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PPT之循环_第1页
生理学PPT之循环_第2页
生理学PPT之循环_第3页
生理学PPT之循环_第4页
生理学PPT之循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第四章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第一节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心脏的生物电活动第三节第三节 血血 管管 生生 理理第四节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第二节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泵血功能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实现血实现血液功能和体液调节液功能和体液调节)淋巴循环淋巴循环(辅助组辅助组织液回流织液回流,脂肪吸收脂肪吸收,免疫免疫)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淋巴系统循环系统循环系统 心脏是泵血的动力器官,近些年来,生理学家认心脏是泵血的动力器官,近些年来,生理学家认识到心脏除有泵血功能外,还有识到心脏除有泵血功能外,还有内分泌功能内分泌功能:心钠素、:心钠素、抗心率失常肽、内源性洋地

2、黄素等。抗心率失常肽、内源性洋地黄素等。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泵血,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泵血,7070岁一生泵血岁一生泵血160000m160000m3 3。而心脏的泵血功能是取决于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而心脏的泵血功能是取决于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工作细胞工作细胞: :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 自律细胞自律细胞: :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第一节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动工作细胞与自律细胞的动作电位工作细胞与自律细胞的动作电位( (一一) )工作细胞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1 1静息电位静息电位(resting pot

3、ential RP)(resting potential RP)(1 1)幅度:)幅度:-90mV(-90mV(较骨骼肌细胞、神经细胞大较骨骼肌细胞、神经细胞大) )。 (2 2)机制:)机制:= =K K+ +平衡电位平衡电位 条件:条件:膜两侧存在浓度差:膜两侧存在浓度差: 膜通透性具选择性:膜通透性具选择性:K K+ +/Na/Na+ +100/1100/1 结果:结果:K K+ +顺浓度梯度由膜内向膜外扩散,顺浓度梯度由膜内向膜外扩散,达达 到到K K+ +平衡电位。平衡电位。 KK+ + i i KK+ + o o281281NaNa+ + i i NaNa+ + o o113113

4、 2.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 (action potential AP) 0 0期:期:刺激刺激RPRP阈电位阈电位激活快激活快NaNa+ +通道通道NaNa+ +再生式内流再生式内流NaNa+ +平衡电位平衡电位(0 0期末)期末)快快NaNa+ +通道通道:-70mV-70mV激活,激活,-55mV-55mV失活,持续失活,持续1-1-msms,特异性强,特异性强( (只对只对NaNa+ +通透通透) )。 0 0期期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1)去极化过程去极化过程:1 1期期( (快速复极初期快速复极初期) ):快快NaNa+ +通道失活通道失活+ +

5、激活激活I Itoto通道通道K K+ +一过性外流一过性外流 快速复极化快速复极化(1 1期)期)1 1期期NaNa+ +K K+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2)(2)复极化过程复极化过程2 2期:期:O O期去极达期去极达-40mV-40mV时时激活激活L L型型CaCa2+2+通道通道+ +激活激活I IK K 通道通道CaCa2+2+缓慢内流缓慢内流 与与K K+ +外流处于平衡状态外流处于平衡状态 缓慢复极化缓慢复极化(2 2期期= =平台期)平台期)L L型型CaCa2+2+通道通道:激活与失活比:激活与失活比NaNa+ +通道通道慢,特异性不高:主要对慢,特异性不高:主要对CaCa2

6、+ 2+ 、允许、允许少量少量NaNa+ +通透,阻断剂:通透,阻断剂:MnMn2+2+和多种和多种CaCa2+2+阻断剂(异搏定)。阻断剂(异搏定)。2 2期期NaNa+ +K K+ +CaCa2+2+K K+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3 3期期( (快速复极末期快速复极末期) ):L L型型CaCa2+2+通道失活通道失活+ +I IK K 通道通透性通道通透性K K+ +再生式外流再生式外流快速复极化快速复极化至至RPRP水平水平(3 3期)期) 4 4期期: :因膜内因膜内NaNa+ + 和和CaCa2+2+ 升升高高, ,而膜外而膜外KK+ + 升高升高激活激活钠钾钠钾泵、泵、钙泵、钠钙

7、交换体钙泵、钠钙交换体恢复正常离恢复正常离子分布。子分布。3 3期期NaNa+ +K K+ +CaCa2+2+K K+ +K K+ +泵泵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泵泵3 3期期心心室室肌肌的的RPRP和和APAPK+K+( (二二) )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自律细胞跨膜电位的特点自律细胞跨膜电位的特点: : 3 3期末称最大复极电位期末称最大复极电位 4 4期膜电位不稳定发生自动去极化期膜电位不稳定发生自动去极化 2.2.窦房结细胞窦房结细胞( (慢反应自律细胞慢反应自律细胞) ) (1)(1)电位特征:电位特征:RPRP:不稳定,能自动去极化,:不稳定,能自动

8、去极化,( (最大舒张电位最大舒张电位) )。APAP:分分0,3,40,3,4三个时期,无三个时期,无1 1期和期和2 2期。期。(2 2)形成机制)形成机制 0 0期:当期:当4 4期自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期自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激活慢钙激活慢钙通道(通道(I Ica-ca-L L型)型)CaCa2 2+ +内流内流Ca2+Ca2+0 0期期阈电位阈电位零电位零电位按任意键显示动画1、23 3期:期:慢钙通道(慢钙通道(I Ica-ca-L L型)渐失活型)渐失活 + + 激活钾激活钾 通道(通道(I IK K) Ca Ca2 2+ +内流内流+ + K+递减性递减性外流外流 (因钾通道的失活

9、(因钾通道的失活K+呈呈递减性外流递减性外流)K+Ca2+3 3期期按任意键显示动画1、24 4期期:K+递减性外流递减性外流(I(Ik k) + ) + NaNa+ +递增性内流递增性内流(I If f)+ + CaCa2 2+ +内流(内流(I ICaCa-T-T) )缓慢自动去极化缓慢自动去极化K+Na+Ca2+4 4期期按任意键显示动画1、2小结:慢反应自律细胞的电位形成机制小结:慢反应自律细胞的电位形成机制复极化至复极化至-60mV-60mV时时I If f 通道递增性激活通道递增性激活3 3期末期末I Ik k通道通道递增性失活递增性失活自动去极后自动去极后1/31/3期期CaCa

10、2+2+通道(通道(T T型)开放型)开放K K+ +递减性外流递减性外流NaNa+ +递增性内流递增性内流CaCa2+2+内流内流自自 动动 去去 极极 达达 阈阈 电电 位(位(-40mV-40mV)慢慢 CaCa2+ 2+ 通通 道(道(L L型)开型)开 放放CaCa2+ 2+ 内内 流流 产产 生生 AP AP 的的 0 0 期期1).1).形成机制:形成机制: 0 0、1 1、2 2、3 3期:心室肌细胞基本相似。期:心室肌细胞基本相似。 4 4期:为递增性内向电流期:为递增性内向电流(I(If f) )、NaNa+ +内向离子内向离子流(流(I If f), , 递减性外向电流递

11、减性外向电流(I(Ik k) )、k k+ +外向离子外向离子流流所引起的自动去极化。所引起的自动去极化。2).2).特点:特点:(1 1)0 0期去极化速度快,幅度大。期去极化速度快,幅度大。(2 2)4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比窦房结细胞的慢,比窦房结细胞的慢,故自律性低故自律性低。1.1.浦肯野细胞浦肯野细胞( (快反应自律细胞快反应自律细胞) )2.2.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1.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心肌细胞每次兴奋心肌细胞每次兴奋, ,其膜通道存在其膜通道存在备用状态、激备用状态、激活、失活和复活过程活、

12、失活和复活过程;其兴奋性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其兴奋性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周期性改变。周期性改变。心室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心室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周期变化周期变化 对应位置对应位置 机机 制制 新新APAP产生能力产生能力有效不应期有效不应期 去极相去极相 复极相复极相-60mV -60mV 不能产生不能产生 绝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 NaNa+ +通道处于通道处于 -55mV-55mV 完全失活状态完全失活状态 局部反应期局部反应期: Na+Na+通道通道 -60mV-60mV 刚开始复活刚开始复活 相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 NaNa+ +通道通道 能产生能产生( (但但0 0期期 -80mV -80m

13、V 大部复活大部复活 幅度、传导、时程幅度、传导、时程 超超 常常 期期 Na Na+ +通道基本通道基本 等较正常小等较正常小) ) -90mV -90mV 恢复到备用状态恢复到备用状态 同相对不应期同相对不应期 2.2.影响兴奋性的因素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1)(1)静息电位水平静息电位水平 RPRP距阈电位远距阈电位远需刺激阈值需刺激阈值兴奋性兴奋性RPRP距阈电位近距阈电位近需刺激阈值需刺激阈值兴奋性兴奋性 (2)(2)阈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水平阈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水平上移上移RPRP距阈电位远距阈电位远需刺激阈值需刺激阈值兴奋性兴奋性下移下移RPRP距阈电位近距阈电位近需刺激阈值需刺激阈

14、值兴奋性兴奋性 (3)(3)引起引起0 0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的性状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的性状 激活激活 失失 活活 刚复活刚复活 渐复活渐复活 静息状态静息状态 产生产生AP AP 绝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 局部反应期局部反应期 相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超常期兴奋性正常兴奋性正常 兴奋性无兴奋性无 兴奋性低兴奋性低 兴奋性高兴奋性高心肌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主要特点心肌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主要特点: : 有效不应期特别长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平均平均250ms),250ms),相当相当于心肌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于心肌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2 2期期

15、(平台期)(平台期) 3.兴奋性周期性变化与收缩的关系兴奋性周期性变化与收缩的关系(1 1)不发生强直收缩)不发生强直收缩 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相当于整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加舒张早期,个收缩期加舒张早期,任何刺激落在此期任何刺激落在此期内,心肌都不会发生兴奋反应。内,心肌都不会发生兴奋反应。 当刺激落在有效不应期内,不会发生当刺激落在有效不应期内,不会发生收缩的复合收缩的复合而而产生产生强直收缩强直收缩。 (2 2)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期前收缩:心脏受到窦性节律之外的刺激,:心脏受到窦性节律之外的刺激,产生的收缩在窦性节律收缩之前产生的收缩

16、在窦性节律收缩之前, ,称为期前收称为期前收缩缩。 代偿间歇代偿间歇: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所出现的一: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所出现的一段较长的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段较长的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概念:概念:心肌组织在没有外耒刺激的情况下心肌组织在没有外耒刺激的情况下, ,能自能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简称自律性。简称自律性。 1.1.心脏的起博点心脏的起博点 : :窦房结细胞自律性最高窦房结细胞自律性最高(100(100次次/ /分分) )为为正常起搏点正常起搏点,由它形成的心律称,由它形成的心律称窦性节律窦性节律。 而房室交界而房室交界(50(50次次/ /分分),),房

17、室束房室束(40(40次次/ /分分),),浦肯浦肯野细胞纤维网野细胞纤维网(25(25次次/ /分分) )等自律组织为等自律组织为潜在起搏点潜在起搏点, ,病理情况下可成为病理情况下可成为异位起博点。异位起博点。 窦房结对异位起博点控制方式窦房结对异位起博点控制方式: : (1) (1) 抢先占领抢先占领 (2) (2) 超速驱动压抑超速驱动压抑( (二二) )自动节律性自动节律性2.2.影响自律性的因素影响自律性的因素1.1.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水平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水平 a.a.最大复极电位水平上移最大复极电位水平上移, ,或阈电位下移或阈电位下移自律性高。自律性高

18、。 d.d.最大复极电位水平下移最大复极电位水平下移, ,或阈电位上移或阈电位上移自律性低。自律性低。a.a.自动去极化速快自动去极化速快自律性高。自律性高。b.b.自动去极化速慢自动去极化速慢自律性低。自律性低。2. 42.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期自动去极化速度1 1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和特点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和特点: : 缝隙连接缝隙连接, , 局部电流。局部电流。( (心房或心室是功能性合胞体心房或心室是功能性合胞体) ) 传导特点传导特点: :(1)(1)心房肌心房肌(0.4m/s)(0.4m/s)(2)(2)优势传导通路优势传导通路(1.0(1.01.2m/s)1.2m/s)(3)(

19、3)房室交界最慢房室交界最慢(0.02m/s)(0.02m/s) 房房- -室延搁室延搁, ,心房心室交替兴奋心房心室交替兴奋, ,先后收缩。先后收缩。(4)(4)浦氏纤维最快浦氏纤维最快(4m/s)(4m/s) 左右心室同步收缩,利射血。左右心室同步收缩,利射血。 ( (三三) )、传导性、传导性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 窦窦 房房 结结 (优势传导通路)(优势传导通路) 房室交界房室交界 心房肌心房肌 房室束房室束 左左、右束支右束支 浦肯野纤维浦肯野纤维 心室肌心室肌 2.2.影响传导性的因素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 (1)1)结构因素结构因素 细胞的细胞的直径直径 直径大直径大胞内电阻小胞内

20、电阻小传导速度快传导速度快 直径小直径小胞内电阻大胞内电阻大传导速度慢传导速度慢 (2)(2)生理因素生理因素 1). 1). 0 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 0 0期速度期速度 与邻旁间与邻旁间 产生局产生局 RPRP距距 新新AP AP 传导传导 0 0期幅度期幅度 的电位差的电位差 部电流部电流 阈电位阈电位 产生产生 速度速度 快快 高高 大大 大大 近近 易易 快快 慢慢 低低 小小 小小 远远 不易不易 慢慢 2)2)邻近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邻近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 处相对不应期处相对不应期 部分失活状态部分失活状态 减慢减慢处绝对不应期处绝对不应期 失活状态失活状

21、态 不能不能邻近部位膜兴奋性邻近部位膜兴奋性NaNa+ +通道状态通道状态 传导性传导性( (四四) )、收缩性、收缩性特点:特点:(1 1)同步收缩)同步收缩(2 2)不发生强直收缩)不发生强直收缩(3 3)对细胞外)对细胞外CaCa2+2+的依赖性的依赖性第二节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泵血功能右心室右心室泵血入肺循环;泵血入肺循环;左心室左心室泵血入体循环。泵血入体循环。概念: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心动周期。概念: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心动周期。时程:时程:T=1/fT=1/f60s/7560s/750.8s 0.8s 房缩房缩 0.1s 0.1s 房舒房舒 0.7s0.7

22、s 室缩室缩 0.3s0.3s室舒室舒 0.5s0.5s一、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一、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 (一一) ) 心动周期心动周期 舒张期时间舒张期时间 收缩期时间收缩期时间 全心舒张期全心舒张期0.4s 0.4s 利心肌休息和室充盈利心肌休息和室充盈 心率快慢主要影响舒张期心率快慢主要影响舒张期心率心率 心动周期心动周期 室缩期室缩期 室舒期室舒期0.351.1540 1.575 0.8150 0.40.300.500.250.15心缩心缩( (舒舒) )期习惯以期习惯以心室心室的活动作为心脏活的活动作为心脏活动的指标。动的指标。特点特点: :(二二) 心脏的泵血过程心脏的泵血过程1

23、.1.心室收缩期心室收缩期 ( (1)1)等容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心室开始收缩心室开始收缩 室内压急剧室内压急剧(左室内压(左室内压近近80mmHg80mmHg)房室瓣关闭房室瓣关闭( (动脉瓣仍处于关闭状态动脉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 容积不变容积不变继续收缩继续收缩快速射血期快速射血期等容收缩期的等容收缩期的特点:特点: 肌缩力肌缩力等容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后负荷后负荷等容收缩期等容收缩期 房室瓣、动脉瓣处房室瓣、动脉瓣处于关闭状态;于关闭状态; 等容收缩末的动脉压等容收缩末的动脉压最低;最低; 室内压上升速度最快。室内压上升速度最快。 心室继续收缩心室继续收缩 室内压室内压动脉压动脉压(左室(左

24、室80mmHg80mmHg)(右室(右室8mmHg8mmHg)动脉瓣开放动脉瓣开放(房室瓣房室瓣仍处于关闭态)仍处于关闭态)迅速射血入动脉迅速射血入动脉(占射血量(占射血量70%70%)心室容积迅速心室容积迅速减慢射血期减慢射血期特点:特点:快速射血期末室内快速射血期末室内压与主动脉压最高;压与主动脉压最高; 用时少用时少(收缩期收缩期1/3)1/3),射血量大。,射血量大。(2 2)快速射血期)快速射血期:迅速射血入动脉后迅速射血入动脉后 心室容积继续心室容积继续室内压略动脉压室内压略动脉压 继续射血入动脉继续射血入动脉(占射血量(占射血量30%30%) 心室容积继续心室容积继续 心室舒张前

25、期心室舒张前期特点:特点:用时长(用时长(收缩期收缩期2/32/3),射血量少;),射血量少;因外周血因外周血管的阻力作用,管的阻力作用,血液的动能在血液的动能在主动脉转变为压强能,使动脉主动脉转变为压强能,使动脉压略压略室内压。室内压。(3)(3)减慢射血期减慢射血期:2.2.心室舒张期心室舒张期(1)(1)等容舒张期:等容舒张期:心室开始舒张心室开始舒张 室内压迅速室内压迅速动脉瓣关闭动脉瓣关闭心室继续舒张心室继续舒张室内压急剧迅速室内压急剧迅速 ( ( 室内压仍室内压仍房内压房内压房室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容积不变容积不变快速充盈期快速充盈期特点:特点:动脉瓣、动脉瓣

26、、房室房室瓣瓣都处于关闭状态;都处于关闭状态; 动脉瓣关闭产生动脉瓣关闭产生第二心音。第二心音。等容舒张期末等容舒张期末室内压室内压(室内压(室内压房内房内压压)房室瓣开放房室瓣开放心室继续舒张心室继续舒张室内压室内压( (室内压室内压比比房内房内压压) ) 心房和大心房和大V V内的血液快速内的血液快速入室入室(占总充盈量(占总充盈量2/32/3)心室容积迅速心室容积迅速特点特点:快速充盈期末的快速充盈期末的室内压最低。室内压最低。 (2)(2)快速充盈期:快速充盈期: 随着心室内血液随着心室内血液的充盈,心室与心的充盈,心室与心房、大房、大V V间的压力差间的压力差减小,血液流入心减小,血

27、液流入心室的速度减慢。室的速度减慢。 其前半期为大其前半期为大V V的血液经心房流入的血液经心房流入心室;后半期为心心室;后半期为心房收缩期的挤血入房收缩期的挤血入心室。心室。(3)(3)减慢充盈期:减慢充盈期:( (三三) )心房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心房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心房收缩心房收缩 心房容积心房容积 房内压房内压( (右房右房4-6mmHg)4-6mmHg)( (左房左房6-7mmHg)6-7mmHg) 房室瓣开放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处关闭状态)(动脉瓣处关闭状态) 挤血入心室挤血入心室(占心室充盈量(占心室充盈量25%25%)(75%75%由由V V经心房抽入心室)经心房抽入心室

28、)心房舒张心房舒张(四四) 心音的产生心音的产生第一心音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第二心音特特点点音调低沉音调低沉持续较长持续较长音调高清音调高清持续较短持续较短成成因因心室肌收缩和房室瓣关心室肌收缩和房室瓣关闭的振动;射血使大闭的振动;射血使大A A扩扩张及产生旋涡。张及产生旋涡。动脉瓣关闭;射血突动脉瓣关闭;射血突停导致大停导致大A A和心室壁和心室壁振动。振动。标标志志心室开始收缩心室开始收缩(心尖区)(心尖区)心室开始舒张心室开始舒张(动脉瓣区)(动脉瓣区)意意义义心室收缩力与房室瓣功心室收缩力与房室瓣功能状态能状态动脉瓣功能状态动脉瓣功能状态 心动周期中压力、心动周期中压力、容积等变化容积等变

29、化1=主主A内压内压2=左心室内压左心室内压3=左心房内压左心房内压4=心音心音5=心室容积心室容积=心房收缩期心房收缩期=等容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快速射血期=缓慢射血期缓慢射血期=等容舒张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减慢充盈期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一)(一)心脏的心脏的输出量输出量1.1.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搏出的(一侧心室每次搏出的(70ml70ml)。)。 射血分数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心舒张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心舒张末期容积% % 70ml70ml125ml%125ml% 56

30、56 意义意义:静息时:静息时(55%(55%65%)65%)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心率 70ml 70ml 75 75次次/ /分分 = 5.25 L/min (5= 5.25 L/min (56L/min) 6L/min) 心心 指指 数: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心输出量。数: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心输出量。正常成人安静时正常成人安静时 5 5 6L /min6L /min 1.6 1.6 1.7m1.7m2 2 意意 义义:评定不同个体心功能。:评定不同个体心功能。2.2.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3.0

31、 3.0 3.6L/(min.m3.6L/(min.m2 2) )四、心泵功能的贮备四、心泵功能的贮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称为称为心泵功能的贮备。心泵功能的贮备。( (心力贮备心力贮备) ) 1. 1.博出量的贮备博出量的贮备 舒张期贮备舒张期贮备( (140ml140ml-125ml) -125ml) 15ml15ml 收缩期贮备收缩期贮备(125-70)ml-(125-70)ml-15ml15ml 40ml40ml 2. 2.心率贮备心率贮备 7575次次/ /分增快至分增快至160160次次180180次次/ /分分 ( (长期缎练运

32、动员至长期缎练运动员至200200220220次次/ /分分) )( (二二) )心脏做功量心脏做功量 可分为:外功和内功可分为:外功和内功 每搏功每搏功 每分功每分功 五、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五、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每分输出量每分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 心率心率 (StarlingStarling定律定律)等长自身调节等长自身调节异长自身调节异长自身调节前负荷、前负荷、 后负荷、后负荷、 心肌收缩能力心肌收缩能力( (一一) )前负荷前负荷(preload)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即是心室的前负荷即是心室的前负荷决定于心室舒张末期的血液充盈量决定于心室舒张末期的血液充盈量 心室

33、舒张末期压力也反映心室的前负荷,且心室舒张末期压力也反映心室的前负荷,且测量方便。测量方便。 心室功能曲线心室功能曲线 前负荷前负荷(心舒末期容量(心舒末期容量) 心肌初长度心肌初长度 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 心搏出量心搏出量 异长调节:异长调节:心肌心肌收缩力能随心肌初长收缩力能随心肌初长度的改变而改变的现度的改变而改变的现象。象。 特 点特 点:调 节 范 围 小调 节 范 围 小(心肌初长度心肌初长度2.252.252.30um2.30um)。)。 意义意义: :能精细调节每能精细调节每搏输出量。搏输出量。 Frank-Starling定律:定律: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与心室收缩

34、力的正相关关系。它使心搏出量与静脉与心室收缩力的正相关关系。它使心搏出量与静脉回心血量之间保持平衡。为心肌的异长调节。回心血量之间保持平衡。为心肌的异长调节。 前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前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前负荷前负荷肌节初长度肌节初长度粗细肌丝的重叠程度粗细肌丝的重叠程度肌张力。肌张力。 最适前负荷:最适前负荷: 肌小节肌小节 最适初长为最适初长为(2.0-2.22.0-2.2 m m)时,粗细肌丝时,粗细肌丝重叠佳,肌缩重叠佳,肌缩速度、幅度和速度、幅度和张力最大;张力最大;决定前负荷决定前负荷(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的因素的因素: :1.1.静脉回心血量静脉回心血

35、量 1).1).心室充盈期持续时间心室充盈期持续时间 2).2).静脉回流速度静脉回流速度( (外周外周V V压与心房压差压与心房压差) ) 3). 3).心包内压心包内压 4).4).心室顺应性心室顺应性2.2.射血后心室内的剩余血量射血后心室内的剩余血量 ( (二二) )后负荷后负荷(afterload(afterload) ) 即即 大动脉血压大动脉血压临床:临床:A AB B持续持续心心肌肥厚肌肥厚泵血功能泵血功能搏出量恢复正常搏出量恢复正常异长自身调节异长自身调节等长自身调节等长自身调节(体液)(体液)前负荷前负荷剩余量剩余量回流量不变回流量不变搏出量搏出量射血期射血期射血速射血速等

36、容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心肌缩速心肌缩速后负荷后负荷(一定范围内)(一定范围内) ( (三三) )心肌收缩能力心肌收缩能力-等长调节等长调节 概念概念:指心肌在前、后负荷不变(心肌初长度不:指心肌在前、后负荷不变(心肌初长度不变)变), ,而改变心肌内在功能状态、影响收缩速度和张而改变心肌内在功能状态、影响收缩速度和张力等方面的调节。这种调节与初长度无关力等方面的调节。这种调节与初长度无关, ,称为等长称为等长调节。调节。 意义意义:能对持续的、剧烈的循环变化有强大的调:能对持续的、剧烈的循环变化有强大的调节作用。节作用。心肌收缩能力取决于活化横桥数及心肌收缩能力取决于活化横桥数及ATPATP酶的活

37、酶的活性高低性高低,Ca,Ca2+2+浓度及其与肌钙蛋白的亲和力。浓度及其与肌钙蛋白的亲和力。 心室功能曲线心室功能曲线( (四四) ) 心率心率(heart rate)(heart rate) 心率心率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 4040180180次次/ /分分: :随心率增快随心率增快, ,每分心输出量增加。每分心输出量增加。 180180次次/ /分分 心动周期缩短(尤其心舒期心动周期缩短(尤其心舒期) ,) ,充盈量充盈量每搏出量每搏出量每分心输出量每分心输出量。 4040次次/ /分分 心动周期延长(尤其心舒期)心动周期延长(尤其心舒期) 充盈量达极限而心率太慢充盈量

38、达极限而心率太慢每分心输出量每分心输出量。 心率增快时心肌收缩能力增强心率增快时心肌收缩能力增强( (细胞内细胞内CaCa2+2+浓度增高有关浓度增高有关) )的现象称为的现象称为阶梯现象。阶梯现象。 完整机体心率受神经体液调节完整机体心率受神经体液调节 血管是输送血液的管道,也是保证全身各器管获得血管是输送血液的管道,也是保证全身各器管获得所需血流量的结构基础。具有参与形成和维持动脉血压,所需血流量的结构基础。具有参与形成和维持动脉血压,以及实现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的功能。以及实现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的功能。 第三节第三节 血管生理血管生理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一、各类血管的功

39、能特点 1.1.大大A A:具有弹性和可扩性:具有弹性和可扩性 2.2.中中A: A: 3. 3.小小( (微微)A)A:半径小:半径小、阻力大阻力大 4.Cap.4.Cap.:薄、透性好:薄、透性好 5.5.小小( (微微)V)V: 6.V6.V:容纳循环血量:容纳循环血量60-70%60-70% 7. 7.动动- -静脉吻合支静脉吻合支弹性贮器血管弹性贮器血管Cap.Cap.前阻力血管前阻力血管Cap.Cap.后阻力血管后阻力血管物质交换血管物质交换血管容量血管容量血管-分配血管分配血管-短路血管短路血管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一一) ) 血流血流 1.1

40、.血流量血流量: :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血管截面的血量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血管截面的血量 公式:公式:Q Q (P1-P2P1-P2)r r4 4/ 8L/ 8L 单位:单位:ml/minml/min或或L/minL/min 注:注:Q Q:单位时间的液体流量:单位时间的液体流量 P P:两端的压力差:两端的压力差 r r:血管半径:血管半径 L L:血管长度(常数,不变):血管长度(常数,不变) :与:与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 血流切率血流切率 血管口径血管口径 温度温度血浆蛋白成分和浓度有关。血浆蛋白成分和浓度有关。 2 2血流速度血流速度: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直线速度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直线速度,

41、 ,即即一质点一质点( (例如一个红细胞例如一个红细胞) )在血液前进的速度。在血液前进的速度。 公式:公式:VQ/SVQ/S (注:注:S S为血管横截面积为血管横截面积)3 3血流方式:血流方式: 层流层流: : 湍流:湍流: 湍流发生的经验公式湍流发生的经验公式:Re= :Re= Re2000Re2000可发生可发生 4 4血流阻力:血流阻力: 公式:公式:R R8L/r8L/r4 4 5 5循环时:循环时:血液在体内循环一周所需的时间称血液在体内循环一周所需的时间称为循环时为循环时, ,约约23s23s。VD (三)血压(三)血压 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单位面积血

42、管壁的侧压力血管壁的侧压力。不。不流动时的侧压力称体循环平均压(充盈压);流动时流动时的侧压力称体循环平均压(充盈压);流动时的侧压力称血压(分动、静脉血压)。的侧压力称血压(分动、静脉血压)。 产生条件:产生条件: 血管内血液的足够的充盈度血管内血液的足够的充盈度 血流的动力心射血力血流的动力心射血力 血流的阻力能量的消耗血流的阻力能量的消耗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一一) )动脉血压动脉血压 1.1.形成形成 前提条件:足够的血液充盈前提条件:足够的血液充盈 决定因素:心室射血对血流产生的动力决定因素:心室射血对血流产生的动力; ; 外周血管口径变化对血流产生的阻

43、力外周血管口径变化对血流产生的阻力. .心室舒张心室舒张心室收缩心室收缩射血入主射血入主A A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大大A A回弹回弹(势能释放)(势能释放)推血继续流动推血继续流动血液对动脉壁的侧压血液对动脉壁的侧压降低到最小值降低到最小值= =舒张压舒张压 血液对动脉壁的侧压血液对动脉壁的侧压上升到最大值上升到最大值= =收缩压收缩压推血(推血(1/31/3)流动)流动 大大A A扩张(扩张(2/32/3) ( (动能消耗动能消耗) ) (势能贮存(势能贮存+ +缓冲力)缓冲力)2.2.正常值与测量正常值与测量 收缩压(收缩压(SpSp): :室缩室缩时时, ,动脉血压升高到的最动脉血压升高到

44、的最高值高值( (100100120mmHg120mmHg) ) 舒张压(舒张压(DpDp): :室舒时室舒时, ,动脉血压降低到的最低动脉血压降低到的最低值值( (606080mmHg80mmHg) ) 脉搏压脉搏压:Sp-Dp:Sp-Dp303040mmHg 40mmHg 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 :DpDp + + 脉压脉压/3/3 血压的测量示意图血压的测量示意图 (Sp + 2Dp)/3(Sp + 2Dp)/3 生理变异生理变异: : 年龄年龄1010岁岁Bp1mmHg(Bp1mmHg(血压随年龄的血压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增加而升高,Sp,Sp的升高比的升高比DpDp的升高更明显的升高更

45、明显) ) 吸气呼气吸气呼气BpBp:吸气负压抽吸,血贮于:吸气负压抽吸,血贮于肺中肺中回心血量回心血量射血量射血量BpBp 活动安静活动安静 站位卧位站位卧位 右臂左臂(右臂左臂(1.33kPa or 10mmHg1.33kPa or 10mmHg) 上午下午上午下午(8(81111时最高时最高,0,08 8时最低时最低) ) 高原平原高原平原 男性女性男性女性 (1)(1)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缩期射入心缩期射入A A血量血量管壁侧压力管壁侧压力 (2)(2)心率心率心舒期心舒期心舒末期心舒末期A A血量血量管壁侧压力管壁侧压力 3.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心舒末期心舒

46、末期A A血量血量 DP DP(不明显)(不明显)SP(SP(明显明显) )血流速血流速 DP(DP(明显明显) )搏出量搏出量SPSP(不明显)(不明显)回心血量回心血量(3)(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心舒期血流速心舒期血流速心舒期心舒期A A血量血量 心缩期射血心缩期射血 SPSP(不明显)(不明显)(4)(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顺应性主动脉和大动脉的顺应性 (5)(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积的比例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积的比例 如:大失血如:大失血循环血量循环血量BpBp(显著)(显著) 过敏休克过敏休克血管容积血管容积回心血量回心血量BpBpDPDP(明显)(明显)管壁侧压力管壁侧压力SPSP

47、(明显)(明显)DPDP脉压脉压体循环平均压变体循环平均压变BpBp变变(二)动脉脉搏(二)动脉脉搏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量(一)静脉血压(一)静脉血压 1.1.分类:分类:(1 1)外周静脉压)外周静脉压( (各器官的静脉压各器官的静脉压) )。(2 2)中心静脉压:胸腔内大静脉和右心房的)中心静脉压:胸腔内大静脉和右心房的压力。压力。正常值为正常值为4 412cmH12cmH2 2O O 2.2.特点特点:近心端低,远心端高:近心端低,远心端高: 下腔下腔V V: 3 34mmmHg4mmmHg(0.40.40.53kPa0.53kPa)小小 V V:151520m

48、mHg20mmHg(2.02.02.67kPa2.67kPa)右右 房:房: 0 0易受重力影响,易受重力影响,测量位取平卧位测量位取平卧位(被测部与心水平)(被测部与心水平)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 cvp 指胸腔内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指胸腔内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正常值:正常值:0.390.391.18kPa1.18kPa( (4 412cmH12cmH2 2O O) )特点特点:高低取决:高低取决: 意义:意义:反映心功和反映心功和V V回流量回流量 控制补液速和量的指标控制补液速和量的指标 (如如CVPCVP低,常提示输液的量不足)低,常提示输液的量不足)与心室射血量呈负相关;与心室射血

49、量呈负相关;与与V V回流速和量呈正相关。回流速和量呈正相关。中心静脉压与动脉血压变化的意义中心静脉压与动脉血压变化的意义- - 中心中心V V压压 动脉血压动脉血压 意意 义义- 血容量不足血容量不足 正常正常 射血功能良好,血容量不足射血功能良好,血容量不足 射血功能射血功能,血容量,血容量(相对)(相对) 正常正常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容量血管过度收缩,可能有血容量不足可能有血容量不足或容量血管过度收缩,或容量血管过度收缩,肺循环阻力过高肺循环阻力过高正常正常 射血功能减退射血功能减退(二(二) )重力对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静脉压的影响血管内血液受地球重力场影响产生静水压血管内血液受地球重力

50、场影响产生静水压, , 低于心脏每低于心脏每1cm,1cm,动静脉血压增高静水压动静脉血压增高静水压0.77mmHg,0.77mmHg,足部血压增高足部血压增高90mmHg90mmHg。 高于心脏每高于心脏每1cm,1cm,动静脉血压降低静水压动静脉血压降低静水压0.77mmHg,0.77mmHg,颅顶矢状窦静脉压为颅顶矢状窦静脉压为-10mmHg-10mmHg。静脉血管因其结构特点有可扩张性静脉血管因其结构特点有可扩张性, ,当跨壁压当跨壁压变化时可影响静脉的充盈度变化时可影响静脉的充盈度。 (1 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体循环平均充盈压VV回心血量回心血量(2 2)心肌收缩力量)心肌收缩力量

51、射血射血心室舒张期室内压心室舒张期室内压,心室抽吸心室抽吸, V, V回流量回流量。( (三三) )静脉血流静脉血流1.1. 静脉对血流的阻力很小静脉对血流的阻力很小, ,仅占体循环总阻力的仅占体循环总阻力的15%,15%,微微静脉的收缩可改变毛细血管的后阻力静脉的收缩可改变毛细血管的后阻力2 2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3 3)体位改变)体位改变(4 4)骨骼肌收缩的挤压作用)骨骼肌收缩的挤压作用(5 5)呼吸运动)呼吸运动静脉瓣的损坏静脉瓣的损坏, ,环境温度环境温度, ,静脉壁的紧张性静脉壁的紧张性均可影响体位改变对静脉回流的多少均可影响体位改变对静脉回流的多少五

52、、微循环五、微循环(一)组成及功能(一)组成及功能微微A 总闸门总闸门后微后微A 分闸门分闸门Cap.前括约肌前括约肌 分闸门分闸门真真Cap. 交换血管交换血管通血通血Cap. 直捷通路直捷通路A-V吻合支吻合支 调节体热调节体热微微V Cap.后阻力血管后阻力血管Cap前阻力前阻力血管血管微循环的血流通路与作用微循环的血流通路与作用 名称名称 血流通路血流通路 血流特点血流特点 作用作用真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 微微A A后微后微ACap.ACap.前括约肌前括约肌 血流缓慢血流缓慢 物质交换物质交换 直捷通路直捷通路 微微A A后微后微AA通血通血Cap. Cap. 血流速较快血流速较快 利

53、血回流利血回流 A-VA-V短路短路 微微A AA-VA-V吻合支吻合支微微V V 随温度变化随温度变化 调节体温调节体温真真Cap.Cap.网网微微V V 主要场所主要场所微微V V( (二二) )毛细血管壁的结构和通透性毛细血管壁的结构和通透性 单层内皮细胞单层内皮细胞 基基 膜膜(三三)毛细血管壁的数量和交换面积毛细血管壁的数量和交换面积400400亿根亿根: : 心、脑、肝等心、脑、肝等2500250030003000根根/mm/mm3 3 骨骼肌骨骼肌100100400400根根/mm/mm3 3 总交换面积总交换面积:1000m:1000m2 2( (四四) )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微循

54、环血流动力学动脉端动脉端30 30 40mmHg, 40mmHg, 静脉端静脉端101015mmHg15mmHg毛细血管平均压毛细血管平均压20mmHg(20mmHg(前后阻力血管阻力比为前后阻力血管阻力比为5:1)5:1) 0.5 m微循环交替轮流开放的自身调节微循环交替轮流开放的自身调节局部代谢产物局部代谢产物组织胺组织胺,PoPo2 2 后微后微A A和和Cap.Cap.前括约肌舒张前括约肌舒张真真Cap.Cap.开放开放血流量及流速血流量及流速 后微后微A A和和Cap.Cap.前括约肌收缩前括约肌收缩局部代谢产物局部代谢产物 组织胺组织胺,PoPo2 2 真真Cap.Cap.关闭关闭

55、血流量及流速血流量及流速 缩血管物质缩血管物质( (五五) )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组织液是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组织液是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中介中介, ,交换方式交换方式: :扩散扩散: :小分子溶质小分子溶质( (无机盐无机盐、GSGS、O O2 2、COCO2 2等等) )吞饮吞饮: :通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将管内液体以入通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将管内液体以入 胞方式移向管外胞方式移向管外滤过和重吸收滤过和重吸收 因静水压和胶体渗透压差导致因静水压和胶体渗透压差导致 液体从管内移向管外液体从管内移向管外-滤过滤过 液体从管外移向管内液体从管外移向管内-重吸

56、收重吸收六、组织液的生成六、组织液的生成( (一一) )组织液的生成组织液的生成 0.5%0.5%2%2%流经毛细血管的血浆量生成流经毛细血管的血浆量生成组织液组织液其中其中90%90%在毛细血管静脉端重吸收回血,在毛细血管静脉端重吸收回血,10%10%进入淋巴进入淋巴管管, ,成为淋巴液成为淋巴液( (最终回血最终回血) )组织液生成量组织液生成量V=V=滤过系数滤过系数K Kf f 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 K= Kf f (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压P Pc c + +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ifif) - -(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静水压P Pifif+ +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

57、透压 p p) 组织液生成组织液生成( (动脉端动脉端) )组织液回流组织液回流( (静脉端静脉端) ) ( (二二) )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主要因素主要因素 生成量生成量 回流量回流量 例例 症症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压 炎症、充血性心功炎症、充血性心功静脉压静脉压 不全等所致的水肿不全等所致的水肿血浆胶体血浆胶体 营养不良、肾炎等营养不良、肾炎等渗透压渗透压 血浆蛋白血浆蛋白所致水肿所致水肿 淋巴淋巴 丝虫病、癌症等丝虫病、癌症等回流受阻回流受阻 使受阻部位远端水肿使受阻部位远端水肿毛细血管毛细血管 烫伤、细菌感染烫伤、细菌感染通透性通透性 所致的局部水肿所致的

58、局部水肿( (二二) )淋巴液的回流及影响淋巴液回流的因素淋巴液的回流及影响淋巴液回流的因素 淋巴液回流的意义淋巴液回流的意义: : 组织蛋白质、小肠吸收的脂肪、组织液中大组织蛋白质、小肠吸收的脂肪、组织液中大 的物质、细胞等。的物质、细胞等。 回流动力回流动力: :淋巴管泵淋巴管泵七、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七、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一一)淋巴液的生成淋巴液的生成 淋巴液是进入淋巴管的组织液淋巴液是进入淋巴管的组织液,每天约每天约20004000ml, 1/6 经右淋巴导管经右淋巴导管, 5/6 经胸导管经胸导管。 机体在正常情况下血液循环功能能保持机体在正常情况下血液循环功能能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相

59、对稳定是通过神经和体液相对稳定,这种相对稳定是通过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而实现的。因素调节而实现的。 具体的调节方式主要是通过改变具体的调节方式主要是通过改变心缩力心缩力和心率和心率以调整以调整心输出量心输出量,通过影响,通过影响血管紧张血管紧张性和血管口径性和血管口径以改变以改变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第四节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一神 经经 调调 节节 1 1颈颈A A窦和主窦和主A A弓压力感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受性反射(1 1)压力感受器)压力感受器 部位:颈部位:颈A A窦和主窦和主A A弓血弓血管外膜下的神经末梢。管外膜下的神经末梢。(2 2)传入神经)传入神经 窦窦N

60、N(加入舌咽(加入舌咽N N)。)。主动脉主动脉N N(加入迷走(加入迷走N N,家家兔则游离较长称减压兔则游离较长称减压N N)。)。(3 3)中枢联系)中枢联系 其传入冲动先到达孤束其传入冲动先到达孤束核再与心血管中枢联系。核再与心血管中枢联系。 心血管反射心血管反射 部部 位位 特特 点点脊脊 T T、L L、S S段段 活动受上级中枢控制活动受上级中枢控制髓髓 灰质侧角灰质侧角 能完成原始不精确的心血管反应能完成原始不精确的心血管反应 缩血管区缩血管区 控制交感缩血管神经紧张性控制交感缩血管神经紧张性延延 (头端腹外侧部)(头端腹外侧部) 舒血管区舒血管区 该区兴奋则交感缩血管紧张性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