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库_第1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库_第2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库_第3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库_第4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心理学研究对象是A. 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B. 教与学的现象及其规律C.教育中行为的发生发展D.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德国生理学家冯特把实验法引入心理学,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其时间是A. 1879年B.1903年C. 1905年D,1996 年3、心理现象分为:A.认知、情感、意志B.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C心理过程与人格D能力、气质、性格4下列属于人格的有:A.情绪 B.能力C.需要与动机D.意志 E性格5心理学要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A. 描述B预测C.塑造D.解释 E控制6、收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心理现象的方法是:A.实验法B个案法

2、C.调查法D. 测验法7、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有:A. 客观性原则B. 系统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都正确8、“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哪个学派的观点:A.构造主义心理学B.机能主义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完形主义心理学E精神分析9、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关于心理学的专着是:A.论灵魂B.生理心理学原理C.梦的解析D.民族心理学E行为主义者所见的心理学10、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A.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B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C.马斯洛 D.罗杰斯E .杜威(机能主义心理学)二、填空题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3、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测验法

3、 )、调查法、临床法和(个案法心理学的历史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即(哲学心理学时期)和(科学心理学的创建和发展时期)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5、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 构造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 )、完形主义心理学、( 精神分析心理学 )和( 人本主义心理学6、心理学的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7、8、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描述、(解释 )、预测和控制。心理测验的两个基本要求,即测验的(信度 ) 和(效度 )。三、简答 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从事教育活动的基础科学? 心理学是教育活动的基本科学,主要体现在:1、教育活动要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2、教师工作要有心理学

4、指;3、掌握和运用心理学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指标。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有哪些? 高尚的职业道德;广博的知识;完善的人格;全面的能力;专业的技能。教师应该掌握哪些心理辅导技术? 关注技术;倾听技术;沉默技术;宣泄技术;探讨技术;面质技术;自我表露技术;行为矫正技术。画图说明心理现象。答: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心理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现象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人格世界观)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心理现象虽然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方面,但他们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一方面人格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另一方

5、面,已形成的人格又影响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得以表现。事实上,心理过程中体现着人格特征,而人格也影响着心理过程,二者是同一现象的两个方面。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就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测验法,就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试,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心理测试有两个基本要求:信度和效度。调查法,是以收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可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四)临床法,是通过谈话,观察个人的心理现象,系统地、综合地描述心理现象的方法。(五)个案法,是对某个人深入而详尽

6、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他的某种心理现象和行为因素的方法。简述心理学的研究原则:I(1)客观性原则就是根据心理现象的本质面貌研究其本质、规律和机制。这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原则。(2)系统性原则,就是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动态的系统加以考察。(3)理论联系实I就是心理学的研究选题到具体研究过程,都应该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并从实际的需要出发,最终解决实践中的问题。简述心理的I从广义上来讲,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分为种理的发生发展和个体心舸发展。所谓种系心理的发生发展指的是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狭义的心理发是个体的心理发展,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的心理发

7、展。(1)种系心理的发生与发展I 动物心理的发生与发展。包括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 人类的心理发生与发展。包括身体的形成在人类心理产生中的作用;劳动在人类心理产生中的作用;语言在人类心理产生中的作用。(2)个体心理的发展: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初期、青年中期、成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阶段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是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论述题:论述心理学对教师职业的意义I1教育活动要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一个是社会发展规律,一个是个

8、体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活动首先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教育的最终是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又有其自身的规律,即个体身心发展规律。认识和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也是教育工作者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所在。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和不平衡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在教育活动中,适应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就会使教育工作取得最大的效果。2教师工作要有心理学指导;I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教书手段,育人是目的。教师通过教授,使学生发展自身的各种能力,塑造出完美的人格。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掌握和运用学生学习的规律和人格形成的规律。教师只有掌握了学生学习的本质规律、不同学习的

9、类型划分、学习的过程阶段特点等心理学理论,才能顺利地实施教学活动,实现其教学目的。教师也只有掌握了学生的人格结构及其表现特征,才能针对学生的人格差异,因材施教,依据品德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症掌握和运用心理学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指标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要具有教师职业所必须的职业素养。教育理论知识是教师职业素养的主要条件,而心理学理论则是教育理论知识的重要组成。因此,掌握和运用心理学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指标。论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答:(1)高尚的职业品德。教师的职业品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其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10、广博的知识。深厚广博的知识积累是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这不仅包括所授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学活动所必须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还应该包括广泛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等方面的知识。完善的人格。教师人格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形成的智力结构、情感意志、行为修养和道德意识的内在倾向性。(4)全面的能力。教师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它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效。教师能力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系统学习能力等。(5)专业的技能。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必需的行为方式,它是教师能否把教育工作开展得生动活泼、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形成教学艺术的关键,也是能否完成教学

11、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决定因素。论教师心理辅导技术的实际应用。(2)倾听技术。学会倾听是心理辅导的先决条件。倾听要求辅导老师在聆听学生讲话的过程中尽量克制自己插话、讲话的欲念,不以个人的价值观来评断学生的主述(除非涉及法律等问题),并以积极地关注来表现辅导老师对学生内心体验的认同。(3)沉默技术。其作用在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反省自我,思考其个人成长的问题。(4)宣泄技术。是指学生将淤积已久的情绪烦恼与精神苦恼倾述给辅导教师的过程。(5)探讨技术。辅导老师帮助学生积极认识、思考成长中的挫折与障碍的过程。(6)面质技术。是指辅导老师向受辅导学生的认知方面与思维方法提出挑战与异议的过程。(7)自

12、我表露技术。指辅导老师通过与学生分享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的经历来推动其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8)行为矫正技术。指辅导老师对学生自我完善与自我改变的努力给予奖励与惩罚的过程。现今的中学教师掌握了一定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术,就能更好的鉴别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结合实际论述如何体现“师德第二章中学生的身心特征一、选择题1、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至死亡的整个生命历程中的A.身心变化 B.心理发展C.不成熟到成熟D.不完善到完善2、个体心理发展有下列哪些基本特征?A.连续性B阶段性 C.稳定性D特殊性E可变性3、每个个体在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和发展时间上不完全相同,这说明心理发展具有A

13、.连续性B.顺序性C稳定性D.可变性大多数同龄儿童总是处于同一发展水平,表现相似的心理特点,这说明心理发展具有A.连续性B.稳定性C.差异性D.阶段性5、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有:A.可变性与固执性B.特异性与丰富性6、7、C从不稳定到稳定D.内向性与表现性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中,青年初期一般是指几岁A.12.13 16.17B.13.14 17.18C.14.1517.18D.15.1618.19初中生思维最主要的特点是其思维的A.具体形象性B.抽象逻辑性C直观动作性D辨证性9初中生思维的特点有:A.运用假设B.辨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C逻辑推理D.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10、初中生人格发展主要体现在

14、:A.意识高涨B.自治需求C. 自我意识高度发展D. 价值观确立E.反抗心理二、填空题1. 心理的发生与发展分为(种系心理发生发展)和(个体心理的发展 )两个维度。2. 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3.个体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可变性 )四个基本特征。答:学生时代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期间一个孩子的生理、心理、人格等方面都得到长足的发展。教师职业应掌握:(1)关注技术。它是心理学辅导的首要技术之一。意思是教师用语言和肢体语言向受辅导的学生表达:你是我现在唯一关心的目标。4. 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是() 与()之间的矛盾。(心理发展的内部

15、矛盾是心理发展的动力) 5.中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同时,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6初中生不能区分他们自己的关心焦点与他人关心焦点的不同,这是思维活动中(自我中心)的表现。7.中学生心理发展具有过渡性、(闭锁性)和社会性。8. (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应。9.高级神经活动主要指大脑皮层所完成的(反射)活动。10.人的神经系统分成(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11.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三、简答题 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点。相同点:基本原理相同。以强化为基本条件,同时有消退抑制和

16、自然恢复的现象。 都可建立多级反射。 都有泛化和分化的现象。不同点:在刺激物方面不同。在经典性条件反射活动中,刺激物在行为之前;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刺激物在行为之后。在反应方面不同。 在神经系统的操作水平来看,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实验中被试的动作是在是在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产生的,是不随意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在躯体性神经系统的参与西完成的,往往有高级的神经系统参与到活动中,是一种 随意的行为。 就学习模仿而言,二者具有不同的生物意义。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中学生思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其思维的抽象逻辑性。这一特性体现在:(1)运用假设(2)逻辑推理(3)运用逻辑法则初中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情绪表现特

17、点:(1)强烈、狂暴性与温柔、细腻性共存。(2)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3)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情感的表现特点:(1)自我意识增强,自尊的需要迫切(2)情感有文饰、内隐和曲折性(3)情感容易受挫折,忍受能力差高中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由于高中生认知能力、意思水平的提高,其情绪体验呈现如下特点:(1)情绪的延续性(2)情绪的丰富性(3)情绪的特异性情感的特点:(1)情感逐渐由不稳定到稳定(2)情感丰富多彩,复杂而深刻初中生人格的发展特点。(1)意思高涨(2)反抗心理高中生人格发展特点。(1)自我意思的高度发展(2)价值观的确立(3)自治需求1、初中生思维品质矛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 )思维的

18、创造性与批判性日益明显;创造性表现在他们喜欢进行丰富的、奇特的幻想,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他们在很多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欲望;批判性表现在一方面他们不愿意轻易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对别人的思想、态度及意见经常要做一番审查,甚至有时持过分怀疑和批评的态度,另一方面表现在他们开始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能够有意思的调节、支配、检查 和论证自己的思想。(2)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片面性主要表现在其思维的偏激与极端,不能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抓住一点而不计其余。表面性主要表现在他们在分析问题时,经常被事物的个别特征和外在特征所困扰,难以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3) 思维活动中

19、的自我中心的出现。自我中心的思维结果就是心理制造出了假想的观众。3、简述初中生心理指导的一般原则。(1)提前做好青春期性教育的知识和心理准备;正确认识手淫现象;引导男女同学之间的集体的、广泛的健康交往。(2)学校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3)培养乐观想向上的情绪。当学生出现抑郁、焦虑、愤怒等消极情绪时,教师应教会他们积极地应对方法,如纠正非理智的观念、参加文体活动来转移注意力、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理性面对情绪的周期性变化等。四、论述题试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答:中学生是由儿童向成年的过渡时期,是人生发展变化的重大转折时期。过渡性,即从幼稚期向成人期的过渡

20、。主要表现为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既具有儿童期的特点又具有成熟期的特点,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由对成人的依赖到相对的独立方面;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构成了青少年心理发展十分尖锐的矛盾,充分体现了青少年心理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闭锁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它相对于人的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一致性而言的。表现在出现了内心的秘密;在与人交往中变得不那么坦率了。社会性,表现在他们开始以极大的兴趣观察、思考和判断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与问题,政治、历史、文学艺术、法律道德、社会风气、人际关系等等都成了他们认识和思考的对象,成了他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他们的社会性情感越来越丰富和稳定;他们

21、已逐渐形成一定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动机、兴趣、品德、自我意识、世界观与人生观都开始逐渐形成并趋于稳定。论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答:(1)遗传因素。遗传。遗传是一种生理现象,是指上一代的许多生理特征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生理成熟。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结构和机能发育完善的程度,它依赖于个体种族遗传的发展程序,有一定的规律性。生理成熟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2)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包括的因素很多,空气质量、噪音、拥挤和自然灾害等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影响很大。(3)社会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包括文化传统、拷贝世界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

22、育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一定的教学内容、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对个体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积极影响过程。第三章中学生的学习一、选择题1、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依据是A.学习的方式B学习的内容 C.学习的目的D.学习的层次2、刺激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A.桑代克B.斯金纳C.苛勒E加涅3、A.练习律B.效果律C准备律D.近因律在试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联接力量就会增加,这符合下列哪一条学习规律哪位着名心理学家提出了认知一发现学习理论:A.布卢姆B布鲁纳C斯金纳D.桑代克5、桑代克是美国着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23、下列项目中与他的理论观点有关的有A. 观察学习B.尝试错误C.顿悟D.准备律E刺激一反应联结6、认知一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A.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7、C.建构自己的知识过程D.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定律包括A.准备律B.效果律C.反馈律D.练习律在试误学习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接的力量逐渐增大,这符合下列哪条学习定律A.练习律B效果律C准备律D.近因律9、我国学者依据学习的不同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分为A.知识的学习B技能的学习C.以思维为主的智力学习D.品德的学习E.态度的学习10、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 20世纪60年代

24、提出社会学习理论,属于这一理论基本概念有A.认知结构B.观察学习C.强化D.试误11、心智技能的形成可分为哪几个阶段?A.活动定向阶段B.物质和物质化阶段C.有声言语阶段D.无声外部言语阶段E.内部言语阶段12、汉语拼音的学习干扰对英语音标的学习是指A正迁移 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13、所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心理学中称为A.迁移B技能 C. 一般能力D.特殊能力14、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得以发展,迁移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的迁移理论是A.形式训练说B.相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化说15、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趋于完善化、自动化的A.知识B心理准备状

25、态C.习惯D.活动方式16、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等的观察和演示,属于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动作直观D.言语直观17、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和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属于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动作直观D.言语直观18、在学习“直角三角形”这个概念时,教师经常变动“直角”的位置,以突出其关键特征,这属于使用A.比较教学B分类教学C.变式教学D.肯定实例和否定实例19、技能形成以后,一环一环的推理过程被高度压缩和简化的直接提取所取代,具有这一特点的技能是A.操作技能B.心智技能C.钢琴演奏D.汽车驾驶20、在操作技能形成的熟练阶段,主要靠()来调节自己的动作。A.

26、感觉控制B.听觉控制C动觉控制D.视觉控制21、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A.自然实验法B.观察法C.个案研究法D.两难故事法22、柯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判断的三个水平是A.准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C中习俗水平D. 习俗水平E后习俗水平23、下列哪位心理学家认为儿童道德发展大体分为他律期和自律期A.加里培林B.班杜拉C皮亚杰D.柯尔伯格24、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其中属于习俗水平的阶段是A.惩罚定向阶段B.寻求快乐定向阶段C. 好孩子定向阶段D.社会契约定向阶段E. 权威定向阶段25、道德认识的形成过程包括下列哪些阶段A.道德知识的掌握B.

27、道德信念的确立C.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D.道德情感的丰富E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三、填空1、接受学习的倡导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布鲁纳看来,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3、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 岸习。教育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系统的学习理论“尝试错误说”是(桑代克)提出的。5、经验类化说由(贾德 )提出。6、打球、滑冰、弹琴等属于(动作)技能。7、练习进程中的高原现象,练习达到一定程度,动作技能成绩会出现暂时停顿现象,叫“高原期现象”简答:学生的学习及其特点。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由教师指导,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

28、,发展智力、体力,形成品德的过程。特点:1、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2、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3、学生的学习是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是为未来的实践做准备。学习理论。1、刺激反应理论刺激反应理论是由桑代克创建的。观点:( 1)学习的过程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即某种情境仅能引起某种反应,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的倾向。2)情境与反应的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建立起来的。3)他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2、认知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模型较有代表。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包括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3)强调各门学科基本结构

29、的学习,认为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利于理解该学科的内容,有利于学习内容的记忆和学习迁移,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形成。3、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班杜拉所倡导的。1)人类的许多学习,尤其是社会行为方面的学习不必要事事亲自经历来获得直接经验,而是可以通过观察获得替代性的间接经验。2)通过观察学习不仅可以学会有效的、正确的行为方式与态度,而且可以矫正、消除不良的行为方式、消极的态度和情绪体验。3)一个完整的观察学习有四个相互关联的过程组成,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现过程、动机过程。学习迁移及其种类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的结果对另一种学习的易化或干扰现象。其实质就是把学得的知识经验(概念、原理、原则、技

30、能、技巧、方法等)加工重组改变后运用于心情景的过程。学习迁移的种类:1、根据迁移作用的性质,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2、按照迁移的时间顺序不同,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3、根据迁移的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根据迁移的内容不同,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两种学习材料或对象在客观上具有某些相似性是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原有认知结构。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是迁移产生的必要条件。2)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以及调解、控制认知活动的元认知策略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3、对

31、学习材料的概括水平。心向与定势。心向是一种准备活动,具有利用已有知识去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状态比没有这种准备状态更有利于已有知识对新的学习的迁移。学习定势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是由先前学习引起的,对以后的学习活动能产生影 响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学习具有定向作用。定势既可以成为积极迁移的心理背景,又可以成为消极迁移的背景。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1、确立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精选教材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5、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6、提高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水平理解的标志1、知道“是什么”2、知道“为什么”3、能举例复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促进知识的理解的条件1、较强新

32、旧知识的联系2、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1) 实物直观。实物直观是指通过演示实物、实际参观、见习等使学生获得实际事物的感觉、知觉、表象和观念的一种直观形式。(2) 模像直观。模像直观是指利用图形、实物模型等材料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的一种直观形式。(3) 言语直观。言语直观是利用生动形象的言语描述,使学生对所描述的事物形成清晰映像的一种直观形式。3、利用变式和比较。变式是指不断地变换材料的呈现形式,从不同角度和方面是非本质特征不断变化,本质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简述的形成 答:动作技能的形成大体经历四个阶段。(1) 认知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也成知觉学习,学习者的主要是通过指导者的言语

33、讲解或观察别人的动作示范,或借助标志每个动作的外部线索,试图“理解”任务及其要求,在头脑中形成有关动作方式的表象,并在活动中对动作 进行调节和控制。(2)掌握作阶段。动作技能的形成必须首先掌握构成技能的各个局部动作。(3) 掌握完动作阶段。在前一步掌握局部动作的基础上,逐步将局部动作组成一个完整的动作系统。(4) 动作协调完善段。这是动作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一连串的动作系列已经联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已巩固下来,各个动作互相协调。智力技能的形成加里培林将智力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1、活动的定向阶段2、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阶段3、有声言语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5、内部言语的动作阶段动作技能的形成

34、标志1、动作结构的改变动作品质的变化3、活动的调节能力加强智力技能的形成标志1、智力活动脱离了物质或物质化活动的支持2、智力活动的进程压缩3、智力活动自动化提高有效练习效率的条件1、确定练习目标。阿太金森提出,确定目标的难度在50%左右时,对练习的作用最大,过于容易过于困难的目标不易于激励人去练习。恰当安排联系时间。练习时间分配可分配分散练习和集中练习。分散练习优于集中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反馈是动作技能形成的重要条件。反馈来自两方面:一是内部反馈,二是外部反馈。灵活采取练习方式。练习方式有两种:一是全部练习,二是单元练习。品德与道德的关系品德与道德区别(1)品德与道德所属的范畴不同。道

35、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2)品德与道德所反映的内容不同。道德包含社会生活的总体要求,是调节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完整体系;而品德包含的只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局部。(3)品德和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是社会需求;而品德产生的力量源泉是个体的需求。品德和道德联系(1)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2)道德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3)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状况有一定的反作用。简述品发展理论(1)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系统地研究了儿童的道德判断,他把而儿童的品德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前道德阶段(03岁);他律到的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岁);自律道德或道

36、德主观主义阶段(712岁)。(2)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柯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他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品德发展理论: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包括惩罚定向阶段和寻求快乐阶段;习俗水平(915岁),包括好孩子定向阶段和权威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包括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阶段。青少年品德心理的特点(一)逐渐从他律变成自律,伦理道德已经开始形成1、能独立、自觉地按道德准则来调节自身行为。道德信念、理想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地位3、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明显化5、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发展与世界观形成的一致性6、品德结构的组织形式完善化。二)处于动荡性向成熟性

37、的过渡 1、青少年时期品德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动荡性特点。2、青少年初期品德逐步趋向成熟。这个时期品德发展进入了以自律为形式、遵守道德准则、运用信念来调节行为的品德成熟阶段。学生品德不良的矫正恶作剧、好打架、无礼貌、爱撒娇、小偷小摸等。所谓品的不良,是指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严重的道德过错而又尚未达到违反犯罪的地步,通常表现为故意违反纪律、1、学校应尽量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一)青少年品德不良产生的原因1、青少年品德不良的客观原因(1)家庭教育(2)学校教育(3)社会教育2、青少年品德不良的客观因素(1)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2)意志力薄弱(3)好奇心强,盲目模仿(4)偶然失足到养成不良习惯(二)

38、青少年品德不良的矫正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从小重视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不能只盯着孩子的分数。3、青少年自身应加强主体意识的培养,面对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社会现象,青少年应培养自己的识别、抵抗能力,不盲目从众。加强社区教育,促进教育社会化。社会各方面都应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进一步清除不良影响的坏风气,为他们创造适合其年龄特征的精神食粮, 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认知因素。学习困难学生的注意存在非常明显的问题,有明显的注意缺陷,同时,学习困难学生认知方式明显倾向于依存性特点,说明他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易受外界影响和干扰。人格因素。学习困难者最显着的人格特征是他们自我评价低,自尊心、自

39、信心级自我调控水平低。人际关系。学习困难学生在人际关系上不良率很高,往往是孤独不合群的。四)环境因素。1、家庭环境学校环境3、社会环境学习困难的辅导引导学习困难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获得成功感四) 激发学习困难学生的求知欲五) 讲究教学方法创设有利于学习困难学生进步的环境第四章 感觉与知觉一、选择题 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B. 后象D. 联觉A. 感觉适应C. 感觉对比2、知觉的特性有:A.指向性B.选择性C恒常性D. 集中性E.间接性 3、关于感觉说法正确有:A. 感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B. 感受阈限的值越小,感受性越小C

40、. 每一种感觉都有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D. 韦伯定律描述的是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的关系4“樵夫进山只见柴草,猎人进山只见禽兽”,说明知觉具有: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5、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具体表现为A. 目的性强B准确迅速C长期坚持D. 善辩多思E正确理解二、填空题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看见橙色使人产生暖的感觉,而看见蓝色产生冷的感觉,这是一种(联觉)现象。3、教科书中常用特殊字体以突出书中重要的部分,这是利用(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来影响知觉的选择性。(观察)是有预定目勺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5、知觉可以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

41、觉)和(错觉)。6、电灯灭了,眼睛里还会看到亮着的灯泡的形状,这是(后象 )现象。7、人眼对色觉混合而产生的视觉现象遵循以下三个定律:(互补律)、(间色律)、(代替律)。三、简答题 感受性的变化规律空间模式的不同而使感受器发生变化的现象。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指某一特定感受器的刺激因时间、 (1)后象。后象是指当前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要保持短暂时间的现象。(2)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是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3)感觉对比。是同一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觉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某种感受器官受到刺

42、激而对其他器官的感受性造成影响,或使其升高或使其降低,这种现象叫作不同感觉器官的相互影响。(2)联觉。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3)不同感觉的相互代偿。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以后,其他感觉会予以代偿,这就是不同感觉的代偿作用。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是对客观世界三维特性的知觉,具体指物体的大小、距离、形状和方位等在头脑中的反映。1、形状知觉。指个体对物体各部分的排列组合的反映。大小知觉。指对物体长短、面积和体积大小的知觉。3、深度知觉。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是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映,它能使人们对距离进行估(二)时间知觉。是对事物发展的延续性、顺序性的知觉,具

43、体表现为对事件的分辨、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对时间的预测。(三)运动知觉。指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移动速度和人体自身运动状态在人脑中的反映。1、真动知觉。2、似动知觉(四)错觉。指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简述知觉及其特,旷I (+各自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1)知觉的所处的周围环境复杂多样,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把其他对象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知觉的选择性。主要的影响因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下,运动的物体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知觉的选择性也

44、受知觉者的需要、兴趣、爱好以及知识经验的影响。(2)知觉的在知觉客观对象时,总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主要的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对象各组成部分的强度关系;知觉对象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知识与经验影响着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性知觉的过程中,人总是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和经验,对感知事物进行理解和领会,这种特性是直觉的理解性。主要的影响因素:知觉者的知识经验;言语的指导;知觉对象本身的特点(4)知觉的中恒常性。当知觉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常见的知觉恒常性有亮度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等。简述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及培

45、养。 I(1) 观察力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知觉能力。(2)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中学生由于心理活动的目的性快速地发展,做事情的计划性增强,思维水平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发展,观察力水平有大幅度提高。具体表现为:目的性强准确迅速长期坚持正确理解3)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根据青少年发展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主要包括: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明确观察人物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给学生管产的方法第五章 记忆1、20世纪 6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开始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解释记忆的存储过程,认为记忆加工系统包括以下系统A.前摄抑制B感觉记忆C倒摄抑制D.长时记忆E短时记忆2、短时记

46、忆的容量有限,大约为()组块A.52B.6 2 C.72D.823识记一篇文章时,A. 首尾易于保持而中间易遗忘B. 首尾遗忘中间易于保持C. 开头易于保持,结尾易于遗忘D. 都是一样的。AC.5、在幼儿园中,语义记忆动作记忆遗忘的规律是被关过小黑屋的孩子,此段恐惧的经历不易忘去”B情景记忆D.情绪记忆,这是A.先慢后快B. 先快后慢C.倒U型曲线D. U型曲线6、保持量的测量方法有B回忆法A.再认法C. 再学法D.内省法E重构法7、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主要有A.视觉编码B.类别群集C. 听觉编码D.联想编码E主观组织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感觉记忆的信息保持在1分钟以内B感觉记忆中的信息,经

47、过注意可以进入到短时记忆C. 感觉记忆信息容量可用组块为单位来测量D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以完全系列扫描方式进行的E 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 1分钟以上的记忆。1、艾宾浩斯)是研究记忆实验研究的第一人。填空题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3、小兰去年去过长城,至今长城的映像还留在他的脑海中。这种映像属于(表象)。按记忆的意识参与程度,可以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5、表象具有形象性、(概括性)和(集中性)。6、常用的记忆术有自然语言媒介法、(地点法)、视觉表象法、(首字母缩略法)和(谐音法)。三、简答题简述记忆的过程 答: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的三个基

48、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指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它具有选择性的特点。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它是记忆的第二个基本环节。回忆和再认是在不同条件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记忆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简述感觉记忆及其特征 感觉记忆是指客观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它的印象在人脑中只保留一瞬间的记忆。感觉记忆的特征:1、3、感觉记忆在瞬时能储存大量的信息,进入感受器的信息几乎都被储存。感觉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视觉信息约在1分内衰退,听觉信息约在 4分内衰退。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是未经加工的,是按刺激物的物理特征原样

49、直接加以编码和存储的。感觉记忆中的一部分信息由于模式识别而被传送到短时记忆中,并在那里赋予它以意义。画图并解释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答:德国着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着名的解释遗忘规律的曲线一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的数量(百分数)10080604020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忆的知识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变慢了,到了一定时间的时候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遵循“先快后慢F原则简答影响遗忘的因素。

50、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一般认为,对熟练地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的慢,而无意义材料比有意义材料遗忘要快得多。2、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在回忆的正确率上,最后呈现的词遗忘的最少,其次是最先呈现的词,遗忘最多的部分是中间部分。3、学习的程度。超过100%的过渡学习保持量最高,但 50%的过渡学习效率最佳。情绪体验。识记者对实际材料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的影响。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自觉地运用有意记忆,同时有效地运用机械记忆。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具体表现为:形象记忆量随年龄而增加,在初中阶段为最高;抽象记忆量在初中阶段记忆总量中达到高百分比;抽象记忆的发展量远高于形

51、象记忆。3、有效运用各种记忆策略。第六章思维一、选择题1、依据思维凭借物的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A直观动作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直觉思维E分析思维2、发散思维的特点是:A求同性B流畅性 C独特性D变通性3、书面言语的特点是:A简略性B开展性C计划性D情境性E随意性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是要培养学生的C.5、聚合思维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D,抽象思维关于思维的叙述正确的有:A.幼儿用积木按图砌房子靠的是动作思维B.动作思维仅婴幼儿有,成人没有C. 幼儿期和小学低年级儿童主要运用事物形象来思维D. 思维反映的是过去经验6、在解答“用六根火柴棒摆出四个等边三角形”这种问题时,有的学生只从平面考虑,结果影响了问题的解决,这是受.的影响。A.问题表征B.定势C.功能固着D.动机强度7、下列关于思维的说法正确的是A.思维具有形象性B, “月晕而风”反映了思维的间接性C思维具有概括性D, 思维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属性和外在联系&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体因素主要有A.问题情境B.原型启发C定势D.功能固着E酝酿效应9、人们把某些功能赋予某些物体,如茶杯是用来喝水的,这一现象称为A.定势B.策略C功能固着D.问题情境10、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过程,我国一般将其分为哪些阶段:A.提出问题B.明确问题C.提出假设D.验证假设E迁移问题二、填空题1、概念的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