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主讲人主讲人 张喻忻张喻忻物物 权权 法法第一章第一章 物权法总论物权法总论第一节第一节 物权概说物权概说一、物权的概念一、物权的概念 “物权物权”这一法律概念最早由中世纪注释法学家提出。在这一法律概念最早由中世纪注释法学家提出。在法律上首先对物权概念下定义的是法律上首先对物权概念下定义的是1811年的年的奥地利民法奥地利民法典典。该法第。该法第307条规定条规定“物权,是属于个人财产上的权利,物权,是属于个人财产上的权利,可以对抗任何人。可以对抗任何人。” 物权法物权法第第2条: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物享有的直接支配条: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物享有的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和排他的权利。第二节第二节 物
2、权的种类和分类物权的种类和分类一、物权的种类一、物权的种类(一)所有权(一)所有权(二)用益物权(二)用益物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三)担保物权(三)担保物权 抵押权、质权(动产质权、权利质权)、抵押权、质权(动产质权、权利质权)、 留置权留置权图示如下:图示如下: 自物权自物权所有权所有权 物权物权 用益物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用益物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 他物权他物权 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 担保物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担保物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二、物权
3、的分类二、物权的分类(一)自物权(所有权)与他物权(一)自物权(所有权)与他物权自物权:即所有权是对自己物的权利。自物权:即所有权是对自己物的权利。他物权:是对他人物的权利。所有权以外的物权都是他物权。他物权:是对他人物的权利。所有权以外的物权都是他物权。两者的区别所在:两者的区别所在:1、自物权为原始物权,是其他物权发生的基础物权;、自物权为原始物权,是其他物权发生的基础物权; 他物权是派生物权,是在所有权上派生、设定的其他物权;他物权是派生物权,是在所有权上派生、设定的其他物权;2、自物权是完全物权,自物权包含了物权的全部权能,、自物权是完全物权,自物权包含了物权的全部权能, 他物权是限制
4、物权。其一,该物权自身权能受到限制;其他物权是限制物权。其一,该物权自身权能受到限制;其二,该物权将限制他人所有权的权能;二,该物权将限制他人所有权的权能;3、自物权没有存续期限的问题,具有永久性,物在权利在;、自物权没有存续期限的问题,具有永久性,物在权利在; 他物权是有存续期限的物权,期限届满,权利消灭。他物权是有存续期限的物权,期限届满,权利消灭。(二)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二)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用益物权:以对他人之物的使用收益为目的的他物权。用益物权:以对他人之物的使用收益为目的的他物权。担保物权:以他人之物担保债权实现的他物权。担保物权:以他人之物担保债权实现的他物权。两者的区别所在:
5、两者的区别所在:1、用益物权支配物的使用价值,担保物权支配之交换价值;、用益物权支配物的使用价值,担保物权支配之交换价值;2、用益物权具有独立性,担保物权具有从属性;、用益物权具有独立性,担保物权具有从属性;3、除地役权外,用益物权以对物的占有为前提,担保物权不以、除地役权外,用益物权以对物的占有为前提,担保物权不以对标的物的占有为前提;对标的物的占有为前提;4、担保物权具有物上代位性,用益物权不具有该属性。、担保物权具有物上代位性,用益物权不具有该属性。物上代位性是指,担保物因不可归责于债权人的原因灭失时,担物上代位性是指,担保物因不可归责于债权人的原因灭失时,担保物权人可请求担保人提供相应
6、的财产替代;担保物因灭失而使保物权人可请求担保人提供相应的财产替代;担保物因灭失而使原物之所有人获得赔偿金请求权时,担保物权就此赔偿金继续存原物之所有人获得赔偿金请求权时,担保物权就此赔偿金继续存在。在。(三)动产物权、不动产物权、权利物权(三)动产物权、不动产物权、权利物权动产物权:以动产为物权客体之物权;动产物权:以动产为物权客体之物权;不动产物权:以不动产为物权客体之物权;不动产物权:以不动产为物权客体之物权;权利物权:以法律规定的某些权利为担保物权客体之物权。权利物权:以法律规定的某些权利为担保物权客体之物权。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区分之意义: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区分之意义:1、两者设立
7、他物权种类不同:单纯的动产不得设立用益物权;、两者设立他物权种类不同:单纯的动产不得设立用益物权;2、两者权利的享有和变动的公示手段不同:、两者权利的享有和变动的公示手段不同: 动产的享有和变动的公示手段是:占有和交付;动产的享有和变动的公示手段是:占有和交付; 不动产的享有和变动的公示手段是:登记和变更登记。不动产的享有和变动的公示手段是:登记和变更登记。3、受法律调整的手段不同:动产,私法;不动产,公法私法。、受法律调整的手段不同:动产,私法;不动产,公法私法。4、行使权利时所受限制不同:不动产权利行使受一定限制。、行使权利时所受限制不同:不动产权利行使受一定限制。(四)法定物权与意定物权
8、(四)法定物权与意定物权法定物权:以法律的直接规定而发生的物权,如:留置权法定物权:以法律的直接规定而发生的物权,如:留置权意定物权:以当事人的意志而发生的物权,如:抵押权、质权。意定物权:以当事人的意志而发生的物权,如:抵押权、质权。区别的意义:两者发生冲突时,法定物权优先于意定物权。区别的意义:两者发生冲突时,法定物权优先于意定物权。(五)登记物权与不登记物权(五)登记物权与不登记物权以物权变动是否须经登记为区分标准。如不动产、大型交通工具以物权变动是否须经登记为区分标准。如不动产、大型交通工具(六)本权与占有(六)本权与占有本权:即各种基本的物权,如所有权、抵押权、质权等。本权:即各种基
9、本的物权,如所有权、抵押权、质权等。占有:其本身是一种事实状态,而不问是否基于权利。占有:其本身是一种事实状态,而不问是否基于权利。两者的区别:逻辑起点不同:本权,从权利出发,基于本权的占两者的区别:逻辑起点不同:本权,从权利出发,基于本权的占有,是权利的效力所致;占有的逻辑起点是对事实状态的尊重,有,是权利的效力所致;占有的逻辑起点是对事实状态的尊重,从事实状态出发,可作权利推定。从事实状态出发,可作权利推定。第三节第三节 物权的客体物权的客体一、动产与不动产一、动产与不动产 不动产是指依自然性质或法律规定不可移动的土地、不动产是指依自然性质或法律规定不可移动的土地、土地定着物、与土地尚未脱
10、离的土地生成物、因自然或者土地定着物、与土地尚未脱离的土地生成物、因自然或者人力添附于土地并且不能分离的其他物。人力添附于土地并且不能分离的其他物。 动产是指能够移动而不损害其经济用途和经济价值的动产是指能够移动而不损害其经济用途和经济价值的物。物。 二、主物与从物二、主物与从物 主物和从物是同属于一人所有的两个以上的在使用上主物和从物是同属于一人所有的两个以上的在使用上有关联的物,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物,起配合作用的是从物。有关联的物,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物,起配合作用的是从物。区分的意义:区分的意义: (1)在买卖中:在买卖中:交付主物,应当随同交付从物(交付主物,应当随同交付从物(物权法物权法第
11、第115条)。条)。 解除主物,解除的效力及于从物;解除从物不及于主物解除主物,解除的效力及于从物;解除从物不及于主物(合同法合同法第第164条条)。 (2)在抵押中,从物应当随同主物抵押。在抵押中,从物应当随同主物抵押。 (3)在分割财产在分割财产(如分家析产如分家析产)时,从物随同主物分割。时,从物随同主物分割。三、原物与孳息三、原物与孳息 原物是指依自然属性或法律的规定,能够产生收益的物。原物是指依自然属性或法律的规定,能够产生收益的物。基于自然属性能产生收益的物。基于自然属性能产生收益的物。 孳息是原物产生之物。依自然属性产生的孳息称天然孳息,孳息是原物产生之物。依自然属性产生的孳息称
12、天然孳息,依法律规定产生的孳息称法定孳息。依法律规定产生的孳息称法定孳息。 区分的法律意义区分的法律意义: A、确定孳息物的所有权归属。、确定孳息物的所有权归属。 除法律有特别规定或当事除法律有特别规定或当事人有约定外,孳息物归原物的所有权人所有,原物的所有权人有约定外,孳息物归原物的所有权人所有,原物的所有权转让时,孳息物的收取权一并移转。合同法第转让时,孳息物的收取权一并移转。合同法第163条就规定条就规定标的物在交付之前产生的孳息,归出卖人所有,交付之后产标的物在交付之前产生的孳息,归出卖人所有,交付之后产生的孳息,归买受人所有。生的孳息,归买受人所有。 B、确定赔偿范围、确定赔偿范围
13、。当原物的所有权受到侵害,使孳息物。当原物的所有权受到侵害,使孳息物的收取发生不能时,侵害人应赔偿原物的损失,并依法律规的收取发生不能时,侵害人应赔偿原物的损失,并依法律规定,赔偿孳息物的损失。最高人民法院定,赔偿孳息物的损失。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见民通意见第第143条规定,对从事种植业的承包经营户,侵害人不仅要赔偿原条规定,对从事种植业的承包经营户,侵害人不仅要赔偿原物的损失,对于孳息物的损失也要按一定期限内的平均收入物的损失,对于孳息物的损失也要按一定期限内的平均收入酌定补偿。酌定补偿。 第四节第四节 物权的效力物权的效力 物权的效力是指根据物权的支配属性所产生的特殊的法律效力。物权的效力是
14、指根据物权的支配属性所产生的特殊的法律效力。通常认为物权的具体效力如下:通常认为物权的具体效力如下:一、物权的排他效力一、物权的排他效力1、“一物一权一物一权”:在一物上只能成立一个所有权;:在一物上只能成立一个所有权;2、一物上不能同时存在两个以上内容相冲突的物权。、一物上不能同时存在两个以上内容相冲突的物权。排他效力的强弱:所有权、有占有权能之物权、无占有权能之物权。排他效力的强弱:所有权、有占有权能之物权、无占有权能之物权。二、物权的优先效力二、物权的优先效力1、两种不同性质的财产权物权债权同时存在于一物,、两种不同性质的财产权物权债权同时存在于一物,物权优先物权优先;2、两种不同物权同
15、时存在于同一物上,依物权性质决定先后。、两种不同物权同时存在于同一物上,依物权性质决定先后。(1)限制物权优先于所有权;)限制物权优先于所有权;(2)法定物权优先于约定物权;如:留置权与抵押权。)法定物权优先于约定物权;如:留置权与抵押权。(3)有占有权能的物权优先于没有占有权能的物权,法律另有规)有占有权能的物权优先于没有占有权能的物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定的除外。 如:未经登记的动产抵押与质押同时存在于同一物上。如:未经登记的动产抵押与质押同时存在于同一物上。3、两种相同性质的物权同时存在于一物上:、两种相同性质的物权同时存在于一物上:4、优先受偿权(数债权人间);、优先受偿权(数债权人
16、间); 数个债权人之间就债务人的财产,有担保物权的债权人就担保数个债权人之间就债务人的财产,有担保物权的债权人就担保物有优先于没有担保的债权人受偿。物有优先于没有担保的债权人受偿。5、优先购买权(数购买人间)、优先购买权(数购买人间) 就同一标的有数个购买人时,就该标的物享有占有和物权的人就同一标的有数个购买人时,就该标的物享有占有和物权的人得优先于其他购买人受让。得优先于其他购买人受让。 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就共有份)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就共有份)优先购买权优先购买权 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就租赁物)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就租赁物)【案例案例】 张光张明两兄弟共同继承了父母的房屋,出租给李丽。现
17、张张光张明两兄弟共同继承了父母的房屋,出租给李丽。现张光因生意上的需要急需一笔现金,打算将该房屋中属于自己的光因生意上的需要急需一笔现金,打算将该房屋中属于自己的那部分份额出让。现张明想要,承租人李丽也想要。那部分份额出让。现张明想要,承租人李丽也想要。问:张明和李丽谁享有优先购买权,理由何在?问:张明和李丽谁享有优先购买权,理由何在? 三、物权的追及效力三、物权的追及效力 物权的追及效力是指,物权成立后标的物无论落入谁人物权的追及效力是指,物权成立后标的物无论落入谁人之手,物权人均得追及物之所在主张物权,法律另有规定的之手,物权人均得追及物之所在主张物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除外。物权追及效
18、力的具体表现:物权追及效力的具体表现:(一)物权人(一)物权人非法占有人非法占有人 物权人得直接追及物之所在主张物权,不受限制;物权人得直接追及物之所在主张物权,不受限制;(二)物权人(二)物权人非法占有人非法占有人第三人(善意、恶意)第三人(善意、恶意)物权人得直接追及物之所在主张物权,但得补偿善意第三人物权人得直接追及物之所在主张物权,但得补偿善意第三人(三)物权人(三)物权人合法占有人合法占有人第三人(善意、恶意)第三人(善意、恶意)对恶意占有人得直接主张物权,但善意第三人除外。善意第对恶意占有人得直接主张物权,但善意第三人除外。善意第三人受善意取得制度的保护。在适用第三人善意取得制度时
19、,三人受善意取得制度的保护。在适用第三人善意取得制度时,阻却物权人的物权追及效力。阻却物权人的物权追及效力。物权追及效力的阻却事由物权追及效力的阻却事由除外规定除外规定(一)善意取得的除外(一)善意取得的除外 善意第三人对标的物的占有受善意取得制度和时效取得制度善意第三人对标的物的占有受善意取得制度和时效取得制度的保护。善意第三人按此两项制度取得标的物所有权时,原所有的保护。善意第三人按此两项制度取得标的物所有权时,原所有权人丧失所有权,无权请求第三人返还原物,只能请求无权处分权人丧失所有权,无权请求第三人返还原物,只能请求无权处分人赔偿损失。人赔偿损失。(二)物权未依法定方式公示者,对善意第
20、三人不具有追及效力(二)物权未依法定方式公示者,对善意第三人不具有追及效力 未经登记的动产抵押不得对抗该动产的受让人,该抵押权人未经登记的动产抵押不得对抗该动产的受让人,该抵押权人的抵押权对该受让人不具有追及效力。的抵押权对该受让人不具有追及效力。(三)物权登记有误时的除外(三)物权登记有误时的除外 因信其登记的公信力与登记名义人进行交易的善意第三人,因信其登记的公信力与登记名义人进行交易的善意第三人,受法律保护。真权利人对善意第三人不具有追及效力。受法律保护。真权利人对善意第三人不具有追及效力。四、物权的请求效力四、物权的请求效力 物权的请求效力,指物权人由于他人的妨碍,不能对物为完全物权的
21、请求效力,指物权人由于他人的妨碍,不能对物为完全支配时,得请求排除妨碍,恢复对物的支配。物权请求权具体包括:支配时,得请求排除妨碍,恢复对物的支配。物权请求权具体包括:返还原物请求权;恢复原状请求权;排除和防止妨碍请求权;消除返还原物请求权;恢复原状请求权;排除和防止妨碍请求权;消除危险请求权。危险请求权。 物权的请求效力是物权的法律保护的各种具体手段。物权的请求效力是物权的法律保护的各种具体手段。我国我国物权法物权法有关物权保护的具体规定:有关物权保护的具体规定:1、第、第33条:请求确认物权:适用因物权的归属、内容发生争议。条:请求确认物权:适用因物权的归属、内容发生争议。2、第、第34条
22、:请求返还原物:适用原物被他人非法占有。条:请求返还原物:适用原物被他人非法占有。3、第、第35条:请求排除妨碍或消除危险:适用侵害或可能侵害物权条:请求排除妨碍或消除危险:适用侵害或可能侵害物权4、第、第36条:请求恢复原状:适用原物被他人毁损有恢复之可能。条:请求恢复原状:适用原物被他人毁损有恢复之可能。5、第、第37条:请求赔偿损失:适用原物被他人毁损而不能回复者。条:请求赔偿损失:适用原物被他人毁损而不能回复者。注意:前四种为物上请求权,第注意:前四种为物上请求权,第5种属债的请求权,两者性质不同种属债的请求权,两者性质不同第五节第五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一、一、物权法定
23、原则物权法定原则 是指物权的类型、内容、效力、公示方法以及取得方法等事是指物权的类型、内容、效力、公示方法以及取得方法等事项均由法律予以规定,当事人不得自由创设或变更。项均由法律予以规定,当事人不得自由创设或变更。 思考:思考: 物权为什么法定?物权为什么法定? 物权法定不是绝对的,生活中存在物权法没有规定的但司法物权法定不是绝对的,生活中存在物权法没有规定的但司法实践中予以承认的物权,如典权、浮动抵押等。实践中予以承认的物权,如典权、浮动抵押等。民事权利示意图:民事权利示意图: 物权物权 绝对权绝对权 人格权人格权 权能法定权能法定 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权利权利 约定之债约定之债合同(权能约定)
24、合同(权能约定) 债权债权 无因管理无因管理 相对权相对权 法定之债法定之债 不当得利不当得利 权能法定权能法定 侵权之债侵权之债 身份权身份权 配偶权配偶权 亲权亲权 权能法定权能法定 亲属权亲属权结论:除合同上的权利义务约定外,其他权利内容均为法定。结论:除合同上的权利义务约定外,其他权利内容均为法定。 二、一物一权原则二、一物一权原则1、一个物上只能存在一项所有权,其主体可单一、可多数人,、一个物上只能存在一项所有权,其主体可单一、可多数人,多数人主体形成共有关系、总有关系;多数人主体形成共有关系、总有关系;2、一个物上不能同时存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内容相同(相冲、一个物上不能同时存在两个
25、或者两个以上内容相同(相冲突)的物权。突)的物权。注意:一个物上可以存在若干个不同属性的物权。注意:一个物上可以存在若干个不同属性的物权。结论:一物上不能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有权;结论:一物上不能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有权; 一物上不能存在两个以上有占有权能的用益物权;一物上不能存在两个以上有占有权能的用益物权; 一物上不能存在两个以上有占有内容的担保物权;一物上不能存在两个以上有占有内容的担保物权; 一物上可以同时存在所有权、用益物权与不转移占有的一物上可以同时存在所有权、用益物权与不转移占有的担保物权。担保物权。三、公示公信原则三、公示公信原则(一)公示原则(一)公示原则 物权的享有和变
26、动时,必须以一定公示物权的享有和变动时,必须以一定公示 的方法表现其变动,的方法表现其变动,从而使第三人知悉物权变动的情况。从而使第三人知悉物权变动的情况。 物权公示的手段(物权的享有和物权的变动)物权公示的手段(物权的享有和物权的变动)1、动产:、动产: 享有的公示:占有;物权变动的公示:交付(转移占有)享有的公示:占有;物权变动的公示:交付(转移占有)2、不动产:、不动产: 享有的公示:登记;物权的变动的公示:变更登记享有的公示:登记;物权的变动的公示:变更登记(二)物权公示的公信力(二)物权公示的公信力 依法公示的物权具有取信于社会的效力。即便动产的占依法公示的物权具有取信于社会的效力。
27、即便动产的占有人、不动产的登记人不是真物权人或者不是唯一的物权人,有人、不动产的登记人不是真物权人或者不是唯一的物权人,因相信对动产的占有、不动产登记的正确而与之进行交易的因相信对动产的占有、不动产登记的正确而与之进行交易的第三人,受该交易保护。第三人,受该交易保护。 不动产登记的公信力:不动产登记的公信力:1、自登记名义人取得所有权者,即使登记有误,登记名义人非、自登记名义人取得所有权者,即使登记有误,登记名义人非真权利人或唯一的权利人,受让人仍确切地取得其名下登记的真权利人或唯一的权利人,受让人仍确切地取得其名下登记的所有权,真所有人因此而丧失所有权。所有权,真所有人因此而丧失所有权。2、
28、自登记名义人取得财产所有权者,如该财产上存在未登记的、自登记名义人取得财产所有权者,如该财产上存在未登记的抵押权,则视该抵押权不存在,受让人取得不负有抵押权负担抵押权,则视该抵押权不存在,受让人取得不负有抵押权负担的所有权。的所有权。3、自处分权受到限制的登记名义人(如受破产宣告)受让物权、自处分权受到限制的登记名义人(如受破产宣告)受让物权者,如果登记簿上未记载限制事项,受让人所受让之物权视为者,如果登记簿上未记载限制事项,受让人所受让之物权视为不受限制。确定的取得完整的物权。不受限制。确定的取得完整的物权。4、向登记名义人履行给付义务的人,如非真权利人,第三人所、向登记名义人履行给付义务的
29、人,如非真权利人,第三人所为给付仍然有效。真权利人不得再向第三人请求给付,只能向为给付仍然有效。真权利人不得再向第三人请求给付,只能向登记名义人请求返还不当得利。登记名义人请求返还不当得利。动产占有的公信力:动产占有的公信力: 动产的实际占有具有使公众相信占有人为该动产物权人动产的实际占有具有使公众相信占有人为该动产物权人的公信力。即使占有人对其所占有的财产无处分权,相信占的公信力。即使占有人对其所占有的财产无处分权,相信占有的公信力,受让该动产的第三人受善意取得制度的保护,有的公信力,受让该动产的第三人受善意取得制度的保护,确定的取得该动产所有权。确定的取得该动产所有权。 对于真权利人的保护
30、:对于真权利人的保护:1、对于不动产物权的错误登记,在交易发生前,真权利人可以、对于不动产物权的错误登记,在交易发生前,真权利人可以向登记机关提出异议,以阻止错误登记的公信力;在交易发生后向登记机关提出异议,以阻止错误登记的公信力;在交易发生后第三人实际取得物权前,真权利人可以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否定第三人实际取得物权前,真权利人可以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否定登记名义人的权利而确认自己的权利。诉讼获胜后,真权利人可登记名义人的权利而确认自己的权利。诉讼获胜后,真权利人可依法院的判决,请求登记机关更正错误登记。依法院的判决,请求登记机关更正错误登记。2、对于不动产物权的错误登记,在交易完成后,善意第三
31、人实、对于不动产物权的错误登记,在交易完成后,善意第三人实际取得物权时,真权利人有权请求登记名义人赔偿损失;登记机际取得物权时,真权利人有权请求登记名义人赔偿损失;登记机关有过错的,可依行政程序,请求登记机关赔偿损失。关有过错的,可依行政程序,请求登记机关赔偿损失。3、动产物权真权利人,因善意第三人取得物权后,可以向无权、动产物权真权利人,因善意第三人取得物权后,可以向无权处分人请求赔偿损失。处分人请求赔偿损失。(四)现行法有关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效力(四)现行法有关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效力登记生效主义;不动产物权的发生或变动,未经登记不生效力登记生效主义;不动产物权的发生或变动,未经登记不生效力登记
32、对抗主义;不动产物权的发生或变动,未经登记不得对抗登记对抗主义;不动产物权的发生或变动,未经登记不得对抗 第三人第三人 我国我国物权法物权法第第9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主要有三种除外)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主要有三种除外)1、依法属于国有的自然资源,不经登记不改变其国有属性;、依法属于国有的自然资源,不经登记不改变其国有属性;2、非依民事法律行为而发生的物权变动:如判决、继承、添、非依民事法律行为而发生的物权变动:如
33、判决、继承、添附等,非经登记或变更登记不得处分。附等,非经登记或变更登记不得处分。3、某些不动产用益物权: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役权自合同、某些不动产用益物权: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役权自合同生效时成立,登记可产生对抗效力。(物权法第生效时成立,登记可产生对抗效力。(物权法第129、158条)条)理由:土地承包权、地役权发生的熟人环境。理由:土地承包权、地役权发生的熟人环境。 动产登记对抗效力:价值较大的交通工具动产登记对抗效力:价值较大的交通工具(五)动产物权的公示效力(五)动产物权的公示效力动产物权的公示手段:占有(物权享有)、交付(物权变更)动产物权的公示手段:占有(物权享有)、交付(物权变
34、更)特殊动产物权:大型交通工具,经登记发生对抗效力。特殊动产物权:大型交通工具,经登记发生对抗效力。 交付的四种形态交付的四种形态: 1、现实交付、现实交付 2、简易交付、简易交付 3、占有改定、占有改定 4、指示交付、指示交付 除外的几种情况:除外的几种情况:1、以原始取得的方式取得物权者,占有即是权利取得的依据;、以原始取得的方式取得物权者,占有即是权利取得的依据;2、以继承方式取得动产所有权的,交付不具有法律意义;、以继承方式取得动产所有权的,交付不具有法律意义;3、以交易的方式取得动产所有权,当事人可以约定所有权转、以交易的方式取得动产所有权,当事人可以约定所有权转移的时间。移的时间。
35、第五节物权的变动第五节物权的变动一、物权变动的概念一、物权变动的概念 物权的取得、变更和消灭。物权的取得、变更和消灭。二、物权的取得(发生)二、物权的取得(发生) 物权发生的两种方式:原始取得、继受取得。物权发生的两种方式:原始取得、继受取得。(一)物权的原始取得:非依据他人的权利和意志而取得。(一)物权的原始取得:非依据他人的权利和意志而取得。物权原始取得的通常方式:生产、收益、先占、添附、物权原始取得的通常方式:生产、收益、先占、添附、善意取得、时效取得等。善意取得、时效取得等。 生产生产 该物上未曾有物权该物上未曾有物权 收益收益 原始取得原始取得 先占先占 该物上曾经有物权该物上曾经有
36、物权 添附添附 没收没收物权的取得物权的取得 善意善意 时效时效 创设的继受取得创设的继受取得 担保物权担保物权 用益物权用益物权 继受取得继受取得 买卖买卖 传来的继受取得传来的继受取得 赠与赠与 继承继承(二)物权的继受取得(二)物权的继受取得含义:根据他人的权利和意志取得物权。含义:根据他人的权利和意志取得物权。继受取得的两种形态:继受取得的两种形态:、传来的继受取得:物权的转让,如买卖、赠与,继承;、传来的继受取得:物权的转让,如买卖、赠与,继承;物权取得的时间:动产交付、不动产变更登记。物权取得的时间:动产交付、不动产变更登记。、创设的派生取得:所有人为他人设定他物权,如担保物权、创
37、设的派生取得:所有人为他人设定他物权,如担保物权物权取得的时间:完成物权行为,登记或其他。物权取得的时间:完成物权行为,登记或其他。三、物权的消灭三、物权的消灭(一)物权的绝对消灭:物之不复存在,客体消灭。(一)物权的绝对消灭:物之不复存在,客体消灭。(二)物权的相对消灭:物权主体的变动,物权的转让或吸收。(二)物权的相对消灭:物权主体的变动,物权的转让或吸收。物权消灭的具体原因:物权消灭的具体原因:1、物权客体的不复存在;、物权客体的不复存在;2、公法行为:国家的征收、法院判决等;、公法行为:国家的征收、法院判决等;3、物权主体的混同:如质权人取得质物所有权,质权被吸收;、物权主体的混同:如
38、质权人取得质物所有权,质权被吸收;4、担保物权因债权的消灭而消灭;、担保物权因债权的消灭而消灭;5、因物权人的物权行为:物权转让、物权抛弃;、因物权人的物权行为:物权转让、物权抛弃;6、物权存续期限届满:用益物权存有期限时,期限满物权消灭;、物权存续期限届满:用益物权存有期限时,期限满物权消灭;7、物权人死亡、物权人死亡第六节第六节 物权行为物权行为一、物权行为的概念及生效条件一、物权行为的概念及生效条件 概念:物权行为是指以物权的发生、变更、转让、消灭为概念:物权行为是指以物权的发生、变更、转让、消灭为目的的法律行为。目的的法律行为。 物权行为有效应具备的条件:物权行为有效应具备的条件:1、
39、物权行为为法律行为,须具备法律行为有效的一般条件:、物权行为为法律行为,须具备法律行为有效的一般条件:有完全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等;有完全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等;2、物权行为,对于不动产之物权行为,为要式行为;对于动、物权行为,对于不动产之物权行为,为要式行为;对于动产而言为不要式行为。产而言为不要式行为。3、依物权行为而发生物权变动时,在不动产须经登记或者变、依物权行为而发生物权变动时,在不动产须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在动产须经交付。登记与交付为物权行为的生效条件。更登记;在动产须经交付。登记与交付为物权行为的生效条件。二、物权行为理论的提出及意义二、物权行为理论的提出及意义 物权行为理论
40、最早由德国法学家萨维尼于物权行为理论最早由德国法学家萨维尼于1820年在柏林大学年在柏林大学的讲学中率先提出:的讲学中率先提出:“为履行买卖契约或其他以转移所有权为目的为履行买卖契约或其他以转移所有权为目的的契约而实践的交付,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事实行为,而是一项包含的契约而实践的交付,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事实行为,而是一项包含以转移所有权为目的的物权契约。交付一方面作为占有的现实转移,以转移所有权为目的的物权契约。交付一方面作为占有的现实转移,同时包含有所有权转移的意思表示。同时包含有所有权转移的意思表示。” 根据这一理论,仅买卖合同本身,不直接发生物之所有权的转根据这一理论,仅买卖合同本身,不直接
41、发生物之所有权的转移,仅发生债的关系,发生买卖双方的请求权。要使买卖标的发生移,仅发生债的关系,发生买卖双方的请求权。要使买卖标的发生所有权转移,必须有一个在买卖合同以外以转移所有权为目的的出所有权转移,必须有一个在买卖合同以外以转移所有权为目的的出卖人的交付。由这一理论引申出的物权行为的无因性、独立性。卖人的交付。由这一理论引申出的物权行为的无因性、独立性。 无因行:是指物权行为的效力不受原因行为的影响。原因行为无因行:是指物权行为的效力不受原因行为的影响。原因行为无效或被撤销,已经完成的交付或登记仍然有效。仍可发生物权变无效或被撤销,已经完成的交付或登记仍然有效。仍可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但
42、因缺乏有效的原因,所得财产在法律上构成不当得利。动的效力。但因缺乏有效的原因,所得财产在法律上构成不当得利。受让人应负不当得利的返还义务。受让人应负不当得利的返还义务。 独立性(区分性):是指物权行为独立于债权行为,是两个不独立性(区分性):是指物权行为独立于债权行为,是两个不同的行为,受两个不同意志支配,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意思表示。同的行为,受两个不同意志支配,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意思表示。 物权变动立法例:物权变动立法例:一、物权形式主义一、物权形式主义 以德国民法为典型代表全面采纳萨维尼的物权行为理论。以德国民法为典型代表全面采纳萨维尼的物权行为理论。德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第第837条:条:“为
43、了让与土地所有权为了让与土地所有权,除法,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应有权利人与相对人对于权利变更的协议,并律另有规定外,应有权利人与相对人对于权利变更的协议,并将权利变更登记入土地登记簿册。将权利变更登记入土地登记簿册。”929条:条:“为了让与动产为了让与动产所有权,必须有所有人将物交付受让人,并就所有权的转移由所有权,必须有所有人将物交付受让人,并就所有权的转移由双方成立合意。双方成立合意。”二、债权意思主义二、债权意思主义 以法国、日本、意大利为代表。以法国、日本、意大利为代表。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第第1583条:条:当事人就标的物及价金相互同意时,即使标的物尚未交付,价当事人就标的物及价金相
44、互同意时,即使标的物尚未交付,价金尚未支付,买卖即告成立,而标的物的所有权也于此时在法金尚未支付,买卖即告成立,而标的物的所有权也于此时在法律上由出卖人转移给买受人。律上由出卖人转移给买受人。三、债权形式主义三、债权形式主义 也称折衷立法也称折衷立法 即债权意思加物权形式。以瑞士民法为代表。即债权意思加物权形式。以瑞士民法为代表。 瑞士民法典瑞士民法典963963条:条:“不动产登记,须依不动产所有人的不动产登记,须依不动产所有人的书面声明书面声明登记承诺为登记依据。登记承诺为登记依据。” 第第974974条:条:“凡无法律法律原因或无依无约束力的法律行为凡无法律法律原因或无依无约束力的法律行
45、为而完成的登记,为不正当。而完成的登记,为不正当。” 我国采取折衷主义的立场我国采取折衷主义的立场我国物权变动的立法模式:我国物权变动的立法模式:民法通则民法通则72条: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条: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约定的除外。担保法担保法第第41条条:当事人以本法第当事人以本法第42条规定的财产抵押的,应条规定的财产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当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43条:当事条:当事人以其他
46、财产抵押的,可以自愿办理登记,未办理登记的,不得人以其他财产抵押的,可以自愿办理登记,未办理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对抗第三人。物权法物权法第第6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 法律规法律规定交付。第定交付。第9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外。第23条: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
47、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条: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15条: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条: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合同另有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的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的效力。效力。第二章第二章 所有权所有权第一节第一节 所有权的概述所有权的概述一、所有权的概念一、所有权的概念 罗马法文献中并无所有权的定义,仅有对罗马法文献中并无所有权的定义,仅有对“所有物的完全支
48、所有物的完全支配权配权”后世注释法学家将所有权概括为对所有物的各种支配权。后世注释法学家将所有权概括为对所有物的各种支配权。 我国我国民法通则民法通则第第71条: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条: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第第544条:所有权是对于所有物的有绝对无限条:所有权是对于所有物的有绝对无限地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地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日本民法典日本民法典第第206条:所有权是所有人在法律限制范围内,条:所有权是所有人在法律限制范围内,自由使用、收益和处分所有物的权利。自由
49、使用、收益和处分所有物的权利。三者相比缺占有一词,但只要使用必然以占有为前提。三者相比缺占有一词,但只要使用必然以占有为前提。“使用使用”一词已实际包含占有,是题中应有之义。一词已实际包含占有,是题中应有之义。二、所有权的特征二、所有权的特征(一)所有权是自物权、完全物权(一)所有权是自物权、完全物权所有权是所有人对自己财产的物权,因此该物权的权能最完整、所有权是所有人对自己财产的物权,因此该物权的权能最完整、最充分最充分 。他物权的权能都或多或少受到一定限制。他物权的权能都或多或少受到一定限制。(二)所有权是原始物物权、基础物权(二)所有权是原始物物权、基础物权所有权不能由其他物权产生是法律
50、确认财产权属关系的结果。所有权不能由其他物权产生是法律确认财产权属关系的结果。其他物权是由所有权派生出来其他物权是由所有权派生出来 。因此,所有权是产生其他物。因此,所有权是产生其他物权的原始物权、基础物权。权的原始物权、基础物权。(三)所有权具有独立性和恒久性(三)所有权具有独立性和恒久性所有权的独立性,是指一个物上不能同时存在两个独立所有权所有权的独立性,是指一个物上不能同时存在两个独立所有权所有权的恒久性,是指所有权不存在存续期限,物在权利在。所有权的恒久性,是指所有权不存在存续期限,物在权利在。(四)所有权具有弹力性和回复性(四)所有权具有弹力性和回复性所有权的部分权能可以与所有权人分
51、离而由他人行使,分离出所有权的部分权能可以与所有权人分离而由他人行使,分离出去的权能经一定期限可以回归所有权人。去的权能经一定期限可以回归所有权人。第二节第二节 所有权的内容所有权的内容所有权的内容即所有权的各项权能。在我国所有权的内容即所有权的各项权能。在我国民法通则民法通则规定为规定为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罗马法时期的所有权不包含占有。罗马人认为占有是一种事实状罗马法时期的所有权不包含占有。罗马人认为占有是一种事实状态,而非物权权能。罗马法上的所有权仅表现为使用、收益和处态,而非物权权能。罗马法上的所有权仅表现为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后世立法基本上没有突破罗马法的认
52、识。分权。后世立法基本上没有突破罗马法的认识。一、占有(权能)一、占有(权能)占有是一种事实状态,是指对财产的实际控制。所有权的占有权占有是一种事实状态,是指对财产的实际控制。所有权的占有权能,表现出所有权人对于所有物的实际控制。能,表现出所有权人对于所有物的实际控制。 所有人占有所有人占有占有占有 合法占有合法占有 非所有人占有非所有人占有 善意占有善意占有 非法占有非法占有 恶意占有恶意占有二、使用(权能)二、使用(权能)使用,是指就物的性质和用途对物进行利用。使用,是指就物的性质和用途对物进行利用。使用本身亦是一种事实状态,与使用权能不同,使用权能是有使用本身亦是一种事实状态,与使用权能
53、不同,使用权能是有权使用的法律效力。使用同样可以分为:权使用的法律效力。使用同样可以分为: 所有人使用所有人使用使用使用 合法使用(又:有权使用)合法使用(又:有权使用) 非所有人使用非所有人使用 善意使用善意使用 非法使用非法使用 恶意使用恶意使用占有、使用虽为所有权的权能,但可以与所有权人分离而由他占有、使用虽为所有权的权能,但可以与所有权人分离而由他人享有并行使。如:租赁关系。人享有并行使。如:租赁关系。三、收益(权能)三、收益(权能)收益:是指对物在利用过程中所生孳息的收取。收益:是指对物在利用过程中所生孳息的收取。孳息可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孳息可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物的天
54、然孳息在与原物分离前为物之组成部分,归所有人;与原物的天然孳息在与原物分离前为物之组成部分,归所有人;与原物分离后成为一独立之物,存在归属问题。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物分离后成为一独立之物,存在归属问题。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仍归物之所有人。另有规定之情景:孳息归物之使用人、善意占仍归物之所有人。另有规定之情景:孳息归物之使用人、善意占有人等。有人等。 收益本身亦是一种事实状态。与收益权能不同,收益权能是依收益本身亦是一种事实状态。与收益权能不同,收益权能是依法收取利益的权利。只有享有收益权能的人所收取利益为合法所法收取利益的权利。只有享有收益权能的人所收取利益为合法所得,无权收益的人所取得收益为不当
55、得利,依不当得利之债得负得,无权收益的人所取得收益为不当得利,依不当得利之债得负返还义务。返还义务。 在一般情况下收益因使用而取得,但不必然。在现代市场经济在一般情况下收益因使用而取得,但不必然。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两者可以分离。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因其出资的条件下,两者可以分离。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因其出资但并不享有对资金的使用权,但可享有收益权。但并不享有对资金的使用权,但可享有收益权。四、处分(权能)(所有权的权能是否被穷尽?)四、处分(权能)(所有权的权能是否被穷尽?) 处分,是对物进行处置,从而决定物在事实上或者法律上的命运。处分,是对物进行处置,从而决定物在事实上或者法
56、律上的命运。对物为事实上的处分,决定物之事实上的命运;对物为法律上的处对物为事实上的处分,决定物之事实上的命运;对物为法律上的处分,决定物在法律上的命运。分,决定物在法律上的命运。 事实上的处分,是对物的实际消费,其结果导致物在客观上的不事实上的处分,是对物的实际消费,其结果导致物在客观上的不复存在,此为绝对处分;法律上的处分,是改变物的归属,是所有复存在,此为绝对处分;法律上的处分,是改变物的归属,是所有权主体的变更,此为相对处分。权主体的变更,此为相对处分。 由于处分决定物之命运,因此,处分为所有权之核心权能,一般由于处分决定物之命运,因此,处分为所有权之核心权能,一般应有所有权人自己行使
57、或者授权他人行使。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经应有所有权人自己行使或者授权他人行使。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经所有权人授权,任何人不得对他人的财产为处分行为。所有权人授权,任何人不得对他人的财产为处分行为。 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构成所有权的完整权能,但对如何一项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构成所有权的完整权能,但对如何一项权能的侵害都构成对所有权的侵害。但这四项权能可以依所有人的权能的侵害都构成对所有权的侵害。但这四项权能可以依所有人的意思或者法律的规定与所有人分离。但这种分离是暂时的、有期限意思或者法律的规定与所有人分离。但这种分离是暂时的、有期限的。期限届满,分离出去的权能又回复所有权人。所有权重新回到的。
58、期限届满,分离出去的权能又回复所有权人。所有权重新回到圆满状态。圆满状态。所有权的权能是否被穷尽?如何理解最完整、最全面的支配?所有权的权能是否被穷尽?如何理解最完整、最全面的支配?第三节第三节 所有权的取得所有权的取得一、所有权的原始取得一、所有权的原始取得不以原所有权或所有人的意志为根据,而是直接以法律规定,取得不以原所有权或所有人的意志为根据,而是直接以法律规定,取得物之所有权。主要有生产、收益、添附、先占、善意取得等。物之所有权。主要有生产、收益、添附、先占、善意取得等。二、所有权的继受取得二、所有权的继受取得也称所有权的传来取得,是以他人既存的所有权为基础,依所有权也称所有权的传来取
59、得,是以他人既存的所有权为基础,依所有权人的意志取得所有权。主要有买卖、赠与、互易、继承和遗赠。人的意志取得所有权。主要有买卖、赠与、互易、继承和遗赠。三、所有权继受取得的时间:三、所有权继受取得的时间:1、因法律行为,动产自交付时起转移所有权。、因法律行为,动产自交付时起转移所有权。民法通则民法通则72条条2、法律对所有权取得的时间有特别规定的,以法律规定的时间;、法律对所有权取得的时间有特别规定的,以法律规定的时间;3、交易当事人对(动产)所有权转移时间有约定的,从约定。、交易当事人对(动产)所有权转移时间有约定的,从约定。 动产与不动产附合:归不动产所有人动产与不动产附合:归不动产所有人
60、 附合附合 归主物所有人归主物所有人 动产与动产附合动产与动产附合添附添附 混合混合 共有共有 归材料所有人所有归材料所有人所有 加工加工 归加工人所有归加工人所有上述所有权归属当事人有约定的从约定。上述所有权归属当事人有约定的从约定。 几种所有权原始取得之介绍:几种所有权原始取得之介绍:一、收取孳息一、收取孳息 孳息可以包括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天然孳息归属的两种立法:孳息可以包括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天然孳息归属的两种立法:原物主义、生产主义。我国原物主义、生产主义。我国物权法物权法第第116条规定:天然孳息由条规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所有权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工伤事故处理办法
- 医疗机构设备资产管理试行办法
- 机场建设转让合同协议
- 2024年式商用冷柜采购合同书
- 建筑施工塔吊租赁合同
- 保险企业股权融资途径
- 环境污染纠纷公证调解
- 纺织品退货流程管理办法
- 教育研究合同履行准则
- 供应链优化采购策略
- 正余弦定理知识点权威总结18页
- 国企纪检监察嵌入式监督的探索与实践
- 浅议小升初数学教学衔接
- 设备安装应急救援预案
- 深基坑工程降水技术及现阶段发展
- 暂堵压裂技术服务方案
- 《孔乙己》公开课一等奖PPT优秀课件
- 美的中央空调故障代码H系列家庭中央空调(第一部分多联机)
- 业主委员会成立流程图
- (完整版)全usedtodo,beusedtodoing,beusedtodo辨析练习(带答案)
- 广联达办公大厦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