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及解析_第1页
《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及解析_第2页
《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及解析_第3页
《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及解析_第4页
《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作者:张贵一、名词解释1、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具体地说,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发展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思维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人格的年龄特征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 为了研究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

2、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究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2、 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3、 年龄特征: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的联系,既表现出连续性,又表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形成年龄特征。二|、简答与论述。1、 请举例说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答:第一、人类心理和行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第二,人类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第三,人类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第四,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发展变化能持续下去)还是有最终目标

3、的。2、 请简述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 答: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于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诞生的标志是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学。西方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形成、演变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世纪后期之前为准备时期;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儿童心理学形成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演变和增新时期。 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有一个演变过程。(一)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二 )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作了研究;(三)发展心理学

4、的问世及其研究。一般认为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为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3、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以下五种智力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成功智力理论、真智力理论、生物生态学理论、情绪智力理论。答:(1)多元智力理论:由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共计八种智力,分别为逻辑数学、语言、自然主义、音乐、空间、身体运动、人际间(社交)、内心的(自知)。(2) 成功智力理论:由斯皮尔博格提出。包括 1、分析性智力用以发现好的问题解决办法。分析智力解决那些界定清晰、答案与方法唯一的问题; 2、创造性智力用来找对问题。创造智力解决条件模糊不全、方法与答案多样的问题;

5、3、实践性智力用以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实践智力解决条件模糊不全、方法与答案多样、且与日常经验密切相联的问题。 (3) 真智力理论:由大卫.帕金斯提出。三个主要成分:神经智力、经验智力及反省智力(4) 生物生态学理论:美国心理学教授塞西在对传统智力心理测量学理论批评的基础上于1990年提出了信息加工取向的智力的生物生态学模型。这一模型主要有四个基本假设,即智力是一个多种资源系统;生物潜能与环境力量的相互作用;适宜的“最近过程”是智力发展的“引擎”;把“动机”整合到智力发展中。(5) 情绪智力理论:由SALOVEY和MAYER提出。情绪智力包含准确地觉察、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并/或产

6、生感情以促进思维的能力;理解情绪及情绪知识的能力;以及调节情绪以助情绪和智力的发展的能力。 4、 请简述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说。 答: 弗洛伊德把力比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前生殖期又叫性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青春期(11岁或13岁开始)。埃里克森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自我过程在个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他提出了人的八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第一阶段为婴儿期,是从出生到2岁,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从2岁到4岁。主要任务是获得

7、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从4岁到7岁。主要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第四阶段是学龄期,从7岁到12岁。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第五阶段是青年期,从12岁到18岁,主要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从18岁到25岁。主要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第七阶段是成年中期,从25岁到50岁,主要任务是获得系列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第八阶段为老年期(成年晚期,从50岁到死亡,主要任务是获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5、 什

8、么是观察学习?它的过程是怎样的? 答:所谓观察学习,实际上就是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观察学习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6、 请说明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和意义。 答:最近发展区为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与在他人指导下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表现个体的发展潜力。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

9、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它的实践意义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习与发展是一种社会和合作活动,它们是永远不能被“教”给某个人的。它适于学生在他们自己的头脑中构筑自己的理解。而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指导、激励、帮助学生全面发展。7、 请简述新皮亚杰主义的发展 答:新皮亚杰主义是在皮亚杰的理论基础上的修订与扩展。皮亚杰新进展的原因:对皮亚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修订;信息加工理论与皮亚杰理论相结合;日内瓦学派本身的变革。日内瓦学派特点:1恢复了日内瓦大学重视教育研究的传统。2不仅仅追求心理学理论研究的科学价值,而更重要的是重视应用的研究。3不赞成只研究认知

10、的发展,而是要求把儿童心理发展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4试图创设几个变量相互作用的情境,给儿童提高分析、抽取、鉴别客体属性的机会,从而强调被试在实验中的作用。 8、 请简述你对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的认识。 答: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它是专门研究个体心理如何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也就是说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发展是随年龄变化而变化的各种因素的函数;其次其特殊性还表现在它的形容对象的年龄跨度很大,从新生儿到老年,都是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由于年龄的差距,在研究方法学上和具体研究方法的选择上需要考虑不同方法的年龄适应性。9、 发展心理学研究常用的几种研究设计方式各有什么特点?如何应用?

11、答:常用研究设计方法有:(1)横断研究设计: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的初试进行比较的方法。研究者可以通过选取生理成熟度不同的群体或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来研究某一个特定发展领域在不同年龄的发展情况。其优点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现同一年龄或不同年龄群体的发展相似性和差异性,确定发展的年龄特征,而且由于能够同时对几个年龄群体进行调查测量,获得的信息量大,经济且费时短。缺点是,首先,横断研究设计所关注的年龄效应可能会与代群效应相混淆,分不清遗传与环境的作用;其次,由于在横断研究设计中每个人只在某个时间点上接受调查,因而无法获得个体发展趋势或发展变化的数据资料。(2)纵向研究设计:是对同一研究对象

12、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的方法,故也叫做追踪研究设计。优点是能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重视揭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因果关系,重视对心理发展机制的探讨。缺点有三,一是样本的流失;二是反复测量可能影响初试的情绪,从而影响到某些数据的可靠性;三是花费大而且耗时,长期追踪要经历时代、社会、环境的变化,这通常会造成变量的增多。(3)聚合交叉设计是将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设计融合在一起的研究方法,它通过选择不同年龄的群体为研究对象,在短时期内重复观察这些对象。优点:第一,它克服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各自的不足之处,吸取了它们各自的长处;第二该设计采用静态与动态相

13、结合的原则,缩短了长期追踪的研究时间。(四)微观发生学设计通过在短时间内重复给初试呈现一个诱发变化的刺激或提供学习的机会,观测个体发生变化的过程。优点:第一,它关注研究对象一系列行为发生的细节,观测一段时间内的快速变化,使得研究者能够直接观测发展变化的过程,能够描述变化如何发生,以及变化的数量和性质。第二,由于进行密集的观测,微观发生学设计使得研究者能够在一宿的年龄范围内追踪特定行为的个体发展轨迹,这有助于确定从一种行为模式到另一行为模式的转折点。第三,微观发生学设计使得研究者能够观察到个体的内部差异,即能够找到不同时间和不同条件下个体行为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这种设计还能观测到发展变化的速率和

14、时间。第四,微观发生学设计能够确定变化最有可能发生的条件。缺点:第一,该方法需要对初试进行逐个观察、逐点记录,耗时费力,因此初试的数量有限;第二,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动机强的被试,因为整个研究的成败取决于被试能否全程认真参加多个实验,并且在每个实验中都能积极进行尝试。第三,尽管观察密度高,数据很丰富,但在有些情况下,仍旧难以分清被试已具备的能力和变化后的能力。10、 发展心理学研究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如何应用? 答:常用研究方法有:(1)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观察者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并由此分析被观察者心理发展特征和规律的一种方法。观察法又分为

15、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是反映是指在不加任何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自然情境中被试的行为表现。实验观察法指通过实验控制设置某种情境,观察被试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表现。突出优点是可以在行为发生的当时及现场进行观察、记录,能够收集到行为发生、发展过程的资料,具有很强的生态效度。缺点是观察资料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观察者本人的能力水平、心理因素的影响,另外观察法的运用往往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较多的时间。进行观察研究首先必须进行观察设计。观察设计通常包括三个步骤。首先是确定观察内容和对象。其实是选择观察策略。最后是制订观察记录表。运用观察法研究心理发展,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对所观察的问题要有基

16、本的了解,观察目的要明确。尽量使被观察者放松,处于正常活动状态中,不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已成为观察者的研究对象。要立于不败之地记录和观察与目标行为有关的事实,以便事后进行整理分析,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观察者除了观察目标行为之外,还应分析被观察者其他一切有关材料,如作文、日记、各种作业、绘画、手工制作等。(2)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访谈对象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其心理特征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访谈法的最大特点在于,整个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访谈对象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它具有特定的研究目的和一整套设计、编制和实施的原则。访谈者在进行访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除了

17、要充分熟悉访谈的内容,还要尽可能了解访谈对象的背景情况,根据研究对象的年龄特征和语言发展水平,选择语言表达方式,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第二,不同年龄的个体与陌生人交往时各有特点。访谈者在正式,应该先与个体进行接触,消除其他,建立起合作、友好的交谈气氛。第三,访谈记录的方式也应该适合不同年龄被试的心理特点。(3)问卷法和测验法。问卷法是研究者使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被试心理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而测验法是用测验量表来研究被试心理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即采用标准化的题目,按照规定程序,通过测量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资料。问卷法的主要特点是结构化程度较高,避免了研究的盲目性和主观性,另一特点

18、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大量资料,第三个特点是由于问题和答案都预先进行了操作化和标准化设计,因此,所得资料也便于进行定量分析。应用问卷法是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问题是问卷的核心。在设计问卷时,设计者除了考虑问题的类别外,还要注意研究对象的年龄特征。第二,问卷中试题的内容应是研究对象熟悉的,以使其愿意积极认真回答。第三,对于书写能力有限的初试,问卷法的形式应以封闭式为主,开放式为辅。第四,研究者应注意社会称评效应,即注意研究对象可能因为某些思想上的顾虑,在填写问卷时不是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而是根据社会的赞许性来填写。测验法中测验量表的编制十分严谨,结果处理方便,量表有现成的常模,可以

19、直接进行对比研究;量表的各类较多,可以适应不同研究目的的需要。(4)心理生理学方法。包括电生理测量方法、脑功能成像方法、经颅磁刺激和生化指标测量技术。11、 在对发展心理学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时,如何处理好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的关系? 答:定性分析是对发展研究结果的质的分析,是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对研究所获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提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为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理论的构建提供依据。定量分析是通过统计方法实现的,一般而言,根据数据分析的目标不同,人们将统计方法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类。描述统计主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和简化,以提示

20、研究对象的某些性质和特点。推断统计通常是根据研究问题提出需要检验的假设,然后根据通过抽样而收集到的数据,运用统计检验的方法对假设的合理性作出判断。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区别在于定性分析旨在供述所研究问题或现象的性质,而定量分析则通过量化的数据来说明所研究现象在特定属性上的程度或大小。对原始数据采用定性分析还是定量分析主要取决于数据的收集方法。通常,对访谈法和开放式问卷收集的数据首先采用定性分析的手段,而对观察法、结构化的问卷法、测量法所收集的数据则常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发展心理学研究既可以从质的角度进行定性分析,又可以从量的角度进行定量分析,其分析结果互相补充,不可版面强调一方面而偏废另一方面

21、。12、 胎儿的心理活动主要物质基础有哪些类型?这些主要物质基础的作用是什么? 答: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心理现象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器官。神经系统主要有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两种细胞。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如感知、意识、记忆、思维等,都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的。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能产生、传导和 接受神经冲动的细胞,其基本功能是兴奋和传导。胶质细胞为神经细胞提供结构支持和营养,运送代谢物并使之与其他细胞分隔开。神经元间的联系主要通过突触来实现。13、 胎儿心理机能形成有哪些表现? 答:具体表现有(1)感觉的形成。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它是一切高级和复杂

22、心理活动的基础,是维持正常的心理活动、保证机体与环境平衡的重要条件。主要包括视觉、听觉、触压觉、嗅觉和味觉。(2)思维和记忆的形成。14、 影响胎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及其影响提示人们要注意什么样的根本问题? 答:影响胎儿生理-心理发展异常的因素主要有三个: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母体因素。(一)遗传因素。 生物体的各种性状特征可以通过生死过程一代一代传递下去,这种现象称为遗传。遗传通过染色体和基因的传递实现。遗传病和先天代谢缺陷可以导致胎儿生长受限、唐氏综合症和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二)环境因素。主要有物理因素如电离辐射、噪声、超声波、高温、电磁场,化学因素如汞及其化合物、铅及其化合

23、物、吸烟、嗜酒、饮用咖啡、吸毒、大气污染、妊娠期药物。生物因素如病原微生物,地理因素如氧含量。(三)母体因素。包括情绪、应激、营养、患病等。15、 胎教的作用机理是什么?答:胎教作为胎儿期心理卫生的基本形式,其作用机理是:正常孕妇在保证充足的营养和适当休息的条件下,从胎龄满6个月后开始对胎儿实施每天定时的声、光、触摸的刺激,使胎儿的听觉神经通路、视觉神经通路、触觉神经通路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在大脑细胞间传递,这些通路途径上的细胞得以伸展出更多的树突,以促进它们和周围的锥体细胞建立传递信息的突触 联系。突触是大脑神经网络丰富的物质基础,使与感觉、运动、思维、记忆等密切相关的大脑神经更丰富,有篮球胎儿

24、出生后的智力开发。从胎教的内容来看,胎教的实质是在产前对胎儿大脑生长发育的一种来自于环境的干预,目的是最终促进胎儿大脑网络的丰富化。胎教不是教育,而是促进胎儿大脑发育的心理卫生的过程。16、 动作发展在婴儿心理发展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 答:从心理的起源和发展来看,动作对于个体早期心理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首先,个体心理的起源如思维和智力的发生,与动作密切相关。其次,从个体心理的发展历程上看,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由外逐步内化的,而动作在心理的内化过程中则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最后,从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以及心理各个具体方面的早期发展来看,动作作为主体能动性的基本表现形式,在个体早期心理发展中起着重

25、要的建构作用,它使个体能够积极地构建和参与自身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动作对于大脑的发育具有促进作用。(2)动作使个体对外部世界各种刺激及其变化更加警觉,并使感知觉精确化。(3)动作使得婴儿的认知结构不断改组和重建。(4)动作改变着个体与物理环境、社会环境的互动模式,使个体从被动接受环境变为主动获取各种经验,这既促进了个体自主性、独立性的发展,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个体的社会交往特点,进而对个体的情绪、社会知觉、自我意识等产生重要影响。17、 试评述几种主要的言语获得理论,谈谈你对婴儿言语发生发展内存机制的理解。答:关于婴儿言语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到目前为止,已先后出现了五种颇具代表

26、性的理论假说。在这些理论之间存在着非常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有:语言是先天还是后天习得的,是被动学习还是主动创造的,以及认知(尤其是思维)与言语发展的关系等。(1) 强化说。巴甫洛夫、斯金纳等提出。言语的获得就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而强化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 转换生成说。乔姆斯基提出语言是利用规则去理解和创造的,而不是通过模仿和强化得来的。语法是生成的。婴儿先天具有一种普遍语法,言语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这一转化是由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LAD)实现的。每个句子都有其深层和表层结构。句子的深层结构(语义)通过转换规则变为表层结构(语音等),从而被感知和表达。评

27、价:过于强调天赋和先天性,低估了环境和后天教育的作用,忽略语言的社会性,有唯心主义倾向。(3) 模仿说。奥尔波特、哈里斯、哈塞默等提出。在婴儿言语获得过程中相继有四种类型的言语模仿行为:即时的、完全的临摹;即时的、不完全的临摹;延迟模仿(有变形或创造性因素);选择性模仿(可以按照语言范型的结构、功能在新情境中表达新的内容)。模仿说并不能解释清楚言语获得过程中的全部事实。(4) 认知学说。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对言语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5) 相互作用论。强调内部经验和环境输入之间的相互作用。 我认为,应该动态地、发展地考察婴儿言语发生的过程。而不能静止地、一般地概括

28、什么是决定因素,这样会流于形而上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言语发生的过程,实质上应该看作一个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复杂的动态系统的活动过程。在系统发生的初期,即时性模仿和强化依随可能相对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在系统发生的中、晚期,选择性模仿和婴儿自发的言语实践活动则可能起主导作用。而人类所独有的符号表征能力、适宜的发音器官及其活动则是言语系统发生发展的前提条件。18、 什么是情绪的社会性参照 ?这对婴儿心理发展有什么意义? 答:当婴儿处于、不能肯定的,他们往往从成人的面孔上搜寻表情作息,然后决定自己的行动的现象称做情绪的社会性参照。情绪的社会性参照是婴儿情绪社会你给的一种重要现象和过程,充分显示了信

29、号作用和人际通信交往功能,它包含了婴儿对他人情绪的分辨和如何利用这些情绪信息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对婴儿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0.5-1.5岁的婴儿,其语言能力尚未发展,情绪的社会性参照能帮助婴儿超越仅仅回应他人信息的阶段,能通过这些信息来确定他人的内在心理状态和偏好,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婴儿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婴儿与成人的主动的情绪交流,参照成人的情绪信息,能使婴儿避免、摆脱许多险境和危险物体,并有利于婴儿行为的调整和改变。同时,婴儿经常与成人分享情绪体验,共享同样的情感,有助于丰富婴儿的情感世界,密切母子、父子亲情。积极的社

30、会性参照更能成为婴儿认知发展的媒介,促进婴儿探索新异情境和事物,进一步扩大活动范围,发展智慧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要注意避免消极的社会性参照,因为不适宜的参照信息与条件同样会对风行卢作用,导致婴儿不良的情绪、行为体验,形成消极、懦弱的性格,限制婴儿的探索和操作,障碍其智力发展。19、 婴儿依恋主要存在哪些类型?如何理解依恋的实质? 答: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安斯沃思待认为婴儿依恋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安全型依恋:这类婴儿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玩型玩具,并不总是依偎在母亲身旁,只是偶尔需要靠近或接触母亲,更多地是用眼睛看母亲、对

31、母亲微笑或母亲有距离地交谈。母亲在场使婴儿感到足够的安全,能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操作,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当母亲离开时,其操作、探索行为会受到影响,婴儿明显表现出苦恼、不安,想寻找母亲回来。当母亲回来时,婴儿会立即寻找与母亲的接触,并且很容易抚慰,平静下来,继续去做游戏。这类婴儿约占6570%。(2)回避型依恋:这类婴儿对母亲在不在场都无所谓,母亲离开时,他们并不表示反抗,很少有紧张、不安的表现;当母亲回来时,也往往不予理会,表示忽略而不是高兴,自己玩自己的。有时也会欢迎母亲的回转,但只是非常短暂的。接近一下就又走开了。因此,实际上这类婴儿对母亲并未形成特别密切的感情联结,所以

32、,有人也把这类婴儿称做“无依恋婴儿”。这类婴儿约占20%。(3)反抗型依恋:这类婴儿每当母亲要离开前就显得很警惕,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但是当母亲回来时,工春对母亲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既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当母亲亲近他,比如抱他时,生气地拒绝、推开。但是要他重新回去做游戏去似乎又不太容易,不时地朝母亲这里看。所以,这种类型又常被称为“矛盾型依恋”。这类婴儿约占1015%。其中,安全型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而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又称为不安全性依恋,是消极、不良的依恋。依恋并不仅仅是母亲使婴儿的需要(包括食物、水、温暖、舒适

33、、解除痛苦等)得到满足,依恋是在婴儿与母亲的相互交往和感情交流中逐渐形成的。为什么说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答: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游戏也有潜意识成分,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作性事件手段。埃里克森认为游戏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认知动力说: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学习理论:桑代克万有引力游戏也是一种学习行为,遵循效果律和练习律,受到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中国心理学家:首先,游戏具有社会性,它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儿童

34、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渴望参与成人的一些活动,可是又受到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游戏恰恰解决了这一矛盾。游戏作为儿童获得和表达其社会交往能力的情境,为儿童提供了社会性发展的机会,可以帮助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倾向,学会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是非题情感,而这是儿童同情心、合作能力等社会能力发展的基础。其次,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它不是社会生活简单的翻版。此外,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它既不像劳动那样要求创造财富,又不像学习那样具有强制的义务性,因而深受儿童喜爱。20、 幼儿言语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言语发展对于幼儿的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答:幼儿言语的发展处于基本掌握

35、口语阶段,是熟练掌握口头言语的关键期,是从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过渡,并初步掌握书面言语的时期。其语音、词汇、语法、口头表达能力迅速发展,为书面语言的学习打下基础,并出现自言自语。21、 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结合思维发展的经典研究加以阐述。答:(一)感觉 :小学生的颜色视觉、视觉感受性、听觉感受性、运动觉(手的关节肌肉感觉,表现为动作精确性和灵活性的增强)都有了很大提高。(二)知觉:1. 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进一步发展;表现为知觉的选择性、持续性的增强2. 知觉的分析综合水平明显提高;(三)注意的发展:1.有意注意正在开始发展,而无意注意仍起着重要作用, 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儿童。2. 儿童

36、对抽象材料的注意正在逐步发展,而具体、直观的事物在引起儿童的注意上,仍然起着重大作用。3. 儿童的注意经常带有情绪色彩。4. 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注意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四)记忆的发展:1.从记忆的目的性说,有意识记和有意再现逐渐占有主导地位。2.从记忆的方法来说,意义的、理解的识记逐渐占有主导地位,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效果都随年龄而提高,但后者的效果更佳。3.从记忆的内容上看,词的、抽象的记忆也在迅速发展,但具体形象记忆仍然占十分重要的地位。4.策略的发展-儿基本上不会自发地使用记忆策略,8岁左右处于过渡期,10岁以上的儿童基本上能自发地运用一定的记忆

37、策略来帮助记忆。(五)想象的发展:1.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增强。2.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3.想象更富于现实性(六)思维的发展:1.思维发展的重大过渡或转折时期,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仍然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小学儿童思维的总体特点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仍然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转折的关键期大约在小学四年级前后。思维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小学儿童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具有目的性、完整的思维过程),但思维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2.思维形式的发展 从不能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到从本质属性认识事物,形成正确的概念;从直观特征到具体形

38、象特征再到本质特征;各类概念(如数概念、空间方位概念、自然概念、社会概念、时间概念等)随年龄增长而丰富、系统化 推理正确性、合理性和逻辑性、自觉性也在增强。逐渐发展起递推或传递推理能力。22、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对其小学入学适应有何特殊意义? 答:社会交往的发展:儿童社交的主要内容包括亲子交往、师生交往和同伴交往,同伴交往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一)亲子交往:1.小学生与父母交往的时间减少2.亲子交往的内容发生变化,父母关注的儿童问题更多、更复杂 3.儿童从依赖父母权威逐渐发展到逐渐能自主地评价、判断和决策(二)同伴交往:1. 同伴交往更为频繁而密切,开始建立友谊关系2.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形

39、式更复杂;同伴交往的技能增强,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活动;同伴关系相对稳定而持久,开始形成同伴团体(三)师生交往,教师对小学生的影响很大:1. 重视教师的评价,教师,尤其是小学生喜欢的教师,是他们心目中的权威人物2. 教师的期望、态度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个性、社会性的发展。23、 小学生的学习有何特点?为什么说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 答:学生学习有下列几个基本特点:(1)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2)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老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3)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4)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或认知活动的动力。(5)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形

40、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能力、提高思维品质水平的过程。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小学儿童的学习既具有上述的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又表现出其年龄阶段所特有的特点。1.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外部动机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内部学习动机还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总强度随年级升高呈下滑趋势。2.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在整个小学,儿童最初对学习的过程、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性兴趣;在整个小学,对有产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知识的兴趣在初

41、步发展着;游戏因素在儿童的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在阅读兴趣方面,一般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发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对社会生活的兴趣逐步在扩大和加深。3.小学儿童的学习态度:对老师的态度。低年级儿童对老师怀有特殊的尊敬和依恋之情,中年级儿童逐渐对老师产生选择性的、怀疑的态度;对集体的态度。初入学儿童还没有形成班集体,同学之间彼此很少互相关心,随着班集体的建立,从中年级开始,儿童开始具有了比较有组织的自觉的班集体生活,开始把自己看成是集体中的一员,重视班集体的舆论和评价作用,进一步提高自己对学习、对集体的责任感,从而不断提高学习质量和行为品质;对作业的态度。初入学儿童还未把

42、作业看成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不能经常以负责的态度来对待作业。在老师正确的教育下,儿童逐步形成对作业的自觉负责的态度。对评分的态度。从小学开始,儿童已经认识到评分的意义。4.小学儿童的学习策略。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的学习策略不断丰富,儿童逐渐学会使用有效的策略,但小学生策略使用具有不完善、不稳定和刻板的特点。24、 小学生的学习障碍有哪些表现?其可能原因是什么?答:学习障碍最明显、最易被父母和老师所深邃的特征就是学习成绩不好,特别表现出阅读障碍。1.在感知、思维和语言方面存在障碍,如视觉记忆受损、有空间定向障碍、听觉辨别能力很差、信息加工过程有障碍、语音意识方面有缺陷等;2.在行为、情绪和社

43、会性方面存在障碍。小学学习障碍儿童比一般儿童有更多的违纪行为,其在社会情景中错误理解社会性线索,作出不适当反应、消极的或攻击性反应比一般儿童多,而且他们比一般儿童表现出更多的抑郁症状。3.其他方面的问题,如发育迟缓、品行问题等。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1.胎儿期、出生前、出生后的轻度脑操作或轻度脑功能障碍;2.遗传-素质假说。学习障碍儿童存在脑发育迟缓、脑皮质功能不成熟、觉醒不足、左右脑发育不平衡等现象。另感觉综合失调,无法正确处理自身与外界的信息,从而产生种种学习行为与情绪上的障碍。3.生物学假设。轻度脑功能失调是中枢神经信息传递改变的结果。4.心理与环境假设5.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赶不上智力因素的

44、发展。26、如何理解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规律?小学生思维能力、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如何? 答: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明显的关键年龄。思维结构趋于完整,但有待完善。思维发展过程的不平衡性。小学儿童基本过程的发展:概括能力的发展。在整个小学,儿童概括的水平大体上经历如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低年级的直观形象水平,第二阶段是中年级的形象抽象水平,第三阶段是高年级的初步本质抽象水平。比较能力的发展。一方面,小学儿童比较能力的发展随年龄和年级的增长而不断提高从正确区分具体的事物的异同逐步发展到区分抽象

45、事物的异同,从区分个别部分的异同逐步发展到区分许多部分的关系的异同,从在直接感知的条件下进行比较逐步发展到运用语言在头脑中引起表象的条件下进行比较;另一方面,小学儿童比较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情景性,。在某些条件下,对某些对象进行比较时,既能在相似事物中找出相同点,又能找出其细微判别;在另一些条件下,对另一些对象进行比较时则又不同。分类能力的发展。小学二年级学生可以完成自己熟悉的具体事物的字词概念分类。但要能正确说明分类的根据,则要晚得多。解决同一课题,不同年龄组的儿童表现出不同的分类水平,年龄特点是明显的。同一年龄组的儿童在解决难度不同的课题时,表现出不同的分类水平,分类材料的难易程度对分类水

46、平的影响是明显的。从四年级起,儿童出现组合分析分类的表现,从五年级起,这种组合分析分类的能力有较明显的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表现出随年龄增长不断提高的趋势,不仅表现在解决问题成绩的提高上,还表现在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方法上。总之,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过程在逐渐发展,并日益完善。分析、综合及其派生的抽象、概括、比较、分类、具体化和系统化等思维过程最初只能在直接观察事物的条件下进行,而且也很简单,之后逐渐能在过去的知识经验和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最后向以概念为材料的更改过程较全面、深入且范围广泛地进行。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具有逐步深刻化、丰富化、系统化的特点。小学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由直接

47、推理为主慢慢转向间接推理为主。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小学儿童思维敏捷性的发展。小学儿童的思维敏捷性是不断发展的,表现为运算速度不断提高,运算正确而迅速的能力也产生明显的分化。小学儿童思维灵活性的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一题多解的解题增加;二是灵活解题的精细性在增加;三是儿童的组合分析水平在不断提高。小学儿童思维深刻性的发展。首先,儿童寻找“标准量”的水平逐步提高,推理的间接性不断增强,其次,小学儿童不断掌握运算法则,认识事物数量变化的规律性。再次,小学儿童不断提出“假设”,独立地自编应用题的抽象逻辑性在逐步发展。最后,三、四年级是小学儿童在运算中思维深刻性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小学儿童思维

48、独创性的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对具体形象材料加工发展到对语词抽象材料的加工。二是先模仿,经过半独立性的过渡,最后发展到独创性。27、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什么特点?其社会性认知水平如何?答:在小学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正处于所谓的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个体显著地受社会文化影响,是角色意识建立的最重要时期。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着儿童的社会自我观念趋于形成。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是随年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的时期,又有平稳发展的时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

49、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偏偏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析和评论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进入小学以后,儿童能进行这个人的对象、内容和范围都进一步扩大,其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发展起来。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升高而提高。儿童逐步减轻对他人评价的依赖性,独立地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在不断发展。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小学儿童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这个人的初步倾向。在整人小学阶

50、段,儿童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到抽象、由外显行为到内部世界的发展过程中,小学生的抽象招手性评价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都在迅速发展。小学儿童的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自我体验主要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问题,包括对自己产生的各种情绪情感的体验。自我体验的一个表现形式即儿童的自尊心,自尊心强的儿童往往对自己的评价比较积极,而缺乏自尊心的儿童往往自暴自弃。小学儿童逐渐注意到他人与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反应是不同的,开始认识到他人不仅有与己不同的思维和情感,而且在相同情况下可能有不同的反应,儿童开始理解他人行动的目的性。儿童的社会性认知发展具有如下几个趋势:从表现到内部,即从对外部特征的注意

51、到更深刻的品质特征的注意;从简单到复杂,从问题的某个方面到多方面、多维度地看待问题;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从对个人及即时事件的关心到关心他人利益和长远利益;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从弥散性的、间断性的想法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性的思想。表现为角色采择功能:角色采择,也称观点采择,是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认知技能。角色采择能力是随年龄增长而发展的,是与儿童社会经验有关的认知发展的技能。在小学时期,儿童开始根据他人的行动来了解其观点,并进行评判。随着儿童自我意识的加强,儿童更加关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包括友谊概念、权威关心的认识等。28、小学生的人际关系表现出什么特点?如何改善

52、小学生的人际交往?答:与幼儿相比,小学儿童的交往对象同样主要是父母、老师和同伴,但其交往关系、性质与幼儿有完全不同的特点。随着小学期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的不断增长,小学儿童与父母、老师的关系从依赖开始走向版主,从对成人权威的完全信服到开始表现富有批判性的怀疑和思考,与此同时,具有国家权力啃骨头同伴交往日益在儿童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对儿童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随着儿童社会交往的发展和范围的扩大,小学儿童对维持交往的情境能够提出最有效而恰当的策略,言语沟通、提供利益和分享物品是小学儿童特别是低年级儿童维持交往的最主要策略。29、如何理解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协调性?答: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协

53、调性。小学儿童逐步形成自觉地运用道德认识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小学儿童的首先知识已初步系统化,即初步掌握了社会范畴的内容,开始向道德原则水平发展。小学儿童的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在品德发展上,认识与行为、言与行基本上是协调的、相称的。年龄越小,言行越一致,随着年龄增长逐步出现言行一致与不一致的分化。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中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自觉纪律是一种出自内心要求的纪律,是在儿童对于纪律认识和自觉要求的形成的,而不是依靠外力强制的纪律,因此,自觉纪律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纪律行为从外部的教育要求转为儿童内心需要的过程。总之,小学儿童的品德是从习俗

54、水平向原则水平过渡,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过渡,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阶段的品德是过渡性的品德,这个时期品德的发展比较平稳,显示出协调性的基本特点,冲突性和动荡性较少。30、小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特点是什么?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何?答:小学儿童道德认识的特点:道德认识主要指儿童对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是非观念的认知,包括对道德观念的掌握和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1.道德观念,主要包括公有观念、集体观念、分享观念、利他观念、公益劳动观念、纪律观念、谦虚观念和权威认知等。小学儿童的道德观念迅速发展,尽管各种道德观念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具有差异性,但在小学

55、高年级各种基本道德观念已经形成。2.道德判断。小学儿童在很多情况下,判断道德行为还不能以道德原则或首先信念为依据,而常常受外部的、具体的情境所制约。小学儿童道德情感的特点。道德情感是与人所具有的对于一定道德规范的需要直接相联系一种体验,是一种高级情感。小学儿童的道德情感主要是在新的集体生活(班集体和少先队集体等)下发展起来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情感、移情等。小学儿童道德行为的特点。道德行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作社会有道德意义的活动。1.亲社会行为,即准备帮助他人或采取有益于他人的行动,如助人、合作、分享等。2.攻击行为是一种经常性有意伤害和挑衅他人的行为。儿童的攻击性

56、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欺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攻击行为,通常情况下是指力量占优势的一方对里外夹攻相对弱小的一方重复实施的攻击行为,其根本特征在于行为双方力量的不均衡性和重复发生性。欺负行为一般划分为三种类型:直接身体欺负、直接言语欺负和间接欺负。3.道德意志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延迟满足能力也在逐步增强,他们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4.道德行为习惯,是与一定的道德需要、道德货币相联系的自动化的行为动作。31、青少年生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有哪些?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了青少年哪些心理矛盾?答:生理发展的基本特点(一)生理发育的高峰期:初中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1.身体外形的变化(1)身高迅速增长

57、:每年增长68厘米,甚至1011厘米;女生比男生稍微超前。(2)体重的变化: 男生在14岁为增长高峰,女生1213岁为增长高峰。初中阶段后,体重接近成人。生长加速期: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加,女孩在10岁左右,男孩在12,13岁左右(3)第二性征的出现和生殖系统的发育:男生的男性化特征与女性的女性化特征日益明显。 男性第二性征:喉结突出、嗓音低沉、体格高大、肌肉发达、胡须长出、汗毛增多、出现腋毛等, 女性第二性征:嗓音细润、乳房隆起、骨盆宽大、皮下脂肪增多、臀部变大、体态丰满、出现腋毛等。(4)头面部的变化: 头骨增长速度减慢,其他部分却增长加快,身体比例更为协调。2. 身体机能的增强(1)心脏机

58、能的增强:青少年时期的心脏重量达到出生时重量的12至14倍,心肌纤维弹力更强,心脏压缩机能增强。心率、脉搏减慢,更有规律,血压接近成人水平,女生血压较低,心率、脉搏较快。(2)肺的发育肺的发育加速,进入青春期时,肺的重量达到出生时的10倍,肺活量为青春期前的2倍,男生比女生的肺活量大。(3)大脑的发育脑重增加不大,青春期,特别是13岁左右,是脑机能发展的第二个加速期(第一加速期在5,6岁)(4)肌肉力量增强3. 性的发育和成熟(1)性器官的发育:性器官发育速度加快,男生发育相对迟缓。(2)性激素分泌增加,性机能逐渐发育成熟,性腺发育成熟,性激素分泌增多,女生出现月经,男生出现遗精。女生月经年龄一般在1016岁,男性遗精年龄在1218岁。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幼稚对成熟。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首先,由于青少年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忙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忙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就在这种种新的追求中,他们感到种种困惑。其次,由于性的成熟,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新的情绪体验,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