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试验PPT_第1页
水工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试验PPT_第2页
水工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试验PPT_第3页
水工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试验PPT_第4页
水工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试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年年8月月1 1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1 1.1 什么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什么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两个含义:两个含义:一是指采取比选试验、计算、试拌试验、检验等获得一是指采取比选试验、计算、试拌试验、检验等获得满足设计指标和施工性能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结果的满足设计指标和施工性能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结果的全过程。按照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就能全过程。按照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就能配制出既满足配制出既满足工作性、强度及耐久性等要求;又经济合理的混凝土。工作性、强度及耐久性等要求;又经济合理的混凝土。二是指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过程的一部分,根据设计指二是指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过程的一部

2、分,根据设计指标、选定的原材料性能、选择好的基本参数范围,设标、选定的原材料性能、选择好的基本参数范围,设定进行多少个组合、组别、通过做哪些试验,以获得定进行多少个组合、组别、通过做哪些试验,以获得混凝土配合比的计划。混凝土配合比的计划。2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原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原则2.1、应根据工程要求、结构型式、施工条件和原材料状况,配置出既满足工作性能、强度及耐久性等要求,又经济合理的混凝土;确定各材料用量。2.2、在满足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宜选用较小的用水量。2.3、在满足强度、耐久性及其他要求的前提下,选用适合的水胶比;2.4、宜选取最优砂率,即在保证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

3、黏聚性并达到要求的工作性能时用水量较小、拌合物密度较大所对应的砂率。2.5、宜选用最大粒径较大的骨料及最佳级配。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主要步骤v3.1、根据设计要求的强度及耐久性选定水胶比;v3.2、根据施工要求的工作度和石子最大粒径选定用水量和砂率,用用水量除以选定的水胶比计算出水泥用量(或胶凝材料用量);v3.3、根据体积法或质量法计算砂、石用量;v3.4、通过试验和必要的调整,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各项材料的用量和配合比。4 4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混凝土配合比计算4.1、混凝土配制强度确定 水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按设计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用C加设计龄期下角标再加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表示

4、,如C9015;若设计龄期为28d,则省略下角标,如C15。 设计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指按照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设计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设计保证率的抗压强度,以N/mm2或MPa计。4 4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混凝土配合比计算4.2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混凝土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cu,0 = cu,k + t 式中:式中: cu,0 混凝土配制强度,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cu,k 混凝土设计龄期混凝土设计龄期立方体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t 概率度系数,由给定的保证率概率度系数,由给

5、定的保证率P选定(见表一);选定(见表一);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差,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差,MPa(见表二)。(见表二)。表一:保证率和概率度系数关系保证概率P,%70.075.080.084.185.090.095.097.799.9概率度系数t0.5250.6750.8401.01.0401.2801.6452.03.0表二:标准差选用表设计龄期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MPa152025303540 4550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 ,MPa3.54.04.55.05.54 4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混凝土配合比计算4.3、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应以饱和面干状态骨料为基准。4.4.1、选定水胶比(

6、或水灰比)。计算配置强度cu,0 ,求出相应的水胶比,同时根据混凝土抗渗、抗冻等级和其他性能要求和允许的最大水胶比(或水灰比)限值选定水胶比(或水灰比)。 根据混凝土配置强度选择水胶比时,在适宜的范围内选择35个水胶比,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试验,建立龄期的强度和胶水比的回归方程式或图表,按强度与胶水比关系,选择相应与配置强度的水胶比:4 4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混凝土配合比计算4.4.2、水胶比选择 根据混凝土配制强度选择水胶比。在适宜范围内,可选择3 5个水胶比,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试验,建立强度与水胶比的回归方程或图表,按强度与水胶比关系,选择相应于配制强度的水胶比。4 4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混凝土配合

7、比计算4.5、混凝土配合比参数选择试验4.5.1、用水量选择 混凝土用水量应根据骨料最大粒径、坍落度、外加剂(也可以先不加减水剂试验确定素混凝土单位用水量)、掺和料以及适宜的砂率(一般为最优砂率)通过试验确定(固定水胶比、不同坍落度、不同级配、不同掺合料、不同含气量等组合试验)。主要获得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以及坍落度与水量增减的关系(一般曾减1cm坍落度,每方混凝土增减2kg水)。 水胶比在0.400.70范围,当无试验资料时,其初选用水量可按初选用水量表选取。4 4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混凝土配合比计算4.5.2常态混凝土初选用水量 Kg/m3 4 4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混凝土配合比计算4.5.3碾压

8、混凝土初选用水量 Kg/m34 4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混凝土配合比计算4.6、砂率选择、砂率选择 混凝土配合比宜选取最优砂率。最优砂率应通过试验选取。当无试验资料时,砂率可按以下原则确定:混凝土坍落度小于10mm时,砂率应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坍落度在1060mm时,砂率可按表A.5.4初选并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坍落度大于60mm时,砂率可通过试验确定,也可在表A.5.4的基础上按每增加20mm,砂率增大1%的幅度予以调整。即在保证混凝土拌和物具有良好的粘聚性并达到要求的工作性时用水量较小、拌和物密度较大所对应的砂率;最优砂率也要根据骨料品种、品质、粒径、水胶比和砂的细度模数等通过试验选取。4 4

9、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混凝土配合比计算4 4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混凝土配合比计算4 4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混凝土配合比计算4.7、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mc+mp)、水泥用量mc和掺合料用量mp按下式计算:4 4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混凝土配合比计算4.8、砂、石料用量由已确定的用水量、水泥(胶凝材料)用量和砂率根据绝对体积法计算:5 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和确定5.1、混凝土试配注意事项:5.1.1、试配时,应采用工程中实际使用的原材料。5.1.2、在混凝土试配时,每盘混凝土的拌和量应符合下表规定;当采用机械搅拌时,其拌和量不宜小于搅拌机额定拌和量的1/4。5 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和确定5.1.3

10、、按计算的配合比进行试拌,根据坍落度、含气量、泌水和离析等情况判断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对初步确定的用水量、砂率、外加剂掺量等进行适当的调整。用选定的水胶比和用水量,变动45个砂率每次增减1% 2%进行试拌,坍落度最大时的砂率即为最优砂率。用最优砂率试拌,调整用水量至混凝土拌和物满足工作性要求。然后提出混凝土试验用配合比。5.1.4、混凝土强度试验至少应采用3 个不同水胶比的配合比,其中一个应为确定的配合比,其他配合比的用水量不变,水胶比依次增减,变化幅度为0.05,砂率可相应增减1%。当不同水胶比的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与要求值的差超过允许偏差时,可通过增减用水量调整。5.1.5、根据试配的配合

11、比成型立方体抗压强度试件,标准养护到规定龄期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根据试验得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其对应的水胶比关系,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与混凝土配置强度(cu,0 )相对应的水胶比。5 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和确定5.2、混凝土配合比调整步骤:5.2.1、按上述试配结果,计算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用量和比例。5.2.2、按下列步骤进行调整:5.2.2.1、按确定的材料用量按公式(A.4.2.-1)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5.2.2.2、按公式(A.4.2.-2)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5.2.3、按校正系数对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量进行调整,即为调整的混凝土配合比。5 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和

12、确定5.3、混凝土配合比确定注意事项:5.3.1、当混凝土有抗冻、抗渗和其他技术指标要求时,应用满足抗压强度要求的设计配合比,进行相关性能试验。如不满足要求,应对配合比进行适当调整,直到满足设计要求。5.3.2、当使用过程中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调整或重新设计配合比:5.3.2.1、对混凝土性能指标有变化时;5.3.2.2、混凝土原材料品种、质量有变化时。6 6 常态(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常态(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6.1、混凝土的水胶比应根据设计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并不超过表A.5.1的规定;6.2、混凝土的用水量应通过试拌确定:6.2.1、水胶比在0.400.70范围,当无

13、试验资料时,其初选用水量可按表A.5.2选取;6.2.2、水胶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6.3、石子按粒径依次分为5 20mm、20 40mm、 40 80mm、 80 150mm(120mm)4个粒级。水工大体积混凝土宜尽量使用最大粒径较大的骨料,石子最佳级配(或组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一般以紧密堆积密度最大、用水量较小时的级配为宜。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表A.5.3选取。6 6 常态(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常态(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6.4、混凝土配合比宜选取最优砂率。最优砂率应通过试验选取。当无试验资料时,砂率可按以下原则确定:混凝土坍落度小于

14、10mm时,砂率应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坍落度在1060mm时,砂率可按表A.5.4初选并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坍落度大于60mm时,砂率可通过试验确定,也可在表A.5.4的基础上按每增加20mm,砂率增大1%的幅度予以调整。6 6 常态(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常态(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6.56.5、外加剂掺量按胶凝材料质量的百分比计,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外加剂掺量按胶凝材料质量的百分比计,应通过试验确定,并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6.66.6、掺合料掺量按胶凝材料质量的百分比计,应通过试验确定,并、掺合料掺量按胶凝材料质量的百分比计,应通过试验确定,

15、并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6.76.7、大体积内部的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不宜低于、大体积内部的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不宜低于140Kg/m3 140Kg/m3 。6.86.8、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应掺用引气剂,其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应掺用引气剂,其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含气量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对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混凝土的最小含含气量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对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混凝土的最小含气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当没有试验资料时,混凝土的最小含气量应符气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当没有试验资料时,混凝土的最小含气量应符合合水工建筑物抗冻设计规范水工建

16、筑物抗冻设计规范(SL211SL211)的规定。混凝土的含气量)的规定。混凝土的含气量不宜超过不宜超过7%7%。7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7.1、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7.1.1、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和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32.5级;7.1.2、应优先选用优质粉煤灰作为掺合料;掺量超过65%,应通过试验论证;7.1.3、石料最大粒径一般不宜超过80mm;7.1.4、当采用人工骨料时,人工砂的石粉(小于0.16mm颗粒)含量宜控制在10% 22%,最优石粉含量应通过试验确定;7.1.5、应掺用外加剂,以满足可碾性、缓凝性、引气性及其

17、他性能要求。7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7.2、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强度与耐久性要求,并做到经济合理。配置强度按公式(A.2.2)计算,设计龄期选用90d或180d,设计抗压强度保证率为80%,t=0.842。7.3、碾压混凝土的水胶比应根据设计对碾压混凝土性能的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并不超过表A.5.1的规定。7.4、碾压混凝土中满足工作度(VC值)要求的用水量,主要与最大骨料粒径、岩性、砂料用量和品质有关。应经过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其初选用水量可按表A.6.4选取。7.5、碾压混凝土砂率应符合以下规定:7.5.1、碾压混凝土的砂率可按表A.6.5初选并通过试验最后确定。7.5.2、在

18、满足碾压混凝土施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砂率。最优砂率的评定标准为: 1、骨料分离最少; 2、在固定水胶比及用水量条件下,拌和物VC值小,混凝土密度大、强度高。7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7.6、石料合理级配主要由骨料堆积密度、颗粒表面积和粒型等因素确定。将不同粒径的石料按不同比例组合,选择使石料振实密度最大的级配组合。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表A.6.6选取7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7.7、碾压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和步骤除遵守4和5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1、碾压混凝土拌和物的设计工作度(VC值),可选用512s; 2、大体积永久建筑物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不宜低于130Kg/m3; 3、碾

19、压混凝土宜产生离析,其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 4、由用水量、水泥用量、掺合料用量以及所引入的气体所组成的浆体必须填满砂的所以空隙,并包裹所有的砂;灰浆/砂浆体积比宜在0.38 0.46之间。8 海水环境混凝土配合比设计8.1、原材料应符合以下规定: 1、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受冻地区的混凝土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受冻地区的浪溅区混凝土宜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的C3A含量宜在6%12%之间。 2、粉煤灰采用级以上粉煤灰;其取代率如下表: 经过试验论证,最大取代率可不受下表限制。水泥品种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最大取

20、代率25% 20% 10% 3、粒化高炉矿渣的比表面积不宜小于400kg/,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采用硅酸盐水泥时,其掺量不宜小于胶凝材料质量的50%,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其掺量不宜小于胶凝材料质量的40%。 4、必要时,掺矿粉或者粉煤灰的混凝土,可同时掺3% 5%的硅灰,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8 海水环境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5、不宜采用海砂;在采用海砂时,海砂带入浪溅区或水位变动区混凝土的氯离子含量,对钢筋混凝土不宜大于水泥质量的0.07%、预应力混凝土不宜大于0.03%;当超限时,可采用淋洗的方式降低到小于限值;无淋洗条件,可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亚硝酸钙或其他阻锈剂。 6、不得采用可能发生

21、碱-骨料反应的骨料。 7、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无不利影响,氯离子含量不宜大于水泥质量的0.02%。 8、拌和用水的氯离子含量不大于200mg/L。8 海水环境混凝土配合比设计8.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设计强度与耐久性要求,并做到经济合理。混凝土配置强度应同时满足设计强度与耐久性要求所决定的强度: 1、配置强度按公式(A.2.2)计算,设计龄期为28d,设计抗压强度保证率为95%,t=1.645。 2、耐久性确定的配置强度是指达到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水灰比所决定的强度。 注:海水混凝土抗冻性试验龄期为28d。8.3、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最高限值应符合表A.7.3的规定。8 海水环境混凝土配合比设计8

22、.4、南方海港工程浪溅区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不应大于2000C。 抗氯离子渗透性的混凝土试件标准养护28d,并在35d内完成试验;对掺加粉煤灰或矿粉的混凝土可按90d龄期的试验结果评定。8.5 、不同暴露部位混凝土拌和物水灰比最大允许值应满足表A.7.5规定。8.6、不同暴露部位混凝土拌和物最低水泥用量应满足表A.7.6规定。8.7、混凝土用水量应根据骨料最大粒径、坍落度、外加剂、掺和料以及适宜的砂率通过试验确定。初选用水量可按表A.5.2选取。8.8、确定最优砂率。按选定的水灰比、用水量和胶材用量,选取数个不同砂率,在用水量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拌制混凝土拌和物,测定其坍落度,坍落度最大

23、时的砂率即为最优砂率。初选砂率可按表A.5.4选取。混凝土坍落度大于60mm时,按坍落度每增加20mm,砂率增大1%的幅度予以调整。8.9、配合比的计算方法和步骤按4和5的规定进行。8 海水环境混凝土配合比设计8 海水环境混凝土配合比设计9 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及检测9.1、实验室要求: 1、温度:205 ; 2、称量精度:水泥、掺合料、水和外加剂为0.3%,骨料为0.5%; 3、机械拌和加料次序:石料、胶凝材料、砂和水; 4、机械拌和量:一次拌和量为搅拌机容量20%80%。 5、避免阳光照射和吹风。9.2、概念9.2.1、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 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也叫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施工

24、操作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性能。主要包括流动性、保水性、粘聚性三方面。影响的因素有用水量、砂率、骨料极配、原材料质量。 流动性:指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力或机械振动力作用下易于产生流动、易于输送和易于充满混凝土模板的性质。 粘聚性是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保持整体均匀一致的能力。 保水性是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保持水分的能力。9 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及检测9.2.2、混凝土含气量:混凝土单位体积中空气的体积百分比(不包括骨料内部闭合孔的体积,但包括骨料表面孔隙体积)。 9.2.3、混凝土凝结时间:混凝土失去塑性但不具备机械强度的时间称为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失去塑性且具备机械强度的时间成为终

25、凝时间。即在贯入阻力与时间关系曲线上 ,贯入阻力达到3.5MPa所对应的时间为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贯入阻力达到28MPa所对应的时间为混凝土的终凝时间。9.2.4、均匀性 是指评定搅拌机的拌和质量和选择合适的拌和时间。可用先后出机取样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的差值和砂浆表观密度的差值评定。9 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及检测9.3、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试验9.3.1、目的:评定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必要时,也可用于评定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随拌和物停滞时间的变化。9.3.2、适用范围:骨料最大粒径40mm,坍落度10mm230mm的混凝土拌和物。9.3.3、试验方法:筛除大于40mm粒径的骨料,润湿坍落度筒等检测

26、用设备;将体积大致相同的拌和物分3层装入;从边缘到中心按螺旋型均匀插捣25次;徐徐竖直提起坍落度筒,至拌和物不在坍落时测量坍落度值,准确至1mm。9.3.4、注意事项:1、整个试验应在23min内完成;2、试验时,混凝土试样有一边坍陷或剪坏,应重新取样检测;3、试验时,应检测并记录混凝土试样的温度;4、试验结果以mm计,并取整数;5、在测定坍落度时,可同时目测混凝土拌和物的棍度、粘聚性、含砂情况和析水情况。9 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及检测9.4、混凝土拌和物维勃稠度试验9.4.1、 目的:评定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9.4.2、适用范围:骨料最大粒径40mm,维勃稠度值5s30s的干硬性混凝土拌和物。

27、9.4.3、试验方法:筛除大于40mm粒径的骨料,润湿坍落度筒等检测用设备;将体积大致相同的拌和物分3层装入;从边缘到中心按螺旋型均匀插捣25次;徐徐竖直提起坍落度筒,至拌和物不在坍落时,将透明圆盘转到坍陷的混凝土椎体上部,降下圆盘至与混凝土面接触(此时可读出混凝土坍落度值);开动振动台,同时用秒表计时,当圆盘的整个底面与水泥浆接触时,卡停秒表,并关闭振动台。由秒表读出的时间s即为混凝土拌和物的维勃稠度值(VB值)。9.4.4、注意事项:若测得的维勃稠度值小于5s或大于30s,则该拌和物具有的稠度以超出本仪器的适用范围。9 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及检测9.5、混凝土拌和物扩散度试验9.5.1、适用范

28、围及目的:骨料最大粒径30mm,坍落度大于150mm的流态混凝土。评价混凝土的流动性。9.5.2、以混凝土拌和物不再扩散或扩散时间达到60s时的不同方向上的24个拌和物扩散后的直径的平均值为结果,精确至1mm。9.6、混凝土拌和物泌水率试验9.6.1、目的:评价混凝土的和易性。9.6.2、人工插捣分两层装料,每层均匀插捣35次;前60min每隔20min用吸液管吸出泌水一次,以后每隔30min吸水一次,直至连续3次无泌水为止。9.6.3、泌水率计算公式:100)/(1GGWWBb9 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及检测9.7、混凝土拌和物压力泌水率试验9.7.1、试验方法:将称量后的混凝土拌和物装入缸体内,

29、均匀插捣25次;混凝土加压至3.5MPa;恒压加压10s读取泌水量V10,加压至140s后读取泌水量V140 。9.7.2、压力泌水率以3次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精确至1%,混凝土试样质量应在结果中注明。计算公式如下:9 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及检测9.8、混凝土拌和物表观密度试验9.8.1、若人工插捣,将混凝土拌和物分层装入容量筒内,每层厚度不超过150mm,每层插捣次数:5L15次,15L35次,80L72次。9.8.2、表观密度计算公式(精确至10kg/m3):9 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及检测9.9、混凝土拌和物拌和均匀性试验9.9.1、取样:从搅拌机口分别取最先出机和最后出机的混凝土试样各一份

30、。9.9.2、检测:成型边长150mm立方体试件,检测混凝土28d抗压强度;用5mm筛筛取砂浆并搅拌均匀,检测砂浆的表观密度。9.9.3、评定:抗压强度偏差率(%)=R/两个强度值中的大值100砂浆表观密度偏差率(%)= /两个密度值中的大值1009.10、混凝土拌和物凝结时间试验9.10.1、检测环境温度: 203;9.10.2、初凝时间段用100m试针,终凝时间段用20m试针;9.10.3、采用作图法,确定混凝土的初凝时间(3.5MPa)和终凝时间(28MPa)。9 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及检测9.11、混凝土拌和物含气量试验9.11.1、适用范围: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的混凝土拌和物。9.

31、11.2、骨料校正系数C:即测定出的按混凝土配合比中比例称量出的单位体积的骨料的含气量。9.11.3、计算公式:10 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检测10.1、混凝土试件成型及养护10.1.1、试模尺寸要求:边长误差不大于1/150,角度误差0.5,平整度误差不超过边长的0.05%。10.1.2、养护室:温度205 ;湿度95%;无标养室时,可将试件置于203 的饱和石灰水中养护,报告中应注明。10.2、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10.2.1、试模:150 150 150mm。10.2.2、试验前,用湿布覆盖试件,防止干燥。10.2.3、加载速度:0.30.5MPa/s。10.2.4、计算公式:10.2.5、结

32、果处理:1、计算结果精确至0.1MPa;2、以3个试件测值的平均值为结果;单个测值与平均值允许差值为15%,超过时将该值剔除,取余下两个测值的平均值为测试结果。10 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检测10.3、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试验。10.3.1、采用150 150 150mm标准试模,骨料粒径不大于40mm。10.3.2、垫条:截面5 5mm,长约200mm的钢制方垫条,要求平直。10.3.3、加载速度:0.040.06MPa/s。10.3.4、结果处理:10 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检测10.4、混凝土弯曲试验(抗弯强度)10.4.1、试件尺寸: 150 150 550mm(或600mm),必要是可采用100

33、100 400mm(或515mm)。10.4.2、加载速度:250N/s(采用100 100 mm小梁,加载速度110N/s)。10.4.3、结果处理:10.4.4、试验示意图10 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检测10.5、混凝土抗剪强度试验10.5.1、混凝土剪切试验仪简图:10.5.2、试件制作:边长150mm的立方体试件15个;取试件的1/2高度的混凝土装入试模并振实、养护至规定间隔时间后,进行层面处理;再成型上半部。对于混凝土与岩石胶结的试件,先测定岩石面起伏差,绘制岩石沿剪切方向的高度变化曲线。10.5.3、试验步骤:1、试件安装,安装法向和剪切向的加荷系统时,应保证法向力和剪切力的合力通过剪切面的中点;2、安装测量法向和剪切向位移的仪表,测杆的支点必须设置在剪切变形影响范围之外;3、法向载荷按设计值,均分5级加载,每级试验3个试件;4、剪切过程中,保持法向应力恒定,剪切荷载速率为0.4MPa/min;5、试件剪断后,调整剪切位移表,在相同法向应力下按上述规定进行摩擦试验;必要时,可改变法向应力进行单点摩擦试验;6、绘制剪切方向的断面高度变化曲线,测量剪断面积。10 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检测10.5.4、试验结果处理10 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检测10.6、混凝土圆柱体(轴心)抗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