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in随堂模拟测试、I1 . 2.1g 平均分子质量为 7.2 的 CO 与 Ha 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Q 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 N&Q 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A.2.1 g B . 3.6 g C . 7.2 g D .无法确定解析:本题涉及的反应方程式有:-点燃12CO Q=2CO22N&O2+ 2CQ=2NaCO + Q32H2+ Q2 点燃=2H2Q42N&Q+2H2Q=4NaQ+Qf将叠加得:5Na2Q+CQ=INCQ将叠加得:6Na2Q+H=2NaQH综合分析知,增加的质量为 CQ 和H2的质量和。答案:A2.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某同学在学习了这一反应后
2、提出了以下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 NazQ 是氧化剂,HQ 是还原剂B. NaQ2 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C.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为 1:1D.在 2N&Q+ 2H2O=4NaQ+Qf的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4e解析:在 NQ 与反应中,NQ 中 O 为1 价,其中有一部分升高到 0 价,有一部分降 低到一 2价,H0 中元素化合价未变。1 mol Na 2Q 在反应中转移电子为 1 mol。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课时 1 走进化学科学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答案:BC3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可用水来确定某 Na20 粉末中是否含有 NQQB. 可用 CO
3、 来确定某 NatO 粉末中是否含有 NatQC.可利用在空气中加热的方法除去NatO 中的 NatQD. 将足量的 NatQ、NatO 分别加到酚酞试液中,最终溶液均为红色解析:CO、HO 与 NatO、NatO 均能反应,但与 NatQ 反应时能产生气体,不过因氧气是无 色无味的气体且 CO 也是气体,故 CO 和 NatQ 的反应无明显的现象产生,水与 NOt 反应则会产生气泡而有明显的现象,故A 项正确而 B 项错误;在空气中加热 NatQ 与 NatO 的混合物,后者会转化为前者,故C 项错误;D 项中两种氧化物加到酚酞试液中后,均先与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碱而使试液先变为红色,但因Na
4、tQ 具有漂白性,最后又会将变成红色的溶液漂白,故 D 项错误。答案:A4 .使 5.6 L CO t 气体迅速通过 NatQ 固体后得到 4.48 L 气体(标准状况),这 4.48 L 气体的质量为()A.8.8 g B . 6.4 g C . 8.2 g D . 6.2 g解析:根据 NatQ 与 CO 反应的方程式,利用差量法进行计算:2N82Q+2CO=2NJ2CO+ Q Vtx22.4 L 22.4 LV(COt) (5.6 4.48) L反应消耗 CO 的体积V(CQ) = 2AV= 2X1.12 L = 2.24 L1则生成 Q 的体积 MOt) = tCQ) = 1.12 L
5、5 6L一 2 24L112 L气体总质量:m= n(CO2)+%。2) =x44 g/mol +x32 g/mol = 8.222.4 L/mol22.4 L/molg。答案:C5.(原创)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钠的性质后,用小刀切割了一小块钠,然后放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充分燃烧后发现瓶壁上有黑色固体附着,下面是该兴趣小组的几点推测,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 黑色固体是碳B. 钠在燃烧时只发生了一个反应C. 钠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镁的前面,所以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D.钠保存在煤油中,可能滤纸没有完全吸干煤油,煤油不完全燃烧产生碳解析:该题首先要从钠的保存、空气的组成等多方面分析黑色
6、固体的来源,钠及其化合物 没有黑色的,所以黑色物质所含元素只能来自煤油或空气,所以只有选项B 不合理。答案:B6 教材必修一课后习题中关于过氧化钠的性质探究实验,某同学在学习后做了如下改进并进 行实验:经过改进,用脱脂棉包住约0.2 g 过氧化钠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水,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1) 由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 NstQ 和 H2O 反应的结论是:a 有氧气生成;b._。(2)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1用以验证结论 a 的实验操作方法及现象是 _。2用以验证结论 b 的实验操作方法及现象是 _。3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认
7、为 NQ 和H2O反应可生成 HbO2,现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 验证明N&Q 和足量的H2O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有 HLQ 存在。(只要求列出实验所用的试剂 及观察到的现象)试剂:_。现象:_。解析:(1)由脱脂棉包住约 0.2 g 过氧化钠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水, 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可知 NaO2 和 H2O 反应是放热反应。(2)由题图装置可知,p口处放出氧气,因而验证氧气的生成,应在导管口 p 处放一带火星的木条,发现木条复燃。 如果本反应是放热反应,则试管的温度必然升高,使锥形瓶内的空气温度升高,则空气被 排出。所以应将导管 q 插入水槽中,再打开分液漏斗的开
8、关,发现q 处有气泡放出,即可证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放出氧气,所以加入二氧化 锰来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即可。答案:(1)反应放出热量(2)加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导管口 P 处,发现木条复燃 将导管 q 插入水槽中,再打开分液漏斗的开关,发现q 处有气泡放出(3)MnO2 放出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其他合理答案也可)7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反应。在高中化学教材的几次改版中该实验曾出现过几种不同的演示方法,分别如下图中甲、乙、丙所示:甲&丙(1)现按图甲所示的方法,在室温时,向盛有Ca(HCO)2 溶液的水槽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下列现象描述
9、正确的是()A. 钠浮在液面上,并四处游动,最后消失B. 钠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C. 反应开始后,溶液由无色变红色D. 恢复到室温时,烧杯底部有固体物质析出(2 请补充并完成甲实验中从试剂中取出钠到向水槽中投入钠的有关操作;用镊子从试剂 中取出一块钠T_ 用镊子夹取切好的金属钠投入到盛有Ca(HCG) 2 溶液的烧杯中。(3) 某同学用镊子夹住一块钠,按图乙所示方法来收集产生的气体,但钠很快脱落,实验没有成功。正确的关键操作是 _。(4) 用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按图丙方法进行实验,用手挤压矿泉水瓶并塞紧带有钠的塞子,排出水的体积共为 16.8 mL ,待钠反应结束后,干瘪的带塞矿泉水瓶恢复成原状,
10、假设瓶 内、瓶外均处于标准状况,则所用的钠的质量为g。解析:(1)将钠加入到 Ca(HC(3) 2 溶液中,钠先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再与 Ca(HC(3)2 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2)用镊子从试剂瓶中取出一小块钠以后的操作是:用 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绿豆大小的钠粒,并将多余的钠放回试剂瓶中。(3)不能直接将钠浸入水中来收集气体,因为反应过于剧烈,应用铝箔把钠包好后再扎上一些小孔,再用镊子夹住。(4)由排出水的体积为 16.8mL,可知n(H2) = 0.000 75 mol,n(Na) =0.001 5 mol , nNa) = 0.034 5 g。答案:(
11、1)ABD (2)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绿豆大小的钠粒,并 将多余的钠放回试剂瓶中(3)用铝箔把钠包好后再扎上一些小孔,再用镊子夹住(4)0.034 58.某研究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 验。通入过量的 SO 气体后,用带余烬的木条检验从C 导出的气体,木条复燃。实验前称得 NCb 固体的质量为mg,充分反应后称得生成物固体质量为mg。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题中所描述的现象,推测装置B 中发生了怎样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设计一种实验方案,验证你对上述推测的结论是正确的。装置 C 的作用是_。(4)根据反应前
12、后固体的质量,通过计算判断m的取值范围?(用含m的关系式表示)解析: 根据实验现象可知,SO 在没有H2O的存在下与 Na2Q 反应生成 Na2SQ 和 Q, Q 再将 NaSO 氧化为 NatSQo检验有 NatSO 和 NazSQ 生成即可。(3) SO2 属于大气污染物且不能有水蒸气进入装置B 中,防止产生干扰。2imi(4) 用极端假设法求解。若生成物只有NatSO 时,有 巾=荷,若生成物只有 NatSO 时,有71m丄= ,士卄申、,21m71mm=,故m的取值范围为m391339答案:(1)2SO 2+ 2NatO=2NaSO + 0,2N&SO+ Q=2NaSO(2) 实验方案
13、:取少量反应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若产生能使品红溶液退色的气体,则证明反应物中有 Na2SO 产生。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BaCb 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则证明反应中有 NQSQ 生成,说明 B 装置中发生了上述两个反应(3) 吸收过量的 SO 防止造成空气污染,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B 装置9.(2009 宁夏理综,27)下图表示有关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形成)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 A 为常见的金属单质,B 为非金属单质(一般是黑色粉末),C 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D 是淡黄色的固体化合物。(反应条件图中已省略。)(1) A、B C、D 代表的物质分别为 _、_、_(填化学式);(2)
14、 反应中的 C、D 均过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反应中,若 B 与 F 物质的量之比为 4 : 3, G H 分别是_、_(填化学式);21m71m1TmC. 2NaO+2MrtC7=4NaMr4+ QfD. 2NQQ+2N2C5=4NaN3+Q答案:A7.NQQ、HCI、AI2Q 三种物质在水中完全反应后并充分过滤,溶液中只含有NaSJ、Cl、OH,且溶液呈中性,则 NazC2、HCI、AI2Q 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A.3:2:1 B.2:4:1 C.2:3:1 D.4:2:1解析:本题考查金属化合物性质,中等题。根据溶液呈中性。则C(H+) =C(OH),结合溶液中电荷守恒:c
15、(H+) +c(Na+) =c(OH)+c(CI),贝U c(Na+) =c(CI),故 NaO、HCI 的 物质的量之比为 1 : 2,从而可以判断 B 对。答案:B8.在讲授在空气中的反应时,老师将一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在空气中,学生观察到发生一系 列的变化:表面迅速变暗出汗”T变成白色固体(粉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钠B.“出汗”是因为生成的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面形成了溶液C. 最后变成碳酸钠粉末D. 该过程的所有反应均为化学反应解析:选项中 B 与 D 属于矛盾选项,肯定有 1 个选项不符合题意。NaOH 具有强烈的
16、吸水 性,这是物理性质,显然 B 项说法正确、D 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答案:D9 .下列关于 NaQ 说法正确的是()A.与 SQ 反应生成 NQSQ 与 QB.NaO2 投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先变蓝色,后退色C.NaO2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NazCb 是碱性氧化物D. NaO2 与水反应,NQ 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解析:强氧化性使第色石蕊试液先变蓝冶退色,E项(1)Na2Q 与酸反应除生成盐和水外还有Q 生成,C 项错误。Na2Q 中 O 显1 价,与水反应时生成 0 价 O 和2 价 Q NQQ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 项错误。答案:B10.钠的下列用途正确且与钠的化学性
17、质无关的是()1与钾形成的合金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制取 Na2Q 冶炼钛、锆、铌、钽等金属 应用于电光源上 制取 NaOH 及 NaCI 等钠的化合物 可用于验证乙醇的分子结A. B .C . D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解析:是合金特点决定的,与化学性质无关;是钠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性质的 应用;是利用钠单质的强还原性冶炼贵金属;是一种物理性质;是利用Na 可与活泼氢或非金属单质如Cl 2 反应的性质。答案:A11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1.5 g 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 mL 浓度为 0.50 mol/L 的 HCI 溶液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A.NazO B .
18、 NazQ C . Na2O 和 NQ D . Na2Q 和 NaO解析:由于中和后的产物是 NaCI,可知n(Na) =n(HCI) = 0.5 mol/Lx0.08 L = 0.04 mol ,m(O) = 1.5g 0.04 molx23 g mol = 0.58 g,介于 0.64 g(0.04 mol) 与 0.32 g(0.02 mol)之间,可得出原生成物是Na2O 与 NQQ 的混合物。答案:C12.下列关于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方法”和“程序”完全不是一回事B.“方法”和“程序”完全是一回事C.“方法”和“程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D.“方法”和“程
19、序”只有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完成研究物质性质的任务解析: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有“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观察物质的外观,预测物 质的性质,实验和观察以及解释和结论是研究过程的重要环节,它们的科学组合便形成了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答案:DNQO 杂质的 NS2Q 试样。请从下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最简馏水)。请填写下列空白:(1) 写出实验中 N&C2 和 N&O 分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13现有一定量含有单的实验,测定NaQ 试样的纯度(可供选用的反应物只有CaCO 固体,6 mol/L 盐酸和蒸(2) 应选用的装置是 A_(只要求写出图中装置的标号)。(3)所选用装置的连接
20、顺序应是(填各接口的字母,连接胶管省略):_。解析:本实验为定量实验,由 NQQ 和 N&0 的性质可知,欲测定 N&Q 的纯度,可利用 N&Q与水反应生成 Q,然后通过排水法收集气体,并测出气体的体积即可求算出NaaQ 的质量。由于题目要求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因此直接采用NaaQ 与水反应即可。答案:(1)2Na 2Q+ 2H2O=4NaOH Qf,NcbC HzO=2NaOH(3)G B A F14 .钠在空气中燃烧(如下图所示)生成产物的固体物质中除有淡黄色粉末外,还有黑色固体 物质碳。(1) 请假设黑色固体物质产生的可能原因是:假设_ ;假设_;假设_ 。(2) 为确认假设的正误,某
21、同学进行如下推断:由于金属钠与氧的结合能力比碳强,因此 黑色碳可能是二氧化碳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而生成。该同学设计实验如下:用打孔器钻取一段金属钠,取中间一小块钠放在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如上右图所示)中加热,观察到钠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并有淡黄色固体和黑色固体生成,生成的淡黄色固 体立即变成白色。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打孔器取金属钠的原因是 _;2产生以上现象的化学反应为: _。解析:(1)根据反应的条件及反应环境可知生成的黑色物质只能是碳单质。产生碳单质的 原因可能是含碳物质的不完全燃烧,也可能是空气中的CO 与 Na 发生置换反应。(2)要想证明黑色的碳单质是CO 与钠发生置换反应而生成的
22、,首先要排除含碳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及所取的钠表面残留的煤油。答案:(1)金属钠上有没擦干净的煤油,不完全燃烧后生成的碳酒精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碳 酒精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金属钠反应生成的碳(2)取得较纯的 Na占燃亠22Na+ CO=C+ NazQ2NQ+ 2CO=2NaCO+ Q 或 NQ + 2Na=2NaO15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某同学将一块部分被氧化的钠块用一张已除去氧化膜、并用针刺 一些小孔的铝箔包好,然后放入盛满水且倒置于水槽中的容器内。待钠块反应完全后,在容器中仅收集到 1.12 L 氢气(标准状况),此时测得铝箔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0.27 g,水槽和容器内溶液
23、的总体积为2.0 L,溶液中 NaOH 的浓度为 0.050 mol/L(忽略溶液中离子的水解和溶解的氢气的量)。(1) 该实验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有:_3_钠块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_ 。解析:2Na+ 2H2O=2NaOHH42NazO H2O=2NaOH32Al + 2NaOHF 6fO=2NaAI(OH)4 + 3H40.27 g(2)n(Al) =r = 0.010 mol27 g mol根据反应可得由铝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为n(NaOH)= 0.010 mol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n(HJ = 0.015 mol1 12 L那么由金属钠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n(H2) =-1 0.015 mol = 0.035 mol22.4 L mol根据反应可得金属钠的物质的量为n(Na) = 2X0.035 mol = 0.070 mol又因为反应后溶液中的NaOH 的物质的量为n(NaOH)= 2.0 LX0.050 mol/L = 0.10 mol所以溶液中 Na*的总物质的量即原金属钠的总物质的量为n(Na = 0.10 mol + 0.010 mol0.11 mol 0.070 mol=0.11 mol ,n(Na20)=q= 0.020 mol该钠块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070乂230.11 m:X:30g020moll乂62- 厂 10.070 molX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物理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第2节液体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 高考数学全真模拟试题第12625期
- 【中考考点基础练】第11章 内能与热机 2025年物理中考总复习(福建)(含答案)
- 2024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 2024至2030年中国无菌设备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数码固体立体声全自动播放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微电脑控制抽真空精密加酸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引线式热敏电阻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10-2012年液态豆奶行业市场研究与竞争力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土碱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影视广告策划与制作课件
- 粉尘清扫记录
-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 完整版课件
- 接地装置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 (完整)舌尖上的中国ppt
- 创新创业路演PPT
- 第5课 耕牛-战马 课件 八年级上册
- 观看公安民警违纪警示教育片心得体会三篇
- 再生水清水池施工技术措施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精美课件第一单元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