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李小建_第1页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_第2页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_第3页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_第4页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经济地理学(第二版) 李小建经 济 地 理 学第一章 绪论一、二十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三个阶段:史志描述、商业地理、经济地理学。二、二十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11问答1,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20世纪,经济地理学与地理学其他分支一样,发展十分迅速,成果大量涌现。1、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20世纪上半叶,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使研究侧重于区域内的单位企业的微观分析。二战后,开始对区域的整体研究,更多考虑外部经济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后,开始关注区域间的发展问题,研究尺度从区域内转向区域间,从一个区域转向多个区域。近20年来,经济活动日益朝全球化发展。2、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战后以来,企业组

2、织向着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和全球性经营发展。3、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20世纪前期,规范性分析。60年代,实证主义分析。60年代末,行为学派。60年代末以来,发达国家经济结构转变,结构主义地理学。90年代以来,开始注重制度和社会文化,文化转向。三、研究对象1、经济活动的内容 2、经济活动区位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 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四、当前经济地理学研究重点,5点:(02论述2,试述跨世纪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重点和热点。 04简答6,当前经济地理学研究重点。)1、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20时间地理学的发展,始终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作为基础理论。2、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

3、究。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全球与地方的联系。3、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我国历史悠久,各地经济发展、地理背景有很大差异。4、区域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区域经济发展决策中,公平和效率是重要的理论依据。5、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企业发展直接影响区域发展;另一方面,企业的技术、管理等对区域发展产生间接影响。第一篇 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论跨国公司区位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经济活动区位的基础概念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交通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第一节 经济活动区位的

4、基础概念一、区位区位:只要指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包含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由于区位理论限定于研究人类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活动,因而区位是人类活动(行为)所占有的场所。(04名解2,05名解2,09名解2)二、区位理论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三、区位条件区位条件:是指场所具有的性质和资质。(11名解1)主要区位条件:劳动力、资本、原料、能源、运输、市场条件。次要区位条件:用水、研发、经营、税制、自然条件。四、区位因子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11名解1) 运费因子 成本因子经济因子 非运费因子 收入因子区位因子非经济因子第二节 要素投入对经

5、济活动区的一般影响土地、原材料、能源、资本、劳动力、技术与知识经济活动一般包括生产、流通、消费活动。一、土地对经济活动区的影响土地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特性及其所处经济区对经济活动发生影响。土地一般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一种是作为劳动对象,向农业生产活动,土地的自然属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土地的自然产出力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特性。另一种是作为作业的空间或活动场所,像工业、交通以及城市建设等,土地所出的经济区位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同的工业类型要求不同的土地条件,大规模工业,如钢铁、石油冶炼等,需要地势平坦、面积大的土地,而这种土地一般在市区很难找到,在肩上地价昂贵,导致他们一般分布在郊外地区;

6、另一些工业,如服装、出版工业,不需要大量土地和建筑,且收益高,一般位于城市区位。二、原材料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原材料对于经济活动来讲极其重要,它是经济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所加工的对象。现代的规模工业生产,往往是利用多种原料。便于原料集散的区位,对原材料型工业企业而言,具有一定的优越性。随着交通便捷性的提高和运输成本的降低,远距离获取原料的可能性得以提高。现代经济活动中,原材料组织的空间范围已经扩展到全球视野。三、能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能源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稳定的能源供应是一区位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大量消耗能源的产业活动,在区位选择中必然需要接近廉价的能源供应地。因此,当地的能源供给保证程

7、度是许多企业选择区位的标准之一。由于能源在各地的分布以及蕴藏条件差异很大,其生产成本的差异非常明显。这不仅带来了能源供应价格的地域差异,还进一步造成了大耗能经济活动的区位差异。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逐步加强,大耗能的企业在很多地方越来越不受欢迎,使得该类企业区位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小,因而,促使所使用能源类型向高级和可再生能源转化,开始成为当今能源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四、资本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经济学中的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金融资本。固定资本包括厂房、设备等,这类资本不易移动,往往在一处布局后会存续一段时间,即所谓的地理惯性,使得固定资本成为大型装置企业选区位的重要考虑因素。金融资本具有最大的流动性。资

8、金尤其是融资条件,对企业的创立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地区资本的差异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区位选择,从而形成企业及产业区域分布的差异。五、劳动力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劳动力是影响经济活动区位的重要因子之一,其质和量在空间上的差异导致了劳动成本在空间上的差异。劳动力成本空间差异,发达国家相对较小,发展中国家较大。对性质不同的经济活动主体,劳动力对其区位的影响程度不同。例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成本的空间差异对其影响程度就很高;相反,对于非劳动密集型产业,影响就交较小。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现代经济活动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明显减少,而智力密集程度以及区域创新条件,则成为一个地区是否具有吸引力的关键。六、技

9、术与知识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随着现代经济活动对技术与知识依赖程度的加大,技术与知识成为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新技术、新手段等的出现,一方面可以使新的经济活动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可以改变经济活动中的生产要素组合。研发活动往往比人口和产业活动显示出更加鲜明的地理集中。对于不同的经济活动,技术与知识在区位选择方面的影响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来说,技术与知识对高新产业区位选择影响较大。第三节 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自然环境、市场环境、产业环境、政策环境(12简答3,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区域环境因子:某特定区域内,对发生在其中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的所有外部因素。一、自然环境对经济活动区

10、位的影响自然环境是影响经济活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其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自然环境条件对经济活动具有制约作用,例如一些对空气质量要求比较高的经济活动,在进行区位选择时,会受到一定限制。另一方面,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特性差异,也影响区位选择。自然环境直接影响生存环境,现代社会制定了各种形式的规范来限制一些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从而影响经济活动的区域分布。二、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市场是经济活动生存的空间,是经济活动价值实现的场所,满足消费者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市场发育完善,就有利于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反之,则不利于经济发展。(一)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04简答1

11、,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的影响。)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存续。任何经济活动,都必须达到一定规模的需求,才能够支持其基本的运营成本(需求门槛)。市场影响力的地域范围,直接影响当地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市场地域范围较大的城市,具有较为全面的商业活动;反之,商业活动则较为单一。(二)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市场特性一般包括市场意识、需求特点、竞争环境、管理秩序等。市场意识的差异,往往源于不同地区人们的传统意识的差异。市场需求特点,往往取决于消费者的消费要求偏好。市场竞争环境和管理秩序,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区位选择。要保持良好的市场秩序、相对稳定和健康的经济活动环境,政府管理调控的作用不可忽视。

12、高效、优质的政府服务,往往构成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重要砝码。三、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随着社会化分工的发展,经济活动区位选择中,产业环境至关重要。包括产业集聚、基础设施、生产服务、自然与人文环境。四、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05简答1,简述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政策环境直接影响到一个区域发展某种行业的条件和约束,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经济活动的发展。政策一般反映政府对地域发展的基本导向。政府往往通过规划和对特定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以及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引导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非常关注均衡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因此,政府会制定相应政

13、策,抠门和值经济发展速度或者限制经济活动类型。从发达国家和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政策环境已经成为影响经济活动区位现在的重要因素。第四节 交通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一、运费成本对区位选择的影响(10问答1,运费成本对区位选择的影响。)运费主要有运行费和站场费两大部分组成。运行费同运输距离相关;站场费同装卸、站场设施以及管理维护费有关。运费优惠由于定价制度的不同而不同。运费是产品成品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追求低成本优势,那些交通便利,尤其是交通枢纽、港口等对运费占较大比重的原料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二、交通便捷度对区位选择的影响交通网 密 度: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

14、度。交通网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常用贝塔指数衡量。贝塔指数为边的数量与定点数量之比。(04名解3,05名解3)通 达 度: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指标。交通便捷度主要取决于交通网的完善程度。交通网的完善程度通常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地理可进入性。区域的绝对地理位置是固定不变的,随着交通条件的变化,其相对地理位置会发生变化,可通达性也会随之发生巨大变化。交通便利性的提高,意味着对外交往可能性的提高,无论是针对原料产地、生产地还是消费地,都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成为吸引经济活动布局的重要因素。三、知识经济时代交通运输对经济区位选择影响的特点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和技术为其核心标志。核心生产

15、要素从资本和劳动力转变为知识与知识劳动力。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大幅度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不仅使得运费及其在产品中的比率降低,而且大大缩减了交通运输的时间成本,使得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成为可能。这些变化,使得区位选择收到的约束趋于减小,经济活动的活跃性明显提高;运费成本对区位选择的影响明显减弱,而交通便利程度、时间节约效率则成为更加重要的影响因素。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杜能农业区位理论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其他工业区位理论区位的行为主义分析第一节 杜能(德)农业区位理论一、理论概要(一)理论前提杜能对其假定的“孤立国”,给出了6个前提条件: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马

16、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3、土质条件一样,切收成相同;4、距离城市80km之外是荒野,与其他地区隔绝;5、人工产品供应只来源于城市,城市的食物供给只来源于周围平原;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二)形成机制农产品的生产活动是以追求地租收入最大为目标。地租收入对某一农作物产品而言,随距市场的距离的而减少。零地租点成为农作物的耕作极限点。由市场点到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入数值连接曲线叫地租曲线。杜能对所有农业生产方式的土地利用进行计算,得出各种方式的地租曲线高度和斜率。由于农产品的生产活动是以追求地租收入最大为目标,因此理性的农场主必然会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

17、构。第一圈自由式农业圈二 林业圈三 轮作式农业圈四 谷草式农业圈五 三圃式农业圈六 畜牧业圈二、意义(一)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1、揭示了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2、不存在绝对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方式只存在相对优越型。3、在距市场越近的地方,布局单位面积收益高的农业生产方式越合理。总而言之,其重要贡献在于对农业地域空间分异现象进行的理论性、系统性的总结。(二)经济学上的意义1、采用了抽象法,首次将数学方法引入经济研究,队之后的经济学家产生了有益影响。2、其提出的一系列论点,对后来的区位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启发。之后的理论都以其农业区位学说为出发点。三、局限性1、杜能圈

18、是一个完全均质下的理论模型,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2、杜能圈建立在以追求最大地租为前提。而现实中,则以产量而非利润。3、现实中经营者的目的也常常发生改变。4、技术与交通的改善,也使得其理论中起决定作用的距离因素制约作用减小。5、现代城市周边的土地利用方式往往是多样化的,与其理论存在较大偏离。第二节 韦伯(德)工业区位论(02论述2,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要点和意义。06简答4,简述韦伯区位理论的主要意义。09论述2,你是否同意韦伯工业区位论存在于现实的差距?结合实例论述。11问答2,韦伯工业区位论的理论重点和意义。)一般因子:与所有工业有关的因子,如运费、劳动力。特殊因子:与特定工业有关的因子,如空气

19、湿度。集聚因子:促使企业为降低成本而集聚在特定场所的因子。(企业协作、设施共享)分散因子:促使企业为避免集中而带来的不利而分散布局的因子。(地价上升、交通拥挤)一、理论前提三个假定条件1、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2、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3、劳动力存在于已知地点,不能移动;各地劳动力成本固定,并可无限供应。二、理论(一)运费指向论在给定原料产地和消费地的基础上,确定运费最小区位。1、工业原料的性质和重量按原料的空间分布可分为遍在原料和局地原料。运费取决于原料指数和区位重量。2、最小运费原理(10名解2)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产地都只有一个的前提下,最小运费区位指向为:1)仅以

20、遍在原料为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2)仅以局地原料且以纯原料为原料时,为自由区位;3)仅以损重原料为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从以上可得出区位法则:1)原料指数1,工厂区位在原料地;2)原料指数1,工厂区位在消费地;3)原料指数1,为自由区位。当原料产地为两个,其区位图形为三角形,即区位三角形;当原料产地为多个,区位图形为多边形,即区位多边形。3、综合等费用线 是运费相等点的连线。(二)劳动力成本指向轮劳动力成本是指生产每单位重量产品所需的工资。工业区位由运费指向转为劳动力成本指向,仅限于节约的劳动力成本大于由此增加的运费。决定劳动力成本指向有两个条件,一是劳动力成本指数和劳动系数;二是人口密度和运

21、费率等环境条件。(三)集聚指向轮集聚因子的作用分为两种:一是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生产集聚;二是多种企业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聚集。当集聚节约额大于因运费(或劳动成本)指向带来的生产费用节约额时,便产生集聚。三、意义他的区位论是经济区位论的重要基石,对现实工业布局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首次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运用与工业区位研究中,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2、最大特点和贡献之一是最小运费区位原则,之后的学者均离不开这一经典法则;3、不仅限于工业布局,对其他产业布局也具有指导意义。四、局限尽管韦伯工业区位论意义重大,其局限性仍然不能忽略。1、现实中的运费制度是区段增加并且远距离递减;现实中的运费率

22、往往是不相同的。2、其假定的完全竞争条件是不现实的。3、就工厂经营而言,与最低成本相比,则更关注利润最大的区位。4、工厂的区位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的主观因素,决策者的行为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5、技术进步使得原料和运费对工厂的影响减小。6、交通发达程度的提高使得产品价格中的运费比重越来越小,使得区位选择空间变大。7、地域政策也会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第三节 其他工业区位理论一、帕兰德(瑞典)的区位理论不完全竞争 远距离运费衰减理论模型:假定市场上只有两个生产同样产品的企业,运费与距离呈比例,这样,某地的价格等于生产地价格加上该地到消费地的运费。由此,所有方向的价格都会随着离生产地的距离而

23、增加,用几何形式表示,价格空间呈漏斗状。(06名解5,帕兰德价格漏斗)二、胡佛(美)的区位理论(一)运输费用理论1、运费结构运输距离、方向、运输量和其他交通条件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运费。运输距离越长,每千米分摊的场站费就越少,总运费是一条增长逐渐放慢的曲线而不是直线。2、运输方式与运费的关系运输方式的不同导致运费的不同。一般场站费用低、线路运输费用高的运输方式适于短途运输;反之,长途运输。3、运输费用理论意义强调了在区域布局中,要尽量避免原料和产品的多次中转;其次,要根据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距离,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二)送达价格、市场地域与区位选择送达价格:采掘费和运费之和。1、采掘业采掘业的特点是

24、随着市场地域的扩大,平均费用也随着生产的增加而上升。两供给地的边界线的交点就是两市场地域的界线,在交点上,费用相同,在别的点上,一侧的供给比另一侧便宜。2、制造业随着市场地域的扩大,规模经济带来了生产费用的降低;但在一定地域生产过度集聚,就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生产费用将再次上升。边界线与运费倾斜线相切的交点为市场的最佳规模。三、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最佳区位是收入和费用之差的最大点,即利润最大化点。假定条件:1、在均质的平原上,运输条件相同,原料充足,均等分布;2、人口均等分布,消费相同;3、技术知识相同;4、除经济因素外,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生产地P处,销售量为PQ;随着距离的增加,价格随之上升,需

25、求量随之减少;到F点,需求量为零。QF为需求曲线,以PQ为轴,将QF旋转一周,得到的即为廖什的需求圆锥体,即需求总量。如果其他也加入生产,平原内将形成连续的圆形市场地域,达到均衡时,最佳空间模型是正六边形。(图形见P83,3-15)第四节 区位的行为主义分析一、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1)能够得到最大利润的区位是总收入超过总费用最大的点。他的这一原理是通过空间费用曲线和空间收入曲线来反映的。(2)史密斯认为,空间的费用和收入也能够反映出工业区位模型的形态。费用曲线或收入曲线的倾斜程度越大(即费用或收入的空间变化大),工业越集中;相反,则表现出分散的倾向。(3)企业家的经营手段不同可造成区位

26、模型的变化。企业家经营能力和水平高,总费用会降低,否则就上升。可见, 经营手段和能力高的企业获得利润的空间范围要比其它同行企业的范围大。因此,优秀企业家不仅在最佳区位能够获得较大的利润,而且区位空间选择范围也相对大。(4)因政府的区位补贴或高额税收等区位政策可造成区位的变化。因为空间成本曲线发生了变化 ,使得获得利润得边界发生了相应变化。(5)区位决策者的行为影响区位模型。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边界理论也认为,尽管能够得到最大利润的区位是总收入超过总费用金额最大的地点,但对于很多企业家来说,在决定工厂区位时 , 还受到一些非经济因素的作用,如工厂创建者的居住地或出生地,是否具有可利用的空地,政府对

27、工业开发的援助,企业家的模仿行为以及当地政府或国家的财政援助等。 二、普雷特的行为矩阵普雷德行为区位理论认为,经济活动区位是从事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人类的决策结果。区位决策是决策者在占有或多或少信息量的基础上,自身对信息的判断与加工后的决定。那么,进行怎样的区位决策,区位决策是否合理或合理性如何,取决于在决策时的信息占有量以及决策者的信息利用能力。普雷德运用行为矩阵来研究区位论,他重视不完全信息和非最佳化行为对区位选择的作用。行为矩阵由拥有信息水平和利用信息能力构成,各个决策者均可在位于这一行为矩阵中表示出来。 第四章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零售业区位论服务业区位论第一节 克里

28、斯泰勒(德)的中心地理论(04简答2,你对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理解。10问答2,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特征及理论意义。)一、基本概念1、中心地:是指能够向周围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是周围区域的中心。(09名解1,11名解2)2、中心性:是指中心地对其周围地区的相对重要程度,也可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11名解2)3、货物的供给范围:由中心地供给的货物能够到达多么大的范围。是中心地理论的关键。(12名解4)货物供给的最大极限为货物供给的上限;供给货物的商店能够获得正常利润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消费者的范围为货物供给下限。下限概念类似于门槛人口。门槛人口:是指某种中心职能在中心

29、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12名解4)4、中心地等级中心地提供的货物和服务有高低等级之分,中心地的等级取决于其能够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水平。二、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克里斯泰勒认为中心地的空间分布形态,受市场、交通和行政因素制约,形成不同的中心地模型。(一)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1、4个前提1)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相同,人口均匀分布,居民收入、需求和消费方式相同;2)交通条件相同;3)消费者就近购买;4)同种商品和服务价格相同。在上述条件下,中心地均匀地分布在平原上,每个中心地市场区域都为半径相等的圆形区域。任何一个中心地都与6个和自己相同等级的中心地为邻。在每3个相邻中

30、心地之间都有一个空白区,空白区得不到该级中心地的服务,就会出现一个次一级的中心地,以满足空白区居民消费。依次类推,不同等级的中心地就逐渐形成。各中心地的市场区域是其低一级中心地市场区域的3倍,即1-39-27-81-。因此,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K=3的中心地系统。综上所述,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系统具有3个特点:1)中心地具有等级性,各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2)中心地按照一定规则分布,一般是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区位点;3)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和市场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二)交通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交通原则下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的特点是

31、,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交通线的中间点。在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为K=4的中心地系统。中心地数量关系为:1-3-12-48-192-。(三)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的特点是,地级中心地从属于一个高级中心地。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为K=7的中心地系统,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1-6-42-294-。三、意义1、是地理学由传统的的区域描述走向对空间规律和法则探讨的直接推动原因,是现代地理学发展的基础。首次把演绎的思维方法引入到地理学。其被后人尊为“理论地理学之父”。2、是城市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对城市等级划分的研究、城市与

32、腹地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城市职能研究等具有指导意义。3、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对区域结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四、问题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尽管对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和区位理论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任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只重视货物供给范围的上限分析,对货物供给范围的下限缺乏详细分析;2)在其中心的系统中,K值是固定不变的,但在实际上,用一个固定的K值无法概括各种情况;3)在现实中,消费者的行为是多目标的,而不是其看做的“经济人”;4)忽视了集聚利益,事实上,同一等级或不同等级的设施集中布局,会产生集聚利益;5)该理论对需求的增加、交通的发展和人口的移动带来的变化没有加以论述。第二节

33、 零售业理论一、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4点1、消费市场状况,如消费者的数量、收入、人口构成和生活方式;2、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3、零售业间的竞争状况,即在市场区域中同行业竞争者的数量以及发展水平;4、地价的作用,不同等级的零售业,能够支付地价的能力不同,地价是制约零售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二、零售业空间模型(一)零售业空间类型划分贝利将零售业空间划分为3大类型。1)在中心部存在一个核心的商业设施,以此为中心,商业职能呈同心圆分布。按照商业集聚的规模可分为:CBD、区域中心地、社区中心地、近邻中心地。2)沿道路和街道呈带状分布的零售业空间。传统购物街、沿主要干线分布的零售业空间、郊区带状

34、零售业空间、高速公路指向的零售业空间。3)追求类似于集聚利益和接触利益而形成的专业化空间。汽车街、娱乐区、家具区、医疗中心。(二)中心商业区的内部结构1、中心边缘模型 霍伍德、博伊斯中心商业区的空间结构由两部分组成,即核心部和边缘部。核心部具有高度的土地利用、空间垂直发展、白天人口集中和特殊职能布局等特征。除商业职能外,也是各种办公机构、金融和行政机关的聚集地。边缘部土地相对宽广,土地利用密度也不高。其最大的特点是职能的空间分化。在周边分布着轻工业、交通站点、仓库以及住宅区,它们之间不仅相互联系,而且每一个部分都与核心部,以及别的城市有着职能的联系。2、商业区空间融合模型 戴维斯在中心商业区的

35、核心部,首先以核心部为中心,各职能呈同心圆布局,在此基础上重叠着沿交通线呈带状分布的零售业区,但这些零售业区是按照等级职能的高低由内侧依次布局。在同心圆和带状相互重叠的模型上,再加上特殊专业化职能空间,就形成了空间融合模型。该模型意味着,即使种类同样,但等级不同,最终选择的区位空间也不同。三、零售引力模型零售引力法则 赖利当在A和B两城市间,存在着一个等级相对低的C城市,两城市对C城市吸引的零售额的比率与两城市的人口成正比,与到C城市的距离比的平方成反比。如果两城市的规模差距太大,对C城市的引力与其到C距离的3次方成反比。贝利 城市是通过中心职能来吸引周边人口,因此,用中心职能数取代了赖利的人

36、口数。概率引力模型 赫夫在大城市内,消费者购买行为具有随机性。只考虑消费中心地的规模和到消费中心地的距离,对地区的人口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要素没有考虑。第三节 服务业区位论服务业:广义的服务业是指不从事物质生产的所用经济活动,实际上就是第三产业。狭义的服务业是指为个人或企业提供各类服务活动的行业。一、服务业类型,3类1、一个人和家庭为对象,提供日常服务活动的服务业。区域布局尽量接近消费者。2、以企业(或行政机关等办公机构)为对象,为其提供运营活动产生的服务性需求的经济活动。高度集中在各大城市中(信息灵通、经济技术交流广泛、市场广阔)。3、具有办公机构性质职能的服务业。分为3类:1)发挥着管理职能

37、的业务中心和办公机构,如企业管理总部。布局在市中心。2)企业的子公司和部门中心。布局于城市次级中心区。3)从外部支援企业活动的职能。如金融、保险。具有很强的向心性。二、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分析(一)对不同城市的选择1、改成是能够接受服务的规模和范围;2、人口数量和消费偏好;3、总体消费能力和消费量分布情况;4、不同服务行业的总体消费潜力;5、竞争者的数量、规模;6、竞争程度。(二)对城市内特定区域的选择1、服务区和具体服务设施对顾客的吸引力;2、竞争企业的数量和质量;3、交通通达性;4、居民特征和风俗习惯;5、空间扩展方向;6、该区域的基本概况。(三)具体区位点的确定1、交通状况和交通发展潜力

38、;2、相邻企业的基本概况;3、停车场的充足性;4、综合费用。三、服务业区位选择的理论(一)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认为,每个企业都需要一个市场门槛来维持它的生存,根据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等级,一夜有不同的门槛和范围。与低级产品和服务相比,高级产品和服务要求规模更大的消费和服务市场,受距离衰减规律的限制较低。(二)集聚理论服务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主要是为了追求商务交流和合作的便利性,以及高度熟练的劳动市场。服务业在空间聚集有两个原则:1、集聚利益指向 为了得到外部经济利益和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在空间上的集聚。2、劳动力指向 在城市CBD具有各种高速熟练的技术和业务管理人员,因此,为了获得这些人才,区位多

39、选择中心商务区。第五章 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企业空间演变模式公司组织结构的类型及其空间特征第一节 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一、企业增长动因,4点1、实现规模效益。企业经营中存在着两种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在一定范围内,企业规模扩大,可带来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下降。随着规模的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即规模效益。2、实现交易内部化。由于市场的不完善,导致了企业之间交易成本的增加。为了减小市场交易成本,企业可通过扩大经营范围,实现内部交易。从而实现范围经济。范围经济:是指由于企业经济范围扩大而获得的效益率。3、技术优势的发挥。由于市场不完善,技术的价值很难在市场交易中充分实现。为此,具

40、有这些技术的企业通过该技术在企业内的使用,来获得较大的收益。而技术的进一步开发,需要大量投资,这种投资必须有大规模生产才能实现。4、来自竞争的压力。企业之间的生存与发展竞争十分激烈。为了实现长期生存,企业必须发展。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可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和行业的支配地位;从防御角度来看,可是企业不被竞争对手所击败,从而可以继续生存下去。除上述四方面外,企业扩张还与管理者、企业行为以及政府行为有关。二、企业增长的战略与方法A、战略:一体化扩张(包括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和多样化扩张。B、方法:内部发展和外部发展(合并和合资)。内部发展:是现有企业(公司)通过新股票发行或自身资金积累,而扩大现有生

41、产规模,或建立新厂、新的部门、新的子公司等。合 并:是指一个企业获取另一个企业的资源,且无人抗争的过程。如果被合并的企业进行抗争,则此过程为兼并。1、横向(水平)一体化(11名解3)是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导致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该类增长可从三个方向进行:1)扩大原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2)向原有产品有关的功能和技术方向扩展;3)与上述两个方向有关的国际市场或向新的客户类别扩展2、纵向(垂直)一体化(11名解3)是指企业向原有生产活动的上游或下游生产阶段扩展。包括两方面:1)前向一体化 是指企业介入原供应商的生产活动。2)后向一体化 是指企业控制原属客户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3、多样

42、化扩张多样化是一个意义广泛的概念,他可以涉及相关产品的活动,也可以涉及不相关产品的活动。多样化扩张是基于对市场风险和环境不确定因素的防范意识。具有多样化经营的公司,可以减少不可预测因素的冲击。三、企业增长三个阶段阶段一:企业形式十分简单,单产品、单工厂、单功能,没有战略、管理和日常运作的决策等级划分。空间格局以单区位为特点。阶段二:单产品、多功能、多工厂,随着企业生产规模和地理分布范围的扩展,引起劳动分工,专业化部门和不同区位上工厂的建立,需要更大程度的中央控制。由此,分离出公司总部,出现不同功能部门在空间上的分工,变为多区位企业。阶段三:随着企业继续扩大,企业活动走向多样化。组织结构形成多分

43、布结构。每一个分部负责一种产品的生产。公司组织结构上产生三个等级:高层管理、战略决策:控制、协调和管理决策;企业日常运作管理。在地理分布上更加分散。四、企业空间扩张规律(02论述3,企业空间扩展的一般规律。04简答3,企业空间扩展规律。)(一)企业空间扩张规律企业空间扩张是一种经济现象,遵循社会经济现象地理扩散的一般规律。1、接触扩散:地理扩散过程是由近及远进行的。接触扩张在企业空间扩张中较为常见,企业常常就进扩大市场,进而建立起生产机构。2、等级扩散:经济或社会现象的扩张是沿着一定等级规模的地理区域进行的。企业等级扩张常按市场规模,首先进入最大的市场,接着进入次大市场,并以此类推。(二)我国

44、特殊环境下的企业空间扩张上两条规律+通道扩张通道扩张:是指公司空间扩张是沿着通道延伸。密切的人际关系,形成公司扩张的人际关系通道;相同的隶属关系或计划体制下的互相作用关系,形成机构(体制)通道;产品生产或服务之间的联系,形成生产通道;地理区域的邻近性,形成距离通道。第二节 企业空间演变模式一、沃茨的市场区扩大模式它反映了众多小公司,通过合并而引起空间组织变化的过程。假设研究区域城镇均匀分布,且每个城镇有一个公司,每个公司只有一个工厂。这些工厂生产同样的产品,在自己的市场区内销售。但是,由于这些城镇人口规模不同,导致这些工厂具有不同的生产规模。规模差异进而引起成本差异。较大规模的工厂成本较低,因

45、而具有初始竞争优势,得以更快增长。该模式阐述了早期具有成本优势的公司,通过兼并众多相邻小企业而在市场空间上连续向外扩张。不足:1)建立在生产规模经济大于规模不经济基础上,在现实生产中不一定适用;2)该模式基于饮料生产部门,其销售量与人口规模密切相关,而生产其他产品的公司并不一定如此;3)该模式中,市场区为理想化的连续向外扩张,现实中可能会出现非连续的扩张现象。二、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10问答3,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的理论特点。)该模式解释了公司在一国之内的空间扩大过程。泰勒将空间分为:地方、区域、全国和多国四中尺度。公司在由地方向多国扩展中,要跨越三种门槛。每跨越一次门槛,就

46、会引起一次组织变形。在跨越门槛中,公司活动空间(物质联系空间)跨越最为快捷,其次为信息空间(信息联系空间),最后为决策空间。三、哈坎逊的全球扩张模式(11问答3,看图分析哈坎逊的全球扩张模式)1、图形分析该模型描述了公司从单厂到多厂,从本国向海外扩张过程。在图形中(P127,图5-9),最内侧代表公司最早建立的中心区。中心区以外代表全国性市场区。最外圈代表世界其他国家,被分为4个部分,分别代表不同的国外市场。虚线圈出的国家具有较低的接近性,如运费成本高、文化差异、关税壁垒、对其他贸易的限制等。2、模型 4个阶段阶段一:扩张常常通过增加资本实现,早期的扩张常常基于公司需求增加而带来的生产能力增加

47、,当这种增加受到场地的限制时,区位变化才会出现。阶段二: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目标的分化,导致组织结构复杂化,由单厂变为多厂公司。阶段三:随着市场进入的拓宽和销售量的上升,公司具有进一步扩张的实力和能力,并会向国外发展。公司会首先寻求在外国市场推销产品,建立代理商,随后会建立自己的销售部。阶段四:随着出口量上升,国外市场进入限制(关税壁垒、运输成本增加等),将导致这些公司在海外建立生产厂家。在该模型中,市场占领是公司扩张的主要动力。四、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主要揭示公司在国际上扩张的过程。与前三个模式相比,该模式增加了公司内部的合理化调整,既有投资过程,也有抽回投资过程。模式反映的跨国公司发展分为5

48、个阶段:(P129详析)阶段一:假设一个多厂公司,其生产和销售机构均位于国家1,通过出口供应海外市场。阶段二:开始海外扩张。阶段三:开始海外生产。阶段四:柜机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扩展。阶段五:对公司国内外生产经营的国际网络进行组织调整,时期趋于合理化。第三节 公司组织结构的类型及其空间特征(P131)略第六章 跨国公司区位跨过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跨国公司对投资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以上国家(包括公司母国),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第一节 跨过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09问答3,跨国公司选择投资低倾向哪些地区?)一、跨过直接投资的原因(一)产品周期理论弗农

49、把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1、新产品阶段:需要交稿的科学技术水平(保证新产品开发)、良好的通讯条件(联系消费者和生产者)以及较高的消费水平。这些条件,使得新产品的发明和生产出现在主要发达工业国家的都市中心。2、成熟产品阶段: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已经实现部分标准化,无需进行较大改变,使得使用已有的技术从事长期生产成为可能。企业开始更多地关注生产成本,会在出口与投资之间进行利润权衡。该阶段产品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其直接投资的对象以发达国家为主。3、标准化产品阶段:产品完全定型,生产技术标准化,区位选择以成本最低点为准则。而此时的产品市场也扩延至发展中国家。企业

50、会把生产和装配业务转移到成本很低的发展中国家,并在这些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而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二)折衷理论包括企业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1、企业所有权优势(12名解1)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企业来说,跨国投资企业拥有服务特定市场的净所有权优势,主要表现为拥有无形资产、协调或减低风险的优势。2、内部化优势(12名解1)假若满足条件1,比起把企业所有权优势出售或租借给外国企业来说,自己利用这些优势更加有利。这些利益可通过现有的价值链或者建立新的生产机构实现。这种通过公司内部交易而获得的优势,就是内部化优势。3、区位优势(09名解2)若满足以上两个条件,那么企业必须从全球利益考虑将这些优势

51、与国外生产要素投入相结合,充分利用其他国家的要素优势。只有当企业充分利用上述三个优势时,对外投资才会发生。二、跨国公司的国别选择1、成本最低或利润较高的国别,容易成为跨国投资地;2、当一个国家具有较大的潜在市场,二公司在国内生产出口这一国家受交通运输成本影响,或者关税等壁垒,公司会自然选择直接投资。3、由于资源的区位差异,为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公司会在相应国家投资。4、为了公司整体利益和战略考虑。三、跨国公司的微观区位选择(02论述4,从微观层面上阐述跨国投资的区位选择原则。 05简答2,简述跨国公司微观区位选择。)跨国投资微观区位,有三个特征:趋于经济中心区、邻国边界区和文化社会关系密切地区

52、。(一)集中于经济中心区布局1、跨国投资与本国投资不同,投资者并不十分了解投资国情况,不可能进行十分周到的区位论证,所以在一段时间内,会选择东道国的经济中心区投资。2、经济中心区,多为信息畅通、各类经济活动聚集区,再次投资,可减少因对投资地不了解所带来的风险。(二)集中于边界地区1、边界地区,历史上相邻两国交往较多,彼此了解深,有利于投资者的区位选择。2、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政府在边界地区建立“经济特区”、“出口加工区”等,并给予优惠政策,加强了这种边界区位。(三)集中于社会联系密切地区1、一般来说,语言和文化习惯的相同,可以减少交流障碍,加强投资者与当地有关各方面的沟通,避免冲突。2、尤其是,

53、当投资者与投资地有密切的个人关系时,这种投资低更易于被投资者所选择。第二节 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12问答4,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要求与实际区位。)跨国公司组分包括:公司总部、研发机构和生产单位。一、公司总部(一)公司总部的区位要求1、便利的交通运输 包括与公司内其他分部、子公司、市场之间,应有方便的交通联系,以便主要决策者与相关人员有良好的接触,掌握公司脉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2、及时的信息获取 具有丰富信息的区位,对中部决策起着重要作用。这些信息包括市场变化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以及政策信息。3、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 这些人员包括政府人员、其他公司首脑、金融决策人员,不仅可以获取信

54、息,还可以建立人际联系,可行游说之便。(二)、公司总部实际区位主要位于大都市区。3点优势:1、具有公司之间当面接触的可能性;2、便捷的金融、法律、广告等服务;3、具有与其他大都市高度接近性。二、公司研究与开发机构(一)研发机构区位要求(06简答3,简述公司研发机构的区位要求。)1、接近科研机构和贸易组织,以获取市场需求信息和科技支持;2、接近数量充足、高素质劳动力供应地,以满足研究、开发和试制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3、接近新产品的使用者,以便及时对样本产品的性能、消费者偏好提供反馈意见,并引导消费。(二)研发机构实际区位大都市区和科研机构集中区。三、公司生产单位公司生产单位相对分散,分为四种类型

55、:1、全球集中生产型这类公司将生产活动集中在一个区位,通过销售网络,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受国际贸易影响大,如果存在贸易壁垒,国外销售便难以扩展。所以,易于在大型地区性集团布局。2、市场地生产型该类公司在每一个市场地均建立生产厂家,以分为各自市场为主,属于典型的进口替代型生产。这些厂家的生产规模受制于当地的市场规模。形成市场生产型的成因:1)成本因素;2)在市场地建厂,可使产品及时根据当地消费者偏好改造,还可以提供快捷的售后服务;3)多数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依然存在。3、专业化生产型该类型公司具有多个生产区位,每一个区位集中生产一种产品,服务于区域或世界市场。易于在贸易壁垒较小的大区域内形成。4、跨国一体化生产型该类型公司按生产过程,在不同区位进行专业化生产,每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