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渗透与高职英语教学_第1页
文化渗透与高职英语教学_第2页
文化渗透与高职英语教学_第3页
文化渗透与高职英语教学_第4页
文化渗透与高职英语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6年第 6期总第 77期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 JO U R N A L O F FU Q I N G BR A N CH O F FU JI A N N O R M A L U N I V ER SI TY Sum N o. 77收稿日期:2006-05-22作者简介:陆小鹿 (1966- , 女, 安徽宿州人, 讲师, 教育硕士, 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向高职英语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国被称为国际加工厂, 合资、 独资和 外资企业林立, 但英语人才短缺, 特别是应用型人才, 跟不上日益增长的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们知道这些企业对英语 人才不但要求具有

2、一定的专业的知识, 同时也必须具备相当高的综合能力, 特别是与他人团结、 协作和交际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能更快、 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企业中更快、 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避免在交际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文化 冲突, 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意识渗透是非常必要的。正如胡文仲教授所说的:认真思考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 导入的作用, 界定其地位和内涵, 并在课程设置、 教材编写、 教学内容及策略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使之培养出真正合 格的跨文化交际人才, 使人才能更直接、 迅速和频繁地接触外国文化, 更敏锐和深切的体会不同文化体系的碰撞、 冲 突、 调节和融合, 并在文化融合中发挥积极作用 1。1高职高专英

3、语现状1. 1生源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 普及化, 使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入学人数逐年上涨, 但生源类别和层次变的越来越复杂, 因而普遍感到生源质量在下降, 特别是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下降。表 1的数据对比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资料来源:江苏省高招办1. 2“ 教” 与 “ 学” 存在误区在现今的高职英语教学中, 对跨文化教育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原因在于:其一, 人们认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语言知识的传授。K r ashen2在他的 “ 输入假设” (I nputH ypot hesi s 中指出, 语言的习得有赖于足够量的 “ 可理解性输入” 。根据 S. K r ashen 的输入假设(i np

4、uthypot hesi s (Com pr ehens i bl e i nput , 只有当习得者理解语言输入时, 语言习得才 能遵循自然顺序发展 3。 因而, 在思想观念上, 教师、 学生都存在注重语言基础知识 “ 教” 与 “ 学” , 忽视语言能力的培养 与应用。 在教学方法上, 教师主要采取的依然是 “ 满堂灌” 和 “ 教师为中心” 的传统教学模式。 此外,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 对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缺乏了解, 对自身的定位也不准确, 他们认为应该学习更深层次的语言知识, 而不是实用 英语, 他们往往把两者对立起来而忽视了这两者的统一性。 其二, 认为跨文化教育太深奥、 复杂, 且

5、不易操作。 扩招以 后, 高职院校外语教师严重匮乏, 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加大, 其中有一批外语教师无论在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还 是在专业理论上还很欠缺, 他们往往还是采用过去的语法 翻译法为主要教学方法, 教授语言基础知识为主要教 文化渗透与高职英语教学陆小鹿(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0摘 要:高职英语教学离不开其相关文化教学。本文结合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 根据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特点, 提出了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渗透的重要性。关键词:高职教育; 英语教学; 文化渗透中图分类号:H 31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3421(2006 06

6、-0101-05年 度 一 本 二本 提前录取专科 我院 (苏州工职院 200350146544536020045755435334202005560529519448表 1江苏省 2003、 2004、 2005三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 2006年 11月学内容, 由于过去对英语文化教学涉及不太多, 因而对高职英语文化教学不够重视, 如何运用高职英语文化教学以 提高英语的语言教学,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认识不够深刻, 但实际上, 跨文化教育是可以在语言教学的各个阶段、 各个 层次上进行的。 教师只要勤于思考、 善于挖掘, 就会发现跨文化教育并不是深不可测的, 它存在于语言教学

7、的各个环 节之中,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语言材料, 如课文、 情景对话、 日常口语、 听力训练, 甚至在语法讲解中进行跨文化教育。 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 增强其跨文化意识。运用各种语言素材, 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进 行跨文化教育是可行的。2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高职教育作为新时代环境下的新型蓬勃发展的教育模式, 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但高职院校与普通高 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不同, 它主要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坚持 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 的大方向, 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 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将语言基础能力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

8、的 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满足 21世纪经济发展对高职高专人才的要求。改革开放为高职高专学生提供了广泛参与 涉外活动和在外资、合资和涉外等企业和单位就业的机会,加强对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务之 急。3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重要意义学习英语文化, 培养英语思维能力, 必须根据学生年龄和教学内容需要, 做到长期计划和每堂课具体安排相结 合, 文化知识学习和语言知识学习相结合, 英美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相结合, 内容的学习和语言能力的提高相结合, 潜 移默化, 不断丰富。由于学生来源不同地区(以我院为例, 主要是江苏省, 今年开始面向全国的其他省份招生 , 学生的基础不同, 结 合语言

9、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英语基础现状, 在英语文化教学时遵循循序渐进的阶段性原则。 本文作者主要从三个层 次, 即浅表文化、 深层文化和文化对比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3. 1浅表文化浅表文化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口语交际文化, 它包括问候、 称呼、 关心、 谦虚、 告别、 介绍、 致谢、 道 歉、 宴客等礼仪习惯。日常的口语交际, 尽管语言形式比较简单, 但其中也存在很多的跨文化因素。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结合模拟情 景, 有所针对地介绍其中所包涵的文化因素, 把语言放到具体的语用背景下进行教学。 这样才能使语言 “ 鲜活” 起来, 使学生获得真正的交际能力, 避免出现交际中的语用错

10、误。 W ol f son 4指出:“ 与外族人交谈时, 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言 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是比较宽容的, 与此相反, 违反了说话规则却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 虽然语法等错误会影响交 际, 但彼此的交流至少在规则上是清楚的, 听话人会立即感觉到它的实际意义, 尤其是当一个非本族语者说话流利, 听者不会把其明显的不礼貌或不友好的行为归因于语言知识的缺陷, 而会认为是粗鲁和恶意伤害的自然流露。 在此 情况下, 跨文化交际是失败的。高职高专的学生都是高中毕业后的学生, 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 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始初, 主要是对学生高中 阶段所学的英语文化知识的回顾, 主要是涉及日常交际话语中的文化

11、差异, 如:招呼、 称呼、 介绍、 关心、 谦虚、 告别 等。3. 2深层文化深层文化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交际过程中所运用的词隐含的指示意义、 隐含意义以及句法结构所蕴藏的文化。 “ 语言的理解受特定文化经验的制约, 如果语言学习者的社会文化与所学语言的文化差异过大, 学习者就会在社会和心理方面与目的语保持一定距离。 这样在语言处理过程中, 记忆和输入的操作过程就会受到限制” 5。 而这些差异往往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词汇层面上的差异词是语句的基本单位, 通常所说的话都是由一个个词构成。 学语言, 如果我们只是把单词按字面意义串起来, 而 丝毫不懂有关文化背景知识, 在实际运用中是行不通的。教师应该

12、指导学生从一些词的表层意义向深层意义过渡。词汇意义通常有 “ 指示意义(denot at i on ” 和 “ 隐含意义(connot at i on ” 的区分。在本文中, 隐含意义指的是词汇的文 化内涵, 在不同的语言中, 词的文化内涵呈现出不同的情况。1 指示意义相同, 文化内涵也大致相同。如汉语中的 “ 狐狸” 有 “ 狡猾” 的意思, 英语的 “ f ox” 也有类似的意思。 2 指示意义相同, 文化内涵不同或相反。如猫头鹰、 狗等。3 指示意义相同, 但只在一种语言中有文化内涵。如汉语中的 “ 梅、 竹、 菊” , 英语中的 “ bam boo, chi cken” 等词。 第一类

13、情形, 指示意义相同, 文化内涵也大致相同, 学生一般不会在理解、 使用时产生困难。造成学生理解障碍 和文化冲突的主要在于对第二、 第三类词的不理解, 课堂作重点讲解, 并整理学生比较熟悉的第二、 三类词, 补充给 102第 6期 学生。语言结构上的差异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体系, 且差异颇大。我们不但要探究其逻辑形式与结构的不同, 而且要探究其形 成的内在因素, 才会发现其中所包涵丰富的文化因子。在英语的语法结构中, 有许多可以当成跨文化教育的素材。 如英语的时态就有十六种, 而汉语则没有。 英语的时 态则折射出他们的时间价值观。再如汉语说 “ 一块面包” , 而英语说 “ a pi e

14、ce ofbr ead” , 尽管汉语中没有名词单复数的 变化, 但在概念上 “ 面包” 是一个可数名词。在西方, 人们把面包当成主食之一, 吃的时候把一块面包切成数片, 有时 还会在面包上抹上奶油, 再佐以煎鸡蛋或一杯牛奶, 因而在英语中 “ br ear ” 是一个不可数名词。又如这样一句:“ M y kni f e and f or k i s m ade ofsi l ver ” 。这里的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西方人用餐时的礼仪是左手拿刀, 右手拿叉, 双手齐 下; 在西方文化中, 刀和叉是不可分的用餐工具, 是一个整体, 因而, 句中的谓语动词要用单数形式。 另外语法中的虚 拟语气、

15、倒装、 否定句以及特定的句法结构等组合意义与单词都蕴藏迥然不同的文化内涵。 像 can tbe t oo 意为 “ 无论 怎样也不过分” , “ 越越好” ; “ nott oo. . . t o(do , never t oo. . . t o(do (决不能 ” 。否定词加比较级, 有时表示 肯定, 这里 coul dn tf eelbet t er意为 “ 感觉好极了” 。 l i t t l e 前有 a, t he, nota, no 等时, 也是表肯定意义。 类似的词组还有 no l ess t han (一样, 不亚于 , none t he l es s (仍然 , not h

16、i ng l ess t han(完全是 等。英语教学过程实质上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 对学生进行异域文化渗透, 既能使学生获得西方文化知识, 又 能使枯燥的语言阐释变得鲜活,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 3文化对比汉英语言丰富多彩, 中西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有对比, 才有分析, 有分析, 才能体会到英汉语言背后的深层文化 差异及交际文化的重要性。 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 英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语言知识和知识文化, 而且还应注意传授 学生交际文化, 使学生真正学会礼貌而得体地完成不同语境中的 “ 言语行为” , 从而达到英语教学与学习的最高目 标。1972年, H ym es6首先提出了

17、“ 交际能力” 理论。他认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不仅是他能否造出合乎语法规范的句子,而且还包括他能否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并提出了交际能力的四个重要参数 语法性 (possi bi l i t y 、可行性 (f easi bi l i t y 、 得体性(appr opr i at eness 和现实性(act ual i t y , 其中得体性和现实性就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 交际法 强调交际能力, 强调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的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在中英交际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注意以下几 个差异:汉语中我们会遇到 “ 像老黄牛一样干活” 、 “ 气壮如牛” 等词语, 这是因为中国人千百年来

18、用牛来耕田种地。而英 语中却用 hor se 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如 wor k l i ke a hor se, as st r ong as a hor se 等, 因为早期的英国人是用马 来耕作的。牛和马在生产过程中分别成了两国人的好帮手, 由于彼此历史文化的不同, 因而有如此表达的不同。类 似如 7:落汤鸡 a dr owned r at翁中之鳖 r ati n a hol e陆小鹿:文化渗透与高职英语教学 字面意义和涵义 例 句 英语意义汉语意义 字面意义与涵义相 同或相似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热打铁趁热打铁 Look before you

19、leap. 三思而后行三思而后行 涵义不同,字面意 义相似 Nothing ventured,nothing 不入虎穴, 焉虎子不冒险, 就不会有收获 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 一贫如洗象教堂的老鼠一样贫穷 涵义不同,字面意 义相似 to 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 令人毛骨悚然让头发都站着 to lock the stable gate after thehorse has bolted 亡羊补牢马跑了再栓固门 涵义与字面意义都 不同 Modest dogs miss much meat. 谦虚的狗没肉吃满招损, 歉受益 An exce

20、ss of modesty obstructs the tongue. 谦虚过分束缚舌头 自知之明 (赞誉 中英两种语言的字面意义和涵义差异103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 2006年 11月 胆小如鼠, 兔子胆 chi cken hear t ed蠢得象头猪 as st upi d as a goose像蜜蜂一样勤劳 as i ndus t r i ous as an ant热锅上的蚂蚁 a caton a hott i n r oof (on hotbr i cks ; a hen on a hotgi r dl e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O ne s houl d nott wi s tt he

21、 l i on s t ai l拦路虎 a l i on i n t he way深入虎穴 bear d t he l i on i n hi s den狐假虎威 donkey i n a l i on s hi de非驴非马 nei t her f i sh nor f owl吹牛 t al k hor se牛饮 dr i nk l i ke a f i sh他有一股牛劲儿。H e i s as st r ong as a hor se.他真是条老黄牛。H e i s r eal l y a wi l l i ng hor s e.害群之马 a bl ack sheep公鸭嗓子 as hoa

22、r se as a cr ow唧唧喳喳 as t al kat i ve as a m agpi e过着牛马般的生活 l ead a dog s l i f e宁为鸡头, 勿为牛后 Bet t er be t he head ofa dog t han t he t ai lofl i on.赶鸭子上架 t each a pi g t o pl ay on a f l ut e(引自郭建中编 文化与翻译 , 陈德彰著 “ 汉英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 第 354355页,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中英隐私的认识差异隐私是指人们不愿意告诉他人或者不愿公开的个人私事或个人生活状况。在西方国家,

23、 隐私涉及的范围颇广, 它涵盖了诸如家庭、 财产、 婚恋、 朋友、 经历、 收入等个人状况。甚至个人的年龄、 住址、 身体状况、 独处或单独活动也 包括在内 8。中西方国家的人对个人隐私的态度也不一样。西方人在一般的对英美国家的人来说, 向陌生人或不大熟悉的 人打听年龄、 体重、 收入、 婚姻状况、 宗教信仰等问题被认为有失礼貌, 这些所谓的个人隐私应尽力回避。英美人对 个人隐私问题看得很重, 他们认为个人的事不必让别人知道, 更不愿让别人干预。而中国的 “ 隐私权” 的观念不清 楚, 中国人见面后询问这些问题似乎是常事, 这种差异取决于双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总体来说, 中国人对个人或他 人的一

24、些隐私是既不敏感也不顾忌的。中英禁忌和禁忌语 词汇 英语中的文化内涵 词汇汉语中的文化内涵 蓝色 bl ue 沮丧、 消沉 bl ue m ood肃穆、 庄严黄色的 bl ue f i l m地位高、 有权势 bl ue bl ood 红色 r ed愤怒 be r ed 革命的、 喜庆的 绿色 gr een 缺乏经验 gr een hand希望、 春天羡慕、 嫉妒 gr een eyed 白色 whi t e以婚庆联系在一起 i n whi t e 恐怖、 死亡 黑色 bl ack 坏的 bl ackl i s t坏的盈利的 i n t he bl ack 黄色 yel l ow 懦夫 be

25、yel l ow 下流的、 不正当的中英颜色所蕴涵的文化差异104第 6期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禁忌(t aboo 是表示一个人、 一个地方、 一件东西或一种暂时性的情况, 它 们具有这种神秘力量传导作用或者本身即是这种神秘力量的来源。同时, 它也常代表了由这种事物禁忌预兆所产 生的禁制 8。禁忌是人们对某些言行的自我限制, 它不仅来源于人们对某种神秘力量的畏惧, 而且也包含着人们在与大自然 作斗争中长期积累的经验, 以及在长期的人际交往中形成的社会礼俗。有些禁忌是消极的, 迷信的, 愚昧的, 而有些 禁忌则是积极的, 合理的, 科学的。中西方都有很多禁忌, 本文作者在英语教学中主

26、要针对中西方日常生活应注意的禁忌, 如颜色禁忌、 数字与日 期禁忌、 动物禁忌、 节日禁忌以及涉及个人隐私等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中英委婉语委婉语(euphem i sm 指说话时, 迂回曲折, 含蓄隐晦, 不直陈某人、 某事或某物, 但却达到较好的语言交际效果9。 委婉语的出现和应用与禁忌有直接关系。既然人们讳言某些事物, 而在言语交际中又不能完全避开它们, 于是迂回 婉转的表达方式应运而生。人们讳言 di e(死 , 因而有 pass away, pass out , pass over (去世 之类的委婉说法; 厕所有 powder r oom ; cl oakr oom ; r es t

27、r oom ; w. c 等, ol d m an/ol d wom an 被称为 seni or ci t i zen(年长者、 老年人 。委婉语具有重要的 社会功能。一方面, 它可以维持语言禁忌的实施和效能; 另一方面, 它可以用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促进言语交际 的正常进行。委婉语和禁忌语一样,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种文化或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或崇尚心理和道德传统的反 映和体现。4结束语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 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然而, 由于汉英语言的差异, 其所反映的文化也不尽相同, 所以, 在交际活动中也必须掌握交际对方的文化背景, 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

28、尊重他人 的隐私, 避开对方的禁忌, 善用委婉语, 从而避免跨文化交流的冲突, 以达到我们的交际和教学目的。参考文献:1胡文仲, 高一虹. 外语教学与文化M .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2K r ashen S, T Ter r el . The N at ur alA ppr oach, Language A cqui si t i oi n i n t he Cl assr oom M . H aywor d, CA :A l em any Pr ess, 1983.3左焕琪. 外语教育展望M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4李瑞华.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5陈慧媛. 关于语言僵化现象起因的理论探讨J .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 (3 .6H ym es, H . D . O n Com m uni cat i ve Com 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