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_第1页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_第2页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_第3页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_第4页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基本编写标准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参考文件,其随后的所有修改(不包括更正)或修订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但是,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2719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通则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DZ/T 0078-19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

2、记录规则DZ/T 0079199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3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的性质和用途3.1固体矿产资源地质勘查报告是全面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和数量,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评价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性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勘查对象调查研究成果的总结。地质勘查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或矿区进一步勘探的依据,也可作为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和以其他方式募集或融资时,以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评估和确认相关资源量和储量的依据。3.3上述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资料。4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指南4.1固体矿产勘查可分为预调查、普查、

3、详查和勘探四个阶段。每个勘探阶段的工作完成后,应编制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探报告。如果勘探投资者决定在每一阶段继续工作,并且不编写中间报告,他应在勘探项目结束时编写一份载有所有勘探数据的报告。勘探期间放弃的勘探区块应根据在放弃区块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报告。因中途取消项目而停止地质勘探工作的,应当根据取得的资料编制地质勘探报告。4.2地质勘探报告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勘探工作中取得的全部数据和成果。编制依据:地质勘查工作符合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相关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及其他相关规范的技术要求;所有的原始数据已经收集和准确,全面的研究已经完成。4.3地质勘探和项目可行性评价应紧密结合,地质勘探报告应包

4、括地质勘探和可行性评价。可行性评价分为大纲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评价程度为一般研究的,由勘探单位直接编入报告;评价程度为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的,应在勘察报告中引用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4.4地质勘探报告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始数据准确,研究分析简明,结论可靠。尽一切努力将其制成图表并数字化。资源/储量的估算应采用计算机技术,建议根据勘探工作的实际和适用条件,采用成熟的、经过批准的新估算方法。提倡使用计算机技术来准备报告。4.5地质勘探工作应按各勘探阶段相关地质勘探规范的要求(或勘探合同的约定)进行部署,并取得相应阶段的各种勘探资料

5、。本标准所附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大纲适用于勘查阶段。在勘探程度未达到勘探阶段时使用本编制大纲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所列项目,但所获得的勘探资料和有关文件必须全部进入报告,不得遗漏。5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的编写要求5.1地质勘探野外工作结束前,根据有关规范和勘探设计的要求,勘探投资者或勘探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应组织对勘探工区的工作程度和原始资料质量进行实地检查和验收。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在写出报告前责成勘查单位解决。未经现场验收,不得编制报告。5.2地质勘探报告编制前,报告编制技术负责人应结合矿种特点、勘探工区的实际情况和勘探投资者的具体要求(矿山施工设计报告还应听取矿山设计单位的意见)

6、,根据本标准附录A进行增删和权衡,拟定切实可行的报告编制大纲,并送交勘探投资者审批。如果经批准的报告大纲在使用中需要进行重大修改,应将修改后的大纲送交勘探投资者批准。5.3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根据批准的报告编写大纲组织编写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随时检查。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按时完成报告撰写。在编制报告时,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要研究的各种问题要及时讨论,结果要准确、客观地反映在报告中。但是,不同的学术观点不需要在报告中讨论。5.4地质勘探报告应由报告正文、附图、附表和附件组成。采矿权人为保守商业秘密或满足政府收集管理地质资料的需要。视情况可将文字内容编成合理的册,每册分别装订。5

7、.5地质勘探报告名称统一为XXX省(市、自治区)XXX县(市、旗或矿田、煤田)XXX矿区(矿段、井田)XXX矿(指矿产名称)XXX(勘探阶段名称)报告。报告的图表、图例和比例尺应当按照相关技术标准执行。5.6勘探工作中形成的原始资料由编写报告的技术负责人组织整理,并按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归档。地质勘查报告应按照政府关于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确认的规定,经初审后提交评审确认,报告编制技术负责人应根据评审提出的修改意见,组织对报告进行修改。评估后复印的报告应按照政府有关地质资料汇交的规定汇交。5.7地质勘探报告经评估确认后,评估确认文件作为附件附于报告后。附录A(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大纲A

8、.1导言A.1.1勘探目的和任务简述勘查目的及投资者和矿山设计单位对勘查工作的具体要求。A.1.2勘探工作区的位置和交通说明勘查工作区的区块编号、勘查范围和拐点经纬度,矿区所在县级市矿区的方位、直线距离、边界和面积,矿区或邻近(现有或规划)的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线与矿区最近的车站、码头、机场之间的里程(直线距离、运输距离)。A.1.3勘探工作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条件总结矿区地形的主要特征、类型、绝对和相对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枯)期流量和最高洪水位等。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雷电情况、雨季和冰冻期、冻土深

9、度等。说明该地区的地震烈度,总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简述该地区的经济情况,包括燃料、电力、供水、建材、工业、农业、畜牧业、人口等。应写明供水水源和电网名称,矿区与水源和电网的距离,供水供电的满足程度。A.1.4以前工作的回顾简述矿床的发现,从发现到本次勘查所开展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工作,简述其工作、投入的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根据时间,并评论其成果的质量和探索研究的程度。如果是已开采的勘探矿区,应明确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生产概况、累计采出矿石量和消耗的资源/储量。A.1.5本工程情况说明工作的开始和结束、简要经过、完成的各种实物工作量(插入表格)、总投资、主要地质成果、矿床

10、类型和简要地质特征、总资源/储量、第一个开采区域、开发前景。按不同类型列出资源/储量表,并列出其平均品位(按国家规定应保密的矿种,不必列出此表)。A.2区域地质根据1: 5万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资料(有1: 5万比例尺区域调查资料,无1: 20万比例尺区域调查资料),简要说明矿床在区域构造中的位置,区域内对矿田(床)成因有影响的主要地层和岩浆岩的类型、特征和分布,主要构造的特征和分布。A.3矿区(层)地质详细说明矿区(层)内对矿化有影响和对矿体有破坏作用的地层、构造、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围岩蚀变;含矿地层与矿化。A.4矿体(层)地质A.4.1矿体(层)特征描述矿体(层)的总数、总厚度、含矿率、空

11、间分布范围、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分别说明容矿岩石、空间位置、形态、产状、长度、宽度(延伸深度)、厚度、沿走向变化规律、联系对比的依据和可靠性,以及成矿后断层对矿体联系的影响。当矿体(层)较多时,可将小矿体的特征列出并插入表中。A.4.2矿石质量根据矿石性质分带(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分别说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组成、有用矿物含量、粒度、粒形、嵌布方式、晶体生成、矿物生成顺序、共生关系。说明矿石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用成分和伴生有用、有益、有害成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及变化规律等。以物理力学性质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矿物,应详细论述其物理力学性质。A.4.3矿石类型和品位阐述了矿体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

12、的分布范围。说明矿石的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工业品位及分类原则和依据。对于选冶性能差异明显的各类矿石,应详细说明其比例和空间分布规律。A.4.4矿体(层)的围岩和岩石包裹体说明主要矿体(层)的上盘围岩类型、矿物成分、有用成分、有益成分和有害成分的大致含量、蚀变情况以及与矿体(层)的接触关系;说明矿体(层)中包裹体(层)的岩性类型、分布规律、数量、有用成分、有益成分和有害成分的大致含量,以及包裹体(层)对矿体完整性的影响程度。A.4.5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简述了矿床成因、成矿控制因素、矿化富集规律及找矿标志,指出了矿区远景及找矿方向。A.4.6矿区(层)共生(伴生)矿物综合评价对与主矿体同时综合勘查

13、的共生矿物和伴生矿物,应进行综合评价,说明综合勘查的程度、规模、分布规律和矿石质量特征。A.5矿石加工的技术性能A.5.1取样的类型、方法和代表性说明各类矿石加工试验样品的取样目的、要求(包括投资方和矿山设计单位对试验类型和数量的要求)、取样类型、取样方法、取样工程类型和数量、取样点数,并从矿石类型、样品空间分布、品位等方面评价样品的代表性。A.5.2试验类型、方法和结果说明各类矿石加工工艺的试验类型、采用的加工和选矿方法及试验流程,并描述所获得的试验结果。A.5.3矿石工业利用性能评价根据矿石加工工艺试验结果,对矿石可选性和工业利用性能进行了评价,说明了矿石中有用组分回收利用和有害杂质处理的

14、可能性,提出了伴生组分综合利用的途径。对于矿石类型简单或属于已开发矿床深部(或走向)延伸部分的矿体的勘探,矿石类型与已开发部分相同或相近,无需进行选矿和冶金试验,只需将矿石类型、结构、物质成分等实际资料与相邻同类型生产矿山进行对比,并说明矿石选矿和综合回收利用情况。A.6矿床开采技术条件A.6.1水文地质学A.6.1.1简述矿区水文地质单元的位置;矿区的地形、地貌和水文气象特征;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矿床的最低侵蚀基准面和矿井的最低排泄面标高。A.6.1.2论述矿井排水影响范围内各含水(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及岩溶裂隙发育程度;主要(含)水层的丰度、传导率、水头高度、水质、水量、水

15、温、补给条件以及与相邻含水层和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程度;构造破碎带、风化破碎带和岩溶的发育程度、分布、含水性(导水性)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地表水和老孔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程度。A.6.1.3预测矿井涌水量。确定矿床充水因素及其水文地质边界,建立水文地质模型,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矿井第一开拓水平的正常和最大涌水量,估算矿井最低开拓水平的涌水量,并对水量的可靠性进行评价,推荐矿井涌水量作为开采设计。A.6.1.4矿区供水水源评价。初步评价了排供结合矿井水综合利用的可能性以及可作为矿区供水水源的地表水、地下水、地热水和矿泉水的水质和水量。如果矿区内没有可作为供水的水源,应指出供水方向

16、,提出进一步工作的建议。还应评估盐矿床上方和下方可能的盐水资源。A.6.2工程地质A.6.2.1论述矿体(层)围岩的岩性特征、构造类型、风化蚀变程度、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各种软弱夹层的岩性、厚度、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和水力性质;统计各种岩石的RQD值(岩石质量名称),并对岩体质量进行评价;讨论断裂(破碎带)的规模、性质和分布,矿床范围内充填物的性质和胶结程度,特别是影响矿床开采和工业场地布局的因素。对于坑内开采的矿床,应讨论矿体及其围岩节理的规模、产状、充填物性质、节理密度、各种结构面(面、节理裂隙面、裂隙面和软弱面)的组合,并对岩体的稳定性进行评价。本文论述了矿区风化带和岩溶发育带的深度,各种不良

17、自然现象和工程地质问题。A.6.2.2结合矿床(可能)开发方案,对矿体及其顶底板岩石的稳定性、露天边坡的稳定性、矿床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综合评价,预测可能出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意见。A.6.3环境地质学A.6.3.1澄清采矿区及其邻近地区的地震活动历史、地震强度、地形条件和新的构造特征,并评估采矿区的稳定性;综述了矿区存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问题。A.6.3.2根据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采矿活动对地质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和影响程度,对矿区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A.6.3.3预测和评价矿床开采可能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如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山体开裂、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和塌陷、

18、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放射性和其他有害物质污染等。,并提出预防意见。A.6.3.4煤矿应描述煤尘、煤自燃等的基本试验结果。,并结合井田地质条件和外大相邻生产矿井的相关资料,分析其变化规律,并对其对未来矿井建设和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A.6.3.5对于深埋矿床和地热异常矿床,应说明井田和矿床的地热条件,恒温带的深度、温度、地温梯度和变化;高温带、地温背景和热源的分布范围和分类。A.6.3.6对于放射性背景值高的矿床,应讨论放射性背景值及其变化规律,并圈定对人体有害的高背景值区。A.7调查工作和质量审查A.7.1勘探方法和工程布置说明勘查类型的选择、勘查手段和方法、勘查项目布局的原则、项目间距

19、的确定和依据。计算矿体(层)厚度、矿石品位、矿产资源/储量的数值和变异系数,或用地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说明所用勘探工程间距对矿体(层)的控制程度和所用工程间距的合理性。A.7.2勘探项目的质量审查说明钻井结构、岩心直径及合理性;井斜和方位测量的仪器、测量方法和质量评述:孔深校正和岩芯采取质量审查;封孔方法、封孔质量检查及意见;对孔口桩标记、钻孔班报告质量和岩芯管理的意见;简易水文观测及其质量评述:水文地质孔止水抽水试验质量评述: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质量评述。解释沟、井和坑勘探项目的规格和质量。对取得的地质效果进行了评述。对于有质量问题但涉及资源/储量估算的项目,应逐条进行质量意见。A.7.3地

20、形测量、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和质量审查简述控制测量的等级和测量精度;采用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地形测量的成图方法和质量。简述了地质勘探工程的测量方法和质量。A.7.4地质测绘工作和质量审查说明矿区地质图和地质剖面图的测量方法和精度。A.7.5物化探工作及质量审查简述地面物化探的工作方法、工作量、数据处理和地质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并提出质量意见。解释测井的工作方法、工作量、地质解释方法和主要结果,并提出质量意见。A.7.6取样、测试、岩石和矿物鉴定以及质量评估说明光谱分析、全分析、基础分析、结合分析、物相分析等样品的采集方法、规格和测定依据;取样质量和样品的代表性;抽样检查结果。样品处理和K值(折减系

21、数)选择的依据。各类实验室分析的内外部检查和质量评审。岩矿鉴定质量评述对天然重砂、人工重砂、单矿物、同位素年龄、稳定同位素(包括硫、铅、锶等)的加工、分析鉴定质量的意见。)成分样品和浓缩样品。水样、岩石和矿物的物理和机械性能的取样、测试和质量评价。A.8资源/储量估算A.8.1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相关工业指标的文件和文号,引用工业指标的内容。A.8.2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和基础从矿体形态、产状、勘探工程布置等方面论述了所选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合理性和依据,并阐述了该方法的主要计算公式。A.8.3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论述了资源/储量估算中涉及的矿体面积、体积质量(重量)、单项工程平均

22、品位、块段平均品位、矿床平均品位、特高品位和平均厚度的确定、计算和处理方法。A.8.4矿体(层)圈定原则说明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成矿规律确定的矿体圈定、连接、延伸、延深的原则。A.8.5资源/储量分类根据矿体的勘查控制程度、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结果,对勘查工作取得的资源/储量进行分类,说明各类资源/储量的具体划分条件及其在地质空间的分布。A.8.6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说明各类资源/储量的估算结果、总资源/储量,以及各类资源/储量占矿床总资源/储量的比例。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可在附表(插入)中说明。A.8.7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性选择一定数量的区块用其他方法进行验算,根据验算结果评价

23、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性。A.8.8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结果说明取样方法、基本分析或组合样品数、区块和矿床平均品位的计算方法、各种共生矿物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和结果。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可通过插入表格来解释。A.8.9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要解释的问题A.9矿床开发的经济意义的简要研究A.9.1讨论国内外资源、市场供求、市场价格和产品竞争力;A.9.2总结矿床的资源储量、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和开采技术条件;A.9.3供水、供电、运输、原材料和燃料供应、建筑材料来源及其他外部条件概述。A.9.4简要说明未来矿井生产规模、服务年限和产品计划;A.9.5简要说明预期采矿方法、开拓方法、采矿方法、选矿方法

24、、选矿流程等。;A.9.6讨论评价方法和技术经济指标(类似企业的经验指标或扩展指标)的选择;A.9.7经济效益计算(附相关表格)和敏感性分析;A.9.8简要说明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问题;A.9.9对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矿床开发是否存在投资机会,是否需要进一步勘探,是否制定长期规划或工程建设计划。A.10结论A.10.1对矿床勘探的控制程度、地质报告资料的完整性和质量等做出概括性和结论性的评论。A.10.2总结矿床的基本成矿规律,进行远景评价。A.10.3评价采矿技术条件和地质环境问题。A.10.4指出开采矿床的经济影响。A.10.5总结地质工作的主要经验、教训和存在的问题

25、。A.10.6对今后的生产地质勘探和开采提出建议。注:结论中附有照片图表,照片图表也可单独编制。A.11附图A.11.1勘探工作区的交通位置图(也可作为报告导言中的插图);A.11.2矿区勘探工作程度图(标明以往区域调查和勘探的范围,并标明工作年限和勘探阶段);A.11.3区域地质图;A.11.4矿区地形地质图(包括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探矿工程分布位置);A.11.5矿区实际物质图;A.11.6矿区测量控制点分布图;A.11.7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数据图和成果图;A.11.8抽样计划;A.11.9含矿地层和矿层对比图;A.11.10勘探线剖面(有时结合资源/储量估算剖面);A.11.11

26、矿体(层)纵向剖面图;A.11.12砂矿和缓倾斜矿体(层)顶底板轮廓线和矿层轮廓线;A.11.13矿体(层)的水平剖面或中间剖面图;A.11.14构造控制度图(附主煤层底板等高线图);A.11.15资源/储量估算水平预测或垂直和垂直预测;A.11.16钻孔柱状图(所有钻孔);A.11.17挖沟、浅井和隧道草图(所有工程);A.11.18旧平硐(洞)分布图和新老隧道联络图;A.11.19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图;A.11.20区域水文地质图;A.11.21矿区水文地质图;A.11.22矿区工程地质图;A.11.23矿区环境地质图;A.11.24矿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A.11.25钻孔抽水试验综合成

27、果图;A.11.26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剖面图;A.11.27地下水、地表水和矿井水动态与降水的关系曲线;A.11.28矿井涌水量计算图表;A.11.29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地下水位(水压)图;A.11.30矿体直接顶(底)板隔水层等距线图;A.11.31工程地质钻探综合柱状图。A.11.32岩石强风化带厚度等值线图;A.11.33中段岩体稳定性预测图;A.11.34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分区图;A.11.35外剥量计算和剥比等值线图;A.11.36等温线图。A.12附表A.12.1测量成果表(包括三角测量成果、包括测线端点在内的各类勘探项目的测量成果);A.12.2钻探工程质量清单、煤层综合成果清单和

28、封孔清单;A.12.3取样和样品分析结果表(所有基本分析、结合分析、内外检验分析、光谱分析、全分析、相分析、单矿物分析等。);岩石鉴定结果表和重砂分析结果表;A.12.4煤质化验结果表(可选,煤岩,一般分析);A.12.5矿石和岩石物理性质表,岩石力学试验结果表;A.12.6各项目、区段、区块矿体平均品位、平均厚度计算表;A.12.7矿石重量和湿度测量结果表;A.12.8资源/储量估算综合表;A.12.9矿床的区块资源/储量表、矿体资源/储量表和总资源/储量表;A.12.10主要含水层中钻孔的静态水位列表;A.12.11钻井和抽水试验结果总结;A.12.12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录井清单;A

29、.12.13地下水、地表水和矿井水的动态观测结果;A.12.14气象数据综合表;A.12.15风化带、构造破碎带和含水层厚度统计表;A.12.16矿井涌水量计算表。A.12.17井、泉、生产矿井和老孔测量数据综合表;A.12.18水质分析结果表;A.12.19土样分析试验结果汇总表;A.12.20气体测量结果表;A.12.21地热测量结果表;A.12.22矿区环境地质调查资料汇总。A.13附件A.13.1矿石加工技术性能测试报告;A.13.2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A.13.3工业指数推荐报告;A.13.4与确定工业指标有关的文件;A.13.5勘探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复印件);A.13.

30、6探矿权人或采矿权人对报告信息真实性的书面承诺;A.13.7投资者或上级主管部门的初审意见;A.13.8投资方的委托勘查合同(或上级主管部门的项目任务书)、委托(预)可行性研究合同、委托监理合同;A.13.9勘探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的资质证书(复印件)和项目监理报告;A.13.10矿产资源和储量主管部门对资源/储量的评估确认文件(该文件是在报告评估确认后增加的);A.13.11记录有所有钻孔坐标、测斜仪数据和样品分析数据的软盘或光盘;记录矿床勘探沟、浅井和隧道的所有测量数据和所有样品分析数据的软盘或光盘,以及记录主要地图的软件光盘。附录B(规范性附录)在固体矿产地质勘探报告中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估

31、算资源储量资源估算部分编制大纲B.1资源/储量估算数据和信息可靠性审查B.1.1组件样品的正确性样本的分布B.1.3建立数据库基本数据库的名称、编号和结构。B.2工业指标B.3区域化变量B.3.1区域化变量的选择;B.3.2区域化变量组合样本的统计分布特征(研究每个区域化变量的均值、估计方差和离散方差,并附上区域化变量的统计直方图)B.3.3区域化变量的结论。B.4变异函数和结构分析B.4.1实验变差函数及计算和理论曲线拟合(B.4.1不同方向的变差函数研究B.4.2变差函数的确定B.4.1区域化变量变差函数理论模型的确定);B.4.2结构分析B.4.2.1区域化变量变差函数的解释和结构特征B

32、.4.2.2结构模型验证方法的选择和估价参数的确定(金块效应、基础值、范围)B.4.2.3验证结果)。B.5克里金法资源/储量估算B.5.1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选择和确定(面积、厚度、品位、密度);B.5.2工业指标意见(边际品位及其确定);B.5.3矿体边界的圈定和边界的数学模型;B.5.4估算三维空间的确定;B.5.5资源/储量估算资源模型(区块模型、网格模型等。);B.5.6待估计块段和估计邻域的选择。B.6资源/储量估算和误差(准确性)B.6.1资源/储量估算(结果);B.6.2差异和误差分析。B.6.3相关问题解释说明了主要矿体边界、工业指标、各品位矿体分布及具体数值。B.7相关图纸

33、B.7.1区域化变量的统计分布类型图(直方图、正态分布图、对数正态分布图);B.7.2沿钻孔轨迹、矿体走向和矿体倾向的经验变差函数曲线;B.7.3矿体变差函数嵌套结构模式图;B.7.5中段克立格估计图;B.7.6吨位/坡度曲线;和方差分布图。B.8相关附表B.8.1计算变差函数的原始数据表;B.8.2代表性中段或块段克里金估计中间结果表;B.8.3克立格估值计算结果表。附录C(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制大纲C.1第一章概述C.1.1简要描述矿区交通位置、自然地理概况和区域构造位置。C.1.2矿山地质勘探简要说明:历次地质勘探时间、生产和勘探情况、勘探单位、主要工作量、资源/储量估

34、算方法、获得的资源/储量类别和数量、勘探报告的评价和确认。C.1.3开采简要说明:矿山设计时间、设计单位、生产规模、服务年限、生产管理、开采矿石总量。C.1.4闭坑原因(封坑)。C.2第二章矿山地质简介C.2.1简述矿体的地质特征:矿体分布、空间位置、规模、形态、产状等。C.2.2简述矿石质量特征:矿石结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有用成分、有益成分和有害成分含量、矿石类型和品位。如果氧化区和一次区是分开的,应该用区域来描述。对于以物理力学性能为主要评价指标的,应进行这方面的讨论。C.2.3简述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评述矿床主要充水因素、矿井排水主要来源、历年排水变化、重大灾害性水害原因及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矿区的物理力学性质和稳定性,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位置和原因及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地震、地温、放射性等有毒有害物质及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C.2.4简述选矿和冶炼的技术条件。C.2.5矿山地质调查及其质量审查:生产探矿工程和采矿工程的生产勘探方法、网格程度、地质录井、取样、测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