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民用建筑工程设计规范要点_第1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民用建筑工程设计规范要点_第2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民用建筑工程设计规范要点_第3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民用建筑工程设计规范要点_第4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民用建筑工程设计规范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相关规范要点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分类表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公共建筑单体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以上2万平方米以上至8万平方米5千平方米以上至2万平方米5千平方米及以下立项投资2亿元以上4千万元以上至2亿元1千万元以上至4千万元1千万元及以下建筑高度100米以上50米以上至100米24米以上至50米24米及以下(其中砌体建筑不得超过抗震规范高度限值要求)住宅、宿舍层数20层以上12层以上至20层12层及以下(其中砌体建筑不得超过抗震规范层数限值要求)居位区、工厂生活区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10万平方米及以下地下工程地下空间(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1万平方米以上至5万平方米1万平方米及以下附建式

2、人防(防护等级)四级及以上五级及以上特殊公共建筑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要求抗震设防区特殊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区建筑高度100米及以下的一般超限高层建筑技术复杂、有声、光、热、振动、视线等特殊要求技术特别复杂技术比较复杂重要性国家级经济、文化、历史、涉外等重点工作项目省级经济、文化、历史、涉外等重点工程项目注:符合某工程等级特征之一的项目即可确认为该工程等级项目。建筑行业(建筑工程)建设项目设计规模划分表序号建设项目工程等级特征大型中型小型1一般公共建筑单体建筑面积20000m2以上500020000 m25000 m2建筑高度>50 m2450 m24 m复杂程度1、大型公共建筑工程1、中型公

3、共建筑工程1、功能单一、技术要求简单的小型公共建筑工程2、技术要求复杂或具有经济、文化、历史等意义的省(市)级中小型公共建筑工程2、技术要求复杂或有地区性意义的小型公共建筑工程2、高度<24 m的一般公共建筑工程3、高度>50 m的公共建筑工程3、高度2450 m的一般公共建筑工程3、小型仓储建筑工程4、相当于四、五星级饭店标准的室内装修、特殊声学装修工程4、仿古建筑、一般标准的古建筑、保护性建筑以及地下建筑工程4、简单的设备用房及其它配套用房工程5、高标准的古建筑、保护性建筑和地下建筑工程5、大中型仓储建筑工程5、简单的建筑环境设计及室外工程6、高标准的建筑环境设计和室外工程6、

4、一般标准的建筑环境设计和室外工程6、相当于一星级饭店及以下标准的室内装修工程7、技术要求复杂的工业厂房7、跨度小于30米、吊车吨位小于30吨的单层厂房或仓库;跨度小于12米、6层以下的多层厂房或仓库7、跨度小于24米、吊车吨位小于10吨的单层厂房或仓库;跨度小于6米、楼盖无动荷载的3层以下的多层厂房或仓库8、相当于二、三星级饭店标准的室内装修工程2住宅宿舍层数>20层1220层12层(其中砌块建筑不得超过抗震规范层数限值要求)复杂程度20层以上居住建筑和20层及以下高标准居住建筑工程20层及以下一般标准的居住建筑工程3住宅小区工厂生活区总建筑面积>30万m2规划设计30万m2规划设

5、计单体建筑按上述住宅或公共建筑标准执行4地下工程地下空间(总建筑面积)>1万m21万m2附建式人防(防护等级)四级及以上五级及以下人防疏散干道、支干道及人防连接通道等人防配套工程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表1.0.3 办公建筑分类类别示 例设计使用年限耐火等级一类特别重要的办公建筑100年或50年一 级二类重要办公建筑50年不低于二级三类普通办公建筑25年或50年不低于二级4.1.3 五层及五层以上办公建筑应设电梯。4.1.4 电梯数量应满足使用要求,按办公建筑面积每5000至少设置1台。外窗不宜过大,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的30门洞口宽度不应小于1.00m,高度不应小于2.

6、10m表4.1.9 走道最小净宽走道长度走道净宽(m)(m)单面布房双面布房401.301.50401.501.80高差不足两级踏步时,不应设置台阶,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8。4.1.11 根据办公建筑分类,办公室的净高应满足:一类办公建筑不应低于2.70m;二类办公建筑不应低于2.60m;三类办公建筑不应低于2.50m。办公建筑的走道净高不应低于2.20m,贮藏间净高不应低于2.00m。普通办公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4,单间办公室净面积不应小于10。4.3.2 会议室应符合下列要求:1 根据需要可分设中、小会议室和大会议室;2 中、小会议室可分散布置;小会议室使用面积宜为30,中会议室

7、使用面积宜为60;中小会议室每人使用面积:有会议桌的不应小于1.80,无会议桌的不应小于0.80;3 大会议室应根据使用人数和桌椅设置情况确定使用面积,平面长宽比不宜大于2:1。4.3.6 公用厕所应符合下列要求:1 对外的公用厕所应设供残疾人使用的专用设施;2 距离最远工作点不应大于50m;3 应设前室;公用厕所的门不宜直接开向办公用房、门厅、电梯厅等主要公共空间;4 宜有天然采光、通风;条件不允许时,应有机械通风措施;4.4.5 非机动车库应符合下列要求:1 净高不得低于2.00m;2 每辆停放面积宜为1.501.803 300辆以上的非机动车地下停车库,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出入口的宽度不

8、应小于2.50m;4 应设置推行斜坡,斜坡宽度不应小于0.30m,坡度不宜大于1:5,坡长不宜超过6m;当坡长超过6m时,应设休息平台。4.5.8 办公建筑中的变配电所应避免与有酸、碱、粉尘、蒸汽、积水、噪声严重的场所毗邻,并不应直接设在有爆炸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也不应直接设在厕所、浴室等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4.5.9 高层办公建筑每层应设强电间,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4,强电间应与电缆竖井毗邻或合一设置。4.5.10 高层办公建筑每层应设弱电交接间,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5。弱电交接间应与弱电井毗邻或合一设置。5.0.2 办公建筑的开放式、半开放式办公室,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直线

9、距离不应超过30m。5.0.5 机要室、档案室和重要库房等隔墙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2h,楼板不应小于1.5h,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6.2.4 采用自然通风的办公室,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房间地板面积的1/20。7.3.1 办公建筑负荷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一类办公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50m的高层办公建筑的重要设备及部位按一级负荷供电;2 二类办公建筑和高度不超过50m的高层办公建筑以及部、省级行政办公建筑的重要设备和部位按二级负荷供电;3 三类办公建筑和除一、二级负荷以外的用电设备及部位均按三级负荷供电。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2.0.20 住宅平均层数 住宅总

10、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的比值(层)。2.0.21 高层住宅(大于等于10层)比例 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2.0.22 中高层住宅(79层)比例 中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2.0.23 人口毛密度 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²)。 2.0.24 人口净密度 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²)。2.0.25 住宅建筑套密度(毛) 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²)。2.0.26 住宅建筑套密度(净) 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²)。 2.0.27 住宅建筑面积

11、毛密度 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万²/²)。2.0.28 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 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万²/²)2.0.29 建筑面积毛密度 也称容积率,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万²/²)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万²)与居住区用地(万m²)的比值表示。2.0.30 住宅建筑净密度 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率()。2.0.31 建筑密度 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2.0.32 绿地率 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

12、区用地面积的比率()。 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应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2.0.32a 停车率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2.0.32b 地面停车率居民汽车的地面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2.0.33 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居住区小区组团户数(户)1000016000300050003001000人口(人)30000500001000015000100030005.0.2.1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

13、 表5.0.2-1 规定;对于特定情况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2)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3)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宜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 表5.0.2-1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建筑气候区划,,气侯区气侯区,气候区大城市中小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日照标准日大寒日冬至日日照时数(h)231有效日照时间带(h)816915日照时间计算起点底层窗台面5.0.2.3 住宅侧面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 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 5.0.5.2

14、无电梯住宅不应超过六层。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当住宅分层入口时,,可按进入住宅后的单程上或下的层数计算。 7.0.2.3 绿地率: 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 旧区改建不宜低于25。 7.0.5 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不少于0.5/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少于1.5/人,并应根据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统一安排、灵活使用。旧区改建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相应指标的70。8.0.2 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 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 8.0.2.1 居住区道路: 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8.0.2.2 小区路: 路面宽69

1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 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的不宜小于14M; 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的不宜小于10M; 8.0.2.3 组团路: 路面宽35M; 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 采暖区不宜小于10M; 非采暖区不宜小于8M; 8.0.2.4 宅间小路: 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表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28 L200m5 L600m非机动车道0.23 L50m2 L100m步行道0.2848.0.5.1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 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 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

16、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8.0.5.2 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8.0.5.4 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 5m,纵坡不应大于2.5; 8.0.5.5 当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 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 8.0.6.1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10; 8.0.

17、6.2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于居民住户数的比率)不宜超过10; 8.0.6.3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方便居民使用,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 9.0.3 当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居住区地面连接形式宜选用台地式,台地之间应用挡土墙或护坡连接。10.0.2.5 各种管线的埋设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离建筑物的水平排序,由近及远宜为:电力管线或电信管线、燃气管、热力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 (2)各类管线的垂直排序,由浅入深宜为: 电信管线、 热力管、 小于10KV电力电缆、大于10KV电力电缆、燃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 10.0.2.7 管线之间遇到矛盾时,

18、应按下列原则处理: (1)临时管线避让永久管线; (2)小管线避让大管线; (3)压力管线避让重力自流管线; (4)可弯曲管线避让不可弯曲管线。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表3.1.1城市道路与桥梁无障碍设计的范围道路类别设计部位城市道路城市市区道路人行道城市广场人行横道卫星城道路、广场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经济开发区道路公交车站旅游景点道路等桥梁、隧道表3.2.1人行道路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序号设施类别设计要求1缘石坡道人行道在交叉路口、街坊路口、单位出口、广场人口、人行横道及桥梁、隧道、立体交叉等路口应设缘石坡道。2坡道与梯道城市主要道路、建筑物和居住区的人行天桥和人行

19、地道,应设轮椅坡道和安全梯道;在坡道和梯道两侧应设扶手。城市中心地区可设垂直升降梯取代轮椅坡道。3盲道1.城市中心区道路、广场、步行街、商业街、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人行道应设盲道。2.人行天桥、人行地道、人行横道及主要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4人行横道1.人行横道的安全岛应能使轮椅通行。2.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横道宜设过街音响信号。5标志1.在城市广场、步行街、商业街、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应设国际通用无障碍标志牌。2.城市主要地段的道路和建筑物宜盲文位置图。4.1.1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5 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得大于2Omm。4.1.2 单面坡

20、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3扇形单面坡缘石坡道下口宽度不应小于1.50m;4 设在道路转角处单面坡缘石坡道上口宽度不宜小于2.00m;4.1.3三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三面坡缘石坡道的正面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4.2.1盲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2指引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的提示盲道5盲道宜避开井盖铺设;4.2.3提示盲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6盲道的颜色宜为中黄色。3人行道中有台阶、坡道和障碍物等,在相距0.250.5Om处,应设提示盲道;4 距人行横道入口、广场入口、地下铁道入口等0.250.5Om处应设提示盲道,提

21、示盲道长度与各入口的宽度应相对应5提示盲道的宽度宜为0.300.60m;5 提示盲道触感圆点规格应符合表4.2.3-1的规定。 表4.2.3-1 部位设计要求()表面直径25底面直径35圆点高度5圆点中心距504.3.2沿人行道的公交车站,提示盲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候车站牌一侧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宜为4.006.00m;2提示盲道的宽度应为0.300.60m;3 提示盲道距路边应为0.250.50m;4.4.7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扶手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扶手高应为0.90m。设上、下两层扶手时,下层扶手高应为0.70m;2扶手应保持连贯,在起点和终点处应延伸0.40;3扶手截面直径尺寸宜

22、为4550mm,扶手托架的高度、扶手与墙面的距离宜为4550mm;4在扶手起点水平段应安装盲文标志牌;4 扶手下方为落空栏杆时,应设高不小于0.10m的安全挡台。5.1.1 县级以上的政府机关和司法部门(含县级),需设无障碍专用厕所5.2.1 高层、中高层住宅及公寓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表5.2.1的规定。 表5.2.1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建筑类别设计部位高层住宅中高层住宅高层公寓中高层公寓1.建筑入口2.入口平台3.候梯厅4.电梯轿厢5.公共走道6.无障碍住房7.1.1 建筑入口为无障碍入口时,入口室外的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50表7.1.3入口平台宽度 建筑类别入口平台最小宽度(m)1.

23、大、中型公共建筑2.002.小型公共建筑1.503.中、高层建筑、公寓建筑2.004.多、低层无障碍住宅、公寓建筑1.505.无障碍宿舍建筑1.507.2.3 坡道侧面凌空时,在扶手栏杆下端宜设高不小于5Omm的坡道安全挡台表7.2.4不同位置的坡道坡度和宽度坡道位置最大坡度最小宽度(m)1.有台阶的建筑入口1:12 1.202.只设坡道的建筑入口1:20 1.503.室内走道1:12 1.004.室外通路1:20 1.505.困难地段1:10 1.20表7.2.5不同坡度高度和水平长度坡度1:201:161:121:101:8最大高度1.50

24、1.000.750.600.35水平长度(m)30.0016.009.006.002.807.2.4 坡道起点、终点和中间休息平台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1.5Om7.3.1轮椅通行最小宽度建筑类别最小宽度(m)1.大型公共走道1.802.中小型公共建筑走道1.503.检票口、结算口轮椅通道0.904.居住建筑走廊1.205.建筑基地人行通路1.507.3.4人行通路和建筑入口的雨水箅子不得高出地面,其孔洞不得大于15mm×15mm。7.3.5门扇向走道内开启时应设凹室,凹室面积不应小于1.30m×0.90m。7.3.6从墙面伸入走道的突出物不应大于0.10m,距地面高度应小于0

25、.60m。7.3.7主要供残疾人使用的走道与地面应符合下列规定:1走道宽度不应小于1.80m;2走道两侧应设扶手; 3走道两侧墙面应设高0.35m护墙板;表7.4.1门的净宽类别净宽(m)1.自动门1.002.推拉门、折叠门0.803.平开门0.804.弹簧门(小力度)0.80表7.5.1楼梯与台阶设计要求类别设计要求楼梯与台阶形式 1.应采用在休息平台的直线形梯段和台阶。 2.不应采用无休息平台的楼梯和弧形楼梯。 3.不应采用无踢面和突缘为直角形踏步。宽度 1.公共建筑梯段宽度不应小于1.50m。 2.居住建筑梯段宽度不应小于1.20m。扶手

26、 1.楼梯两侧应设扶手。 2.从三级台阶起应设扶手。踏面 1.应平整而不应光滑。 2.明步踏面应设高不小于5Omm安全挡台。盲道 踏步起点与终点2530cm应设提示盲道。颜色 踏面和踢面的颜色应有区分和对比。表7.5.2楼梯、台阶踏步的宽度和高度建筑类别最小宽度(m)最大高度(m) 公共建筑楼梯0.280.15 住宅、公寓建筑公用楼梯0.260.16 幼儿园、小学校楼梯0.260.14 室外台阶0.300.147.6.1供残疾人使用的扶手应符合下列规定:1坡道、台阶及楼梯两侧应设高0.85m的扶

27、手;设两层扶手时,下层扶手高应为0.65m; 2扶手起点与终点处延伸应大于或等于0.30m3扶手末端应向内拐到墙面,或向下延伸0.10m。栏杆式扶手应向下成弧形或延伸到地面上固定;3 扶手内侧与墙面的距离应为4550;表7.73候梯厅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设施类别设计要求深度候梯厅深度大于或等于1.80m。按钮高度0.901.10m。电梯门洞净宽度大于或等于0.90m。显示与音响清晰显示轿厢上、下运行方向和层数位置及电梯抵达音响。标志1.每层电梯口应安装楼层标志。2.电梯口应设提示盲道。表7.7.3 电梯轿厢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设施类别设计要求电梯门开启净宽度大于或等于0.80m。面积1.轿厢深

28、度大于或等于1.40m。2.轿厢宽度大于或等于1.10m。扶手轿厢正面和侧面应设高0.800.85m。选层按钮轿厢侧面应设高0.901.10m带盲文的选层按钮。镜子轿厢正面高0.90m处至顶部应安装镜子。显示与音响轿厢上、下运行及到达应有清晰显示和报层音响。7.7.5供乘轮椅者使用的升降平台应符合下列规定:2升降平台的面积不应小于1.20m×0.90m,平台应设扶手或挡板及启动按钮。3. 每个轮椅位占地面积不应小于1.10m×0.80m表7.8.1 公共厕所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设施类别设计要求通道地面应防滑和不积水,宽度不应小于1.50m。洗手盆1. 距洗手盆两侧和前缘50

29、mm应设安全抓杆。2.洗手盆前应有1.10m×0.80m乘轮椅者使用面积。男厕所1.小便器两侧和上方,应设宽0.600.70m、高1.20m的安全抓杆。2.小便器下口距地面不应大于0.50m。无障碍厕位1.男、女公共厕所应各设一个无障碍隔间厕位。2.新建无障碍厕位面积不应小于1.80×1.40m。(面宽×进深)3.改建无障碍厕位面积不应小于2.00×1.00m。(面宽×进深)4.厕位门扇向外开启后,入口净宽不应小于0.80m,门扇内侧应设关门拉手。5.坐便器高0.45m,两侧应设高0.70m水平抓杆,在墙面一侧应设高1.40m的垂直抓杆。安全抓

30、杆1.安全抓杆直径应为3040mm。2.安全抓杆内侧应距墙面40mm。3.抓杆应安装坚固。表7.10.1 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类    别设  计  要  求客房数量(标准间)1.100间以下,应设12间无障碍客房。2.100400间,应设24间无障碍客房。3.400间以上,应设3间以上的无障碍客房。客房内过道1.出口及床前过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50m。2.床间距离不应小于1.20m。卫生间1.门扇向外开启,净宽不应小于0.80m。2.轮椅回转直径不应小于1.50m。电器与家具2.床、坐便器、浴盆高度应为0.45m。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

31、计规范GB 502262007 建 筑 规 模: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4.0.4 站房平台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平台长度不应小于站房主体建筑的总长度。2 平台宽度,特大型站不宜小于30m,大型站不宜小于20m,中型站不宜小于10m,小型站不宜小于6m。3 立体车站广场的平台应分层设置,每层平台的宽度不宜小于8m。4.0.7 车站广场绿化率不宜小于104.0.12 车站广场应设置厕所,最小使用面积可根据最高聚集人数或高峰小时发送量按每千人不宜小于25或4个厕位确定。5.1.5 站房的进出站通道、换乘通道、楼梯、天桥和检票口应满足旅客进出站高峰通过能力的需要,其净宽度不应小于0.65m/100

32、人;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100人。5.3.4 4 候车室座椅的排列方向应有利于旅客通向进站检票口,普通候车室的座椅间走道净宽度不得小于1.3m。5.4.4 售票厅每个售票窗口的设置面积,特大型站不宜小于24/窗口、大型站不宜小于20/窗口,中型站和小型站均不宜小于16/窗口。5.4.6 售票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每个售票窗口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2 售票室的最小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4。3 售票室与售票厅之间不应设门。4 售票室内工作区地面宜高出售票厅地面0.3m。5.4.7 售票窗口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与相邻售票窗口之间的中心距离宜为1.8m,靠墙售票窗口中心距墙边不宜小于1

33、.2m。2 售票窗台面至售票厅地面的高度宜为1.1m。5.4.8 自动售票机的最小使用面积可按4/个确定。5.4.9 票据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票据室使用面积,中型和小型站不宜小于15,特大型和大型站不应小于30 。5.5.13 包裹托取柜台面高度不宜大于0.6m,柜台面宽度不宜小于0.6m。当包裹库与托取厅之间采用柜台分隔时,应留有不小于1.5m宽的通道。5.7.2 旅客站房厕所和盥洗间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2 厕位数宜按最高聚集人数或高峰小时发送量2个/100人确定,男女人数比例应按1:1、厕位按1:1.5确定,且男、女厕所大便器数量均不应少于2个,男厕应布置与大便器数量相同的小便器。

34、3 厕位间应设隔板和挂钩。4 男女厕所宜分设盥洗间,盥洗间应设面镜,水龙头应采用卫生、节水型,数量宜按最高聚集人数或高峰小时发送量1个/150人设置,并不得少于2个。5 候车室内最远地点距厕所距离不宜大于50m。6.1.2 铁路站房或建筑物最外凸出部分外缘至基本站台边缘的距离,特大型站宜为2025m;大型站宜为1520m;中型站宜为812m;小型站宜为8m,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6m。6.1.3 当旅客站台上设有天桥或地道出入口、房屋等建筑物时,其边缘至站台边缘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1 特大型和大型站不应小于3m。2中型和小型站不应小于2.5m。3 改建车站受条件限制时,天桥或地道出入口其中一侧的

35、距离不得小于2m。4 当路段设计速度在120km/h及以上时,靠近有正线一侧的站台应按本条13款的数值加宽0.5m。6.1.4 旅客站台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3 旅客列车停靠的站台应在全长范围内,距站台边缘1m处的站台面上设置宽度为0.06m的黄色安全警戒线,安全警戒线可与提示盲道结合设计。表6.2.2 地道、天桥的最小净宽度和最小净高度(m)项 目旅客用地道、天桥行李、包裹地道特大型、大型站中型、小型站最小净宽度8.06.05.2最小净高度2.5(3.0)3.0注:表中括号内的数值为封闭式天桥的尺寸。6.2.3 设置在站台上通向地道、天桥的出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1 旅客用地道、天桥宜设双向出

36、入口,其宽度特大型站不应小于4m,大型站不应小于3.5m,中型、小型站不应小于2.5m。当为单向出入口时,其宽度不应小于3m。2 特大型、大型站应设自动扶梯,中型站宜设自动扶梯。3 旅客用地道设双向出入口时,宜设阶梯和坡道各1处。4 客货共线铁路旅客车站行李、包裹地道通向各站台时,应设单向出入口,其宽度不宜小于4.5m。当受条件限制且出入口处有交通指示时,其宽度不应小于3.5m。6.2.4 地道、天桥的阶梯或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旅客用地道、天桥的阶梯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4m,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2m,每个梯段的踏步不应大于18级,直跑阶梯平台宽度不宜小于1.5m,踏步应采取防滑措施

37、。2 旅客用地道、天桥采用坡道时应有防滑措施,坡度不宜大于1:8。3 行李、包裹地道出入口坡道的坡度不宜大于1:12,起坡点距主通道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l0m。6.2.6 旅客用天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2天桥栏杆或隔断的净高度不应小于1.4m。表6.4.1 客货共线车站检票口设置数量最高聚集人数(人)进站检票口(个)8000284000700015242000300091210001800586008006300500410020026.4.2 检票口应采用柔性或可移动栏杆,其通道应顺直,净宽度不应小于0.75m。6.4.3 出站行李车辆通道净宽度不宜小于1.5m。6.4.4 在楼层候车室设进站

38、检票口时,检票口距进站楼梯踏步的净距离不得小于4m。7.1.5 疏散安全出口、走道和楼梯的净宽度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 站房楼梯净宽度不得小于1.6m; 2 安全出口和走道净宽度不得小于3m。7.2.4 建筑面积大于500的地下包裹库,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建筑面积大于300且独立设置的行李或包裹库,应设室内消火栓。8.1.3 客货共线铁路旅客车站内宜按12L/d人设置饮水供应设备,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内宜按0.20.4L/d人设置饮水供应设备。饮水供应时间内的小时变化系数宜取为1。8.1.4 站房内公共场所的生活污水排水管径应比计算

39、管径加大一级。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 60-99表1.0.3 建筑等级划分等级发车位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人次)一级20241000025000二级131950009999三级71210004999四级6以下1000以下3.2.2 汽车进站口、出站口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一、二级汽车站进站口、出站口应分别独立设置,三、四级站宜分别设置;汽车进站口、出站口宽度均不应小于4m;2 汽车进站口、出站口与旅客主要出入口应设不小于5m的安全距离,并应有隔离措施;3 汽车进站口、出站口距公园、学校、托幼建筑及人员密集场所的主要出入口距离不应小于20m;3.2.3 汽车客运站站内道路应按人行道路、车行道路

40、分别设置。双车道宽度不应小于6m;单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主要人行道路宽度不应小于2.5m。5.2.2 候车厅室内空间应符合采光,通风和卫生要求。采用自然通风时,室内净高不宜小于3.60m。5.2.3 一、二级站候车厅内宜设母婴候车室,母婴候车室应邻近站台并单独设检票口。5.2.4 候车厅内应设检票口,每三个发车位不得少于一个。当检票口与站台有高差时,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得大于1/12。5.2.7 候车厅应设置座椅,其排列方向应有利于旅客通向检票口,每排座椅不应大于20座,二端并应设不小于1.50m通道。5.3.1 售票厅除四级站可与候车厅合用外,其余应分别设置,其使用面积应按每个售票口15计算

41、。5.3.3 售票口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售票窗口数应取旅客最高聚集人数除以120;注:120为每小时每个窗口可售票数。2 窗口中距不应小于1.20m;靠墙窗口中心距墙边也不应小于1.20m。3 窗台高度不宜高于1.10m,窗台宽度不宜大于0.60m。5.3.4 售票窗口前宜设导向栏杆,栏杆高度宜为1.20m1.40m。5.4.1 售票室的使用面积按每个售票口不应小于5计算。5.4.2 售票室室内地面至售票口窗台面不宜高于0.80m。5.4.4 一、二、三级站应设票据库,使用面积不应小于9。5.5.3 行包托、取受理处柜台面距离地面不宜高于0.50m。5.5.5 行包托、取受理处与行包托、取

42、厅之间的门,宽度不应小于1m。5.6.2 站台设计应有利旅客上下车、行包装卸和客车运转,站台净宽不应小于2.50m。5.6.3 发车位为露天时,站台应设置雨棚,雨棚净高不得低于5m。5.6.4 站台雨棚承重柱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净距不应小于3.50m;2 柱子与候车厅外墙净距不应小于2.50m;3 柱子不得影响旅客交通、行包装卸和行车安全。5.6.6 行包装卸廊宽度不应小于3.60m。5.6.7 行包装卸廊应高于客车,与车顶行包平台相对高差不宜大于0.30m。5.6.12 发车位地面设计应坡向外侧,坡度不应小于5。表5.7.7 厕所及盥洗设备指标房间名称设备内容(按旅客最高聚集人数计)男

43、厕每80人设大便器一个和小便斗一个(或小便槽700mm长)女厕每50人设大便器一个盥洗台每150人设1个盥洗位(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地区按每125人计)注:1.男旅客按旅客最高聚集人数的60计;2.母婴候车室设有专用厕所时应扣除其数量;3.大便器至少设2个。6.0.2 停车场的停车数大于50辆,其汽车疏散口不应少于两个,停车总数不超过50辆时可设一个疏散口。6.0.3 停车场内的车辆宜分组停放,车辆停放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0.80m,每组停车数量不宜超过50辆,组与组之间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6.0.4 发车位和停车区前的出车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2m。6.0.5 停车场的进、出站通道,单车道净宽不应

44、小于4m,双车道净宽不应小于6m,因地形高差通道为坡道时,双车道则不应小于7m。6.0.6 停车场应合理布置洗车设施及检修台。通向洗车设施及检修台前的通道应保持不小于10m的直道。7.1.2 汽车客运站的耐火等级,一、二、三级站不应低于二级,四级站不应低于三级。7.1.4体积超过5000m3的站房应设室内消防给水。7.2.1 候车厅内安全出口不得少于两个,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7.2.2 候车厅安全出口必须直接通向室外,室外通道净宽不得小于3m。7.2.3 候车厅安全出口净宽不得小于1.40m,太平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严禁设锁,不得设门槛。如设踏步应距门线1.40m处起步

45、,如设坡道,坡度不得大于1/12,并应有防滑措施。7.2.4 候车厅内带有导向栏杆的进站口均不得作为安全出口计算。7.2.5 楼层设置候车厅时,疏散楼梯不得小于两个,疏散楼梯应直接通向室外,室外通道净宽不得小于3m。8.2.5 厕所应有机械排风系统,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10次/h。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02表3.0.1地下工程防水等级标准防水等级标准1级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2级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工业与民用建筑:湿渍总面积不大于总防水面积的1,单个湿渍面积不大于0.1,任意100防水面积不超过1处其他地下工程:湿渍总面积不大于总防水面积的6,总个湿渍

46、面积不大于0.2,任意100,防水面积不超过4处3级有少量漏水点,不得不线流和漏泥砂单个湿渍面积不大于0.3,单个漏水点的漏水量不大于2.5L/d,任意100 防水面积不超过7处 4级有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整个工程平均漏水量不大于2L/·d,任意100,防水面积的平均漏水量 不大于4 L/·d4.1.11 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4.1.12 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其允许偏差为十15mm、-10mm;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50mm,其允许偏差为±10mm。4.2.6 水

47、泥砂浆防水层的施工质量检验数量,应按施工面积每100抽查1处,每处10,且不得少于3处。4.2.11 水泥砂浆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值的85。4.3.5 两幅卷材短边和长边的搭接宽度均不应小于100mm。采用多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1/3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4.4.4 涂料防水层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涂料涂刷前应先在基面上涂一层与涂料相容的基层处理剂;  2 涂膜应多遍完成,涂刷应待前遍涂层干燥成膜后进行;  3

48、 每遍涂刷应交替改变涂层的涂刷方向,同层涂膜的先后搭茬宽度为3050mm;  4 涂料防水层的施工缝(甩槎)应注意保护,搭接缝宽度应大于100mm,接涂前应将其甩茬表面处理干净;  5 涂刷程序应先做转角处、穿墙管道、变形缝等部位的涂料加强层,后进行大面积涂刷;  6 涂料防水层中铺贴的胎体增强材料,同层相邻的搭接宽度应大于100mm,上下层接缝应错开1/3幅宽。4.5.2塑料板防水层的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塑料板的缓冲衬垫应用暗钉因固定在基层上,塑料板边铺边将其与暗钉圈焊接牢固

49、;  2 两幅塑料板的措接宽度应为10mm,下部塑料板应压住上部塑料板;  3 搭接缝宜采用双条焊缝焊接,单条焊缝的有效焊接宽度不应小于10mm;  4 复合式衬砌的塑料板铺设与内衬混凝土施工距离不应小于5m。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JGJ5820083.1.2 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宜选择交通方便的中心区和居住区,并远离工业污染源和噪声源;2 至少应有一面直接临接城市道路。与基地临接的城市道路的宽度不宜小于电影院安全出口宽度总和,且与小型电影院连接的道路宽度不宜小于8m,与中型电影院连接的道路宽度不宜小

50、于12m,与大型电影院连接的道路宽度不宜小于20m,与特大型电影院连接的道路宽度不宜小于25m;3 基地沿城市道路方向的长度应按建筑规模和疏散人数确定,并不应小于基地周长的1/6;4 基地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出口;5 基地和电影院的主要出入口,不应和快速道路直接连接,也不应直对城镇主要干道的交叉口;6 电影院主要出入口前应设有供人员集散用的空地或广场,其面积指标不应小于0.2/座,且大型及特大型电影院的集散空地的深度不应小于10m;特大型电影院的集散空地宜分散设置。4.1.1 电影院的规模按总座位数可划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个规模。不同规模的电影院应符合下列规定:1

51、 特大型电影院的总座位数应大于1800个,观众厅不宜少于11个;2 大型电影院的总座位数宜为12011800个,观众厅宜为810个;3 中型电影院的总座位数宜为7011200个,观众厅宜为57个;4 小型电影院的总座位数宜小于等于700个,观众厅不宜少于4个。4.1.2 电影院建筑的等级可分为特、甲、乙、丙四个等级,其中特级、甲级和乙级电影院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小于50年,丙级电影院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小于25年。各等级电影院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宜低于二级。4.2.1观众厅应符合下列规定:1 观众厅的设计应与银幕的设置空间统一考虑,观众厅的长度不宜大于30m,观众厅长度与宽度的比例宜为(1.5

52、±0.2):1;2 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应取3kN/;表4.2.5 不同等级电影院的观众座席尺寸与排距等级特级甲级乙级丙级座椅软椅软椅硬椅扶手中距(m)0.560.540.520.50净宽(m)0.480.460.440.44排距(m)1.101.000.900.850.80注:靠后墙设置座椅时,最后一排排距为排距、椅背斜度的水平投影距离和声学装修层厚度三者之和。4.2.7 观众厅内走道和座位排列应符合下列规定:2 两条横走道之间的座位不宜超过20排,靠后墙设置座位时,横走道与后墙之间的座位不宜超过10排;3 小厅座位可按直线排列,大、中厅座位可按直线与弧线两种方法单独或混合排列;4

53、 观众厅内座位楼地面宜采用台阶式地面,前后两排地坪相差不宜大于0.45m;观众厅走道最大坡度不宜大于1.8。当坡度为1:101:8时,应做防滑处理;当坡度大于1:8时,应采用台阶式踏步;走道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6m且不应大于0.20m; 4.4.3 当放映机房后墙处无设备时,放映机房的净深不宜小于2.80m,机身后部距放映机房后墙不宜小于1.20m。当放映机房为两侧放映时,放映机房的净深不宜小于4.80m。放映机镜头至放映机房前墙面宜为0.200.40m。4.4.4 放映机房的净高不宜小于2.60m。4.4.5 放映机房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不应小于3kN/。6.1.2 当电影院建在综合建筑内

54、时,应形成独立的防火分区。6.1.3 观众厅内座席台阶结构应采用不燃材料。6.1.4 观众厅、声闸和疏散通道内的顶棚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墙面、地面材料不应低于B1级。6.1.5 观众厅吊顶内吸声、隔热、保温材料与检修马道应采用A级材料。6.1.6 银幕架、扬声器支架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银幕和所有幕帘材料不应低于B1级。6.1.7 放映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隔墙和不低于1.5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顶棚装修材料不应低于A级,墙面、地面材料不应低于Bl级。6.1.8 电影院顶棚、墙面装饰采用的龙骨材料均应为A级材料。6.1.9 面积大于100的地上观众厅和面积大于50的地下观众厅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6.2.2 观众厅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在紧靠门口1.40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疏散门应为自动推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