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_第1页
浅谈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_第2页
浅谈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_第3页
浅谈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_第4页
浅谈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浅谈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1内容摘要:中国古建筑有着灿烂的历史,蕴含着大量丰富的文化信息,其中传统建筑更是独特的建筑符号文化遗产。古建中存在的符号是古代匠师的思想意识和审美意识的极致体现,它的文化性、传统性、地域性、美学方面确实值得我们在设计中借鉴学习。这些特性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现代设计中的怎样去挖掘出这些元素,运用到设计之中,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推敲的。 关键词:元素;建筑符号;形式;符号学ABSTRACT:The China's ancient architecture is a brilliant history, contains a wea

2、lth of cultural informatio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which is unique architectural heritage symbols. Existed in the ancient symbols of the ancient lovingly created and aesthetic awareness of the extreme manifestation of its culture, traditions, innovators, it is indeed aesthetic aspects of the desi

3、gn to draw on and learn from. These characteristics elements in a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an integral part In modern design of how to explore these elements used in the design, We need to seriously consider and scrutinyKEY WORD: Elements ;Architectural Symbol ;Form;Semiotics 引言:中国传统建筑是一份丰厚的、独

4、特的建筑符号遗产。传统建筑体系中的许多重要特征,传统建筑遗产所反映的种种思想意识和审美意识,都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的创作方法和设计手法,长期的历史发展使之成为了传统建筑的符号元素。中国的建筑体系是一个高度成熟的体系,它的成熟性闪烁着符号语义与符号审美和谐统一的光辉。 建筑是凝固的音符,它的符号特征鲜明而深刻。建筑符号的象征意义,是由符号及其所表达的内容的相似性,经过长期演变而约定俗成的。透视中国的传统建筑,图像符号反映了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形象相似关系,它以某种自身和对象相似的特征作为符号发生的基础,符号反映了形式与内容之间存在的实质性因果联系,而渗透其中的伦理观念具有异常的稳定性;象征符号反映了形

5、式与内容之间的某种约定关系,由此使古代建筑设计尤其注重形式所蕴涵的思想内容和象征意义。为使传统艺术符号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我们必须在对建筑符号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符号是传递信息的媒介。建筑符号就像人们的语言,向别人传递信息、显示出文化意义和时代精神,它不仅是形式,也是风格、思想。建筑层面上的意义是指建筑符号的形式与意义的关系。它们存在于建筑中所蕴含的意义,这些意义所指的内容是什么?建筑又是如何通过建筑符号来向人们传达什么意义?我们如何在古建筑中吸取精髓运用在现代的设计中去?在分析建筑结构的同时能够感觉到符号在其中是一种固有的形式关系,这种形式关系对建

6、筑起着参考和限定的关系,是潜在的、抽象的、某种形式秩序的规定,它与文脉、环境相关联。这些是需要现代的设计师来从古建筑中摄取精髓的元素,加以自己的主观思考进行探索和改造设计。在现代设计中摄取精髓元素的时候可以通过引借、夸张、拼贴、分解、虚幻、残留、重复等手法来运用表现古建筑元素,赋予古建筑元素新的生命。 我国是东方文化的发源地,建筑符号蕴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考察,我国传统建筑是一份丰厚的、独特的建筑符号遗产。在很大程度上都或隐或现的凝聚在传统建筑的符号中。以符号的观点去研究它们无疑会给建筑的创作设计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符号:一切基于约定俗成,能够替代某种其他事物并能够被理解的东

7、西。)建筑的本质是多元的,无论从哪个角度阐述都只是一个部分,一个侧面。建筑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时代特征,它的构成形式与作用可以通过所用材料、造型特征和使用功能反映出来。按照逻辑推断,既然建筑实体具有客观物质形象性、使用功能表意特征,故而可以把建筑作为一种符号或符号组成的系统。建筑中的符号,可以折射出一个时代、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共同观念,展现特定的生活世界。我们此次毕业设计所选择的河南朱仙镇是一个集历史文化、多民族的融合于一身的地区,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朱仙镇兴于唐,盛于宋,唐代它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区域;在宋代,它是大运河的一个漕运渡口,这里来自全国各地商贾云集,经济繁盛,文化

8、多元。同时带来了不同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建筑形式,使得这里的建筑独具特色。今天我们设计的这个朱仙镇年画馆,很多灵感和素材都来自于前期在朱仙镇的调研和发掘,其中有当地的基本民居形式、大清真寺、岳飞庙、关帝庙、及一些辅助性的建筑,让我们很透彻的看到古建筑的元素构成。作为一个展示性的建筑设计,我们从它的功能上、形式上、外观与周边原有建筑的相容性上下了许多功夫去做。在年画馆的平面布局上我们借鉴了当地的原有基本民居形式,改三进院为两进院,简化了一些繁琐的东西,使人置身其中时有种古今变化的感受。同时改变了原有民居以中轴位准左右对称的格局,保留其一边,作为年画的研究制作机构。另一边以规整的矩形体块相呼应,

9、作为展示区域,赋予它新的生机,从而体现出古今对比,现代与古代形式的呼应,做到既不复古,同时避免了不伦不类的形式感。外观上古今相呼应,互相包容。矩形体块外观相对平整棱角分明,在外立面上,开了很大的条窗,不仅补充了展览区域的自然光线,也丰富了矩形体块的外观形式。在这其中我们是想过很多种方案,基本上都是从当地建筑中所提取的元素进行夸张、精简、分割等。最后,从中选择了条窗这种形式进行精简,用其边框,得出这个设计思路。朱仙镇是一个多民族聚居、融合的地区,在兴盛的时候有二十多个民族的聚居,经过漫长的时间相互融合,到今天变成以回、汉为主的现状。清真寺、关帝庙、岳庙,它们是回、汉文化历史的缩影。设计从中提取到

10、大量传统的建筑符号,引借到年画馆设计中来,传统的院落空间,青砖墙;清真寺的屋顶菱形装饰图案,运用的是现代材料和技术演绎传统文脉的方式。在提取传统文化符号时,年画中提取的占一定分量,这个无形的文化资源,反映出了许多当地的风俗民情;成为我们设计的一大素材来源。年画分为故事画、神像画等。画面中平实的画面之中存在着很多设计的元素,在我们的年画馆设计及周边景观设计中运用很广泛。运用到这些平和的元素,也让这块景观和建筑与周边的建筑产生互融。运用夸张的表现形式,把年画在展馆的墙壁上巨幅表现出来很有冲击力,同时很鲜明的表达了主题。在周边景观的表现上,从年画中提取出符号元素在设计中得到广泛使用,使景观部分形式多

11、样。建筑符号存在很大的价值,是无价的文化符号,同时它还能够成为一种识别性的标识,建筑符号不仅仅是符号,它是前人在历经长久的筛选形成的特有造型,它对建筑起着参考与限定作用,它还是环境与文脉的关联形式。通过当地的民俗风情文化资源符号来陈述历史,加上建筑这个载体使得符号得到充分的表象。它们逐渐演变进步,成为象征性、指示性符号。建筑符号逐步演变,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建筑符号的完全表达形式是通过识读,来认知它被赋予意义的过程和解读的过程。其中古建筑符号的提取、认识到古建筑之中存在的一些美,同过变异、运用,使此建筑富有了地域特色文化,显现出了建筑的个性特点,传统中不失现代美感,现代设计更加促进传统文化的涵养

12、。 此设计总结了朱仙镇传统建筑中的符号运用到设计中去,使古建筑中的符号有了新的生机,同时地域性的符号也增强了识别性,增加了符号的可读性。成为朱仙镇的一张“名片”。 结论:通过论文的写作,让我对建筑符号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此次毕业设计与论文互相呼应,论文作为设计的说明和理论基础,支持毕业设计的制作。同时翻阅资料,使自己掌握的知识更加广泛,增大了知识面,查资料和搜集有关的文献,培养了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毕业论文,学会了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设计中去,学会了怎么更好的处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在古建筑中提取出可以运用的元素,丰富设计的形式,增进了解建筑元素在设计中的一些运用方法。通过设计和论文的写作,加深对古建筑符号的实践和理论方面的认识,致谢词:感谢毕业设计中的老师,感谢你们在毕业设计中给我的耐心指导。感谢大学四年中教过我的环艺系的每一位任课老师。感谢大学四年当中给予我帮助的每一个人,谢谢你们!参考书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