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案例库及能力训练_第1页
城乡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案例库及能力训练_第2页
城乡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案例库及能力训练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案例库及知识能力训练班级学号姓名黑龙江科技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2014 年 2 月课前知识回顾目标:深刻理解并掌握土地的概念内涵、功能和基本特性 深刻理解并掌握土地利用的概念内涵 熟悉各类描述土地利用效果的指标及其内涵 熟悉土地利用的内容和形式(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保护) 掌握规划的概念和基本要素一、判断题(正确的划“V,认为错误的划 “X,”并将错误之处加以改正。) 范例:一般用区位熵表示土地利用类型占优势的程度。答:X应将区位熵改为优势度指数。1通常所称的 土地”是指包括气候、土壤、地貌、水文、植被、基础地质等要素,以及 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2通常所

2、称的土地,主要指狭义概念,主要指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不包括与土壤同样 具有生产功能的内陆水域和滩涂。()3土地资源是指特定时空条件下可以被人类利用或人类认为有价值的土地。()4. 土地资产包括物质形态和财产权利两方面,就土地权利而言,土地属于动产。()5海洋和陆地以及地球表面一定区域的面积大小是它们在大地水准面上的水平投影面 积,地质变化改变了土地形态,也改变了土地面积。()6土地利用是在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人类依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进行有目的开发、整理、复垦和保护活动。()7从静态角度,土地利用可以看作在既定时间、空间和特定地点的一切已开发土地和空闲土地的表面状况。()8自然因素决

3、定了不同土地利用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投入水平等经济因素决定了土地利用方式、结构。()9土地集约利用指土地利用深度挖潜,通过增加劳动、资金或科技投入等方式来提高土地利用率。()10. 目前我国有一些城市的土地利用不断向广度扩展,这种摊大饼”的用地方式,不符合我国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基本方针。()11. 一定区域内已利用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可以用土地生产率表示。()12. 在一定的投入水平下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品产量或产值可以用土地利用率表示。()13. 土地生产力是指由光、温、水、土等自然要素决定的单位面积土地可能达到的生物 产量或收获物产量。()14. 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是指在土地利

4、用过程中土地所取得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15. 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是指在土地利用过程中,通过建立新的土地生态系统或改善原来的土地生态系统所增强的生态功能和效应。()16. 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对实现社会发展目标(包括增加就业、收入分配公平、改善劳 动条件、提高健康文化水平、提高国防能力等)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可以看做是土 地利用的社会效益。()17. 土地是可更新资源,只要利用得当,就可循环永续利用;如果不合理利用土地,土地生产能力就会部分或全部丧失。()18. 目前土地整治通常是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土地复垦的统称。()19. 土地复垦属于土地整治的一种具体形式,它只对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

5、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20. 狭义的土地开发仅指土地开垦,即把适于耕作的生荒地开垦为耕地;广义的土地开 发指改变土地利用条件的所有开发活动,包括农用地开发和建设用地开发两大类。21. 目前我国的土地整理主要包括农用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工矿建设用地 整理。()22. 土地保护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土地合理利用和经营,使当代人得到最大的持续效益,并能保持土地生产潜力以满足后代的需要。()23.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称为基本农田。()24. 规划一般是指对客观事物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调配和安排的过

6、程,也是为实现未来的目标所要采取的途径与措施。()25. 规划的基本要素包括规划的主体、范围、期限、目标和任务、编制的原则和依据、 程序和方法等六个基本要素。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A、B、C、 D四个备选答案,其中至少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多选或错选不得分、不倒扣分;少选但选择正确的每个选项得0.5分)1. 下列关于土地的表述,正确的是()A .土地是劳动的产物B. 土地是由相互作用的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劳动结果构成的综合体C 土地兼有自然和社会经济双重属性D. 土地的范围主要是指 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B . 土壤是土地的一个 D. 土壤的本质和土地2. 关于土壤的表述,正确的是()A. 土壤是

7、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组成要素C.对于农业用地土壤肥力是形成土地生产力的基础 的本质是相同的3. 土地能否成为资源,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A. 土地组成及特性B.人类价值取向C.经济发展水平D.科技水平4. 土地实体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A.地质地貌条件 B.土壤类型 C. 土地基础设施状况D.地下空间E.农作物、建筑物、构筑物5. 土地的功能具体体现在()。A.生产功能B.承载功能C.仓储功能D.生态功能6. 下列关于国土、土地概念的表述中,明显不正确的是()。A 国土是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B.国土的范围包括领土、领空、领海C.国土的概念要比土地的概念狭窄

8、一些D. 土地是一个学术概念,国土是一个政治概念7. 土地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土地物质的自然性、()、土地属性双重性等方面。A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B 土地质量的差异性C. 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D .土地位置的空间性8. 土地位置的空间性, 使土地在()等方面存在很大的空间差异,最终导致各地区之 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A 肥沃程度B 区位C. 土地等级D 土地级差收入9. 土地的承载功能主要体现在土地是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工业等()部门作为地基、场地和操作基础发生作用。A .第一产业B .第三产业C.农业 D.非农业10. 广义的土地利用活动,包括在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人类依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 经济属

9、性进行的有目的()活动。A 土地建设B. 土地开发C. 土地整理D. 土地保护E.土地复垦第一章土地利用规划总论一、判断题(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或错误,认为正确的划“vf认为错误的划 “X。并把错误之处改正过来。)1土地利用规划产生的客观必要性主要在于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与土地需求的增长性之 间存在着永恒的矛盾。()2土地利用规划是依据一定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3土地利用规划是管理者行使宏观调控职能的一种手段,通过土地利用规划调控土地供给量,对经济发展的速度、规模、结构进行宏观调控。()4. 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是社

10、会整体利益最大化,其衡量的标准就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综合指标是否达到最优值。()5土地利用规划的本质是为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对(未来)土地利用所作的预先安排。()6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组织。()7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是规划区域的自然条件。()8人口、民族文化、经济总量、产业结构等是区域规划的经济条件基础。()9远期土地利用规划的规划时间一般为10年左右。()10. 土地利用规划是政府实现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最有力工具,是克服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的有效手段,能够避免由于过度强调比较利益引起土地向某些部门 的过度集中。()11. 土地利用总体

11、规划按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编制分为国家、省、市、县四级。()1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一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虽然不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但代表国家利益控制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土地利用。()13.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一般指在详细规划控制下,为解决某个特定的土地利用问题而编 制的土地利用规划。()1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以及审批各项用地的重要依据,是妥善解决吃饭和建设两大矛盾的重要措施。()15.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以及审批各项用地的重要依据,是妥善解决吃饭和建设两大矛盾的重要措施。()16. 土地规划是土地调查和土地管理的基础。()17. 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是市场

12、经济的外在要求,主要目的是为了克服市场经济本身存 在的局限性。()1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在土地利用宏观调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 土地利用规划是农业区划的基础,土地利用规划是农业区划在土地上的具体落实。()20. 区域规划是对一个地区内国民经济各组成协调发展的总体部署。()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A、B、C、 D四个备选答案,其中至少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多选或错选不得分、不倒扣分;少选但选择正确的每个选项得0.5分)1按照规划性质和深度,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 A.城市土地利用规划B.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规划2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可以按(A.按规划时限B.按规划范围)。C. 土

13、地利用详细规划D. 土地利用专)划分。C.按规划性质3按照规划性质和任务,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包括( A.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B.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D 按规划手段w)C. 土地利用分区规划D. 土地利用3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主要有()A. 土地供需综合平衡B.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C. 土地利用宏观布局D. 土地利用微观设计4.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集中体现在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以及()等各种相关规划中。A 国土规划B.区域规划C.产业规划D.部门规划5. 区域规划是以规划区域的( )为基础。A.自然条件B.经济条件C.社会条件D.政策条件6. 根据规划时间不同,可将土地利用规划分为

14、()。A.远期土地利用规划B.中期土地利用规划C.近期土地利用规划D.短期土地利用规划7. 土地利用规划的作用是()。A.为市场经济提供支撑B.是政府调节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C.能够有效地解决土地利用中的重大问题D.是落实土地利用管理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8.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一般可分为()。A. 土地开发规划B.土地复垦规划C.土地整理规划D.土地保护规划9. 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形式有()。A. 土地利用规划调控B.计划调控C.财政金融调控D.地价和税收调控10.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坚持()等原则。A.优先保护农田B.保护生态环境用地C.节约用地D.治理和恢复被破坏的土地11. 土地

15、利用具有()等性质。A.安全性B.有效性C.不公平性D.永续性12.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是()。A. 土地供需综合平衡B.土地利用结构优化C.土地利用宏观布局D. 土地利用微观设计第二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一、判断题(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或错误,认为正确的划“vf认为错误的划 “X。并把错误之处改正过来。)1土地利用规划调控指标包括约束性和预期性两类,约束性指标是为实现规划目标 ,在规划期内不得突破或必须实现的指标。()2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是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点内容。()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利用管理的龙头。()4. 土地资源在部门间配置的四要

16、素是时间、空间、质量、数量。()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对象是一定时空范围的土地资源的开发、整治、保护。()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该依据当地经济条件、土地自身适宜性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实现土地宏观调控的手段,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依据。()8我国的行政体系分为省、市、县、乡、村五级。()9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土地规划编制机构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机 构。()1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主要有短期性、战略性、控制的层次性、综合性。()11国家级、省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政策性规划纲要,市(地)级、县级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属操作性规划,乡镇级土地利用总

17、体规划是实施性基层规划。()12. 国家级、省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行政区域内土地利用宏观控制的依据。()1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是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用地矛盾,寻求最佳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14. 市(地)级、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行政区域内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行政区域内土地利用审批和监管的依据。()15.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是发现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的依据。()16.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是分析各类用地的潜力,确定用地质量和调整用地布局的依据。()17. 各级政府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

18、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18. 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19.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 地总产量不减少。()20.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 控制指标。()21. 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与实施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和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22. 土地专项调查包括土地利用潜力调查,待开发土地调

19、查,坡耕地普查以及土壤普查等。()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A、B、C、 D四个备选答案,其中至少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多选或错选不得分、不倒扣分;少选但选择正确的每个选项得分)1下列不属于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戈依据的是()。A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B 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C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D 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原则中,不包括()。A .保持土地利用率不变B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C 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D .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补充耕地不平衡3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前期,需要收集的土地利用规划成果主要包括()等资料、

20、图件。A 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C基本农田保护规划D.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划目标年预期性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包括()等。A.耕地保有量C.基本农田保护规模C.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D. 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规模5下列关于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A .从规划区域的角度看,两者是点与面的关系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解决城市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的数量和空间配置关系;而城市总体规划解决各类城市内部用地之间数量和空间的关系C 从规划的空间范围看,城市总体规划的范畴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两者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D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范围局限

21、于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空间范围是整个区域或行政区划单位。6.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等方面的指标。A. 土地节约利用程度B.土地集约经营程度C.土地开发利用程度D. 土地利用综合效果7县级土地利用总体编制时, 耕地需求量预测应结合现行规划实施评价结果,考虑()等,分析规划期间耕地增减因素予以确定。A.人口发展B.退耕还林C.粮食生产能力D.社会保障功能8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土地用途区划定的主要步骤有收集资料和(A.拟定分区类型B. 编制分区草案C. 征求听取意见D划定土地用途区禁止进行与主导功能不相D.有条件建设区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以生态环境保护

22、为主导用途,符的各项建设的空间区域,称为()A .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B.限制建设区C.禁止建设区10.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时,通过土地整治活动,逐步形成的集中连片、具 有良好水利和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集中分布区域,称为()A.基本农田整备区B.基本农田保护区C.基本农田集中区D.一般农地区1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建设用地管制区包括()A.允许建设区B.有条件建设区C.限制建设区D.禁止建设区12.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前言部分应说明规划的基本情况,应包括()等A.规划编制目的B.规划编制依据C规划任务D.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13.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依法批准后,乡(镇)人民

23、政府在本行政区域内将以下内容予以公告,其中最重要的公告内容是()A 规划目标B 规划范围C.规划期限D 地块用途14. 下列不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总体任务的是()A.实现土地利用的微观调控B.实现土地利用的合理利用C.实现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 D.实现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15.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A. B.C.D.土地现状调查与分析土地供给量预测土地需求量预测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土地利用分区确定实施规划的措施16. 土地管理法第十九条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按照下列原则编制,包括()等。A.B.C.D.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统筹

24、安排 各类、各区域用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占用耕地与 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三、论述题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对不同行政区域范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进行比较。第三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第一节土地规划用途分类一、判断题(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或错误,认为正确的划“vf认为错误的划 “X。并把错误之处改正过来。)I.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6 )是为实施全国土地和城乡地政统一管理,科学划分土地利用类型,明确土地利用各类型含义,统一土地调查、统计分类标准,合理规划、利用土地而制定的国家标准。X, 2006改为2007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依次包括耕地、园地、草地

25、、林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其他土地。X,草地、林地改为林地、草地3水浇地不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4. 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及其相应 附属用地属于耕地。X,耕地改为其他土地5. 郁闭度是一定面积上植被垂直投影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覆盖度指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的比值。X,前者是覆盖度,后者是郁闭度6. 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属于林地。7. 风景名胜设施用地指风景名胜景点及管理机构的建筑用地,以及

26、景区内的其它用地。X,景区内的其它用地按现状归入相应地类8. 公路用地以外的南方宽度 =2.0米、北方宽度=1.0米的村间、田间道路(含机耕道)属于农村道路。X,南方=1.0米,北方=2.0米9.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指用于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科教文卫、风景名胜、公共设施等的土地。10. 公共设施用地指用于城乡基础设施的用地,包括给排水、供电、供热、供气、邮政、电信、消防、环卫、公用设施维修等用地。II. 公园与绿地(城镇、村庄内部的公园、动物园、植物园、街心花园和用于休憩及美 化环境的绿化用地)不属于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2. 军用机场用地属于交通运输用地。X,属于特殊用地13. 用于

27、运输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管道及相应附属设施用地属于管道运输用地。X,应加上地上部分14. 人工拦截汇集而成总库容 15万立方米的水库正常蓄水位岸线所围成水面属于水库 水面。X, 15改为1015. 我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开展农村土地调查时, 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中05、06、07、08、09 一级类和103、121二级类进行归并,形成编码为20的一级类,即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包括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采矿用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X,农村居民点改为村庄16. 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洪水位间的滩地, 都属于内陆滩涂,不包括海岛的内陆滩地,不包括已利用的滩

28、地。17. 经常积水或渍水,一般生长沼生、湿生植物的土地属于沼泽地。18.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体系中,一级类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19.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体系中,建设用地的二级类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 特殊用地。()20. 规划基数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根据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归并和转换,形成的规划基期年各类用地基础数据。()21. 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时,可用区位熵表示土地利用类型占优势的程度。()22.建筑密度的计算方法是用建筑总面积除以土地总面积。()23. 建筑容积率的计算方法是用建筑总面积除以土地总面积。()第二节土地规划基数转换专题能

29、力训练2010年由国土资源部颁布的我国土地管理行业标准市级、县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3-2010,TD/T 1024-2010,TD/T 1025-2010 )中指出,土地规划用途分类(land use classification for planning )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实 施管理的需要,在现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将有关地类进行归并或调整所形成的土地规划用途类别。土地规划用途分类采用三级分类体系:一级类3个;二级类10个;三级类中,建设用地分为 14个(土地规划用途分类体系详见各规程附录1)。规划基数(land use data of t

30、he base year),是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根据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归并和转换,形成的规划基期年各类用地 基础数据。1.根据以下提供的土地规划用途分类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对应关系(表1)、城镇村工矿用地归并表格(表2),并参照加格达奇区二调数据库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另附),填全表3,完成土地规划基数与全国第二次土地二调数据库 土地分类转换的对应关系。表1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对应关系表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编码名称备注农 用 地耕地01耕地园地02园地林地03林地牧草地

31、041天然牧草地042人工牧草地其他农用地104农村道路114坑塘水面117沟渠122设施农用地123田坎建 设 用 地城乡建设用 地城镇用地05商服用地061工业用地063仓储用地071城镇住宅用地072农村宅基地城中村08公共管理与公 共服务用地103街巷用地121空闲地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编码名称备注农村居民点用地05商服用地061工业用地村办企业072农村宅基地08公共管理与公 共服务用地103街巷用地121空闲地其他独立建设用地061工业用地063仓储用地米矿用地062米矿用地续表1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与土地利用现状

32、分类对应关系表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编码名称备注建 设 用 地交通水利用 地铁路用地101铁路用地公路用地102公路用地民用机场用地105机场用地港口码头用地106港口码头用地管道运输用地107管道运输用地水库水面113水库水面水工建筑用地118水工建筑物用地其他建设用 地风景名胜设施用地088风景名胜设施用地特殊用地091军事设施用地092使领馆用地093监教场所用地094宗教用地095殡葬用地盐田062米矿用地苴丿、他土水域河流水面111河流水面湖泊水面112湖泊水面滩涂115沿海滩涂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

33、B/T 21010-2007)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编码名称备注地116内陆滩涂自然保留地043其他草地119冰川及永久积雪124盐碱地125沼泽地126沙地127裸地表2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一级二级含义编 码名称编 码名称20城镇 村及 工矿 用地指城乡居民点、独立居民点以及居民点以外的工 矿、国防、名胜古迹等企事业单位用地,包括其 内部交通、绿化用地。201城市指城市居民点,以及与城市连片的和区政府、县 级市政府所在地镇级辖区内的商服、住宅、工业、仓储、机关、学校等单位用地。202建制镇指建制镇居民点,以及辖区内的商服、住宅、工 业、仓储、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用地。203村庄指农村居民点,以及所

34、属的商服、住宅、工矿、 工业、仓储、学校等用地。204米矿用地指米矿、米石、米砂(沙)场,盐田,砖瓦窑等 地面生产用地及尾矿堆放地。205风景名胜 及特殊用 地指城镇村用地以外用于军事设施、涉外、宗教、 监教、殡葬等的土地,以及风景名胜(包括名胜 古迹、旅游景点、革命遗址等)景点及管理机构 的建筑用地。注:开展农村土地调查时,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05、06、07、08、09 一级类和103、121二级类按表 A 进行归并。表3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二调数据库土地分类对应关系表土地规划用途分类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编码名称备注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农田水利土

35、地规划用途分类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编码名称备注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米矿用地包括盐田其他独立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 地铁路用地公路用地民用机场用地港口码头用地管道运输用地水库水面水工建筑用地其他建设用 地水域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滩涂自然保留地2根据加格达奇区二调数据库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数据,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的相关要求,进行规划基数转换,列表显示加格达奇全区、区直属、力口 北乡、白桦乡土地规划基数。规划基期年加格达奇区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单位:公顷全区区直属加北乡白桦乡土地总面积农 用 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农用地合计建 设 用 地城镇建设用

36、地农村居民点用地米矿用地其他独立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合计苴丿、他土地水域自然保留地其他十地合计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 专题能力训练(一)单指标评价根据所提供的2005年绥化市土地利用现状汇总数据(另附),进行以下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1计算绥化市域内 10县(市)农用地多样性指数。a.农用地多样性指数的含义是什么?b .列出农用地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公式,并说明公式的具体含义。c. 将计算过程填入下页表中。d. 将农用地多样性指数的计算最后结果填入下表2005年绥化市域各县农用地多样性指数绥化安达肇东海伦望奎兰西青冈庆安明水绥棱农用地 多样性 指数2005年绥化市农用地多样性指数

37、计算过程一览表农用地总 计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 地耕地比重园地比重林地比重牧草地比重其他农用 地比重绥化市243405.3194356249.719897.614160.414741.6安达市314046.1125897318.613995.5151578.422256.6肇东市370109.323527715222366.194935.317378.9海伦市372197.3293852.6106.961659.73076.513501.6望奎县195789.5156660.3993.426941.92112.49081.5兰西县218739.7173624.9244.614234.72

38、1194.89440.7青冈县243421.7161514.1463.527032461738239.1庆安县:438871.1147589.6154.6279542.233088276.7明水县207689.1126524.53372.725568.744903.37319.9绥棱县359030.6109713190.7235455.57051.26620.22005年绥化市农用地多样性指数计算过程一览表(续)Log(p1,2)Log(p2,2)Log(p3,2)Log(p4,2)Log(p5,2)农用地多样 性指数负值绥化市安达市肇东市海伦市望奎县兰西县青冈县庆安县明水县绥棱县2计算200

39、5年绥化市域内10县(市)城乡建设用地的区位熵。a. 城乡建设用地区位熵的含义是什么?b .列出城乡建设用地区位熵的计算公式,并说明公式的具体含义。c.将计算过程及结果填入下表。2005年绥化市域各县城乡建设用地的区位熵面积单位:公顷土地总面 积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城乡建设用地比重城乡建设用地区位熵全市合计3496417.2152014绥化市275640.216934.9安达市358629.616147肇东市433196.524619海伦市466725.721635望奎县231378.312912.8兰西县24993514333.5青冈县268471.214100.2庆安县546869.81083

40、4.5明水县230546.211804.4绥棱县435024.78692.7(二)多指标综合评价1运用评价系数法,选取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率、土地农业利用率、土地建设利用 率、林地覆盖率这五项指标,对2005年10县(市)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排序。(5个指标权重依次为:0.35、0.25、0.15、0.15、0.1)2005年绥化市域各县市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一览表土地垦殖 率土地利用 率土地农业 利用率土地建设 利用率林地覆盖 率加权评价 系数总和实 际 值评 价 系 数实 际 值评 价 系 数实 际 值评 价 系 数实 际 值评价 系数实 际 值评 价 系 数

41、绥化市安达市肇东市海伦市望奎县兰西县青冈县庆安县明水县绥棱县平均值排序结果:第四章土地需求量预测人口发展预测 专题能力训练1思考题人口预测的前提是人口增长一般按照增长,人口规模预测的主要方法有2. 案例:人口数据收集及简单分析(1)根据黑龙江统计年鉴(2008),2007年末哈尔滨市域总人口987.4万人,出生率10%。,死亡率4.83 %,自然增长率。根据公安年报统计,非农业人口476.9万人,占总人口的,农业人口 510.5万人,占。实例:哈尔滨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哈尔滨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编制前进行了哈尔滨市人口发展规模及分布预测研究,研究报告中关于人口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如

42、下:2005年市域总人口 974.8万,市区(7086km2)总人口 505.7万人,占。建成区范围内城镇人口:实际居住人口389.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 350.3万,暂住人口 38.8万;非农业人口 318.7万,占户籍人口的,农业人口 31.6万,占。注:哈尔滨市建成区指城市用地连片、城市各项基础设施能服务到的区域,其人口包括 所辖8区中的城市人口以及由于城市扩展被包围到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部分郊区居 民地人口;具体包括8区以及松北镇、松浦镇、团结镇、王岗镇、成高子镇和划入城区的近郊区域范围内的人口。(3)根据上面实例,请分析说明人口规模预测一般到哪些部门获取哪些人口数据?收集 人口数据时

43、应注意哪些问题?3. 案例:人口规模预测方法及运用(1)人口增长率法运用人口增长率法进行人口预测的原理:以现有人口为基数,通过预测期内人口 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的数量或速度,估算预测期末的人口数。根据获得的资料数据情况不同,可采用的公式有多个,请在下面列出至少三个:a.b.c.实例:某县1999年人口总数为17.4万,2009年为20万。若经过分析认为,2015年该 县人口总数在2009年人口数基础上,仍以1999-2009年平均增长率增加,则预测到2015 年该县的人口数。a. 1999-2009年的该县人口平均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及结果为:b. 2015年人口预测结果为:(2)回归方程法运用回

44、归方程法进行人口预测原理:假定人口的过去变动趋势可以外延到未来,从而可以得到预测期的人口数量。预测过程:若已知一定时期内历年人口数,且历年人口数的时间序列呈一元线性关系,则可以通过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预测。实例:已知某县 2002 2007年的人口数如下表,能否用线性回归方程进行人口预测 如果能,请预测到 2015年该县的人口数。2002-2007年某县人口数量年份200220032004200520062007人口 /万人50.3250.7751.2051.7052.18 52.50人口预测步骤:a将历年人口数按照时间(年代)序列,做散点图。若散点大致呈排列,可以认为人口和年代关系大致符

45、合关系,可以用方程进行回归预测。b.构建的方程用字母可表示为,字母代表的含义分别为可用法求解参数值,该实例中,求解后得到的具体关系式为c.计算相关系数,结果为 若用表示回归平方和,用量F的计算公式为若用yi表示观测值,用 误差平方和的计算公式为,并进行显著性检验,一般用检验或 检验。表示误差平方和,用表示观测值的个数,则统计表示拟合值,则回归平方和的计算公式为检验过程中,拟合值的计算结果填入下表:2002-2007年某县人口数量预测过程表年份200220032004200520062007观测值50.3250.7751.2051.7052.1852.50拟合值在置信水平下,若,则认为回归方程效

46、果在此水平下显著,值可查表获得。d. 利用回归方程公式算出2015年的人口数量,在下面写简单计算过程,预测结果为 。e. 若用综合增长率法进行预测,假定2015年该县人口总数在 2007年人口数基础上,仍以2002-2007年平均增长率增加,则预测到2015年该县的人口数是多少?f. 试分析比较以上二种方法在进行人口预测时的异同点。人口现状分析及综合预测 专题能力训练以下为嫩江县人口预测实例,请将有关内容补充完整; 结合该实例体验人口现状分析、预测的全过程。根据嫩江县统计年鉴,2000-2009年人口变动如下表。表12000-2009年嫩江县人口变动情况一览表年份总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迁入 人

47、口迁出人口自然 增长率机械 增长率综合 增长率单位万人人人人人%0%200049.15-3.0200149.23-1.6200249.99-200349.99-200450.044247229992169367200550.184176193156186416200650.1646192044914911932200750.394720218757825982200850.294324409749446180200950.374289262437173704(1)请将上表填写完整,绘制2000-2009年嫩江县总人口、综合增长率,以及2004-2009 年嫩江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变动图

48、(绘制在一张图内)图12000-2009年嫩江县人口变动情况图(2 )历年人口变动情况分析上表数据及其图显示,2000至2009年间,嫩江县人口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趋势,9年间平均增长率为 ;但是不同时期人口有所波动且幅度有所差别,年人口增长最快,增长速率为 ,、年人口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嫩江县经济发展吸引力的强弱水平。用算式简单列出:9年间平均增长率计算过程:2002年人口综合增长率计算过程:(3 )人口预测由于嫩江县域面积广阔,土地、水、矿产等各类资源丰富,能够满足在未来相当 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需求,因此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并不能成为 限制嫩江县域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于未来嫩江县人口的预测主要通过平均增 长法、回归分析法、曲线估计法、经济相关分析法四种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