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讲义_第1页
中国文学史讲义_第2页
中国文学史讲义_第3页
中国文学史讲义_第4页
中国文学史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文学史(上)“文”的意义:甲骨文中的“文” (人胸前之花纹)第一编 先秦文学公元前 5000 年前 21 世纪:传说时代前 21世纪前17 世纪:夏朝前 16世纪前11 世纪:商朝前 11世纪前256 年:周朝其中:前 11 世纪前 770 年:西周前770年前256年:东周其中:前770年前476年:春秋前475年前220年:战国时代特征商朝:鬼神崇拜的时代周朝:理性时代。敬礼重德。 “郁郁乎文哉” ,中和之美。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春秋:和谐典雅,温柔敦厚战国:纵横捭阖,富于激情,尖锐深刻第一章神话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 战争神话 发明神话 自然神话神话的意义:凝聚先民,共同的图腾,共

2、同的信仰和祖先崇拜,曲折地反映历史文艺的起源意义:诗乐舞合一,巫术祭祀仪式(屈原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红楼梦 ,孙悟空,铜头铁臂,聊斋中的鬼狐, 封神演义 , 镜花缘第二章 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 篇,收集了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今文三家诗:鲁、齐、韩;古文:毛诗“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乐歌;“雅”是周王朝京畿地区的乐歌;“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的意义: 反映婚姻爱情表现战争徭役 咏叹农业生产 表现日常生活 (燕飨)抨击现实政治叙述部族历史 祭祀时祈福禳灾诗经的艺术特点:一、赋比兴、四言为主,重章叠句,节奏鲜明短促 、用字精妙,词汇丰富,修辞手法多样第三章 先

3、秦历史散文尚书与春秋 :尚书 :商周记言史料汇编,包括虞书 、 夏书 、 商书 、 周书 。比 较可靠的作品从商书盘庚开始。尚书的文学意义:一、虽主以“记言”,却已具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样表达方式。二、文字古奥艰深。三、文风质直古朴,不事藻饰。四、是“记言”之祖,且结构完整、独立成篇,在文体上对后世散文有一定的影响。春秋 :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特指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的编年史。它记载了自鲁哀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722 前 481 )的历史,对这一时期的史事作了简洁的大纲式的叙述。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影响:一、是我国记事文之祖,并开创了编年体的史书体例。二、叙事简要洁净、平实

4、含蓄。三、 其经学的地位和鲜明的思想倾向性及简练严谨的笔法, 对后世文、 史学 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左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相传左传为传述春秋而作,相传作者是左丘明。 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 722 ) ,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468 ) ,基本与春秋重合。进步之处: 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作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 为人们提供历史的借鉴。文学史上的意义:语言上“文典而美” , “语博而奥” 。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 ,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国语国语是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一卷,是各国史料的汇编。成书约在

5、战国初年。 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 以记言为主,所记多为朝聘、飨宴、讽谏、辩诘、应对之辞。 因此逻辑缜密。另外又收录了大量当时口语,又有生动活泼之趣。战国策战国策凡三十三卷,时代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中文章不是一人所作,作者大多是战国后期纵横家, 也可能有若干篇章是秦汉间人所作。 最后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 。文学特色:并不局限于真实与否,重视波澜起伏的情节,雄辩有力的语言,精彩传神的细节,将战国时期“士”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第四章 先秦哲学散文论语和老子这两部著作出现于春秋时期,此时说理散文正在逐步走

6、向成熟。 论语和老子都体现出当时文章含蓄隽永,深刻典雅,言简意赅的风格特征。但这两部作品由于哲学理念不同,又体现出各自的文学特征。 论语平实亲切, 老子玄妙缥缈。孟子孟子(前 372 前 289 ) 生活在战国时期,此时的说理散文进一步走向成熟,士人纵横论辩之风也横行天下。战国时期的哲学散文普遍呈现出逻辑缜密,气势充沛的特点。孟子的文学风格:一、情感激越,气势浩然二、逻辑严密,长于论辩三、善用比喻,戏剧性强四、语言晓畅,平易浅近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庄子 33 篇,分为内、外、 杂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于庄子后学。文学价值一:丰富浪漫的想象文学价值二:如行

7、云流水般的语言,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文学价值三:自由高妙的境界荀子和韩非子荀子,名况,字卿。 儒家思想传承者,先秦时期 集大成的思想家。 荀子现存 32 篇,包括政治、哲学、经济、文学等各方面。荀子的文学风格:一、逻辑严密,说理清晰,论辩精辟二、绵密严谨,恢宏博大,风格浑厚韩非子韩非(约前280 前 233 )不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也是战国 末期集诸子学说之大成的思想家。 他师承荀子, 继承了荀子的哲学和政治学说, 进 一步发展成为刑名法术之学。 他推崇老子, 借鉴了老子的哲学思想, 舍弃了老子 的柔弱无为,对“道”赋予法术的内涵,主张刚强有为。文学风格:一、思想极

8、为深刻,说理鞭辟入里,缜密透彻,入木三分二、文气波澜壮阔,淋漓尽致三、辞旨简洁爽利 ,风格冷峻犀利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这时“楚辞”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六经”并列。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 创作的诗赋 。 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屈原与离骚屈原,名平。 (前 339 ? -前 288 ?) 。悲愤痛苦之情发于楚辞。离骚的文学特色:一、首次以美人香草比喻君子,以男女之情喻君臣香草作为献祭或巫神取悦对方的饰物,在表层意义上是一种追求爱情的象征, 而它的内核又暗示着宗教的诸种情境。二、自由活泼的骚体和对楚方言的借鉴九

9、歌九歌与巫风一、歌、乐、舞三者合一。二、其次, 九歌中既有独唱,又有对唱和合唱和合如湘君 、 湘夫人 ,男女双方互表心迹,对唱的痕迹十分明显。三、诗人善于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 很可能是对当时祭祀环境无意识的反映。第二编 秦汉文学第一章 西汉散文汉初政论文贾谊(前200 前168 ),汉书艺文志记载贾谊散文共 58篇,收录 于新书 。千古名篇过秦论一、排山倒海的气势二、精彩的对比三、充沛的情感和流畅的语言晁错(前 200 前 154 )是比贾谊稍后的另一个较重要的汉初政论散文家。淮南子此书是汉代皇室贵族淮南王刘安(前 179 ?前122 )招致门客编成,共21 篇,十几万字,是西汉一部大

10、著述。原称淮南鸿烈 。多用历史、神话、传说、故事来说理,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形容铺张,繁富有序,颇重语言的修饰和整饬。大量排比式的句子, 后世骈文之先河。董仲舒的政论文董仲舒(前179 前 104 ) ,从思想上提出了推尊儒术、抑黜百家的学说和春秋大一统的理论。第二章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西汉初期辞赋贾谊的吊屈原赋和18鸟赋文帝四年(前176 ) ,他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及渡湘水,历屈原放逐所经之地 ,作吊屈原赋枚乘的七发枚乘(?前140 ) ,原是吴王刘濞门下文人。东方朔的答客难东方朔(前154 ?)是武帝周围文学侍从中较突出者。作答客难以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司马相如司马相如(约前179 前 11

11、8 ) ,其作品巨丽宏大,奏出了汉代大一统盛世的最强音。上林赋:声势浩大长门赋:哀怨动人王褒和扬雄王褒(约前88 约前 55 ) ,生逢宣帝倡导文学之时。作洞箫赋 。扬雄(前 53 后 18 ) ,学者而兼赋家,堪称模仿大师。作甘泉赋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 (前 145 ?) ,字子长,生于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前 110 ) ,曾任太史令司马迁从 10 岁开始诵读用籀文写就 的文献。向儒学大师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 , 向董仲舒学习公羊派春秋 。后来担任太史令,他又利用工作上的方便,翻阅 由国家收藏的各种文献资料。天汉三年(前98 ) ,司马迁受宫刑征和二年(前

12、91 ) ,他在写给任安的信中称史记基本完成司马迁大约死于武帝末年, 即公元前 87 年前后。史记的叙事艺术一、定本纪、世家不局限于名号,充分尊重历史事实。 (项羽、吕后入本纪,孔子、陈胜入世家)二、注意人物、事件的内在联系三、重视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探究,具有敏锐的 目光和正确的判断力。四、详略得当。对于事情发展的起因,往往都详写;而对于这种原因所引发的最终结果,往往是略写。五、叙事精彩纷呈,成功地运用了顺叙、倒叙、正叙、侧叙等手法,使人应接不暇而又无不了然 ;采用白描、铺陈、渲染等笔法,传达出了各种宏大场面的实况及自己的独特感受。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一、即便身份地位相似,各个人物也有自己独特的个

13、性二、注意家庭出身、人生经历、个人修养对人物的影响三、写出了很多人物的共同性格四、本传和其他传记相结合,刻画人物的多重侧面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歌乐府和乐府诗西汉乐府历史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 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乐府在西汉哀帝之前是朝廷常设的音乐管理部门, 行 政长官是乐府令,隶属于少府,是少府所管辖的十六令丞之一。乐府执掌天子及朝廷平时所用的乐章, 它不是传统古乐, 而是以楚声为主的流行曲调。西汉乐府的扩充和发展是在武帝时期。东汉以后的乐府历史东汉管理音乐的机关也分属两个系统, 一个是太予乐署, 行政长官是太予乐令,相当于西汉的太乐令,隶属于太

14、常卿。一个是黄门鼓吹署,由承华令掌管,隶属于少府。东汉的乐府诗歌主要是由黄门鼓吹署搜集、 演唱,因此得以保存。两汉乐府诗的丰富内容 一、下层人民苦难的呼喊 二、上层人物的奢华生活 三、热烈的爱情 四、对死亡的思考五、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乐府诗的文学价值一、选取精彩的生活片段二、详略得当,叙事有法。三、详于叙事而略于抒情,言事尽而情不欲尽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五、语言风格朴实厚重第五章东汉辞赋东汉大赋文采炸炸的班氏家族班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人也。祖况,成帝时为越骑校尉。父稚,哀帝时为 广平太守。二子:周、超。彪性沈重好古。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 彪乃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因斟

15、酌前史而讥正得失。建武三 十年,年五十二,卒官。所著赋、论、书、记、奏事合九篇。著北征赋。班周,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 已。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 (汉书)乃成。著两都赋。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班昭,字惠班,一名姬。博学高才。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 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臧书阁踵而成之。作女诫七篇。所著赋、颂、 铭、诔、问、注、哀辞、书、论、上疏、遗令,凡十六篇。著东征赋。张衡:文学家、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一、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归田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

16、, 十年乃成。二、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三、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 甚详明。阳嘉元年夏,造候风地动仪。第六章 汉书和东汉散文班固编撰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是继史记以后出 现的又一部史传文学典范之作汉书笔法精密,在平铺直叙过程中寓含褒贬、预示吉凶,分寸掌握得非常准确,强调带有起始性质的事件。汉书的谨严有法,还在于它对某些材料的位置安排有自己的特殊规定,并且在全书一以贯之。第七章 东汉文人诗班固、张衡、秦嘉的诗班固很大程度上是以史学家的笔法写五、七言诗,都以叙事为主 ,语言质朴。张衡是在班固之后继续创作五、 七言诗的著名文人, 并且取得重

17、要成就。 风格缛丽华美,长于抒情。自张衡始,东汉文人五、七言诗形成了以抒情为主的基本走 势。秦嘉的 赠妇诗 是一组艺术成就较高的抒情诗, 是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成熟之作。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郦炎、 赵壹、 蔡邕的上述五言诗都作于灵帝时期, 具有典型的乱世文学的特征。 东汉文人诗的最后阶段,是以对现实的猛烈批判而告终。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 出自汉代文人之手, 但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 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文选卷二十九,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 闺愁是它的基本内容,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它长于抒情,却不径直言之,而是委曲宛转,反复低徊,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

18、界。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的历史196-220 年,建安时期220-264 年,曹魏时期(三国鼎立时期)265-316 年,西晋时期317-420 年,东晋时期420-479 年,南朝宋479-502 年,南朝齐502-557 年,南朝梁557-589 年,南朝陈316-439 年,十六国386-533 年,北魏534-550 年,东魏534-557 年,西魏550-577 年,北齐577 年,北周灭北齐557-581 年,北周第一章 建安文学建安文学实际上包括了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学, 这时的文坛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在他们周围集中了王粲、刘桢等一批文学家。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

19、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建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三曹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 155-220 ) ,沛国谯人(安徽亳县) 。他的诗于悲凉之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文章通脱坦率,无所顾忌曹丕( 187-226 ) ,字子桓。作感物赋 、 燕歌行 。曹植 ( 192-232 ) , 字子建。 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 作洛神赋其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品:浪漫乐观,兴高采烈。后期作品: 美好理想在黑暗现实中挣扎 (第一类是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第二类用妇女自比,托寓身世;第三类是述志诗;第四类是游仙诗) 。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

20、阮理、应隔、刘桢王粲(177-217 ) ,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本人少有异才,先依刘表,后归曹操。作七哀诗三首、 登楼赋刘桢(? -217 ) ,字公干,东平(今山东东平)人。作赠从弟诗三首。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室思诗女诗人蔡琰蔡琰,字文姬,邕之女也。博学有才辩,又妙於音律,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 悲愤诗) 。第二章 正始文学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8 ),正是魏晋易代之际。在哲学史上, 正始是魏晋玄学的开创期, 主要代表人物是何晏和王弼。 在文 学史上,正始文学的主要代表是嵇康和阮籍。竹林七贤与名士风度七贤:阮籍、嵇康、阮咸、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籍(

21、 210-263 ) ,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阮瑀子。博览群籍,尤好庄 老 。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嵇康(224-263 ),字叔夜,谯国铃(zh i )(今安徽宿州)人。长好老庄 。代表作赠秀才入军诗十八张章。第三章 两晋文学西晋文坛描写繁复,辞采华丽,诗风繁缛。如陆机、陆云、潘岳、左思、郭璞、刘琨等东晋文坛玄风大盛,如王羲之、孙绰、许询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西晋诗人多以才华自负, 他们努力驰骋文思, 以展现自己的才华。 他们的努力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拟古, 二是追求形式的技巧的进步, 并表现出繁缛的诗 风。 陆机( 261-303 ) ,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陆逊之

22、孙,陆抗之子。代表作拟古诗 、 文赋 。潘岳(247-300 ),宇安仁,荥(x ng)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作悼亡 诗三首左思、刘琨与郭璞左思,字太冲,生卒年无考,大致与潘岳同时。临淄人(今属山东) 。左思的咏史诗 , 既受班固的影响, 又有一定创新。 明代胡应麟评价其 “造语奇伟,创格新特,错综震荡,逸气干云,遂为古今绝唱。 ”刘琨(271-318 ) ,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郭璞(276-324 ) ,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博学多才,精于文学、历算、卜筮之术。作游仙诗 。西晋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之誉。三张指张载、张协、张亢兄弟,两潘指潘岳、潘尼兄弟。王羲之与兰亭唱

23、和王羲之( 303-361 ,一说 321-379 ) ,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居会稽山阴 (今浙江绍兴) , 司徒王导从子, 官至右军将军。 代表作 兰亭集序孙绰、许询与玄言诗孙绰: 秋日诗 、 遂初赋第四章 陶渊明陶渊明( 365 ?427 ),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今江 西九江附近)人。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著名作品: 归园田居、 归去来兮辞 、 五柳先生传第五章南朝早期的文学诗至南朝,摹写物象的精致传神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谢灵运的山水诗谢灵运( 385-433 )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南) ,祖父

24、谢玄。一生留恋山水,作品“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体现了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过渡。遣词造句极为精美清丽,但存在“有句无篇”之弊。作品游名山志序 、 登池上楼 。鲍照 ( 414-466 ) ,字明远,东海(今江苏涟水北) ,出身寒微,才学出众。诗歌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 “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 ,读之有“孤蓬自振,惊沙坐飞 ”之感。作品拟行路难十八首、 白头吟 。南朝前期的文章江淹( 444-505 ) ,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诗歌风格幽深绮丽,善于拟古。最长于抒情小赋,以恨赋 、 别赋著称于世。谢庄,字希逸,灵运从子。以月赋闻名第六章 南朝中后期文学艳丽词藻与声色描摹的进一步完

25、善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进一步创新 ,为唐诗艺术的完善奠定了基础沈约、谢朓与永明体诗人们开始追求诗歌声律之美,四声八病,诗歌脱离音乐,佛经的翻译“梵呗(b d) ”新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 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 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齐武帝萧愦年号,483493 )间,故又称“永明体”。“一简之内,音韵 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沈约(441-513 ) ,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诗文精美而又饱含清怨。作品别范安成 、 登高望春 、 悼亡 。谢朓(464-499 ) ,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豪门士族,与谢灵运同宗。 因此两人被称为 “大小谢” 。 诗歌清新隽永,

26、流转圆融。 作品 游敬亭山 、 观朝雨 ,永明体的代表诗人。唐风渐染王融、范云、吴均、何逊、阴铿等南朝作家,都深受永明体诗歌的影响,写景细腻而清新自然,语言华美而平易流畅 。很多人的作品杂入唐人诗集都不易辨别。唐代华美流畅的诗风逐渐形成了。王融( 467-493 ) ,字元长,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出身士族。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历仕宋、齐、梁三朝。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年辈较范云为晚。诗风清拔。何逊(? -518 ) ,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辞意隽美,意境清幽阴铿,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诗歌境界开阔,清丽自然。宫体诗梁代后期,以萧纲为中心的文学集团大力创作宫体

27、诗。 主要成员是徐庾父子。徐擒(ch i、)徐陵;庾肩吾、庾信。萧纲( 503-551 ),即梁简文帝,字世绩(zu cn),梁武帝第三子。宫体诗指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 ,注重词藻、对偶与声律。萧纲咏舞二首其二、 咏云 、 咏藤 、 采菱曲 、 咏橘庾肩吾南苑看人还萧绎夕出通波阁下观妓陈叔宝玉树后庭花徐摛咏笔南朝中后期文章抒情体物的华章美文繁盛起来 。文章重视骈偶,追求文字的精美与音韵的和谐。出色的作品情文并茂,而末流之作则流于浮艳空洞。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吴均与朱元思书任昉静思堂秋竹应诏第七章 南北朝文学的融汇北朝自身的文人文学: ,温子昇,魏收,邢邵,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由南入北的文人:颜之推,萧意(qu 6),王褒体现南北文风交融的文人:庾信温子昇,魏收,邢邵温子昇( 495-547 ) ,字鹏举,太原人,仕于北魏、东魏两朝。有意识地学习南方华丽诗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