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纪念刘和珍君解析摘要: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的杂文名篇,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传统篇目。本文在思想主题、艺术转化、曲笔抒情与对比阅读等方面提出深解与新解,力求对本文做出合理的还原性解读。关键词:记念刘和珍君;主题;艺术;抒情;对比阅读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的一篇具有强烈战斗性和高度艺术性的杂文,可能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中学语文教材中保留时间最长的传统篇目。如今,人教版、苏教版、鲁教版、鲁人版等多种中学语文教材仍将其收录其中。长久以来,记念刘和珍君是中学教师与学生普遍反映难教和难学的课文,且关于这篇课文的文本解读与教学参考方面的文章良莠不齐。本文旨在对文本内容进行还原性的解读以供商榷。一、思想主题记念刘和
2、珍君是鲁迅为纪念在1926年“三一八惨案”中被执政府枪杀的女师大学生刘和珍而作的,“是悼文,亦是檄文”,“作者以极度悲愤的心情来写这篇文章,严辞声讨施暴的政府”1P347这一主题是当今中学课堂教学中的主流观点,但这种观点也体现出了太过于强调政治色彩的倾向,在教学中容易太过于注重历史背景的介绍和分析,而对于文本本身却缺少应有的关注。比如,张西存就认为,记念刘和珍君“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强烈的责任心、道义感和忧愤、深切、痛楚的思想感情。具体体现在:对黑暗社会现状的痛感压抑和切齿诅咒,对反动统治者及其帮凶的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对刘和珍等死难青年的由衷钦敬和沉痛悼念。”2这一看法就是从现实政治的视角出发
3、的。对于本文思想主题的理解,不能仅仅囿于当时的现实层面,更要超越时空的距离,挖掘其背后的哲学的、人类学层面的更深含义。正如钱理群指出:“人们对鲁迅作品(杂文)意义的接受也有一个过程。一般说来,人们首先注意到的常常是作品的现实层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距离鲁迅的时代越远,对鲁迅作品针对的人与事逐渐陌生,而同时,作品中隐藏于具体时空背后的超时空的意义却逐渐显露出来,人们对鲁迅作品的接受也就进入了哲学的、人类学的更深层面。”3P54-P55此外,中学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主题,不能从较空、较大的历史事件分析着手,而应从文中具体的细节入手,通过着眼于文本的细读,让学生在感受本文独特的语言形式的过
4、程中体味其思想魅力。否则,当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只学会了爱国情、责任心等思想情感,而最基本的语文素养却没有收获,那就是顾此失彼了。王尚文曾以记念刘和珍君为例提出读者应从作者的语言表达形式中真切感受思想感情这一观点:“只有从课文的语言文字,我们才能真正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感受他的人文内涵;同时,也只有在感悟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懂得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具体独特的表达的奥妙。”4而钱理群也就杂文的文体特点提出过:“杂文思想开掘的起点,开发口,必须是具体的,细小的,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而不是某个现成的理论原则。杂文思维更重归纳,而非演绎,最平凡的、生气勃勃的日常生活形态,对于杂文
5、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5P66可见,杂文的文体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阅读与教学需要从具体、细微的日常生活现象入手,而不是从较为空泛的历史背景或理论原则入手。二、艺术转化鲁迅的杂文体现出独特而又丰富的情感色彩,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感染力”6P153,鲁迅以其巧妙的艺术才能使得笔下的语言文字得到艺术性的转化,从而具有了丰富的“电影性”与“音乐性”。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具有生动的“电影性”。“像鲁迅这样的文学家、艺术家,在他那里,存在着两个转化过程,首先是将历史事件转化成个人心理事件,然后又将个人心理转化为文学艺术(意象、画面、色彩、声音等等)。”7P143在鲁迅笔下,客观的历史事件具
6、有了主观感情色彩,同时,他又将这种个人的、抽象的、排他性的情感扩大化、具象化、普遍化,转化为颇具艺术意味的意象、画面、色彩、声音等。所以,钱理群认为“记念刘和珍君正是由许多的画面、色彩和声音组合的”7P144,“电影性是内于鲁迅作品中的”7P146。孙绍振也提出了相似的看法,他认为记念刘和珍君是颇具“现场感”的,文中“鲁迅并不赞成游行的方式,连许广平去游行他都并不是很支持的,但血案发生后,他的感情一再抑制,虽没有身临其境,却以描绘的现场感把节制的情感释放出来。”6P150这种现场感受的喷发便得益于本文的“电影性”,具体的环境创设使得读者通过文字建立起来的感官体验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
7、感情以及本文丰富的艺术性。此外,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也是极具“音乐性”的,作者心理情感的起伏和跌宕使得笔下的文字也具有了凝练沉郁、抑扬交替、曲折缠绕、翻旋回荡的特点,产生了具有音乐感的节奏和韵律。而鲁迅把语言表达的音乐性把握得如此纯熟,这与他的骈文修养有着很大关系。文中多次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如“并非人间”“非人间”“似人非人的世界”这三个短语十分相似,有所重复;“淡红的血色”出现3次;“微漠的悲哀”出现3次;形容刘和珍也用了多个相似的短语:“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始终微笑着,态度和温和”、“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以及“微笑的和蔼的”;“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出现2次;“作
8、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出现1次,“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出现2次;还有上下句的对偶,如“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等。以上这些类似词句的重复出现产生了与歌曲副歌部分回环往复、反复吟唱相类似的效果,是情感的重要生发点,起情感强调的作用。此外,本文还善于运用标点,使文章具有节奏感以及轻重缓急的变化感。如,“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内心悲痛至极的情绪体验,就连说话也不顺畅了,这对应了上文的“艰于呼吸试听”。再如,“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这两
9、句话中,前一句以感叹号结尾,后一句却以句号结尾,这与平时以情感上扬为多的情况不同,有着特殊的含义。以句号收束不代表着作者情感的冷却,反而是情感的进一步深化与内化,由爆发转向内部的深沉和悲愤,更加具有深刻性和沉痛性。又如,“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句末的省略号运用得意味深长,对于“杀人者”的嘲讽与批判仿佛不绝于耳、无穷无尽,省略号的运用就使得这句话的内在涵义丰富与饱满起来。三、曲笔抒情杂文从诞生起就不断受到质疑,很多人质疑它的艺术性,认为它不能登入高雅的艺术殿堂。而鲁迅却用曲笔的方式为杂文的艺术性做了有力的证明:这是一种独立的文体,同样具有很强的艺术性。鲁迅在确立
10、杂文的文学地位的同时,也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手法:曲笔。曲笔可以说是鲁迅杂文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法之一,在记念刘和珍君中便突出显示了这一特点。比如,作者的情感是处于抑制和生发的矛盾之中的,在文中就具体出现了一系列体现这种心理矛盾的话语:“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我说不出话”。从以上语句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作者的情感生发不是直线式的,而是曲折发展的,在“说”与“不说”、“写”与“不写”中徘
11、徊不定。孙绍振将这种曲折的抒情方式称为“杂文式的抒情”,即“藏匿锋芒,深化思绪于曲折的层次中,思绪在曲折的逻辑中出奇制胜地推演”,“鲁迅反反复复抒写的感情,从性质上来说,是悲痛、悲愤、悲凉和悲哀的郁积。从表现形式来说,力避径情直遂,而是让情思在曲折中展现。这种曲折还是多重的,写得沉郁顿挫、回肠荡气”。6P148本文不是一味地情绪激愤,而是时而低沉、时而昂扬,表达文意也不是层层推进的,而是时退时进。这样,就使得本文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而不是片面的、单一的。此外,本文多次出现“但是”、“然而”、“却”、“又”、“竟”等表示转折意味的词语,使得文义具有鲜明的曲折性,在一定意义上也把作者复杂的心绪变
12、化以及矛盾的情感体验展现了出来。作者还善于运用反语,如“忘却的救主快要来临了吧”,“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惊心动魄的伟大”,“屠戮妇婴的伟绩”,“惩创学生的武功”等语句不是直白地表露其真实的情思与体验,而是让读者在讽刺的意味中细细品味作者微妙的用意。蜿蜒迂回的情感路线让读者更能感受作者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矛盾性。正如钱理群所说,“正是这情感的喷发与反抑的内在冲突形成一种张力,造成鲁迅情感表达方式上一波三折的曲折性”。8P50这种曲折性的抒情方式让全文具有了吸引读者不断探索与品味的艺术魅力。四、对比阅读1、与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的对比阅读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是周作人写于1926年3月2
13、3日的一篇同为悼念“三一八惨案”死者的文章,最初发表于1926年3月29日语丝第七十二期。周作人的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与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在思想与态度方面有着较大的相似性,都是对死者的沉痛哀悼以及对学生请愿行为的保留。然而,两篇文章在情感表达方式上却有着较大差异。周作人既“不及鲁迅的深沉”6P149,也“不及鲁迅丰富、矛盾和曲折”6P150。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既是火山的爆发,又是冷气的灌注,情感的热流与冷流交错对流,汇合成了心灵的大颤动,与周作人感情的自然、平稳流泻,形成了鲜明对比,进而显示了兄弟两个人气质上的差异。鲁迅绝不可能有周作人那样的上帝的距离与悲悯,而是将自我生命全部投入。”8P5
14、0周作人的情感表达较为直白,没有鲁迅的文字值得咀嚼、玩味。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全文四部分中,每一部分的第一句话都是表意简洁、清楚理性的,基本概括了每一部分的大致意思。第一部分的首句是“我是极缺少狂热的人,但同时也颇缺少冷静,这大约因为神经衰弱的缘故,一遇见什么刺激,便心思纷乱,不能思索,更不必说要写东西了”。第二部分的首句是:“我们对于死者的感想第一件自然是哀悼”。第三部分的首句是“这回执政府的大残杀,不幸女师大的学生有两个当场被害”。第四部分的首句是:“二十五日女师大开追悼会,我胡乱做了一副挽联送去”。以上几句话以平实、质朴的叙事为主,并且多次出现“我”,说明这是作者在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清
15、楚明了,没有什么让读者揣摩的余地或想象的空间。“相对来说,周作人的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更多地采用口语,文风趋于平实,而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则于口语之中多杂以文言成分,并多用对偶、排比,混合着散文的朴实与骈文的华美与气势。”8P52比如,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中有“当封棺的时候,在女同学出声哭泣之中,我陡然觉得空气非常沉重,使大家呼吸有点困难,我见教职员中有须发斑白的人此时也有老泪要流下来,虽然他的下颌骨乱动地想忍住也不可能了。”记念刘和珍君中也有类似场景的表达:“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有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同样都是悲伤得难以呼吸的情形,
16、鲁迅的表达显得更加生动且富有韵味,让读者有更加宽阔的联想空间。2、与为了忘却的记念的对比阅读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写于1933年2月7至8日的悼念“左联”五烈士的文章,最初发表于1933年4月1日现代第二卷第六期。为了忘却的记念与记念刘和珍君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注重抒情。“鲁迅的杂文多为社会文明的批判,以冷峻为主。然而,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在鲁迅散文中无疑是抒情的双璧。”6P147两篇文章在叙述风格和方法方面存在着差异。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写于刘和珍死后两个星期的悼文,时间间隔短,仍处于“出离愤怒”中,情感较为激越,以抒情偏多;而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写于“左联”五烈士牺牲的两年后,时间间隔长,情感较为沉郁,以平稳的叙事偏多。但两篇文章在内容上相近,都是表达对牺牲青年的悲痛的哀悼。“在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里,鲁迅又从年轻一代的死亡里,思考与发现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3P60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也有与记念刘和珍君中的“艰于呼吸视听”相类似的话语,“不是青年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同样地,两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党课课件含讲稿: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科技创新 支撑海洋强国建设
- 吉林橡胶水坝施工方案
- 北京春节树木亮化施工方案
- 2024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范文
- 2024中学关工委工作计划怎么写
- 阳江市阳东区2023年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
- 家务劳动计划教学反思
- 八年级物理上期教学计划
- 《数据电缆》课件
- 手术医师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附件2
- 《汽车焊接技术》试卷期末理论考试含参考答案一套
- 高中地理 植被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2023-2023年山东省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题及答案
- 《腹部损伤》课件
- 工业铝型材受力变形量计算
- 外科学教案-泌尿系统肿瘤
- 2022年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题库
- 零件结构的机械加工工艺性课件
- 2022年冷水机组设备采购招标文件
- 重庆特钢市场调研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