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名著阅读教学的误区和应对策略 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名著知识频频出现在了考场,师生们也愈来愈认识到学习语文不能只靠课堂教学中读几册教材,而要把眼光扩展到丰富的社会生活中,不断地从课内课外的文字材料中吸取知识。 不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聪明起来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名著阅读作为阅读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其作用更是不容小觑。这些名著经过岁月的洗礼而日久之弥新,滋养了一代代人的心灵,开拓了一代代人的视野,陶冶了一代代人的情操。正如赫钦斯所言“经典著作乃是每个时代都具有的当代性书籍。”对于青少年而言,大量阅读文学名著,是行之有效的阅读行为。读经典名著,不
2、仅可以使人获取信息,汲取知识,潜移默化地提高青少年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积累他们的文化底蕴、处世经验,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进取精神。还可以怡情养性,给人带来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机会,多一种丰富生活、享受生活的途径。新课标的编撰者们也正是领略到了名著长青的艺术魅力,卓然的提升功能,所以在新课标当中提出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等目标。但由于“名著”的范围大容量大,教学操作难,使得名著阅读教学基本上只能停留在“开列书目”和“推荐书目”的“初级阶段”上。真正的把名著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内容,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
3、语文教学的重要时间和探索课题,还只是部分学校和部分老师的教学行为。 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们他们实际阅读情况又是如何呢?我校(注:我校为一所农村高级中学)语文组曾在全校高中生进行过一次课外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发现存在着以下的问题:1、对名著阅读兴趣不大,相关了解主要来自影视,完整看过其中一部的学生占15%。有学生问我:老师,我们到底为了什么读经典名著?是为了出去聊天的时候多些底气。还是为了汲取做人的道理?是为了增长知识。还是为了“书读的多了自然就会写了”?很多学生甚至坦白地说:“我就没有干过比读经典名著更吃力却不讨好的事情。”的确,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支配下,很多学生“功利思想”严重,拼命挣分数,沉重
4、的学业负担压抑了他们读名著的愿望。加之社会上的动漫、游戏、网络小说以及各类时尚读物充斥着青少年的视野,读名著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成了一种负担。2、对国内现当代的文学名著知之甚少,除课文中出现的几本著作外,能写出另外三部作者与名称的学生仅占22%,当然,对外国名著关注更少,几乎全来自于课文。3、由于阅读名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些学生往往由于兴趣的转移或课余时间的不足而半途而废,课外坚持名著阅读的仅占8%。.还有些学生盲目乱读,或盲目冒进,毫无计划,没有目标。如喜欢情节离奇、迷幻类小说。喜欢看偏重体育(如足球)、娱乐资讯(如娱乐天地)类杂志,喜欢情节唯美的韩国小说(如这个小子有点坏。 网络强大信息量带
5、来的冲击;家庭环境的影响;社会观念意识淡漠;学生个体毅力的缺乏等因素导致这样的结果,而这样的结果不得不让人忧虑。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是否就此可安心?是否该检视我们自己的名著阅读教学?我们当今名著阅读教学应该如何组织和实施呢?笔者和许多老师一起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和思考,现在就一点做法和想法与各位同仁探讨一下: 一:防“有始无终” 激发“呵护”兴趣。 对学生我们要防“有始无终”, 正如前面所提的“阅读名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计划无目的地去读是收不到良好的效果的,何况有些名著篇幅较长,内容艰深,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啃,有可能使学生产生畏难的心理,影响其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中途而弃,有始无终
6、。对于老师也要防“有始无终” 。这一点,我们许多教师都心知肚明,在名著阅读教学中也都有一定运用。比如,会发花上一、两节课让学生看一段名著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会节选出一个精彩片段进行语言特色等方面地分析点评;或请一位专家就某本小说做一个讲座以此作为教学的突破口,达到学生继续阅读目的,应该说这样做的“前劲”是足够的。但是,后劲呢?往往是我们教师在有了一个好的开头之后,便偃旗息鼓,没有了科学有效地继续指导,对该名著不闻不问,顶多为了应付中考高考请学生做一张填上作者、书名、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等的读书卡也就不了了知。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教师对兴趣的认识不够深刻而引起的。重视兴趣却不重视兴趣的继续“呵护”
7、。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产知强烈的求知强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习才会有效。 如果学生在教师的激趣下“一时兴起”,捧起了名著,但是在这之后可能受意志薄弱、阅读能力较弱等困难地影响,使名著再次遭遇“冷藏”,要想培养学生对名著的终生热爱也就只能是“镜子花”“水中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 针对这样的状况,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在名著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给以心理上指引,把兴趣化为一种持久动力。比如: (一)设立专门的阅读时间段 在阅读时间
8、和进度上,要求课内课外相结合设立专门的阅读时间段,就是每周安排一节语文自修课作为固定的阅读课,其余利用课余时间自我阅读。各人根据情况采取精读、略读或浏览的方法一天读1525页左右,长期坚持下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养成,阅读目的就能达到。当然也可以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专门抽出两节连堂课让学生进行阅读,以保证学生能够达到名著阅读量的积累。在教学任务重的情况之下还节省出两节课来阅读,这就会在学生心中产生一种重视感,学生就会自觉重视名著阅读,那么名著阅读的效果自然也就提高很多。 (二)知识竞答,保持阅读的持久性 比如,在阅读一本名著的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开展类似“开心辞典”之类的知识竞答,以保持阅读兴趣
9、的持久性。如阅读红楼梦时可设置如下的题目:书中名诗句的填空。“世事洞明_,_”等。细节记忆题。大观园中有很多有趣的屋名,请根据住处或人名写出对应的人名或屋名。“潇湘馆_ 贾宝玉_秋爽斋_ ”理解题,根据所给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了对应有人物名。“只见头一页上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有一股金簪。有四句诗道: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问写的是金陵十二钗里谁?_”等。 (三)活用影视资源开渠引流 许多经典名著的电视剧相继热播,我们要用好电视这个资源,抓住中学生喜欢看电视的心理,引导他们看名著改编的电视剧。从一定程度上讲,学生在屏幕上学到的东西并不亚
10、于在学校中所学的,可以说电视是学生走进名著的“第二课堂”。的确,要了解名著,一部有声有色的电视作品或者电影,比起一部厚厚的名著,来得更轻松更形象也更快捷。更重要的是,许多学生本来不怎么喜欢读名著,但看了那些电视之后就很想读那些名著了。就连那些不喜欢读名著甚至读不懂名著的同学,看了一些名著电视剧以后,轻轻松松地知道了很多名著人物和故事。有人会说,学生看电视的效果比不上看原著。这话不假。问题是,有些学生根本不会去看原著,如果再不看电视,不是更糟糕吗?这些学生从电视中了解名著,不是也好吗?而对于那些喜欢读书的学生,看了电视剧后,就更能激发他们读名著的愿望。特别是四大名著和一些外国文学名著,本来学生的
11、阅读障碍就是原著中有很多人名难认难记,但看过电视后,大大提高了名著阅读的效率。 名著阅读教学, 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最大责任莫过于在有限的课时里,凭着一份诚挚与兴趣、和着慢慢升华的知识与感悟,与学生一起欣赏文学,而后领略与完善人生 二:防帮扶过度,要理性放手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亲身的阅读实践中领会汉语言的规律,提高他们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而名著作为整本的书,常常有着一般文章所没有的深厚内涵和复杂结构,阅读起来是有难度的
12、,而这也正是其魅力之所在。如果读一本书,它的水平完全在你的能力范围内,你顺风顺水即可把它读完,相信它对你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限的。但是,如果你遇到困难,想方设法自己解决,那么你也就走过了名著阅读的“瓶颈”,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可我们许多教师为了保证名著阅读顺利进行,为了解决学生“后顾之忧”,常会为在学生进入文本前就提供关于这本名著大量信息,如作者生平、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写作特色、他人的赏析等不一而足。这么做的结果,真会有利于名著阅读的进行吗? 我想这样做的结果弊不于利。教师这么大包大揽,看似在为学生的阅读扫清障碍物,但是却忽视了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在学生还没有完整细读作品前,还有对作品形成自己的
13、认识前,就先入为主让别人的思想“占据”了大脑,这必然会造成学生思想的惰性、阅读的惰性,也根本谈不上“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应对策略:理性放手,鼓励思考。 面对这“好心反被好心误的”局面,我们老师不妨做一个理性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先完整地读完名著,借助自己思想审视名著,探究名著,用自己的智慧铺设一条通向作者深邃心灵的道路。比如,我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只对学生提了两个希望:靠自己读,每周就你所看的内容选择感受最深一点,将名著当作文学作品来读。就是以“我”(读者)之心去会“他”(作者、主人公)之意,读出“我”的感受、“我”的理解。具体地说,是要求读者在阅读原著或撰写读书笔记的基础上,生发“
14、感”的内容,学会撰写“名著读后感”, 可以是寥寥数语,交给我看后,贴在书本的相应位置上。这种粘贴似的阅读,意在鼓励学生的自我思考,充分展示学生的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比如,有学生读巴黎圣母院,“谁才是真正的丑陋者?谁才是真正弱者?读三国演义“刘备争天下靠的是什么民,靠得是仁靠得是义。”这些虽然只是只言片语,但却是学生真实的思想写照。阅读是一个长期过程,思考的成熟也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先让学生们学会思考吧。 三:防滥用媒体,紧扣文本。 随着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名著的阅读教学也迎来了多媒体这位“客人”。教师们习惯于在名著阅读的课堂上来一段电影、电视剧的欣赏
15、,用电影、电视来取代文字的阅读。这种形式也受到了师生们的好评,因为多媒体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丰富性,使名著阅读的课堂气氛轻松,阅读量浓缩,时间缩短。但是,这就是名著阅读吗?看了电影、电视版名著,就等于看过名著了吗? 问题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电影电视版的名著其内容确实来自名著,但是它们在搬上屏幕前,经过了改编编剧、导演们在自身对名著理解基础上的改编。换句话说,看在眼里的“名著”已不是原来的名著,而是别人心目中加工过后的名著。在名著阅读课上,借助影片带来的热闹、欢迎不是名著本身事实上“名著阅读”课上,“名著”被抛弃了。套用一句别人对此现象所做的评论,那就是“我爱阅读,我爱名著,但与名著阅读无关。”
16、 应对策略:紧扣文本,巧用媒体。 这样一来,我们是否就应该在名著阅读课上拒绝多媒体呢?当然不是。有人说:“存在即合理。”多媒体的存在,确实对增强学生阅读兴趣有着明显的帮助,这是它的合理性;但是合理不代表能取而代之,而要讲究巧用,用得合适。比如,在阅读之初,让学生看一遍电影,然后向学生提出质疑,影片当中哪位演员的表演更符合原著人物?编剧对剧情的修改是否合理?影片的场景上的设置是否不合理?这样的提问就吸纺学生带着问题去细读文本,等他们形成自己的思想后,再就这些问题或展开班级讨论或写成文章集体交流。这样的安排,既发挥了媒体的所长,又抓住了文本,这就是巧用。 新课标里的一句话让我感慨不已,它在提出对名
17、著阅读的要求之后,又加了一句“当然这只是理想”。显然,我们都已经看到了名著所带来的作用,却又不被许多困难所阻止着,让人力不从心。如何将名著著阅读进行到底,让理想变成现实,这仍将是我们共同探究的话题。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最大责任莫过于在有限的课时里,凭着一份诚挚与兴趣、和着慢慢升华的知识与感悟,与学生一起欣赏文学,而后领略与完善人生 参考书目: 关于名著阅读的几点尝试 单燕霞 语文教学通讯 现代西方教育哲学 陆有铨 河南教育出版社 1993年 给教师的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 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4年 书刊文化影响与青少年成长李季 课程 教材 教法2001年5月 有关新课改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一点拙 三
18、年轰轰烈烈的课改经历了一个轮回,大多教师或许对新的教学方法、活跃的课堂氛围、创新作文的研究仍乐此不疲,但对名著的阅读却略有忽视了。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名著知识频频出现在了考场,师生们也该愈来愈认识到学习语文不能只靠课堂教学中读几册教材,而要把眼光扩展到丰富的社会生活中,不断地从课内课外的文字材料中吸取知识。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亲身的阅读实践中领会汉语言的规律,提高他们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而名著作为整本的书,常常有着
19、一般文章所没有的深厚内涵和复杂结构,需要学生调动各种阅读技能和知识积累,对其进行整体的把握和思考,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还有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不仅可以使人获取信息,汲取知识,而且可以给人带来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机会,还可以怡情养性,多一种丰富生活、享受生活的途径。从内容上来讲,课外读物一般比课内文章更丰富多彩,内容也更生动有趣,容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而有了兴趣,才可能日积月累,养成一有闲暇就读书的习惯。另一方面,课外阅读时教师一般只做简单的指点,更多地是依靠学生自己摸索方法,总结规律,所以对学生个人阅读技能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有
20、着更为直接的作用。 可在课改的实际操作中,却难免遇到这些那些的困难:由于阅读名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些学生往往由于兴趣的转移或课余时间的不足而半途而废,有些学生盲目乱读,也有些学生仅仅追求情节而盲目冒进,毫无计划,没有目标。本文就名著阅读教学谈谈从实践中搜集的几点小体会: 首先,要明确阅读篇目。初中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好书与坏书,往往良莠不分,拿来就读,长久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新课标充分考虑了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每册书的后面都向学生推荐了三篇名著,这样,教者在充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听取学生建议的同时,明确本学期的阅读篇目。如七年级下学期阅读高尔基的童年、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法布尔的昆虫
21、记等,另外,还可以考虑添加阅读像少年天子孙子兵法这样的作品,但添加的篇目不宜过多。 其次,要制定阅读计划。正如前面所提的“阅读名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计划无目的地去读是收不到良好的效果的,何况有些名著篇幅较长,内容艰深,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啃,有可能使学生产生畏难的心理,影响其阅读的积极性。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推进阅读,并确定合理的阅读时间和进度,可以避免以上情形的发生。如鲁滨逊漂流记这部讲述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的历险故事,在阅读初期,让学生按照计划先读,以后再推荐相关有一定深度的作品,这样由浅入深地进行阅读,学生自然不会产生畏难的心理。在阅读时间和进度上,要求课内课外相结合,每周安排一节
22、语文自修课作为固定的阅读课,其余利用课余时间自我阅读。各人根据情况采取精读、略读或浏览的方法一天读1520页左右,长期坚持下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养成,阅读目的就能达到。 第三,创设阅读氛围,磨炼阅读意志。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强,自控能力较差,要他们长期坚持阅读名著有较大的困难,这就必须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磨炼他们的阅读意志。学校没有图书馆,教室也是我们学生不错的阅读阵地,每周安排一至二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可以伴随优美的音乐,进行轻松的阅读。至于课余时间的阅读,也同样要求学生各自创造良好的环境,达到忘我的境界。 第四,开发阅读资源,做好读书笔记。对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推荐的名著所作的节选,把
23、节选的精彩片段作为阅读的引子,引导大家进入名著的神圣殿堂。对这些课文, 不妨采用朗读、赏析、做读书笔记等形式使大家感受到名著的内在魅力,激发起阅读整本书的强烈愿望。如在阅读水浒传之前,可让学生集中上网查找作者的生平资料及作品的背景介绍材料,阅读时,针对一些精彩章节,借助水浒传的碟片在多媒体的播放效果,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深入一些,阅读的兴趣自然也得到了提高。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作品大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这些就要求他们及时地记入读书笔记本,优美词句、精彩片段也可作为读书笔记的重要内容。 我觉得,这样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完成整个初中的名著阅读计划,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满足他们渴望广泛认
24、识自然、社会、人生的心理,还能养成摘抄读书笔记的好习惯,相信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都可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名著的启迪,将受益终生。 谈名著阅读兴趣的激发郑雪梅 经常有学生问我:老师,我们到底为了什么读经典名著?是为了出去聊天的时候多些底气。还是为了汲取做人的道理?是为了增长知识。还是为了“书读的多了自然就会写了”?很多学生甚至坦白地说:“我就没有干过比读经典名著更吃力却不讨好的事情。”的确,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支配下,很多学生“功利思想”严重,拼命挣分数,沉重的学业负担压抑了他们读名著的愿望。加之社会上的动漫、游戏、网络小说以及各类时尚读物充斥着青少年的视野,读名著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成了
25、一种负担。 其实,对于青少年而言,大量阅读文学名著,是行之有效的阅读行为。读经典名著,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深远的作用,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积累他们的文化底蕴、处世经验,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进取精神。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最大责任莫过于在有限的课时里,凭着一份诚挚与兴趣、和着慢慢升华的知识与感悟,与学生一起欣赏文学,而后领略与完善人生。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在进行文学名著的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 一、善用教材设疑激趣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著的节选,这些节选就是一把把开启名著阅读的钥匙。我尝试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名著的阅读教学,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
26、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智取生辰纲,我从杨志和林冲打斗开始,讲到杨志不肯留在梁山,又从杨志误杀泼皮牛二,讲到带罪被梁中书重用。这样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杨志一路上押送生辰纲的心理,更给学生留下了悬念:失了生辰纲的杨志将何去何从呢?梁中书会善罢甘休吗?抢了生辰纲的吴用等人的命运又该如何呢?学生产生了好奇心,便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教学杨修之死,我这样引导学生:有人把杨修的死因归罪于曹操,说是曹操疾贤妒能,有人说杨修之死是自己恃才傲物的结果。你赞同哪种观点呢?课外阅读(-国演义,找出充分的理由,下节课我们举行辩论赛。一听说辩论赛,学生主动分工合作,查找资料,交流看法。辩论赛上,你来我往,唇枪舌剑,
27、好不热闹。一节课下来,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了最多的有关三国演义的知识。 教学香菱学诗,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林黛玉吗?举两件事,说说你喜欢或讨厌她的理由。”教学范进中举,启发学生:不管道路多么艰难曲折,范进最终还是中了举人,从此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但是,更多的范进是落榜的。落榜的范进会是什么命运呢?让我们去儒林外史中关注一下这些人的命运吧 在名著的教学中,我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让教学活动贴近原著,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原著。 二、活用影视资源开渠引流 许多经典名著的电视剧相继热播,我们要用好电视这个资源,抓住中学生喜欢看电视的心理,引导他们看名著改编的电视剧。从一定程度上讲,学生
28、在屏幕上学到的东西并不亚于在学校中所学的,可以说电视是学生走进名著的“第二课堂”。的确,要了解名著,一部有声有色的电视作品或者电影,比起一部厚厚的名著,来得更轻松更形象也更快捷。更重要的是,许多学生本来不怎么喜欢读名著,但看了那些电视之后就很想读那些名著了。就连那些不喜欢读名著甚至读不懂名著的同学,看了一些名著电视剧以后,轻轻松松地知道了很多名著人物和故事。有人会说,学生看电视的效果比不上看原著。这话不假。问题是,有些学生根本不会去看原著,如果再不看电视,不是更糟糕吗?这些学生从电视中了解名著,不是也好吗?而对于那些喜欢读书的学生,看了电视剧后,就更能激发他们读名著的愿望。特别是四大名著和一些
29、外国文学名著,本来学生的阅读障碍就是原著中有很多人名难认难记,但看过电视后,大大提高了名著阅读的效率。 三、巧用生活素材广种博收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认为,名著的外延和生活外延也相等。其实,只要留心, Et常生活中到处都能找到名著的影子。比如一些民间俗语“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等,都能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我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时,经常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关于名著的各种信息,让生活中的源头活水滋润名著的田园。 另外,社会上铺天盖地的动漫、连环画中也有很多是对名著的戏说。什么大话三国大话西游大话红楼,什么水浒外传后西游记,什么阳光灿烂猪八戒百变猴头孙
30、悟空等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尽管社会各界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这些作品还是吸引了大批的中J、学生。究其原因,无非是作品轻松调侃的笔调,幽默有趣的情节,令学生在紧张学习的闲暇之余,捧腹大笑,消除烦恼。大多数学生把这些作品作为一种打发时间的消遣。但我认为,如果引导得当,就可以把这种作品变作学生阅读名著的钥匙。 一次课间休息,我无意间看到一大群学生在听一位男生眉飞色舞的讲述,就站在后面倾听:话说张飞在公交车上丢了手机,对着小偷大吼一声:把手机拿出来!结果全车人吓得都把手机拿了出来,张飞挑了一部最好的,扬长而去。诸葛亮丢了手机,伤心之余,写了一篇丢机表,没想到在全国获得了大奖,奖励5000元奖金
31、,外加一部最新款手机,因祸得福。刘备丢了手机,居然大哭,关云长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把自己的手机送给了他。曹操丢了手机后呢,他气急败坏,自言自语说,宁可我负天下,不叫天下负我,我要去抢!结果抢了十部手机回来听到这里,我不禁带头鼓起掌来,还顺势启发学生:故事虽然荒诞,但对三国人物的性格刻画确实入木三分。刘备爱哭,张飞的嗓门吓人,诸葛亮的文笔好,关云长讲义气,曹操确有称霸天下的野心但他们都不会为象_部手机而斤斤计较。他们做的,都是经天纬地的大事,这样编排他们,确实有点大材小用了。接下来我给他们讲了一些三国人物的故事,建议他们去读读三国演义。 因为我不反对学生读这些 Q Q版名著,许多学生就带到学校来看
32、,有疑难之处,还来问我。后来他们越读越有趣,靠着这种好奇心读了很多名著。 新课标对名著的阅读作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是教师之幸,学子之福。对每一位语文教师而言,这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因为虽然读名著的好处有目共睹,但读名著之路却漫长而曲折。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名著的阅读也不例外,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的终身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应不断探索。-名著阅读教学的一点建议海南华侨中学 黄 和 名著阅读的重要性一方面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语文老师所认可,另一方面,由于“名著”的范围大容量大
33、,教学操作难,使得名著阅读教学基本上只能停留在“开列书目”和“推荐书目”的“初级阶段”上。真正的把名著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内容,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时间和探索课题,还只是部分学校和部分老师的教学行为,那么我们当今名著阅读教学应该如何组织和实施呢?笔者和许多老师一起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和思考,现在就一点做法和想法与各位同仁探讨一下: 我们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规律,确立初中三年的“阅读计划”,以“单位固定课时”、“综合实践课时”、“自由阅读课时”为名著阅读的基本时空条件,确保每一个学生按“积累性阅读?鉴赏性阅读?研究性阅读”的阅读顺序,实施一个比较完整的阅读计划
34、。 “积累性阅读”,就是要求每一个学生确立初中三年的阅读范围,三年一个总计划,每年确立一个小计划。以积累为主强调数量。这是初中阶段学生名著阅读的主体,有了积累方能进行一系列的鉴赏和研究,方能由一个量变的过程转化为一个质变的过程。所以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积累名著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要管他读不读得懂,只要去读了,老师救应该予以鼓励、褒奖。 “鉴赏性阅读”,对于初中声来说,名著鉴赏,听起来是十分不可信的一个要求,起初我也在心理忐忑过,不知道学生究竟能不能鉴赏,会不会鉴赏。但是我最终还是决定大胆的试一试,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初中学生不仅会鉴赏,而且很多学生还都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百花齐放,让我真切的体会到什么
35、叫做“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研究性阅读”,就是在“鉴赏性阅读”的基础之上,以主题研究作为一种主要的方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研究,例如:有的学生对猪八戒的性格很感兴趣,我就为学生专门结合人物性格分析进行了一次猪八戒性格分析的专题,让学生学会辨证的看问题,辨证的分析人物性格。 为了保证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我在时间和空间上也做了实践和探索: 1、“单位固定课时”,就是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专门抽出两节连堂课让学生进行阅读,以保证学生能够达到名著阅读量的积累。在教学任务重的情况之下还节省出两节课来阅读,这就会在学生心中产生一种重视感,学生就会自觉重视名著阅读,那么名
36、著阅读的效果自然也就提高很多。 2、“综合时间课时”,我接触过许多新课标语文课本,每一种课本都有专门名著阅读,放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版块中,我也调查多许多老师基本没有把这个版块放在心上,要么粗浅的讲一讲,要么索性略过,让学生自己去看。而我就作为一个专题,一个重点对课本中的名著进行鉴赏和研究,那么学生自然所得的要比他们粗略看的多得多。 3、“自由阅读时间”,这个部分是最重要,也是最难控制的时间,但我们如果重点抓好前两个时间,相信在自由时间里学生也会重视起来的。 总之,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应该也必须建立一套符合阅读教学规律,既有相对高效率,又有普遍实践性的模式。相信只要我们老师不放弃,“名著阅读”教
37、学一定能成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个切入口,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一个突破口。 名著阅读的三种策略 热 名著阅读的三种策略 作者:董彩英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234 | 更新时间:2007-11-15 | 文章录入:洛千雪 名著阅读的三种策略 董彩英转贴 如果你还不知道该读什么名著,可以先看一看有关权威专家或有关部门给中学生开列的名著推荐书目,在这个基础上,你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及需要进行选择。与一般的文章或文学作品相比,文学名著的阅读是一个比较漫长、比较复杂的心智活动,根据名著阅读的不同要求,我以为高中学生的名著阅读可以分为三个过程或者说三个层次。 (一)了解性阅读 “了
38、解性阅读”就是了解名著的基本信息。根据阅读条件的差异,可以采取以下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 第一种方式我们称为“粗读法”。这种阅读方法是在阅读条件相对简陋、阅读时间相对仓促下不得已采取的阅读策略。比如要在一节阅读课上阅读一本或几本名著,有时候是在图书馆或书店前的书架前,就应该尽可能多地浏览一些名著。这种方式可以通过阅读名著的序、跋(前言、后记)等要素来了解名著的基本情况。如阅读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巴金的家,可以读读放在正文前面由编者编写的导读文章和作者写的激流总序,可以了解作品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也能了解作者的创作这部作品时的人生观,“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自己
39、的道路”,“我有我的爱,有我的恨,我的欢乐,也有我的痛苦”,但是我并没有失去我的信仰:对于生活的信仰”。阅读如果进而读一读附在后面的各种版本的序言或后记,就能了解关于这部名著更多的信息。而阅读歌德谈话录,则可以根据前面的目次提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专题来阅读,则可以从几个侧面来了解这位文化名人的深邃而独特的思想见解。 粗读法是在阅读时间非常仓促的条件下采取的一种应对策略,只能了解名著的大概,因而不能代替原著的阅读,当然也可以把它们看作一种选择名著的方法,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这两个步骤来决定是不是有进一步阅读的必要。 第二种我们称为“细读法”。这种阅读法需要有比较理想的阅读条件,有适合于阅读的环境,
40、有比较充余的时间,甚至有比较好的心情,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一般是指节假日、寒暑假等。当然这个层次上的“细读”是指认真地从头到尾地阅读一本名著,了解名著基本的内容,包括作品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的基本性格,作品呈现给读者的基本的思想倾向等。既然是细读,就要求学生养成细读的好习惯,如写读书笔记。撰写名著读书笔记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在阅读中做笔记,如摘录文中描写精彩的语言、概括体现作品重要信息的语句,包括表明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记录作品的难懂语句等;二是在阅读后做笔记,如概括作品的基本情节、对作品内容的初步理解,提出对作品理解的疑难问题等。从某种角度上说,读书笔记是记录你在阅读名著过程的初步认识,是阅读
41、心理的外在显现和阅读名著的外在见证。 (二)感悟性阅读 “感悟性阅读”是将名著当作文学作品来读。文学作品的阅读特点是以“我”(读者)之心去会“他”(作者、主人公)之意,读出“我”的感受、“我”的理解。具体地说,是要求读者在阅读原著或撰写读书笔记的基础上,生发“感”的内容,学会撰写“名著读后感”。 有的同学写“名著读后感”,往往先是对这部名著进行宏观式的评价,然后就是概括或罗列作品的情节就算了事。比如说有同学写家的读后感中开头有这样的语句,“家是一部现实主义杰作,写的是一个正在崩溃中的地主阶段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应该说这位同学写的一点儿没错,但可惜就是没有“感”,这分明是专家的评价性语言。写不好名著读后感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所“感”的点。我以为中学生读文学名著,首先应该关注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谓“感”也就是作为读者的“我”与作品的有血有肉的“你”进行非功利的、审美的“对话”,如中国的贾宝玉、林黛玉、阿Q、祥子、觉慧等,外国的维特、于连、克利斯朵夫、安娜•卡列尼娜等,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的一颦一笑,言谈举止,特别是复杂的内心世界,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各自的命运性格,在“我”面前一览无遗,向“我”全方位地展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畜禽繁殖生物学与繁殖技术集成创新考核试卷
- 爆炸物仓储设施的防潮与防火技术考核试卷
- 玻璃光学仪器的光学系统设计考核试卷
- 2024外墙脚手架施工绿色施工技术指导承包合同3篇
- 研学课程设计历史
- 机床家具课程设计
- 2024年春季花卉市场直销合作协议书2篇
- 2024年油气管道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合同3篇
- 电信行业绿色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考核试卷
- 培训、考核、内部规章制度与处罚
- 沪教牛津版英语2024七年级上册全册知识清单(记忆版)
-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综合检测卷)(附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选择性必修2
- 未成年消费退款协议书范本
- 政协分组讨论个人发言稿
- 2024年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背诵用)
- DL∕T 5210.6-2019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第6部分:调整试验
- DL∕T 802.2-2017 电力电缆用导管 第2部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电缆导管
- 锚索张拉记录表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Python复习备考题库(含答案)
- 《生物安全培训》课件-2024鲜版
- 更换电梯协议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