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采巷道设计规范_第1页
回采巷道设计规范_第2页
回采巷道设计规范_第3页
回采巷道设计规范_第4页
回采巷道设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回采巷道设计施工规范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全面提升回采巷道质量标准化水平,理顺采掘关系,为采煤工作面优质快速安装、安全高效组织生产创造条件,达到降本增效目的,结合实际,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采矿工程设计手册、山东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系统管控手册,特制订本规范。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内外部井工机械化开采矿井。第三条 责任分工:生产矿井总工程师是本单位技术管理第一责任者,分管副总工程师具体负责相关专业技术管理工作。1、设计部门是工作面设计的综合汇总部门,在矿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工作面方案设计及工作面设计编制内容的汇总、审批及呈报

2、工作。根据设计规范进行工作面系统设计和单位工程设计,为规程编写提供系统数据。2、采煤专业负责提供回采工作面设计建议,拟定采煤方法、回采工艺及三机配套选型,明确设备运输及安装外形尺寸、安撤路线、各类硐室设置及具体规格等,对工程施工提出具体要求。3、掘进专业负责巷道(硐室)工程掘进施工、作业规程编制及现场实施,对巷道(硐室)工程施工质量负责。4、机运专业负责提供掘进和工作面运输、供电设计,机电工程设计配套,计算总负荷量,并指导、监督实施;负责供水施救系统设施完善、使用和日常管理。5、通防专业负责通风系统的确定和调整完善,监督落实防尘系统的完善、实施,确定通风、防尘相关标准,构筑各类通防设施,对井下

3、监测监控系统、压风自救系统进行管线敷设、安装、维护和日常管理等。6、地质专业负责提供掘进工作面地质资料;待巷道施工完成后,提供回采工作面地质资料和防治水设计,并指导、监督实施。7、安监部门负责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及安全监督、检查,对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等实施日常监督。8、调度室负责通讯联络、语音广播及人员定位系统线路、基站的安装、维护。第四条 本规范贯穿回采巷道施工的全过程,工作面两巷、切眼及相关附属硐室施工完毕后,应确保满足运输、行人、通风、防尘、防灭火、排水、供电、紧急避险等系统要求,管线敷设、轨道、车场、安全设施及硐室工程要与工作面整体设计保持一致,原则要求一次

4、成巷,避免返工。第五条 积极推广使用安全保障系数高、节能环保、实用性强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及五小革新项目,鼓励创新,不断提高工作、工程质量。第六条 本规范涉及专业必须将其纳入质量标准化检查考核内容。第二章 基本规定第七条 各单位安全生产分管领导负责各专业的协调工作,明确职责、制定考核政策,严格按照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系统管控手册要求,抓好生产流程管控、考核兑现,以及各个环节的工作落实。第八条 每个工作面掘进施工前必须有工作面整体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工作面两巷和切眼总体巷道布置、工作面设备选型配套设计、工作面供电设计、煤炭运输和辅助运输设计、通风系统设计、排水系统设计、安全紧急避险系统设计、矿压分

5、析与治理措施等。工作面煤炭运输和辅助运输设计选型应与矿井运输系统相适应,符合机电运输专业安全技术管理规划,满足生产与安全要求。第九条 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根据技术、装备条件,选择巷道布置和采煤工艺,确保实现煤炭资源回收最大化。第十条 工作面两巷支护强度要根据煤层埋藏深度、周边开采情况、是否受采动影响、围岩性质等因素进行设计,深部开采或应力集中区域要进行矿压分析,并制定矿压防治专项措施,确保回采期间巷道的安全正常使用,回采期间巷道顶、帮最大变形量不得超过500mm。第十一条 掘进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地质部门提供掘进工作面地质素描等资料,编制控制正确层位的措施;严格按照相关设计编制施工作业规程,并

6、在施工中严格落实实施;掘进工程结束后,工作面必须形成完善的生产、通风、防尘、防灭火、排水、供电、运输、通讯、监测监控、紧急避险等系统。第十二条 掘进期间过断层发生层位偏差时,由采、掘、地测、设计等部门共同会诊确定改造方式,以回采时多割煤层、少割岩层,多割较软岩层、少割坚硬岩层,有利于顶板管理为基本原则。第十三条 掘进工作面竣工后,由矿分管领导负责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掘进工作面进行交接验收。分别填写工程、设备验收记录,并下达交接验收整改通知单。验收时,各参与验收人员要严格按照验收标准进行验收。对验收达不到标准要求的,由施工单位按整改通知单进行整改。经营管理部门要严格依据标准和验收结果进行考核结算。

7、第十四条 工作面安装前,由分管领导负责召开工作面安装前的准备会议,掘进施工单位按照准备会议要求完成所有矿建工程,包括各类硐室、水仓、沉淀池、车场的刷帮、卧底施工,不能留有尾工。准入验收时所查出的掘进问题应由掘进施工单位进行整改。第十五条 建立健全工程档案管理制度。所有设计资料、图纸、规程、措施、质量验收资料(旬检月验及班组工序验收)等必须归档,以备查询。第十六条 巷道施工质量要符合山东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和生产矿井掘进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第三章 设计管理第十七条 采煤工作面及巷道工程设计由矿总工程师牵头,根据各专业提出的具体要求,组织设计部门编制。设计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符合行

8、业标准和设计规范,设计必须坚持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重大工程建设方案要报矿长批准。第十八条 工作面设计要根据地质状况、煤层赋存条件、周边开采情况等,充分考虑掘进、回采期间各类影响因素,随时修改和优化,最大限度简化生产环节、减少人员占用、减轻职工劳动强度,追求最佳经济效益。第十九条 根据不同采煤工艺和支架型号,合理选择巷道掘进层位。确定材料巷和运输巷位置时,要充分考虑工作面涌水对煤流运输的影响,涌水量较大时优先考虑煤炭上运;工作面涌水不影响煤炭运输时,应优先选择煤炭下运。回采工作面运输巷应避免采用沿空布置,工作面尽可能避免全孤岛设计。第二十条 巷道断面设计要充分考虑巷道变形量和运输

9、设备安全、高效运行需要,人行道宽度和安全间隙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尽可能避免回采期间二次刷帮、挑顶、卧底。第二十一条 工作面设计必须统筹考虑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33号)、山东省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监督管理办法(试行)(鲁煤安管201151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等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第二十二条 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工作面设计及巷道施工方案要及

10、时变更,并按照规定程序及时上报、审批。第四章 掘进巷道及硐室工程第一节 巷道断面第二十三条 选择依据1、根据巷道层位、埋深、围岩稳定性、受采动压力等影响因素,立足于掘进施工技术水平、装备条件、支护材料的供应等现实情况,合理确定巷道断面形状、尺寸。2、回采巷道一般选用的断面形状有:拱形、矩形、梯形断面,特殊条件下可选用圆形、马蹄形和带底拱的断面。当巷道围岩稳定,服务年限较短时,优先选用锚杆支护,矩形断面;沿顶掘进巷道为了不破坏顶板,可采用不规则矩形断面。当巷道顶板特别破碎或分层开采时,可选用工字钢棚支护,梯形断面。当巷道围岩不稳定,矿山压力现象明显,巷道变形量大,且服务年限较长时,一般采用锚网喷

11、、U型钢可缩支架或复合支护等,断面形状一般为拱形、马蹄形或圆形。优先级选择顺序:矩形、梯形、拱形、马蹄形、圆形。第二十四条 巷道宽度1、材料巷:采用矩形断面时,薄煤层工作面巷道设计净宽不得小于3200mm,厚及中厚煤层工作面设计净宽不得小于3400mm。巷道为沿空送巷、工作面采用不规则布置(需边采边加或边采边撤支架),以及计划采用巷道支架超前支护巷道顶板的,巷道设计净宽不得小于3800mm。采用梯形断面时,巷道设计上净宽不得小于2700mm。巷道为沿空送巷、工作面采用不规则布置(需边采边加或边采边撤支架)时,巷道设计上净宽不得小于3000mm。2、运输巷:采用矩形断面时,薄煤层工作面巷道设计净

12、宽不得小于3400mm,厚及中厚煤层工作面设计净宽不得小于3800mm。采用梯形断面时,工作面巷道设计上净宽不得小于2800mm,机轨合一布置时应适当放宽。3、切眼:扩刷后断面应满足支架安装需要,不小于支架最大尺寸并留出500mm以上的调架空间;条件较差采用边扩边安方法时,可只施工导硐,宽度以不大于4000mm为宜。第二十五条 巷道高度1、运送综采支架的巷道,有效高度符合运输支架要求,支架与巷道顶板最小间隙不少于200mm。2、综放工作面:两巷及切眼沿煤层底板掘进,最小设计高度不低于2600mm。3、综采工作面:3层煤煤层厚度在30004500mm时沿煤层顶底板掘进。煤层厚度超过4500mm时

13、,沿顶留底掘进,巷高按4500mm考虑,所留底煤在回采期间超前卧底回收。煤层厚度低于3000mm时,巷道沿煤层顶板掘进,根据具体煤层赋存厚度及运输设备外形尺寸,在保证正常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设计巷道高度;16层煤工作面两巷沿顶板掘进,12层煤工作面两巷沿底板掘进,最小设计净高不得低于1800mm。4、工作面切眼:根据工作面三机配套,综采工作面切眼最低净高应能保证整架运输情况下不低于200mm以上的安全空间,高档普采工作面切眼最低净高应能满足设备安装所必须的安全空间。切眼最大高度应保证工作面安装后支架对顶板实现有效支撑(低于最大支护高度不少于100mm),薄煤层工作面切眼最大高度不大于2000mm

14、。第二节 支护形式第二十六条 选择依据1、巷道服务期间,能够承受围岩压力,保证巷道有效断面;在动压影响下,有足够的支撑力和允许的微量变形,避免巷道突然失稳;选用的材质要适应井下拉伸、弯曲、压缩、剪切、扭转等复杂受力状态,物理性能稳定,能防腐、防锈、无毒;支护成本力求最小化。2、坚持能裸不支、能锚喷不架棚、能单一不复合的支护原则,科学合理选择支护参数,降低支护成本。优先采用锚杆支护形式,积极推广使用高强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在过断层或其它围岩破碎地带时,可少量采用架棚支护或复合支护。优先级选择顺序:裸体、锚杆、锚网、锚网喷、锚网梯(带)、工字钢棚、U型钢棚、复合支护。3、锚网梯支护巷道在帮部围岩稳

15、定、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优先选用高分子网护帮,沿空送(留)巷、侧压较大时应选用金属网护顶护帮。4、埋深在600m以上的回采巷道,锚网梯(索)支护不能满足支护需要时,采取锚网梯(索)和“U”钢棚联合支护形式,必要时可采取辅助喷浆封闭岩面。 5、工作面切眼优先选用锚网梯和单体支柱联合支护,切眼两帮优先采用高分子网,工作面煤壁侧原则上使用竹(木)锚杆。切眼服务时间较长时,两帮支护可适当加强。第二十七条 锚杆支护1、巷道顶板坚持使用高强树脂锚杆,锚杆直径选用1820mm,锚杆长度选用18002200mm;深部开采围岩压力较大情况下,锚杆直径可增加到2225mm,锚杆长度可增加到2500mm。2、巷道帮部推

16、广使用高强树脂锚杆,在帮部压力较大情况下坚持使用高强树脂锚杆,锚杆直径选用1620mm,锚杆长度选用16002000mm;巷道帮部围岩完整性好、压力不明显时,可使用快硬水泥圆钢锚杆,锚杆直径选用1416mm,锚杆长度选用15001700mm。3、顶板锚杆锚固到稳定基岩不得小于500mm,否则顶板必须增加锚索支护。锚索长度以锚固到煤层顶板稳定基岩不小于1000mm为宜。4、根据围岩性质和锚杆、锚索支护强度合理确定锚杆、锚索支护间排距和锚固剂使用数量。深部开采围岩压力较大时可进一步缩小锚杆、锚索支护间排距,增强支护强度。锚杆间排距的选择要在作业规程中进行验算。第二十八条 架棚支护1、在过断层、分层

17、开采、大槽煤复采等围岩破碎地段,不适宜采用锚杆支护的回采巷道,选用架棚支护形式。2、埋深不足600m,并经鉴定无冲击倾向的可选用工字钢棚支护,原则上选用11#及以上型号矿用工字钢,棚距7001000mm,当选取700mm棚距仍不能满足支护安全需要时,应采取对棚支护。3、埋深在600m以上或有冲击地压倾向的煤层应选用可缩性“U”钢棚支护,根据具体情况确定“U”钢棚型号、规格。第二十九条 复合支护1、采用扶棚支护时,在有一定动压影响、顶板破碎需要打超前锚杆的情况下,选择顶板锚网梯、帮部锚网或顶帮锚网梯+架棚联合支护。2、巷道净宽度在3200mm以上、顶板不适宜单独采用架棚支护时,应采取锚网梯+架棚

18、联合支护。3、锚网梯、架棚支护巷道需进一步解决漏风、阻止围岩表面风化等问题时,应采取锚网梯+辅助喷浆、架棚+辅助喷浆联合支护。4、工作面切眼锚网梯+单体支柱联合支护时,单体支柱必须配合“一”字铰接顶梁使用。架棚断面宽度较大且顶板压力明显时,宜采取架棚+单体支柱联合支护。第三节 各类硐室工程第三十条 液压支架组装硐室1、在材料巷距切眼2080m、顶板完整、支护完好、底板平整处设置支架组装硐室(特殊情况下需远离切眼布置时,由采煤专业现场会诊后确定)。2、组装硐室规格根据工作面支架选型、组装方式及起吊设备进行设计,满足支架组装要求。支护高度在4500mm以上液压支架,硐室水平长度不少于9m,轨面以上

19、净高度不低于4200mm(如采用局部挑顶方式预置专用起吊工具,不应低于3700mm;架棚巷道可视现场情况另行确定),硐室宽度不小于3900mm,向外铺设不少于15m双轨平车场,向里铺设不少于6m双轨平车场,双轨中心距不低于1600mm。支护高度在4500mm以下液压支架,硐室水平长度不少于9m,轨面以上净高度不低于4000mm(如采用局部挑顶方式预置专用起吊工具,不应低于3500mm),硐室宽度不小于3900mm,向两侧各铺设不少于8m双轨平车场,双轨中心距不低于1600m。采用电动葫芦起吊的硐室尺寸为净宽4400mm,起重梁下净高5350mm;3根起重梁均采用28b型工字钢,间距为2700m

20、m和2400mm,每根起重梁长度5400mm,插入两帮煤(岩)体500mm;车场长度不小于20m。3、组装硐室两侧各设一操作硐室,宽×深×高不小于1800×1800×2000mm。4、组装硐室内要打设两组起吊锚索,每组锚索不少于四棵,锚索采用规格不小于15.24mm×6.0m的270K级7股钢绞线,锚入基岩不小于2000mm,锚固力不小于300KN。第三十一条 煤机组装硐室1、在切眼靠材料巷或运输巷侧顶板完整、支护完好的地点设置煤机组装硐室。2、煤机组装硐室可采用整体布置和分体布置两种方式。整体布置时,薄煤层采煤机组装硐室长度不小于10m,装机

21、功率在700KW及以下采煤机组装硐室长度不应小于12m,装机功率在700KW以上的采煤机组装硐室长度不应小于15m。滚筒截深为600800mm时硐室刷大深度不低于1200mm,截深为1000mm时硐室刷大深度不低于1500mm。采用分体布置方式时,滚筒窝中心距应依据选用采煤机的具体规格确定,滚筒窝宽度在选用煤机滚筒直径的基础上增加1500mm,滚筒截深为600800mm时硐室刷大深度不低于1500mm,1000mm时硐室刷大深度不低于2000mm。3、煤机组装硐室高度与切眼高度一致。硐室内施工专用起吊锚杆,煤壁及顶板支护同切眼。第三十二条 胶带输送机机头硐室1、SDJ1000/2×1

22、25型及以下规格胶带输送机:机头硐室刷深1400mm,长10m,高度与巷道一致;固定式皮带尾机头段至少33m范围内应保持同一坡度,非固定式皮带尾机头段至少50m范围内应保持同一坡度,且坡度不宜超过10°。SDJ1000/2×125型以上规格胶带输送机:机头硐室刷深1500mm,长15m,高度与巷道一致;机头段不少于60m范围内应保持同一坡度,且坡度不宜超过15°。2、在胶带输送机机头附近设计操作硐室,操作硐室应位于行人侧,宽×深×高不小于3000×2500×2000mm。3、对于采用液压停车制动装置的胶带输送机,在机头后方6

23、0m附近的胶带输送机异侧设置液压泵站硐室,宽×深×高为3000×3000×2000mm。4、施工胶带输送机基础前要在电机减速箱侧打不少于4组的专用起吊锚杆。5、回采工作面溜煤眼及煤仓上口设置铁篦子,采用混凝土整体浇注,网格不大于400mm×400mm,溜煤眼上口设置安全护栏。第三十三条 绞车硐室、信号硐室及安全硐室绞车硐室应满足绞车安装、电器设备摆放、方便维修和便于操作等要求,巷道支护和通风完好。(各类绞车硐室最小尺寸如下表)类型及型号安装方式硐室尺寸(宽×深×高)mm备注调度绞车JD-11.4正向2000×200

24、0×2000侧向2000×2000×2000JD-25及JD-40正向3200×3000×2200侧向3000×2200×2200JD-55正向4200×3500×2800侧向4000×3000×2800无极绳绞车75kw15000×3000×2500(其中绞车主机硐室尺寸为4000×4400×3600mm)含主机、涨紧装置、压绳装置、导绳装置、各类开关55kw15000×3000×2500(其中绞车主机硐室尺寸为4000&#

25、215;4000×3600mm)回柱绞车与JD-25调度绞车回柱绞车正对切眼宽×深不小于4500×3500mm,高度与巷道一致切眼靠材料巷侧回柱绞车正对切眼宽×深不小于2500×2000mm,高度与巷道一致(硐室两个)切眼靠运输巷侧安全硐、信号硐室1800×1800×1800设置在工作面侧第三十四条 配电硐室(点)1、配电硐室(点)应优先布置在进风巷内,具体位置应选择在围岩条件良好、安撤方便、不影响运输的地点,并尽可能靠近该供配电范围的负荷中心。2、配电硐室(点)的最远供电距离不宜超过1500m,距离过长时,应考虑在巷道里端

26、增设配电点。3、配电硐室(点)宽度应最宽设备宽度+1m,长度应所有设备总长之和+台数×0.7m+1.5m,高度应满足最大件的起吊。每台设备之间要留有0.7m的检修距离。4、配电硐室(点)必须设置供电系统图板和设备布置图,并挂在醒目位置。供电系统图板中要注明设备、电缆、小电的编号,电缆的规格、长度,电源来源及所代负荷的名称、整定值,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控制位置等。5、配电硐室(点)要设置防护栏,防护栏要美观,所用材料、结构形式要统一,刷涂为红白相间油漆。6、硐室内严禁使用可燃性支护材料进行支护,并配齐专用灭火器材。第三十五条 水仓、沉淀池1、工作面两巷水仓及沉淀池均应设置在工作面侧、巷

27、道低洼点处(受水仓容积、现场空间、管路敷设等因素影响时可予以调整);原则要求水仓与沉淀池配套布置,视来水含煤矸量多少可适度增加沉淀池数量进行污水二次沉淀。2、回采工作面水仓容积根据工作面最大涌水量及防治水方案进行设计,满足防排水要求。3、水仓内水泵在掘进期间必须安装完毕,具备无人值守、自动排水能力。水仓必须加设盖板或护拦,并挂牌管理;主要水仓前后不少于5m应使用水泥砂浆浆底;水泵在水仓内高标准吊挂;现场要有同规格的备用水泵。第三十六条 油脂配件硐室油脂与配件硐室应设置在材料巷行人侧平缓处,间隔距离视现场情况而定。硐室与轨道间距满足安全要求,必要时要进行扩帮挑顶,顶帮支护同巷道,底板使用水泥砂浆

28、浆底。使用自移式加油车的工作面可不施工油脂硐室。第三十七条 紧急避险硐室工作面走向长度大于1000m的,要统筹考虑避难硐室(或过渡站)设计,并严格按照设计施工。硐室位置应选择在围岩、煤体坚硬稳固的地点。第五章 提升运输系统第一节 运输方式的选择第三十八条 工作面运输方式要与采区、大巷运输方式统一,运输系统尽量简化,减少运输转载次数,运输能力要匹配。辅助运输系统积极推广使用无极绳绞车提升;主要运输系统转载环节尽量设计煤仓,保证工作面连续生产。第三十九条 运输巷轨道铺设应预留出回采工作面胶带输送机安装空间,机轨合一布置时应留出足够的运输安全间隙。不规则开采工作面材料巷轨道原则上靠工作面侧铺设,预留

29、出支架预置及支架回撤时的运输空间。安装交接前,轨道应按设计要求过到规定位置。第二节 轨道及车场第四十条 钢轨和轨枕选型 1、运输液压支架的运输线路轨型不低于22kg/m,工作面运输巷、辅助运输线路轨型不低于18kg/m。2、采煤工作面材料巷、运输巷、辅助运输巷及其联络巷采用木枕。腐朽的轨枕、旧轨枕经多次使用已不吃钉的,不准再使用。材料巷也可使用混凝土轨枕或铁轨枕。第四十一条 轨道及道岔铺设质量,应符合矿井轨道质量标准及架线维护规程要求。第四十二条 辅助运输系统应根据具体条件合理确定牵引方式,并在以下位置设置车场:1、不同牵引方式的转换处。2、需要多台缠绕式绞车或无极绳绞车牵引设备接力运输时,在

30、两台牵引装置的交接处。具体要求:1、车场处巷道宽度不小于3900m,安全间隙符合规程规定要求,非车场断面严禁当车场使用,车场严禁存放装有超宽(超过车体宽度)物料的车辆,而影响安全间隙。2、双轨车场的长度不小于每钩提升车数长度的2.5倍。上车场的入口(即岔尖)距车场内的挡车设施距离不小于每钩提升车数总长度的1.5倍;严禁超规定存车。3、上车场绞车的过卷距离不小于每钩提升车数总长度的2倍。4、车场范围内严禁有大于3斜坡。5、车场两端的安全设施要齐全、灵敏、可靠。6、在材料巷距切眼60m以内、底板平整处设置车场,车场长度满足存放至少两个支架要求(特殊情况下需远离切眼布置时,由采煤专业现场会诊后确定)

31、。7、工作面切眼上下端头必须设置平车场,车场直线段长度不小于5m,弯道曲率半径满足平板车安全运行要求。第四十三条 斜巷运输安全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11、缓冲抱轨式阻车器、不倒翁、常闭式挡车栏、道岔等设施宜推广气动控制;斜巷上下车场使用时,要实现气动集中控制。绞车斜巷运输应安设常闭柔性挡车栏式自动跑车防护装置。2、不倒翁基础要牢固,挡车时不得自行移动,不倒翁挡车器应设计为双爪结构,挡车爪高度距轨面不小于200mm。3、斜巷内(中间段)在18°及以上每100m、小于18°每150m各设一处常闭式挡车栏。4、小上下山及采用JD40以下绞车的采区主要上下山的水平上车场距变坡点80

32、0mm处设置不倒翁,距该挡车器前500mm处设缓冲抱轨式阻车器(方向为从变坡点到绞车);变坡点以下略大于一列车长度处装设挡车栏。下方车场起坡点以上1015m设一组挡车栏。5、倾斜井巷内使用串车提升时,应在各车场安设能够防止带绳车辆误入非运行车场或区段的阻车器;在上部平车场入口安设能够控制车辆进入摘挂钩地点的阻车器。常闭式挡车栏关闭后,下端距轨面高度不得大于200mm。6、不倒翁、挡车栏等安全设施防腐刷漆及安全色标识应统一,并符合相关工业安全标识要求。第三节 调度绞车第四十四条 绞车必须安装在硐室内。绞车(或设施)与周壁的有效间距不少于300mm,检修侧设备外缘与硐室间距不小于700mm,操作侧

33、设备外缘与硐室间距不小于1000mm。第四十五条 绞车基础1、绞车固定一律使用整体底盘(18#槽钢或11#工字钢制作),地脚螺丝和垫圈符合绞车地脚孔要求。2、服务时间超过三个月以上的绞车必须采用混凝土一次性浇注永久基础。基础深度:JD-11.4600mm;JD-25、JD-40、JD-55800mm;JH-14、JH-20、JH-30800mm。绞车的基础应高出巷道底板150mm。混凝土浇灌的绞车(包括回绞)基础,严格按基础图进行施工,砼比例为水泥:沙:石子=1:2:3,标号不能低于C20。3、使用期限在三个月以下的绞车,可以采用地锚+四压两戗做为生根;压戗柱选用圆木直径不得小于180mm,回

34、柱绞车压戗柱可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设,戗柱与顶板的夹角为6570°。4、绞车整体底盘用地锚固定时,只能在岩石底板中采用,否则要采用混凝土基础固定。地锚的锚固深度应不小于1600mm,锚杆数量不少于8根,用四块厚度不小于20mm的压板固定牢固。5、绞车基础最突出部位距轨道中心线不能低于900mm。第四十六条 安装和使用1、绞车提升方向应与轨道中心线保持一致,提升中心线与轨道中心线误差不得大于50mm,特殊情况下应加装站轮、游动滑轮、托顶轮、长地轮等导绳装置,确保排绳整齐,避免咬绳、爬绳。2、在同一斜巷内分级提升时,应在绞车以上815m处设置一对木质保安柱,直径不小于180mm,距轨道不小

35、于500mm。3、绞车必须实行挂牌管理,严格执行绞车运行许可制度。管理牌板内容包括:绞车编号、绞车型号、钢丝绳型号、使用地点、使用单位、维修负责人等。管理牌板挂在绞车硐室内。第四节 无极绳绞车第四十七条 推广使用无极绳绞车运输,实现材料、设备的连续运输,提高运输效率及运输安全可靠性。适用条件:1、运行倾角宜小于18o。2、运输距离宜小于2000m或依据选用设备特性确定。3、水平曲率半径不小于15m,弯道处不得有变坡和道岔。4、竖曲率半径不小于15m。5、多区间系统运行时,在车组摘挂受理处应设置坡度不大于3的水平段,水平段的长度应大于车组长度5m。6、运送人员时,必须选用具备运送人员条件的无极绳

36、绞车和车辆。第四十八条 无极绳绞车布置形式:1、当用于往复单向运输时,可采用轨道内侧布置或轨道内外侧布置。2、当受运输线路巷道的限制时,可将牵引绞车和涨紧装置布置在与运输线路垂直的巷道或硐室内。第四十九条 绞车基础1、无极绳绞车安装必须采用混凝土浇注永久基础,使用专用地脚螺栓固定。地脚螺栓可在浇灌基础时一次定位(用定位磨具),也可在浇灌基础时留出地脚螺栓孔,等设备稳好后再用二次灌浆将地脚螺栓灌入。2、无极绳绞车本体、前压绳轮、拉紧尾轮及尾轮必须打混凝土地基固定(尾轮可根据巷道及运输载荷情况制定针对性措施,打立柱固定)。主压绳轮、副压绳轮、托绳轮、拐弯轮应作混凝土基础或打锚杆固定。基础要与巷道底

37、板连接牢固,如巷道底部煤层较厚时,应在基础中加打地锚。无极绳绞车安装在轨道一侧时,导向轮的基础必须按设计要求用混凝土浇灌,砼的标号不能低于C20。3、无极绳绞车基础可高于涨紧装置基础100mm,不允许绞车基础低于涨紧装置基础。第五十条 安装和使用1、无极绳绞车应设有漏泄通讯操控系统和实时视频监控系统,实现远控、通讯、信号联络及视频监控。两套系统必须同时具备使用条件,并时刻保持完好。漏泄通讯操控系统应具备远控、通讯、打点数显功能;实时视频监控系统应具备对运行梭车及矿车的实时移动视频监视、梭车位置显示功能。绞车司机必须确认梭车位置、发信号的位置后方可开车。2、托绳轮按30m一组布置安装,凸变坡处3

38、m一组布置;主、副压绳轮根据巷道起伏条件在凹边坡处按3m一组布置安装;拐弯轮按6°一组布置安装。轨道平面曲率半径最小15m,建议30m。第五节 胶带运输机第五十一条 工作面顺槽煤炭运输采用胶带运输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工作面顺槽胶带运输机小时运输能力,不应小于回采工作面运输机小时运输能力。2、采煤工作面及顺槽运输机运输能力要与采区上、下山运输机能力相匹配。有条件时,应在采煤工作面运输顺槽与上、下山之间设置缓冲煤仓。3、向下运输的胶带运输机必须装设制动装置,制动系统应满足制动胶带运输机减速停车和停车后制动的要求。4、胶带输送机保护装置应装设打滑、跑偏、烟雾、温度、堆煤、自动洒水保护

39、。5、采用普通胶带运输机向上运煤倾角不宜大于18o,向下运煤倾角不应大于16o。6、胶带运输机卸料设备应与带式输送机受料设施相适应,并减小流向胶带运输机方向的夹角。第五十二条 胶带运输机凸弧段的曲率半径,应保证槽型输送带通过圆弧段时,输送带中间部分不隆起。第五十三条 胶带运输机凹弧段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各种工况下,凹弧段的输送带不应抬起脱离托辊,或出现输送带边缘松弛皱曲现象。2、在空间布置困难,凹弧段输送带在最不利工况下有可能抬起时,应采取保证输送带抬起后不与其他物体碰撞的措施,也可设置防输送带抬起的安全装置。第五十四条 同一条胶带运输机工程输送系统的每台运输机,宜采用同一电源供电。由

40、多台胶带运输机或多台设备组成的带式输送机工程运输系统,宜采用集中控制,顺序启动、停车。第六章 供电系统第五十五条 变压器及电压等级选择1、采掘工作面施工必须进行供电系统设计,临时地点的施工必须有负荷审批;设计中要统筹考虑工作面回采时的负荷状况,避免重复工程。2、掘进工作面电压等级的选择应尽可能与移交时两巷的电压等级相一致;在设备允许的情况下,二次侧应优选较高的电压等级,如1140V、3300V等。3、变压器容量选择应以考虑正常生产时同时运行设备的总视在功率为主,统筹考虑后期回采的负荷状况。4、受井下现场空间限制,优先选择大容量变压器,以减少设备台数;同一生产线路设备应尽可能使用同一台变压器。5

41、、变压器选型计算严格按照煤矿电工手册井下供电部分执行。第五十六条 开关与线路1、开关选型无低压头的变压器低压侧线路必须安装馈电开关,有低压头的馈出多回路时,应每回路安装一台馈电开关;磁力起动器的选型原则上应高于正常运行电流一个等级以上,以保证供电可靠;同一施工地点功率差别不大的设备,应优先选择同一型号的开关,以便于管理;潜水泵、喷浆机等小型、经常挪移的设备,开关要小型化。开关在巷道内的布置应保证留有距轨道外沿800mm的安全距离,与其它设备集中布置时,应保证留有700mm的检修距离,设备相互之间应留有400mm的安全距离。2、供电线路 线路设计要综合考虑采掘装备、井下通讯、监测监控、通风防尘、

42、防治水等设备的需要,进入工作面的线路力求最少。对有较大防排水要求的工作面必须设计专用排水供电线路,下山开采的排水系统要实现双回路供电;局部通风机要求设计风机专用供电线路。供电线路的设计必须校验电压降,综机设备必须同时校验起动时的电压降。条件允许时电缆可直接按照工作面生产需要进行选型,掘进工区直接移交,减少电缆安撤工作量。电缆选用的种类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井下电缆部分的要求。综采、综掘设备功率富裕系数大、总装机功率大,其供电线路的选型不应简单套用煤矿电工手册井下供电中相关部分,可将P取为单台设备总功率进行计算,或对工作面设备运行电流实测后修正经验系数,使用修正后的系数进行计算。第五十七条 供电安

43、全与电气保护1、供电设计及负荷审批必须含有用电负荷列表统计,包括数量、安装容量、工作容量、负荷大小等基础参数注明。电气设备、电缆的选型及计算包括选择设备、电缆的型号,并按电缆长时允许电流、允许电压损失、短路电流的热稳定校验电缆截面。任何线路搭火、拆火或增减负荷均必须经过机电部门的负荷审批。2、负荷整定计算,变压器低压头、馈电开关的整定计算由机电部门负责。新安装的过电流保护装置的整定,机电部门根据实际和使用单位提出的负荷申请计算定值,由使用单位电钳工按定值进行整定;运行中的电气保护装置由使用单位电钳工负责检查维护,如发现误动或定值有差错,应由使用单位重新计算并报机电部门备查后重新整定,其它人员不

44、得任意变更。3、局部接地极、辅助接地极、连接导线的制作、安装,由机电部门结合矿井实际,依据煤矿井下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检查、测定工作细则,统一明确类型、材料、规格、安装地点和安装方式。4、保护试验 各单位要结合矿井实际,依据煤矿井下低压电网短路保护装置的整定细则,制定相关制度,要包含漏电、短路、过载、保护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等项目,明确需试验或检测的设备、试验时间、试验周期等。5、无“MA”标识、未经机电部门防爆检查并加贴“防爆合格证”的电气设备禁止入井。6、爱护缆线,禁止覆压、碰撞或悬挂各种物品,各单位机电部门要制定明确的“缆线使用管理办法”,并下发实施。第五十八条 缆线敷设1、线路应敷设在不

45、易为车辆触及的位置,一般要留有距最大通过车辆外沿200mm的安全距离;与风水管路、抽放瓦斯管路的敷设关系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井下电缆部分相关规定。2、动力电缆悬挂:同侧敷设的缆线,按电缆截面自下而上由大到小布置;高、低压电缆同侧敷设时,间距不得小于50mm,高压在上,低压在下,不准窜钩。各配电点电气设备的馈出电缆,原则上应本着最大截面电缆在下方的原则吊挂,不准交叉。掘进巷道延伸电缆应及时用固定电缆钩吊挂,拖后迎头不超过50m,但拖后部分应用临时电缆钩吊挂。3、小线悬挂:巷道内通讯、监测、信号电缆与动力电缆在同一侧吊挂时,要挂在距动力电缆的100mm以上的地方,对于同色、相同电压等级的小线可归类

46、绑扎,各类小线应采用框架敷设,严禁乱拉乱扯。4、缆线过门:多叉门或过硐室的多条电缆应尽可能用平吊电缆钩或桥架吊挂。5、缆线盘折:缆线弯折不得小于允许的曲率半径(橡套电缆R10D,铠装或纸绝缘R25D,D为电缆外径)。缆线严禁带电盘圈或盘8字型(采掘机电缆不受此限)。6、缆线绑扎:严禁用铁丝、铜丝等吊挂、绑扎电缆,为固定或防止缆线从钩中回松可选用塑料扎条扎紧,扎条收口要朝向墙壁里侧,扎条尾巴35mm。7、电缆管理:巷道内的电缆,沿线每隔一定距离、拐弯、分支点以及连接不同直径电缆的接线盒两端及馈线喇叭口、穿墙电缆的两侧200mm处都应设置电缆指向标志牌,电缆标志牌应有规格型号、长度、编号等,严禁使

47、用无编号电缆。8、各单位应由机电部门负责制定“缆线使用管理办法”,涵盖以上内容并细化,下发实施。第五十九条 电缆钩布置1、电缆钩的选用:推广使用反光塑料电缆钩或镀锌钢板冲压电缆钩,同一区段电缆钩应统一规格,钩数以满足回采工作面电缆敷设要求为宜,提前为通讯、通信、监测监控等线路留有位置。过顶缆线应使用过顶电缆钩。2、电缆钩布置:锚杆支护巷道水平间距不大于1500mm,钢棚支护为一棚一钩,棚距较小时每隔一棚一钩,但间距不大于1500mm;电缆钩下端固定螺栓位置距底板高度一般不小于1600mm(特殊情况要在规程中说明)。电缆钩固定点要拉线设置,高度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巷道腰线,水平误差不超过10mm。3

48、、电缆钩固定:固定点的牢固程度要适中,以保证缆线受到大于其抗拉强度的冲击时可以垮落。不提倡借用锚杆当做固定点,使用钢棚卡固定时,顶丝的预紧力要适中;电缆钩固定要平整,其扭曲、翘头不能超过5mm;严禁使用铁丝吊挂电缆钩。4、电缆钩要编号管理。第七章 通风防尘系统第六十条 通风管理1、工作面两巷与切眼贯通后,应及时调整通风系统,形成全负压通风;严禁出现违反规程规定的串联通风、扩散通风、采空区通风。2、工作面、两道及辅助巷道各地点风速、风量、温度等气候条件符合有关规定。材料巷、运输巷设测风站并有测风牌板、定期检测。3、风门位置、数量、规格符合规定,能自动关闭,有闭锁装置。通车风门自动化,有底坎、防撞

49、装置,且有声光报警讯号。风门门扇包边沿口有垫衬,有可视玻璃,门扇及墙垛严密不漏风。有电缆通过时在风门墙设置电缆孔,电缆孔周围封堵严密不漏风。4、工作面沿途密闭严密不漏风,无通往密闭内的轨道、电缆,闭前5m内无杂物、积水和淤泥,有反水池或反水管、观测孔、措施孔,密闭管理检查说明牌填写正确。5、风门不得设置在有提升运输作业的斜巷中,高度和宽度应能满足工作面设备正常运输要求。6、井下机电设备硐室应当设在进风流中;硐室采用扩散通风的,其深度不得超过6000mm,入口宽度不得小于1500mm,并且无瓦斯涌出。机电设备设在回风流中的,必须安装甲烷传感器并具备甲烷超限断电功能。7、突出煤层采煤工作面有独立的

50、回风系统,工作面回风侧不得设置调节风量的设施。易自燃煤层的采煤工作面确需设置调节设施的,须经矿总工程师批准。8、突出煤层或高瓦斯区的采煤工作面不得采用下行通风。9、突出煤层或高瓦斯区严禁任何2个采掘工作面之间串联通风。第六十一条 防瓦斯、防突1、按规定设置瓦斯检查点,并挂牌管理。2、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于或等于20m3/min、进回风巷道净断面8m2以上,经抽放瓦斯达到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的要求和增大风量已达到最高允许风速后,其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浓度仍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136条规定的,由矿井主要负责人审批后,可采用专用排瓦斯巷,专用排瓦斯巷的设置必须遵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29号令有关规

51、定。3、按照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规定,突出煤层或高瓦斯区的采煤工作面必须建立地面永久瓦斯抽放系统或井下移动泵站瓦斯抽放系统。4、突出煤层采煤工作面应当编制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报矿总工程师批准。5、突出煤层采煤工作面安装前,必须采取防治突出措施,进行瓦斯抽放,瓦斯预抽率不得小于30%。6、突出煤层采煤工作面安装前,必须对工作面的防突工程进行一次全面验收;凡防突工程没有达到防突设计要求的,必须补充防突措施,并对补充措施进行效果检验,确保工作面消除突出危险。7、突出煤层的采煤工作面应设置工作面避难所或压风自救系统。工作面避难所设在工作面附近,能够满足工作面最多作业人数时的避难要

52、求。压风自救系统应当达到如下要求:压风自救装置安装在工作面巷道内的压缩空气管道上。距工作面2540m的巷道内、回风巷道有人作业处等地点应至少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装置。每组压风自救装置应可供58人使用,平均每人的压缩空气供给量不得少于0.1m3/min。第六十二条 防治自然发火1、自燃煤层采煤工作面必须采用后退式开采。2、巷道高冒区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填满充实或封闭喷浆并挂牌管理,定期分析气体成分。3、有自然发火隐患的工作面在材料巷或运输巷(标高较高的一巷)安装防火注浆管路。4、工作面设计停采线附近建立防火门。第六十三条 防尘1、实现静压连续供水,水量、水质符合规定,安装硬质管路,减少接头,管径108m

53、m,材料巷每100m设置一个三通球阀、运输巷每50m设置一个三通球阀;水压大于2Mpa,材料巷、运输巷门口分别安设水质过滤器和截止球阀,末端设置标准分水器和压力表。2、材料巷、运输巷安设辅助隔爆水袋棚,巷道长度小于300m时安一组,巷道长300500m时安2组;巷道长度大于500m时安设3组;第一组隔爆水袋棚距离工作面60200m之间。每组盛水量按巷道断面计算,不小于200L/m2,棚区长度不小于20m,每棚间距1.2m以上,隔爆水袋装水量不少于40L/个;安装符合标准(AQ1020-2006)规定,每个水袋编号管理。3、材料巷内距工作面切眼30m内安装一道雾化全断面自动净化水幕;运输巷至少安装两道雾化全断面自动净化水幕,第一道距工作面煤壁不超过30m,第二道距工作面煤壁不超过50m。第八章 管路敷设第六十四条 压风自救系统1、所有避灾路线上均应敷设压风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间隔不大于200m。有条件的矿井可设置压风自救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