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文言文阅读训练(有答案)_第1页
中学文言文阅读训练(有答案)_第2页
中学文言文阅读训练(有答案)_第3页
中学文言文阅读训练(有答案)_第4页
中学文言文阅读训练(有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 8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有答案有答案)一、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淑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1 选段中哪些词语突现水的流速之快? 2 “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哪些主语? 3下列描写景物动态的一项是( )A素湍绿潭 B绝(山献)多生怪C回清倒影 D清荣峻茂4选段中哪一句表现整理对祖国河山的爱悦之情? 二、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

2、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1.第一段中描写演习中阵势变化的文字是 。“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表现了 。2.第二段描写 ,其中点明这是在潮水暴涨时表演的句子是 。3.选段中采用比喻进行描写的句子是 ,作用是 。三、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下列句中加点

3、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B念无与为乐者(的人)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什么,哪里,疑问代词)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罢了)2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用“”表示:A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 )B这句话包孕着整理宦海浮沉的悲凉之感。 ( )C由此句看出整理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失意者可从大自然的神奇秀美中获得精神的复苏和心境的安宁。 ( )D此句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夜无月?(译:哪夜没有月光?)B盖竹柏影也。 (译:原来是竹子、松柏和人的影子呀。 )C念无与为乐者。 (译:想念那个可以和我共同游乐的

4、人。 )D遂至承天寺。 (译:立刻到了承天寺。 )2 / 84为选文结构分析合理的一项是( )A| B|C| D|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给下列的字注音。(l)秽( ) (2)长( )2陶渊明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中_诗歌流派的代表人物。3诗中体现了农家生活艰辛的一句是_ 。4诗人体现在诗中的感情是怎样的?为什么这样说?答:5体现了全诗主旨的一句是:_ 6全诗通过躬耕夜归这个小小的生活片断,表现了什么深刻的思想? 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

5、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拉杖无时夜叩门。1头两句诗中的“莫笑” “足”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2 “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正常语序应为_ 3诗中广为传诵的名句是_ _4颔联两句的精彩之处表现在哪儿?答: 。5颈联着重表达的内容是什么?答: 。6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 。7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答: 。六、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3 / 8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

6、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用原文的语句回答。(1)说明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句子是 。(2) “皆若空游无所依”相呼应的句子是 。(3)描写潭中鱼静态的句子是 ;写其动态的句子是 。2文中依次描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整理

7、怎样的心情? 七、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1文中写东坡外貌的句子是: ;文中写佛印情态的句子是:_ _。2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用“标出这句话的朗读节奏。3用“/”给这段文字分层并概括各层的主要意思。4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 )5试分析苏轼和佛印的不同性格或心情。

8、苏轼: 佛印: 6译出下面的句子: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八、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 ” ,左刻“ ,水波不兴” ,石青糁之。1把选文中横线上应慎的内容写在下面横线上。2翻译划线句子。 3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第 1 段概括介绍了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4 / 8B雕刻品“核舟”的

9、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C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是介绍核舟的体积的。D介绍王叔远能用体积很小的原材料表现很广的题材,目的是要说明雕刻家有很高的技艺。4解释加点的词A、尝贻余核舟一:( ) B 能以径寸之木:( )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D如有所语:( )5请用原文句子回答: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什么? 6文中能概括王叔远高超技艺的一个词语是: 九、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习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

10、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男有分,女有归。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 找出排比句、对偶句,并指出其效果。 3本语段可分为_层,每一层的大意是: 。这几层的关系是:_。4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照应此句的是_。5整理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_。6大同社会在当时能否变成现实?我们今天如何看待这一理想? 十、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幕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

11、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5 / 8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 石壕吏是一首_诗(体裁) ,以_为顺序。中心人物是_,事件是_。2 三吏 三别分别是_ _3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正确译文是:_ _4组词(1)妪_ _ 讴_ _ 呕 (2)孤_ 狐_ 弧_ (3)炊_ 吹_ 欢 (4)暮_ 幕_ _ 慕 5解释句中的词语。 (1)老翁逾墙走 逾:(2)三男邺城戍 戍:(3)老妪力虽衰 妪:(4)急应河阳役 应:(5)夜久语声绝 绝:(6)如闻泣的咽幽 咽:6文中的哪些话揭示了战争造

12、成的灾难?哪些话道出了老妪家中的贫寒? 7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十一、阅读选文,完成题目。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填空:张岱,字_,号_,_(朝代),_(籍贯)人。有著作_和_等。2.分析“绝”字的妙处:_。3.(1)概括画线部分

13、的内容_。这一部分采用了_和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2)整理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3)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_。4.整理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6 / 8 5.整理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参考答案:一、1素湍、飞漱2省略了“水、树、山、草”3B4末句二、1.“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水兵作战技艺娴熟2. 弄潮健儿的英姿 “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前者生动地表现了水兵作战的英勇和技艺的娴熟,后者突出战斗的激烈三、1D 2A B C D 3A 4C四、1

14、 (1)hu(2)zhng2田园派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4恬淡愉悦。因为诗人笔下描摹的夜归情景是非常优美的:皎洁的月光,狭长的山路,茂盛的草木乃至夜露打湿衣襟。如果没有愉快的心情,不会写出这么美的意境。5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6为了能不同流合污,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节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五、1 “足”字写出农家的盛情,也表达出诗人的满足;“莫笑”突出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赞赏。2丰年留客鸡豚足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一方面它是写景的佳句,写出了山水重叠环绕,春 光无限的自然风光;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意味,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5是通过 对乡村祭祀的描写,赞美古

15、老淳朴的风情风俗。6对田园生活由衷的喜爱和不舍之情。7标题是游山西村 ,全诗没有写一个“游”字,但诗中的每一句又都和“游”字相了解,记游的过程表 现得很有层次。六、1.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水尤清洌”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2.依次写了水、竹、石、树、鱼、溪流。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述的。从发现小石潭写起,写潭中景物,先写“近观” ,再写“远望” ,井然有序。7 / 83.烘托凄清寂静的氛围,表现了整理寂寞的处境和忧伤的感情。参考答案: 一、一、1中峨冠而多髯者; 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

16、视,神情与苏黄不属。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3/苏黄共阅一手卷/佛印。第一层:总述船头上的三个人。第二层:说明苏黄共阅手卷。第三层:介绍佛印的神态动作。 4总分 5儒雅;放旷 6.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比:挨着)二、1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 2.(他)能够用直径一寸大小的木头,雕刻宫殿、器皿和人物 船从头到尾大约长八分有余。3C 4A赠送;B用;C手特别巧的人;D说话 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6. 奇巧三、1所以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是把自己的孩子当孩子。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所以从外面把门扇合

17、上,而不插门,这就是所说的理想社会。2排比句: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对偶句: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效果:结构整齐,使语势增强,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境界。3三 ; 一层:德才兼备的人管理大家的天下。二层:大家互相帮助,各得其所,不谋私利。三层:总结大同社会的景象。总分总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6略四、1叙事时间先后老妇差役捉人,老妇应役 2 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3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进进出出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4 (1)老妪讴歌呕吐(2)孤独狐狸弧形(3)炊具吹牛欢呼(4)暮色幕布仰慕 5 ()越过(2)防守 3年老的女人(4)应征(5)停(6)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6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7,这首叙事诗,叙述差吏乘夜捉人,连一个老妇也不放过的故事,描绘出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五、1.略2.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