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选复习资料(共6页)_第1页
中国历史文选复习资料(共6页)_第2页
中国历史文选复习资料(共6页)_第3页
中国历史文选复习资料(共6页)_第4页
中国历史文选复习资料(共6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历史文选复习资料1.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被列为“”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时代,下至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大事年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汉书,又称前汉书,由中国时期的历史学家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由唐朝释注。是中国第一部,“”之一。汉书是继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的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的地皇四年

2、(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2.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因为编年体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体裁,故称之为“”。3. 纪事本末,史书主要有两大体裁,一是,一是。这两种体裁各有优势,缺点也很明显。前者往往容易出现内容重复的现象,描述发生在同时期的事件时,很难体现出相互之间的关联。后者虽然时间概念很强,但是很破碎。因此后来便出现了另一体裁,取两家之长,补两家之短,形成了很独特的叙述方式,这就是本末。4. 通典书名,唐代

3、政治家、史学家所撰,共二百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备的,“”之一。记述唐天宝以前历代经济、政治、礼法、兵刑等及地志、民族的专书。唐杜佑撰,共二百卷,内分九门,子目一千五百余条,约一百九十万字。时就有刊本,以后元明清各代有多种刻本流传,其中以清朝乾隆刻“九通本”最为流行。5. 明儒学案是一部系统总结和记述明代汉族传统学术思想发展演变及其流派的学术史著作。全书一共62卷。明儒学案以发端发展为主线,首篇提纲挈领全书。全书一共记载了有明一代210位学者。师说总纲之后,分别列出了十七个,大致依据时间先后推移次序和学术流派传承关系。每个学案都有较为固定的结构,拥有案序,传和语录;其中案序为概说该学派之基本

4、情况,诸如该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主要代表人物,与其他学派的关系等等,传即是学者传记,语录即是收录该派名言至理并附有评论。6. 史通是中国及全世界首部系统性的1  理论专著,作者是唐朝的2  。全书内容主要评论3  与编撰方法,以及论述史籍源流与前人修史之得失。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两大类。史学理论指有关史学体例、编纂方法以及史官制度的论述;史学批评则包括评论史事、研讨史籍得失、考订史事正误异同等。由于史通总结唐以前史学的全部问题,因而拥有极高史学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此书的编著时间始于唐代武后二年,至景龙

5、四年成书,花了九年时间。7. 文义是一部著作。它是清代著名学者的代表作,与的一直被视作史学理论的双璧。道光十二年(1832)由作者次子华绂首刊于开封,称为大梁本。(1738-1801年),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今绍兴市)人,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位杰出的史学评论家。章学诚在文义中,不仅批判了过去的文学和,也提出了编写文史的主张。他对史书的具体做法,又表现在他所修的诸种地方志之中。章学诚在这部书中提出了“”、“”、“做史贵知其意”和“史德”等著名论断,建立了自己的史学理论体系;同时还在总结前人修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志属信史”、“三书”、“四体”、“方志辨体”和建议州县“特立志科”等重要观点,建

6、立了方志理论体系,创立了,从而奠定了章学诚在清代史学上的重要地位。8. 读史方舆纪要是清朝初年所撰, 原名二十一史方舆纪要,古代汉族历史地理、兵要地志专著。常简称方舆纪要。共一百三十卷。读史方舆纪要综记“山川险易,古今用兵战守攻取之宜,兴亡成败得失之迹”,具有浓厚的历史军事地理学特色。该书为兵家所重,被誉为“千古绝作”、“古今之龟鉴、治平之药石”,是研究中国军事史、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9.吕氏春秋是在丞相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名著。成书于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贯穿全书始终,融合各家学说。吕氏春秋集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

7、为十二纪、,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10. 战国策是一部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及、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约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本书亦展示了东周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11.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今江苏省)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败后,因为仰慕学生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

8、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其主要作品有、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12.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春秋世论、噩梦、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二、列举题1.前四史的书名、作

9、者、时期、卷数【西汉】的130卷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征和三年三千年的历史。【东汉】的帝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南朝 宋】的记载了整个东汉(自光武帝刘秀至献帝刘协)近二百年的历史【西晋】陈寿的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 六十年的历史2. 唐朝八部纪传体正史(1)晋书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

10、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记载了从开始到元熙二年为止。(2)梁书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3)陈书,是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自即位至陈叔宝亡国前后三十三年间的史实。陈书共三十六卷,其中本纪六卷,列传三十卷,无表志。(4)北齐书,它虽以记载北朝北齐的历史为主,但实际上记述了从高欢起兵到北齐灭亡前后约八十年的历史,集中反映了东魏、北齐王朝的盛衰兴亡。(5)周书共五十卷,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本书记载了北朝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纪传体史书。(6)南史,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

11、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丅0年),下迄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年)。记载南朝宋、齐、梁、陈四国一百七十年史事。 (7)北史一百卷,其中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记述北朝从公元386年到618年,魏、齐(包括东魏)、周(包括西魏)、隋四个封建政权共二百三十三年的历史。(8)隋书隋书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五十卷,志三十卷。记载文帝元年()至恭帝二年()共38年历史3.四部编年体史书(1)孔子春秋从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2)左丘明左传自元年(前722年),迄于二十七年(前468年),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3)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共294卷,从二十三年(公元前40

12、3年)写起,到五代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4)春秋时期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竹书记年从到魏襄王(一说应为)之间的重要历史事件,4.魏晋之唐代的地理名著水经注共四十卷。作者是晚期的。洛阳伽蓝记杨之,成书于北朝547年。华阳国志东晋常璩,上起巴蜀二国的传说时代,下讫成汉政权灭亡共12卷,11万字。大唐西域记是我国古代历史地理、中外交通和宗教史的名著,12卷,唐玄奘述,辩机编。元和郡县图志42卷,唐李吉甫撰。5.十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这十部政书的总称6.十七史商榷100卷,清

13、代考史学家王鸣盛撰。廿二史考异100卷,清代史学家钱大昕撰。廿二史札记36卷,是清代学者赵翼以读书笔记的形式撰述的一部考订正史的论著。日知录32卷,明末清初顾炎武撰,我国封建社会后期著名的读书笔记三、简述、论述题1.司马迁或史记成就司马迁成就(1)文史:史记全书完成。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2)思想:司马迁借老子之口说出了被他改造过和发展了的至治理想。保留了道法自然的内核,有意识地剔除了反映原始社会

14、“小国寡人”和奴隶社会“使民”如何的思想,体现了深得道家精髓的“与时迁移”思想。其核心是天道自然,要旨是人民的足欲。(3)天文:在两汉时期的星象家中,首先要提出司马迁。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遗业,完成“推古天变”之任务,并明确表述为“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其结论表述在天官书中,总结出天运三十年一小变,一百年一中变,五百年一大变,三大变为一纪,三纪而大备的“大数”,这是司马迁天文学之应用的最重要之范例,在整个星学历史上占有最高地位。史记的史学成就 (1)为纪传体的创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史记保存了丰富的史料。   史记中的史料来源主要是三个方面,即

15、:(a)父亲的遗稿,(b)国家藏书、档案,(c)游历察访所得的资料。 (3)史记具有进步的历史观。 在天人关系上:重人轻天,重视探讨人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开创了以人为中心的记史方法。 古今关系上:略古详今,注重近现代史研究,记事越古约略,越近越祥。 重视经济问题的研究。 敢于揭露残暴,歌颂人民起义。 (4)史记奠定了通史的规模,即时间上、地域上、内容上的汇通。 (5)开创了及专题的恢弘气象,奠定了中国史学的独立基础,规范了中国古代史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创立了中国封建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推动了中国古代史学理论体系的

16、发展,在中国史学优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中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一书除了是一部伟大的史书外,它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名著,是传记文学的典范。它文笔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议论也十分精彩。2.比较史记和汉书的异同史记、汉书异同之我见 (1)相同点: 两者都是史传散文,作者都是汉代史学家,体裁均为纪传体。汉书在体制上全袭史记,只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汉书的许多许多“纪”、“传”大都采用史记原文。班固不仅在体例编撰上注意师法史记,而且在思想上也一定程度上地继承了司马迁的求实精神,比较尊重客观历

17、史事实,表现出了一定的进步倾向。和司马迁一样,班固在汉书中也对一些爱国英雄加以赞颂;其次,班固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了司马迁的批判精神,对西汉王朝后期的政治黑暗,帝王的荒淫、昏庸,佞幸、外戚的横行霸道都有所批判。和史记一样,汉书无论在史学上还是在文学上,对后世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不同点: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立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纪传体史书,汉书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体例方面,汉书在史记的基础上大量增添了一些新材料、新史实,极大地丰富了记事内容。其次,班固对史记的一些篇目和内容也作了调整。汉书还开辟了一些新领域,扩大了史学范围,也增补了史记的不足。

18、60;思想上,和史记相比,汉书的局限性还是很大的。这是由于司马迁是一位朴素唯物思想和进步历史观的伟大思想家,而班固却是一位受封建正统思想影响极深的儒者。因此,汉书虽然对统治集团的虚伪、残酷、腐朽与荒淫也有所揭露和批判,但远不如史记那样广泛、深刻、尖锐、彻底,它没有像史记那样热情赞颂农民起义的英雄人物,没有赞颂游侠、刺客、商人、医生等下层人物的品质和才能。相反,他从封建的伦理道德出发,批评游侠“不入于道德”,汉书的封建正统思想很浓。 从文章风格而言,范晔说:“迁文直而事露,固文赡而事详。”指出了史、汉的不同风格。司马迁作为我国古代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巨匠,他的文章风格要比班固更丰富多彩,

19、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比汉书更高,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汉书也有它的独到之处:班固写人叙事不以夸张场面见长,不像史记那样绘声绘色地渲染气氛、描写情节,而是在一种娓娓而谈的过程中以简炼准确的笔调勾画人物,使各式各样的人物的心理神情也生动地闪现在读者眼前;汉书的语言不像史记那么感情浓烈,气势雄放,但它简洁规范,韵味悠远,自有一种妙处。史记取材广泛,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语含真情,笔势雄健,显得生动活泼,挥洒自如,具有“文人习气”,在写法上也是平实稳健,组织严谨,语言富丽典雅又很凝练,在描写的生动性方面比之史记相差甚远。3.资治通鉴的成就史学价值:(1)建立了优良的考史方法。四库总目说:“修史之家,未有自

20、撰一书,明所以去取之故者。有之实自光始”。通鉴考异成为我国第一部考史专著,达到“抉擿幽隐,较计毫厘”的程度。(2)发展了编年体。通鉴对古之“编年”、“纪传”二体汲取其长,摒弃其短,在编写上基本是以正史“本纪”为经,以传为纬,将“志”之大端编入相当之年,又充分运用追叙、插叙及人物首出交代籍贯、世系等方法,合理地把“纪传”、“编年”荟萃为一编。(3)独创了中国历史文献编篡学史上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充分体现了通达宏博的文献观和方法论,其独树一帜的文献编纂方法,科学独到的编纂体例,求实考信的治史思想,为后世留下了不尽的启迪和借鉴.它通篇网罗繁富,为前古之未,史家绝唱.是研究文学、文献学不可多得的教科书

21、.文学成就:文字精练质朴,熔铸文史于一炉。司马光之为史家,兼具才、学、识三长,通鉴在文字和结构上匠心独运,可谓玉壶之冰,珠丝之绳。对大量政治事件,尤其军事行动,不但记叙详备生动,而且渊源始末,首尾相衔。许多片断极具文采,脍炙人口,具有文学价值。4.杜佑或通典的成就(1)杜佑的成就杜佑位极将相,历任朝廷各部官职,经历丰富;他平生嗜学,手不释卷;他治学目的在于“将施有政”,所以不重视术数,不尚章句,究心于历代典章制度的得失,总结成败经验。在他任官期间,广泛收集有关材料,从代宗大历年间编写,到德宗贞元年间成书,历三十余年而成通典二百卷。就材料来源来看,唐以前主要是把各正史的“志”系统起来,魏晋以后的

22、文集和其它数据,也被充分利用;唐朝的材料,取自实录、国史及政府档案等,内容更为丰富。(2)通典的成就 创建了史书编纂的新体制。自史记创“八书”记典章制度以来,许多“纪体传”史书,都列有书志一门,但基本上是断代为书,缺乏总括连贯。通典则综合历代史志,博采群书,分门别类,竟委穷源,从而收到会通的效果,为史书的编撰辟一新途。后来的“九通”都沿袭通典的体例而编成。发展了史书的自注之法。杜佑通典中的自注,可分五类:释音义、举古典、补史事、明互见、考史料,这些自注又称子注,不但可补正文的不足,而且指出了材料的出处,便于稽考。在史料考辨上十分严谨,对前史所载,从不轻信。这种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及方法对后世影响

23、很大。保存了古代珍贵史料。通典引书至少248种,前代“书”、“志”、诏令、奏章、史论,多所引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考唐一前之掌故者,兹编其渊海以。”后代的辑佚家们从通典辑出许多材料。5.刘知己的成就史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也是刘知己一生研究史学的结晶,对我国古代史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其史学成就主要体现在:(1)他从历史编篡学的角度,对唐中叶以前的历史书的类别、源流和体例,都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2)他论述了史官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及严肃的著作态度。他认为编修史书是一项“记功司过,彰善瘅恶,得失一朝,荣辱千载”的庄严任务。因此,史家必须以一种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去从事这项工作

24、。(3)他很重视历史的社会教育作用。在史官建置一文中论述了设官修史的重要,他认为史书的作用,不仅仅是能“使后之学者坐披囊箧而神交万古,不出户庭而穷览千载”,更重要的是史书可以使活着的人“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起到“劝善惩恶”的作用。 (4)他在详述历代史官建制沿革之后,对于唐代的设馆修史及大臣监修制度,提出尖锐的批评。(5)刘知己对自班固以来盛行的以阴阳五行解释历史的迷信思想,采取了否定的态度,又曾指出历时具有发展的性质,没有一成不变的历史他的这些认识和主张,对后来的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求实精神:一是从史书的体裁、史书的体例和史书的语言三个方面,论述了史书的必须“因俗”、“随时”,才能忠实地反映出历史面貌;二是贵直书,斥曲笔;三是信灾祥,重人事。6.章学诚的成就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其史学思想及学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他明确提出“六经皆史”的主张,这是颇具卓见的。章学诚把“六经”看作史,这就打破了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