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题目: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班级:2013211202姓名: 学号:实验一、共源极放大器性能分析一、 实验目的1、掌握synopsys软件启动和电路原理图(schematic)设计输入方法;2、掌握使用synopsys电路仿真软件customdesigner对原理图进行电路特性仿真;3、输入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并对其进行DC、AC分析,绘制曲线;4、深入理解共源级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以及mos管参数的改变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二、实验要求1、启动synopsys,建立库及Cellview文件。2、输入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3、设置仿真环境。4、仿真
2、并查看仿真结果,绘制曲线。三、实验步骤1、建立工作库;2、建立单元;3、编辑电路;4、仿真。四、实验结果1、电路图:2、幅频特性曲线:3、元件参数:电阻,Rd=10k:栅源之间所接电容,C=1pF:三极管(NMOS管)的参数,沟道宽度为10,长度为1,宽长比为10:2V电压表的参数:3V电压表的参数:五、实验结果分析输入交流电源电压为1V,所得增益为12dB。由仿真结果有:gm=496u,R=10k,所以增益Av=496*10/1000=4.96=13.91dB可见,实际增益大于理论增益。实验二、差分放大器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差分放大器的设计方法;2.掌握差分放大器的调试与性能指标的测试方
3、法。二、预习要求1根据指标要求,设计并计算电路的有关参数;2.画出所设计的电路,列出元件的值;3.制定出实验方案,选择实验用的仪器设备;4.写出预习报告。三、实验内容1.按以下指标要求,设计一个差分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大于20dB,尽量增大GBW;2.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设计、调试;3.对电路性能指标进行测试仿真,并对测量结果进行验算和误差分析;4.使用二极管代替电阻做负载,实现10dB增益(选做);5.实验MOS管代替电阻做负载,实现30dB增益(选做)。四、实验步骤1、绘制电路图;2、粗略确定电路中元件参数;3、根据要求调整元件参数;4、仿真,并生成网表;5、绘制频谱特性图形;6、电路的改进
4、建议和实验中的体会。五、实验结果(表中数据单位为dB)RW/L51020304010k7.99.610.911.411.720 k13.815.616.817.317.730 k17.31920.220.821.1六、实验截图1.电路图2. W=10, L=1, R=10K时的幅频特性曲线:3. W=40, L=1, R=30K时的幅频特性曲线:改变W/L和栅极电阻,可以看到,R一定时,随着W/L增加,增益增加,W/L一定时,随着R的增加,增益也增加。但从仿真特性曲线我们可以知道,W/L增大时,带宽会下降。实验三:电流源负载差分放大器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流源负载差分放大器的设计方法;2.
5、掌握差分放大器的调试与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二、实验要求1.设计一个差分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大于30dB;2.对所涉及的电路进行设计、调试;3.对电路性能指标进行测试仿真,并对测量结果进行验算和误差分析。三、实验步骤1.绘制电路图;2.粗略确定电路中原件参数;3.根据要求调整元件参数;4.仿真,并生成网表;5.绘制频谱特性图形;6.电路的改进建议和实验中的体会。四、实验结果增益(dB)W/L(NMOS)40506070W/L(PMOS)1020.220.821.4222026.426.526.827.1303030.5630.9531.35五实验截图1.电路图2. WP=5,WN=40,L=1时
6、的幅频特性曲线:3. WP=10,WN=70,L=1时的幅频特性曲线:本次实验是在实验二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调试的,电压增益为31.35dB,电压的理论增益公式为AVgm0,2(r02|r03)电源电压的设计需要合适的范围,既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过小会使得场效应管不能进入到饱和区,过大会使得此放大器的输出摆幅过小,我们的电路设计中选择电源电压为3V,可以满足实验要求。实验五:共源共栅电流镜设计一、实验目的熟悉软件的使用,了解Cadence软件的设计过程。掌握电流镜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设计集成电路实现所给要求。二、实验设计题目及要求1.实验设计题目:低输出电压高输出电阻的电流镜设计。包括基本共源共栅
7、电流镜设计和低压共源共栅电流镜设计。2.实验设计要求:电流比1:1;输出电压最小值0.5V;输出电流变化范围5100UA。三、实验内容共源共栅电流镜基本参数确定。其中:每个MOSFET的衬底都接地,(W/L)1=(W/L)2; (W/L)3=(W/L)4;通过大信号直流工作点分析和小信号等效电路分析,可以知道该电路的特点如下:(1) 小信号输入电阻低(1/gm1);(2) 输入端工作电压低( VT1+VMAX=VT1+2Iinmax/KP1(W/L)11/2 );(3) 小信号输出电阻高(rout=rds21+(gm3+gmb3)rds3+rds3);(4) 输出端最小工作电压低( 2VMAX
8、(2V4=VT3+2VMAX) )。1.设计变量初始估算确定(W/L)1、(W/L)2为了计算设计变量,我们有必要了解电路MOSFET的工作状态,为了使输出端最小工作电压小于0.5V,令:MN3管工作于临界饱和区(即:VOUTMIN=VG3-VT3=0.5V),而MN1、MN2管随着输入电流Iin从5UA变到100UA的过程中先工作在过饱和区最终工作在临界饱和区,同时令:当MN1、MN2工作在临界饱和区时VDS1=VDS2=VOUTMIN/2=0.25V。为了使MN1、MN2工作在饱和区,则必须:VDSVGS2-VT22IINMAX/KP2WL2VDS2=VOUTMIN2(W/L)22IINM
9、AXKPN(VOUTMIN2)=210010-6A123.010-6A/V20.252V226确定(W/L)3、(W/L)4从MN3管VGS3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当Iin=100UA时,为了使MN2管工作在临界饱和区,VGS3的电压降不可以过大,即:VGS3VG3-VOUTMIN2又MN3管工作于临界饱和区,则:VGS3VD3+VT3-VOUTMIN2VT3+2IINMAXKP3WL3VOUTMIN+VT3-VOUTMIN22IINMAXKP3WL3VOUTMIN2(W/L)32IINMAXKPN(VOUTMIN2)2=210010-6A123.010-6A/V20.252V226确定(W/L)
10、B为了节省面积和设计的方便,取(W/L)B=1确定IB在确定IB前先要计算VT3,根据衬偏效应可以得到:VT3=VTN0+(2F+VSB-2F=0.6431V+0.63V1/2(0.83V+0.25V-0.83V)0.72V因为MN3工作在临界饱和区,所以:VG3=VD3+VT3又MNB管工作于MOS二极管状态:VG3=VDSB=VGSB=VTB+2IBKPBWLBIB=12(VOUTMIN+VT3-VTNO)2KPN(W/L)BIB=0.5O.5V+0.72V-0.6431V2123.010-6A/V2120UA确定沟道长度L取L=3M2.验证直流工作点(1)MNB:二极管连接确保它工作于饱
11、和区。(2)MN3:工作于临界饱和工作区。(3)MN1、MN2:当IIN=100UA,它们工作于临界饱和区;当IIN减小时,VGS1、2减小且VDS1、2增大,使它们工作在过饱和区。(4)MN4:要使MN4管工作于饱和区,则:Vds4Vgs4-VT4Vd4Vg4-VT4VT1+|V|VOUTMIN而VT1=0.6431V,VOUTMIN=0.5V,显然上式成立。即MN4工作于饱和区。3.仿真验证绘制电路图,进行仿真,通过仿真结果进行参数调整。四实验结果1.电路图2.电阻参数:实验总结:1.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元件参数的设置:实验过程中,电路图可以按照实验讲义的提示进行搭建,但是元件的参数需要自己进行设定,刚开始时选择的参数范围不合理,导致实验结果达不到实验要求,后来通过查阅资料和笔记以及经过助教的提醒,选择了合适的参数范围,完成了实验要求。MOS管命名不正确:NMOS4和PMOS4初始名字与仿真库不同,导致仿真报错。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们好一阵子,以为是哪一步操作有误,甚至还重新做了一遍实验,但是还是解决不了,后来经过出现过相同问题的同学提醒,在一开始选择MOS管时就把参数和名称设置好,才解决了这个问题。2.心得体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