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选调生考试行测题及答案_第1页
2022选调生考试行测题及答案_第2页
2022选调生考试行测题及答案_第3页
2022选调生考试行测题及答案_第4页
2022选调生考试行测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22选调生考试行测题及答案(7.13)选调生考试行测内容涉及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行测题练习题(一)一、言语理解与表达1.“人不读书,其犹夜行”,阅读伴随着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培养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也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总体文明程度和创造能力。阅读的作用虽不_,但却能滴水穿石,它让我们在文化上、心理上具有更强大的力量。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蹴而就 B.立竿见影 C.马到成功 D.锦上添花2.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凭借自己的_和辛勤的劳动,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走上了富裕之路。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锐

2、意进取 B.勤俭节约 C.发奋努力 D.聪明才智3.黑暗无法驱除黑暗,只有光明可以;仇恨无法化解仇恨,只有爱可以。爱心,是医生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内生原动力,是生命的希望与_所在,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轻易抛弃它、否定它。医生与病人都需要用爱来呵护,用心去理解,希望在当前矛盾凸显的社会转型期,医患之间能够相互体谅、相互关爱,彼此扶持走出这片_,迎来和谐温暖的明天。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意义 死水 B.寄托 泥泞C.真谛 黑暗 D.托付 沼泽4.仔细思量自己适合做什么,给自己一个定位,不要看到有企业在招聘就不问任何事情随意分发简历,更不要在同一家企业一股脑地应聘所有岗位,这_不会

3、增加面试机会,_会适得其反。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方面 另一方面 B.不但 反而C.虽然 也不 D.不仅 更不二、资料分析根据以下资料,回答5-9题。“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255元提高到2010年的5919元,增加2664元,年均增长12.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年均增长8.9%。比“十五”期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速度高3.6个百分点。2005-2010年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情况2010年,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人均2431元,比2005年增加1257元,增长1.1倍,年均增长15.7%。在工资性收入中,在本乡地区内劳动得到的收入人均1178

4、元,比2005年增加610元,增长1.1倍,年均增长15.7%。外出务工收入人均1015元,比2005年增加557元,增长1.2倍,年均增长17.2%。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生产经营纯收入人均2833元,比2005年增加988元,增长53.6%,年均增长9.0%,其中,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人均2231元,比2005年增加761元,增长51.8%,年均增长8.7%。农村居民家庭从事第二产业生产经营得到的纯收入人均182元,比2005年增加74元,增长68.2%,从事第三产业生产经营得到的纯收入人均420元,比2005年增加153元,增长57.4%。2010年,农村居民得到的转移性收入

5、人均453元,比2005年增加305元,增长2.1倍。其中2012年各政府给予的农业生产补贴收入人均118元,比2005年增加100元,增长5.5倍;2010年农村居民领取的离退休金、养老金人均113元,比2005年增加82元,增长2.7倍;2010年农村居民报销医疗费人均27元,比2005年增加24元,增长8.7倍;2012年农村居民领取最低生活保障收入人均12元,比2008年增加7元,增长1.5倍。2010年,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人均202元,比2005年增加114元,增长1.3倍,年均增长18.0%,年均增速比“十五”期间高3.5个百分点。5.“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

6、率约为:( )A.58.2% B.63.7% C.74.5% D.81.8%6.材料中“X”的值与以下哪项最为接近?( )A.280 B.320 C.360 D.4007.“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值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的贡献率约为:( )A.37.1% B.43.6% C.47.2% D.50.4%8.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从事二、三产业生产经营得到的纯收入人均为:( )A.375元 B.446元 C.528元 D.602元9.“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的年均增长率约为:( )A.10% B.15% C.20% D.25%【参考答案与解析】1.

7、【答案】B解析:由“但却能滴水穿石”可知,横线处的词语需含“时间短”之意。据此可先排除D。“马到成功”形容事情顺利,刚开始就取得成功。“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二者强调的是顺利、容易,且不能用来形容“作用”,排除A、C。“立竿见影”指在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立刻见效。与句意相符。故本题选B。2.【答案】D解析:“锐意进取”、“发奋努力”都是动词短语,与语境不相符合;广大农民凭借“勤俭节约”是不能走上富裕之路的;只有“聪明才智”符合题意。3.【答案】B解析:由“与”可知,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与“希望”构成并列关系,选项中与此意思最接近的为“寄托”;第二空,“走出”与“

8、泥泞”搭配也恰当。故本题选B。4.【答案】B解析:分析可知,空缺处前后两个分句“不会增加面试机会”、“会适得其反”存在递进关系,排除表示并列关系的A项。C项本身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亦可排除。B、D两项均属于递进关系关联词语,但是D项填入句中不通顺,且与句意不符,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5.【答案】D解析:由“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255元提高到2010年的5919元,增加2664元”可知,“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为2664÷3255=8X.X%,选项中只有D符合。8.【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从事二、三产业

9、生产经营得到的纯收入人均为(182-74)+(420-153)元,利用尾数法2-4+0-3=5,尾数为5,只有A满足。练习题(二)一、言语理解与表达1.一个善于思考、用心思考、有强烈创新欲望的人,哪里都是他产生创新火花和灵感的风水宝地。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创作、创新还是创造,都永远属于那些用心思考、积极思考的人。作为教学一线的课堂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创新场所,有许多知识和学术问题等待人们去研究,这里应该成为科技创新的不竭源泉。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课堂也可以成为创新的重要场所B.教师应在课堂上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C.善于思考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火花D.课堂教学既要传授知识也要培养创新思维2.在

10、元代画家的笔下,花鸟画已经成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途径,这种发展无疑丰富了花鸟画的内涵。发展至明清时期,许多花鸟画家更把家国观念、道德品评、祈求幸福等传统的人文精神寄托于画中,有些画家甚至将花鸟内容个性化,借以表达喜怒哀乐。因此,画家创作时重视追求境界多于形似,因而特别讲究笔墨运用,注重意境。他们不把绘画称为“画画”,而叫“写画”,确实有其原因。这段文字意在:( )A.比较元代和明清绘画技法的不同B.叙述古代花鸟画的演变过程C.解释“画画”和“写画”的区别D.强调明清花鸟画的创作更加注重意境二、判断推理3.某高校规定,只有年龄不超过45岁,才有资格竞选二级学院院长的岗位。老张去年刚过40岁,所

11、以,他一定有资格竞选二级学院院长的岗位。以下哪项与题干的逻辑错误最为相似?A.只有绩效考核为优,才有资格获得全额奖金,我有资格获得全额奖金,所以我绩效考核一定为优B.只有绩效考核为优,才有资格获得全额奖金,我没有资格获得全额奖金,所以我绩效考核一定不好C.只有绩效考核为优,才有资格获得全额奖金,我绩效考核为优,所以我一定能获得全额奖金D.只有绩效考核为优,才有资格获得全额奖金,因此没有获得全额奖金的员工一定绩效考核不好4.为虎添翼:如虎添翼( )A.好为人师:善为人师B.一字不差:一字不落C.无所不至:无所不知D.耸人听闻:骇人听闻三、数量关系5.爷爷的年龄是一个二位数,将此二位数的数字交换得

12、到爸爸的年龄,他们的年龄差是孙子年龄的4倍,那么孙子的年龄是:( )。A.7 B.9 C.10 D.126.某商店以每3件16元的价格购进一批商品,又从另外一处以每4件21元的价格购进比前一批数量加倍的该商品,如果以现在的价格全部出售可得到所投资八成的收益,求现在每件多少元?( )A.8.5 B.9 C.9.5 D.107.某电信公司推出两种手机收费方式:A种方式是月租20元,B种方式是月租0元。一个月的本地网内通话时间t(分钟)与电话费S(元)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当通话150分钟时,这两种方式的电话费相差:( )。A. 10元B. 15元C. 20元D. 30元【参考解析】1.【答案】A解析

13、:文段最后一句点出主旨,即课堂应当成为不可忽视的创新源泉。而这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培养上,同时也体现在教师对学术知识的研发上。B、D两项只强调了对学生的培养有失片面,排除。C项偏离了文段的主题课堂创新,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2.【答案】D解析:文段首先说明了花鸟画在元代的发展丰富了其内涵,紧接着说明了花鸟画在明清时期的进一步发展,最后指出“画家创作时更加注重意境”正是他们把绘画称为“写画”的原因。由此可知,文段主要强调的是明清花鸟画的创作更加注重意境。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3.【答案】C解析:题干的推理形式是:只有A才B, A,所以B。C项与题干的推理形式一致,故选择C项。A项的形式:只有A才B,

14、B,所以A。B项的形式:只有A才B,非B,所以非A。D项的形式:只有A才B,因此,非B一定非A。4.【答案】A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为虎添翼是指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如虎添翼如同老虎长了翅膀,比喻强大的事物更加强大了,二者虽不是近义词,但都是围绕同一个事件,表达了不同的意思,且为虎添翼是贬义词。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好为人师与善为人师也不是近义词,同样也是围绕”为人师“这件事表达了不同的意思,且好为人师是贬义词,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B项:一字不差与一字不落是近义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无所不至与无所不知不是近义词,但无所不至是指

15、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无所不知是说什么事情都知道,二者并不是围绕同一件事表达不同的意思,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耸人听闻和骇人听闻都是形容使人十分吃惊,二者是近义词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5.【答案】B 解析:设爷爷的年龄是10a+b(a、b都是非零个位数字),则爸爸的年龄是10b+a,年龄差是(10a+b)一(10b+a)=9(a-b)=4×孙子的年龄,所以孙子的年龄应该是9的倍数,选项中只有B符合。6.【答案】C解析:设第一批购进6x件,则第二批购进12x件,两次一共购进18x件。现在所有商品的总售价为(6x÷3

16、15;16+12x÷4×21)×(1+80%)=95x×1.8,故每件的售价为(95x×1.8)/18x=9.5元。7.【答案】 A解析:设A种方式的话费表达式为y=at+20,B种方式的话费表达式为y=bt,结合图形可得:100a+20=100b,可得b-a=0.2。通话150分钟,话费相差150b-(150a+20)=150×0.2-20=10。答案选择A。练习题(三)一、言语理解与表达1.在面对二战造成的灾难时,日本政府往往一味_日本受到的伤害,而对被侵略的国家人民遭受的创伤,却_,而且,根本不提谢罪之事。依次填入横线上最准确的

17、一组词语是:( )A.强调 轻描淡写 B.强辩 一笔带过C.强化 蜻蜓点水 D.强加 浮光掠影2.每个人在受教育过程中,总有一天会认识到:妒忌是无知,模仿是自杀。不论好歹,每个人都必须接受属于他的那一份,广袤的世界里虽然充满了_,但是只有从给予他去耕耘的那一片土地里,通过辛勤劳动收获的谷物才富有营养。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限迷惑 B.无奈伤感 C.希望期盼 D.珍馐美味3.拾穗者本来描写的是农村夏收劳动的一个极其_的场面,可是它在当时产生的艺术效果却远不是画家所能_的。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热闹 设想 B.平凡 意料C.火热 控制 D.忙碌 想象4.我们虽

18、然是_,可是我觉得你是个了不起的有意志的姑娘。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莫逆之交 B.不期而遇 C.萍水相逢 D.青梅竹马二、数量关系5.小王开车从A地到B地,A、B两地相距4600米,开始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行驶,途中车出现故障,维修用时6分钟。因为要按原计划时间到达B地,修好车以后必须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行驶,则车在距离A地( )米远处出现故障的。( )A.600 B.800 C.1000 D.12006.A、B两地相距400米,早上8点小周和老王同时从A地出发在A、B两地间往返锻炼。小周每分钟跑200米,老王每分钟走80米。问8点11分,小周和老王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19、 )A.0 B.80 C.120 D.2007.甲、乙两地铁路线长188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开出一辆动车,每小时行驶160千米,3小时后,从乙地到甲地开出一辆高铁,经4小时后与动车相遇,则高铁每小时行驶( )。A.180千米 B.190千米 C.200千米 D.210千米8.假设某地森林资源的增长速度是一定的,且不受到自然灾害等原因影响。那么若每年开采110万立方米,则可开采90年,若每年开采90万立方米则可开采210年。为了使这片森林可持续开发,则每年最多开采多少万立方米林木?( )A.30 B.50 C.60 D.75【参考答案与解析】1.【答案】A解析:轻描淡写:原指绘画时用浅淡的颜色轻

20、轻描绘。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一笔带过:在记叙中对有些事只是点到为止,不作具体描述。蜻蜓点水:指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的动作,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根据句意,日本政府很在意自己受到的伤害,而对被侵略国家却毫不在意。只有轻描淡写符合这一语境,故选A。2.【答案】D解析:横线前后构成转折关系,符合这一要求的只有A、D项。比较A、D项,“珍馐美味”比“无限迷惑”更能与后文的“只有从给予他去耕耘的那一片土地里,通过辛勤劳动收获的谷物才富有营养”形成对应。本题答案选D。3.【答案】B解析:由句中的关联词“本来可是”可知,前后分句之间为转折关系。句意为:拾穗者这幅画在当时产生的艺术效果非常突出,但其描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