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邓石如小篆千字文技法解析(1-7)邓石如小篆千字文技法解析(1-7)邓石如(17431805),清代书法家、篆 刻家。他被时人誉为“国体皆精,国朝第一”,尤以小篆成就最大,是篆书创作史 上继李斯、李阳冰之后第三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为清代以来的篆书开辟了一个新的 天地。历史用事实证明了邓石如之后的篆、隶书家以及篆刻家多数都受到了他的影 响,譬如近现代书法家包世臣、吴熙载、莫友芝、杨沂孙、徐三庚、赵之谦、吴大 渤、吴昌硕、沈曾植、康有为等。邓石如对篆书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突破了千年来玉 箸篆的樊篱,以隶法作篆,提按起伏,富有姿态,达到了 “平和简净,遒丽天成” 的艺术境界。从康有为“完白山人既出以后,三
2、尺竖童,仅能操笔,皆能为篆”的 赞许中,我们不难看出邓石如在篆法传承与创新上的卓越贡献及对世人的影响。邓石如(1743-1805年)清代大书法家,邓派创始人,初名琰,后以行之,更字 顽伯,汉族安徽怀宁人(今安徽安庆人)。即著名的“完百山人”。号完白山人,完 白,故浣字,游笈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集书法家,篆刻家,画家,文学家 于一生的艺术大师和学者。遂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冰阳为家, 稍参隶意,称为神品。性廉介,漫遍名山水,以书法自给,有完白山人篆刻偶 存。据包世臣艺舟双楫完白山人传载;他起自寒门学习书法,下过苦 功,早年即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后自称一家,人称“邓派”。出
3、生于寒门,祖、父均酷爱书画,皆以布衣终老穷庐,邓石如九岁时就读一年书,停学后采樵,卖饼饵糊口。十七岁时就开始靠写字,刻印谋 生,艺术生涯,一生社会地位低下。他自己说“我少年时未尝读书,艰危困苦,无 所不尝,年十三四心窃窃喜书,年二十,祖父携至寿州,便已能江湖游食,人不以 识,字人相待,邓石如30岁左右时在安徽寿县结实了循理书院的主张梁崛,有经 梁嫌介绍,成为举人梅谬的座上客。邓石如在江宁大收藏家梅谬处八年“每日味爽 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寒暑不辍。张惠芳,包世臣都向他学习书法,是历代 书家进行书法创作的首选载体。追古溯今,许多书法家都写过千字文。例如,李阳冰、宋初和尚篆书家梦英、 李斯。在
4、历代书法家所流传下来的千字文来看,存在着不少的字法问题,在篆 法上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偏差,邓石如篆书千字文中的“姜”“寥”“逍遥” “道” “壁” “磨” “安” “规” “盘” “佐” “从” “刑” “寻” “居 ”“不已” “耽”等篆法是错误的,导致这些篆书作品篆法偏差的原因固然与书家 有密切关系,但我觉得我们对篆书的学习,更需要学习他的是结字、用笔、墨法、 章法,这些才是可取之处。在临邓石如的千字文之前,我已经临过一本吴福庵的说文部目,两者 都是工稳之作,然对于笔法,却有着诸多不同。大家都知道,篆书从秦以后鲜有集 大成者,皇家李阳冰等也都是些寥若星辰的篆书高手,清代是碑版金石学研究的
5、高 峰,乂是篆刻的一个高峰,对于篆书自然有很多研究,邓石如是清代的代表作者, 他的皖派书风影响了后来的吴让之、赵之谦等一大批书家,他最大的创造是把方折 的隶书笔意融入到小篆中,但我初读千字文时却看不到吴氏在白氏草堂记中 的笔法,夸张的方笔是没有的,字形也比较之白氏草堂记更为方正。像是一本 标注的教科书。这本字帖给我最多的益处是结字的稳定性,当然与我多年学楷有很 大的关系。还有外括的弧线力量十足,整体看来乂不激不厉,雍容大度,没有露锋 的笔意,更含蓄、温润。我见有人临此贴笔画臃肿、小气,显然这是不可取的。我 认为,取势是字形生动与否的重要一环。就篆书字势而言,应该追求端庄雅正。中 锋立骨、疏密有
6、度、取势雅、和谐统一、字形的高度比例以及字形与垂脚长度的比 例,一定要符合一定的适度。如此于展纵间兼取横向之势,便能于一字之内、字字之间,得舒展跌宕而乂顾盼之情。再结合以中锋用笔为主,偏锋、侧锋并用,收笔 多侧锋,篆书“取势”、“具情”的新面就能表现出来。在临写千字文时,唐代孙过庭书谱说:“篆尚婉而通,隶意精而密,章 务检而便。”其中“篆尚婉而通”足以说是篆书用笔的度世金针,“婉”和“通” 虽仅二字,准确揭示出对篆书用笔的基本笔势和篆书笔画质量的要求。书写应以中 锋为主,中锋才能使笔画圆实劲健,运笔应流畅,此乃古法、风格神采所系。要不 然,极易写得板滞,用笔的灵活是其关键之处。运笔讲求中含内敛
7、、流畅通达,笔 力藏于笔画之中。朱和羹认为:“笔不虚,则欠圆脱,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离合 之间,神妙出焉。此虚实兼到之谓也,可谓得其三昧。用笔要虚实互出、润燥相 生,才可以使得篆书的笔画节奏鲜明,韵律生动,行气贯通。此外,还要注意线条 粗细穿插和变化,切不可一味求均求匀。这样起来,整体的势就体现出来了,看的舒服,自然,不会感觉整幅作品中哪 个字,哪个笔画会很跳,这容易让人不舒服,特别是影响了效果,这也是当今投展 中一眼让评委感觉作品的弊端之处,影响了视觉效果。“篆法之有邓石如,犹儒家之有孟子”。杨守敬也说他:以柔豪作篆,博大精 深,包慎伯推为直接二李,飞过誉也。他不但能以“隶笔为篆”,且能以篆
8、书笔意 写隶,写的体方笔圆,遒劲峭拔。邓石如于此是极有贡献的书家。从邓石如的书法 实践艺术和我自己在临写他的千字文中可以看出,他的书法以篆隶最为出类拔 萃,而篆书成就在于小篆。他的小篆是以李斯、李冰阳冰为师,结体略长,却富有 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地用长锋软亳,提按起伏,大大丰富了篆书的 用笔,特别是晚年的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 书,以至于深深影响着我。辆孤南陋网跺拚腼俯蝌仰冏篇廓邓石如小篆千字文技法解析(一)一、艺术风格(一)取法高古,广泛涉猎。邓石如出身贫寒,但对书刻极为喜爱。9岁随父读 书,10岁辍学,14岁“以贫故,不能从学,逐村童,采樵贩饼饵,
9、负之转鬻”。至17岁时为“潇洒老人”作雪浪斋铭并序,自此踏上书法篆刻艺术之路,特别是从32岁到江宇大收藏家梅镂处8年中,浸淫 书艺,直追三代,卓然自立。梅氏为北宋以来江左甲族,家藏丰富,秦汉以来碑版 刻石拓片,无所不备。邓石如“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寒暑不 辍”,在遍观梅家收藏的金石善本后,邓石如勤练妙悟,凡名碑名帖总要临摹百遍 以上。前人论书常云要“守一体,取百家”。邓石如通过广泛地吸收传统营养,融 会贯通,创造出了自己的“碑派”。时任左都御史的陆锡熊赞邓的书法是“千数白 年无此作矣”。他的学生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列其篆、隶书为“神品”,“清 代仅此一人”。(二)同符古初,追求自然
10、。邓石如作为清代碑学革命的开创者,一生走遍大半 个中国,两袖清风,以“胸有方心,身无媚骨”的人格魅力,塑造了立于天地之间 的书法篆刻家形象。他“一肩袱被”,靠写字、刻印游食一生。几度北登岱峰, 攀居庸关,谒昌平十三陵,南入衡岳。为搜访秦汉石刻,经月不返,攀崖涉岭,忍 受风霜烈日之苦。他到江南寒山寺,在古庙空庵里忍饥挨饿,临摹了大量的古人碑 碣。其篆书用笔不拘泥于“令笔心常在画中行”,而是“稍参隶意,杀锋以取劲 折”,他对中锋的理解是审美感觉上的,而不是形质和技术上的,这种用笔方法樨 除了文人的矫饰,追求毛笔书写的自然性,可谓“绝去时俗,同符古初”,既顺应 了书写迅捷方便的要求,乂使篆书变得更加
11、实用。(三)突破古法,隶法作篆。邓石如“一肩袱被",我行我素,在篆法创新上, 背离了自丞相李斯以来两千年间构筑而成的小篆“二李”(李斯、李阳冰)模式,不 顾铁线、玉箸成法,不愿在两端均匀的篆书中锋线条中寡居,不愿一笔一画地去描 篆书,而是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地用长锋软亳,提按起伏地去写篆 书。时任内阁大学士的翁方纲称其篆书“破古法” “不合李阳冰三坟记书之 旨”。然而,历史用事实证明邓石如之后的篆、隶书家以及篆刻家多数都受到了他 的影响,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四)转指绞锋,创新技法。元人赵孟提出“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 易”,他所讲用笔当是指“二王”所开创帖学一路的所谓“
12、古法用笔”。而篆书当 是圆转婉通如泰山刻石式的线条。重临池实际以书刻为职业的邓石如,虽以 斯、冰为师,未株守斯、冰成法,开创了用长锋羊毫转指调整笔锋、指腕并运的方 法。包世臣记教:“山人作书,皆悬腕双钩,管随指转”这里所述“管随指 转”大有“古法荡尽”之味道,从“二王”起一直到现代书家沈尹默先生,在书论 中大多主张唯运腕而反对运指,用笔讲求使转提捺而反对转笔绞锋。所谓绞锋,是 指运笔时用腕或指转笔杆,使笔锋在行进中有扭动的变化。邓石如恰到好处地运用 转指绞锋,创造出了丰厚苍茫、具有力度的线条之美。邓石如隶法作篆的创新与艺术风格,大致可归纳为三点:第一,在用笔上稍参隶意,变“单一性”为“丰富性”
13、。邓石如书法艺术的主 要成就是篆隶书,其核心是对篆书笔法的创造。他的学生包世臣说他的篆书“稍参 隶意,杀锋以取劲折”。所谓“隶意”“杀锋”,孙过庭说:“篆贵婉而通,隶欲缜而密。”而邓石如打破了篆、隶之间的壁垒,以 秦篆为体而以汉隶为用,把篆书写得方圆兼备,婉通而缜密,用笔一反小篆均等婉 通的特点,表现出提捺、转折、方圆多方面的丰富性。而在邓石如之前的千年,竟 无一人能突破其樊篱。玉箸篆除横平竖直、圆转流走的线条使人惊叹其功力外,用 笔单调,刻意求工,缺乏神采,而显得平淡。以隶法作篆,提按起倒,笔画凝重而 富于轻重变化,结构上在基本保持对称的前提下而注意变化,更显得生动活泼。康 有为高度评价道:
14、“完白得力处在以隶笔为篆,吾尝谓篆法之有邓石如,犹儒家之 有孟子,禅家之有大鉴禅师,皆直指本心,使人自证自悟,皆具广大神力功德以为 教化主,天下有识者,当自知之也。”第二,在书写上中侧并用,变“工艺性”为“书法性”。对于小篆的线条,前 人强调的是中锋。所谓篆书的中锋,指线条具有圆融的筋力、婉畅的动势。宋代陈负暄野录?篆法总论中记:“小篆自李斯之后,唯阳冰独擅其妙。常见真迹, 其字画起止处皆微露锋铐,映日视之,中心一缕之墨倍浓。盖其用笔有力,且直下 不制,故锋常在画中。”而我们从邓石如的篆书墨迹中,能够体会到他对篆书“中 锋”的独到理解和活法运用。他通过笔锋不断地变化,入笔或回护或杀锋,行笔或
15、铺亳或转笔等求得线条的丰富多彩。近人刘熙载在艺概中对小篆的“描”和“写”总结得非常到位:“孙过庭书谱云”篆尚婉而遇?。余谓此须婉而愈节, 乃可。不然,恐涉于描字也。”邓石如一改“二李”线条的工艺性,进而以“书法 性”代之,顺应毛笔工具的自然去“写”,使小篆书写变得更加实用易学。第三,在审美上追求天然,变“雕绩性”为“自然性”。六朝时颜延之与谢灵 运两位诗人以诗歌实践为后人留下观点迥然但同样有价值的艺术印象:“铺锦列 绣”与“初日芙蓉”。书法中与之相对应的两种欣赏趣味亦由来已久。如果说“铺 锦列绣”在书法上表现的是一种稳健精到、华美斑斓的美,那么“初日芙蓉”的书 法表现的则是一气旋折、行云流水、
16、略无窒碍的自然意趣。而邓石如的篆书正属于“初日芙蓉”的健美。他不追求“虚和遒丽”,而是如“铜墙铁壁”;不斤斤于 “方而有规,圆不失矩”,而是破方圆规矩去铸新意。他的学生包世臣说:“怀宁笔势固如铜墙铁壁,而虚和遒丽,非其所能”尤其是他对艺术创作形式首先提 出的“疏处可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的主张,被后来的 书画家奉为经典式的信条。邓石如之所以成为近代书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不单是其书法篆刻作品形式对后来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他在新的审美观念上的建 树。传承与创新,是中国传统书法从不移易的艺术法则。邓石如传承有法,创新得 道,充分表现了其“开拓万古之胸,推倒一时之尊贵”的大
17、家形象。邓石如小篆千字文技法解析(二)二、用笔特点邓石如小篆千字文是其小篆作品的代表作之一。(一)纵横之妙,得之史籀。清代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称:“完白山人篆法 以”二李?(李斯、李阳冰)为宗,而纵横阖辟之妙,则得之史籀,稍参隶意。杀锋以取劲折,故字体微方,与秦汉瓦当额文为尤 近。”邓石如小篆千字文契合了这一论述。其小篆以古为徒,道法自然,线条 质朴,行笔厚拙苍茫,既有史籀铸凿金文的古穆凝重,乂有石刻碑文的朴茂遒劲。 邓石如虽一介布衣,但知识渊博,眼界开阔,学养深厚。只有通过对各体篆书的了 解后,才能真正体会到邓石如对篆书发展的杰出贡献。(二)隶法作篆,方圆结合。刘有定说:“篆直分侧。直笔圆,侧
18、笔方。”钱泳 说:“篆用圆笔,隶用方笔,破圆为方而为隶书。”“篆体圆,有转无折;隶体方, 有折无转,绝然相反。”小篆的线条应是圆转婉通,起止无迹,而隶书的线条起笔 处多凌空取势而侧入(杀锋、筑锋都指此种用笔)。邓石如打破了篆、隶之间的壁 垒,以秦篆为体而以汉隶为用,把篆书写得方圆兼备。邓石如以前以“二李”为宗 的小篆特点遵循“正”字,随着他对篆书的深入研究,将篆书的用笔融入隶法后的 特点,突出“侧”字,即持“正统”观者所不接受的“破古法”。他曾韬晦地 说:“吾篆未及阳冰。”但他酒酣耳热之时,自睨其字赞日:“何处让冰斯”赵之 谦对邓石如篆书用笔有深刻理解:“山人篆书笔笔从隶出,其自谓不及少温(李
19、阳冰) 当在此,然此正越过少温,善易者不言易,作诗必是诗,定知非诗人,皆一理。” 从邓石如篆书传世作品看,邓石如早年作篆,笔笔中锋,逆入平出,回锋起止,竖 画则顺锋终。线条初略细,近玉筋篆;中年作品以李阳冰风格为主,渐渐上溯秦 汉,师袁安碑袁敞碑,进而李斯刻布等,偶有金文;晚年线条变粗,笔墨淋漓,且浑厚质朴。造型也是从圆转到圆中见方,方圆结 合。从气息看,初为华丽,渐去华求实,终至平实而无华矣。(三)富有姿态,变化多端。我们拿李阳冰与邓石如所作千字文作一比较, 同习小篆,同书千字文,唐代李阳冰取法峰山,以瘦劲取胜,骨气犹正, 精彩冲融,允为楷则,被后人誉为“铁线篆”体。邓石如所书千字文稍参隶
20、意,方圆兼备,富有姿态。的确,邓石如小篆千字文,逆起驻收,讲究内敛含 蓄,画的两端浑圆,或逆入平出,轻松流畅。逆入平出,起笔圆厚,收笔以藏为 主,偶尔露锋,收笔微尖,以显精神。在运笔中参入隶法,弯曲之处,或用提转之 法,而见圆畅;或用先停后转之法,而见外圆内方;或用顿折之法,而见方劲。可谓 变化多端,妙不可言。(四)上紧下松,对称均衡。邓石如小篆千字文结字微方,与秦汉瓦当额文 尤近,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 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二是上紧下松,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 部是伸缩的垂脚;三是笔画总体上是横平竖直,粗细均匀,由于隶法作篆,书写
21、性 更强,所表现出的横画和竖画有起伏变化,更加灵动率性;四是平衡对称,空间分 割均衡,左右上下对称,这是篆书书体的重要特征。有独体对称,有字的局部对 称,还有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邓石如小篆千字文技法解析(三)三、基本笔画小篆的基本笔法,同隶、楷、行、草书均不同,有着自身独有的笔画体系。在 以往篆书的教科书中,简单地归纳为“点、直、弧”三种笔法,没有细化分析。这 对于初习小篆者来讲,若一头雾水,不得门径,苦不堪言,即使师傅带徒弟也只是 只言片语,没有做系统的归纳概括。因此,使一些爱好篆书者不敢或不愿涉及篆 书,或愿涉篆书但延长了习篆时间周期。为此,我借助许慎说文解字等研究成 果,对小篆笔
22、画做了一个归纳,使其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说白了,即把玄妙 的东西浅显化、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专业的东西平民化。我的 理念是:篆学并非玄学,我来解密篆法。此法简单易学,学童操笔能篆。结合邓石 如小篆千字文的基本篆法笔法,我把小篆笔画归纳为三大类十八种形式。点一个点写得好坏,关乎一个字能否出彩。点者,字之眉目。所谓画龙点睛之笔是也。因此,点是篆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笔画。点有长有短,有隐有显,如果书 写得法,则会锦上添花。篆书用点的地方较少,往往和其他笔画连在一起,作为其他笔画的一个部分, 或者延长成短横或短竖。其写法是:从点的中心落笔,由左向右旋转,边转边运 笔,直到转成圆后收
23、笔。邓石如在写点时,长短不等,形态各异,富有感染力。如“辽”字(图1)的点写成短横,“寓”字(图2)的点写成短竖,均是入笔即铺亳,或头粗尾细,或头细尾粗。【视频】邓石如小篆千字文技法解析一一点图横点“辽”中国书法图2-竖点“寓”(二)直直包括或长或短的横、竖。其基本写法都要逆入驻收,就是藏头护尾,两头圆,中间部位粗细一致。邓石如篆书由于其隶法作篆,方圆并用,因此,横和竖并 不全是一条笔直的线,除位于中心的竖用直线外,其横往往呈微微的弧形,很有动感。少数横或竖是逆入平出而露锋的。(图3、图4)【视频】邓石如小篆千字文技法解析图3-横直“之”图4-竖直“来”(三)弧篆书中的弧运用最为广泛,可分为上
24、弧、下弧、左右内外弧、角弧、半圆弧、 圆弧、方弧以及弯曲弧(也可称不规则弧)等。一般的弧两笔即可完成,以“量”字 为例(图5),以字的中心为轴,目测好对等距离后,第一笔先从下弧的左边起笔向 右下行笔至中间地段时驻笔,第二笔同第一笔,起讫处一致,对称自然即可,关键 是汇合的搭接处不留痕迹。6腾讯视频V.QQ.COM【视频】邓石如小篆千字文技法解析一一“弧”图5-弧“量”1 .上弧上弧要先写左半弧,后写右,半弧,写右弧时要注意和左弧的对应,尤其是搭笔处不留痕迹,弯度不大的弧可一气呵成,不要迟疑缓慢,否则线条会柔弱而缺乏力 度感。(图6)图6-上弧“益”2 .下弧下弧笔法同上弧笔法基本一致,都是欲右
25、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 劲的势态,保持笔亳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处要写得自然不留痕迹。(图7)图7-下弧“宁”3 .左右内外弧并行有两条弧线的,外侧称为外弧,内侧则为内弧。如“渊”字(图8)。写左 右内外弧时,主要是两边弧的起讫处要一致,不要偏倚,要对称自然,充分体现篆 书的婉转流畅之美。图8-左右内外弧“渊”4 .角弧角弧涉及面广,有上下左右或左右上角或左右下角或不规则角弧,书写时:注 意化角为弧,圆转行笔,遇有上下左右对应弧时要对称均匀。(图9、图10、图 11、图 12)图9-上角弧图10-下角弧图11-左角弧图12-右角弧5 .半圆弧
26、书写半圆弧时要注意捻管绞转,可搭接笔,弧度相对匀称即可。(图13)图13-半圆弧“畏”6 .圆弧书写圆弧时要注意捻管绞转,上下左右相对匀称。可两笔完成,搭接笔处不留 痕迹,圆转流畅。如“要”字(图14)。邓石如写圆弧时,由于隶法作篆出现方 笔,因而有些圆弧写成角弧,如“绩”字等(图15)。图14-圆弧“要”图15-角弧“绩”7 .方弧写方弧时,无论长方或正方的弧形,都要圆转行笔,化角为弧,四角要对应, 接笔处不留痕迹,方圆要和谐。(图16、图17)图17-方弧“稿”8 .弯曲弧弯曲弧或称不规则弧,曲画变化大,书写难度大,要视其圆转程度顺势而行 笔。最好是一笔完成,一笔完不成,就用两笔或三笔搭接
27、笔的方法完成。转折处注 意调整笔锋或略捻动笔管并与手腕的内转动作相配合,使笔锋顺势转过。(图18)图18-弯曲弧“翦”邓石如小篆千字文技法解析(四)一一偏旁部首小篆属于古文字范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绝不是高不可攀,它有一定 的规律和方法。下面我们对邓石如小篆千字文常用的偏旁部首做一解析。书写 时,首先对字的笔画进行解构,把难变易。我觉得,对学习篆书来讲,掌握了篆书 的偏旁部首的书写,即掌握了篆书的主要字法和笔法。本文按运笔笔顺,对笔法予 以解析。“部“彳”部分两笔写:“彳”部的曲画要视其圆转程度顺势而写。先写右上角 弧,最好一笔完成,两笔搭接笔完成也可。其次写直竖,方法同直。接笔处不留痕
28、 迹为好。邓石如写的竖往往呈微微的弧形,因而增加了动感。如“位”字(图1)。图1(二)“彳”部“彳”部分三笔写或四笔写均可。如转折处注意调整笔锋或略捻动笔管并与手 腕的内转动作相配合,使笔锋顺势转过三笔即可完成。初学者由于调整笔锋或捻动 笔管还不够灵活熟练,可分四笔写。第一笔,自左上方往右下方行笔,逆入驻收;第二笔,自驻收处搭笔往左下方 行笔驻收;第三笔,以上端前两笔搭笔处为主心往下方写一短弧,逆入驻收;笫四 笔,从第三笔起笔处搭笔向左下方写一稍长左内弧,逆入驻收。注意每一笔均要视 其圆转程度顺势而写,接笔处不留痕迹。如“律”字(图2)。图2“才”部分六笔完成:第一笔先写一个左下角弧,圆转行笔
29、,化角为弧。第二 笔写一个右下角弧,圆转行笔,化角为弧,第一、二笔形成一个下角弧。第三、四 笔,写法同第一、二笔。第五笔,先写一个左上角弧。第六笔,从角弧收笔处接笔 顺势行笔,写成长竖直,稍向左倾斜。注意写角弧时要捻管绞转,两边起讫处一 致。如“指"字(图3)。图3第一种形态的部分两笔写。第一笔,自右上方逆入稍向左再向右下处转 折调整笔锋或略捻动笔管形成右下角弧驻收。第二笔,在右下角弧三分之二处搭笔 向左稍下方写一短横弧,逆入驻收,如“刻”字(图4)。第二种形态的“厂部分 三笔写,如“别”字(图5)。第一笔,先写一左角弧,从右向左行笔,转折处调整 笔锋或略捻动笔管化角为弧形成左角弧。
30、第二笔,从左角弧驻笔处搭笔写一个右上 角弧,逆入驻收。第三笔,从第一笔、第二笔接笔处写一个与主笔相对平行向左下 延伸的短弧。邓石如所写的短弧往往形似直笔。图4图5(五)“十卜”部“ H-”部由两个短竖直和两个下角弧组成。笫一笔,先写一个短竖直。第二 笔,先写一个左下角弧,第三笔,写一个右下角弧,两笔完成一个下角弧。也可先 写下角弧,以个人习惯顺手为宜。注意圆转行笔,化角为弧,左右搭接处不留痕 迹,两角对应,方圆要和谐统一。如“菜”字(图6)。图6(六)“水”部“水”部分五笔写:本着先中间,后左右的原则。第一笔,先写中间弯曲弧, 自左上逆入向右下行笔。行笔过程中,要注意调整笔锋或略捻动笔管并与手
31、腕的内 转动作相配合,使笔锋顺势转过。第二笔,写左上部右下角弧。第三笔,写左下部 左外弧。第四笔,写右上部右下角弧。第五笔,写右下部左外弧。如“沙”字(图 7)。图7(七)部“”部分两笔或三笔写:第一笔,先写一竖点。第二笔,从竖点处接笔,先 写左上角弧,圆转行笔,化角为弧。第三笔,从竖点处搭笔写右上角弧,圆转行 笔,化角为弧。左右两笔接笔处不留痕迹,两角对应,方圆要和谐统一。如两笔完成,第一笔写点的同时,向左使转,化角 为弧。第二笔,从竖点下平行处搭笔向右使转,化角为弧,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上角 弧。两种方法均可。如“空”字(图8)。图8(八)“木”部“木”部分五笔完成:第一笔,写一竖直。第二笔,
32、写一个左下角弧,圆转行 笔,化角为弧。第三笔,写一个右下角弧,圆转行笔,化角为弧。左右两笔搭笔处 不留痕迹,两角对应,形成一个完整的下角弧。第四笔,写左部下左外弧,逆入驻 收。第五笔,写右下右外弧,逆入驻收。如“极”字(图9)。图9(九)“禾”部“禾”部分六笔完成:大体与“木”部相同。不同处是在竖直入笔处搭笔写一 个短弧,逆入驻收,形成禾穗向左下弯腰形,搭笔处不留痕迹。如“秋”字(图10) O图10(十)“言”部“言”部由三个横、一个竖和三个下角弧组成。分十笔写:第一笔,横点,逆 入驻收。第二笔,横直,逆入,中锋行笔,驻收。第三、四笔,写一个下角弧。第 五、六笔,再写一个下角弧。第七笔,从第一
33、个下角弧底部中央搭笔穿过下面的下 角弧中央写一短竖直。第八笔,写一短横,置于竖直中央。第九、第十笔,再写一 个下角弧。注意写下角弧时要圆转行笔,左右两笔接笔处不留痕迹,两角对应,方 圆和谐统一。如“诛”字(图11)。图11(十一)峰”部”部由两个圆弧、一个竖直和左右外弧组成。分七笔:第一笔,自左上逆 入向右下行笔写一竖点,接着捻管绞转稍向左行笔形成左半圆弧。第二笔,从竖点 转笔处搭笔写成右半圆弧。两笔合拢形成圆弧。第三、第四笔同上。第五笔写一竖 直,逆入驻收。第六、第七笔分别写左右外弧。注意在化角为弧时调整笔锋或略捻 动笔管并与手腕的内转动作相配合,保证笔画圆转通畅。如“纷”字(图12)。图1
34、2(十二)“I”部“I”部是由“彳”部与“止”字组成上下结构,“彳”部在前边已做过介 绍,在此不做赘述。“止”字分为三笔写。第一笔,先写中间竖直,逆入驻收。第 二笔,写右边的右下角弧,逆入驻收。第三笔写一个左下角弧,逆入驻收。注意转 折处调整笔锋或略捻动笔管并与手腕的内转动作相配合,使笔锋顺势转过完成。如 “近”字(图13) o图13(十三)左“I,”部左“1$ ”部由一竖直和三个右角弧组成。分七笔写:第一笔,先写有一个头尾 微微外翘竖直,状若弧形。从左上逆入稍向右稍倾调整笔锋或略捻动笔管顺势直下 行笔,快到尾部稍向左外张驻收。第二笔,从弯头处搭笔写一短横,逆入驻收。第 三笔,从短横驻收处搭笔
35、,写一个右下角弧,圆转行笔,化角为弧,形成耳形。下 边两只耳形类推。如“隐”字(图14) o图14(十四)“口”部“口”部由下角弧和一横直组成,分三笔完成。第一笔,先写一左下角弧。第 二笔,写一个右下角弧,两笔完成后形成下角弧。第三笔,从下角弧下端适当处写 一横直,形成合围。注意两边起讫处一致,交汇的搭接笔处不留痕迹。如“口”字 (图 15) o图15(十五)H ”部(“心”部)“T ”部(“心”部)分四笔写:第一笔,先写左上的左角弧。第二笔,写右上 的右角弧。第三笔,写一左弧。第四笔,写一右下角弧。“心”部同“上”部写法 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取势。基”部取纵势,如“恬”字(图16)。“心”
36、部 取横势,如“念”字(图17)。书写时,左右角弧换成弯曲弧。要注意结构布白与 揖让,确保疏密有致。图16图17(十六)“广”部“广”部由竖点和左上角弧组成。分三笔写:第一笔,先写一竖点。第二笔, 从右起笔逆行写一横直,略有弧度。尤其是收笔时,作向下倾之势,以便下一步接 笔时衔接不留痕迹。第三笔,从驻笔处搭笔,写一长弧或竖直,逆入驻收。注意横 直与竖点搭笔时,压住竖点下部的三分之二,竖点才显得含蓄内敛。如“府”字 (图 18) o图18(十七)“女”部“女”部由一个左弧和两个弯曲弧组成,书写时难度较大。可分三笔写:第一 笔,先写左弧。第二笔,从左弧入笔处起笔写一弯曲弧。第三笔,写一弯曲弧,从
37、第一笔中央穿过第二笔中央,与第二笔写成并行态势。注意写弯曲弧时调整笔锋或 略捻动笔管并与手腕的内转动作相配合,使笔画圆转通过。“女”部,整个造型应 刚健婀娜,身材修长,抬头昂胸,不卑不亢。如“妇”字(图19)。图19(十八)“弓”部“弓”部笔画曲画多,书写难度大,要视其运笔走势圆转行笔,顺势为之。整 个字可分两笔完成。初学者可分三四次搭接笔完成。最后在上边的右下角弧处写一 横直。注意在行笔过程中捻管调锋,化角为弧,圆转自如。如“引”字(图20)。图20(十九)“马”部“马”部分八笔写:第一、第二、笫三笔写三个叠加上弧。第四笔写一个弯曲 弧。笫五笔,从第一个上弧处起笔,通过第二、第三个上弧和弯曲
38、弧,写一个右外 弧。第六、七笔顺势再写两个短弧。第八笔从第四笔弯曲处搭笔写一个右上角弧。 由于笔画多,顺手即可,注意空间布白。如“骗”字(图21)。图21(二十)“龙”部“走”部由一个左角弧、一个左下角弧、一个弯曲弧和一个左上角弧组成。分 五笔写:第一笔,先写左角弧的横直。第二笔,从横直收笔处搭笔写一左下角弧。 第三笔,写一个左下角弧。第四笔,写一个弯曲弧。第五笔,写一个左上角弧。注 意空间布白,疏密有致。笔画之间距离相对匀称。如“虑”字(图22) o (未完待续)图22邓石如小篆千字文技法解析(五)一一笔顺分析写好邓石如小篆千字文,掌握其笔顺也是关键的一环,合理的笔顺有助于 字的结构安排,有
39、助于书写速度的提高。因此,掌握邓石如小篆千字文的笔 顺,对初学者来讲,也是入门的一把钥匙。书写邓石如小篆千字文应把握的 基本原则是“对称均衡、方圆结合、上紧下松、布白和谐”。其基本笔顺是:先横 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内等,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把握好小篆的结 体。蒋骥续书法论曰:“每一个字有一笔是主,余笔是宾,皆当相顾,此皆古 法。”因此,书写时要特别注意笔画之间的内在联系,故每一笔的收笔即是下一笔 的起笔,故此才能做到映带顾盼,笔连意通。(一)先中间后左右对于有中心竖线的篆字,应先写中间竖笔或中间部位的笔画,中心定位后,重 心即定位,而后再写左右对称的其他笔画。如“生”字。(图1)图
40、3(四)先副笔后主笔有的篆字,有主笔曲画并起支撑作用的字,应先写副笔,后写主笔,以便更好 地把握字的重心。如“亭”字。(图4)图4(五)灵活搭接用笔篆书的许多笔画看似一笔完成,实则靠若干搭接笔而完成,要使接笔处不留痕 迹,主要是前一笔的尽处无须回锋,后一笔顺势插入,两笔重合正好将搭接处掩藏 于笔画之中。掌握这一技法,就能使篆字舒畅婉转,遒劲自然。对于笔画较为复杂 的篆字,笔画要求并不过分强求一致,只要顺手,可以灵活搭接笔,做到分布均匀 即可。如“写”字。(图5)图5邓石如小篆千字文技法解析(六)一一结构处理“字之间架,如人之骨相,务使长短相称,骨肉调匀,左右整齐,前后舒 泰。”(陆维钊书法述要
41、)小篆布白的重要法则是构形规范和审美秩序的严谨。 布置得当,才能使字字生动有趣,整篇血脉贯通。因此,掌握结构关系是写好小篆 的重要环节。邓石如小篆千字文结体的处理,做到了随形布置、随体附形,达 到了完美、协调、统一。根据前人关于书法结体布白的论述,结合篆字构造以及自 己的亲身体会,将邓石如小篆千字文分为几种结构类型来阐述,供初学者参酌,在实 践中准确把握。(一)独字结体独体字或称独字结体,是由基本的笔画组成,特点是笔画相对较少,没有其他 结构单位和偏旁部首相互救济。独字结体的字没有偏旁,自成体势。篆字的独字结 体一般分直势和曲势两种。1.直势直势形端字正,骨力内涵,书写时要不偏不倚,严整端稳。
42、如“而”“夫”“文”“大”等字看上去也是上端下稳。特别是“立”字(图1),上 直下稳,尤其是中间两竖直顶天立地,如霸王举鼎之势,力含其中,稳若泰山。图1-立2 .曲势曲势应婉约遒美,尤见有垂脚之字,应身体修长更佳,关键要掌握重心,稳住 阵脚。如“九”“干”“父”“丸”等字,圆曲婉通,行笔中寓静于动,灵动自 如,曲线之美则会跃然纸上。从字的线条中隐约体会男性劲健之力度与女性婀娜之 姿态。(图2)图2-九(二)对称结体对称均衡是小篆的一个重要特征。线条的平行、对称、均匀构成了小篆特有的 空间布白之美。小篆虽然讲求对称,但绝对不是教条的上下左右绝对一样。邓石如的篆书是在用笔的方圆变化之中体现动态的对
43、称美的。如“行”(图3),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斜角呈放射状,基本上是均衡对称。如“糟”字,无论“米”部,还是曹字,空间布白均等,尤其是诸横之间的空白,图3-行(三)向背结体篆书与其他书体一样,都有“相向”与“相背”笔画。通俗地讲,所谓“相 向”,即人之面对面之状,或相抱状;所谓“相背”,即人之背靠背之态。篆书中 的曲线多用相抱和相背来处理。如“宁”字(图4),外部部两条曲线和内部 “心”字左右两条曲线均呈相抱状;而“皿”字,中心线两竖直的上下左右四条曲线乂分别构成相背的关系,而与“”部乂形成相抱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反映在篆书中的一对对矛盾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 系。0)1(图4-宇(四)揖让结体
44、篆书除讲究线条之间均匀布白外,还很讲究疏密的变化。有些篆字在书写时必 须做出相对的提升左侧或提升右侧的笔画以达到整体和谐统一的目的。如“法”(图5),由” ”部、“嗽、“去”三个部分组成,书写时,必须确立全 局一盘棋的观念,处处相依相让,从而达到整体和谐的目的。若处理不好,容易有 上下左右分离的感觉。处理结构时,注意向中宫靠拢,如此即可浑然一体。图5-法(五)天覆结体天泛指上,天覆结体类型的字属上宽下窄者,形似顶冠,欲得其势,应注意上 下左右协调有致,尤其是中心笔画轴线,呈顶天立地状,切不可偏倚,更不可头重 尾轻。如“贤”(图6),上部,由“臣”、“又”组成,下部是“贝”字。书写 时,上部两字
45、要靠紧,“乂”字比“臣”字可小些,作依附状;下部“贝”字,书 写时居于上部两字中央,“贝”字的两只垂脚,要写得稳稳当当,以起到支撑作 用。又如“赞”字,上部两个“先”字,大小要一致,下部“贝”书写时同“贤” 字。图6-贤(六)地教结体此类字体上窄下宽,状如“金字塔”。因此上部要中挺,下部要坚稳。在一幅 作品中,凡是地载结体的字最下面一画要略高于有垂脚篆字的底线,特别是笔画少 的更要适度上提底线。这样从视觉上,整体感觉才会和谐。如“且” “孟”等字, 如果按照与其他字的比例底端写齐,整个字即有下坠下沉的感觉,让人看了很不舒 服。另外,笔画少的上下都要做紧缩调整,把底线上调。如“二” “三” “日
46、” “旦” “百”等字。(图7)图7-孟(七)附丽结体左思魏都赋云:“附丽皇极,思禀正朔。”附丽即依附。附丽结体的篆字 通常是次笔画依附主笔画,通俗讲,即是绿叶配红花的关系。一般是以曲附正,而 旁附的部分要当好配角,不要抢戏。如“道”字(图8),左右的“彳”部,必须围绕与依附中间的“首”字,才显得和谐与亲切。乂如“维”字,左边 飞”部“系”字,亲密地依偎在右边的小鸟“隹”字上,向人们诠释了生命系于一线的辩 证关系,彰显出古人造字的智慧,整个字可谓神采飞扬。图8-道(八)包裹结体包裹结体顾名思义,属于包围态势,书写时要区别对待。上包下、右包左的字 宜阔,体现舒展宽博之势;下包上、左包右及四周包围
47、的字注意中宫内收,形成紧 密之态。1 .上包下如“瑟"字(图9),左右弯曲弧,形成合围,因底部留有出口,因而围中有 缺,舒展自如;但是腹内“必”字之笔画要紧凑,注意收拢。方显得内外和谐,整 体协调,赏心悦目。图9-瑟2 .下包上如“曲”字(图10),其形如方杯沏茶,凹弧上抱,乂仿佛曲水流觞,整个字形笔致优美而乂生动活泼。图10-曲3 .左包右如“匪”字(图11)。包裹时,要将体积比之其他字缩小一圈,而内部的“非”字,书写时要对称均衡。图11-匪4 .右包左如“明”(图,“月”包“日”时,可先写“月”,“月”部右下角弧延伸 横画作托底,将“日”镶入其间,使“日”“月”同辉,内外形成关照
48、。也可先写 “日”,顺手即是。图12-明5 .四包围即四角全包围,但要注意化角为弧。有外方框的字,外廓要小一圈为好,如“国” “园” “四” “田,,等字。如果也按照与其他字的大小比例去写,则显形 散。我们分析一下“园”字,由于外廓紧收繁多的横画乂对空间作了整齐的分割, 使布白舒畅明快起来,整个字看上去很舒服。(图13)图13-园(九)排迭结体1 .排在小篆中排叠结体的字,显得均衡对称。通常讲,字的左右为排,上下为叠。称排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左右间架布白。如“丝”“林”字,仿佛柳溪下一对丽人 闺密谈心,亭亭玉立并肩前行,既左右关照乂疏密有致。(图14)图14 一丝2 .叠称叠的字要稳稳当当,错落
49、有致,连接紧密。如“量”“墨”(图15),书写 时,要平心静气,空间布白适宜。复杂的字更要精心构篆,如“塞”,部内 的部分,左右排列,上下重叠。必须确立一盘棋的观念,注意相让,照应处理好整 体与局部的关系。图15-墨(十)参差结体小篆总体上讲是对称均衡的,由于篆书的造字原则是“随形布置,随体附 形”,因而,在总体上均衡对称的大前提下,有些笔画参差变化,更显得丰富多 彩。一般认为,小篆下垂的线条有两条或两条以上时,应当讲求垂脚的参差变化。1 .参差变化如“伦”字(图16),下垂的中心竖直外,左右各两条垂脚,参差变化起来就显得婀娜多姿,如齐刷刷下来,则显得单调呆板。图16-伦2 .左高右低如“酒,
50、字(图17),左部“水”部向上伸展之画,与右部“酉”稍向下移之笔画形成错落,构成了左高右低之势。图17-酒3 .左低右高如“时”字(图18),左部“日”居中,右部“寺”字高出日字,形成了左低而 右高态势,看上去富有节奏、富有变化,与对称的字比较,更显得生动活泼。图18-时邓石如小篆千字文技法解析(七)临习原则(一)读帖与临帖读帖与临帖是今人学习前人书法的基本方法,是通向自由创作的重要手段。如 果只临不读,就难得其法,难窥其奥妙;反之,只读不临,便会眼高手低。读帖与 临帖相辅相成。我临邓石如小篆千字文时,首先是从读帖入手,认真研究、解 读。在此基础上,认真临摹。做到三到一一“眼到”“手到”“心到
51、”。“眼到” 是读帖的前提,“手到”是读帖的过程,“心到”是读帖的境界。正如清代书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所 说:“先能察,后能拟。察进一分,拟近一分;拟近一分,察进一分,终身不复 止。”这里的“拟”即是临摹能力,“察”即读帖。“察”在“拟”之先,“察” 的水平高低,决定着“拟”的质量高低。南宋著名词人姜夔续书谱中有 言:“历观前贤之书,莫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谓读古人帖,要把字读 活,去想象复原古人的书写过程和要领。读懂帖了,临帖时才能从点画、偏旁到全 字、全篇,做到胸有成竹,果断、准确下笔。我临邓石如小篆千字文时,采取三种方法:一是对临。包括字形大小如 帖,对临时忠实于原帖,注意形似,
52、临出古意。二是背临。主要是背临其偏旁部首 和基本笔顺。三是意临。意临时,我把字形放大。字大20厘米到25厘米,任性挥 洒,不求形似,但求神似与气象。如此这般,我自觉对出帖与创作很有帮助,避免 了单纯临帖的程式化。(二)笔法与笔意当初学习邓石如小篆千字文,第一感觉是笔法单调,变与不变两难。清代 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云:“完白山人篆法以“二李?(李斯、李阳冰)为宗,而纵 横阖辟之妙,则得之史籀,稍参隶意。杀锋以取劲折,故字体微方,与秦汉瓦当额 文为尤近。”从这一论述中我得到了启示。我首先从秦代李斯、唐代李阳冰小篆入 手,初步掌握中锋用笔后,大胆融入史籀铸凿金文的古穆朴质和秦汉石刻碑文的朴 茂遒劲,理
53、解了邓石如隶法作篆的方法,找到了邓石如小篆千字文的书写状态与用笔要诀。当理解掌握了其用笔方法后,乂重新认识唐代张怀理论 书所谓“简易之谓道”的深刻内涵,逐渐地感受到在笔意的层面与邓石如小篆千 字文相一致,再以笔意作为根基,适当融入史籀铸凿金文和秦汉石刻碑文笔意, 在似与不似之中追求邓石如小篆千字文的精神内核,用其笔法写其笔意。(三)气势与性情中国书法也是一种极为精微的艺术,看得见的形式、技法与看不见的内心世 界,要在长期的磨合中才能达到一种默契的境界。我临邓石如小篆千字文法帖 并对邓石如篆书有了一定的了解,是经过一段时间研究撰写从邓石如隶法作篆看 其篆书的传承与创新之后,逐步对其艺术思想加深理解的。自古以来有“书如其 人” 一说,当然,我们也不一定要以人论书,但我们也不可否认的是书法与书法家 的人格力量和性情有着直接的关系。正如清人刘熙教说:“书,如也。如其学,如 其才,如其志,总之日如其人而已。”如果作为一个有心的书法欣赏者,我们确实 能从书法杰作中体察到作者在创作时的情绪、情感,从而窥见书法家本人的气质、 性格、修养、命运和道德情操。任何艺术品都离不开与艺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班睡觉检讨书
- 医生先进事迹(13篇)
- 买房个人收入证明范本(20篇)
- 个人学期末工作总结
- DB12T 604-2015 应用生物絮凝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操作规程
- DB12T 607-2015 智能邮件快件箱
- DB12∕T 989-2020 人参中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培训2024
- 慢性病鉴定标准
- 高等数学教程 试卷2-答案
- (零模)徐州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英语试卷(含答案)
- 动脉瘤栓塞术术后护理
- 四川公安基础知识模拟5
- 口腔牙科诊所技工室工作制度
- 英语KET官方样题Test1- Test 2
- 海尼曼G1内容梳理(2)
- 液压系统的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 新版atstudy系统测试计划
- 求异思维换个度
- 矿山改造电气节能降耗分析
- 村级财务清理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