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对地处珠三角地区的大朗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反思大朗中学 王世红【内容提要】中小学校园文化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通过规范、暗示、熏陶、启迪和管理等形式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行为习惯等方面,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长期以来,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或只是停留在某项活动的表面,或是没有系统的观念,或是缺乏中学校园文化的主流和主题意识。可以说早期的中学校园文化是政治性沉积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中学校园文化,越来越多的是教育工作者主动人文构建的结果。校园文化
2、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它所包含的内容之广、渗透力之强是一般教育因素难以企及的。本文通过对东莞市大朗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反思,就校园文化的概念、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与主要表现形式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对珠三角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特点、表现以及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常见问题与成因作了初浅的探索与分析,对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中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理论的再思考。大朗镇地处珠三角城市化进程中的经济发达地区东莞市交通枢纽,人民生活普遍富裕;城镇面貌日显都市气派;领导高瞻远瞩,把教育当成城市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来抓;学校硬件建设完善,尤其是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设
3、备超前;教师来自全国各地,优中选优然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并不都是与经济发展、与教育高投入完全同步,甚至出现有些教师教学不适应甚至责任心下降等等现象。东莞市在几年前就提出了要打造全国高中教育示范高地的设想,市“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市内所有公办高中都要成为优质高中”的目标。作为中学校长,我在思考着这样的问题:要实现这一崇高目标,学校除了在制度管理、权力管理和非权力管理等方面要注意方法、狠下功夫外,还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解决好学校教育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呢?在特色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如何彰显学校独特的文化特征,推动校园文化由积淀向深厚继而向创新、充满现代气息与活力的道路发展,
4、促使学校在规范办学的基础上展示个性化,从而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呢?通过对珠三角地区多校的考察和对东莞市大朗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反思以及多方面的审慎思考,我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是我们大朗中学乃至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中中小学应该认真研究、亟待关注的又一“瓶颈”性问题,因为科学明确的办学理念、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可以凝聚人心并引领师生求实进取、开拓创新,完善而和谐的校园文化将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一、何为“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社会的一种亚文化,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校园文化可以细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课程活动文化等。校园的物质文化
5、包括校园环境、教育场所、设备设施等。组织制度文化包括组织的层次和形态、规章制度以及角色规范等。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她是隐性的,深层次的、无形的和抽象的。精神文化有认知的成分,如学校群体构成和个体对教育目的、教育过程、规律的认识;有情感的成分,如学校成员对学校、师生的依恋、认同、热爱,对所在学校的责任感、归属感、优越感是积极情感的典型表现;有价值成分,如学校共同推崇的价值取向;有理想成分,如校训、校歌中所表达的目标。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会构成某一学校的独特校园风格。校园文化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活动方式,会渗透到每一个学校成员的精神和行为方式中去。二、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中学校园文化作为人类
6、文化体系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人类知识传播、知识创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学校的文化气氛、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以及大多数人共同的行为方式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等各种文化因素,以规范、暗示、熏陶、启迪和管理等方式,对学校内的成员进行制约和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体系、心理人格和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和谐与全面的发展。中学校园文化本身是极富知识、智慧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不论是教育教学活动,还是管理、服务活动,不论是物质环境、精神氛围,还是活动的组织、课程的开设、制度的制订与落实,都可以让师生员工
7、受到教育。中学校园文化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能激发人长期保持高昂的奋发进取精神,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和谐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它所包含的内容广泛、渗透力强。因此,深入研究某所学校实际情况,动态地构建校园文化脉络,才能提升、规范校园文化。但是就目前情况看,我国中学普遍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重视不够,许多人认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把抓教育教学和建构校园文化混同起来,不能自觉地把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摆到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结果导致了我
8、国中学教育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处于严重失衡状态,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智力水平不能和谐发展,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对此,教育部于2006年4月25日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通知指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地必须高度重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推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有诸多问题值得研究。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不仅关系到青少年个性的发展、终身的幸福,而且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东莞市是目前全国为
9、数极少的没有县级的、由地级市直接管镇区的新兴发达城市之一,不少镇区学校的硬件建设与文化底蕴有一个明显的反差。2006年9月29日东莞市教育局在印发的东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准确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并就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事实上,校园文化在中学校园生活中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一个学生从早上进学校到傍晚放学,每天生活在文化的氛围内,有的是在课内,有的是在课外;有的是个体活动,有的是集体活动,他们在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校园文化以其独特而又显著的教育功效正逐渐为
10、人们所重视,全国有许多中学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给予很大的关注,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为我们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然而,在镇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除具有一般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外,还有它特殊的情况和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受到普遍重视、有关内容的研讨会和文献经常见诸媒体和报端的同时,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工作还处在萌芽之中,理论支持力度不够,实践示范脆弱,建设工作处在不均衡、不发达状况。与此同时,部分农村转化为城市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和结果,城市化进程中中小学尤其是镇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11、也就显得很有必要。总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不仅关系到青少年个性的发展、终身的幸福,而且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纲领性文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建设健康的、主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因此,进一步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势在必行,这是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要。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它所包含的内容之广、渗透力之强是一般教育因素难以企及的。因此,深层地研究某个具体学校实际,动态地构建校园文化脉络,才能提升、规范校园文化。优秀的中小学校园文化不仅可以促进教
12、学、科研及管理活动,而且可以使校园生活得到丰富,使师生的精神得到振奋和升华;优秀的中小学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较好地调节和激励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较好地培养和激发师生员工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较好地促进师生员工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较好地保持学校的长期稳定。对可塑性极大、正处在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优秀的中小学校园文化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他们健康成长、成才的沃土和摇篮。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涉及到学校的整体品味和在社会上的声望,涉及全体学生的素质、精神风貌诸多问题,涉及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问题。加强中
13、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教育环境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中小学校园文化环境如何,直接关系着对青少年一代的培养。学校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以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来带动教育现代化,从而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为社会、经济、文明的不断繁荣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小学校园文化之所以能够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得到迅速发展,并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类学校的普遍重视,原因就在于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第一,促进文明校园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任务艰巨、规模宏大的社会性系统工程。对于学校来说,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是光荣使命,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项战略任务。所以
14、,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的另一个价值在于:通过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气氛,再通过源源不断地培养和输送人才,将学校文明辐射到全社会,从而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二,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始终是促使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并使其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动力和重要手段。当前,我国教育很少重视隐性教育功能,有的学校不顾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体质等特点,忽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或重智育轻德育,或重统考学科轻非统考学科,甚至有的学校教育方向发生严重倾斜,过分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随意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致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当前教
15、育改革,尤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形势,向学校提出了培养具有灵活性的、能适应社会需要的“通才”的要求,而进行这种“通才”教育,没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作支撑是无法实现的。第三,促进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成人成才,现己愈来愈成为当代青年学生普遍的心理欲求和价值取向,校园文化作为成人成才的主要环境之一,日益表现出其重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人才的标准,除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实干本领外,还需具备诸如交际、娱乐、审美、创造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而这些素质和能力很少能从传统的教育中获得,必须通过课内、课外的长期锻炼逐渐得到。第四,促进教育的现代化。教
16、育现代化已成为面向21世纪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学校的课程教育、实验操作、图书阅览等方面的工作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也是教育现代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和严格的教学管理,有利于学生接受科学文化知识;通过课程学习、课程实验、课外作业等环节,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研究校园文化,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既能巩固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成果,提高育人质量,又能促进教育现代化,推动科学文化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三、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表现形式学校文化建设是“做”的学问。一个“做”字,内涵丰富:“做”是判断与选择,它挑战校长的文化判断力和选择力,有所不
17、为才能有所为;“做”是执行,它挑战教师团队的文化执行力,从细处入手,通过细节求实效;“做”还是反思,没有反思的学校文化建设不可能自新。学校文化建设的表现形式可以分成表层建设、中层建设和深层建设三个层次。 一是以环境和活动为载体学校表层文化建设。以校园环境和活动为载体以校园环境为载体的静态校园文化,其隐性的教育作用不可替代。它是不经意间从校园的角角落落凝聚成的校园文化,折射出一个学校内在的底蕴和非物质的气质。 静态环境是物化的文化,表现为学校的外观,文化的营建,是明晰可见的。比如,学校走廊、门厅等处恰到好处地挂上书画条幅、名人画像、警句格言,既改变了白色墙壁的单调,又造成了一种文化的氛围,学生可
18、以在经常性的审美活动中提升情感、净化心灵;又如,每年书画节上学生的获奖书画作品,可以形成走廊文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再如,教室的黑板报、读书角、宣传栏,每天向学生传递大量新的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功能;适度的花卉盆景点缀,更是锦上添花。这些看似只是一种表层的文化,但其用意至深、内涵至美。师生长年浸润于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生活之中,呼吸着充满文化的空气,可以凝练出高雅脱俗的特有气质。社团活动作为校本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我校一年一度为期一个月的“文体艺术节”,它是动态校园文化的集中展现。全员参与、项目繁多、内涵丰富是“文体艺术节”的三大特点,有书画作品展、优秀作文展等多个文化作品展活动,有层层选
19、拔出来的文艺演出活动,有十佳歌手演唱比赛,有全校师生参加的田径运动会,有教职工的篮球、排球、拔河比赛,还有以年级为单位的学生游园活动。其中,文体艺术节活动的相当一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己想象、发挥、组织,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表层文化建设体现出以人为本,易于接受,有吸引力、创造性等特点。 二是以课程和制度为载体的学校中层文化建设。事实上,课程所承载的学校中层文化建设在每一堂课里都在进行,教师的文化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随时随地影响着学生。学校文化始终处于不断生成、碰撞、抵消、重构的动态过程中,它具有不可控制的复杂性。 相比较而言,制度文化就显得直观、可控一些。
20、学校应在传统文化传承的制度化建设上结合现实情况进行必要的完善与创新。制度是必要的存在,然而以人为本,把规章制度降到最低,应该是制度文化的终极追求。 三是以精神和理念为载体的学校深层文化建设。 办好一所学校,首先必须定位准确并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学校的校名、校训、校歌、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等都要围绕她的文化内核来进行。“一所具有文化内涵的学校,其学校文化的内核从无到有,由庞杂到精致,再大到无形,充盈于校园的每个角落。在这一过程中,杂质沉淀了,虚浮的蒸发了,真正的精华则内渗到每一个细节,到一定程度自然气蕴四溢、香泽周边。从多种文化的累积到精华的积淀固化,直至形成特有的文化磁场,滋养代代学子,使他们带着
21、母校的文化基因在各行各业中施展身手,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愿景描述。” 四、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特点与表现珠江三角洲地区现在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成熟阶段,城市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人民生活普遍达到宽裕的小康水平,广大农村地区达到或趋于城市化的成熟阶段,城乡一体化已基本实现。然而,由于城市和农村地区基层政权的组织方式、居民的社会福利和医疗保险、计划生育政策、土地政策很难在短期内完全趋同,尤其是居民的教育程度很难在短期内趋同,所以尽管在土地上看城市和农村的区别已经不大,但是内涵的区别在近期内仍将存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学校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也呈现出一些最显著的特点
22、。如,由于外来户口的大量迁人、外来人口的大量增加和基础教育受教育年限的快速延长,以及当地政府领导对教育的战略眼光、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加上当地经济的富裕、教师待遇的优厚,致使全国各地的不少骨干教师流向这些地区,并在各级各类学校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学校也成为不同文化碰撞的聚集地,如果引导管理得不善,一些劣质、落后的东西不是被抑制和消亡而是很快就会暴露显现出来,在教师的精神面貌上、工作作风上出现职业倦怠、消极应付现象,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甚至会成为阻碍学校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不良因子。又如,学生成长的文化背景也较为复杂,四十多岁以上的土生土长家长中不少是一夜暴富的农民,文化
23、知识少,对教育的认识不足,对教育子女的方法严重缺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经常出现不一致甚至相背离情况;不少区(村)社区文化状况不容乐观,人们的认识程度、硬软件建设都相对滞后,许多不良精神垃圾随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比其他地区快得多的速度侵入,使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是非判断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因此,城市化进程中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除具有一般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1、灵活性。农村城市化地区由于发展配套企业与大城市间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城市化动力也更多地从外部因素作用转向重点依靠机制和体制的内涵因素推动,并且在大量区外农村富余劳动力迁入的同时,从全国吸收了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人才;与
24、此同时,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口结构的变化及当地政府为了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近年来,这些地区对学校都相应进行了新的布局与调整所有这些情况表明,珠三角洲农村城市化地区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同时必然带来其他的诸多变化和区域的新特征,也决定了教育必须适应其要求。以东莞市为例,一进入2007年就明确提出要“推进资源主导型经济转向创新主导型经济、初级城市化社会转向高级城市化社会”的“经济、社会双转型”进程要求,并明确提出了“争取到2011年,完成全市高中布局调整,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达到8所,公办高中阶段学校基本都成为优质学校”的目标。因此,城市化进程中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就要更多地采取更灵活的办法和活动来
25、适应日新月异的变化,以确保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促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比如,既要利用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的民族节日或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来开展活动,也要在开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不同内容的讲座、各类书画展览、科技制作展览、作文、舞蹈等兴趣小组活动时考虑农村城市化地区的特殊性和不同要求。2、复杂性。首先,行为主体比较复杂。城市化进程中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学生,由于受所处环境突变影响及父辈们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自己特有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的影响,他们在接受新思维、新道德的过程中往往以原有的思维定势去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城市化进程中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另一部分学生则
26、可能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受原所处环境及所接受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的影响更为复杂。其次,行为目标比较复杂。城市化进程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建设具有特色的,以环境文化为依托,以精神文化为重点,具有全员育人功能的精神文化环境。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涉及城市化进程中中小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而且涉及城市化进程中整个社会的环境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所以,学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中就会面对更多复杂的因素。3、规范与先导的对立统一性。文化生存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杜威认为:成人有意识地控制未成熟者所受的教育,唯一的方法是控制它们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行动、思考和感受学校仍然是一种典型的环境,设
27、置这样的环境影响成员的智力的、道德的倾向。学校是一种组织化的环境,根据培养人的目标建构,学校教育环境的不同,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即使是培养同样专业人才的学校,教育环境不同其培养的人才质量也会不同。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文化,就是通过制度等强制性的硬规范和校风等不具有强制性的软规范,对学校进行有效管理的。校园文化可分为隐形文化和外显文化两个层面。隐形文化主要是观念和风气,外显文化包括学校规章制度、学校文化标志和文化活动。不论是何种层次的校园文化,规范性是他们的共同特征。校训、校歌、校徽、校风、校规,它们精炼、严肃、规范地表达出学校的教育环境特征,以一种无形的力量规范着全校师生的行
28、为。而校园建筑、雕塑、仪式和校园活动等具有典型性、审美性、文化性特征的器物层面的校园文化同样具有严格的规范性。校园文化的规范性是秩序化校园、塑造师生精神人格和素质的基础。同时,校园文化是社会的先进文化,代表社会精神价值的主导流向,始终最先把握时代的脉搏。因此,城市化进程中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根据学校所处的特殊地位和特殊使命,以独特的方式、深刻的内涵和超前的意识与志向,触动社会文化的变革,引领社会精神的走向。4、继承与超越的对立统一性。文化作为人类精神的载体,它独特的品质在于,虽然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与更替它的整体状貌会发生相应的演变,但其某种精神气质却一定在经济、政治的变迁中传承下来。文化强调深
29、刻的底蕴,校园文化的形成与社会文化的形成是一样的,它不可能一蹴而就短时间生成。本质上,它是一个连续发展、逐渐积累的过程。它受制于时代发展特点、人们的思维观念、学校周边的社会环境和自身教育活动的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甚至还包括生源构成及师资质量等,校园文化具有明显的继承性。校园文化作为主体文化、主流文化,属社会的先进文化,加之城市化进程中的校园文化建设所处的特殊地位和特殊使命,必然要求它对社会文化具有超越性。校园文化的超越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从校园文化与其他社会亚文化的关系来说,校园文化源于社会文化又不同于其他社会亚文化,对于社会文化中的消极文化和无法与自身相容的文化,校园文化就像一张过滤之
30、网,以其广大的排斥力和吸引力兼容并蓄,在冲突中创新文化价值,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二是从校园文化自身来说,校园文化的超越性体现在文化的自我更新与持续发展能力上。文化创新是文化持续发展的前提,创新强调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进步完善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的超越性是持续发展意义上的超越性,它根植于社会政治经济、根植于社会大背景当中,校园文化的发展和建设应该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向与要求。 5、一致与特色的对立统一性。校园文化这种亚文化与企业文化不同,企业的目标在于效益,它根据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策划出适合自身需要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特色性更强,更多的是为创建品牌服务。而教育与企业生产不同,教
31、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教育目的、教育思想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政治性,每一个学校在这一根本宗旨上是一致的。学校教育是实现人的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场所,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融合、排斥种种特点,现代化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城市化进程中的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更多的传统文化的调整与重组,要求校园文化发展要与社会转型相适应,与教育的社会目标和功能相适应,通过制定新的教育目标,建设一种新型的教育环境来实现文化对教育活动的引导。然而,文化存在的前提是它的特色性,校园文化是在不同的校园、在不同的具体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校园文化,这是校园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表现。中学校园文化的特色性是相对的,一致
32、性是主要的方面,特色性不可能像企业文化那样明显。五、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常见问题与成因分析随着人们对校园文化功能的深入了解,尤其是看到校园文化在对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大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己成为普遍认同的重要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已呈现无限生机。但由于理解的局限性,工作的非常规性,以及作为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一种亚文化形态,易受社会文化的牵引而产生“共振”,出现了一些有碍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的问题。 1、只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其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应该是使它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建设
33、物质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但是,目前较多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却背离了这一宗旨。首先,重视程度不一样,有的校长对校园的一草一木均可亲力亲为,而对学生的一次传统教育活动却不屑一顾。其次,投入不一样,有的校长对某项景观的建设可大笔花钱,对学生的文学社活动却不愿舍小钱资助。再次,评价方式不一样,对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津津乐道,把它等同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部。虽然硬件是硬起来了,但软件配合不了,硬件也发挥不了作用。2、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层次上。目前,绝大多数学校都把校园文化建设附属于学生管理部门,着重强调对学生的活动、生活与交往的安排、控制与监护,把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是对学生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
34、段;有的学校则把校园文化建设或者等同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活动,或者等同于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或者当作课余生活的安排与管理,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上,并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实施操作,使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割裂开来,极大的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3、非主流成份在校园文化中抢滩占地,产生了负面影响。作为一种亚文化形态存在的校园文化,属于整个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组成部份。毫无疑问,校园文化必然为社会文化所牵引。随着时代的风云际会、体制的转换与重构、利益的分化与重组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与渗透,校园文化逐渐呈现出斑斓繁杂的局面:
35、一方面是主流文化的高扬,另一方面则是非主流文化的滋长,这些非主流文化的表达方式可谓五花八门,其中的许多现象既令人费解,又发人深省,这里摘取几个片段以期窥斑见豹。一是课桌文化。当前在学生中有一种不良现象,就是在课桌上舞文弄墨,乱写滥画,直接的后果是导致课桌上字迹斑斑,伤痕累累,几乎很难找到一处“尚未开垦的处女地”。据我校总务处2005年月10月份的一次调查,只有18.6%的桌面是清洁的,其余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学生们的摧残;刻划现象也很严重,有38.7%的课桌上有刻痕。从反映的内容来看,上档次的“精品”不多,而平庸之作过滥,或以桌面为考试作弊之依托,或宣泄个人情感之体验,或探索人生,或即兴而作,随
36、意刻划。 二是宿舍文化。宿舍是学生们的“家”,是集休息、娱乐、交流、学习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场所。学生们在这个自由天地里用自己的言行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时代特色的宿舍文化。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折射,家庭文化的窗口,社会文化的缩影。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对于培养合格人材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宿舍文化中出现了许多灰色的潜流,一定程度上污染了宿舍的精神环境,各类明星风采、美人玉照把宿舍装扮得花里胡哨,宿舍语言渐趋庸俗化,一些粗野的词汇在宿舍中使用频率相当高,宿舍的“卧谈风”更成了学生的热门,除了学习之外几乎无所不谈,当然更少不了“轶事”、“趣闻”等诱人话题,久而久之,便脱不了庸俗、下流和空
37、谈的污染。三是阅读文化。“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自有黄金屋”,学子以书为伴是天经地义的。阅读健康有益的书籍,充实了学生们的知识,充实了学生们的生活,丰富了学生们的情感。然而,校园阅读文化中的“武打”热、“言情”热、“卡通”热,则无疑有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花时费力、荒费学业不说,飘渺的功夫、虚无的情感、变态的言行会将学生带进非理性的泥坑。 四是网络文化。笔者曾经对大朗中学的学生做过一个上网情况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会上网(占被调查人数的74%),并且上网者都具有一定的网龄, 他们上网的目的相当一部分(占被调查人数的63%)是为了聊天、娱乐和游戏。这些情况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
38、者和全社会的进一步关注。4、教育性、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城市化进程中的学校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变化速度之快,变化的内涵之深刻是始料不及的。人们在惬意地享受高速发展的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富裕的物质生活的时候,却常常感到焦虑、孤独、无助、迷惘,逐步意识到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文化的缺失与贫乏。社会发展呼唤着新的教育。然而检视今日教育的现实,不难发现在取得历史性进步的同时,教育困境并未完全走出,教育的价值取向仍存在严重的偏误。例如,偏重于学科教育,疏忽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关怀;重视教会学生生存,疏忽引导学生懂得生活的意义和肩负的责任。很多学生为了应考、为了升学而读书,很难体验到学
39、习的快乐,学生的精神生活、个性特长、道德信仰等被漠视、被践踏的不是个别现象。因此,校园暴力、学生厌学、早恋、吸毒、自杀也已不是个别现象。为了回归学校教育的本来的功能,即传承文化、养育人心的功能,学校必须比任何时候更加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并增强其教育性、针对性和实效性。5、缺乏系统性、独特性。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探索、反思与提升的过程。当前,在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比较普遍地存在着缺乏系统性、独特性的现象,或顾此失彼,或存在认识上的严重偏差:一是重硬件、轻软件,满足于豪华的建设和现代化的教育设施,而缺少从内涵上提升办学水平的危机感和使命感;二是重管制、轻服务,更多地把学生
40、甚至教师作为管制的对象,缺少服务的意识和水平,以人为本的理念停留在口头上,忽视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性地位,学校制度、管理忽视学生的智慧和情感;三是重灌输、轻体验,将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创新的火把,以学习任务紧、安全隐患大等为理由,少开甚至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缺少体验,知行严重脱节;四是重现代、轻传统,一味地追求设施设备的先进(装门面),忽视了对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学校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师生的归属感不强;五是重共性、轻个性,比较多地围绕考试而进行必要的教育教学工作,德育工作更多地为维护学校的稳定服务,缺少主动根据学校实际和时代的发展要求来活跃和发展校园文化,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的意
41、识,更多的学校则缺乏符合校情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上述问题反映了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确存在许多与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不相适应的一面。如果不很好的总结、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那就将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教育事业。我们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高度来搞清楚这些问题产生、存在的原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实施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我认为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形式主义较严重,缺乏文化内涵。二是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的现象较明显。三是对网络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影响研究不够。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不高,整体发展速度较慢。五是应试教育
42、的干扰。六是督导评价不科学,效率较低。正是由于以上原因,中小学的领导才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因为,对校园文化建设而言,做与不做都一样,也没有人对此进行检查督导。加之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尚处在艰难的转轨之中,学校领导整日忙于抓学校基本建设、抓升学率、抓设备购置、抓校园设施维修等一些摸得着、看得见的工作,根本不去考虑时间长、见效慢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因此,不重视、不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似乎也有其自身的道理。由此看来,在我国中小学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还真是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在重视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因为没有精神文化的渗透和
43、作用,任何其他文化的作用都要受到极大的限制。这样我们不但可以规范学校的管理,而且也能给学生带来成长的快乐。我们只有明确了精神文化建设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六、对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与思考1、充分发挥校园物质文化感染和熏陶作用。校园物质文化景观是校园中各处可见的、有形的、自然文化特征,它们显示在校园空间,体现一定群体的精神风貌、审美情趣和价值趋向。校园物质文化景观具有某种强制力量,它们通过自身存在价值,让学生耳濡目染,在学生对校园物质文化解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展示学生独特的精神世界,而且也形成学生不同的精神世界。”2、以
44、人为本,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校园文化建设总体上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校园文化中除了不断加强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外,更重要的是加强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各中小学应结合自身实际,在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中注意体现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内容。 与此同时,必须对传统育人观念等进行大胆的改革:一是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必须首当其冲地贯彻人文精神,要学生大胆地追求自己的存在价值和自我学习权利,开放课堂、开放教学,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主导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和社会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发展。在改革
45、传统教育观念和旧的教学模式的同时,还要彻底改变我们的教学观、质量观、学生观。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存在,承认学生的多元智能,绝不能只用分数的高低和驯服听话来评价、衡量学生的优劣。二是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事实上,人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最有效、最深刻的事情莫过于其个性的充分展示和最大限度的发挥。我们的教育应该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营造“学习超市”,让学生在学校里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自主选择权。因此,我们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必须注意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人际关系文化和学习文化,培养学生多姿多彩的个性,发展学生生动活泼的特长,让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学习选择自由和个性张扬的空间,同时不会因为
46、如此而受到讽刺与打击。三是关心学生的切身利益。在强调科学、规范的管理文化的同时,不要忽视建造集体主义和爱心世界的人文精神。不容否认,目前许多学校管理者往往处理不好科学管理和人文精神的关系问题,习惯于使用管理制度去管、卡、压学生,美其名曰:“一切让制度说话”。但是,在人们的生活实际当中,有许多问题不是制度可以解决得了的,解决人的思想问题不能只靠规章制度说话。如果只靠制度说话,忽视人的心理问题,这就严重的违背了人文主义精神。3、坚持高格调,把握校园文化的正确方向。学校的文化建设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的高格调,让校园文
47、化中的主流文化高扬,剔除非主流文化的影响。一是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二是优化社会大环境。三是加强人格的力量。四是建立系统的教育工程。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学习借鉴国外校园文化建设先进经验。西方发达国家的校园文化建设伴随着其经济的发达而发展起来,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我国的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起步较晚,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为了尽快缩短我国与国外的差距,使我们早日能够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来,我们必须学习借鉴国外的校园文化建设经验。然而,国外校园文化与我国有着诸多方面的差异,如社会历史条件差异、时代特质差异、价值体系差异、理论基础差异等。面对城市与农村特点兼顾、东西方价值观念碰撞
48、直接、传统与现代思想交织剧烈的珠三角地区的特殊环境,大朗中学在学习借鉴国外校园文化建设时,必须更加注重批判地吸收、借鉴西方校园文化建设经验。4、倡导多样性,使校园文化丰富多彩。一是建立健全校史展览。校史展览是一个学校历史的形象再现,它对师生具有巨大的教育、凝聚和鼓舞作用,它能使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学校精神代代相传,成为鼓舞师生开拓奋进的精神动力。二是确立并精心布置能够体现本校特征的校训、校园标牌、路标、雕塑、艺术走廊等,形成鼓励师生开拓进取、努力奋进的校园环境,从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极大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三是建立和完善校园节日,如完善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这些活动既是展现学校风采的机会,
49、又是动员师生积极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的好形式,学校应当加强对校园节日活动的组织和领导,使它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载体。四是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活动是校园文化传播的载体,通过活动展示了学生的才华,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供给了学生交流、借鉴与学习的机会。一方面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对推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朝着高格调、高层次方向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五是积极组织学生的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是学生在教学系统以外自愿组织参与的某一方面群众性的活动群体,它既强化和提升学生的素质,使学生的特殊素质得以展现,爱好得以发展与升华,又可以使学生得到一个新的学习锻炼机会。六是多组织知识型
50、活动,提高校园文化的品味。如演讲赛、辩论赛、知识抢答赛及其它智力竞赛等,学生以学为主,学用结合,最能得到学生的认同。七是积极开展“双休日”系列活动,国家实行职工“双休日”制度后,学生活动的时间增长了,自由空间扩大了,因此,在“双休日”适时地开展活动,可以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八是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好学上进、积极进取是青少年的特点,校园文化建设应充分利用和发挥学生这种积极精神,广泛在校园中开展争创先进班集体、文明宿舍、文明个人等活动,调动广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造就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九是积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安全风险评估
- 黄连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 员工保密协议书(2024年版)
- 农村离婚协议书范本
- 家用空调安装协议常见问题解答及预防措施
- 健身政策与运动处方结合
- 高等数学(第二版)课件:极限的存在准则与两个重要极限
- 《EVA绩效评价在以岭药业公司的应用案例探析(11000字)》
- 餐饮员工岗前培训方案
- 集团组织管控模式细化项目(讨论稿)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财务报表分析》一平台在线形考(作业一至五)试题及答案
-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年)
- 年产80万件针织服饰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申批备案
- 城市公益公墓区建设方案
- 第七单元测试卷-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产业技术路线图
- 1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表式(线路工程)-2024年版
- 护理观察瞳孔
- 期末 (试题) -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让我们一起去追“星”!两弹一星之核弹老人魏世杰课件高二下学期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