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变革问题研究资料_第1页
我国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变革问题研究资料_第2页
我国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变革问题研究资料_第3页
我国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变革问题研究资料_第4页
我国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变革问题研究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变革问题研究1、 经济学原理中的产权制度探究1 对于产权的通常释义2 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3 科斯定理与产权学派4 小结2、 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机制的形成与存在的问题1 商业银行的出现及其产权制度的演进第一阶段-自然人产权制度2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3 法人商业银行产权制度4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3、 商业银行产权变革的目的与手段1 法人商业银行制度合理性分析2 产权制度改革的方法3 改革中遇到的问题4、 彻底的产权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的必由之路1 如何进行彻底的产权制度改革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崛起摘要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成为

2、了几代人不断为之努力奋斗的梦想。我国始终坚持的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进行着对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的到来,一直坚持着全民所有制的我们不可避免的将与世界金融体系接轨。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经济上落后的中国谋求着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而此时中国的银行业也正是一片百废待兴,银行的所有权单一,政企不分,不良资产积累等诸多问题却也渐渐浮出水面。但是,当时历史条件下对经济发展的追求和政策上的宽松为银行制度的变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经过二十多年的酝酿我们终于迎来了这一激动人心的重大改革。然而在改革的途中也并非一帆风顺,国有商业银行

3、制度的改革,也是经过了无数学者们理论的探讨和国有银行的重大实践才逐步实现的。改革的成果来之不易,我们应当用心珍惜,并仔细研究改革的前因后果以及相关的问题。唯有这样才能从容应对今后复杂的全球金融局面,才能不辜负前辈们呕心沥血的伟大成就。 本文坚持以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基本理论指导。通过三段论的方式将全文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以探究产何种权制度最适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为大前提;通过对西方主流经济思想的探究并结合我国国情,我们发现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的产权制度的改革问题上必须坚持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完善的经济学知识作为工具进行彻底的改革。 第二,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研究对比,从而

4、得出是什么样的具体目标以及方法更适合我国的改革为小前提;通过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发现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角度,最适合我国国有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股份制商业银行即建立银行法人制度。而主要手段是通过剥离不良资产,产权多元化,以及政企分离等手段来实现。 最后,通过结合大前提和小前提得出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指导思想),彻底落实科学发展观(世界观),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借鉴西方经济思想,保留社会主义特色(方法论)来完成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伟大变革。关键词:产权制度 马克思主义 国有银行 股份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西方经济

5、学产权制度探究 在人类出现的漫长的历史之中,“产权”这一制度的出现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上将都具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在经济学原理中,产权这样一种并不是十分明晰而又非常抽象的概念的出现却不能再清楚的明确了物与人之间的关系,正是这一概念奠定了交易的基础。然而若欲对于类似于“产权究竟为何物?”“产权制度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这类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那便使我们不得不对“产权”这一词重新进行一番审视。1 对于产权的通常释义 通常意义上的产权,我们一般称之为“财产性权利”。而在法学理论上,产权一词与所有权的概念内涵有着非常大的交集与重合,他们都包含对物的占有,使用,收益,支配处分的权力,这使人们经常会将产权

6、的概念与所有权的概念混同起来,或者认为所有权是产权的一部分。而事实上,我们也很难注意到产权与所有权这二者的分别。但是,只要对这些相对精准的学术概念稍稍加以区分和注意,我们不难发现,产权并非一个法律术语。严格来说对于产权一词的研究,经济学上的成果给我带来了更多更丰富的答案,而法学上对词汇的斤斤计较却使我们深陷唯名主义的泥潭。产权于法学终究只是一个研究符号而已。 对于产权的释义,在经济学范畴上我们可以找出许多解释,例如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把产权解释为: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而E.菲吕博腾和S.佩杰维奇的定义则更具有借鉴意义:“产权不是之任何物质间的关

7、系,而是指由于物的存在即关于他们的适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或承担不遵守这种关系的成本。因此对共同体中运行的产权制度可以描述的事,他是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的经济社会关系。”(.美E.菲吕博腾和S.佩杰威齐,产权与经济理论:一个近期文献的综述,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 年版,第204 页。 )产权经济学大师阿尔钦(Alchian)(1987)认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物品的使用的权利。”A.阿尔钦 .产权:一个经典的注释,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1994 年版,第166 页。 通观这些定义并让我们回过头来仔细审视

8、产权问题在经济学中的一些主要研究成果,可以大致发现目前在学术界主要存在着这样两种产权理论体系:一种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另一种是以科斯等西方经济学家的新制度经济学派为代表的现代西方产权理论。通过对二者所强调内容的对比,我们发现:首先,二者都强调了产权和制度在经济中的重要性,把产权结构和制度安排视为影响经济绩效的关键因素;其次,二者都认为产权制度具有社会强制性,是以法律规范的形式确定或界定的,以此形成对个人行为的各种约束力量;最后,二者都认为产权制度是一种社会工具,把产权关系深化成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把利益问题当作产权关系的核心问题等等。 然而,对于产权的问题的

9、种种看法,两种主流观点并非处处一致。毕竟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和现代西方产权理论分别归属于不同经济学派,所持观点,立场,研究方法都各有千秋,自成一派。既然产权的概念与产权制度在经济学上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以及庞大的学说体系。那么,分别梳理分析这两种理论各自的特点就是十分有必要的。2 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 正如我们曾在前文提到过的着名学者S 佩杰维奇在他的马克思、产权学派和社会演变过程一文中高度评价了马克思及其产权理论,马克思被认为是第一位有产权理论的社会科学家。然而对于产权的概念,马克思并没有非常明确的提出,而是基于唯物史观的立场角度对与所有制相联系的所有权利的研究分析。他从唯物史观出发着重考察历史上

10、所有制和所有权的演变,强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希望能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尤其要证明私有产权的历史局限性。“财产最初无非意味着这样一种关系:人把他的生产的自然条件看作是属于他的,看作是自己的,看作是与他自身的存在一起产生的前提;把它看作是他本身的自然前提,这种前提可以说仅仅是他身体的延伸。其实人不是同自己的生产条件发生关系,而是人双重地存在:主观上作为他自身而存在着,客观上又存在于自己生存的这些自然无机条件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第46 集上册,第491 页。)正是在这里,马克思并没有通俗的认为产权是一种人与物的关系,而是建设性的提出了财产的关系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这

11、一看法也深深的影响着后世民法学法律理论的观点。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将所有权分为“完全所有权”和“不完全所有权”或称为“局部所有权”,一般而言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高,所有权的局部性就越强;而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底,社会形态历史层次越底,则所有权越就完整。马克思将所有权细化并拆分为财产所有权、占有权、使用经营权、收益支配权这四个权利。这四个权利既有“聚合性”,又有“离散性”,这些被拆分的局部权利分别代表这不同的生产关系,彼此对立统一,而最高级的所有权则具有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收益权又是最高级所有权的经济意义上的实现。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高度发展,四种权利的分离是必然趋势。单纯所有权与占有权和收益支配权可分

12、离;所有权与使用经营权可分离;劳动力所有权形式与内容可分离;收益支配权与所有权则有一致性。 总体而言,马克思认为产权或与之类似的概念是一种变化中的概念,从历史的角度出发,随着历史时代条件的不断变化,产权也不断被赋予新的形式内容与意义。马克思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随着所有制的变化而出现的,但从根本上说可以归结到生产力发展的原因上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产权的变化与变革是生产关系改变的必然结果。而产权关系的改变也将是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进步的标志。3 现代西方产权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派 产权经济理论于西方经济学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仿佛一枚沉甸甸的果实。1960年罗纳德哈里科斯发表了著名的论文社会成本

13、问题,该论文的发表被视为西方产权经济理论的建立。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科斯着重强调了产权在经济问题中的重要地位。文中科斯所讨论的问题就是围绕着产权的法律界定及其产生的成本和收益问题展开的,他说个人拥有的包括义务和特权在内的权利将在很大程度上由法律决定。结果,法律制度就对经济体系的运行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某些方面可以说起着控制作用。 以科斯威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1】产权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R科斯、H德姆塞茨、O威廉姆森、G斯蒂格勒、D诺斯、S佩乔维奇、张五常等。也是随着该论文的发表而产生的。也有人称其为产权学派,而区别于以加尔布雷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该学派以重点研究产权制度的安排对社会和人

14、的经济活动的影响。并认为,在资源缺乏的理想模型世界里,人们追逐利益的行为都或多或少的会受到资源因素的制约和束缚,会出现为了争夺一些稀缺的资源而发生的利益冲似乎只用通过建立明确的产权制度才能过避免,这也是我们开头强调过的产权即交易的基础原则。新制度经济学派的研究目的就在于让人们知道怎样获得资源,在什么权利范围内选择和使用资源。新制度经济学派同时认为,产权的合理安排和产权制度对于人们的激励作用是决定提供社会的经济绩效最终手段。后来被人们总结出著名的科斯定理25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并未明确提出科斯定理,科斯定理是由后人总结科斯的观点而来,包括科斯第一定理与科斯第二定理,主要探讨产权关系与资源配置及经济

15、效率之间的在联系,以及现实经济实践中产权是如何影响资源配置与收益分配的。就是以产权的合理分配及规划对稀有资源分配交换的效率进行制度上的分析的原则。“科斯定理”通常被这样定义:“只要交易成本为零,那么初始的合法权利配置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是无关的”,26李松龄.产权理论与企业制度改革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年版,第11 页。而“科斯定理”则可表述为,在存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合法权利初始界定会对经济制度的运行效率产生影响。”27R.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M,上海三联书店1990 年版。根据以上两个原理,新制度经济学派认为,在不同的经济、法律环境条件下,外部环境的问题存在着很多的解决方法,

16、因此,通过一定实践经验使我们认识到,不只是要考虑现有的机制合理与否的问题以及政府的管理成本问题,还要适当考虑将其转化成新制度的成本问题。前提是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资源配置的帕累托(Pareto)最佳状态的实现会非常困难,交易费用仅仅是决定资源配置效率的一个重要变量。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及产权的转让和重组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产权制度的直接影响。 总的来说,西方产权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和企业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中总是存在的一些缺陷被它弥补了,并且我们惊喜的看到产权理论为其提供了新的视野,同时我们也找到了一种强有力的理论依据来完善和建立现代公司制度。通观以上问题我们可以这样认

17、为:明晰的产权,市场机制的引入,能让外部效应者进行谈判是节省交易成本的明智之选。4 小结 通过对产权理论浅显的的研究,我们大概可以如下结论: 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科学方法,揭示了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具有深刻的理论认识和缜密的逻辑思维,更具有说服力。而现代西方产权理论在方法论和研究立场等问题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得出的结论则相对具有片面性,对于问题的本质总是不能够完全把握。因此,在国有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上,应坚持以绝对的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为指导。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适当的注意到,马克思主义的产权理论毕竟是一百多年前的理论,具有当时特定的历

18、史环境背景,而且缺乏如何处理社会主义时期特别是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各种产权制度、产权关系问题的相关经验。因此,对于现代西方产权理论我们应积极借鉴其合理之处,用比较的、科学的、更具有完善性并且更合理的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来指导我国的国有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 那么,我国固有的国有银行产权制度又是什么样子呢?存在了哪些弊端呢?2、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机制的形成与存在的问题 通常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认为:若要考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必须从本质上弄清楚国有商业银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机构?它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形态?这样我们才能通过对比来认清我国

19、国有商业银行的性质以及其应有的功能。继而通过对以上研究的结果与实践上产生的问题的比较来考察现有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机制存在着那些问题。以便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并对进一步的方法论上的研究进行明确的指引。1 商业银行的出现及其产权制度的演进第一阶段-自然人产权制度 倘若说起“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般情况下人们不会对此感到有任何疑议,但是银行概念的起源要远早于这一简单的定义。在17世纪的英格兰有这样一个典故:当时拥有很多财产的人们,通常是一些经过经商致富的商人。他们为了财产的安全一般会把黄金存在国王的金库里。当然在那个时候还没有纸币,在市场上流通的还是一些有价值的金属铸币。任何人都可以

20、把黄金拿到铸币厂里铸造金币,时间一久铸币厂也开始负责保管客户存放的黄金。不幸的是,没有人注意到这些黄金是否真正地安全。当国王的税收权利被限制而又迫不及待的希望发动战争时,商人们根本无力阻止国王从自己的铸币厂拿走本不属于他的黄金。在1649年著名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就发生了这样不幸的悲剧。而商人们也终于意识到,国王的铸币厂已不再安全。于是,人们开始将黄金存入金匠那里,而金匠为存黄金的人开立凭证。很快,商人们发现,需要用钱的时候他们并不需要十分麻烦的到金匠那里取出黄金再交付给对方,而是直接将黄金的凭证交给对方就可以了。而此时,作为金匠也开始渐渐意识到他们这种行为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即黄金凭证存在着

21、货币的效力。很多聪明的金匠开始开立假少量的假的凭证,这就意味着如果客户们只要不在一天之内将金匠的黄金全部兑换-事实上他们也用不着兑换-金匠就可以获得这少量的“假”凭证的利益。在一般人眼中看来,社会财富神奇的增长了,而现代银行概念中的“准备金制度”、“货币创造”也由此而来,所谓的“金匠银行”的典故正是由此而来。当然这件事的真实性我们暂且不宜在这里讨论而且其真实性于我们也并不重要,对于人类的选择行为而言,这仅仅可以看做一个理想模型下的简单推论。 但是,在这里我要强调的问题应是:由上述对于早期银行概念起源的描述性的推理,我们发现银行在一开始的阶段实际上都是由私人所有的。也就是所谓的“自然人产权制度”

22、。 一般我们认为,西方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变迁,经历了从“自然人商业银行”到“法人商业银行”两个阶段36 黄铁军.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运行机制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年版。然而一些证据可以表明,早期存在的自然人产权制度存在着诸多弊端。1725年的英国伦敦,私人银行数目为24 家,而1785年上升到52 家,1823 年达554 家,到1842 年则减少到331 家。38(美)P.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史M,中国金融出版社,第108、118、124 页在1815-1830 年的5 年内,不列颠的银行家破产的总数达206 起,而私人银行在从1821-1831 这十年间,倒闭率高达59%。37(英)

23、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M,上卷第一分册,商务印书馆,第335 页。上述数字可以说明,自然人商业银行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又如秋风落叶般随风飘逝。从时间上,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种结论:不能排除工业大革命导致的经济急剧膨胀,社会化大生产已经出现,以及国际贸易的高速增长等社会经济现象加剧的原因导致自然人的承担风险能力与之不相适应。从而导致产业的一种停滞发展甚至是倒退。但是,我们仍需要看到自然人产权制度本身的缺陷,因为我们总是过分夸大环境对我们造成的影响而不去考虑我们本身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被有意识的隐藏或者无意思的忽略,总之让我们看不到一些显而易见的原理。 如果说自然人产权制度有什么缺陷,那么我们可能第

24、一想到的就是其对风险的承受几乎是无法想象的,尤其是在银行信贷行业。相对于法人而言自然人要对银行财产的经营承担无限的责任,而这事实上也限制了其发展的规模,因为每个人都是风险厌恶者,在通常情况下,没有人愿意承担无限的责任,因此行业的规模便在此止步不前。并且由于其对经营承担无限责任,人们对其的预期信任非常之低,使多数银行组织结构不稳定,寿命短暂。由上述资料不难看出,在当时银行是一种“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动荡行产业,按照自然发展的规律还处于原始阶段。 同时,我们也会考虑到在自然人产权制度下,资源的分配或许并不合理。因为资源掌握在银行的经营者手中,他同时又是银行的所有者。在这种情况下,不会存在合理有效

25、的决策系统管理系统和监督系统。再加上并非所有的银行所有者都掌握着大量的资本,导致银行承担风险的能力和经营能力不对称。而形成制度上的重大缺陷 通过总结上述原因,我们可以得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其产权的单一性。这才是自然人产权制度的根本所在。由于其自然人产权制度(也包括合伙)资本实力不足,无法抵御较大的风险,成为该制度存在上述风险问题的根本原因。 而产权单一问题并非只有自然人产权中存在,实际上也存在于当今世界多数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之中。2 国有商业银行的形成与特征 论及国有商业银行的形成,那么我们便十分有必要仔细审视一下我国的商业银行制度在建国之初一直到改革开放前是如何建立与发展的。因为在西方资

26、本主义社会的重商主义思想土壤下是很难滋养出国家计划经济理论的成熟果实的。而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国有银行却非常自然的,以一种全民共有的制度出现并为共和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最早的银行是中国银行,成立于一九一二年,在当时的性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国民政府时期曾参入官股,后又落入四大家族之手,一度沦为资产阶级的工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银行。建国后,其官僚资本被全部没收,成为公私兼营,而其私人股份也被逐渐购买最后成为全民所有。一九五四年十月,为加强国家基本建设资金管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成立。一九五五年三月,为了贯彻国家对于农业合作化信贷支援的要求,根据当时农业发展的情况和参照

27、苏联的作法,中国农业银行成立。一九八四年一月,为办理城市金融业务,中国工商银行成立。到了一九八五年底,以人民银行为中央银行,四大专业银行行使专业银行只能的银行体系基本建立。 虽然自成立至改革开放四大银行都经历了许多重大意义的改革,但改革内容始终未涉及到产权制度。全民所有的单一产权制度一直居于不可动摇的地位。那么接下来我们可以对比一下自然人产权制度的特征与国有产权制度的特征,依此研究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以便进一步论证单一产权制度下的弊端。 首先,产权单一的特质在国有银行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是抵御风险能力低下。因为有国家和政府作为强有力的后盾,国有银行的经营者并不需要担心是否会承担破产的风险。但是由此引

28、发的真正问题在于:对风险的忽略和大意以及在全国金融业范围内处于垄断地位,使国有银行的经营者缺乏危机意识,经营者往往并不担心他们实际上需要承担多少风险,而需要考虑的似乎只有怎么能更好的在任期结束后上交一份完美的述职报告。对这一问题的的交代可以使我们继而认识到,经营者对风险的冷漠和忽视也会同样影响到他们对利益的追逐。而对利益的追逐的漠视的原因除了产权单一以外还存在着其他条件。 其次,经营者对资源的不合理分配成为对漠视利益追逐的重大后果之一。那么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初期国有银行存在的根本目的实际上并非盈利,而在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有效的发展。这使得国有银行在吸收存款之后政策性的并附加了政府意志的将

29、资金不计收入和风险的投入大型国有企业。当这一行为处于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而缺乏市场机制的调节-事实上这一行为本身便极大的具有计划经济的性质-根据经济学的基本常识,我们便不能认为国有银行在这一行为上对资源进行了绝对合理有效的配置。 第三,如果稍加留意,我们可以发现另一十分有趣的现象,即国有商业银行产生的历史条件与自然人银行产生的历史条件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他们都处于银行存在的早期发展形态,而二者存在的目的的不同使它们都在各自前进的道路上进行着艰难的摸索。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二者都尤其存在的必然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自然人产权银行由于市场的需要而出现,对当时的社会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国有银行在

30、计划经济的需求下产生,并在一定时期内肩负着调节国家经济的重任,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面对着二者的种种弊端,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其历史价值,反而应为其在历史上产生重要的影响而感到赞叹。而对待二者制度上的变革,只能等待历史的机遇。 3 法人商业银行产权制度 前文已述及,法人商业银行是西方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变迁的高级阶段。而至于法人商业银行的产生具体原因,我认为有必要在此进行浅略的探究。早在十九世纪1862年英国就已经有明确规定“授权股份银行得以职务上的名义惊醒诉讼和被诉讼”。43(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M,上卷第一分册,商务印书馆,第346 页。众所周知,英国在立方方面自诺曼征服后便十分的

31、发达,法人银行产权制度也正是由英国首先提出的,并由此确立了法人银行的民事诉讼主体资格。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内不断的对法人银行制度的立法上的完善终于让股份制银行成为了主流的银行组织。我国学者认为“诱使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演进与变迁:(1)从外因看,随着生产能力和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对资本的需求迅速增加,单个私人银行已不能满足新建企业对大量固定资产及流动资金的需求,因而客观上要求打破银行自然人产权主体的单一性,要求银行规模进一步扩大,进而要求银行产权主体多元化。(2)从内因上看,银行对利润追逐的内在动力,主观上要求变革自然人产权制度。也就是说,私人银行、合伙银行产权主体的单一性,

32、使它的内部资本供给越来越不适应于外部融资需求,因而银行对利润产出极大化的追逐强烈地要求变革其自然人产权制度。”【1】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研究 郭英 同样,斯诺认为制度变迁的诱致因素在于主体期望获取最大的潜在利润。请参考诺斯与戴维斯的制度变迁和美国经济增长M,1991 年版潜在利润即指在当前制度下不能获得的利润,而潜在利润通常来源于规模经济、外部经济、分散与克服风险以及交易费用的转移或下降。通过上述原因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银行产权制度变革的重要因素在于市场的发展以及对利益的追求。 与此同时,相对于私人的或合伙银行而言,我们也要看到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应有如下特点: (一)产权主体多元化。法人商

33、业银行通过发行股票,可以筹集到大量的资本和形成规模巨大的银行财产。这种银行资本的社会化,集中化,使的银行产权主体多元化 (二)财产法人化。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公司的形式得到独立的法人资格,能独立行使民事权利,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有可以独立支配的财产是银行承担民事责任的根本条件。银行财产的法人化,在法律意义上赋予了银行作为财产主体的性质,银行享有银行财产的占有、使用、处置等权利。为维护其权利,银行可以依法进行诉讼或被诉讼。 (三)所有权权与经营权分离化。在法人商业银行中这种分离一方面能保证出资者的利益和大股东的地位;另一方面又在法人财产形式下赋予公司董事会领导的经理以直接经营权,从而完成了企业财产权的

34、调整,实现了适应于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的较彻底的两权分离。由此形成了有效运作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 (四)产权流通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产权的转让主要表现在市场的流通和股权的自由转让中,它是银行法人产权制度的重要特征,也是银行财产组织形式的原则和必要的运作机制。银行可以借助于股权的转让,通过参股、控股、兼并等措施,对银行的经营方向、组织结构进行调整。此种机制,有利于实现竞争和淘汰,并能有效配置金融资源。 (五)责任有限化。在法人商业银行产权制度下,银行股东在银行亏损或破产时,对银行只承担有限责任。在银行全部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情况下,银行的债权人不能请求银行的股东承担超过其出资义务的责任,银

35、行也不得将其债务转移到股东身上。有限责任制的建立,对股东利益的保护,商业银行的稳定和发展都有这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简单总结了法人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特征后,我们便可以参照此种制度中看上去比较合理的部分来观察我国国有银行在改革前的种种弊端究竟存在哪些不合理的地方。4 我国国有银行产权制度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中国的经济形式一直处于高速的增长态势,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尽管政府一再稳定经济发展趋势,但近几年来我们的国家在经济发展上依旧不断取得可喜的进展。然而正如我们在前文中多次提到的,经济的发展促使银行制度趋于改革,但是这种改革还缺乏一项因素,让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在国有产权

36、下,国有商业银行代表的是国家的利益,全国人民的利益。然而这种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运营是这种银行体制具有难以撼动的稳定性。正是出于这种政治上的稳定性,让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它的结构看上去是那么的合理,以至于一直以来几乎没有需要改革的理由。然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人们渐渐发现这种体制的运行正出现严重的问题。通过简单的归纳,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问题:(1) 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资本结构不合理 就资本充足性而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绝对值很大,资本实力雄厚。但实际情况是资本充足率达不到标准。1996年底,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平均为4.37%,其中工、农、中、建四家银行分别为4.35%、3.49%

37、、4.48%和4.81%。53 张丽华:加强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制的探讨N,载于2004 中国金融第39 页。远远低于巴塞尔协议要求的最低标准。在经过一系列补充资本金,建立资产管理公司,以及修改呆账准备金计提制度等调整后,未推行股份制改造的工行,农行的资本充足率距离最低标准仍有差距。 从资本结构上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本的主要来源是实收资本,实收资本占比越高,说明银行资本增加对国家财政的依赖性越强。且在各国有商业银行资本构成中,附属资本种类少、占比低,同样不利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国际标准。(2) 不良贷款率高,资产质量低下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改前的信贷资产状况恶化程度已严重超过

38、国际通行的标准,具体表现在不良资产数额巨大,比例过高。根据1993年国家公布的数据,四家专业银行大约有近2万亿元的坏帐,占其贷款总额的25%左右,其中,约有6%-7%是无法收回的。以上数据真实的表现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低下的严峻事实。 虽然政府和国有银行一直着力在解决这些问题,但效果不甚明显。直到2003年3月底,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率仍达24%,不仅与世界前20 家大银行3.27%的平均水平相去甚远,也远远高于亚洲金融危机前东南亚各国银行的平均不足6%的水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占当年GDP的比例过高,国家难以消化全部不良资产。由此可见,我国不良资产问题还很严重。(3) 政企

39、不分,管理模式陈旧,经营机制不健全 改革以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内部业务规章制度不严密,管理不到位。而改革后这些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方面可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相比世界上其他先进的现代商业银行,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一下几点:1、沿袭国家机关管理体制,行政化管理的色彩十分浓厚;2、未能形成有效的现在公司组织结构,没有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3、按照行政区划分机构使组织臃肿,效率低下,管理收益递减。 结合上述问题,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其国有性质是分不开的。根源于它的企业性的共性与国有性的特殊性之间的矛盾,而产权问题是国有商业

40、银行改革面临的最本质的问题。三 商业银行产权变革的目的与手段 经过了前文中大段的对产权制度的理论和实践的讨论,我们可以假设:法人商业银行或者说股份制商业银行具有更符合当前全球化市场经济的特点,能取得更好的发展,并将以前存在的弊病梳理并彻底解决。在此假设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联系前文对假设的正确性做出一番分析。1 法人商业银行制度可行性分析 法人商业银行最突出的优点或特征在于它通过股份制的一整套运做机制,实现了产权明晰与多元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这种现代的股份制度中,为不同所有制的财产权利主体聚合到一个经济体内创造了条件,使有限的、分散的资本转化为统一支配的巨大社会资本,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41、实现政企分离并强化银行独立运作能力。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实现国有商业银行国有资产法人化,赋予银行法人地位和行使支配、使用、处分、收益等财产权利。这种制度意味着银行资产将决定于银行的意志,国家政府不能再进行干预。这种财产制度能保证银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使银行拥有进行技术改造与壮大的实力。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分散化要求银行剩余索取权外在化。这有利于形成对银行经营的社会监督机制,克服国有银行因产权主体单一而造成的资源配置封闭,使银行剩余索取权能合理的对国家、银行、股东进行分配。实行股份制可以明确经营者与股东的权利与责任,从而形成一整套激励约束相对称,效率与效益统一的经营机制。按股份制要求建立银行的

42、内部治理结构是确保法人银行制度得以有效运行的组织保证,也是法人银行产权制度的又一重要内容。 通过前文得出的结论我们了解到:银行产权制度变革的重要因素在于市场的发展以及对利益的追求。也就是说变革的因素一方面在于外部因素的可实现性另一方面在于内部因素的可实现性。当二者都符合历史条件时,变革将会以一种合理的方式出现。经过前文所论及的问题我们得知内部因素,也就是对改革的需求已经非常急迫。那么,如果我们进一步假设外部环境也十分有利于改革的话,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改革的重大历史时刻已经来临。下面就让我们继续讨论一下改革的外部环境。 (一)改革有政策的保障。中共“十五大”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

43、形式,有利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做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2003年我国人大常委会重新修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同年10 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此“决定”的第七部分第22 条提出,要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要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选择有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充实资本金,创造条件上市。(二)政策性银行和金融资产管

44、理公司的建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的建立,剥离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业务,使国有银行变成真正的国有商业银行。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分别建立了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接管转让、处置母体银行的不良债权,这种做法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减少不良债权的存量规模。(三)现代银行体系架构的构建,中央银行运用金融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以及新兴商业银行股份制和外资商业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对我国国有银行的冲击以及它们带来的经营经验,已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宏观调控环境和有益的经验借鉴。 由上述问题可鉴:我国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想法人制度

45、股份制度改革的时机与方向是完全正确且不存在任何争议的。那么接下来我们将对改革的方法与手段进行一番探究。2 产权制度改革的方法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对于前文所述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国家对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先行手段,主要以将政策性银行从国有银行中剥离出来,并且建立资产管理公司来处置不良资产。从这些动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对于产权制度改革的坚决态度。那么,被节则着重讨论银行本身制度上的改革将如何更好的达到股份制改革的目的 若要进行彻底的产权制度改革,那么我们必须要实现“两权分离”和“产权结构优化”。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从现有实际情况出发解决问题。 先说“两权分离”。在我国银行制度的改

46、革中,一直遵循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然而两权分离原则是在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剩余索取权不能转让的条件下,通过对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国有商业银行成为具有经济理性的市场主体和法律主体。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法律意义上和经济意义上是有所区别的:1、法律意义的“两权分离”是指资本职能与管理、监督功能的分离。这种两权分离一般称为经济所有权(法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它是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直接分权,并没有改变企业的法律地位。2、经济意义的“两权分离”是指资本的法律所有权与经济所有权的分离,这种两权分离使企业获得独立的法人资格,并为建立法人产权制度奠定基础。法律所有权是指在经济

47、过程之外单独法律意义的所有权,经济所有权是指在经济过程之中,企业法人代表法律上的所有者行使财产所有权职能的权利,如监督资本的经营、谋求资收益最大化。我国国银行有原有的模式使政府成为代表法律所有权行为主体,但政府具有多元化的效应目标,就注定不能扮演这一行为主体的角色,导致国有商业银行运行低效率。自改革以来,针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这种低效的现状,国家曾实施法律意义上的“两权分离”的手段来推进改革,但国有商业银行没有获得独立的经济所有权,仍不是独立的经济行为主体。由此看来,法律意义上的“两权分离”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难以使国有银行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现代化

48、商业银行。因此,我认为经济意义的“两权分离”原则更有利于的推动改革、创新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是建立现代化商业银行制度的根本所在。 再讲“产业结构优化”。准确的说,实现国有商业银行其最终目标是建立产权主体多元化、产权主体行为规范化、产权客体法人化、产权交易市场化、资本形成社会化、监督社会化的现代商业银行制度。以上要求具体的提出了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对产权结构的要求,是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模式。一般来说,对于产业结构的要求有一下几点:(一)以分散化为前提的多元产权结构,即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主体是多元化的、社会化的。在这种结构中,不管单个主体控制全部股权的多大份额,只要该份额少于全部股权,就必

49、然形成多元化的格局。(二)具有民主程序特征的集体产权结构。现代商业银行制度所要求的是产权是一种纯经济权利,这种纯经济权利不受行政权力支配,任何一项经营活动的决策均通过民主程序集体做出。既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干扰,也不为少数“内部人”完全控制。(三)剩余索取权和控制管理权相分离的产权结构。该产权结构一方面使分散的剩余索取权对大规模的其他金融资源所有者的监督成为可能,并具有交易上的优势;另一方面通过经济的委托关系而不是行政的委托代理关系,确立有效的决策程序和灵活的经营管理运作机制。(四)剩余索取权可转让的产权结构。在这种产权结构中,所有对集体表决的决策不能同意或自己的意见不能得到反映时,按照民主

50、表决程序可采取“用手投票”手段,或进行放弃或转让其权利。 通过对两权分离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我们可以清晰的摸索到改革的主要脉络,但是这样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路上我们总会遇到一些问题。3 改革中遇到的问题 自从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重新修订之后,中国的国有银行即宣告了一段大刀阔斧的改革历程。时至今日,诸位以共同见证改革的多数成效。如此成功的改革是值得人们的肯定和赞扬的,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仍存在和遗留了一些问题。 首先,国有银行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强。自从建国以来,我国国有银行制度变迁的路径大概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国有化阶段(1949-1956)2、为国家战略服务时期(1957-197

51、8)3、早期改革酝酿阶段(1978-1994)4、改革初步试探阶段(1994-1997)5、银行产权制度改革阶段(1997至今)从这五个阶段我们了解到,我国银行制度在不断改革。从改革开放之前的单一银行体制到唯一的国家银行;改革开放后,从四大银行从政府部门中陆续分离出来到政策性银行的成立实现了政策从国有商业银行中剥离的完成。我国的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是同样的,都采取了一种循序渐进的改革方法,政府一直对国有银行的改革、经营和发展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由此可推出,现今国有银行产权制度的改革无法在短期内全部完成,对于改革路径的依赖在某种程度上阻碍并延缓着改革的步伐。 其次,与改革相关的措施

52、和政策不完善。尽管在改革中我国政府已制定了相关政策,但很多具体问题得不到解决。在改革过程中,我们需要1、一个完善的银行法律的制度体系:在我国银行法律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无法为改革做好充分的准备;2、公开、透明的金融市场信息:信息透明度不够,信息不对称程度过高,都不利于改革的顺利进行3、完善的市场融资机制:国有银行的供给依旧是国企的主要融资渠道,国有银行的贷款的商业性被忽视,目标利润难以实现,效率低下。由此可推出,一系列改革的配套措施与政策的不完善,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进展。 最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制度改革本身面临着一定风险。改革前,由于国有银行一直作为银行业的主体而存

53、在,受到国家的信誉支持。这样一来国有银行可以以低成本获得大量的资金来维持运转。然而,产权制度的改革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失去了国家信用的担保,在这一过程中,各种银行性风险将会出现,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银行业的信用危机,甚至是国家金融危机。这一问题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安全。另一存在的问题是战略投资者的进入。在改革过程中,将引入一定的境内外的战略投资者,而当投资者获得的股权或收益十分的少,让投资者失去投资兴趣将会导致引入外界资本的失败,从而导致整个改革出现极大的瑕疵。但是若果投资者掌握了过多的股权的话,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就有被外资控制的危险,从而威胁到我国的经济安全。对上述两个问题的探讨与实践亦会成为抑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制度进程的主要因素。 在本章中着重讨论了关于产权制度改革的切实可行的道路与可能遇到的问题。描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银行对改革的探索与展望。在接下来的段落中,我们将会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对全文中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立场,方法以及前进道路进行总结。4、 彻底的产权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的必由之路 通过对本文第一章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要完成国有商业银行产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