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字令三首教学实录_第1页
十六字令三首教学实录_第2页
十六字令三首教学实录_第3页
十六字令三首教学实录_第4页
十六字令三首教学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十六字令三首教学实录师:上课,课前同学们背了毛泽东的诗词,温故而知新,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三首小令,请大家齐读课题。通过批阅大家的学习单,老师发现大家对字词的掌握都比较的牢固,但是对拓展与探究题,体会诗人的情感一题,大家理解的不够透彻,所以我们这节课将深入探究这个问题。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十六字令吗?生:由十六个字组成的小令。师:好,顾名思义,就是由十六个字组成的小令。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生:自由朗读。师:指名读,其它同学在心中跟读。生1:读。师:真了不起,本课的生字澜。这几个生字都读准了,这几个生字大家一起读一读。生:读。师:这几个字所在的句子大家在轻轻的读一读。生:读

2、师:字音读准了,那么怎样才能读的更有味道呢?请大家把这三首十六字令放在一起仔细观察一下,除了每首小令共有十六个字外,你还发现他们有什么特点?可以小组交流一下。小组1:生1:我们小组想像大家普及一下“令”的知识。令是词的一种。最短的“十六字令”到58字以内的词,称为“小令”,从59个字到90字的词,称为“中调”,91个字以上的词都称为“长调”。生2:“十六字令”只有16个字,篇幅短小,很难表达出太多的内容,尤其是豪放之作,但是毛泽东这三首例外,它以雄伟健劲的笔触,描绘了莽莽群山的奇特景色。每首小令各有独特的意境,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完整的雄伟画面。生3:我发现这三首小令中每首小令的第一个字都是山。

3、生4:我们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小令中的山并不是指哪座具体的山,而是作者在1934年到1935年之间,在云南、贵州和四川一路上对山的整体印象。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请其他小组给我们小组评价或补充。师:好,请大家给这个小组热烈 掌声,他们小组不仅发现了这三首小令的题目是山,而且还向大家普及了小令的知识和本首小令的写作年代以及山所指的不确定性。真是了不起的发现。十六字令中第一个字就是他的题目,毛泽东这三首十六字令题目都是山。(板书:山)这个山,读的时候不要随随便便的就读过去了,要读出题目的感觉。大家试一下,读一读。还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每首小令一,二,四句都很押韵。师:回答的非常好,真是一个善于发现的

4、孩子。请大家拿出笔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押韵的字标出来。这些押韵的字应该读的饱满一些,标好的同学自己练习读一下。(生自由读)你还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每首小令都是以一七三五的格律写出来的。师:也就是第一句都是一个字。这就要求我们读出长短句的节奏,读出那种参差错落的的优悦美来。你能读出这种美感吗?生:读师:读的太好了,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听出来你已经敏锐的捕捉到了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我们大家像他那样一起来读,齐:生:齐读。师:这首小令我们已经读了几遍了。读的多,大家就会好懂一些,现在请大家默读这三首小令,结合书下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首小令的大概意思。小组交流一下吧。师:哪个小组能像大家展示

5、一下你们小组的研究成成果呢?小组2::生1:我来汇报第一首小令的意思。山,我策马扬鞭向前飞奔,未曾下马,猛然回头一看,惊奇地发现此处山势极高,离天已经如此之近了!其中的三尺三是一种夸张的写法,突出了山的高度。生2:我来汇报第二首小令的意思。山,犹如翻江倒海,狂卷着巨浪,气势奔腾汹涌,好比千军万马在战场激烈厮杀。其中澜的意思是指巨大的波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山的高大。生3:我来汇报第三首的意思。山,高耸入云,像一把锋利的宝剑刺破了青天,但他的剑锋依然尖锐,丝毫未损,天都好像要塌下来了,顶天立地的雄峰却独撑其间。生4:第三首小令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山的险峻。我们小组汇报完毕

6、。师:好,这个小组汇报的非常的深入。不仅仅把字面意思解释出来了,而且发现了其中的修辞方法,而且解读的也特别的准确,真是一个合作默契的小组。那么下面大家尝试着把每首小令的十六个字分别读成一个词。静静的读,静静的思考,十六个字读成一个词。其实只要你刚才认真倾听刚才小组的汇报,你会很容易找到答案。师:好,谁来?生:我从第一首小令能读出高大这个词语。师:简单说一说,你怎么读出的高大?生:我从离天三尺三,这句话读出的很高大,因为三尺三差不多只有一米的距离,山和天差不多只有一米的距离,伸手就能够到,说明这座山很高大。师:看了十六个字,深入的思考,品味,十六个字读成一个词,这是真功夫啊,好。形容山高大,还有

7、什么词?生:巍峨,俊俏(板书)师:词汇真丰富,第二首小令你能读出什么词?生:我能读出连绵起伏这个词师:不错,请坐。还有么有?生:我能读出磅礴这个词。生:我还读出了雄伟险峻这个词。(板书雄险)师:第三首?生:第三首我能读出顶天立地这个词,因为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因为天都塌下来了,用这个高大的山把地和天都连在一起了。师:体会的真不错。(板书,立地|顶天)都说诗中有画,毛泽东这三首小令画面感特别强,请同学们结合我们从小令中读出的这些词,当然还有老师没有写在黑板上的,再仔细的读一读这三首小令,一边读一边想象,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生:默读师:谁想来说一说?生:读过第一首小令,我仿佛看到了这样

8、的画面,山是那么的高大,红军战士快驰着骏马没有下鞍,暮然回首,惊讶的发现,自己只离天三尺三,好像一伸手就能够到天,山可真是太高了。师:听了你描述的你的想象,我也仿佛看到了那高大巍峨的山,那么说一说,是哪个词或是那句话使你想象到这样的画面?生:从这个离天三尺三让我想到了这样的画面。有一个民谣说:“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的山肯定是非常高的。师:人如果不低头,马如果不下鞍,就会。生:撞到头,说明这山是非常高的。这位同学借助民谣,使我们深切的体会到,这离天三尺三的山高到了难以翻越的程度,真会学习。(板书翻越难)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民

9、谣,齐:生:师:现在再读第一首小令,你一定有了更深的体会。那么就通过你有感情的朗读,把你的这种体会读出来。谁愿意来读?生:师:像你这样读,感觉离天还远着呢?请你想象一下,此刻你就是作者,快马加鞭,等到山顶,回头一看,竟然离地面如此之远。离天如此之近了,你什么心情啊?生:惊讶。师:表情也要配合上来啊。让你的声音超过你的表情,把你惊讶的心情读出来。生:读师:好,请坐,听老师读。(范读)我们大家一起来。齐:生:师:读了这三首小令,你还想到怎样的画面?生:读了第二首小令,令我想到了这样的画面。在离天三尺三的擎天顶峰。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群山向四面八方曲曲折折的伸展,特别像翻江倒海的巨大波涛,那千姿百态

10、的群山如千万条战马急速奔驰,展开一场激烈的战斗。师:你的画面感太强了,语言真美啊。看得出你对第二节小令的两个比喻理解的很深,打开了丰富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把想象的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非常好,那么再请你有感情的读一读第二节小令。生:师:读的太好了,你们想象到这样的画面了吗?大家来齐读。生:师:读的真不错,其实啊,这第二节小令听起来特别的有意思,大家看,海,江,澜,都带什么旁?生:三点水。师:写山的小令为什么用了这么多带三点水的字啊?请你想一想。生:毛泽东以化静为动,作为艺术的夸张,把山都写活了,从这里我可以体会到山磅礴的气势和他雄浑的力量。师:你真是作者的知音啊,还有给她补充的吗?生:我认为用了

11、这么多三点水的字主要是为三添加了一定的活力。师:静态的山用动态的海江澜做比,而且他们都有着磅礴的气势和力量,用这样的字来描绘,更突出了山磅礴的气势和雄浑的力量。还有要说的吗?生:毛泽东被称为马背诗人,他是在马背上创做的诗,所以他看到的山也是动态的,他就用这些带三点水的字来写他眼中的山。师:这位同学提到毛泽东是马背诗人。他看到的山都是活的,动的,像倒海翻江那样有气势有力量,其实语文就是这样,透过短短的几个字,我们能体会到很丰富的内容,但要你清楚的用语言表达又不是很容易。从刚才大家的发言,老师已经感受到了大家的理解,那么就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你的理解你体会到的读出来。谁来?生:师:我听出了山雄浑的力

12、量和磅礴的气势,我们一起来读。好,透过这三首小令你还想象到怎样的画面?生:我读了第三首小令我仿佛看到远处有一座高山拔地而起,直指青天,把青天都给刺破了,而尖锐的锋刃却丝毫没有破损,天要塌下来了,多亏了这座雄峰,顶天立地。独撑着天。师:多么雄伟险峻顶天立地的山啊,真好,请你想象着画面,有感而发,有感情的朗读第三首小令。师:还有谁想读,举手的同学都站起来,齐读。师:我们不仅把这三首小令读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词,而且把他们读成了一幅又一幅的画。老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截取了几个词,再稍加改动(板书真,又)看,我们又读出了什么?十六字令。好,谁来读?生:一起来读.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读一读毛泽东的十六字令,用

13、心的体会一下他笔下山的特点,齐读生:读师:毛泽东的三首小令仅仅在写山吗?山的背后你有能读出什么呢?生:我觉得毛泽东的这三首十六字令不仅仅在写山,我从中也读出了毛泽东也在写人。这是一种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的写法。我能感受到毛泽东那博大的胸怀、宏伟的抱负和超凡的品格。师:(人,板书)回答的太精彩了。竟然发现了伟人作者的写法。老师也看出了你深厚的文化底蕴。你从哪出了在写人呢?这写人的信息都藏在哪些字后面呢?生:默读找答案师:谁来说说,你从哪读出了人。生:我从快马加鞭未下鞍的未字读出来的,在民谣里说道,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而红军们却没有低头也没有下鞍,所以能体现出红军那一往无前,英勇无畏的气魄。师:

14、说的不错,(板书一往无前,英勇)他读出了人的这些特点,而且更为可贵的是跟民谣对比来体会快马加鞭未下鞍这个未字,让我们感受到尽管高大的山峰难以翻越,红军却凭着坚定的壮志翻越了过去,确实是一往无前,英勇无畏(板书壮志坚)还有谁想谈?生:老师,我有一个疑问,既然说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可是红军们为什么没有下鞍,反而快马加鞭呢?师:他的问题是这山是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都要下鞍,红军为什么快马加鞭未下鞍呢?你们怎么看?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生:我觉得在民谣中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显示了人们对这座高山的屈服,而红军们却快马加鞭并没有下过马,这就证明了红军们不畏困难一往无前的一种精神。师:好

15、,和他的意见是一样的,这里面其实有一种艺术的夸张,来突出了红军战士他们勇往直前,不畏惧山的高度,带着我们的这种体会有感情的在读第一首小令,齐生:齐读师:好,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不仅听出了对山高的一种惊讶,更听出了一点红军征服高山的惊喜,那人的形象还藏在哪个后面?生:藏在了酣的后面,这里就是指红军战士他们打仗很痛快。师:好,请坐,这位同学关注了酣,(板书,酣)酣左边的酉字是酒的母字,像一个酒瓶子,表示饮酒,右边的甘是口中含有食物,有甜美之意,意思是饮酒到了最甜美也就是最畅快的时候,叫酣。现在我们回到词里,轻轻的读一读,万马战犹酣,读,再读,这还是在写饮酒畅快吗?生:不是生:是在写红军们打仗痛快,他

16、们已经不畏惧敌人了,师:好,透过这个酣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你来说。生:我仿佛看到红军与敌人拼杀的情景,听到了吹着胜利的号角声,师:好,请坐,请大家看一段资料。放资料。谁来读。生:师:联系这段资料,你对万马战犹酣的酣字又有了怎样的理解?生:我认为红军已经把打仗当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他们在十来天已经破了十几个县,就证明他们越战越勇。师:这仗打的怎么样?生:非常痛快师:带着你的这种体会,有感情的在读第二首小令。生:读师:酣畅的感觉谁还能读出来?生:师:真痛快,大家知道吗?就在这连连胜利之前,红军经历了最惨痛的战役,湘江战役,由原来的八万六千多人锐减为三万余人。损失惨重,与敌人几十万大军

17、酣畅征战,取得了一连串胜利了,大家别忘了,那可是刚受重创,仅剩三万多人的红军啊,你能想象得到吗?再读万马战犹酣,你又有了什么更深的体会?生:我认为红军这是不畏惧失败,不畏惧牺牲,也不畏惧敌人那种强大的力量,所以可以看出红军是很强大的,虽然说人员并不多,与敌人的人数形成悬殊的对比,但是还是很坚强的取得了很多胜利。师:能感觉到红军是打不垮,压不倒,是不可战胜的,好,通过你有感情的朗读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生:师:红军这个无坚不摧的队伍,逾越了无数的高山险阻,突破了敌人重重的围追堵截,锋芒所向,锐不可当,82年后的今天,让我们来看红色箭头指示的红军长征路线图吧,他们像蜘蛛网一样,散部在大大的中国十几个

18、省区,我们不能不慨叹,长征改变了中国山河的颜色,让我们再读:奔腾急,万马战犹酣。生:师:再读第二首小令。齐生:师:第三首小令中你们能不能读出人的形象啊?生:我从刺破青天锷未残能看出红军已经把国民党军打的伤亡惨重了,自己还是锷未残,生:我觉得中国红军是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没有他们就没有新中国的今天。师:好,中流砥柱,谁还能补充。生:我感觉中国红军就像擎天柱一般,在中国最艰难的时刻顶过去了。所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板书,砥柱 擎天)|师:红军就仿佛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他们一柱擎天支撑起中国革命的大局,挽救民族与危亡。两位同学体会的都不错。那么通过你有感情的朗读让我们体会那砥柱擎天的红军形象吧。生:生:齐读:(板书,真,可)大家看板书,我们又读出了一首十六字令。现在让我们再回头读一读毛泽东的十六字令,用心的去感受那藏在字里行间的红军形象吧。齐生:师:好,天塌不怕,这大写的人一柱擎天,地陷不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