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1和2节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轮复习)_第1页
第4章第1和2节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轮复习)_第2页
第4章第1和2节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轮复习)_第3页
第4章第1和2节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轮复习)_第4页
第4章第1和2节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4 4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最新考纲考纲解读1. 1. 种群的特征2 2. . 种群的数量变化1. 1. 分析种群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2 2. . 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3 3. . 掌握“ “J”J”型曲线和“ “S”S”型曲线形成的条件及特征4 4. . 列举“ “S”S”型曲线在实践中的应用第4 4章 第1-21-2节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的空间特征( (主要内容) )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的空间特征: :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考点一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

2、法考点一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一. . 种群的数量特征1.1.种群密度: :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个体数量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A A. .概念: :B.B.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B. B.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比较样方法标志重捕法适用对象调查程序确定调查对象 选取 样方 计数 计算种群密度( (取 值) )确定调查对象 捕获并标记( (数量为M)M) 重捕、计数 种群数量估算公式如下: :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捕获数n n标记数mm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个体大,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平均N N ( (种群数量)=)=MMmmn n典例: :1941941 1比较项

3、目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注意事项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样本数量足够大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标志物不能醒目,以防其被敌害捕食;标志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标志物不能影响被标志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典例: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的是( )A A. .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 B. .在标志重捕法调查鱼的种群密度时,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C C.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没有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D D. .使用诱捕法捕捉动物,会使动物变得狡猾,不易再次捕捉C种群个体总数(N)(N)重捕中标记

4、个体数重捕个体数初次捕获并标记个体数【高考警示】使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几点提醒(1)(1)适用范围: :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某些昆虫卵也可用样方法调查。(2)(2)计数原则: :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 ,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 ,应遵循“计数样方相邻两边及其夹角处的个体数”。(2)(2)计数原则: :方框内相邻两边( (左、上) )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计上不计下,记左不计右) )思考:如果该样方的面积为1m1m2 2,则该样方的蒲公英密度为多少?9/1=99/1=9(株/m/m2 2)蒲公英蒲公英其他植物其他植物考点一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密

5、度的调查方法 一. . 种群的数量特征3.3.迁入率和迁出率1.1.种群密度: : 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个体数量出生率= =新出生的个体数目/ /原种群个体总数死亡率= =死亡的个体数目/ /原种群个体总数迁入率= =迁入的个体数目/ /原种群个体总数迁出率= =迁出的个体数目/ /原种群个体总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2.出生率和死亡率典例: : 某地区某年出生5 5人, ,死亡2 2人, ,迁入2525人, ,迁出1313人, ,该地区当年年初总人口数为10001000人。出生率= = 。死亡率=_=_迁入率=_ =_ 迁出率= = 。2525552213134 4. .年龄组

6、成A A. .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B B. .各年龄组成类型的特点及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类型年龄组成的特点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增长型_稳定型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_衰退型_幼年个体多, ,老年个体少基本不变幼年个体少, ,老年个体多增大减小出生率 死亡率出生率= =死亡率出生率 死亡率因为种群数量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相关,还与气候、食物、天敌等有关,如遇到剧烈的气候变化, ,可使种群数量急剧减少。C.C.意义: : 特别提醒 判断题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保持稳定( )( )。不一定(2)(2)曲线图图解析图图甲幼年个体 , ,老年个体 , ,出生率 死亡率, , 种群

7、数量增加, , 属 ; ; 而图乙相反, ,应为。多少 增长型衰退型(3)(3)统计图 上图A A、B B为两个国家人口的年龄组成图, ,纵轴表示年龄, ,横轴表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A A国家: : 各个年龄段比例适中, ,男女比例在各个年龄段接近1 1 1,1,为 。B B国家: : 幼年个体多, ,老年个体少, ,为 。稳定型增长型(4)(4)柱形图图解析图图A A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为 。图B B中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为 。图C C中各年龄段比例适中,为 。衰退型增长型稳定型5.5.性别比例: : A.A.概念: : 种群中_数目的比例。雌雄个体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

8、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雌雄相当型: :雌多雄少型: :雌少雄多型: :多见于高等动物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 (如鸡等) )如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B.B.类型: :直接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 C. 性别比例的意义: :D.D.性别比例的应用: : 控制虫害(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 )二. . 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迁出率年龄组成1.1.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2.2.决定种群密度的间接因素: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典例: : 下列对种群特征概念图所作分析, , 错误的是( ) ( ) A.A.利用性引诱剂

9、诱杀害虫会影响B.B.增长型种群的数量增长是由于 C.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D.D.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是通过降低来控制人口过度增长。 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B B3 3. .有关种群特征的实际应用归纳城市人口的剧增: : 造成的。中国人口的增长: : 造成的, ,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 , ,使增长率下降。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 :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 。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 ,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 。迁入率 迁出率出生率 死亡率出生率出生率出生率三. . 种群的空间特征1 1. . 种群的空间特征: :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种群中的位置状态或

10、布局2 2. . 种群的空间特征有: :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检测6.6.下列描述的不是种群空间特征的是( ) A A. . 斑马在草原上成群的活动 B B. . 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 9个大肠杆菌 C C. . 稗草在水稻田中随机分布 D D. . 榕树在道路旁每隔1010米种植B B重温高考(1)(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2014(2014江苏,5A)5A)( ( ) )(2)(2)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 1 1 1,则出生率越高(2013(2013浙江,4B)4B) ( ( ) )(3)(3)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的密度(2012

11、(2012新课标,6D) (6D) ( ) )(4)(4)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低(2012(2012安徽,3030(2)(2)改编) () ( ) )1 1. . 研究方法: : 构建的模型是 。 步骤: : 观察研究对象, ,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 _根据实验数据, ,用适当的_表达检验或修正。2 2. . 种群增长的“J J”型曲线和“S S”型曲线: :(1)(1)“J J”型曲线产生原因:_ 、 、 等假设数学形式食物和空间充裕考点二. .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增长曲线分析气候适宜没有天敌数学模型数学模型: _(N: _(N0 0

12、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 ,t为时间,N,Nt t为t 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 代表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即1 1) )。NNt t=N=N0 0 t t“J J”型曲线“J”“J”曲线特点: : 种群数量以一定的 连续增长。经调查,第一年某种昆虫的种群数量为NN0 0,如果在理想的条件下,每年的增长率 2.32.3且保持不变,则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多少?_倍数(2.3)(2.3)2 2NN0 05.29N5.29N0 0O O 时间种群数量NNt t=N=N0 0 t t 当 1 1时,种群数量上升当 1 1时,种群数量稳定当0 0 1 1时,种群数量下降当 0 0时,种群没有繁殖,

13、在一代中死亡 值的生物学意义: :例: : 调查某地田鼠连续101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图中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A. 采用标志重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B. B. 第3 3年和第9 9年的田鼠种群数量相同C. C. 田鼠种群数量变化不可能为“J”J”型增长D. D. 第9 9年到第1010年的田鼠种群数量最少B B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 值为相邻两年的种群数量相对比值,当 1 1时,表示种群数量在增长;当=1=1时,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当 1 1时,表示种群数量在下降由图可知:在第1 1第3 3年之间 1 1,乌鸦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在第3 39

14、9年间 1 1,乌鸦种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到第9 9年时=1=1乌鸦种群数量维持稳定(2)“S”(2)“S”型曲线。产生原因: : 受环境条件, ,如_ _ _ _ _ _ _的制约曲线特点: : 空间、食物、天敌环境容纳量A AB BC C0 0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 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0C0C段: : B B点: :C C点: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零,种群数量趋于稳定,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即KK值) )。 种群数量达到最大, ,且种内斗争最剧。(2)“S”(2)“S”型曲线。产生原因: : 受环境条件, ,如_ _ _ _ _ _ _

15、的制约曲线特点: : (3)(3)种群数量增长到KK值后不在增加原因: : 空间、食物、天敌环境容纳量内因: : 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相等外因: : 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捕食者数量也会增加。内因和外因(2)“S”(2)“S”型曲线。产生原因: : 受环境条件, ,如_ _ _ _ _ _ _的制约曲线特点: : (3)(3)种群数量增长到KK值后不在增加原因: :( (4 4) )图中阴影部分为 , ,按自然选择学说, ,就是中被淘汰的个体数。 空间、食物、天敌环境容纳量环境阻力生存斗争内因和外因类型“J”“J”型增长“S”“S”型增

16、长曲线曲线特点KK值种群以一定的倍数( ( 1 1) )连续增长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即KK值) )后, ,将停止增长。无KK值有KK值“J”“J”型与“S”“S”型曲线的比较类型“J”“J”型增长“S”“S”型增长增长速率增长率增长率=1=1(1)(1)增长率一定时间内增长的数量/ /初始数量 出生率- -死亡率(2)(2)增长速率一定时间内增长的数量/ /时间K/2K/2时增长速率最大时间 典例:( :(20172017新课标) )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 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

17、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 )A. A. 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 B. 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 C. 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 D. 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 D3.K3.K值与K/2K/2值在实践中的应用:(1)K(1)K值含义:即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_数量。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K(K值) )以后保持_。最大相对稳定(2)(2)应用:KK值:a.a.对野生生物资源保护的措施: 如对于大熊猫,要保护其生活环境,应尽量_环境阻力,_K_K值。b.b.对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如对于家鼠,要封存粮食、清理垃圾等,_环境阻力,_K_K值。减少增大增大降低K

18、/2K/2值:a.a.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如捕鱼后保留在_值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b.b.对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如灭鼠时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到_值,若达到该值,会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K/2K/2K/2K/2K/2 t t0 0 t t1 1 t t2 2 时间时间种群数量种群数量Ka ab bc cd de e【易错易混】 最大捕捞量 最大日捕获量 要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 :KK/2/2之后捕捞要获得日捕获量: :应在种群密度最大时捕捞(de(de期即KK值时) )例: :(2014(2014福建高考) )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 (一年生草本植物) )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72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1975年低B.1971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S”型增长B B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4.4.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