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绪论部分练习题o 1.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A)。n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继者对它的发展n 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n C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n D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普遍发展规律的学说o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B)n A 科学性 B 与时俱进 C 实践性 D 革命性 o 3.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汲取的人类优秀成果不包括( B )n A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B法国启蒙思想 C 德国古典哲学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o 4.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
2、理论来源是 ( C )o 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 o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o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o 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社会主义、欧洲人文主义 o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C )n A.十九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n B.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n C.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n D.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E.古希腊哲学。 o 6.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主要是( ACE )n A.细胞学说B.相对论n 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D.牛顿力学E.生物进化论 第一章练习题o (一)单
3、项选择题:o 7.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 ) n A.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n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o 7.2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标准是( C )n A.是否承认世界的运动和发展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n C.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n D.是否承认神的存在 o 8.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C )n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了解问题n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了解问题n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n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o 8.2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
4、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B )n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 o 9.1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A ) n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n 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o 9.2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是(C )n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n C.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o 10.1设想无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A)n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n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o 10.2俗语说“机不可失”、“时不再
5、来”是指( C )n A.时间的有限性 B.空间的三维性n C.时间的一维性 D.时间的连续性 o 11.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 B )n A.时间和空间无限性原理 B.时间和空间可变性原理n C.时间和空间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 D.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原理 o 11.2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A )n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n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o 12.“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B )n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n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n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
6、物主义n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o 1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 )n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n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n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n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o 14.1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 )n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o 14.2“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这里所讲的是( B )n A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n C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D抽象与具体的关系问题 o 15.1量和质是事物的( A
7、 )n A.两种规定性 B.两种状态n C.两种发展趋势 D.两种表现形式 o 15.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段话说明了(B )n A.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B.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n 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n 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 o 1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C )n A.肯定和否定的区别 B.肯定和否定的了解n C.事物的自我否定 D.被否定事物的消灭 o (二)多项选择题o 17.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下列方面( AC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否辩证发展的问题n C.物质世界能
8、否为人们所认识的问题n D.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n E.世界是否普遍了解的问题 o 18.唯物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出现过三种主要形态即(ACD )n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n C.辩证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n E.原子唯物主义 19.意识的本质是( AD )A.人脑的机能 B.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C.人脑中进行的各种生理过程 D.对客观存在的反映E.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o 20.人类意识和人工智能的区别在于( ABCD)n A.人工智能是机械的、物理的、电子的过程;人类意识主要是生理的、心理的过程n B.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人的意识却有社会性n C.人工智能是
9、被动的,它只能接受人类意识的“指令,人类意识则是主动的,它能够支配和操纵人工智能n D.人工智能能解决人类给予的任务是机械的被动的过程;人类意识则具有它所特有的能动的创造能力n E.人工智能超过了人脑 o 21.据资料记载,黑猩猩能模仿人的动作,用水龙头取水灭火。可是当它趟过一条小河去灭火时,却不知道可以用河水灭火。这一事例说明(CD )n A 黑猩猩的意识是其大脑的机能 n B 黑猩猩的意识来源于外部世界n C 黑猩猩的心理与人的意识有根本区别 n D 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黑猩猩不懂“凡是水都可以灭火”的道理 o 22.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BC )n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
10、第二性的n 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n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意识决定物质o 22.2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AB )n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n C.物极必反,相辅相成 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o 23事物的度是( BD)n A.保持事物的质的界限 B.保持事物的质的量的界限n C.质变和量变的统一 D.质和量的统一n E.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o 24.量变与质变的区别在于( ABCD )n A.量变是事物发展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连续性的中断n B.量变是数量上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质变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化n C.
11、量变是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显著的变化n D.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渐进,质变是对原有度的突破n E.量变是非爆发式的,质变是爆发式的 第二章练习题o 一、单项选择题o 25.实践的主体是( B)n A 绝对精神 B 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n C 人 D人的意识 o 26.实践的客体是(D )n A 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 客观物质世界n C 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 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o 27.实践的中介是(A ) n A 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n B 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了解的各种要素的组合n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n D 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
12、活动 o 28.“社会上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C )n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n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n 29.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n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n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n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n 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Bo 30. 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C )n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n 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n 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
13、,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n D.实践和认识是合一的n 3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C)n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n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n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于本质的认识n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o 3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Cn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n 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的n 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n 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o 3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
14、才有意义”是(B )n A.形而上学的观点n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n C.诡辩论的观点n D.相对主义的观点o 34.“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n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n 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Ao 35.“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D )n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n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o 36.“对客观事物的的反映即真理”,这是(A )n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n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n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n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A n
15、 二、多项选择题n 37.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ABC )n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n 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n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n 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n E.客体可以按主体的要求任意改变o 3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是在于是否承认( BD)n A.世界的可知性n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n 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n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n E.认识主体与客体的一致性o 39.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BCDE )n A.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n B.实践创造
16、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n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n D.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n E.实践推动了认识的发展o 4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ABCD )n A.主体对各种要素的建构 B.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n C.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n E.主体对客体的创造o 41.“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点是(ABD )n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n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n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n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n E.理论可以代替实践o 4
17、2.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ABC )n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n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n C.不登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n 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n E.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ABCo 43.“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BCD )n 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n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n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n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n E.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没有区别的o 44.理性认识向实践
18、飞跃的意义在于(ACD )n A.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n B.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n C.理论可以指导实践n D.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得到发展n E.理论创造出新的实践o 45.“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ACD )n A.理论脱离实际 B.经验论 C.教条主义 D.唯理论n E.实用主义第三章练习题o 一、单选题o 46.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C )n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n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o 47.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 )n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n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
19、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n o 48.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C )n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n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o 49.1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C)n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n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o 49.2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n A科学技术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o 50.1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C )n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o 50.2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C )n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20、; C.劳动者; D.生产资料o 51.1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既区别开来又了解起来的基础是 (C )n A地理环境 B生产资料 C.生产劳动 D.社会意识o 5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D)n A.对立统一规律 B.唯物辩证法普遍了解的原理n 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n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o 52.1“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 (C)n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B.生产力决定于生产关系n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力同生产关
21、系相适应o 52.2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C )n 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 D.政体o 53.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n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文化传统 D.生产方式o 53.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B)n A.生产关系的发展 B.生产力的发展n C.上层建筑的发展 D.经济基础的发展o 54.1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D)n A.生物学、道德、宗教 B.逻辑学、哲学、道德n C.法律思想、艺术、语言学 D.政治思想、哲学、宗教o 54.2政体问题说的是(C)n A.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一党执政还是多党共同
22、执政n 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n 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o 55.1“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种观点属于(D)n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n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o 55.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C)n A.领导和群众之间的矛盾 n B.先进和落后之间的矛盾n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n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o 56.“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这种观点(A)n A.正确说明了杰出人物的产
23、生和作用 B.属于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n C.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n D.违背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o 5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B )n A.占人口大多数 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n C.具有先进思想 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o 二、多选题o 58.社会存在包括(ABC )n 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n C人口因素 D全部社会关系n E. 全部社会生活o 5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ABCD )n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n 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n 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n D各
24、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n E. 社会意识受社会存在制约o 60.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ABCDE )n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进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n 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n 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n 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n E.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更替都是受生产力发展制约的。o 61.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 ABCD )n A.人
25、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n 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者消灭某种生产关系n 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n 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n E.生产关系是人们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o 62.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 ACD )n A.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n B.它属于上层建筑 C.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n D.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E.它是生产力中的实体性要素o 63.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ADE )n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n 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也决定生产关系n 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n
26、E.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o 64.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AB )n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和发展n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n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n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n E.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独立性o 65.“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BE )n A.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B.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n C.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 D.否定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n E.认为科学可以自发地促使资本主义灭亡o 66.“历
27、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B )n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n 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 D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n E. 历史是由人们的目的构成的第四章练习题o 一、单选题o 67.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及其家庭或本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是(A)n A.自然经济B.商品经济C.市场经济D.产品交换经济o 68.1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是(B)n A.价值 B.交换价值C.使用价值D.价值量o 68.2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A)n A.价值 B.交换价值C.使用价值D.剩余价值o 69.1生产者要
28、得到商品的价值,必须(A)n A.让渡其使用价值B.支付价值C.保护使用价值 D.转让价值o 69.2抽象劳动生产(D)n A.剩余价值B.交换价值C.使用价值D.价值o 70.1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D)n A.劳动时间B.闲暇时间 C.平均时间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o 70.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B)n A.成正比 B.成反比C.不成比例D.无法判断o 71.1一只绵羊把石斧,则该等式中左端的商品“羊”是(B)n A.等价形式 B.相对价值形式n 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o 71.2纸币发行量如果超过了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发生(C)n A.物价下降B.物价不变
29、C.通货膨胀D.通货紧缩o 72.1在下列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是(A)n A.顾客用19元钱可购买斤水果n B.顾客购买斤水果,一周后付款10元n C. 顾客用19元钱购买斤水果n D.顾客以每斤2元的价格预定斤水果o 72.2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D)n A.价格决定价值 B.价值决定价格n C.价值围绕价格上下波动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n Do 73.1当某种商品的供给量超过需求量,即供过于求时(B)n A.价格等于价值B.价格小于价值n C.价格高于价值D.价格与价值无关系o 73.2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n
30、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Ao 74.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D)n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n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n 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n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o 7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Cn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n B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n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n D价值转移过程和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 n 76.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的条件是Cn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个别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n C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
31、提高 D个别地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o 77.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看作是Dn A工人劳动创造的全部价值 B可变资本的产物 n C工人劳动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D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o 7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Cn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n C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 n D生产过多超过劳动人民需要的矛盾o 二、多选题o 79.商品经济(ABD)n A.以社会分工发展为条件 B.生产的直接目的是用于交换n C.不以自然地域和经济单位为界限的开放式经济n D.劳动了解的形式是间接的,是通过商品交换而实现的n E.本身就具有特定的社会性质
32、o 80.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决于(ACE)n A.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 B.现有的社会最高生产条件n C.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 D.社会最低的劳动熟练程度o 81.1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的阶段包括(ABCDE)n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n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E.以上都包括o 81.2.货币一产生就具有的且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AB)n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 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o 82.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含的各种矛盾主要是(ACD )n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n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
33、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n E.价格和价值的矛盾o 83.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BCD )n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n B.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n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n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o 84.构成资本主义劳动力商品价值的要素是 ABCn A维持劳动者本身生存的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n B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n C劳动者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n D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o 85.资本家进行积累的动机是 ADn A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B为了增加社会的财富 n C为了节制自己的消费欲望
34、D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 n E为了显示自己的经济实力o 8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能够 ABCDEn A生产出使用价值 B转移已耗费的原材料价值 n C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 D生产出剩余价值 n E转移劳动资料价值 o 87.产业资本循环依次采取的职能形式是 ABCn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固定资本 n E流动资本o 三、计算题o 88.假定社会上有甲、乙、丙三个产业部门,其资本构成分别是:800c+200v,1500c+500v,2400c+400v,剩余价值率均为100%,求社会平均利润率是多少? 答案 18.97%o 89.某企业原有资本100万元,c:v=3/1,m150
35、。现有资本210万元,c:v=9/1,m180。计算: 原有资本中的c、v、m各为多少? 现有资本中的c、v、m各为多少? o 答案 c=75万,v=25万,m=37.5万 c=189万,v=21万,m=37.8万90.某企业拥有固定资本10万元,使用期限10年,流动资本万元,个月周转一次。试计算: 年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是多少次 答案 1.4次o 91.假定社会生产由A,B,C三个部门构成,其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分别如下部门 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 A 8000 2000 B 8500 1500 C 4500 500再假定各部门的剩余价值率都是100%,试求:(1)各生产部门的利润率(2)整个社会
36、的平均利润率(3)各部门平均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差额 o 答案 1)A:20%;B:15%;C:10%(2)p16% (3)A:-400; B:100; C:+300第五章练习题o 一、单项选择题o 92.1国家垄断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D )n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n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n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o 92.2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C )n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业级 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o 93.1金融资本是由( C )n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n B.银
37、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n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n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o 93.2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D )n A.工业资本 B.农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o 94.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 C )n A.国有垄断资本 B.资产阶级国家 C.私人垄断资本 D.资本输出o 94.2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 D )n A.“代理制” B.“个人联合” C.“企业联合” D.“参与制”o 95.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 B )n A
38、.“代理制” B.“个人联合” C.“企业联合” D.“参与制”o 95.2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 B)n A.有利于所有国家 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n 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o 96.1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D )n 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n 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 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o 96.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 D )n A.从根本上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n B.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n C.使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形成了利益一致n D.没有改变劳动者受剥削的地位o 二、
39、多项选择题o 97.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ABC)n 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n 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n 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n 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n E.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o 98.垄断资本要求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原因是( ABCDE )n A.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参与经济调节n B.国内垄断资本需要国家支持以加强竞争能力n C.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巨额投资,要求国家直接经营或资助n D.生产过剩问题日趋严重,需要借助国家力量以扩大国内外市场n E.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需
40、要国家介入国民收入的再分配领域o 9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ADE )n A.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n B.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深化与尖锐n C.从根本上解决了失业问题 D.消除了经济危机频繁的出现n E.加快了国民经济现代化进程o 100.垄断形成的原因( ABCD )n A.生产高度集中的必然产物 B.资本高度集中必然引起垄断n C.少数大企业为了避免两败俱伤 D.规模经济效益促使少数大资本走向垄断n E.为了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增加计划性o 101垄断统治下竞争的特点(ABCDE )n A.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n B.竞争的手段有政治上的
41、力量 C.竞争的程度更为激烈n D.竞争的范围除经济领域外还包括政治、军事、文化领域n E.竞争具有的破坏性更大o 102垄断利润是( ABDE )n A.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利润 B.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n C.通过资本自由转移而形成的一种利润n D.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n E.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形成的第六.七章练习题o 一、单项选择题o 103.1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A )n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B.生产关系为标准n 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o 103.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D )n A.进行阶级斗争 B.改革生产资料所
42、有制n 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o 104.1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C )n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o 104.2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者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B )n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n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n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n 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o 105.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
43、论来源是(B )n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n 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利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n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o 105.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n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n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o 106.1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D)n 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n B.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n 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o 106.2“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B)n 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n 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o 107.1“人的依赖性关系”是(A)n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n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n C.社会主义社会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ISO9000质量认证咨询与质量改进项目合同
- 二零二五年旅游度假村员工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八份企业咨询服务代理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电子商务平台在线支付安全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黄金现货市场数据信息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海运货运环境保护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黄沙资源开采、销售及环保责任合同
- 2025年度食品包装运输质量监管与追溯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电缆供应合同
- 二零二五年酒店综合体开发抵押担保合同样本
- 营养指导员技能实践考试题
- 建筑材料采购合同
- DB41T 1338-2016 石窟文物三维数字化技术规范
- psw零件提交保证书
- 2024年新华社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高级职业培训师(三级)职业资格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赣州交通控股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4
- 计算机使用技能练兵竞赛参考答案
- CJJ6-2009 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
- 智慧城轨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 客舱服务(空中乘务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