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技术的进展_第1页
光刻技术的进展_第2页
光刻技术的进展_第3页
光刻技术的进展_第4页
光刻技术的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于光刻技术的微细加工技术进展 微光刻技术的发展贝尔实验室发明第一只点接触晶体管。从此光刻技术开始了发展。世界上第一架晶体管计算机诞生,提出光刻工艺,仙童半导体研制世界第一个适用单结构硅晶片。1947195960年代仙童提出CMOS IC制造工艺,第一台IC计算机IBM360,并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台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美国GCA公司开发出光学图形发生器和分布重复精缩机。70年代1978GCA开发出第一台分布重复投影曝光机,集成电路图形线宽从1.5m缩小到0.5m节点。80年代美国SVGL公司开发出第一代步进扫描投影曝光机,集成电路图形线宽从0.5m缩小到0.35m节点。90年代Canon19

2、95年着手300mm晶圆曝光机,推出EX3L和5L步进机,ASML推出FPA2500,193nm波长步进扫描曝光机。光学光刻分辨率到达70nm的“极限”。2000以来在光学光刻技术努力突破分辨率“极限”的同时,NGL正在研究,包括极紫外线光刻技术,电子束光刻技术,X射线光刻技术,纳米压印技术等。光学光刻2020世纪世纪7080年代,光刻年代,光刻设备主要采用普通光源和设备主要采用普通光源和汞灯作为曝光光源,其特汞灯作为曝光光源,其特征尺寸在微米级以上。征尺寸在微米级以上。9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年代以来,为了适应IC集集成度逐步提高的要求,相成度逐步提高的要求,相继出现了继出现了g谱线、谱线、h

3、谱线、谱线、I谱线光源以及谱线光源以及KrFrF、ArFrF等等准分子激光光源。目前光准分子激光光源。目前光学光刻技术的发展方向主学光刻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表现为缩短曝光光源波要表现为缩短曝光光源波长、提高数值孔径和改进长、提高数值孔径和改进曝光方式。曝光方式。、Ar超微粒干版制备技术铬版制备技术氧化铁版制备技术 掩膜板制备工艺193nm光刻技术2004 年 12 月 TSMC 和 IBM 分别宣布成功利用 193 nm 浸液式光刻技术生产出全功能的芯片。IBM 制造出了基于功率器件结构的 90 nm 微处理器的关键层,而 TSMC 则制造出了 90 nm SRAM芯片的关键层。均使用 ASML

4、 TwinScan AT:1150i 浸液扫描式光刻机 ( 数值孔径 0.75) 。 2005 年 TSMC 的制造工厂里安装 ASML 的第二代浸液式曝光设备 XT:1250 i (数值孔径 0.85),并介绍了使用这台设备进行 65 nm 工艺的研发情况。 2006 年 1 月份Nikon 推出了第一台量产 ArF 浸液式扫描光刻设备 NSR-S609B(数值孔径1.07)。用于55 nm 节点的内存产品的量产并用于研发下一代 45 nm 节点的关键技术。德州仪器 (TI)也发布了 45 nm 半导体制造工艺的细节,该工艺采用湿法光刻技术2007, IBM 宣布通过与美国 JSR Micr

5、o 公司合作, 利用 ArF 浸液式曝光完成了线宽与线间隔为 29.9 nm 的图形成像。2011之前Nikon 推出S620D 193nm液浸式光刻机(数值孔径1.25),这种光刻机可供32nm及以上规格节点制程使用,由Intel使用开发其22nm节点制程逻辑芯片产品.Nikon 又推出S621D 193nm液浸式光刻机(数值孔径1.25),其性能是根据14nm制程的要求制定的。极紫外(EUV)光刻技术1984年,日本电信株式会社(NTT开始尝试性开展研究软X射线缩小投光刻技术研究,并且在1986年里有镀有多层膜的施瓦兹席尔德(Schwarzschild)光学系统及12.5nm软X射线光源光

6、刻出2m线宽的图形,其缩小倍率为1:8。1989年,IBM、ATT、Ultratech Stepper和Tropel表示出了对SXPL极大的兴趣,于是举行了一次SXPL学术论坛。同年NTT在同一系统上光刻出0.5m线宽的图形;1990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利用14nm的光源光刻出50nm线宽图形,其缩小倍率为1:20。1992年,NTT公司研制成功带有扫描机构的、曝光现场为20mm20mm的样机。1993年此项技术正是更名为极紫外光刻技术(EUVL)。1998年底,欧洲共同体的EUVL研究计划也正是开始启动,该研究项目由ASML公司牵头,Carl Zeiss公司和Oxford Instrument

7、s公司参与,其目的是评估EUVL在70nm光刻分辨率及70nm以下光刻分辨率的可行性。2015,ASML在今年第四季度批量出货20nm、16nm、14nm工艺的相关制造设备。推出NXE:3300B光刻机,准备10nm节点上应用极紫外光刻。尼康也一直在开发自己的商用EUV光刻工具,并将EUV光刻机被命名为EUV1. 目标11nm节点的光刻机。同时,尼康联合佳能公司共同开发EUV技术。EUVL主要由光源、缩微光学系统、掩模光刻胶和光刻机等部分组成。光源来源同步辐射激光等离子体光学系统:采用反射式曝光方式在13.013.5nm范围内,目前最好的多层膜涂层材料是Mo/Si和Mo/Be。Mo/Si在EU

8、V波长范围垂直入射反射率可以达到65.5%在11.111.5nm范围内,Mo/Be多层结构在垂直入射时的反射率达到68%。掩膜分子玻璃(MG)2,具有短酸扩散长度的光致产酸剂(PAG),高吸收树脂等。光刻胶EUV光刻技术优点:光刻分辨率高,至少可以达到30nm以下;有一定的产量优势;图形缩小掩模技术可以使掩模制作难度下降;具有传统光学光刻技术的延伸性;缺点:光学系统设计与制造相当复杂,无缺陷反射掩模的制造也是一个极大的技术挑战。在设备、掩模、工艺等诸多方面的成本相当高。X射线光刻技术1972 年, Spears 和 Smith 发表了第一篇有关 X 射线光刻的论文。 1994 年,美国的 IB

9、M 和 Motorola 公司合作开发 X 射线光刻技术。1999年 ,美国JMAR 公司推出0.13m标准 的 X射线光刻设备 XRS2000,配备点光源生产100mm晶圆,进入生产线的 技术。2000以后,由光学光刻 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第一代 PXL 技术很难满足65nm及其以下光刻技术节点的要求,产生第二代PXL技术,其分辨率可以达到35nm。X射线光源同步辐射源:可供多台光刻机使用,波长0.6nm1.0nm点光源:单台使用,波长0.8nm1.4nm掩膜目前国际上研究应用的薄膜衬基材料主要有硅、氮化硅、碳化硅、金刚石等,而吸收体材料除广泛使用的金之外,还有钨、钽、钨-钛等。IBM 、M

10、otorola、东芝、NEC、三菱和NTT 采用的是 SiC/ T a 掩膜标准, 也有用 SiC/ W 系统的。光刻胶X射线光刻胶有聚1,2-二氯丙烯酸、聚丁烯砜等。X光刻技术XRL的优点:(1)高分辨力 ;(2)大焦深和大像场等;(3)分辨力可达 40 nm , 它可用于ULSI 、 纳米加工和 M EM S 等 。XRL的缺点:(1)采用大型的 、昂贵的同步加速器 , 巨额耗资 , 对量产IC工艺难以接受; (2)高集成的 1 倍掩模版难制作; (3)与光学光刻机相比 , 生产效率极低 。XRL的第一个缺点,JMAR 公司用远紫外线光源替代价格昂贵的同步加速器 X 射线光源 , 使 XR

11、L 光刻机有了重大突破 , 离实用化走得更近了 。但到目前为止 , X 射线掩模版的直径最大仅为 20 30 mm ,故有人认为 , XRL 成为下一代光刻技术的主流技术是不可能的 , 在已商业化的 Si 工艺技术中没有立足之地 。电子束光刻技术l 20 世纪 60 年代,电子束光刻技术 ( EPL) 是在显微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由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杜平根大学的 G . M ollenstedt 和R . Speidel 提出 。l 1968年,日本电子公司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扫描电子束光刻机。l 20世纪80年代初,IBM公司提出了电子束缩小投影光刻的概念。l 20实际90年代以来,美、日的

12、一些研究部门采用电子束曝光技术,相继研制成功0.1m的CMOS器件、0.04m的MOST及0.05m的HEMT器件。电子束光刻技术电子束直写技术SCALPEL技术电子束直写技术2004年9月,朗讯贝尔实验室联合杜邦掩膜,Lincoln实验室,并与ASML合作,将无掩膜刻蚀系统特征尺寸缩小到50nm2005年,奥地利的IMS Nanofabricution与德国的Lecia Microsystems AG推出PLM2。PLM2基于Lecia公司直接写入电子束平台SB350DW。PLM2,覆盖精确度为20nm。直写技术不需要掩膜,直接将会聚的电子束斑打在表面涂有光刻胶的衬底上。电子束光刻胶主要为聚

13、甲基丙烯酸甲酯及其衍生物、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酯-丙烯酸酯共聚物、氯甲基化聚苯乙烯等,电子束胶的研究水平已经达到了0.07m的水平,其0.1m技术用电子束胶已批量生产。SCALPEL技术1964年年, ,电子束投影曝光技术的电子束投影曝光技术的开始开始研究研究。1975年,由美国IBM公司作出实验结果,其原理与普遍光缩小式投影曝光相似,只是用电磁“透镜”代替光学透镜。SCAPEL系统具有和光学光刻可以比拟的生产率,且其加工能力优于0.08m。SCALPEL的极限约为35 nm。SCALPELSCALPEL掩模版由低原子系数的薄膜(厚度在掩模版由低原子系数的薄膜(厚度在10001500m)SiN

14、x和高原子系数的和高原子系数的Cr/W(厚(厚度在度在250500m)组成,)组成,SiNx薄膜将电子微弱薄膜将电子微弱地小角度散射,而地小角度散射,而Cr/W将电子强散射到大角度。将电子强散射到大角度。纳米压印光刻技术纳米压印技术是1995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华裔科学周郁提出的 。 国外普林斯顿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哈佛大学、密西根大学、林肯实验室、摩托罗拉、惠普公司及瑞士的 Paul Schemer 研究所、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众多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都在致力于纳米压印光刻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目前全世界已有五家纳米压印光刻设备提供商: 美 国 的 Molecular Imprints Inc、Nanonex Corp,奥地利的 EV Group,瑞典的 Obducat AB和德国的 Suss Microtec Co Inc。目前国内已有很多单位在研究纳米压印技术,主要研发单位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苏州大学和中科院等。纳米压印技术热压印技术紫外光固化纳米压印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