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经济世界:按照法国年鉴派史学大师布罗代尔的解释,经济世界是在全球形成一个经济整体的情况下,地球上一个部分的经济。一个经济世界有三个组成要素:首先,它占据着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有其特定的界限:其次,一个经济世界总要有一个或几个中心;第三,每个经济世界都分解为延续的区域。2. 新兴工业化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是指工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显著,制成在出口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均收入较高的发展中国家。3. 第三世界:第三世界最初是由法国人口统计学阿尔弗雷德·索维提出的,它作为一个新的世界政治范畴使用,泛指战后新建的不结盟国家。逐渐的第三世界被用来泛指西方发达国家以外的发展
2、中国家。4. “静态的插曲”:古典经济学都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课题,注重长期研究,并以整个经济作为研究对象。但是边际革命出现以后,经济增长问题逐渐退隐,资源配置成为经济研究的主题。从这时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段时间,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成为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方法通常是静态分析或比较静态分析;制度被视为既定的因素或是外生变量而不予讨论。这段时期被称为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静态的插曲”。5. 创新理论:创新理论是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他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定义为执行新的组合”,也就是创新。创新包括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
3、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市场;(4)控制或掠取了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6.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目前在发展理论文献中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用法。狭义结构主义把世界经济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发达国家属于中心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属于外围国家,二者的生产结构有很大差别。国际贸易的收益更多由中心国家获得。外围发展中国家会陷入失业、外部不均衡和贸易条件的恶化的恶性循环。广义的结构主义认为这个世界不像新古典理论所描述的那样可以灵活调整的,价格机制的作用是有限的,变迁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国
4、家干预是有必要的。7. 新古典主义:是与结构主义相对的一种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灵活的,市场总是趋于均衡,价格机制可以良好地发挥作用。市场机制是经济发展的最好机制。8. 经济增长:传统的表述是: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来计算。在这种传统的定义下,经济增长被归结为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出现的增量,不等同于经济发展。但广泛意义的经济增长可以理解为一个存在增量结果的长期持续过程,它包含着结构变迁。9. 外延型增长: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经济增长的总体特征,主要由增长因素数量增加产生的经济增
5、长,我们称之为外延(粗放)型增长。10. 自然增长率:哈罗德-多马模型从劳动力投入的角度说明了人口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两个因素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了“自然增长率”这个概念。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劳动力的年平均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在资本与劳动、资本与产量的比例既定时,自然增长率是一个国家能够实现的最大增长率,它还是适应劳动力增长情况,实现充分就业的增长率。11. 稳态:在经济中存在一个资本存量变动为零的资本存量水平,在这个水平上,改变资本的几种力量正好平衡,这一资本存量水平被为资本的稳态水平。稳态代表了经济的长期均衡,不论经济的初始水平如何,它终究要走向稳态。12. 实际经济周期
6、: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这一理论认为经济波动主要是由持续的实际(供给方面)冲击而不是未预料到的货币(需求方面)冲击所造成的。这些宏观冲击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速度的大规模的随机波动,它导致相对价格的波动,理性经济主体通过改变劳动供给和消费对此做出优化反应。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家认为经济周期的每一个阶段(无论是繁荣还是衰退)都是均衡。主张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该理论强调了宏观经济学的期际(或跨时期)特征和动态特征。13. 贫困性循环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是1953年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资本匮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他认为:在供
7、给方面,一国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低收入意味着人们将要把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很少用于储蓄,从而导致了储蓄水平低,储蓄能力低,低储蓄能力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又会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造成低产出,低产出又造成低收入,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在需求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意味着低购买力和低消费能力,低购买力导致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又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低资本形成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率低下,低生产率带来低产出和低收入,这样,也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14. “大推进”理论 :“大推进”理论。这是
8、发展经济学的先驱之一罗森斯坦罗丹(Rosenstein-Rodan,PN.)提出的关于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理论。他认为,资本的供给是不可分的,交通、通讯、供水、电力、学校、医院等等都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而且配套才能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投资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同时建成这些基础设施,工业化也因缺少基础设施条件而难以实现。同时,企业规模过小,企业间彼此提供的外部效应较小,企业的获利能力很低。因此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应该采取整体“推进”的投资政策。15. “起飞”理论 :罗斯托以经济成长的阶段(1960)一书而闻名。他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即传统社会、为起飞创建前提、起飞、成熟、高额消费和追
9、求生活质量这六个阶段。其中起飞阶段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起始阶段。他认为,“起飞”就是要突破经济的传统停滞状态,实现在短时间内基本经济结构和生产方法的剧烈转变,使国民经济走向迅速发展的坦途。16. “临界最小努力”理论 :1957年,莱宾斯坦(Leibenstein,H)在经济落后与增长一书中提出了“临界最小努力”理论,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打破低收入与贫困之间的恶性循环,根据其人口多且增长率高的特点,必须首先保证足够高的投资率以使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的增长从而使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这个投资率水平即“临界最小努力”,没有这个最小努力就难以使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摆脱贫穷落后的困境。
10、17. 资本形成 :早期发展经济学家纳克斯就给资本形成下了定义,他认为,资本形成即指社会不把其全部的生产活动用于直接消费品的生产,而以一部分用于工具、机器、交通器材、工厂及设备等各种可用来增加生产效能的物质资本的生产。18. 金融抑制 :麦金农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问题。造成“金融抑制”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为了刺激投资,利用行政手段压低利率,抑制了储蓄的增长。在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实际利率还可能是负值,导致人们追求实物形式的积累,最终使可用于投资的资本减少。因此在发展中国家中,要么是利率被压低,要么是通货膨胀率较高,也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这就是所谓“金融抑制”。 19
11、. 金融深化 :所谓金融深化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资产存量规模大、品种多、期限种类多的情况。他是与金融浅化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肖认为,推行金融深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因为在金融深化的经济中,随着金融资产存量的品种、范围和规模的扩大,金融资产与物质资产之比不断上升;金融资产的积累将主要来自国内储蓄,从而减少了对财政收入和国际资本的依赖;金融市场的扩展和多样化将增强投资者之间的竞争,为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优化投资结构创造条件。20. 人口转变理论 :人口转变理论(Demographic Transition)是最早由汤普逊于1929年提出的,它试图解释19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人口变动情况。 根据这一理论,
12、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生活条件的变化,世界人口的增长大体经历了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并存、死亡率下降但出生率仍维持较高水平和出生率与死亡率同时下降三阶段。依此,我们判断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的基本规律。21. 马尔萨斯人口陷阱 :马尔萨斯关于人口问题的理论被现代经济学家命名为“人口陷阱理论”(The theory of Population Trap),用以说明发展中国家人均收人停滞不前的原因。按这一理论,在发展中国家,当人均收入增加后,由于生活条件改善,人口增长速度也必然随之提高,结果人均收人水平又会退回到原来的水平上。他们认为,只有当投资规模足够大到超过人口增长的水平,人均收人才能超过人口增长率上升,
13、在没有达到这一点之前,人均收入的增长都将被人口增长所抵消。在人均收入水平增长到与人口增长率相等的人均收入水平之间,存在一个所谓“人口陷阱”,冲破陷阱的最好方法是大规模投资。22.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它是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劳动力质量。23. 智力外流 :智力外流(brain drain)是指发展中国家在国内完成学业后的高级专门人才从母国迁移到其他国家定居或工作的一种国际移民活动。24. 自然资源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
14、当前和未来福利水平的自然因素和条件”。也就是说,只有能够为人类所利用并带来经济价值和增加社会福利的部分自然环境要素才构成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与其他经济资源一样,相对于人类的要求来说总是稀缺的。25. 自然资源租 :“租”(Rent)在资源经济学中常表现为资源价格与边际或平均开采成本的差。在不同的经济学文献中,它常被冠以其他名称,如“资源净价格”,“边际利润”,“资源使用者成本”等等。26. 增长极限论 :麦多斯于1972年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增长的极限一书。这本书是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情况研究计划的第一份研究报告。该书提出了著名的“增长极限论”,认为在以往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只要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
15、正反馈回路继续产生更多的人和更高的人均资源需求,这系统就被推向它的极限耗尽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资源”。27. 可持续发展 :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来看,可持续发展是作为对以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和面临的人口、能源、资源等一系列难题的反应而提出来的。28.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Technical Change)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狭义的进步一般是指在生产、流通、信息交流等方面所使用工具和程序水平的提高,也就是在“硬技术”应用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如采用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提高劳动者技能。广义的技术进步是指产出增长中扣除劳动力和资本投入
16、增加的作用之后, 所有其他因素作用的总和,除了“硬技术”上的进步以外,它还包括了包括管理水平的提高、改善新的组织与管理方法、采用新的决策方法、改善资源配置方式等“软技术”方面的进步。29. 希克斯中性 :希克斯的中性型技术进步,是指在资本-劳动比率K/L一定时,使资本边际生产力对劳动边际生产力比率保持不变的技术进步,或者说技术进步并没有改变资本的边际产量对劳动的边际产量之间的比率。30. 哈罗德中性 :哈罗德所谓的中性技术进步,是指发生技术进步后,使利润率保持不变的增大的资本劳动比率KL,其相应的资本产出比率K/Y也保持不变。换言之,新旧两种生产函数中利润率相等的点,各与之相应的资本产出比率K
17、Y也相同,这种技术进步是中性型的。31. 技术引进 :发达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从别的国家引进技术的行为称为技术引进。32. 中间技术 :对于发展中国家如何进行技术选择,舒马赫(Schumacher,EF)提出了“中间技术”理论。他认为,在发展中国家,最适用于发展的技术是中间技术,即介于先进技术与传统技术之间的技术。他形象地称之为介于镰刀与拖拉机之间的技术。33资本主义部门:资本主义部门是经济中使用可再生产的(reproducible)资本,并由于这种使用而向资本家支付报酬的那一部分。一般情况下,资本的使用是由雇佣劳动力的资本家控制的,生产的目的是利润。34非资本主义部门:非资本主义部门,即维持生
18、计部门或称生存部门(subsistence sector),是不使用可再生产资本的那一部分。这个部门的人均产量比资本主义部门低,因为它的产品不是用资本生产出来的。这个部门的很大一部分是自我雇佣的,如传统农业的小家庭耕作等等。35. 产品市场的二元性:在所有不发达国家,产品市场的组织也是不完备的,这种不完备性可用三类价格差别来衡量。首先,村落里的农民对这些商品支付的价格与这些产品在城市中的批发价有很大差别;其次,同一商品的价格在不同地区间有很大不同;第三,农产品是国民总产品中一个很大的组成部分,这些农产品的价格存在着季节性变动。36. 农民:农民是小生产者,他们在简单的工具和家庭劳动力的帮助下,
19、为满足他们自身消费的需要和完成政治经济力量拥有者所规定的任务而生产。与其相互依存的主要方面为:首先,农民家庭农场是基本的、多功能的社会组织单位;其次,土地耕作是维持生计的主要手段;第三,文化形态与农村小社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第四,农民从属于“外部”的社会力量。以上四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强化,一变俱变。但第一个方面是最重要的,其他三个方面都是由家庭农场这一典型特征派生出来的。37. 农村转型:是指一个贫穷国家资本主义的全面发展以及这一生产方式最终在该国社会形态中取得支配地位所必需的农村变革。农村转型的过程也就是小农经济得以改造、农民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38. 原始工业化:德国学者克里特(Pet
20、er Kriedte)、米迪克(Hans Medick)和施鲁伯 (Jurgen Schlumbohm)出版了工业化前的工业化:资本主义生成时的农村工业一书,将“原始工业化”定义为“很大部分完全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面向区际和国际市场的大批量工业生产的人口居住的农村区域的发展”。他们认为,“从长期观点看,它属于从封建制欧洲农业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大转变的过程”。“原始工业化只能在封建制度或是松驰或是瓦解的过程中才能出现”。39. 配第-克拉克定理:17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其著作政治算术中指出:“制造业的收益比农业多得多,而商业的收益又比制造业多得多。”克拉克利用三次产业分类
21、法,对配第这一思想做了进一步阐释,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第一产业将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将增加,这就是所谓“配第克拉克定理”。40. 霍夫曼系数: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1931年出版了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一书,根据近20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制造业中消费品工业和资本品工业的比例关系。消费品工业净产值和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之比即所谓“霍夫曼系数”。霍夫曼的结论是:在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系数是不断下降的。根据霍夫曼系数的数值范围,工业化过程可以分成几个阶段:第
22、一阶段,霍夫曼系数为5(±1),表明消费品工业占优势;第二阶段,霍夫曼系数为25(±1),说明资本品工业继续迅速发展,消费品工业优势地位渐趋下降;第三阶段,霍夫曼系数为1(±05),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平工业达到平衡;当霍夫曼系数下降到1以下时,工业化就进入了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占主要地位。按霍夫曼的分类,在20世纪20年代,处于第一阶段的国家有巴西、智利、印度、新西兰等,处于第二阶段的有日本、荷兰、丹麦、加拿大、匈牙利、南非、澳大利亚等,处于第三阶段的有英国、瑞士、美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瑞典,处于第四阶段的国家在当时还没有出现。41. 城市化:所谓城市化,是指居
23、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的过程,更确切地说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计算,即 :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数/全国总人口数。42. 循环累积因果机制:1957年,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提出了循环累积因果机制理论。他认为,工业的增长或城市的扩大是一个相关的过程,每一发展阶段都依赖于前一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力量在循环因果关系中相互作用。当新的工业在某一地区建立起来时,该地区就业增加,总人口增多,消费需求上升,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又会加强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教育水平,改善生活环境,这些又会吸引更多的企
24、业家来投资办厂,促进该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个循环中,发展的动力互为因果,它不仅具有累积效应,而且常常带来加速度,从而使城市和新工业不断得到发展。43.“发展极理论” :“发展极” (development poles)概念是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Perroux)于1955年提出来的。他主张把国民经济分解为部门、行业和工业项目,主张以非总量的方法安排计划。佩鲁认为,从空间上看,增长在不同地区是以不同的速度进行的。主导产业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增长速度最快,这些主导产业和有创新能力行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会形成一种中心,这种中心就是指资本与技术高度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自身增长迅速,并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
25、辐射作用的一些地区和区内大城市中心。这些中心的功能是多样化的,如生产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等等。通过这些中心的优先增长,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然后再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最终对整个经济产生影响。这些中心地区就是所谓“发展极”。英美经济学界通常把“发展极”称为“增长点”(Growth Point,国内也译作“生长点”)。增长点理论更强调厂商与行业间的亲和(Proximity)作用,即它们之间的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增长点一旦出现,有利于形成厂商之间和行业之间在工业化中的网络关系,会进一步扩大外部经济效益。44回波效应: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GMyrdal)用“回波效应”
26、(backwash effect)说明“发展极”对其他周边地区的负面影响。所谓“回波效应”,是指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在收益差异的吸引下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的现象。“回波效应”使落后地区由于失去人才而进一步放慢发展的步伐。经济迅速增长地区,由于需求扩张较快,不断拉动投资增长,投资扩大又反过来增加收入和需求,导致另一轮投资扩张,如此循环积累将使贸易也成为把落后地区的储蓄转移到经济快速增长地区的工具。区域贸易的发展有利于经济迅速扩张地区而不利于落后地区,竞争的结果会严重影响落后地区的企业经营,甚至引起倒闭。45. 扩散效应:“回波效应”也是有限度的,当“发展极”达到一定程度后,它还会产生“
27、扩散效应”(spread effect)。因为发达地区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会引起生产要素供应紧张,从而引起生产成本上升,有利的投资机会减少,资本必然向其他地区寻找出路,这时,会出现资本技术向落后地区扩散的现象。同时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减缓也有利于价格的回落,刺激落后.地区需求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46倒“U”理论:倒“U”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Williamson,JG)提出来的。他利用24个国家1940年到1961年间的有关统计资料,计算了7个国家人均收入水平的区际不平衡程度。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区域间不平等程度大体上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变化。因此,尽管经济发展初
28、期区域增长不平衡,区际人均收入水平差距扩大,但从长期看,区域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是趋于均衡的。威廉姆森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非均衡过程即区域发展差异扩大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均衡过程即区域发展差异缩小又构成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47:两缺口模型 :两缺口模型 (Two-gap model 是由钱纳里等人( 见Chenery and Bruno,1962, Chenery and Strourt, 1965)提出的用以说明外援对一国经济发展作用的理论。其中心论点是,外部融资(贷款和赠与)在补充国内资源以解除储蓄和外汇短缺的困境方面可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48. 外国直接投资
29、 :外国直接投资指外国资本从获得长期利润为目的,以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对另一国家的生产部门所进行的投资。其主要形式有:(1)购买外国企业的全部股份;(2)建立独资子公司;(3)投入资本或技术与当地投资人建立合资企业或合营企业;(4)对外国企业贷款以取得经营管理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直接投资应该至少拥有国外企业股权的25%。西方国家规定在国外企业拥有10%以上的股份就是直接投资。49. 进口替代战略 :内向型发展战略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初级内向,指经济上完全自给自足,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不与外国进行贸易的封闭式经济发展战略;另一类是次级内向,通常称为进口替代,指利用贸易保护政策,通过
30、发展国内消费品生产来取代进口。进口替代生产主要集中于食品加工、饮料、服装、鞋类、纺织工业等消费品工业。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核心是通过保护性关税和进口配额对国内进口替代品生产企业实行保护。50. 出口替代战略 :“出口替代”一词最早是由拉尼斯提出来的,意指发展中国家用制成品替代初级产品作为主要的出口商品,以此加强本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故又称为出口导向战略。所谓外向发展战略,指的是以出口来带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换言之,外向发展战略,就是以出口鼓励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其基本思路是:利用本国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产品,并扩大这类产品的出口,以此增加
31、就业,提高人均收入。由于输往国外产品的标淮较高,因此可以利用出口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水平。与进口替代战略相比,出口替代战略主要是发展加工业和制造业,扩大出口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并有利于克服进口替代战略所带来的国际收支恶化、经济效益低下、出口萎缩和经济内向化发展等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有利于纠正资源配置的扭曲状况,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正是由于出口替代比进口替代有上述优势,20世纪60年代开始,拉美和一些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纷纷转向出口导向的外向发展战略,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51. 倒“U”型假说: 1955年3月,库兹涅茨在美国经济评论第45卷第1期上发表了“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一文。其主要观点
32、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差别变动的长期趋势是先扩大,再缩小,即长期变动轨迹呈倒“U”型。52先增长后分配 :先分配后增长战略是把平等分配作为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其主要理论依据是:首先,收入分配平等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发展中国家不仅缺少物质资本,更缺少人力资本,收入分配均等化可以提高绝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有利于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提高劳动力素质,有利于促使劳动生产率上升。其次,储蓄水平的提高是全体人民收人水平提高的结果。不能假设储蓄只是高收入阶层的行为,在收入分配均等化的前提下,低收入阶层随着收入的提高也会有储蓄。最后,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生活必需品需求的增长,这对于促进经济增长
33、也是非常重要的。53. 先分配后增长 :先分配后增长战略是把平等分配作为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其主要理论依据是:首先,收入分配平等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发展中国家不仅缺少物质资本,更缺少人力资本,收入分配均等化可以提高绝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有利于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提高劳动力素质,有利于促使劳动生产率上升。其次,储蓄水平的提高是全体人民收人水平提高的结果。不能假设储蓄只是高收入阶层的行为,在收入分配均等化的前提下,低收入阶层随着收入的提高也会有储蓄。最后,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生活必需品需求的增长,这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也是非常重要的。54. 边增长边分配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银行资助了一系列有关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方面的研究项目。边增长边分配或“在增长中再分配”战略是在钱纳里等人提供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提出来的。它的基本思路是:政府通过政策调节,使经济增长为低收入阶层创造更多增加收人的机会,并为他们利用这些机会提供资源条件。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银行资助了一系列有关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方面的研究项目。边增长边分配或“在增长中再分配”战略是在钱纳里等人提供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提出来的。它的基本思路是:政府通过政策调节,使经济增长为低收入阶层创造更多增加收人的机会,并为他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蜜蜂身体形态特征与采蜜
- 小型矿井水及生活污水处理方案
- 高一化学教案:第一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
- 2024高中物理第一章电磁感应章末质量评估含解析粤教版选修3-2
- 2024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蚜第4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
- 2024高中语文第五课言之有“理”第3节有话“好好说”-修改蹭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 2024高中语文综合评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八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39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教学案+练习人民版
- 小学民主监督制度
- 二零二五年绿化垃圾处理与运输合作协议3篇
- 2023年新泽西驾照笔试题中英对照139题我中文02
- 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质量管理违规行为分类标准
- 足球比赛专用表格
- 全面设备管理(TPM)培训资料-课件
- 高中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 车间生产管理流程图模板
- 河北省邢台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市场部绩效考核表
- 10000中国普通人名大全
- 学霸高中数学高中数学笔记全册(最终)
- 热棒的要点及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