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编组站车场及线路设计._第1页
第三章编组站车场及线路设计._第2页
第三章编组站车场及线路设计._第3页
第三章编组站车场及线路设计._第4页
第三章编组站车场及线路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编组站车场及线路设计 第一节第一节 编组站各车场及线路平、纵断面编组站各车场及线路平、纵断面(一) 各车场位置选择原则及要求(1)具有高效率的作业流程;(2)保证必需的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并使编组站各部分相互匹配和协调;(3)站内列车、本务机、调机、车辆走行作业距离短、作业停留时间少、作业进路交叉干扰少;(4)作业指挥管理方便;(5)有利于选址,并具有发展的可能;(6)占地面积小,土石方、给排水、房建工程量少、铺轨、铺岔数量少,工程投资和运营支出省;(二) 通过车场位置确定横列式编组站的通过车场宜设在到发场旁 (二) 通过车场位置确定 混合式和纵列式编组站的通过车场宜设在出发场旁;当通过

2、列车有甩无挂,也可设在邻近机务段的到达场旁。(二) 通过车场位置确定 当通过列车较多,可单设通过车场。通过车场与其旁侧的到达场、出发场或到发场的咽喉布置,应有互通的进路。(三) 编发线设置 编发线宜在调车场外侧的线路集中设置,其出场咽喉宜适当增加平行进路,并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四) 机务设备 横列式编组站的机务段应与车场纵列配置,当双方向的到发场分别并列在共用调车场两侧时,宜设在驼峰端; (四) 机务设备(四) 机务设备(五) 车辆设备 单向编组站的车辆段,宜设在调车场尾部附近或其正线外侧;双向编组站的车辆段应设在两套系统之间,并靠近主要空车方向系统的调车场尾部附近。 站修

3、所宜设在调车场尾部附近。当同时有车辆段和站修所且条件适当时,宜合设一处。站坪长度站坪长度到发线有效长到发线有效长调车线调车线4848条的条的车场宽度车场宽度8508501050105012501250单向纵列式单向纵列式530053005900590065006500350350单向横列式单向横列式370037004100410045004500400400双向纵列式双向纵列式550055006100610067006700700700 车场中轴线一般是指通过一个车场中心点并与该车场线路平行的一条假想线。例如,驼峰调车场的中轴线是指通过驼峰车场中心点并与调车线平行的一条假想线,车站中轴线一般是

4、指主要调车方向主要车场中轴线的连线。 要求到达场、调车场、出发场都布置在直线上,车站中轴线贯穿三场并与车场中轴线相吻合。受地形、地物等客观条件限制时,在到达场、调车场、出发场适当处进行转角,保证线路l效在直线上 利用进口转角利用出口转角出发场出口编组场入口出发场出口编组场出口到达场出发场 在到达场进口咽喉和出发场出口咽喉两处进行转角, 不影响车站作业。利用出发场进口咽喉处转角,对作业影响最小利用调车场出口咽喉转角,必要时也可采用到、发车场的平面设计 与编组站中轴线相平行的直线上 困难条件:可利用咽喉转角 特别困难条件:曲线半径不应小于800 m到、发场的纵断面设计 峰前到达场,面向驼峰的下坡

5、出发场:平坡 到发场:平坡 任何情况下坡度不要超过1.5 调车场的平面设计 调车场的中轴线必须是直线,除两端咽喉连接形成的曲线外,调车场必须设在直线上。 调车场的纵断面设计 根据调车场采用的不同调速制式和调速工具分别设计。 一般设为锅底形,车辆溜行远,不越出尾部警冲标,方便尾部牵出线调车和防溜。牵出线的平面设计 一般情况下,牵出线应设在直线上; 在困难条件下,不小于1000 m的同向曲线上; 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半径不得小于600m; 除为调整线间距外牵出线不应设在反向曲线上。牵出线的纵断面设计 驼峰; 平面牵出线应设计为面向调车场不大于2.5的下坡道或干道。在调车场尾部咽喉区部分,因考虑道岔、

6、曲线阻力折减,采用不陡于4的下坡道; 小能力驼峰和坡度牵出线根据车辆阻力等单独计算。 编组站的环到、环发线,在困难条件下,可采用不小于250米的曲线半径。 站内联络线、机车走行线和三角线等的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00米 凡停放车辆的线路,纵断面的最大坡度,不能陡于1.5,凡通行车列的线路,其坡度应保证停车后能顺利起动。站内联络线坡度不应陡于20。 第二节第二节 编组站各车场线路数目确定编组站各车场线路数目确定 编组站到发线数量的确定应满足衔接方向列车运行图和车站技术作业过程的需要。在我国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中,提出按表3-3-2确定到达场、到发场和出发场线路数目。 表3-3-2 到达场、到发场和

7、出发场线路数目到发列车数到发列车数( (列列) )线路数量线路数量( (条条) )到发列车数到发列车数( (列列) ) 线路数量线路数量( (条条) )1818及以下及以下 3 355-6655-666-76-719-3019-30 3-4 3-4 67-7867-78 7-87-831-4231-42 4-54-5 79-90 79-90 8-98-9 43-5443-545-65-691-10291-102 9-109-10 1.将车场各衔接线路的到、发列数加总后查用。 2.有一定数量的小运转列车(作业时间省30)的到达场、到发场和出发场,其线路数量 可按表中数字酌量减少。 3.表中无甩挂

8、作业的通过列车一到一发按一列计算,其线路数量可按取表中数字下限;通过车场不单独设且通过列车比例大,取下限;有甩挂作业的通过车场取上限。 4.如车场到达的衔接 三个及以上方向(有正规列车到达),可再增加一条线路。峰前到达场,尚应考虑每一衔接方向不少于2条线路。5.峰前到达场,每方向有2条线,按引入编组站并有正规列车到达的线路计算,合并引入按合并后引入方向计算。6.机车走行线可根据需要另行设置。 到达场和出发场各增加一条调机走行线。机务段设在出发场旁反向一侧,到达场还需增加一条本务机车走行线。DBDB出发通过车场机务段车辆段机务段方案调车场环接方案到达场下行ACAC 编组站调车场线路的数量和有效长

9、度,应根据线路用途、列车编组计划的组号、每一组号每昼夜的车流量和到发线有效长度等因素确定。 调车场的线路用途:供列车编组计划规定的到站或去向的车辆作业使用的线路;供大运转列车使用的编发线;供空车作业使用的线路;供本站作业车或两调车系统交换车使用的线路;供进行其它专门作业使用的车辆停留线。 调车场采用半自动化和自动化设备(减速器和减速顶),为调车线内进口第一制动位(即常称的第三制动位)末端(设有轨道电路时,为其后的轨道绝缘节)至调车线尾部警冲标,当尾部道岔为电气集中时,则为其内方的调车信号机或设有编发线的出发信号机。 调车场采用减速器和铁鞋作为调速设备时,为调车线内头部警冲标至调车线尾部警冲标,

10、当尾部道岔为电气集中时,则为其内方的调车信号机或设有编发线的出发信号机。 编组站为列车解编作业用的牵出线数量应根据调车区的分工、作业量和作业方法确定。通过车场可根据需要设置为通过列车成组甩挂和为换重作业用的牵出线。 为列车解编作业用的牵出线有效长度,可按到发线有效长度加30m设计。当地形条件困难且作业量较小时,以编组为主的牵出线有效长度可根据所采用的作业方法确定,但不应小于到发线有效长度的23(第一次为溜放转场无机车制动,辆数应少;第二次转场有机车推送、制动、辆数可多)。 第三节第三节 编组站各车场咽喉区布置设计编组站各车场咽喉区布置设计1.保证必要的平行作业进路;2.进路交叉数量应减少到最低

11、限度;3.尽量缩短咽喉区长度;4.力求各条线路有效长接近相等;5.铺设的道岔要少。 咽喉设计要保证安全、满足能力及作业上的需要,符合经济原则和保留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到达场两端咽喉布置,要根据到达场的使用情况、进站线路引入方向、机务段和通过车场的合理位置、驼峰作业方式、有无峰下跨线桥等因素确定。到达场咽喉区设计着重解决线路的合理分组、两端咽喉区的平行进路、机走线的数目及位置、调机停留线的布置等问题。 (一) 办理的作业及平行进路到达解体列车接车;连挂调机,准备推峰解体;反驼峰方向到达列车本务机入段。推送车列上峰解体和调机返回;反驼峰方向列车到达;顺反向到达列车本务机入段。入口咽喉区出口咽喉区

12、(二) 线路分组 车场线路划分的组数应多于或至少等于咽喉平行进路的数目。 线路分组的多少与编组站图形及到达场衔接方向数有关。 以三级三场为例,到达场线路按照用途应分为以下几组: 顺驼峰方向接车线2-3组; 反驼峰方向接车线1组; 调机走行线1-2条; 本务机入段线(走行线)0-1条。 通过车场在到达场两侧时,需设通过线1-2组。(三) 示例双向编组站衔接两个顺向接车方向的到达场咽喉布置图;虚渡线的作用。(三) 示例ACB、D无峰下跨线桥。该图衔接四个方向,A、C顺接,B、D合并反接。到达场共设9条线路,6道为机车走行线。进站端:A、C方向同时接车,B、D方向本务机入段和向部分线路待解车列挂机车

13、等四项平行作业。出口端:办理车列推峰解体、本务机入段(或调机返回)和B、D方向接车等三项作业。(三) 示例三级三场到达场咽喉布置图(机务段在出发场旁)机务段在共用出发场旁侧,因而到达场需设B、D方向列车机车折返线(和车列到发线兼用);顺向机车利用峰下跨线桥入段;该图进、出口均能保持四项平行作业。(三) 示例采用环接、双推双溜的到达场布置图;机务段在调车场旁侧;采用环接,到达场内不设本务机走行线;设专用调机折返线。(一) 办理的作业及平行进路1、出发场进口咽喉区办理的作业一般有四项,共需进路69条 1)顺向无改编中转列车接车:1条; 2)在各牵出线上办理的调车作业; 调车场与出发场间牵出线数目应

14、视图形而定。三级三场牵出线通常不应少于三条,一般以四条为限。双向编组站,可设两条牵出线。 3)反向自编列车及无改编中转列车发车:12条 4)顺、反两方向本务机出入段。 机车出入段的径路要视机务段的位置而定。机务段与到达场或调车场并列,则顺、反两方向的机车出入段应有两条进路 。若机务段与出发场并列,反向机车由机待线转至出发场挂机,顺向机车出入段应有两条通路。(一) 办理的作业及平行进路(一) 办理的作业及平行进路2、出发场出口咽喉区 1)顺驼峰方向无改编中转列车或自编列车发车; 1-2条,环发时需再增设一条 2)调机转线;不另设机待线 3)反驼峰方向无改编中转列车到达;通常1条 4)顺向本务机出

15、入段等。(二) 线路分组顺向无改编中转列车到发线1组;顺向自编列车发车线1-2组;本务机走行线1条;反向自编中转列车发车线1-2组;反向无改编中转列车到发线1组。(三) 示例进口咽喉:无改编中转列车到达与三条牵出线调车转线等四项作业;出口咽喉:无改编中转列车部分车组甩挂、顺向发车、调机转线和连挂本务机车的需要。(一)顺向到发场1、办理的作业及平行进路进口咽喉区办理的作业主要有以下三项: 1)顺驼峰方向列车接车; 2)到达、解体列车驼峰牵出转线; 3)顺向列车本务机出入段。出口咽喉区办理的作业主要有以下三项: 1)向该场各衔接方向发车; 2)自编出发列车由尾部调机牵出转线; 3)顺向到发列车本务

16、机车出入段。(一)顺向到发场2、线路分组 顺向无改编中转列车到发线1组; 顺向改编列车到发线1组; 机车走行线1条。 线路的排列可按无改编中转列车到发线设在最外侧,改编列车接车线靠近调车场,机车走行线设在这两类线路中间。(二)反向到发场(一级三场)1、办理的作业及平行进路进口咽喉区办理 1)各衔接线路方向接车 2)各编成车列由牵出线转线出口咽喉区办理 1)向该场各衔接方向发车 2)到达解体列车向驼峰牵出转线 3)反向列车本务机出入段 进口咽喉处一般有2-3条作业进路,出口咽喉处有3-5条作业进路即可。(二)反向到发场(一级三场)2、线路分组 到发场线路一般分为三组: 1)反向无改编中转列车到发线1组; 2)反向改编列车接车线1组; 3)反向自编列车发车线1组。 线路的排列为无改编中转列车到发线设在最外侧,改编列车接车线靠近调车场,中间布置自编列车发车线。 不设编发线的调车场尾部 设有编发线的调车场尾部三级三场编组站辅助调车场位置示意图二级四场编组站辅助调车场位置示意图单向箭翎线(S型箭翎线) 由三条尽头线组成,中间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