂肪和血管,叫做翼状襞。两侧的翼状襞向上方逐渐合成一条带状的皱襞,称为髌滑膜襞,伸至股骨髁间窝的前缘。 由于股骨内、外侧髁的关节面呈球面凸隆,而胫骨髁的关节窝较浅,彼此很不适合,在关节内,生有由纤维软骨构成的半月板。半月板的外缘较厚,与关节囊紧密愈着,内缘薄而游离;上面略凹陷,对向股骨髁,下面平坦,朝向胫骨髁。内侧半月板大而
25、较薄,呈“C”形,前端狭窄而后份较宽。前端起于胫骨髁间前窝的前份,位于前交叉韧带的前方,后端附着于髁间后窝,位于外侧半月板与后交叉韧带附着点之间,边缘与关节囊纤维层及胫侧副韧带紧密愈着。外侧半月板较小,呈环形,中部宽阔,前、后部均较狭窄。前端附着于髁间前窝,位于前交叉韧带的后外侧,后端止于髁间后窝,位于内侧半月板后端的前方,外缘附着于关节囊,但不能腓侧副韧带相连。半月板具有一定的弹性,能缓冲重力,起着保护关节面的作用。由于半月板的存在,将膝关节腔分为不完全分隔的上、下两腔,除使关节头和关节窝更加适应外,也增加了运动的灵活性,如屈伸运动主要在上关节腔进行,而屈膝时的轻度的回旋运动则主要在下腔完成
26、。此外,半月板还具有一定的活动性,屈膝时,半月板向后移,伸膝时则向前移。在强力骤然运动时,易造成损伤,甚至撕裂。当膝关节处于关屈而胫骨固定时,股骨下端由于外力骤然过度旋内、伸直,可导致内侧半月板撕裂;同理,如该时股骨下端骤然外旋、伸直,外侧半月板也可发生破裂。膝关节内有两条交叉韧带。前交叉韧带附着于胫骨髁间前窝,斜向后外上方,止于股骨外侧髁内面的后份,有制止胫骨前移的作用。后交叉韧带位于前交叉韧带的后内侧,较前交叉韧带短,起自胫骨髁间后窝及外侧半月板的后端,斜向前上内方,附于股骨内侧髁外面的前份,具有限制胫骨后移的作用。 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关节腔内的辅助结构有膝交叉韧带(前、后交
27、叉韧带)和内、外侧半月板。第三章 肌 学一、膈的三个裂孔的名称、位置及穿经结构1.主动脉裂孔在膈与脊柱之间,有主动脉及胸导管通过;2.食管裂孔位于主动脉裂孔的左前方,有食管及迷走神经通过;3.腔静脉孔位于食管裂孔右前方的中心腱内,有下腔静脉通过。二、腹前外侧肌群的层次、形成结构、纤维方向和作用腹前外侧肌群包括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腹直肌等。腹外斜肌大部分肌束由外上斜向前下方,两侧呈外八字“”形;腹内斜肌大部分肌束由外下斜向前上方,两侧呈内八字“八”形;腹横肌肌束横行向前,两侧相接呈“一”形;腹直肌肌束垂直向上,两侧合并起来呈“”字。三、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和内容物位置:腹前外侧壁的下部,
28、由外上斜向内下方,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长约4.5cm。管的内口称腹股沟管深环(腹环)。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cm处,为腹横筋膜随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向外的突口。管的外口即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内容物: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腹股沟管4个壁:前壁是腹外斜肌腱膜和部分腹内斜肌;后壁是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是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四、大腿三群肌的位置、排列层次及各群肌的功能;大腿肌配布于股骨周围,分为前、后和内侧三群。 1前群有缝匠肌和股四头肌。 (1)缝匠肌为全身最长的肌,呈扁带状,起自骼前上棘,斜向内下经大腿前面达膝关节内侧,止于胫骨上端内侧面。
29、作用:屈髋关节和膝关节,并可使已屈的膝关节旋内。 (2)股四头肌为全身体积最大的肌,有四个肌头,分别称为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四个肌头向下形成一总腱,覆盖髌骨前面,再向下形成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 作用:为强有力的伸膝关节的肌,股直肌还能屈髋关节。 2后群包括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 作用:后群肌主要屈膝关节、伸髋关节。当屈膝时,股二头肌可使小腿旋外,半腱肌和半膜肌能使小腿旋内。 3内侧群位于大腿内侧,有5块,为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和股薄肌。 作用:主要使髋关节内收。五、小腿三群肌的位置及各群肌的功能 小腿肌的分化程度不如前臂,肌数目较少,但一般比较粗大,参与维持人
30、体的直立 姿势和行走,小腿肌可分为三群:前群在骨间膜的前面,后群在骨间膜的后面,外侧群在腓骨的外侧面。(一)前群 前群由内侧向外排列,有三块。 1. 胫骨前肌 起自胫骨外侧面,肌键向下经踝关节前方,至足的内侧线止于内侧楔骨和第一跖骨的足底面。 2趾长伸肌 起自胫骨内侧面的上23和小腿骨间膜,向下至足骨分为四条腱,分别止于第25趾背移行为趾背腱膜,止于中节和远节趾骨底。由此肌另外分出一个腱,经足背外侧止于第5路骨底,称为第三腓骨肌。3四长伸肌 位于前二肌之间,起自腓骨内侧面的中份和骨间膜,肌腱经足背,止于眼趾远节趾骨底。 作用:前群各肌都伸踝关节(背屈)。此外,胫骨前肌可使足内翻,拇长伸肌能伸拇
31、趾,趾长伸肌能伸第25趾,而第三腓骨肌可使足外翻。 (二)外侧群 外侧群为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短肌在长肌的深面。两肌皆起自腓骨的外侧面,腓骨长肌起点较高,并覆盖腓骨短肌。两肌的腱经外踝的后面转向前,在跟骨外侧面分开,短肌腱向前止于第跖骨粗隆,长肌腱绕至足底,斜行至足的内侧缘,止于内侧楔骨和第1跖骨底。作用:使足外翻和趣踝关节(跖屈)。此外,腓骨长肌腱和胫骨前肌腱共同形成“腱环”有维持足横弓的作用。(三)后群分浅、深两层。 1浅层 有强大的小腿三头肌,它的两个头位于浅表称腓肠肌,另一个头位置较深的是比目鱼肌。腓肠肌的内、外侧二头起自股骨内、外 侧髁的后面,二头相合,约在小腿中点移行为腱。比目鱼肌
32、起自腓骨后面的上部和胫骨的比目鱼肌线。三个头会合,在小腿的上部形成膨隆的小腿肚,向下续为人体最粗大的跟腱,止于跟骨。作用:屈踝关节(跖屈)和屈膝关节。在站立时,能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以防止身体向前倾斜。 2深层 有4块肌,国肌在上方,另3块在下方。 (l)国肌:斜位于胭窝底,起自股骨外侧踝的外侧部分,止于胫骨的比目鱼肌线以上的骨面。作用:屈膝关节并使小腿旋内。 (2)趾长屈肌:位于胫侧,起自胫骨后面,它的长腱经内踝后方至足底,在足底分为4条肌腱,止于第25趾的远节趾骨底。作用:屈踝关节(跖屈)和屈第25趾。 (3)拇长屈肌:起自腓骨后面,长腱经内踝之后至足底,止于拇趾远节趾骨底。作用:屈踝关节
33、(跖屈)和屈拇处。 (4)胫骨后肌:位于趾长屈肌和拇长屈肌之间,起自胫骨、腓骨和小腿骨间膜的后面,长腱经内踝之后,到足底内侧,止于舟骨粗隆和内侧、中间及外侧楔骨。作用:屈踝关节(跖屈)和使足内翻。第四章 内脏学总论一、胸、腹部的标志线(一)胸部标志线1.前正中线沿身体前面中线所作的垂线。2.锁骨中线通过锁骨中点所作的垂线。由于此线正通过男性乳头,故也可称此线为乳头线。3.腋前线沿腋窝前缘(腋前襞)向下所作的垂线。4.腋中线沿腋窝中点向下所作的垂线。5.腋后线沿腋窝后缘(腋后襞)向下所作的垂线。6.肩胛线通过肩胛骨下角所作的垂线。7.后正中线沿身体后面中线(通过椎骨棘突)所作的垂线。(二)腹部标
34、志线1.上横线通过左、右肋弓最低点(第10肋的最低点)所作的水平线。2.下横线通过两侧髂结节所作的水平线。3.垂线由左、右腹股沟韧带中点向上所作的垂线。二、腹部的分区由以上四条线将腹部分成三部九区。其中两条水平线将腹部分为腹上、中、下三部,再由两条垂线与上述两条水平线相交,就把腹部分成九区。即腹上部分成中间的腹上区和左、右季肋区;腹中部分成中间的脐区和左、右腹外侧区(侧腹);腹下部分成中间的耻区(腹下区)和左、右腹股沟(髂区)。第五章 消化系统一、咽峡的构成咽峡,是口咽部最狭窄处,上界为软腭、悬雍垂,底部为舌根部,两侧前为舌腭弓(简称前弓),后为咽腭弓(简称后弓),两弓之间是腭扁桃体。二、乳牙
35、和恒牙的牙式牙按形态和功能可分切牙、尖牙和磨牙3类。其中,恒牙有前磨牙和磨牙,乳牙无前磨牙。临床上,用牙式标示牙的位置,常以被检查者的方位为准,以“+”记号划分上、下颌和左、右半共4个区。以罗马数码依次标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1乳磨牙、第2乳磨牙。以阿拉伯数码18依次标示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1前磨牙、第2前磨牙、第1磨牙、第2磨牙、第3磨牙。如 表示左上颌第2乳磨牙,7表示右下颌第2前磨牙。 三、颏舌肌的起止、位置和作用颏舌肌为舌外肌,起于下颌体内侧面近中点处的上颏棘,肌纤维呈扇形向舌内放散,大部分肌纤维止于舌尖、舌背,但有少量最下部肌纤维止于舌骨体的前上缘。颏舌肌为咽部气道扩
36、张肌,其主要功能是控制舌的位置,两侧颏舌肌同时收缩,使舌伸出,一侧该肌收缩,舌伸出时舌尖偏向对侧。另外由于颏舌肌有少量最下肌纤维止于舌骨的前上缘,因而其收缩时还可向前上牵拉舌骨。四、咽的位置、分部、各部的形态结构和交通; 咽是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共同通道,上起颅底,下达环状软骨平面下缘,相当于第6颈椎食管入口平面,成人全长约1214cm。咽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一)鼻咽部(上咽部)在鼻腔的后方,颅底至软腭游离缘水平面以上的咽部称鼻咽,顶部略呈拱顶状向后下呈斜面,由蝶骨体、枕骨底所构成。在顶壁与后壁交界处的淋巴组织称增殖体或咽扁桃体、腺样体,鼻咽前方与后鼻孔及鼻中隔后缘相连。后壁约在相当第一、
37、二颈椎与口咽部后壁相连续,统称为咽后壁。鼻咽的左右两侧下鼻甲后端约1cm处有一漏斗状开口为咽鼓管咽口,此口的前、上、后缘有由咽鼓管软骨末端形成的唇状隆起称咽鼓管隆突,亦称咽鼓管圆枕。在咽鼓管隆突后上方有一深窝称咽陷窝,是鼻咽癌好发部位,其上距颅底破裂孔仅约1cm故鼻咽恶性肿瘤常可循此进入颅内。咽鼓管咽口周围有丰富的淋巴组织称咽鼓管扁桃体。(二)口咽部为软腭游离缘平面至会厌上缘部分,后壁相当于第三颈椎的前面,粘膜上有散在的淋巴滤泡,前方借咽峡与口腔相通,向下连通喉咽部。咽峡系悬雍垂和软腭的游离缘、两侧由舌腭弓及咽腭弓、下由舌背构成。舌腭弓(咽前柱)和咽腭弓(咽后柱)间的深窝称扁桃体窝,内有腭扁桃
38、体。咽峡的前下部为舌根,上有舌扁桃体。在咽腭弓的后方,有纵行束状淋巴组织称咽侧索。1腭扁桃体的构造腭扁桃体,俗称扁桃体,为一卵圆形淋巴组织,位于咽部两侧舌腭弓与咽腭弓间的扁桃体窝中,左右各一,表面有1020个内陷的扁桃体隐窝。隐窝深入扁桃体内成为管状或分支状盲管,深浅不一,常有食物残渣及细菌存留而形成感染的“病灶”。扁桃体上部有一大而深的隐窝称扁桃体上隐窝,其盲端可深达扁桃体被膜,炎症时可经此穿破被膜进入扁桃体上窝,而形成扁桃体周围脓肿。扁桃体的上下各有一粘膜皱襞,上方位于舌腭弓与咽腭弓交接处称半月状皱襞。下部由舌腭弓向后下复盖于扁桃体前下部者称三角皱襞。扁桃体外侧面为结缔组织所形成的扁桃体被
39、膜,此被膜与扁桃体窝外壁的咽上缩肌附着不紧,在其上部有许多疏松结缔组织,故手术时此处较易剥离。扁桃体的血管均来自颈外动脉分支,上部上腭降动脉供给,近舌根处由舌背动脉供给,外侧面由面动脉的扁桃体支、腭升动脉和咽升动脉供给。扁桃体无输出入淋巴管,其输出淋巴汇入下颌角下的颈深淋巴结,当扁桃体急性炎症时此淋巴结常肿大。扁桃体的神经,上端来自蝶腭神经节的腭后支,下端来自舌咽神经的分支。2咽淋巴环咽部有丰富的淋巴组织,主要有腺样体、咽鼓管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腭扁桃体及舌扁桃体,这些淋巴组织在粘膜下有淋巴管相连系构成咽淋巴环的内环,此环输出之淋巴管与颈淋巴结又互相连系交通则称外环,内环和外环统称
40、为咽淋巴环。(三)喉咽部(下咽部)自会厌软骨上缘以下部分,下止于环状软骨下缘平面,连通食管,该处有环咽肌环绕,前方为喉,两侧杓会厌皱襞的外下方各有一深窝为梨状窝,此窝前壁粘膜下有喉上神经内支经此入喉。两梨状窝之间,环状软骨板后方有环后隙与食管入口相通,当吞咽时梨状窝呈漏斗形张开,食物经环后隙入食管。在舌根与会厌软骨之间的正中有舌会厌韧带相连系。韧带两侧为会厌谷,常为异物存留的部位。五、直肠的位置、形态结构、肛管的形态结构;1.直肠的位置及毗邻 直肠为大肠的未段,长约15-16cm,位于小骨盆内。上端平第3骶椎处接续乙状结肠,沿骶骨和尾骨的前面下行,穿过盆膈,下端以肛门而终。直肠与小骨0盆腔脏器
41、的毗邻关系男女不同,男性直肠的前面有膀胱、前列腺和精囊腺;女性则有子宫和阴道。因此,临床指诊时,经肛门可触查前列腺和精囊腺或子宫和阴道等。 2.直肠的形态 直肠在盆膈以上的部分称为直肠盆部,盆部的下段肠腔膨大,称为直肠壶腹。盆膈以下的部分缩窄称为肛管或直肠肛门部。直肠有两个弯曲:上段凸向后,与骶骨前面的曲度一致,形成骶曲;下段向后下绕过尾骨尖,形成凸向前的会阴曲。临床上当进行乙状结肠镜检查时,应顺着直肠两个弯曲的方向将镜插入,以免损伤肠壁。3.直肠的构造 直肠壶腹内面的粘膜,形成23条半月状的直肠横襞,其中位于前右侧壁的一条,大而恒定,距肛门约7cm,相当于腹膜返折的水平。在通过乙状肠镜检查确
42、定直肠肿瘤与腹膜腔的位置关系时,常以此横襞作为标志。这些横襞有支持粪便的作用。4.肛管起自齿状线至肛缘,全长约11.2cm,无腹膜遮盖,其周围因有内括约肌、外括约肌和肛提肌围绕,活动较直肠少,相对比较固定,形如管状,故称肛管。肛管上部外有内括约肌围绕,表面为移行上皮遮盖,富有弹性,临床上将此区称为栉膜带区。肛管下部外有外括约肌皮下部围绕,表面为鳞状上皮遮盖,皮下有丰富的外痔静脉丛六、肝蒂的组成及各结构的位置关系,肝段的概念。肝蒂 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包含有门静脉、肝动脉、胆总管、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又称肝蒂。 门静脉、肝动脉和肝总管在肝脏面横沟各自分出向左、右侧的支干,再进入肝实质内,此处也称第
43、一肝门。在肝实质内,由于门静脉、肝动脉和肝胆管的管道分布大体上相一致,且共同被包裹在Glisson纤维鞘内,因此可以由门静脉的分布来代表,称门静脉系统。另一管道系统称为肝静脉系统,是肝血液的流出管道,其分布也与门静脉系统不相一致。三条主要的肝静脉在肝后上方的静脉窝进入下腔静脉,此处也称第二肝门。七、胆汁排出途径胆汁由肝脏的肝细胞分泌后从肝细胞间的胆小管引流到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后在胆囊内贮存。之后胆汁被浓缩。当人体进食脂肪等脂类物质后,胆汁从胆囊管出来与肝总管汇合形成胆总管。胆总管再与胰管汇合形成胰壶腹,它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胆汁就进入了十二指肠,再进入小肠内。胆汁能够乳化脂肪,便于人体消
44、化吸收。第六章 呼吸系统一、喉的组成及紧邻,喉的位置,喉的连接及喉肌,喉口的组成喉上通喉咽,下接气管,为呼吸与发音的重要器官。位于颈前正中部,在成人相当于第36颈椎部,由一组软骨、韧带、喉肌及粘膜构成的锥形管状器官。喉软骨喉的支架由三个单一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会厌软骨;三对成对软骨杓状软骨、小角软骨和楔状软骨构成。(一)甲状软骨(thyroid cartilage)喉支架中最大的一块软骨,形状如同竖立的向后半开的书,两侧由左右对称的甲状软骨翼板在颈前正中线汇合形成一定的角度,男性夹角较小且上端向前突出,称为喉结(thyroid notch),女性近似钝角,喉结不明显。两侧甲状软骨翼板后缘向
45、上、下端延伸,呈小柱状突起,分别称为上角(superior cornu)和下角(inferior cornu),上角较长,借韧带与舌骨大角相连;下角较短,其内侧面与环状软骨后外侧面的小凹形成环甲关节(cricothyroid joint)。甲状软骨上缘正中有一“V”形凹陷,称甲状软骨切迹,为识别颈正中线的标志。(二)环状软内(cricoid cartilage)是喉与气管环中唯一完整的环形软骨,是喉支架的基础,对支持喉腔通畅,保证呼吸甚为重要。若因外伤缺损,常致喉狭窄。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之下,下接气管,前部较窄,称环状软骨弓,后部向上延展而较宽阔,称环状软骨板(图1-22)。(三)会厌软骨(
46、epiglottic cartilage)扁平如叶状,上缘游离呈弧形,茎在下端,附着于甲状软骨前角的内面。会厌分舌面和喉面,舌面组织疏松故感染时易肿胀,婴与儿童会厌质软呈卷叶状,并向前隆起似“”或“”形,成年后多近于平坦,质较硬。(四)杓状软骨(arytenoid cartilages)又名披裂软骨,位于环状软骨板后上缘,呈三角锥形,左右各一,顶尖向后内方倾斜,其底部和环状软骨连接成环杓关节,它在关节面上的滑动和旋转可使声带张开或闭合。底的前角名声突(vocal process),声带后端附着于此。底的外侧角名肌突(muscular process),为环杓侧肌和环杓后肌附着之处,司声门的开放
47、与关闭。(五)小角软骨(corniculate cartilages)位于杓状软骨的顶部,左右各一,有伸展杓会厌皱襞的功能。(六)楔状软骨(cuneiform cartilages)成对,有时缺如,在小角软骨前外侧,两侧杓会厌皱襞粘膜下,似小棒,致粘膜形成白色的隆起,名楔状结节。喉的韧带与筋膜(一)甲状软骨上缘与舌内下缘之间有甲状舌骨膜(thyrohyoid membrane)连接,其中央及两侧后缘增厚部分,称甲状舌骨中韧带(median thyrohyoid ligament)及甲状舌骨侧韧带(lateral thyrohyoid ligament)。两侧有喉上神经内支及喉上动脉、静脉经此膜
48、穿过入喉,为喉上神经封闭注射部位。(二)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弓上缘之间有环甲膜(cricothyroid membrane)连接,其前面中央增厚部分称环甲中韧带(median cricothyroid ligament)。严重喉源性呼吸困难时,可经此膜穿刺或切开以解除窒息。(三)环状软骨下缘与第一气管环之间有环气管韧带(cricotracheal ligament)连接。喉腔喉腔上起自喉入口(laryngeal inlet),下达环状软骨下缘并接气管。由室带与声带分隔为三区。(一)声门上区(supraglottic portion)位于室带之上,其上口通喉咽部,呈三角形称喉入口,声门上区前壁为
49、会厌软骨,两旁为杓会厌皱襞,后为杓状软骨,介于喉入口与室带之间又称喉前庭(vestibule)。(二)声门区(glottic portion):位于室带与声带之间,包括:1室带(ventricular band):又称假声带,左右各一,位于声带上方并与声带平行,由室韧带、肌纤维及粘膜组成,呈淡红色。2声带(vocal cord):位于室带下方,左右各一,由声韧带、声肌及粘膜组成,因缺乏粘膜下层,含血管少,在间接喉镜下呈白色带状,其游离缘薄而锐。两声带间的空隙称声门裂(rima vocalis),简称声门。声带张开时呈一等腰三角形,是喉腔中最狭窄部分。声门前端称前联合(anterior comm
50、issure)。3喉室(laryngeal ventricle):开口于声带与室带之间的椭圆形空隙,其前端向上外伸展成喉室小囊(sacculus of larynx),内含粘液腺分泌粘液润滑声带。(三)声门下区(infraglottic portion):声带下缘至环状软骨缘以上的喉腔,上部较扁窄,向下逐渐扩大为圆锥形并移行至气管,幼儿期此区粘膜下组织结构疏松,炎症时容易发生水肿引起喉阻塞。喉肌喉肌分为内外两组。喉外肌将喉与周围结构相连,可使喉体上升或下降,亦可使喉固定。二腹肌、茎突舌骨肌、下颌舌骨肌及颏舌骨肌,此组肌肉均附丽于舌骨之上,可使喉随舌骨上升而上提;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可使喉随舌
51、骨下降而将喉拉向下。喉内肌依其作用分成以下几组:(一)使声门张开(声带外展)主要是环杓后肌(posterior cricoarytenoid muscle),起自环状软骨板背面浅凹处,斜向外上方,止于杓状软骨肌突后面,收缩时将杓状软骨的声带突向外转动,使声带后端分开,声门开大。(二)使声门关闭(声带内收)1环杓侧肌(lateral cricoarytenoid muscle)起自同侧环状软骨弓两侧上缘,止于杓状软骨肌突前方。收缩时使声带突转向内而关闭声门。2杓肌(arytenoid muscle):位于喉后壁,由横行和斜行的肌纤维组成杓横肌和杓斜肌,收缩时可使两侧杓状软骨互相向中线接近,使声带
52、内收声门关闭。(三)改变声带张力1环甲肌(cricothyroid muscle):起自环状软骨弓的前外侧,斜向后上止于甲状软骨后部下缘及下角之前缘,收缩时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弓接近,以环甲关节为支点,增加甲状软骨与杓状软骨间的距离,将甲杓肌拉长,增加声带张力,并略有声带的内收作用。2甲杓肌(thyroarytenoid muscle):起于甲状软骨背面中央部前联合,后端附于杓状软骨之声带突及声带部,收缩时牵引杓状软骨向前方移动,使声带松弛,并使声门关闭。甲杓肌和覆盖其上下的粘膜是声带的主要组成部分。发音的音调与该肌收缩的紧张度有关。(四)会厌活动肌1杓会厌肌(aryepiglottic mus
53、cle):收缩时可将会厌软骨拉向后下方使喉口关闭。2甲状会厌肌(thyroepiglottic muscle):收缩时可将会厌软骨拉向前下方使喉口及喉前庭扩大。神经喉的神经均为迷走神经分支。(一)喉上神经(superior laryngeal nerve)在相当于舌骨大角平面处分为内外两支,内支为感觉神经,在喉上动脉穿入甲状舌骨膜处后上方入喉,分布于声带以上区域的粘膜。在梨状窝处粘膜下该神经位置较浅,故可在此作表面麻醉。外支属运动神经,支配环甲肌。喉上神经病变时,喉粘膜感觉丧失,致发生误咽,同时环甲肌松弛致发音障碍。(二)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为喉的主要
54、运动神经,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喉内诸肌,亦有感觉支分布于声门下区粘膜。两侧喉返神经的径路不同,左侧径路较长,在主动脉弓前由迷走神经分出,绕主动脉弓下方,然后沿气管食管间沟上行,在环甲关节的后方进入喉部。前支分布于喉内的内收肌,后支分布于喉内的外展肌。右侧喉返神经在右锁骨下动脉前方由右迷走神经分出向下、后绕此动脉,然后沿气管食管间沟上行,到环甲关节后方入喉。凡在喉返神经的径路上侵犯和压迫神经的各种病变都可以引起声带麻痹,声音嘶哑。由于左侧径路较右侧长,故临床上受累机会较多,如两侧喉返神经同时受损,可发生失音或呼吸困难。 喉的生理功能(一)呼吸功能:喉是呼吸的通道,在正常情况下声门是空气出入肺部的必
55、经之路。身体对气体的需要量,受中枢神经系统反射性调节,声门裂的大小也随之改变。平静呼吸时声带略内收,深吸气或体力劳动时声带极度外展,声门扩大,以增加肺内气体交换,调节血与肺泡内二氧化碳浓度。(二)发音功能喉是发音器官,发音时声带向中线移动,声门闭合,肺内呼出的气流冲动声带而产生声波,称基音,再经咽、口、鼻等腔共鸣作用而成悦耳之声音,声调的高低,取决于声带振动的频率,而振动的频率又以声带的位置、长短、厚薄、张力以及呼出气流作用于声带力量而不同,而有高、低音之别,声带在发音中的这些变化主要是由喉肌运动加以控制。(三)保护功能喉对下呼吸道起保护作用,吞咽时喉体上提,会厌向后下倾斜,盖住喉上口,声带关
56、闭,食物沿两侧梨状窝下行进入食道,而不致误入下呼吸道。另外,喉的咳嗽反射能将误入下呼吸道的异物,通过防御性反射性剧咳,迫使异物排出。二、肺根的组成及各结构的位置关系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被结缔组织包绕连于纵隔称肺根,肺根对肺起固定、支持作用。三、支气管树和支气管肺段的概念气管、支气管是人体的呼吸通道,树是自然界中的植物,人们把支气管与树联系在一起,是因为气管、支气管及其分枝的形状就象是一棵技干繁茂的大树。不过,这树的形态是倒置,树干气管在上,树枝支气管及分枝在下。另外,支气管树是空心的,其管腔为气流的通道。左、右支气管经肺门入肺。左支气管分两支,右支气管分三支。分别进入肺叶,称肺叶支气管(第二级支气管)。在肺叶内再分支称肺段支气管(第三级支气管)。每一支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称为支气管肺段(segmentum bronchopulmonalium)。四、纵隔各部的结构 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纵隔呈矢状位,位于胸腔正中偏左,上窄下宽,前短后长。纵隔的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两侧为纵隔胸膜,上为胸廓上口,下午为膈。正常情况下,纵隔位置较固定。一侧发生气胸时,纵隔向对侧移位。解剖学常采用四分法,即以胸骨角和第4胸椎体下缘的平面,将纵隔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下纵隔又以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跟岗学习心得感悟
- 平台经济与产业链
-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2023年中考地理总复习试题探究与变式训练(原卷版)
- 安全知识竞赛应用题
- 2024年商业交换网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柠檬酸甘油二酸酯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LNG工艺包及装置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强化技术保障作用 铸牢生产安全基础
- 幼儿园年终老师工作总结(35篇)
- 劳务劳动合同范本(30篇)
- 食源性疾病培训内容知识
- LED显示屏拆除方案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测试卷
- 项目管理与风险管理考核试卷
- 2024年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考前必刷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必会题)
- 2024年度假区(阳澄湖镇)国(集体)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浙江省杭州市五校联考2025届英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医院法律风险防范措施计划
- 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报名表
- 技术转让合同
- 形势与政策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