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财政概述_第1页
第一章财政概述_第2页
第一章财政概述_第3页
第一章财政概述_第4页
第一章财政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讲:袁亚丽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邮箱:密码:kjxyl2007 20世纪一个主要经济现象是政府部门的迅速扩张:在经济发达国家,政府部门成为最强有力的经济主体;在发展中国家,政府部门所动员的经济资源份额也正日益扩大。 政府的职能主要体现在对社会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上。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理论分析,就构成了财政学财政学的主要内容。 财政学财政学是一门与政治学和管理学交叉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它是研究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企业和家庭)经济关系的学科(其他经济学分支如产业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 自亚当斯密开始,伴随经济学理论大创新与发展,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

2、50年代后逐步形成的公共选择理论、70年代兴起的“新公共管理”理论。 政府的收支活动有时称为公共部门经济学,简称为公共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一般称为财政学(Public Finance) 。在我国除了这样的称法不同,实质也有差异。 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财政是无所不包的生产建设财政,而市场经济下的财政应该是“吃饭财政”,即公共财政。政府应该理性地退出竞争性领域,不再参与私人产品的生产和提供,而转向主要为公众提供纯公共产品和服务,参与提供准公共产品。公共财政的活动范围限于市场失灵的领域。课程内容包括四篇: 一、财政概论一、财政概论第一章财政概述(2课时) 第二章财政的职能(4课

3、时) 二、财政支出二、财政支出第三章财政支出概述(4课时) 第四章购买性支出(6课时) 第五章转移性支出(2课时) 三、财政收入三、财政收入第六章财政收入概述(2课时) 第七章税收收入(6课时) 第八章公债收入(2课时) 四、财政管理四、财政管理第九章政府预算(2课时) 第十章政府间财政关系(2课时) 第十一章财政平衡(1课时) 第十二章财政政策(1课时) 一、本门课要实现的两个目标1.经济学原理在财税领域的延伸和运用2.了解中国财经现实,具体国情制度差异二、可供参阅的其他同类教科书1.邓子基,陈工.财政学.中国人大版.2010.62.哈维罗森.财政学.中国人大版.2010.3 三、财政学与相

4、关学科1.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2.财政学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法学;3.总之,现代财政学是涉及到经济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与法学等多个领域的一门交叉学科。生产投入生产投入产品和服务的销售产品和服务的销售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产品和服务的购买资源资源 产品市场产品市场 要素市场要素市场 家家 庭庭 企企 业业 政政 府府 支出支出收入收入收入收入支出支出收入支持和补贴收入支持和补贴税收、收费等税收、收费等税收、收费等税收、收费等政府服务政府服务政府服务政府服务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产品和服务的购买支出支出补贴补贴 资源资源支出支出四、财政学的研究方法财政学研究可采用实证研究、规范研究

5、、理论分析与计量研究以及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事实上并非并列关系)五、财政学研习应注意的问题1.学好现代经济学 2.目前财政学的过渡性质3.对中国国情的了解4.与其他学科的有关理论与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点有关的宏观经济知识。 宏观经济中存在着两个从不同侧面来阐释经济变量关系的基本方程式: 一是着眼于非金融经济主体(包括政府),从支出和收支出和收入入角度延展开来的方程式: 消费消费C投资投资I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购买支出G出口出口X=消费消费C储蓄储蓄S政府税收政府税收T进口进口M 即从总支出或总需求角度界定的国民收入从总支出或总需求角度界定的国民收入Y=从总收入或总供给角度界定的国民收入从总收入或

6、总供给角度界定的国民收入Y 移项可得:政府净支出政府净支出(G-T)=国内民间净储蓄国内民间净储蓄(S-I)+国外净进口国外净进口(M-X)(我国曾出口总产值占GDP1/3,出口额中有1/4到美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运行均衡与否,主要取决于投资与储蓄的关系:如果投资大于储蓄,通货膨胀压力就要上升;如果投资小于储蓄,经济就处于衰退与萧条之中;只有当投资与储蓄相等时,宏观经济才是均衡的。 但以上方程式并未涉及到货币因素以及金融部门的行为。然而市场经济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货币经济,金融部门是这种经济体制下最主要的资源调配部门。所以也得从货币角度阐释总需求总需求=总供给总供给的供求关系:

7、货币存量货币存量M货币流动速度货币流动速度V=加权平均物价水平加权平均物价水平P剔除物价水平影响后的实际国民收入剔除物价水平影响后的实际国民收入Y财政财政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和加强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工具。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考察到财政现象:我们的一天电、水、城市基础设施、煤气、公交等;我们的一生医院、幼儿园、9年义务教育、费用低廉的公办高中、公立大学、公费留学、失业救济、政府可能干预不景气的经济、退休后的养老金、火葬场等。 可见政府的经济活动对每个人的生活都有深远的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中,都能看到政府的影子。那么政府提供了如此之多的服务,哪来的钱?其资金

8、来源主要靠征税。我们的劳动或资本所得超过一定数额后就要纳所得税。一般我们买东西时在支付的价格中就已经包含了一定量税款(有关生产和流通企业缴纳,消费者承担部分)。 总之,政府花钱提供服务,那是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其资金的筹措,则是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政府的收支活动及其管理就是财政财政。我们在学习中要注意广泛关注国内外财政实践,抓住理解本学科普遍性、规律性、长期性的东西。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财政的本质 一、财政的产生一、财政的产生 财政是个经济(分配)范畴,又是个历史范畴。财政是这样产生的:(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商品生产私有制阶级国家赋税(最早的财政范畴)。财政产生有其经济条件经济条件和政治

9、条件政治条件。国家国家是以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基础而形成的利益共同体,是满足社会成员需要的公共组织。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凭借政治权力进行的分配就是财政。在国家产生前,氏族组织内也有些公共事务需要耗用一部分剩余产品,但其分配仍属于直接的产品分配而包括在一般的经济分配之中,尚未独立出来。 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与不同性质国家国家的更替,国家财政得到了发展。 二、财政的发展二、财政的发展 (一)奴隶制国家的财政 1.1.财政收入财政收入 奴隶创造的物质财富和剩余产品、诸侯纳贡收入、战争掠夺、对自由民征税等。 2.2.财政支出财政支出 祭祀支出、军事支出、王室支出、俸禄支出、水利灌溉事业支出、其他支出

10、。 3.3.财政特征财政特征 (1)国家财政与国王私人收支不分; (2)财政收支主要以实物为主; (3)财政收入主要是对奴隶的剥削和超经济剥削及战争掠夺,财政支出主要是巩固政权的军事支出等。 (二)封建制国家的财政 我国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的财政: 1.1.财政收入财政收入 田赋、口赋、(盐铁)专卖收入、杂项收入(山海泽地税、关市税、卖官爵收入)、徭役等。 2.2.财政支出财政支出 军事支出;皇室经费支出;俸禄支出;其他支出(基础设施、教育、福利等方面支出)。 3.3.财政特征财政特征 (1)各项赋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出现了专卖收入和公债收入;(3)主管国家财政的中央机构和官位的设立

11、;(4)国家预决算制度逐步改进;(5)国家财政收支同王室收支由分别管理到逐步分离。 (三)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 财政在资本原始积累中起了重要作用:(1)税收:俄国包税者获取差额收入;关税保护国内资产阶级的生产;(2)公债:公债利率很高,投机者暴富。 1.1.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主张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主张“廉价政府廉价政府” (1)(1)财政特点财政特点 政府机构以保障国家安全为限,社会经济由价值规律自发作用。美国整个19世纪,国家财政收入只占GNP的2%5%。 (2)(2)主要财政理论主要财政理论 古典财政学理论体系的创立者亚当斯密,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严厉批判了国家干预的理论。他提出了“公平、

12、确实、简便和征收费用最少”的税收原则。同时,英国的马尔萨斯等持反对意见,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亚当斯密生活在一个进步时代的潮流中 1776年3.9发表国富论,同年7.4在费城签署了美国的独立宣言;之前7年即1769年瓦特制造了单动式蒸汽机;之后6年即1782年瓦特又制造了复动式蒸汽机;之后13年即1789年爆发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颁发了人权宣言。(18世纪后半叶全球范围同时形成三场意义深远的革命:自由主义思想革命、工业革命、政治革命。) 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大概自15世纪始。通过圈地运动实现了对农民的剥夺,基本上消灭了农业中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为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劳动力和国内市场。在国外,

13、先后战胜了葡、西、荷、法,取得了海上霸权和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 亚当斯密所处时代,英国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要求是取消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解除封建主义和重商主义政策的束缚,实行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2.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提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提出国家干预国家干预的财政政策的财政政策 (1)(1)财政特点财政特点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经济危机似乎需要国家的直接调节。各国就根据凯恩斯主义,实行国家干预政策,以求扩大就业机会、稳定社会、发展经济。 国家干预的特点是: 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美国财政支出占GNP的比率从20世纪初的8%上升到1940年的20%); 国家用财政干预经济,在理论上

14、并不成熟,但在实践上多认为是权宜之计。如罗斯福就职后以预算平衡论姿态出现,但后来却不自觉地实行了赤字财政政策; 财政干预的范围并没有扩展到所有部门和领域(主要在铁路、邮政、能源等基础部门和公共事业方面,而对农业、教育和科研方面干预很少)。 (2)(2)主要财政理论主要财政理论 凯恩斯凯恩斯的思想被冠以“财政学派”。 他当时面对主流经济学无法有效解决和克服大萧条的窘境,从马尔萨斯非主流的“有效需求不足”思想中得到启示,建立了宏观经济学。 其经济思想:a.边际消费倾向(dc/dy)递减规律决定消费这种最终需求不足;b.偏好持币导致投资这种中间需求不足。在这种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无法实现充分就业,

15、从而出现经济危机,所以必须借助政府力量。 其税收理论:a.将税收作为调节宏观经济的杠杆,从以间接税为主转向直接税为主;b.由固定税率和比例税率转向推行累进税率。这样可以消除分配上的不公平,刺激消费需求的提高。 其财政支出理论:拉动有效需求,重点应放在投资需求方面,政府投资还具有“倍数”扩张社会总需求的作用,即乘数效应。政府应负起直接投资的责任。可应时推行赤字财政政策,并实行“温和”通胀。 乘数是指投资与收入在量上的关系。但凯恩斯这里所说的投资和收入,是指投资形成的购买,由购买所形成的社会收入。可见,乘数是支出(买)收入(售)支出(买)连锁反应的概括和定量化表述。 财政政策乘数用来研究财政收支变

16、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其中包括财政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3. 3.二次大战前后自觉运用财政政策二次大战前后自觉运用财政政策调节经济调节经济 (1)(1)财政特点财政特点 国家间接控制,而非直接管理,实行财政、货币双松政策。20世纪各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收入占GNP的比率由12.5%扩大到50%。 (2)(2)主要财政理论主要财政理论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滞胀并存,凯恩斯主义拿不出妙方遂陷入低谷,于是包括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拉弗为代表的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新保守主义经济学发起了反凯恩斯革命。但是反对者并未建立起一套足以抗衡的财政理论,只是力图复归古典学派的“经济自由

17、主义”传统,责难政府干预窒息了市场经济的活力,“财政最重要”的政策主张受到攻击,代之以“货币最重要”的政策结论。供给问题也重新受到重视,为刺激供给的减税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以下考察美国实行) 美国80年代的里根政府全盘接受了供给学派理论并结合货币主义学派有关理论作为其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 供给学派同意“萨伊定律”中关于“供给创造需求”的理论,因此供给学派主张减税优化投资环境,培育企业,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与需求,鼓舞市场成员更努力地投入有生产力的活动,使整个经济的体质从根本上得到强化,扩大税基,即达到搞活经济增加税收的目的。 货币主义则强调了货币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货币量的变化是说明

18、产量、物价、就业的最主要因素。为了稳定货币量,里根提出了简单规则的货币政策,即国家尽量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每年按固定比率增加货币量,以便为市场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 货币主义认为凯恩斯主义是制造通货膨胀的根源,只有严格控制货币供给量增加才能真正治理通货膨胀。主张单纯用货币政策(货币供给、利率、汇率)刺激需求,主张自由经济、政府对经济生活的最小干预,以及为其作为消费者的公民提供最大的选择自由等。 在里根和布什当政的12年里,美国财政赤字不断增加,1992年布什政府时期,联邦财政赤字竟高达239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记录。由于里根和布什实行以减税为核心的财政货币政策以失败而告终,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因

19、此威信扫地。 1993年,克林顿在向国会提出:将公共支出和私人开支的重点从消费转向投资,在短期内启动经济,并对未来美国人的就业和收入进行投资;尊重工作与家庭;大幅度减少联邦赤字;减少政府开支和浪费,提高效率等。 克林顿政府依靠增收节支的手段减少联邦财政赤字:增收主要是指提高个人和公司所得税率;节支主要是指精简政府机构,压缩行政费用,大力削减军费开支。同时配合扩张的货币政策。实践证明了克林顿政府“紧松”结合的财政货币政策对于“高增长,低通胀”为特征的“新经济”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克林顿经济政策包容了凯恩斯主义和供给学派经济理论,体现了当代经济学的发展趋向兼容并包。 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吸收了理性预期

20、学派和货币主义的观点,承认人们的利益最大化预期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同时也承认“货币也重要”,把货币政策作为调控经济的经常性手段。但它仍然坚持政府干预经济对加快经济的恢复均衡的必要性。这样演变成的新凯恩斯主义,其代表人物是1995年任克林顿总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斯蒂格利斯蒂格利茨茨,这思想在克林顿执政时期对美国经济政策有重大影响。 它更加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提出新型的政府市场观,认为当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政府与市场是互补而非替代关系;更加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主张政府进行“粗调”;主张财政政策的调节要深入到经济允许的内部,强调增加人力资本、研发等具有创新性的投资等。 2001年美国经济开

21、始突然降速,新经济遭遇空前阻力,布什政府推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降息与减税并举,期望鼓励消费,带动投资。美国在经历了经济长期复苏乏力后,于2003年开始明显恢复增长。 为了避免经济增长引起过度通货膨胀,2004年之后美联储连续第5次加息。在布什政府第二任内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这一方面可以避免经济衰退,一方面防止高就业率引发过快的通货膨胀,实现两者的均衡发展。 布什的减税等政策与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的许多主张相像,但是实质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因为里根政府进行财政改革的主导思想是供给学派所主张的自由放任思想,是通过减税等措施促动微观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以推动经济的发展。而布

22、什政府基于凯恩斯主义,通过减税等刺激总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 现代财政理论大致可以分类如下:什么决定经济总量GDP(实际总供需)? 需求决定论供给学派:拉弗等财政学派:凯恩斯等货币主义:弗里德曼等 资本主义财政的特征。(1)财政成为重要的调控手段;(2)建立健全了财政管理体系;(3)采用价值形式,且主要收入来源是税收。 (四)社会主义国家财政 马克思主义财政学说。 (1)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财政范畴税收、国债、国家预算的实质; (2)劳动价值理论揭示了,发展经济是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 (3)社会产品在进行个人按劳分配之前必须作六项扣除,建立“社会扣除”理论; (4)每增加一种

23、新税,无产阶级的处境就更为恶化,取消任何旧税,都不会提高工资,只会增加利润; (5)公债只不过是税收的延期支付。 马克思是一位重要的社会学家,他研究的问题是不同群体之间的冲突。不幸的是他过分强调劳资双方间的冲突,而这种冲突只不过是许多社会冲突之一。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理论。它并非是关于如何建设经济的理论。它建立在人们根本没意识到会有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代。人们意识到了工业化,但没意识到在以后200年中人均收入会大幅度增长。 发展中国家可在经济发达的国家找到更有用的经济学,因为他们曾用过一些技巧来促进经济增长。某些体制比另一些体制更能促进经济增长。从政府角度来看,关键在于怎样建立

24、起那种体制、那种市场形式、那种法律制度,以最有效地促进资本形成,促进高储蓄、促进快速的技术革新,鼓励最有才华的人精神饱满地工作。大萧条、国家陷入混乱时,留下英名的罗斯福“新政”:政府干预市场,向富人收税,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同时鼓励企业家公平竞争。杜鲁门继续推行,艾也不敢触动福利政策,此为两党平等合作最佳期。但有人要维护其资本权益:把美带回罗社会主义夺权前。所得税、遗产税、管制统统取消。70年代右翼激进者(新保守主义者)接管共和党,推里根。他给富人减税、减少福利、推行私有化、实行开发市场的新自由主义政策。有人认为当前的救市措施在“搞社会主义”,但更多人认为无关。美国要么成为纳粹,要么成为社会主义

25、。罗为代表的民主党认为政府要干预市场,要照顾到社会公平,而里为代表的共和党鼓吹“小政府,大社会”。说白了就是放手让会赚钱的人大胆地去发大财。他们发财了,社会就富了,穷人也许就能沾点光。华尔街近况否定此。罗时 “滞胀并存”也不灵。不易的科学、艺术!1.要从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即市场原教旨主义中跳出来。要“中庸”些,“以人为本”,而非“以利润为本”,既要鼓励致富,又要兼顾公平。也要警惕西方议会制造成的困局:选民只允许增加福利,不赞成降低福利。 2.发展的巨大动力就在千百万热望创业的个人手里。美国过去的成功在于鼓励个人创业。解决危机的办法绝非冲动地干预和由政府大量地控制经济,而应是一套均衡的、精细

26、的、有限的规则,用于控制过度的行为,同时又允许创新。3.寄希望于科技创新。在马克思逝世同年,诞生了凯恩斯和熊彼得。后者对资本主义的观察也十分深刻。他认为资本主义靠不断创造新产品,并在市场上成功销售而生存。这种创新成了历史使命,永不能停,一停市场就萎缩,社会就动乱。产品创新依靠科技创新。美国在计算机、生物工程、新材料等方面都有优势。现在押宝在能源技术上,特别是清洁能源技术。一旦有突破,既可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又可在环保改善气候方面引领世界,全盘皆活了。 近期近期有研究报告认为:制药、电子产品、信息技术和通信服务行业景气指数上扬,得益于政府推动的产业转型扶持政策。汽车、工程机械、建筑和能源行业容

27、易受到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和国内宏观调控政策走势的左右。但在新型城镇化和自贸区建设、“新能源”发展战略等可能性因素影响下,对这些行业这些行业的盈利预期出现了回升。 经济增速减至7.7%。实体经济层面的房地产市场乱象、产能过剩,金融领域中的宽货币、高利率、贷款贵、贷款难并存,地方政府债务等方面问题也很突出。 国际上的危机根源是实体经济出了问题实体经济出了问题,唯有改革! 美“退出”政策及债务上限问题,欧仍未摆脱通缩陷阱!而且前者导致新兴经济体资金短缺。 今年继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一、财政的概念一、财政的概念 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性地

28、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 这样的财政概念,强调财政与国家的本质联系,称“国家分配论”。 另有“公共需要论”等。 二、财政的一般特征二、财政的一般特征 1.1.主体是国家;主体是国家; 2.2.主要对象是剩余产品价值主要对象是剩余产品价值M M; 3.3.目的是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目的是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这种需要属于社会公共需要社会公共需要。 (1)含义: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需要。 (2)特征:效用不可分割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非等价交换性和源自剩余产品价值等。 (3)范围:典型的社会公共需要(国防、公安)、半社会

29、公共需要(教育)和大型公共设施(公用事业、路桥)等。 三、财政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三、财政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 产业部门创造的社会总产品经过初次分配,进一步在社会范围内再分配。财政因而与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发生联系。 1.1.财政收入方面财政收入方面 (1)企业 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品)C+V+M国民要素收入V+M C社会纯收入M企业留利 V 税、利 (2)事业单位无收入或有少量收入上缴财政(或抵补自身开支),支出由财政拨款。 (3)居民须就工薪等收入缴纳税收、支付使用费和购买公债,其余用于消费和积累。 (4)向外国借款。 财政从以上四方面主体获得各种收入。 2.2.财政支出方面财政支出方面 财

30、政收入形成后,要通过财政支出实现再分配: (1)大部分用于消费支出:对文教、科学、卫生、行政国防等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对居民的社会保障、补贴等转移性支出;发行公债的利息支出。 (2)投资支出:以固定资产投资的形式形成国有资产。 3.3.财政地位财政地位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态形成了需求,实物形态是供给。这二者只有在总量和结构上都相适应,经济才能平衡发展。而其中财政起着重要作用: (1)财政不仅取得收入,还通过支出形成产业部门的积累基金; (2)非产业部门的建设基金和消费基金主要通过财政的再分配形成; (3)国民收入分配中消费和投资比例的最后形成,财政有引导的作用。 四、财政分配同其他分配范畴

31、之间的四、财政分配同其他分配范畴之间的关系关系 (一)财政分配与工资分配 1.联系: (1)各属M与V,互为消长关系; (2)物质生产部门工资上升会带动非物质生产部门工资上升,导致财政支出增长。 2.区别 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从1983年的56.5%峰值后,下降到2007年的39.7%。而2007年美国为55.81%,英国为54.5%,瑞士为62.4%,德国为48.8%,南非为68.25%。我国居民收入实际增速明显低于经济增速。 关于把“民富优先”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政策目标:GDP年均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超过7%。 近年来我国财

32、税收入每年以高出GDP增长率2-3倍的速度猛增,但老百姓获益并不明显,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还需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二)财政分配与价格分配 1.联系: (1)价格影响流转额进而影响财政; (2)不同产品价格的变动会在不同方面影响财政。 2.区别: (1)二者的活动领域(不受价格交换限制;交换领域); (2)表现形式(强制、无偿;自愿、有偿); (3)运动过程(单方面转移;等价交换); (4)解决的矛盾(实现财政职能;价值量实现的大小问题)等不同。 关于物价调控,有两个重要因素是控制不了的。一是石油价格,国际上上涨的局势没法控制,因为我们是个进口大量石油的国家;二是气候变化。撇开国际上的

33、因素不谈,从国内来讲,只要我们努力去做,CPI涨幅控制在4%可以实现。 (三)财政分配与企业财务分配 1.联系 (1)二者是税收征缴关系(国有企业另有投资关系); (2)缴留比例互为消长; (3)企业的财务核算和管理影响财政。 2.区别:二者的范围、集散程度、价值构成不同。 近十年,增长倍数最低的是城乡居民收入,其次是最终消费,这说明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中,比较多以利润的形式流向了企业,以税收形式流向了财政。由于居民收入增长不多,消费有后顾之忧,储蓄的增长倍数高。企业和政府利用利润和税收以及居民的储蓄存款大量增加投资和发展生产,增加出口,这成为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强劲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应该重点向中低收入居民倾斜。政策设计要做好低收入群体的保障,调节过高收入者的收入,做大中等收入阶层的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