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生态学复习大纲考试题型:名词解释、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分析论述题。3.掌握现代生态学发展的趋势(1)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现代生态学一方面向区域性、全球性乃至宇宙性方面发 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理学、微形态解剖学结合。(2)研究范围的扩展。一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扩展到人类社会,渗入到人类的经济活动,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接的桥梁之一;二是应用生态学得到迅速发展。(3)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野外自计电子仪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建模等现代化测试 技术、设备和手段得到广泛应用;系统分析方法以及系统生态学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本学科的方法
2、 论。(4)生态学研究的国际性日益增强。(二)生物与环境1 . 了解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 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环境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指的是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小环境指的是对生物 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指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是指离地面1.5m 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决定,如大气环流、地理纬度、距海洋距离、大面积地形等。小环境中的 气候称为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 1.5m以内的气候,生物所处的局域地区的气候。2 .掌握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的区别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
3、、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生命活动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如 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因子:构成环境组成的下一个层次的基本单元。 如属于气候要素的气温、降水、湿度、风等。3 .深入理解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及其限制因子、生态幅的概念作用特征:(1)综合作用:环境中的每个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存在,总是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影响 和制约的。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导致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并非等价的,其中有一个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它的改 变会引起其它生态因子发生改变,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改变。(3)阶段性作用:由于生态因子规律
4、性变化使生物生长发育出现阶段性,在不同发育阶段,生物需 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因此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也具有阶段性。(4)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生态因子虽然并非等价,但都很重要,一个都 不能少,不能替代。但在一定条件下,当某一因子数量不足,可依靠相近生态因子的加强得以补偿。(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行为、生长、生殖和分布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 以是间接的,有时需经历几个中间因子。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 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生态幅或生态价:指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
5、个耐受范围, 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4.熟练掌握光、温度、水、土壤、大气 CO冷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和适应1、光的生态作用:(1)光照强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影响。(生长发育体色、叶绿素、细胞增长和分化、花果质量和数量)适应:色素种类(光质)叶子运动和落叶、视觉器官(光照强度),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 中日照植物、日中性植物,长日照动物短日照动物、昆虫滞育、换毛与换羽、动物迁徙(光 周期)2、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1)温度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和生物的发育, 并决定着生物的地理分布。(2) 任何一种生物都必须在一定的温
6、度范围内才能正常生长发育。(3) 一般说来,生物生长发育在一定范围内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变缓。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所能忍 受的温度范围时,生物的生长发育就会受阻,甚至造成死亡。(4)止匕外,地球表面的温度在时间上有四季变化和昼夜变化,温度的这些变化都能给生物带来多方面和深刻的影响。(5)温度对生物的生态意义还在于温度的变化能引起环境中其他生态因子的改变,如引起湿度、降水、风、 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以及食物和其他生物活动和行为的改变等,这是温度对生物的间接影响。适应:生物对极端高温、低温的适应表现在形态、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低温的形态适应:植物的芽和叶片常有油脂类物质保护,
7、树干粗短,树皮坚厚;内温动物出现贝 格曼规律和阿伦规律的变化。在 生理方面,植物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增加糖类、脂肪和色素等物 质以降低植物冰点,增强抗旱能力;内温动物主要增加体内产热,此外还采用逆流热交换、局部 异温性和适应性低体温等适应寒冷环境。行为上的适应照顾要是迁徙和集群。生物对高温的适应也表现在上述三个方面。生理上,植物主要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糖和盐的浓度,以及增加蒸腾作用以散热;动物则适当放松恒温性,将热量储存于体内,使体温升高,等夜 问再通过对流、传导、辐射等方式将体内的热量释放出去,一些小的内温动物以夜行加穴居的方 式,避开沙漠炎热干燥的气候,夏眠或者夏季滞育、迁徙,也是动物度过敢
8、惹季节的一种适应。3、水因子的生态作用:水是所有有机体的内部介质,是生命物质的组成成分;水是有机体生命 活动的基础;水是生物获得资源和栖息地场所;陆地水量的多少影响陆生生物的生长和分布。适应:进化出自动调节渗透压的能力;细胞质中还有高浓度的适宜物质,适应高盐浓度和渗透压; 根、茎、叶内形成一套互通连接的通气系统,适应缺氧的环境。4、土壤对生物的影响:(1)提供了栖息地,具有营养物传递系统、冉循环系统和废物处理系统 (2)是植物萌芽、支撑和腐烂的地方,又是水和营养物储存场所(3)是动物和微生物藏身处、排污 处(4)是污染物质转化的重要基地特点:(1) 土壤表层的温度较气温剧烈,随土壤的加深,土壤
9、温度的变化幅减少( 2)随土壤深 度加深,土壤的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的时间延后,其后延落后于气温的时间与土壤深度成正比(3)土壤温度的短周期变化主要出现在土壤上层,长周期变化出现在较深的位置( 4) 土壤温度的年变化 在不同的地区差异很大适应: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碱性土植物5、co2生态作用:温室效应、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生态类型:陆地生态、淡水生态、海洋生态等。(三)种群生态学1 .理解种群、异质种群概念与特征种群: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a)空间特征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及分布方式; b)数量特征密度随时间而发生变化;c)遗传特征 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以区别
10、与其它物种。异质种群:局域种群通过某种程度的个体迁移而连接在一起的区域种群。a)适宜的生境以离散斑块形式存在,这些离散斑块可以被局部繁育种群所占据。b)即使是最大的局部种群也有灭绝风险。c)生境斑块不可过于隔离而阻碍重新侵占的发生。d)各个局部种群的动态不能完全同步。2 . 了解种群空间分布的特点p68a)均匀分布:较少见,形成原因主要是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b)随机分布:较少见,多出现在资源分布均匀、丰富的情况下。c)成群分布:最常见,形成原因有资源分布不均匀;植物种子传播方式以母株为扩散中心;动物集 群行为。3 .熟练掌握种群绝对密度和相对密度的估计方法p66绝对密度是单位面积或空间的实有个
11、体数,而相对密度则只是表示种群数量高低的一个相对指标。a)总数量调查法:对于一些植物或易于计数的动物,直接计数所调查范围内生物个体的总数量。b)样方法:在所研究种群区域范围内随机取若干大小一定样方,计数样方中全部个体,然后将其平 均数推广到整个种群来估计种群整体数量。c)标记重捕法:在调查样地上,随机捕获部分个体进行标记后释放,经一定期限后重捕。根据重捕 取样中标记比例与央地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的假定,来估计样地中被调查动物的总数。4 .掌握种群增长模型、生物学参数(没找到)及r、k对策者特征1 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在种群不受资源限制的情况下,以内禀增长率增长的种群,种群数目 以指数方式增
12、加。a)与密度无关的种群离散增长模型:种群各个世代不重叠,其种群增长是不连续的,一般用差 分方程描述,Nt+1= X Ntb)与密度无关的种群连续增长模型:任何时候,种群都存在不同年龄的个体,一般用微分方程描述,Nt=N0ert (r=出生率a次亡率b)2 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受自身密度影响的种群增长。逻辑斯谛方程Nt=K/(1+ea-rt)(密度制约因子1-N/K)描述“S”形曲线的两个特点,曲线渐进于 K值,即平衡密度;曲线上升是平滑的。自然反应时间TR=1/r, r越大,种群增长越快,TR越小,表示种群受到干扰后返回平衡点所需的 时间越短表立-I选择和*-选择相关特征的比较、”一选
13、择气候宓冬,以预测、不确定一一稳定,可预测,较确定一死亡沽是灭睢性维型营产密度制约一比较有就奔笠警蓼约存活存活曲线咯幼体存活率低存活曲线11 遹%体存活率高种群大小时间上变射身不稳定,通常低于环境容纳 时间上稳定,密度临近环境容纳量*值量正值种内、种间竞争 多变,通常不紧张经常保持鬟张选择倾向发育快,增长力高.提早生育卜体型小.单次发育缓慢,竞争力高,延迟生育,体圈大,多生殖次生殖寿命短,通常小于1年长,通常大于1年'Jff:2U、F_W%口】。一5 .熟练掌握种间相互作用类型及其特征特征种间竞争党争结果的不对称性;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结果。捕食作用捕食者与猎物的
14、相互关系是经过长期的协同进化、逐步形成的;寄生作用寄生物一般有复杂的生活史,许多种寄生物在其生活史中不得不转 换2甚至3种寄主;寄主被寄生物感染后会发生 强烈的反应;寄生 物与宿主协同进化;寄生物与寄主种群相互动态在某种程度上与捕 食者和猎物的相互作用相似。互利共生偏利共生;互利共生6 . 了解生态位与竞争排斥原理和概念生态位: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P129竞争排斥原理: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 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也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7 .熟练掌握协同进化的原理及不同类型种间的协同进化作用关系协同进化(coevoluti
15、on):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一个 物种由于另一物种影响而发生遗传进化的进化类型。由于生物个体的进化过程是在其环境的选择压力 下进行的,而环境不仅包括非生物因素也包括其他生物。因此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 的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又反过来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在很多情况下两个或更多的物种单独进化常常会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协同适应系统。P133捕食者与猎物协同进化,自然选择对于捕食者在于提高发现、捕获和取食食物猎物的效率, 而对于猎物在于提高逃避、被捕食的效率,这两种选择是对立的。P139寄生物与宿主协同进化,常常使
16、有害的“副作用”减弱,甚至演变为互利共生的关系。P143互利共生的进化可能发生在不同的情况下,或来自寄生物-寄主或捕食者-猎物之间的关系, 或发生在没有协作或相互利益的紧密共栖者之间。互利共生也可能恶化为一方对另一方利益非平衡的 剥削一寄生。8 .熟悉种群生活史及繁殖策略生物的生活史是指其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生活史的关键组分包括身体的大小、 生长率、繁殖和寿命。表6 - 1:一选择和K-选择相关特征的比较,一”长-选择气候冬冬珠以预测.不确宏.-邈,可液测,较确定死亡更是穆幽逮胆俳艳度制约一比较有抽,赞骁约存活存活曲线取当幼体存活率低存活曲线I :趣%体存活率高种群大小时间上变翳亢不
17、稳定,通常低于环境容纳 时间上稳定密度临近环境容纳量其值量大值种内、种间竞争 多变,通常不紧张经常保持紧张选择倾向发育快,增长力高,提艮生育,体型小,解次 发育缓慢,竞争力高.延迟生育,体型大.多生殖次生殖寿命短,通常小于1年长,通常大于1年最终结果 高繁殖力* ,,强存活力,八 二11_ r9 .理解种群调节的六大学派的学术思想及争论焦p85学派学术思想非密度制约的气候学 派生物种群主要是受对种群增长的 有利的气候的短暂所限制。种群从来没有足 够的时间增殖到环境容纳量所允许的数量水平,不会产生食物竞争。密度制约的生物学派捕食、竞争、和寄生等生物过程对种群调节其决定性作用。营养物恢复学说植食动
18、物与植被间交互作用。种群的调节取决于食物的量,也取决于食物的 质。(强调外因)行 为 调 节-wyune-edwards 学说社群等级、领域性等行为可能是一种传递有关种群数量的信息,特别是关于 资源与种群数量关系的信息。(动物种群内部,强调种内成员的异质性)内分泌调节-Christian 学说种群增长由于一些生理反馈机制而得到停止或抑制,使得社群压力降低。种族遗传调节-chitty 学说当种群密度增加,死亡率降低时,自然选择压力比较松弛,结果种内变异增 力口,许多遗传型较差的个体存活下来。当条件回到正常时,这些低质个体由 于自然选择压力增加而被淘汰,于是降低了种群内部的变异性。(四)群落生态学
19、2 .掌握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群落中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群落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S® 有一定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具有边界特征。群落中各物种 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3 .理解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特征组成:优势种和建群种;亚优势种;伴生种;遇见种或罕见种结构特征:群落结构包括层片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时间结构等。片层结构:指群落中属于同一生活型的不同种的个体的总体,它是群落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垂直结构:是指群落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 它保证了群落对环境条件的充分利用; 它有地上与 地下分层现象之分,它们是相对应的。在成熟的森林群落中,通常
20、可以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和地被层四个基本层次,另有藤本、附生等层间植物。水平结构: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水平分化或镶嵌现象。水平分化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小群落, 它反映了群落的镶嵌性或异质性,形成原因是生境分布的异质性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结构在时间上的分化或配置,它反映了群落结构随着时间的周期性变化而相 应地发生更替,重要是由片层结构的季节性等变化引起的。4 . 了解群落演替的含义,演替的特征和阶段规律含义: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由 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 群落 代替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特征: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可预见性群落一般向着其物种多样性增高,结构稳定性增强的
21、方向进行群落演替中,演替的本质含义是群落中优势种群的更替无论演替从什么环境开始,在什么基质上进行,演替的结果,都是向着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的群 落发展,最终演替成与当地气候条件保持协调、平衡,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群落,所谓的顶级群落水生演替系列:自由漂浮植物阶段一沉水植物阶段一浮叶根生植物阶段一直立水生阶段一湿生草本植 物阶段一木本植物阶段旱生演替系列:地衣植物群落阶段一苔葬植物群落阶段一草本植物群落阶段一灌木群落阶段一乔木群 落阶段5 .熟练掌握群落演替的内外因素和演替的系列类型因素:环境的不断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外界因子的变化以及群落本身对环境作用而引起的环境 的变化。植物繁殖体的散布,即植物
22、本身不断进行繁殖和迁移。植物之间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 使它们之间不断相互影响,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在群落的种类组成中,新的植物分类单位(如 种、亚种、生态型)不断发生。人类活动的影响 类型:1、按照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可以分为 3种 快速演替长期演替世纪演替2、按照引起演替的主导因素划分的演替类型群落发生演替内因生态演替或内因动态演替外因生态演替或外因动态演替3、按照基质的性质划分的演替类型水生基质演替系列a、黏土生演替系列b、砂生演替系列c、石生演替系列d、水生演替系列旱生基质演替系列a、黏土生演替系列b、砂生演替系列c、石生演替系列4、按群落代谢特征来划分有自养性演替和异养性演替5、我国
23、生态学家把演替划分为时间演替、空间演替和植被类型发生演替6、演替方向:进展演替、逆行演替6 .熟练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测度方法及影响因素概念:是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 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测度方法:辛普森多样性指数:是基于在一个无限大小的群落中,随机抽取两个个体,它们属于 同一物种的概率是多少这样的假设而推导出来的。辛普森多样性二1-随机取样的两个个体属于同种的概率香农-威纳指数:是用来描述种的个体出现的紊乱和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越高,多样性也就越高。影响因素:随纬度的变化物种多样性随纬度增高而逐渐降低。 随海拔的变化 物种多
24、样性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在海洋或淡水水体,物种多样性有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7、了解群落生态位、排序生态位:是指每个个体或种群在种群或群落中的时空位置及功能关系排序:直接梯度分析:利用环境因素的排序,即以群落生境或其中某一生态因子的变化,排定 样地生境间接梯度分析:用植物群落本身属性(如种的出现与否,种的频度、盖度等等),排定群 落样地的位序。8.掌握中国群落分类的原则、主要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原则:群落生态原则,即以群落本身的综合特征作为分类依据,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和结构、地理 分布、动态演替等特征及其生态环境在不同的等级中均作了相应的反映。主要类型:植被型组、植被型、植被亚型、群系组、群系、亚
25、群系、群丛组、 群丛、亚群丛a)植被型组:凡建群种生活型相近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组。这里的生活型是 指较高级的生活型b)植被型:在植被型组内,把 建群种生活型(一级或二级)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 热条件的生态关 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c)植被亚型:植被亚型是植被型的辅助单位。在植被型内根据 优势层片或指示层片的差异 来划分亚 型。这种层片结构的差异一般是由于气候亚带的差异或一定的地貌、机制条件的差异而引起的。d)群系组:群系组是在植被型或亚型范围内,根据 建群种亲缘关系近似、生活型近似或生境相近而 划分的。e)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 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如果群落
26、具共建种,则称共建种群系。f)亚群系:在生态幅度比较广的群系内,根据次优势层片及其反映的生境条件的差异而划分亚群系。大多数群系不用划分亚群系g)群丛组:凡是层片结构相似,而且优势层片与次优势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丛组h)群丛: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丛i)亚群丛:在群丛范围内,由于生态条件的某些差异,或因发育年龄上的差异,往往不可避免地在区系成分、层片配置、动态变化等方面出现若干细微的变化(五)生态系统生态学1 . 了解生态系统基本概念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 动过程而形成的统
27、一整体。2 .掌握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组成: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结构:时间结构:生态系统随时间的变动结构也发生变化。一般有 3个时间长度量,一是长时间 度量,以生态系统进化为主要内容;二是中等时间度量,以群落演替为主要内容;三是短时间度量。营养结构: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最本质的联系是通过营养来实现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了物种间的营养关系相互作用关系: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相互关联的。最简单的说, 首先是非生物环境提供一切的基础,由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等方式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这样子就 为消费者提供了能源。生产者、消费者产生的尸体,死亡的植
28、株,排泄的粪便等等最终由分解者进行 分解,最终分解为最初的基本无机物。这样子就完成一个循环。4 .熟练掌握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测定的原理和主要测定方法一、初级生产力净初级生产力(N?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即太阳光 +无机物 质+H2O+CO2热量+O2+W机物质,把无机碳(CO2)固定、转化为有机碳这一过程的能力。总初级生产 力(GP)是指单位时间内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途径所固定的有机碳量。R生物呼吸消耗的生产量NP=GP-R、收获量测定法用于陆地生态系统。定期收割植被,干燥到质量不变,然后以每年每平方米的干物质质量来表示。 取样测定干物质的热量,并将生物量换算为
29、 J/ (m2- a)。为了使结果更精确,要在整个生长季中多 次取样,并测定各个物种所占的比重 、氧气测定法多用于水生生态系统,即黑白瓶法。用 3个玻璃瓶,其中一个用黑胶布包上,再包以铅箔。从待 测的水体深度取水,保留一瓶(初始瓶 旧)以测定水中原来溶氧量。将另一对黑白瓶沉入取水样深 度,经过24h或其它适宜时间,取出进行溶氧测定。根据初始瓶( 旧)、黑瓶(DB)、白瓶(LB)溶氧 量,即可求得: 初级净生产量 =LB - 旧 呼吸量 =IB - DB总初级生产 量=LB - DB、CO2M定法用塑料帐将群落的一部分罩住,测定进入和抽出的空气中CO治量、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把放射性14C以碳酸盐
30、(14CO32)的形式,放入含有自然水体浮游植物的样瓶中,沉入水中经 过短时间培养,滤出浮游植物,干燥后在计数器中测定放射活性,然后通过计算,确定光合作用固定 的碳量、叶绿素测定法通过薄膜将自然水进行过滤,用丙酮提取叶绿素后,在分光光度计中测量光吸收,再通过计算, 化为每平方米含叶绿素多少克二、次级生产力:次级生产力是指生态系统初级生产以外的生物有机体的生产力,即消费者利用初级生产所制造的物质和贮存的能量进行新陈代谢,经过同化作用转化形成自身的物质和能量的能 力。(1)按已知的同化量A和呼吸量R来估计生产量:P=A-R测定动物摄食量的方法可在实验室内或在野外进行,按24小时的饲养投放食物量减去
31、剩余量求得。摄食食物的热量可以用热量计估计。在测定摄食量的试验中,同时可测定粪尿量。用呼吸仪测定 耗氧量或CO2HE出量,然后再转化为热值。上述的测定通常是在个体的水平上进行,因此,必须与种 群数量、性比、年龄结构等特征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估计出消费者动物的种群生产力。(2)测定次级生产力的另一条途径是:P=Pg+PrPr是代表生殖后代的生产量部分,Pg是个体生长或增重的部分。利用种群个体生长和出生的资 料来计算动物的净生产量。净生产量等于种群个体的生长和出生之和,或生物量变化+死亡损失。5 .掌握物质循环基本概念、特点物质循环是指无机化合物和单质通过生态系统的循环运动。特点:1、全球性;2、循
32、环性6 .熟练掌握水、碳、氮、磷和有毒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途径与主要特点(1)水、大循环:海洋蒸发的水蒸气,水气流上升到空中,又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以降水的形式 降落到地面,其中一部分蒸发到空中,另一部分经过地表和地下径流又流到海洋 ,这种海陆之间的水 分交换过程、小循环:海洋(陆地)蒸发的水汽凝结后形成降水又直接降落在海洋(陆地)上。特点:大、小循环交织在一起,并在全球范围内和在地球上各个地区不停地进行着。(2)碳、生物的同化和异化过程,主要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大气和海洋之间的二氧化碳交 换;、碳酸盐的沉淀作用。(3)氮、固氮作用:固氮是一个需要能量的过程,自生固氮菌通过氧化有机碎屑
33、获得能量,根瘤菌通过共生的植物提供能量,而蓝细菌利用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氨化作用:氨化作用是蛋白质通 过水解降解为氨基酸,然后氨基酸中的碳被氧化而释放氨的过程。、硝化作用:氨的氧化过程。 先通过氧化土壤中的亚硝化毛杆菌 (或海洋中的亚硝化球菌),把氨转化为亚硝酸盐,然后由土壤中 的硝化杆菌(海洋中的硝化球菌)氧化为硝酸盐。反硝化作用:先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释 放NQ进一步还原产生N2O?口分子氮。(4)磷岩石和土壤中的磷酸盐由于风化和淋溶作用进入河流,然后输入海洋并沉积于海底,直到地质活动使它们暴露于水面,再次参加循环。特点:不完全循环(5)硫陆地和海洋中的硫通过生物分解、火山爆发等进入大
34、气;大气中的硫通过降水和沉降、表面吸收等作用,回到陆地和海洋;地表径流又带着硫进入河流,输往海洋,并沉积于海底。在人类开采 和利用含硫的矿物燃料和金属矿石的过程中, 硫被氧化成为二氧化硫(SO2和还原成为硫化氢(H2s 进入大气。硫还随着酸性矿水的排放而进入水体或土壤8 .熟练掌握生态系统中物质分解过程及其影响因子分为三个阶段:1、是机械作用阶段:由于物理的和生物的作用,动植物遗体被分解成为颗粒和碎屑,即碎裂。2、是生物异化作用阶段:腐生生物在酶的作用下,把有机物碎屑转变成为腐殖酸和其他可溶性 有机物,即从聚合体变成单体.然后腐殖酸和其它可溶性有机物缓慢分解, 逐步变成生产者可以重新 利用的无机物。3、淋溶过程:可溶性物质被水淋洗出来,进入土壤。在自然界中,这三个过程是交叉进行、相 互影响的。影响因子:温度、湿度温度高、湿度大,其土壤的分解速率高。9 .掌握生态系统发育中的特征变化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种类成分由简单到复杂,生物对环境的利用由不充分到充分,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烟台理工学院《编译原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烟台大学《空间表现技法》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一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
- 许昌学院《虚拟现实程序设计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许昌学院《软件工程实验》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徐州工程学院《英语演讲与辩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徐州工程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孩子们的成长与发展蓝图计划
- 课外阅读与自主学习建议计划
- 科技展览会的安全管理与保障总结计划
- 外研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英语Unit 5单元质量测试卷(含答案)
- 外购外协管理制度
-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单招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山东)《财税法规专题》形考任务1-3+终结性考核参考答案
- 《元旦新气象梦想再起航》主题班会
- 2024年全国普法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2023年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 2024-2024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测试卷(附答案)
- 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
- 商标无偿授权合同协议书
- 【课件】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策略研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