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看地球与地球的运动特征_第1页
高考必看地球与地球的运动特征_第2页
高考必看地球与地球的运动特征_第3页
高考必看地球与地球的运动特征_第4页
高考必看地球与地球的运动特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第第3课时地球与地球的运动特征课时地球与地球的运动特征考点一地球与地球仪考点一地球与地球仪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教学目标1.掌握经纬线的特点及应用。2.学会利用经纬网来确定位置、判断方向、计算球面距离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由图可知,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为两极稍由图可知,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为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扁,赤道略鼓的 。椭球体椭球体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逆时针逆时针顺时针顺时针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2地球仪地球仪(1)经

2、经线与纬线线与纬线经线经线纬线纬线图示图示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特特点点形状形状半圆半圆圆圆方向方向指示指示 方向方向指示指示 方向方向长度长度都相等都相等(约约2万千米万千米)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关系关系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北两极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南北南北东西东西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点拨】【点拨】在地球仪上,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根据在地球仪上,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根据劣弧劣弧进行判断;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点为最北点,南极点为进行判断;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点为最北点,南极点为最南点。最南点。考点

3、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 (2)经度与纬度经度与纬度经度经度纬度纬度实质实质 所在的平面与所在的平面与 平面之间的二平面之间的二面角面角某地和地心的连线某地和地心的连线(即该地即该地的地球半径的地球半径)与赤道平面构与赤道平面构成的线面角成的线面角图示图示某地经线某地经线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起始起始位置位置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经线)赤道赤道(0纬线纬线)判断判断从从0经线向东、西各经线向东、西各划分划分180,向东,向东为为 ,越向东度,越向东度数数 ;向西为;向西为 ,越向西度数越向西度数 .从从 向南、北各划向南、北各划分分 ,以北为北纬

4、、,以北为北纬、越向北度数越大;以越向北度数越大;以南为南纬,越向南度南为南纬,越向南度数越大数越大东经东经越大越大西经西经越大越大赤道赤道90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半球半球划分划分20W0160E为为东半球东半球 ,160E18020W为为 西半球西半球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其他其他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两者东西经度个经线圈,两者东西经度相反,经度和是相反,经度和是180。已知一条经线的度数为已知一条经线的度数为X,那么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那么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度数经线的度数Y180X (

5、X、Y所属的东西经度不所属的东西经度不同同)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3)经纬网经纬网概念:在地球仪上,概念:在地球仪上, 和和 相互交织而成的网络。相互交织而成的网络。意义:经纬网在确定地理位置、两地之间方向和意义:经纬网在确定地理位置、两地之间方向和 等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方面有重要作用。经线经线纬线纬线量算距离量算距离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经纬网的主要应用经纬网的主要应用1定定“坐标坐标”深深 度度 思思 考考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一

6、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2(2011海南地理,海南地理,3)读图,读图,完完成下题。成下题。 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图示岛屿的山脉主体走向大致为图示岛屿的山脉主体走向大致为()A南北南北 B东西东西 C东北东北西南西南 D西北西北东南东南解析解析首先依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山脉的位置,然后首先依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山脉的位置,然后据经纬网确定山脉的走向。据经纬网确定山脉的走向。答案答案B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知知 识识 整整 合合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逆时针逆时针顺时针顺时针考点二地球自转的特征考点二地球自转的特征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2周期周期时间

7、旋转角度意义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360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36059昼夜交替 周期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3速度速度角速度除 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约为15/h线速度由 向 逐渐减小;赤道最大,极点为0南北两极点南北两极点赤道赤道两极两极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深深 度度 思思 考考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及影响总结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及影响总结 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1)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2)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速度相同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速度相同(海拔相同的情况下海拔相同的情况下)。(3)60纬线上

8、的线速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纬线上的线速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4)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每小时相同,均为每小时15,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的对,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的对应点的线速度。应点的线速度。(5)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因素影响关系纬度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负相关海拔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正相关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6)航天发射基地应选择在自转线速度较大航天发射基地应选择在自转线速度较大(纬度低、海拔高纬度低、海拔高)的地

9、区,并且向东发射。的地区,并且向东发射。 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1据右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据右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A低纬地区低纬地区 B中纬地区中纬地区 C北极附近北极附近 D南极附近南极附近 2右图中右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A1个多小时个多小时 B3个多小时个多小时C5个多小时个多小时 D7个多小时个多小时高高 考考 探探 究究(2013天津文综,天津文综,8)右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右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

10、恒星视运动轨迹。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读图,完成图,完成12题。题。 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解析解析第第1题,考查北极星的仰角与当地纬度的关系。北极题,考查北极星的仰角与当地纬度的关系。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从图中看北极星的仰角较小,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从图中看北极星的仰角较小,因此是在低纬地区拍摄的。第因此是在低纬地区拍摄的。第2题,通过恒星视运动考查地题,通过恒星视运动考查地球自转周期。恒星视运动实质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地球球自转周期。恒星视运动实质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地球每小时自转每小时自转15,故需要连续拍摄,故需要连续

11、拍摄3个多小时。个多小时。答案答案1.A2.B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 1.以图片材料为载体考查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周以图片材料为载体考查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周 期和速度期和速度2.结合地球运动图表材料考查不同区域的地球自转速度与周结合地球运动图表材料考查不同区域的地球自转速度与周期期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考点三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考点三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知知 识识 整整 合合太阳太阳一个恒星年一个恒星年逆时针逆时针顺时针顺时针

12、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温馨提示】【温馨提示】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月初,冬至日为12月月22日;远日点为日;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月初,夏至日为6月月22日。从在公转轨道的日。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黄赤交角示意图赤交角示意图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往返运动之间往返运动南北回归线南北回归线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

13、点三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温馨提示】【温馨提示】(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2)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周期为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周期为365日日5时时48分分46秒,叫做回归年,应注意其与恒星年的区别。秒,叫做回归年,应注意其与恒星年的区别。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1对黄赤交角的内涵的深度挖掘对黄赤交角的内涵的深度挖掘(1)“一一轴两面三角度轴两面三角度”“一轴一轴”指地轴;指地轴;“两面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三角度度”指黄道

14、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2)“三个基本不变三个基本不变”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天空的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约保持指向天空的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约保持2326;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深深 度度 思思 考考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2黄赤交角的数据关系黄赤交角的数据关系(1)黄黄赤交

15、角回归线的度数。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最大夹角。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3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黄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南、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4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影响的方面黄赤交角变大(小)太阳直射范围扩大(缩小)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扩大(缩小)五带的

16、范围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赤道与寒带除外)季节的变化变化明显(不明显)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 (2014江苏地理,江苏地理,34)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读图,完成图,完成12题。题。高高 考考 探探 究究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16月初,太阳

17、在黄道上的位置是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A甲甲 B乙乙 C丙丙 D丁丁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地球公转速度相同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C日地距离相同日地距离相同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解析解析第第1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应该是在春分点和夏至点之间,并靠近夏至点。分析图的位置应该是在春分点和夏至点之间,并靠近夏至点。分析图2不不难看出,丁点符合上述特点,故选项难看出,丁点符合上述特点,故选项D正

18、确。第正确。第2题,考查地球公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从图转运动的地理意义。从图2看出,甲、乙两点相对于冬至点对称,看出,甲、乙两点相对于冬至点对称,说明太阳处于这两个点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同一纬线,而日出方说明太阳处于这两个点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同一纬线,而日出方位是由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决定的,故选项位是由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决定的,故选项D正确。由于地球正确。由于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公转速度在近日点(1月初月初)时最大,甲、乙两点并不在近日点两侧时最大,甲、乙两点并不在近日点两侧对称,公转速度不可能相同,选项对称,公转速度不可能相同,选项A错误。甲、乙两点,太阳直错误。甲、乙两点,太

19、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反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反(甲点向北移动,乙点向南移动甲点向北移动,乙点向南移动),因此同一,因此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也相反,选项地点昼长变化趋势也相反,选项B错误。由于甲、乙两点不在近错误。由于甲、乙两点不在近日点两侧对称,因此日地距离不可能相同,选项日点两侧对称,因此日地距离不可能相同,选项C错误。错误。答案答案1.D2.D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3(2012上海地理,上海地理,43,6分分)阅阅读读“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轨迹示意图移动轨迹示意图”,回答问题。,回答问题。下图中长虚线表示北回归线,点线表示太阳直射点在地下图中长虚线表示北回归线,点线表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螺旋型移动轨迹。太阳直射点从某一经线位置球表面的螺旋型移动轨迹。太阳直射点从某一经线位置出发,再次通过同一经线的时间间隔表示一个太阳日。出发,再次通过同一经线的时间间隔表示一个太阳日。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太阳直射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