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黄路施工组织总设计修改稿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2/986d857c-d1b3-4e6e-87b7-4686433ff5f7/986d857c-d1b3-4e6e-87b7-4686433ff5f71.gif)
![杨黄路施工组织总设计修改稿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2/986d857c-d1b3-4e6e-87b7-4686433ff5f7/986d857c-d1b3-4e6e-87b7-4686433ff5f72.gif)
![杨黄路施工组织总设计修改稿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2/986d857c-d1b3-4e6e-87b7-4686433ff5f7/986d857c-d1b3-4e6e-87b7-4686433ff5f73.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编制总说明1.1 工程概况1.1.1 工程地理位置杨黄路位于芜湖县湾沚镇和花桥镇北部,本次设计路线起始于九十殿并与正在建设的杨黄路 (宋兴桥至九十殿相接,终止于芜雁高速横岗收费站,路线全长 5.66km,本次设计工程范围: K5+800-K11+457.544( 其中 K10+931.2-K11+013.4 段为在建上跨高速公路匝道桥 ) ,是交通性主干 道横向道路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道路等级为城市级主干路,设计时速 60km/h。路面宽 42m,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横断面布置设计为:2.5m(人行道) +4.0m(非机动车道) +2.5m(绿化带) +24m(机动车道) +2.5
2、m (绿化带) +4.0m(非机动车道) +2.5m(人行道)。1.1.2 主要技术标准和设计参数(1)道路等级:城市级主干路(2)设计车速:主车道 60km/h(3)路面设计标准轴载 :BZZ100(4)交通分级:主车道 - 重(5)道路红线: 42m1.1.3 沿线地质情况(1)地基土构成:经本次勘察揭露,拟建场地地基土构成自上而下依次为: 层耕土( Qml)- 层厚 0.40-2.60 米,层底标高 4.45-23.65 米。杂色,湿,松散状态,大 多数地段主要为耕土,以粘性土组成为主,含大量植物根茎等;部分沟、塘地段底部为淤泥,含 有机质、腐殖质等。此土层属于欠固结高压缩性土。 层粉质
3、粘土( Q4al+pl )- 层厚 0.5-2.5 米,层底标高 3.80-18.04 米。灰褐、褐色,湿, 可塑状态,含少量深褐色铁锰氧化物等,摇振无反应,切面较粗糙,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其 静探比贯入阻力 Ps 值一般为 1.64-1.76Mpa ,平均为 1.68Mpa。此层土属于中等偏高压缩性土。 层粉质粘土( Q3al+pl )- 此层未钻穿。灰黄、黄褐、褐红色,湿,硬塑 - 坚硬状态,含少 量深褐色铁锰氧化物等,摇振无反应,切面较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夹有碎石,分部不 均匀。其静探比贯入阻力 Ps 值一般为 4.25-4.86Mpa ,平均为 4.66Mpa。此层土属于中等
4、压缩性 土。1.1.4 自然条件(1) 拟建场地属于长江波状平原地貌单元。勘察期间,场地地形呈波浪起伏,高差较大。实 测孔口地面高程 6.85-24.15 米,最大高差 17.30 米,黄海高程。高程引测点由设计提供的平面 地形图查得,位于 18 点,其黄海高程为 19.52 米。(2) 地下水: 根据本次钻探揭露,线路区地下水类型较为简单,主要为层耕土中的上层滞水,主要由大 气降水渗入及地表水径流补给,受大气降水、季节、气候以及地形的变化较大,沿地势由高向低 径流,由于整个场地高低起伏,地表水排泄不畅,在低洼处易富集。地下水水位不连续,变化幅度较大,且整个场地无稳定地下水位。勘探期间测得地下
5、水水位约 0.5-4.8m 。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在 2.0 米左右。1.1.5 道路工程设计1.1.5.1 平面线形设计:道路平面线形以业主提供的平面线形作为设计依据,因道路终点处上跨高速公路桥变更为双 幅桥,平面线形根据桥位的中线进行了适当调整。1.1.5.2 纵断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主要以满足道路排水要求、符合防洪要求、满足规范要求等,主要从以下因 素进行考虑。A:力求线形平顺,起伏和缓,保证行车安全,舒适与设计车速; B:保证路基稳定,又尽可能减小土方工程量;C:保证与相交道路的顺适衔接;保证道路排水通畅;D:满足各种管线的埋设要求;E:满足各控制点包括道路起终点、各交叉路口以及沿线各
6、桥涵洪水位标高控制的要求。本路段全线共设置 10 处竖曲线、最大凸曲线半径: 25000m,最小凸曲线半径: 1800m,最大 凹曲线半径: 18000m,最小凹曲线半径 4000m,道路最大纵坡 3%,最小纵坡 0.33%。(3)横断面设计: 2.5m (人行道) +4.0m(非机动车道) +2.5m(绿化带) +24m(机动车道)+2.5 m (绿化带) +4.0m(非机动车道) +2.5m(人行道) =42m。1.1.5.3 路基设计根据场地地下水位情况,路基设计考虑为中湿或干燥状态,路基填筑前需要全部清除地表杂 草、树根、腐殖土、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由于目前各规范路基处理要求不尽相同
7、,本着经济 节约、安全可靠的原则,确定路基工程方案如下:A:一般路基处理: 填方段:路基采用素土回填,严禁用建筑垃圾、淤泥质土及有机质土回填,土方回填后应 满足设计承载力及稳定性要求。 当地面坡度陡于 1:5 时,需修成台阶式, 每层台阶高度不小于 30cm, 宽度不小于 200cm。 对 80cm 路床范围内的杂填土应全部清除,并采用符合路基填筑的填料回填,若路基填筑较高(路基填筑高度大于 0.8m),只需要将原地表土清除 50cm,并采用 30cm 毛渣回填,再回填 素土至路床顶。 若路基填筑较低 (路基填筑高度小于 0.8m)或未进入层粘土的挖方路段, 应将路床 80cm 范围内的杂填土
8、全部清除,基底反挖 30cm采用毛渣回填,再回填素土至路床顶。 挖方段路床顶面线已进入层土,则超挖30cm采用毛渣换填。 非机动车道一般只需对原地面反挖 30cm,采用毛渣换填。B:穿越沟塘路段特殊路基处理:由于本项目穿越的沟塘面积较小,根据地勘淤泥层较薄, 本次设计一般要求将淤泥层全部清除(以清至硬状土层为准) 。并采用 30cm的毛渣回填,毛渣上 直接回填素土。对于小河河北侧 K9+540-K9+570段清淤泥层后采取 60cm碎石片 +40cm毛渣换填,再采用素土回填至路床顶C:排水防护设计:为了确保路基的稳定性,路基边坡采用放坡处理,其中填方段放坡采用1:1.5 ,挖方段放坡采用 1:
9、1. 为了保护路基边坡免受雨水冲刷,减缓温差与温度变化的影响,防 止和延缓软岩土表面的风化、破碎、剥蚀演变过程,从而保护路基的整体稳定性,谋求人工构造 物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对路基边坡采用生态防护和砌体防护,防护设计详见防护设计图。一般挖 方段路肩外设置梯形土质排水沟,排水沟尺寸为:90cm+60cm+60cm。D:路基压实标准及 CBR值要求: 土质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控制,压实度要求见表所示。路基压实度标准(重型)项目分类路床表面 以下深度( m)(CBR)(%)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填方路基0-039593850.3-0.8959353零填挖0-0.39
10、59385方路基0.3-0.8959385上路堤0.8-1.5949243下路堤1.5 以下929032路基底面土基回弹模量机动车道 36Mpa,非机动车道不小于 30Mpa,人行道不小于 25Mpa.D:路基填料及施工技术要求: 道路路基采用符合路基填料要求的材料填筑,一般路基段路基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液 限大于 50,塑性指数大于 26 的土,以及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 路基填土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朽 物质的土。 对沿线的农田、沟塘,需进行处理后,方可进行路基施工。要求全线道路路基施工前, 对原地面如一层压实度达不到规定
11、的压实度要求, 必须分层压实, 其压实度每侧应宽出路床 50cm。 原地面横坡度不陡于 1:5 时,基底应清除草皮;横坡度陡于 1:5 时,原地面应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 2m,每阶台阶高度不宜大于 30cm。含水量超过规定的湿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基填料。对于软土地基处,应严格满足设计要求。 管、涵顶面填土厚度,必须大于 50cm 方能上压路机。管道沟槽、检查井、雨水口周围的 回填土应在对称的或四周同时均匀分层回填压实。填土采用符合规范要求的填料回填。1.1.5.4 路面设计:A:设计原则:根据本项目的功能,路面设计应遵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合理选 材、方便施工、 利于养护的原则,
12、进行路面结构多方案的技术经济综合比选, 拟定设计原则如下: 路面设计本着因地制宜、 合理选材、 技术先进可靠、 经济合理、 有利于机械化施工的原则, 结合当地的气候、水文、地质条件、筑路材料以及原路面状况等,对路面方案进行了综合分析。 路面设计是以不同路段的路面现状及交通量预测结果为依据。 通过交通量预测和车型组成分析进行路面结构强度验算,确定路面结构形式。B:根据交通量预测拟定路面结构:轴载分析及设计弯沉值计算:通过对本项目 OD 调查的结果,分析该路段的交通组成,选择合适的代表车型,确定设计基 准主道的日交通量及组成,本项目为城市主干道级,设计使用年限 15 年,考虑经济发展对交 通量的影
13、响,确定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根据交通量轴载换算公式及设计年限内累计当量轴次计算公式,计算得到设计年限内主道一 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为 1.15*107 ,对于城市主干道,应以设计弯沉值作为设计指标,道路等级 按城市主干道级,道路等级系数取1.0 ,面层类型系数取 1.0 ,半刚性基层、底基层厚度大于20cm, 基 层 类 型 取 1.0 , 根 据 公 式 Ld=600*Ne-0.2*Ac*As*Ab 计 算 得 到 主 道 设 计 弯 沉 Ld=23.22(0.01mm) 。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结合国内城市道路与高等级公路的建设经验,考虑到周边材料供应情况,主车道采用沥青混 凝土
14、面层,其中表面层采用 4cm 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SBS改性),下面层采用 6cm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采用20cm级配碎石。 设计参数确定:沥青混凝土在弯沉指标计算中用 20抗压回弹模量,底层拉应力计算时采用15抗压回弹模量,允许拉应力计算时采用 15劈裂强度。半刚性材料的设计龄期:水泥稳定类为3 个月。根据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2006,参照室内混合料试验结果,结合国内已建成路 面调查情况,确定各层材料设计参数见表所示。路面结构层设计参数表材料名称级配类型20模量( Mpa)15模( Mpa)劈裂强度( Mpa)细粒式改性沥青砼AC-
15、13C140020001.4中粒式沥青砼AC-20C120018001.0水泥稳定碎石CCR150015000.5级配碎石CR250250确定土基回弹模量 E0:该项目处于区,通过对芜湖地区类似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的类比分析,查表并参考以往类似 工程经验,确定土基回弹模量 E0=36Mpa。 路面结构厚度设计:利用交通部推荐专用计算程序 HPDS2006进行计算,确定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层厚度为40cm,主、非车道路面结构组合及厚度见表所示。主车道路面结构组合及厚度表层位上面层下面层基层底基层结构材料名称AC-13C(SBS改性)AC-20CCCRCR厚度4cm6cm40cm20cm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16、组合及厚度表层位上面层下面层基层底基层结构材料名称AC-13C(SBS改性)AC-20CCCRCR厚度4cm5cm20cm20cm路面底层拉应力验算:对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基层、底基层,须进行层底拉应力验算,查看结构层是否满足各层材料容许拉应力的要求。如不满足要求则调整路面结构层厚度,或变更路面结构组合,或调整材料配合比,提高材料极限抗拉强度,重新计算。计算结果见表。主道路面层底拉应力计算结果层位各结构层计算拉应力( Mpa)容许拉应力( Mpa)1细粒式沥青混凝土-0.2250.393中粒式沥青混凝土-0.0530.204水泥稳定碎石0.1350.21C:经计算,路面结构设计为:
17、层位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上面层4cmAC-13C改性沥青砼4cmAC-13C改性沥青砼6cm预制彩色纽西兰地砖乳化沥青粘层 PC-3乳化沥青粘层 PC-32cmM10水泥砂浆下面层6cmAC-20C沥青砼5cmAC-20C沥青砼乳化沥青封层 PC-1乳化沥青封层 PC-1乳化沥青透层 PC-2乳化沥青透层 PC-2基层40cm水稳碎石20cm水稳碎石15cmC15水泥混凝土底基层20cm级配碎石20cm级配碎石10cm厚级配碎石排水工程设计1.1.6.1 设计原则:A: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使工程方案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B:以城市排水专项规划为原则,分区排水。C:充分利用
18、已建成的排水管道。D:雨水根据地形及收纳水体情况,同时考虑到降低埋深、减小管径,节约工程造价,采用分散排放原则,就近排入水体。并与相交道路下的管道妥善衔接。1.1.6.2 设计标准和参数:A:主要设计参数: 雨水设计流量公式: Qy= *q*F Qy雨水设计流量( 1/s ); q暴雨强度( min.L/s/ha ) 径流系数, =0.6 F汇水面积( ha)B:暴雨强度公式: 本次设计采用芜湖市暴雨强度公式:q=3345*(1+0.781lgp)/(t+12)0.83(L/s.ha)p暴雨重现期,正常路段为 1.5 年;t- 降雨历时(分钟) ,其中 t=t1+2*t2,t1 采用 10 分
19、钟C:设计流速: v=1/Nr2/3i1/2V设计流速( m/s)R水力半径( m) i 水力坡降; n=粗糙系数 :钢筋混凝土管:满流时粗糙系数 =0.013 ,非满流时粗糙系数 =0.014 塑料管:粗糙系数 =0.01设计内容:A:雨水:雨水分两侧布置。东侧雨水共分为五段:K6+180-K7+060:该段雨水自两端汇入K7+124-K8+420:该段雨水自两端汇入K8+476-K9+476:该段雨水自两端汇入K9+555-K10+031:该段雨水自北向南排入水阳江河道。管径为。管径为d400-d1400。管径为d400-d1800。管径为d400-d1600d400-d800。K6+66
20、0的排出雨水管排出K8+256的排出雨水管排出K8+876的排出雨水管排出K10+100-K10+818:该段雨水自北向南汇入 K10+100的排出雨水管排出。 管径为 d400-d1400西侧雨水共分为六段: 起点 -K6+110:该段雨水自北向南排入原有管道。管径为d400K6+180-K7+060:该段雨水自两端汇入K6+660的排出雨水管排出。管径为d400-d1400 。K7+124-K8+414:该段雨水自两端汇入K8+256的排出雨水管排出。管径为d400-d1800 。 K8+476-K9+476:该段雨水自两端汇入 K8+876 的排出雨水管排出。管径为 d400-d1600
21、 K9+555-K10+040:该段雨水自北向南汇入水阳江河道。管径为d400-d800 。 K10+100-K10+822:该段雨水自北向南汇入 K10+100的排出雨水管排出。 管径为 d400-d1400B:管线位置:雨水管道分别位于道路中心线以东、以西 13.25 米。C:管道材料:管道 500mm的排水管材除雨水口连接管外,其余均采用S2 级 PE双壁波纹管,管材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477-2001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9472-1-2004 的要求,管径 >500 的雨水管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 ,管材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2、11836-1999。D:管道基础及接口:PE 双壁波纹管管道基础、接口及检查井的连接做法见04S520P3-18、29-35 、57、59、60;沟槽回填施工应满足埋地聚乙烯排水管道沟槽技术规程 ( CECS164:2004)P22-P24 要求;其它 未尽事宜及施工验收参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2008)、安徽省硬聚氯乙烯( PVC-U)双壁波纹排水管道工程验收规程 ( DBJ/T34-202-2000 )。八字出口做法参照标 准图 95S517。雨水钢筋混凝土管道基础及接口:基础采用混凝土基础,参见标准图04S516-17;接口参见标准图 04S516-28
23、。E:雨水口: 雨水口采用偏沟式单箅雨水口和偏沟式双箅雨水口, 参见标准图 05S518-P9、P10。 连接管采用级 d300 钢筋混凝土管,并以 i=1%坡向雨水检查井,起点覆土不得小于 1米。雨水 口连接管用 C15 混凝土包管处理,基础参见 04S516P22。施工时需确保道路相对最低点处设置雨水口。F:检查井及出水口:雨水检查井参照标准图 02S515P11、P12、P14、P15、P17、P32;超深井参照标准图 02S515P13、P16、 P18、P33;跌水井参照标准图 02S515P113、P120;出水口参照标准图 95S517P5。G:管道施工时如遇沟塘时,应将沟塘内淤
24、泥清除,清至原土后再用碎石回填涵管基,回填 土需分层夯实,密实度 95%。为保证沟槽回填质量,在塑料管顶填砂层以上30cm 范围内以及检查井、雨水口开挖后的肥槽内采用碎石回填。H:雨水预留支管除交口处外余均埋至路福外1.0m。I :对于预留的管道埋深较浅的支管处的两侧地块,建议用地开发时,适当填高地面高程, 以利于排水的接入。J: 机动车道外的雨水口及雨水检查井需加固。K:施工前应复测、校核与设计衔接处现有管道的高程、管径等,如遇与设计不符,应及时通 知设计人员进行调整。L: 应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及其它相关技术规程及规范进行。桥梁工程设计本桥位于
25、杨黄路(九十殿至黄池) K9+520 处,跨越小河河,小河河主河床底宽约 28m,河深约 4.5m( 相对于原地面高程 ) 。根据现场调查,桥位上游有一跨 5m的简支梁桥。结合上游老桥跨径、桥位处河床宽度、当地交通局、水利部门及相关单位意见,本次设计桥梁采用 1X20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 T 梁,桥梁全宽 42m,净宽 15m,下部采用重力式桥台,桥梁全 长为 34.04m。桥台处设桥头搭板。1.1.7.1 技术标准:A:设计荷载:公路 - 级。B:环境类别:类。C:结构重要性系数: 1.0D:跨径: 1X20m。E: 斜交角: 0F:桥梁宽度: 2.5m人行道+4m非机动车道 +2.5m分隔带
26、+24m机动车道+2.5m分隔带+4m非机 动车道 +2.5m 人行道。G:设计洪水频率: 1/100 。H:本项目所在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I :横坡:双向 1.5%。1.1.7.2 结构形式及设计要点:(1)结构形式:A: 支座:采用板式橡胶支座: D300*63mm。B:桥梁下部构造:桥台为重力式桥台。C:本桥在 0号桥台处设置伸缩缝,在 1 号桥台处设置桥面连续。D:桥梁跨径布置:采用 1*20 米预应力钢筋砼 T 梁,设计桥梁全长 34.04 米。(2)设计要点:A:本图的结构体系为简支结构,桥面连续结构,按全预应力构件设计。B:设计计算采用平面杆系结构计算软件计算,横
27、向分配系数在跨中按“刚接横梁法”,支点处采用“杠杆法”按刚接梁法计算。C:设计参数: 混凝土:重力密度 Y=26.0KN/m3,弹性模量为 E=3.45*104Mpa。 沥青混凝土:重力密度 Y=24.0KN/m3。 预应力钢筋:弹性模量为 Ep=1.95*105Mpa,松弛率 p=0.035 ,松弛系数为 0.3 。 锚具:锚具变形、钢筋回缩按 6mm(一端)计算;金属波纹管摩阻系数 =0.25 ,偏差系数 k=0.0015 。 竖向梯度温度效应: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D62-2004)规定取值。 桥面铺装为 10cm厚 C50防水混凝土 +6cm沥青混凝土。
28、支座不均匀沉降: =5mm。一块板端支点最大反力项目恒载( KN)恒载+汽车( KN)边板反力362541中板反力359586绿化工程设计:芜湖县杨黄路为主干路 ,此次设计道路长度为 11.457 公里,为南北走向。道路红线为 43 米, 其中机动车道 24 米,人行道各 2.5 米,非机动车道各 4 米,机非分隔带各 2.5 米。杨黄路做为 连接芜雁高速公路与芜湖县城湾沚的入城口道路,景观绿化设计应充分考虑绿量,精心打造杨黄 路道路绿化, 将其营造为一条绿色大道。 为突出道路绿化景观效果, 在道路起点后与终点前各 500 米的范围内增大苗木规格, 突出景观效果, 在中间路段适当减小苗木规格,
29、 在满足景观性的同时, 也合理考虑到项目的经济性。杨黄路道路里程数较长,此次设计将全线道路绿化设计三个绿化标准段落,穿插运用于全线 道路之中。道路两侧选择香樟做为行道树,行道树选用干径 15 公分,高度 500-550 公分,冠幅 300-350 公分的规格,保证植株三级分枝、全冠、树干挺拔、树型优美,种植间距控制为 6 米, 香樟贯穿于道路绿化始终,将三个绿化段落有机衔接起来。标段设计遵循设计理念,以常绿、落阔乔木为整体绿化骨架,选用姿态挺拔、冠型开阔的当 地适生品种,列植于分隔带一侧(避开管线) ,形成一定林荫郁闭。种植各类当地草花、地被及 具有一定抗污性滞尘作用的模纹矮灌木,形成一定空间
30、层次的同时,通过植物叶片对于尘土的吸 附作用减少大型车辆行驶带来的飞尘扬沙的空气污染。A:标准段一:绿化种植分为两个种植段落, 段落一为合欢 (5 米/ 棵)间穿插种植 2 棵单杆石楠 (2 米 / 棵), 下木选择满铺法国冬青,两侧种植中叶麦冬进行 35 公分勾边种植,保证种植土不外露;段落二 为香樟( 5米/棵)间 45 度并排栽植 2棵红花紫薇,下木选用红叶石楠、金森女贞并排满铺种植。 两个种植段落长度都为 40 米,在保证道路绿化绿量的同时,丰富了道路的景观性。B:标准段二:绿化种植上木选用黄山栾树间距 5 米种植,香樟间靠近非机动道一侧穿插种植 2 棵红叶李, 下木选用法国冬青、金森
31、女贞、红叶石楠等穿插种植,丰富了道路绿化的层次的同时,增加了道 路的景观性。C:标准段三:绿化设计时强调规则种植,在满足绿量的前提下,以红叶石楠、水腊、金森女贞、中叶麦冬等彩色地被组成流畅的模纹图案,结合香樟、桂花等乔灌木,依据模纹构图,交错种植,突出规则式的种植,增强行车及人对这条路的印象。分隔带开口处,考虑到安全因素,绿化时要注意视 线的通透性,自开口处留出 10米的距离,在此段中,绿化以灌木为主,并保证在0.9 米3 米的 竖向空间内无植物遮挡。交通工程设计:A:设计依据:本项目交通工程设计内容为:交通标志和标线。 设计目标:减低事故的严重程度,减少事故率;既向司机及行人指供明确、正确、
32、及时、 足够的道路及交通信息,又不过多地向司机提供可能影响其操作行为的信息;标志结构形式尽可 能和道路及周围环境协调一致,满足美观及视觉的要求。B:设计标准:道路红线宽度: K5+800-K10+850 为 42m;K10+850-K11+354 为 26.5m。计算行车速度: 60km/h。C:设计原则:清晰、醒目地展现标志固有的外部形态特征,以充分引起道路使用者的注意。正确、简明、立体地向道路使用者提供信息,信息量既不过载,也不缺失,设于车辆行进 正面方向最容易看见的地方,根据具体情况位置在道路右侧,绿化带或车行道上方。 传递的信息应当给予道路使用者以必要的反应时间,对于重要的信息应给予重
33、复显示的机 会。 标志在所表达的内容上应互补,在所处的空间位置上相互对应或递进,传递给道路使用者 一个全方位,无矛盾、不易产生歧义的渐变的信息链。 对于同一信息有多种表达方位时,应优先采用有明确含义的图案,其次采用明确的数字符 号,再次采用文字。 充分发挥标线的预告、引导作用,加快道路的运行畅通。1.1.9.1 道路公共设施设计:1.1.9.2 无障碍设计:JGJ50-2001),应全面推根据我国现有国家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行城市的无障碍环境。作为区域内重要通道的杨黄路,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无障碍设计作 为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本工程的无障碍设计需在道路路段人行道、沿线单
34、位出入口、道路交叉口、人行过街设施、 桥梁、公交车站等设施处满足视力残疾者与肢体残疾者以及体弱老人、儿童等利用道路交通设施 出行的需要。道路交叉口人行道在对应人行横道线的缘石部位设置缘石坡道,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 定:A:人行道的各种路口必须设缘石坡道。B:缘石坡道应设在人行道的范围内,并应与人行横道相对应。C:缘石坡道为单面坡型式的坡道,变坡段1 米长,坡度为 2%。D:缘石坡道的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1.1.9.3 盲道设计: 本工程的无障碍设施,在道路路段上铺设视力残疾者行进盲道,以引导视力残疾者利用脚底的触感行走。行进盲道在路段连续铺设,无障碍盲道铺设位置一般距人行道边缘 0.5
35、 米左右,行 进盲道宽度 0.4 米,行进盲道转折处设提示盲道。对于确实存在的障碍物,或可能引起视残者危 险的物体, 采用提示盲道圈围, 以提醒视残者绕开。 同时路段人行道上不得有突然的高差与横坎, 以方便肢残者利用轮椅行进。盲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A: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B:指引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 圆点形的提示盲道。C: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与人行道砖一致。D: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E:盲道宜避开井盖铺设。F:盲道的颜色宜为中黄色。12 编制范围及依
36、据1.2.1 编制范围本次设计的芜湖县杨黄路(九十殿至黄池)改建工程的主要内容有:道路工程,桥梁工程, 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绿化工程等。1.2.2 编制依据(1) 施工合同文件及招投标文件(2) 施工设计图纸、设计技术交底及图纸会审纪要(3)本工程现场踏勘实际地形、水文、地质勘探及交通条件等相关资料(4)本工程主要采取的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建标 2000202 号)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 JTG F80/1-200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034-2000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J017-
37、9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041-2000 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2008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除上述已列明外的国家、安微省颁布的现行的有关建设工程质量标准、规范、规程、条例、 规定等。(5)本公司实际的施工技术、能力及在市政工程施工行业积累的丰富经验。(6)其它相关的行业标准。1.3 工程管理目标1.3.1 质量目标达到国家现行验收规范合格及以上标准1.3.2 工期目标本工程总工期为 270 个日历天(其中杨黄路主车道要求于 2012年 10月1日前完成通车) ,) 工期自 2012 年 4 月 16 日开工至 2013 年 2
38、月 10 日竣工(具体以业主批准开工报告为准) 。1.3.3 安全目标责任事故死亡率为零。1.3.4 文明施工目标严格按照国家建设部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的要求,管理和组织现场文明施工, 及时解决由施工造成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确保施工现场规范化、标准化。受主管部门批评率 为零,创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2. 施工准备工作2.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2.1.1 施工场地布置要求 本工程的施工现场布置是针对实际现场施工要求进行相应的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本工程施 工场地布置的具体原则是:1)划分施工区域和材料堆放场地,保证材料运输道路通畅,施工方便。2)符合施工流程要求,减少对专业工种和其他工程方面施工
39、的干扰。3)施工区域与生活区域分开,且各种生产设施布置便于施工生产安排,且满足安全防汛、 防火、劳动保护的要求。4)符合芜湖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项目总体环境的要求。2.1.2 临时设施的搭建 办公和宿舍用房采用租赁形式解决,租赁的闲置房屋略改造后能满足办公和住宿要求,设 置办公室、会议室、宿舍、食堂、浴室、厕所等生活和办公设施。施工现场基地内搭设木工棚、钢筋棚、机具间、材料仓库、水泥仓库、乙炔氧气间、标养 室及制作场等设施,现场材料堆场仅设临时堆场,并且分阶段设置。2.1.3 施工用电、用水及其他布置2.1.3.1 施工用水条件: 本标段施工用水根据现场需要,从业主提供的水源或从沿线单位村庄
40、借用的水源上接出,采 用直径 25mm的镀锌管在本工程用地边缘分别布设用水点。项目部、生活区和各工区驻地接入自 来水管。保养用水可直接用泵抽取周围河系中的水。2.1.3.2 用电条件:(1) 施工时按现场实际使用情况,施工用电从业主提供的变压器内接出动力线,采用三相五 线制电缆线在本工程的使用范围内埋地布设,并相互连通,在沿线配置固定配电箱,并配置漏电 保护器和接地装置,采用套钢管的方法埋地穿越交通便道和现有马路。现场用电采用轻型移动式 配电箱,采用三相五线制。配置相应的插座、空气开关、漏电保护等外接装置,确保在施工过程 中保证 1 机 1 闸,满足施工安全用电要求。配备 12 名专业持证电工
41、,加强对用电的管理,确 保安全生产、安全用电。(2) 为预防紧急停电,施工现场配备 2 套 60KW的柴油发电机,供停电应急备用,在紧停电事 故出现时,能确保重要部位施工,保证施工质量。2.1.3.3 通讯条件: 队伍进场后,向电信部门申请在项目经理部和各施工队安装直拨电话,方便项目部和各施工 队的联系。同时为主要工程管理人员配移动电话,从而更方便各级人员与发包人、监理及外界联 系,加强各部门和人员间的沟通。在项目部建立局域网,使信息、数据快速传输,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办事效率。现场指挥人员、测量人员配备对讲机(对讲机频率报有关部门批准后使用) ,用于内部联系2.1.3.4 交通条件:(1)
42、杨黄路(九十殿至黄池)改建工程: 本合同段可以从起点已修建的杨黄路一期(宋兴桥至九十殿)段和沿线现有道路或沿着拟建道路修建临时施工便道进行施工(2) 杨黄路(宋兴桥至黄池)绿化工程:本合同段可以从已修建好的杨黄路 (宋兴桥至黄池) 工程道路和沿线现有道路进行绿化施工。 详见附件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2.2 施工组织2.2.1 项目部组建我公司组建“杨黄路(九十殿至黄池)改建工程” 项目部,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全面认 真地履行工程承包合同,对业主负责,使业主满意。项目部下设六个职能部门,以项目的工期、 质量、安全、 文明施工等各项指针为导向, 以精干高效的组织机构人员为指挥核心, 以统筹兼顾、 快
43、速运作、平行流水交叉作业为手段,强化组织管理职能,全面履行合同,保证工程优质、高效 地完成。2.2.2 施工人员的准备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组建一套有桥梁、道路、排水、绿化施工丰富经验的项目管理班子进 入工地开展施工。项目经理部业务骨干以及施工项目的主要操作工都曾参加过大量同类工程的建设,工作经 验丰富。按照工程进度计划和劳动力计划,组织有相当施工经验的劳务队伍进场施工,并安排合理 的劳动力技术组成。2.2.3 技术准备1) 了解本工程工程的建设意义和概况,熟悉和掌握本工程的技术规程和质量要求。2) 进一步调查施工现场, 加深对本工程实际的了解, 为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打好基础。3) 开工前先
44、组织项目部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地质报告及有关档案进行认真地研究,了解 设计意图和要求,并根据这些资料进行现场踏勘和调查。4) 在熟悉图纸,掌握规范,进一步了解现场的基础上讨论制定实施性施工方案,并报监理 审核,通过后作为本工程施工实施的依据。5) 做好原材料测试及砂浆、砼配合比设计及取土场土质试验。6) 开工前,我公司将积极联系业主交接测量控制点,按规范复测,立即建立测量控制网, 确定中线和施工红线,尽快进行施工放线测量。7) 项目部组织熟练精干的测量人员对设计提供的基线水准点、施工导线点、曲线要素点进 行埋设和复测, 其精度必须满足施工测量规范和设计要求; 对设计提供的控制点和主要控制 点加
45、以保护, 按设计图顺序编号布设施工网点及线路桩, 并用油漆加以清楚标注和设护桩以 校准。 待基线验收后, 才能进行桩位置和中线的测量放样工作。全线的坐标点、水准点在施 工过程中经常复核检查并加以保护。2.2.4 材料设备准备2.2.4.1 材料准备材料采购能否及时、材料质量能否保证是保证本工程顺利展开的一个关键环节,对此,我们 予以高度重视。我们的原则是:所有外购材料,遵循技术规范和招标档案的有关规定,并严格按 我公司的规定对材料供货商进行评审,以及材料验收检测,以保证材料的质量。1) 根据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预算编制供货计划,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一定提前量, 加强供需衔接确保施工进度。2)
46、 做好材料的质量复验工作,按照质量标准和监理的指示做好材料的检测,验收工作,确保工程质量。3) 根据芜湖市关于材料采购的规定,选择合格优质的供应单位供货。4) 供料前做好供应单位的资质审查,并得到现场监理的认可。5) 按计划要求,轻重缓急分批到位。2.2.4.2 设备准备进场施工前做好设备准备工作,及时上报设备使用计划,做好管理工作,保证设备到场运行 状况良好。主要设备到场后需经监理工程师认可签证,方能投入使用。2.2.5 施工生产的准备施工生产的准备包括根据总平面布置进行的临时工程布置、工地接水接电组织、施工现场障 碍物的清除等。2.2.6 周边协调配合工作进场时除与业主、监理、设计建立熟悉
47、工作关系外,还要在施工期间,与当地各级主管部门(质监、安监、公安、交通、市政、环保、电力、水务等)取得联系,通报本工程的施工方案, 听取各方的意见、建议,取得他们的配合和支持,以确保工程实施的顺利进行。召开施工周边关 系协调例会,为取得顺利施工创好外部环境。3 施工进度安排、劳动力、机械使用计划31 工期筹划与工期控制3.1.1 工期计划与安排根据工程情况和分布特点,我方将对本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进行统筹规划和合理布置。为了便 于施工队伍的配置,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的组织施工,使工程能够尽快全面展开,互不干扰,根 据本工程的规模、特点、工期要求等,本施工组织拟将本合同段工程划分三个施工作业区组织流
48、水作业施工,杨黄路(九十殿至黄池)改建工程施工顺序为依次清表和清淤、挖土、换填、分层 摊平压实、桥涵、路基路面、标线标牌等施工、质量检测循环施工;杨黄路(宋兴桥至黄池)绿 化工程施工段依次绿化地的平整、清理、基肥、定位放线、栽植,养护等施工、质量检测循环施 工。在施工中我们将采用我公司成熟的施工工艺,统筹安排施工流程及合理的配置劳动力需用计划,以保证各施工节点进度,并做好施工配合协调工作,使之同步达到计划工期要求。施工区的划分详见下表:杨黄路(九十殿至黄池)改建工程施工段具体划分情况第一作业区桩号 K5+800-桩号 K7+800第二作业区桩号 K7+800-K9+800第三作业区桩号 K9+
49、800-K11+421.5杨黄路(宋兴桥至黄池)绿化工程具体划分情况第一作业区桩号 K0000桩号 K5 800第二作业区桩号 K5 800桩号 K11421.5本工程总工期为 270 个日历天(其中杨黄路主车道要求于 2012年10月 1日前完成通车) , 工期自 2012 年 4 月 16 日开工至 2013 年 2 月 10 日竣工(具体以业主批准开工报告为准) 。3.1.2 进度计划保证措施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进度,并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调整进度计划;根据工程特点, 合理配置人员、设备,多工作面展开施工;加强组织管理及协调;保证技术、人、财、物、机供 给;积极推广“四新”技术和建立
50、竞争机制。3.1.2.1 组织管理措施(1)将该工程列为公司的重点工程,从机械、设备、技术人员、劳动力、材料、资金等方 面给以优先保证。(2)严格按照项目法管理,配备强有力的项目经理部人员,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将进度 计划分解到各部门,层层签订承包合同,责任落实到人。制定明确的工期奖罚制度,使效益、分 配与质量、安全、进度挂钩,激发职工的生产积极性。(3)按施工组织设计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及财务,满足进度要求。(4)建立奖罚制度:对将工程提前的班组,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对将工期拖延的施工班 组进行处罚或更换施工班组,做到工期与经济效益挂钩。(5)配合业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工期保证从工程开工初期
51、抓起。(6)在取得业主、监理及设计单位的支的下,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施工进度。(7)加强质量检查工作,做到隐蔽工程验收一次通过,尽量不要返工和返修,不因质量方 面的原因而影响工期。(8)对进度、劳力、材料、投资等方面的信息进行信息化运态管理,以科学为依据,运用 统筹方法、网络技术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深化施工组织。3.1.2.2 技术管理上的保证措施(1)根据设计图纸、地质勘测报告和现场情况,编制周密、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 排各主要施工工序,在确保关键线路工程的同时有效地组织均衡生产,提高效率,确保整个工程 的施工进度。(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计划管理及进度控制,根据批准后的施工组织
52、、总工期、关键工期 的要求,编制周密细致的月、旬、周的施工生产计划,以日保周,以周保旬,以旬保月,强调当 日计划当日完成。同时,还要对照实际进度、客观条件,对计划进行分析、调整,不断完善管理, 从而确保工程进度。(3)施工机具按施工组织计划按时进场,并配备足够的易损件的消耗材料,制定机械操作 规程,严格管理,配备机修小组对机械进行保养和维修。同时在现场配备发电机组,以应付停电 和高峰期供电所需。在必要时,要及时加大设备的投入。(4)根据施工安排,制订合理的用款计划和材料供应计划,避免停工待料的现象发生。(5)定期对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做好新进场工人和新工序工前技术交底,提高工人的素质 和技术水平
53、,加快施工进度。3.2 劳动力配备及使用计划和保证措施3.2.1 项目管理组织为安全、优质、按期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我们计划抽调理论和 实践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术、管理、行政人员组成项目部,实行项目经理负 责制,对进场人员、机械设备、物资材料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项目部设经理 1 名,副经理 1 名,总工程师 1 名,负责工程的组织管理。下设五部、一室, 即工程技术部、安全质量部、计划经营部、财务部、设备物资部和综合办公室。(1)工程技术部工程技术部负责本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控制;制定施工技术管理办法及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 设计及调度工作;对测量、试验、量
54、测监控等专项技术工作负领导责任并直接指导。负责技术交 底、过程监控,解决施工技术疑难问题;参与编制竣工资料和进行技术总结,组织实施竣工工程 保修和后期服务;组织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努力开发新成果。(2)安全质量部负责安全综合管理,安全技术方案和具体安全措施的制定,并认真在施工中贯彻落实。组织 每周、每月安全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监督整改。负责安全检查督促,负责对危险源点提出 预防措施,定期对施工队进行安全教育,关键工序提出安全施工防范的技术交底。 负责制定质 量管理工作规划,负责质量综合管理,行使质量监察职能。负质量记录的控制,按照质量检验评 定标准,对全部工程的质量进行
55、检查指导,负责全面质量管理。(3)计划经营部负责对本工程项目承包合同的管理。按时向业主报送有关报表和资料。负责本工程项目施工 计划制定、实施管理,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工期要求,适时提出施工计划修正意见报项目领导批 准执行。负责验工计价工作。(4)财务部负责本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成本核算工作。参与合同评审,组织开展成本预算、计划、核 算、分析、控制、考核工作。参加工程项目验工计价,指导各施工单位开展责任成本核算工作。(5)物资设备部负责物资采购和物资管理,制定本工程项目的物资管理办法,检查指导和考核施工队的物资 采购和管理工作。负责本工程项目全部施工设备的管理工作,制定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在 公司设备物资部指导下,参与设备的安装、检验、验证、标识及记录。对各施工单位的材料消耗 和机械使用费用情况提出计量意见,评价各单位机械设备管理情况。(6)综合办公室主要处理项目经理部一切日常工作,负责党政、文秘、接待及对外关系协调等工作。3.2.2 劳动力组织准备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加强内部劳动力结构的调整,选派专业化施工队伍进场施工;对进场工人进行技能培训考核,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交底,确保施工队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跨文化教育中学生的适应能力评价体系
- 二零二五年度离婚协议书:子女抚养与财产无分割协议
- 2025年度联合体投标协议书(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利用项目)
- 职场新星学生领导力培养的路径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年度解除商铺租赁合同的解除协议
- 2025年度美容行业美容院美容师晋升合同
- 2025年度游戏工作室游戏行业合作专员用工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股东协议解散及公司债权债务处理合同
- 2025年度黄金回收与贵金属仓储物流合同
- 2025年度智能化生产线操作员雇佣合同与劳务合同
- 安全生产网格员培训
- 小学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300题带答案
- 林下野鸡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心肺复苏术课件2024新版
- 2024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文科综合试题卷(含答案)
- 大型商场招商招租方案(2篇)
- 2024年山东泰安市泰山财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医保按病种分值付费(DIP)院内培训
- 近五年重庆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2023
- 全科医医师的临床诊疗思维
- (七圣)七圣娘娘签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