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历史课后集训4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科技和文化_第1页
2021版高考历史课后集训4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科技和文化_第2页
2021版高考历史课后集训4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科技和文化_第3页
2021版高考历史课后集训4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科技和文化_第4页
2021版高考历史课后集训4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科技和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后限时集训(四)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科技和文化(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指出,西汉时期,儒学实际上并没有成为唯一的正统思想。据汉书记载,汉宣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体现了()A.汉代治国思想中儒法兼用的特征B.汉宣帝对儒家治国理念的无情抨击C.西汉时法家思想开始得到重视D.汉代统治者兼采百家之长的治国理念A“霸道”即法家思想,“王道”即儒家思想,汉家制度“霸王道杂之”体现了汉代治国思想中儒法兼用的特征,故A项正确;汉宣帝强调“霸王道杂之”,这并非在抨击儒家治国理念,故B项错误

2、;C项说法错误,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兼采百家之长,故D项错误。2. (2019郑州一模)下表是汉代朝廷通过合议方式讨论国家政事时所引以裁决的理据。汉代集议所引理据考时期议题理据内容汉义帝民政议可以佐百姓之急灾异阴阳不调,日月薄蚀,年谷不登,大遭旱蝗饥馍之害,谪见天地,灾及万民汉武帝礼法议尊宝鼎祥瑞今鼎至甘泉,以光润龙变,承休无疆。合兹中山,有黄白云降汉光武帝人事议郡守/、宜频更灾异六年后日食之异据此可以判断汉代()A.民间迷信思想的盛行B.“天人感应”观念普遍流行C.皇权政治的神秘色彩D.政事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C祥瑞、灾异往往被统治者赋予神秘色彩,认为它们是天命的象征,是上天对人君施政的肯定或

3、谴告,其主要政治功能在于为君主专制统治的合法性与权威性服务,故选C项;材料是“汉代朝廷通过合议方式讨论国家政事时所引以裁决的理据”,无法反映民间迷信思想问题,故排除A项;灾异、祥瑞是“天人感应”的反映,但看不出“普遍”流行,故排除B项;自然环境被统治者赋予神秘色彩为皇权服务,不再是单纯的自然环境,故排除D项。3. (2019乌鲁木齐一模)为了强调和倡导忠君,汉代经学提出了“家国同构”理论,也就是把君臣关系等同于父子关系,所谓“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这说明()A.“大一统”局面的形成B.宗法血缘观念的强化C.小农经济模式的巩固D.儒家主流地位的确立D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选官注重忠孝节义

4、,这与董仲舒的新儒学中的“三纲五常”相符,说明当时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故选D项;“大一统”局面形成于秦朝,故排除A项;宗法血缘观念的强化材料未体现,故排除B项;小农经济模式的巩固与材料表达信息无关,故排除C项。4. (2019德阳一模)西汉初,文人创作群体以诸侯王为中心,创作多是抒发怀才不遇之情;西汉中叶以后,创作群体逐渐转移到以朝廷为中心,创作内容多是渲染皇帝的尊严或者描写帝王游猎的宏大场景。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央权威的加强B.儒学正统地位形成C.选官制度的变革D.文化专制空前加强A题干提及文人创作群体由以诸侯王为中心转移到以朝廷为中心,创作内容变为渲染帝王,结合所学汉朝中央

5、集权加强的知识可知,A项正确;儒学正统地位形成是中央集权加强的思想要求,并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B项;西汉察举制强调孝廉,与题干无关,故排除C项;文化专制空前加强是在明清时期,故排除D项。5. (2019龙岩质检)史记汉书的本纪和人物传大都开门见山,直述人物言行。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纪传体史书,不仅在“传”首载明其祖、父等先世的官阶、履历,还在“传”末详述其子孙。这一变化反映当时()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B.史书编写体例的革新C.门阀土族制度的盛行D.思想活跃局面的形成C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纪传体史书,不仅在传首载明其祖、父等先世的官阶、履历,还在传末详述其子孙”体现史学以门阀士族的家传为重要依

6、据,反映当时门阀士族制度的盛行,故选C项。6. 玄学是魏晋时期思想文化的标志性成果,玄学家主张的是清谈或玄谈。其特征是远离政治,回避现实,无关道德,蔑视俗务。玄学产生的主要社会因素是()A.门阀士族垄断仕途B.社会动荡与政治黑暗C.佛教对儒学的冲击D.传统儒学的理论局限B由材料“远离政治,回避现实”并结合魏晋时期战争不断,政治黑暗,推知玄学产生的主要社会因素是社会动荡和政治黑暗,为此知识分子对于政治和现实失望而选择逃避,故选B项;门阀土族垄断仕途是魏晋政治黑暗的具体表现,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玄学而非佛教,故排除C项;传统儒学的理论局限属于思想文化因素,而非社会因素,故排除D项。7. (20

7、19汕头一模)北魏后期,许多北方的汉族士大夫认为南方已不是正统所在,中原才是传统文化的中心。这种认识反映了()A.北方经济重心地位仍然较稳固B.儒家文化自南向北的传播趋势C.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D.南方三教合一的趋势日趋明显C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以后,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促进民族的大融合,从材料中“北魏后期中原才是传统文化的中心”等信息来看,这种认识反映了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传统文化很好的融合,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故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大规模南迁,文化也自北向南传播,故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

8、知,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趋势,故排除D项。8. (2019深圳二模)汉字“丁”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对这一演变过程解读合理的是()A.总体的趋势是由繁到简B.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C.已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D.衍生出个性化的书法艺术B材料中甲骨文中的“丁”字形状分析,说明商周时期建筑中主要使用竹钉、木楔等桦卯结构,篆书中的“钉”体现了“丁”的金属质地,则说明春秋战国至秦时期已经出现了金属钉子,因而汉字“丁”的变化反映了商周至秦朝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故选B项。9. (2018泰安一模)清末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写道:“前汉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诗经)当谏书,

9、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材料表明,西汉武、宣年问()A.汉代的儒学重在阐发义理B.儒学获得独尊的地位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的作用D.以儒学为依据选拔人才C题干重在强调儒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而不是重在阐发义理,故A项错误;“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强调儒学的政治功能,但儒学在整个社会中的作用不能体现,故不能说明儒学取得独尊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是强调儒学在现实政治中的实用功能,故C项正确;材料未能体现儒学作为选官的依据功能,故D项错误。10.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对火药有所记载,火药大致包括:煨(长时间高温加热)、炼(干燥物质的加热)、灸(局部烘烤)、熔(熔化)、抽(蒸储)、飞(又叫开,就是升华)、优

10、(加热使物质变性)。这一记载()A.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B.说明我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C.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D.体现古人对制造火药的认知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火药的最早记载是在东晋葛洪抱朴子,并不能说明此时的火药已经发明,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制造火药是源于炼丹,火药的发明是中国人民经验的总结,并未上升为制造火药的技术,故B项错误;火药开始用于战争是在唐末,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信息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制造火药的认知,故D项正确。11. 一般认为,魏晋南北朝以前为书法的自发阶段,强调书法的实用功能(重需求),魏晋以后为书法的自觉阶段,强调书法的审美功能(重追求)。书法艺术有这

11、样发展的主观原因是()A,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B.特立独行的土人群体的壮大C.中国汉字的发展和魅力D.东方审美情趣的影响B书法艺术由强调书法的实用功能(重需求),到强调书法的审美功能(重追求),其主观原因是特立独行的土人群体的壮大,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只是客观条件,故A项错误,B项正确;中国汉字的发展和魅力是客观存在的,故C项错误;东方审美情趣在魏晋南北朝以前也有,故D项错误。12. 下图所示内容为南朝梁元帝所作的职贡图(局部),记录了前来南梁朝贡的各国有关人物状态,有金发碧眼的波斯胡人,也有浑身只披一块白布的黑人。该图()A,将西方的写实与中国传统写意有机结合B.说明南朝时期的绘画以写实人物

12、画为主C.可作为中原王朝与非洲国家交往的史证D.是研究中国古代外交史的重要图文史料D图中有波斯人,也有黑人,反映出南朝时中国与外国已经有交流,故此图可作为研究中国古代外交史的重要史料,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艺术手法排除A项;一幅职贡图(局部)不足以表明当时盛行的绘画风格,排除B项;从图中可以看出波斯人与黑人皆来朝贡,说明南朝时中国不仅与非洲交往,与西亚地区也有来往,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孔丘所谓“举贤才”的目的,不过要使“贤才”有机会在原有的贵族“家”内做“家臣”。盂轲要求使“贤者”居于

13、掌握政权的地位。贤者自己一定要做“卿相”,实际掌握政权,照着自己的理想处理国家的政事(“行道”),国王不得干涉孟轲对齐宣王说:“所谓故国者,非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欤?”对于新执政的“贤才”,孟轲也提醒他们说:“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冯友兰三松堂全集材料二为什么要独尊一家呢?因为统一的帝国需要统一的思想,这是秦始皇就已经意识到的。而且,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和说法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儒学,为什么就适合做统治思想?因为儒家是维护君主制度的道为王道,政为仁政,制为礼制,治为德治。也就是说,儒家维护君主制度是讲道理

14、的,也有人情味。这样的统治,人民能够接受。人民能接受,政权就稳固。君主和人民都满意,就双赢。何况儒家学说有着深厚的根基,这就是小农经济、宗法社会和礼乐传统。摘编自易中大中华史:汉武的帝国(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丘的“贤才”与孟轲的“贤者”有何差异。(7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汉“独尊儒术”的原因及影响。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儒家与政治的内在联系。(18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家臣”“掌握政权”“卿相”等分析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帝国需要”“维护君主制度”“深厚的根基”等进行归纳;第二小问,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回答;第三小问,即儒家与政治的关系,结合

15、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差异:孔丘的“贤才”只能找机会做贵族的“家臣”,地位低下;而孟轲的“贤者”要掌握实权,按自己的理想处理政事,地位尊贵。(7分)(2)原因:统一帝国的需要;儒家学说维护君主专制,且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儒家学说有着深厚的根基,迎合了小农经济和有着宗法传统的中国实际。(任答其中两点即可,6分)影响: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成为封建时代的核心价值观;促进了儒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封建社会教育的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他思想的自由发展。(任答其中两点即可,4分)内在联系:儒家主要代表人物积极参与政治,孔丘要求“贤才”做贵族的家臣;孟轲要求“贤者”做卿相,掌握政权

16、;政治也在塑造着儒家思想,汉武帝时以改造后的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儒家政治地位空前提高。(8分)14. (2019长春质检)(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而中国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

17、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迈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材料给出了两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观点,其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其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连续性与变革性。考生可从中选择一个观点进行阐述,阐述时做到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观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特点。(2分)阐述: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大一统思想贯穿其中,从秦朝法家的大一统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宋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在统一性中包含着多样性,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