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浙江省名校高考模拟试卷《论语》探究题_第1页
(完整版)浙江省名校高考模拟试卷《论语》探究题_第2页
(完整版)浙江省名校高考模拟试卷《论语》探究题_第3页
(完整版)浙江省名校高考模拟试卷《论语》探究题_第4页
(完整版)浙江省名校高考模拟试卷《论语》探究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9年浙江省名校高考模拟试卷论语探究题年浙江省名校高考模拟试卷论语探究题1.2009年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中样卷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桀溺)日:”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辞世之土哉?”夫子恍然日:“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24.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1分)(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3分)2.杭州一模卷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日:“师也过,商也不及。”日:“然则师愈

2、与?”子日:“过犹不及。”子日:“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24.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评价?为什么?(4分)3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0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日:“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拈,管氏亦有反拈。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3.22)子路日: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14.16)子贡日:“管仲非与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

3、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候,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以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17)22 .用斜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2分)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23 .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维护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其为“仁者”,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3分)4.金华一中2009年2月高三年级语文测试题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叶公问

4、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日,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24.(1)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的“苦乐观”?(2分)(2)你如何看待这种“苦乐观”的?(2分)5.浙江六校联考语文试卷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藤。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

5、已知之矣。”24 .“长幼之节”在文中指什么?“君臣之义”指什么?(2分)25 .子路所说的“道”的含义是什么?子路认为“道之不行”的原因是什么?(2分)6.浙江温州2008学年第一学期十校联合体高三期末联考语文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22.针对相同的问题,孔子说由了不同的答案,你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教育方法?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6、。7.宁波市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卷高三语文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藤。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18、7)子击磬于卫,有荷贤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羟羟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14、39)24.丈人与荷贤者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孔子的看法(1)丈人与荷贤者都不赞同孔子哪一种处世态度?(1分)(2)丈人与荷贤者在批评孔子时,他们的态度和角度有什么不同?(3分)8.浙江省绍兴市一中200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

7、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日:“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日:“闻斯行之。”公西华日:”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日: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日: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日:“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24.上面的文字体现了孔子什么教育思想?对此你有何评价?(50字)9.金华十校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陈亢问于伯鱼日:“子亦有异闻乎?”对日:“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日:学诗乎?对日: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日:学礼乎?对日:

8、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23.这段文字生动反映了孔子作为老师和作为父亲两重身份的教育特点。(1)从这则材料中看,作为一个老师,孔子有怎样的教育教学思想?请简要回答。(2分)(2)作为父亲,孔子这样教育儿子,是不是少了一份温情?请你就此谈谈看法。(3分)10 .温州中学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试卷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内容(4分)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9、,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21、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其为“仁者”。由此,我们可以窥见孔子的仁的标准是,而不是。11 .诸暨市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7.子日:“我非生而知之孝,好古,敏以求之者也。”(7.20)子日:“予欲无言。”子贡日:“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日:“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17.19)24.孔子的治学态度、教学思想等受其政治倾向的影响较为明显。(1)上述文字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孔子的治学态度?(1分)(2)依据上述对话,

10、你认为孔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治学态度和教学思想?(3分)12.杭州高级中学2009年第6次月考语文试题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谓颜渊日:“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日:“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日:“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7?11)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日:“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6?10)颜渊喟然叹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9711)24.(

11、1)当孔子去探望生病的伯牛时,孔子的话语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试问,得以充分表达这种情绪的修辞手法是什么?(1分)(2)孔子通过平时的言行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和崇敬。请结合上面三段谈谈其理由,并作简要分析。(3分)13.学军中学2008学年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一)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二)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三)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四)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10 .孔子说自己“乐在其中”,谈谈你对此处孔子提

12、及的“乐”的内涵的理解。(2分)11 .后世的儒者遵从孔子的信念,如孟子提由“舍生取义”,董仲舒提由“正其义不谋其利”,都力图追求道德精神的完善,从上述几章看,儒家价值观的核心是什么?说说这些观点对你现实生活的启示。(不超过50字)(4分)14.学军中学第六次月考高三语文试卷阅读论语中的几章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23.从所读文字看,孔子热衷仕途的原因是什么?请分点回答。15.2008学年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联

13、考语文试题卷阅读以下几章文字,完成1314题。(1)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日:“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日:“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日:“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2)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5)子曰:“乡愿,德之贼也。”13 .第一章子路的话中有一个字是衍文。请指由哪一个字是衍文,并说明衍文现象产生的原因。(2分)衍文:产生

14、原因:14 .中庸,是儒家的道德标准,指做人处事守正不偏,无过不及。孔子对中庸极为推崇,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但也有人认为孔子所说的中庸就是无原则的折衷主义。请根据上述有关论述,作由你的判断,并指由中庸之道的原则及现实意义。(6分)16.2009届浙南三校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豉而攻之可也!”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5、24.(1)从“何以伐为?”和“焉用杀?”中可以看由孔子的政治主张,那么孔子提倡的是什么呢?(1分)(2)孔子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作用,但是他又叫他自己的学生对求“鸣豉而攻之可也!",这样做不是自相矛盾的吗?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呢?(4分)17.浙江2009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试卷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324题。(4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23 .在孔门众多弟子中

16、,颜渊以什么著称?(2分)24 .孔子认为颜渊之死对他而言,简直是老天要了他的“命”。孔子为什么这么说?(2分)18 .浙江省桐庐中学2009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曾子曰:“土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请你谈谈对“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理解。19 .浙江省松阳一中2009年高考高三语文测试卷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佛胖月个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胖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

17、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注:佛胖:晋国大夫范中行的家臣,中牟县的县官,当赵简子攻打范中行,围攻中牟县时,佛胖背叛了范中行,同时坚守中牟县抵抗赵简子。磷:薄损。缁:黑色。匏瓜:指不能实用的苦葫芦。23 .孔子是先秦时期哪个学派的创始人?请再写由一个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1分)24 .上述对话中,孔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3分)20.浙江省上虞市2008学年高三第二学期期初教学质量调测卷阅读论语中的句子,回答问题。下面论语名句是对教学的认识。任选其一谈谈你的理解和启发。(4分)1.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2.有教无类。3.不愤不

18、启,不俳不发。21.2008学年金丽衢十二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筱。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23.荷筱丈人为什么要留子路食宿,并让两个儿子与子路见面?(2分)24.从本文来看,孔子是不赞成隐居的,但历史上如陶渊明等隐者却获得了很高的名声。你

19、更认同谁?为什么?(2分)22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0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23 .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吗?24 .为什么说“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23.2008学年浙江省丽水中学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20.请结合现实生活或自身实际,谈谈你对论语中的这一名句

20、的理解和感悟。(5分,60字左右)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一论语?述而24.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09届高三语文第7次月考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生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曾子曰:“土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终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24 .(1)综合上述5段材料说说在传统儒家看来,作为一个优秀的人应具有哪些素养?(2分)(2)你认为这些素养中哪种最重要?为什么?(2分)25 .浙江省

21、湖州中学2009年3月月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日:“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日:“正唯弟子不能学也。”(7734)子日:“不愤不启,不俳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7?8)24.细析这两章内容,对于教育学生之事,孔子的态度有何矛盾之处?如何理解此矛盾?26.浙江省新昌中学2009年3月月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第一则: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第二则:子谓颜渊日:“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第三则:颜渊死。子日:“噫!

22、天丧予!天丧予!”第四则:哀公问:“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日:“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第五则:子贡由,颜回人见。孔子日:“回,诗云匪兜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回日:“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史记?孔子世家?陈蔡之厄)注释:匪兜匪虎,率彼旷野: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它却徘徊在旷野中。陈蔡之厄: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两国之间被人围困于荒野中,情势危险,粮食也断

23、绝了,有弟子对孔子的政治主张产生了怀疑。24.上述文字,比较集中的反映了孔子对颜渊的评价,也有颜渊对孔子的评价。读经典,应该读生对现代的启示意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称赞颜回在困苦的环境中仍能不动摇追求,这十分难得,而对现代人而言,我们应该还能从中读生对今天有益的启示来,你能列举一条吗?(2分)颜渊死时,孔子为什么发生了“噫!天丧予!天丧予!”的恸哭,你认为孔子如此悲伤的原因有哪些?(结合上述语段回答)(4分)27.浙江省东阳中学2009年3月月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

24、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24.“荷藤丈人”对待子路为何先前语含讥讽,后来则热情款待了呢?请简要分析?(4分)28、杭州二中2008学年第五次月考试题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23.你是否赞成孔子的观点?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009年浙江省名校高考模拟试卷论语探究题答案1 .2009年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中样卷参考答案:略(参见考试说明)(赞成桀溺的观点: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

25、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然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2 .杭州一模卷参考答案:过犹不及。赞同孔子的评价,理由是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做人需要有中庸的思想;不赞同孔子的评价,只要符合情理亦可。(4分,第一问1分,第二、三问3分)3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0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参考答案:22、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日/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2分,两处错扣1分,三处错扣

26、2分)23、孔子否定管仲“知礼”,是指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也像国君一样建“三归”、“反拈”、“塞门”(国君享有的建筑),在孔子看来,是违背了“礼”的等级。但是孔子不否定管仲是个“仁者”,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族免于衰落。由此看来,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即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不能违背此原则。而具体则应从小事做起,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3分)4 .金华一中2009年2月高三年级语文测试题参考答案:(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形象的比喻表述安贫乐道的思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7、用夸张的手法写生自己乐以忘忧的心境。(2)言之成理即可5 .浙江六校联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24.“长幼之节”指老人让自己的两个儿子由来拜见子路;“君臣之义”指有才能的人应由仕辅佐君王。25.“道”指儒家的政治主张,如施行仁义,恢复周礼等。“道之不行”的原因是有才能应该由仕以推行自己的道义,如今,有才能的人却只想保持自己的高洁,而不愿意由仕辅佐君王来推行道义。6 .浙江温州2008学年第一学期十校联合体高三期末联考语文参考答案:这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看法及分析略。7 .宁波市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卷高三语文参考答案:24.(1)知其不可而为之。(1分)(2)丈人以不屑的态度批评孔子

28、不务实,荷贤者规劝孔子要学会变通。(3分)8 .浙江省绍兴市一中200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参考答案:因材施教(1分)评价:略观点1分,说明2分,言之成理9 .金华十校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23.(1)方法上,孔子重视启发诱导和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内容上重视诗教与礼教。(2)示例一:我不认为孔子对儿子缺乏温情。孔子“远其子”是不偏爱儿子,说明孔子教学上不偏私,有教无类,对学生一视同仁。“远其子”实际上是对子女的严格要求,是君子爱子的体现。示例二:我认为孔子对儿子确实比较疏远。无私,从奥种意义上说就是无情。对儿子惜言如金,大概也缺乏耐心吧。一方面可能工作确实忙,

29、对儿子的学习有些顾不上;另一方面,可能孔鲤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有限,对他的期望值不高,甚至可能有些灰心。从最终的结果看,孔鲤学无所成,是不是也可证明孔子教育儿子并不成功。(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即可。)10 .温州中学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参考答案:维护王权(对国家社会的贡献),爱护百姓/小信(小谅)。(4分)11 .诸暨市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24.(1)述而不作(信而好古)(2)因为孔子的政治倾向比较保守,主张复古,推崇周礼,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治学态度、“予欲无言”、顺乎天理、歌手礼乐等教学思想,与他的基本政治倾向是想和相应的。(第24题4

30、分,第一个采分点1分,回答“述而不作”即可。第二个采分点3分,只要能分析指由“孔子的治学态度、教学思想和他的政治倾向是一致的”即可,语言组织不必过分拘泥)12 .杭州高级中学2009年第6次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24.(1)反复(2)第一,孔子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性格上的理解和引导。第二,孔子不仅希望自己的学生“博学于文”,还希望学生“约之以礼”,更难得的是对学生采取了“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一点一分,简要分析一分。)13 .学军中学2008学年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0.(2分)乐:为心中的坚定信念(道德修养、仁的追求)而乐,为能够坚守“乐”而乐。11.儒家的核心价值观特色重义崇

31、德。(2分)启示:在艰难困苦中也能感受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在饱经忧患中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牢记自己的人生使命。(只要答一个方面就给2分,言之成理即可)14 .学军中学第六次月考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23.(4分)要点:(1)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2)从政的高度自信(3)青史留名建功立业的人生追求。(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15 .2008学年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卷参考答案:13.轻。传抄刻印过程中误增了文字。)14.孔子的中庸之道不是无原则的折衷主义。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做到正确地喜爱人、厌恶人”,又说“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破坏者”,可以看由,孔

32、子是有爱憎、讲是非的人,而爱憎是非的原则(标准)就是仁德,中庸之道不能偏离仁德,即社会公正。今天我们讲中庸之道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要点:运用所给材料做由分析,(2分)指由孔子的中庸之道的原则就是要讲求仁德,也就是社会公正。(2分)中庸之道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2分)16 .2009届浙南三校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24.(1)以德治国(1分)(2)孔子为政的根本思想应该是以德治国国,并且这种以德治国的思想有很多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说教育熏陶(1分,要肯定孔子的思想);但是道德的作用并不是无上的,有时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人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1分);冉有的这些话让孔

33、子觉得他是那种屡教不改的人,所以孔子认为冉有再也不用用那种道德去感化的方法,而应当去声讨他。(1分)表述通顺、完整(1分)(共4分)17 .浙江2009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23.答案要点:以安贫乐道、好学的德行著称(“安贫乐道”和“好学”各1分)24.表现了孔子对颜渊之死的极度痛惜(1分)。因为颜渊是孔子所赞赏的贤人(君子)的典型代表(1分)。18 .浙江省桐庐中学2009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把实行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的确责任重大;为之奋斗一生,的确路途遥远。这正所谓任重道远。这样的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这样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人生,是值得我们学习并终生追求的。

34、19 .浙江省松阳一中2009年高考高三语文测试卷参考答案:23.儒家;孟子(或荀子)24.孔子的回答体现了既要经世致用,又要由淤泥而不染的思想。20 .浙江省上虞市2008学年高三第二学期期初教学质量调测卷参考答案:略21 .2008学年金丽衢十二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23.表现由他对长幼之节的重视,也展示了他隐居生活的逍遥自在。24.认同孔子或陶渊明均可。认同孔子,主要从积极入世承担责任,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生态度方面作答;认同陶渊明,主要从洁身自好,坚守人格方面作答。22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0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参考答案:23.齐景公的结论只关心生活中的“吾”,只关心“吾食之”,并且是一个反问句,与孔子君臣父子天伦人伦关系的理解实在是天壤之别。24.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他们给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