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品德学科理论学习材料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最有魅力的课程南京市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鲁洁多年以前,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我曾说过一句话:道德教育要成为最有魅力的教育。也许这样说在当时仅仅是一种号召,或是仅仅是提出了一个命题,甚至这仅是我个人的一种愿望。作为道德教育战线上的一名老兵,面对社会和群众对于德育的众多批评与责难,面对学生的诸多不满,内心充满愧疚和自责。也许正是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我有点口出狂言。其实,这并非是毫无根据的胡说。说德育最具魅力,其主要根据就在于:德育(与智育不同)面对的是人而不是物,即使是物,我们也要显示它背后的人,显示它和人的关系;德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心,而
2、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人、冷冰冰的理性;德育彰显的是人的向善之心,它展示的是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丽人生的追求。世间还有什么比这些更有魅力?问题在于以往的德育往往背离了人自身、背离了人心、背离了人的向善之心,它向人宣讲的是抽象的概念、空洞的道理,它要人做到的往往是不可企及的要求,它规定人去遵守的是一大堆违反身心发展的规训德育因此而变得面目可憎。 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总方向,就是要在品德与生活、社会合并的基础上,使我们的课程回归到人自身,回到儿童的生活,重新赋子它以应有的魅力。 回归于人和回归于生活是同一意义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就是他的生活,没有离开生活的人,当然也不会有离开人的生活。我们在更多情况
3、下讲回归生活,是因为这一提法避免导致人的抽象化,理解到每个人都是具体生活中的人。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两门新课程建设和实践的时间并不长,从新教材进入试验区到现在不过才一年多的时间,目前对它的“生存状态”还难于做出最后的判断,但是就已有的教学实验情况来看,它是受到老师和学生们欢迎的。当然实验的结果和反映的情况也是参差不齐的,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然而,就它已得到的肯定来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应该是有希望的课程,我们可以有信心地认为,其应有的魅力会得到释放,它们有可能成为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这一信心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它扎根于儿童生活、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这两门课程
4、是以回归生活为基本取向。作为小学的课程,它所要回归的当然是儿童的生活。 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其基本内容。儿童在课程中遭遇到的是他自己、他的伙伴们、以及和他有关联的人;说的是他自己的事、他的生活、以及他所关心和感兴趣的、他想了解的事和物。课程和教材中的人就是他的伙伴和朋友,他们和他一起学习、一起思考和探索、一起感受喜怒哀乐,他们在一起交谈他们所关心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是儿童不感到有心理距离的,因为它只是将儿童自己的生活内容展现在他们面前,其中有他们可以体会到的苦和乐,有他们曾经经验过的喜悦和烦恼,有他们能够理解的道理和知识,也有他们的期望和追求。为此,儿童们会把课程和教材看作是“自己的”,它是一个
5、“自己人”。祛除了以往对课程和教材的疏离感,课程和教材有了亲和力、感染力,其魅力自然而生。 课程和教材既以生活为其取向,说明它所追寻的是一种真实的教育。它以生活为出发点,就是拒绝以某种教条、空洞的理论、个别人的指示为出发点,拒绝以不符合实际的事和人为出发点。在我们的课程中,生活不再是到处莺歌燕舞,生活有快乐也有烦恼,有美好也有丑恶,有成功也有挫折;生活中的人不都是高大全的英雄,他们有优点也有缺点,有可爱的地方,也有可恼之处。生活化的课程反对的是一切不真实的假大空。真实,是一切教育的灵魂,对于这两门课程来说更是如此。只有真的才是可信的,才是有教育意义的,才会是被儿童所认同的。在儿童率真的心灵中本
6、来就容不得半点虚假,更何况是用以示范和进行道德教育的课程? 假大空的课程不仅是损害了课程的可信和权威,更主要的是它伤害了儿童的心灵,它会使儿童遭到“腐蚀”,使他们渐渐地习惯于在虚假中生活。他们的言论和行动往往只是为了迎合课程所设定的一切,而不是面对生活中的真实。他们在不真实课程的导引下,也可能学会说空话、套话,在这些话语中往往找不到属于他们的真实感觉。语言的“空壳化”是以往背离生活的课程所留下的灾难。课程和教材回归生活也就是要回归真实。把实实在在的生活展现给儿童,才能使他们在课程中找到真实,他们才会把课程和教材看作是他们的真心朋友,愿意跟它讲真心话。我们的课程才能真正返魅。 生活是感性的生命活
7、动。课程向儿童展现他们的生活,而不是向他们灌输那些抽象空洞的说教和道理。因为在那些抽象的道理中,具体的人和事往往都是被蒸发掉了的,成为一种找不到感觉的符号和话语。面向生活,就是要使儿童们感受到生活中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与儿童的生命“同构”,当他们与儿童的生命“遭遇”时,就有了沟通、有了共鸣,有了理解、有了体验。 回归生活,就是使课程成为儿童自己的,使课程成为真实可信的,使课程成为有生命的。 二、它搭建了一个心灵沟通的平台读过绿野仙踪这则故事的人也许会记得里面有一段锡樵夫和稻草人关于脑子和心灵的对话:稻草人说:“我头脑里塞满了稻草,你瞧,这就是我到里兹国来要些脑子的理由”“噢!
8、明白了!”锡樵夫说。“但脑子毕竟不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你还有更好的吗?”稻草人问。“没有,我脑袋很空,”锡憔夫回答,“但我曾经有过脑子和一颗心。经我试验,我宁可要一颗心。”稻草人却说,“我宁愿要脑子而不要心。因为傻瓜即使有一颗心,也不知道要它来干什么。” 锡樵夫说“我却愿意要心,因为脑子不会使人幸福,而幸福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什么是稻草人和锡樵夫对话中的脑子和心?它们显然不是指称生理上的头脑和心脏,它喻示的是:人所具有的理性思维(脑子)和各种非理性的情感、态度、愿望等等(心灵)。我们认为,教育不仅要发展人的脑子,也许更为重要的是要化育人的心灵。只有脑子而没有心灵的人是一个机器人。我们常说
9、“缺心少眼”,其实缺少的就是一种人性,这也是当今教育的根本弊病。我们所说的心灵,它涉及人格的更深层面,它关系到一个人对人、对事、对待世界和人生的基本态度。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都是一种唯理性的教育,教育往往只停留于人的认知、知识的层面,对于教育如何化育人之心灵,至今尚有许多难解之谜。但是,有一点似乎又是清楚的,那就是“以心动心”,要使对方的心得到感召和触动,必须自己“捧出一颗心来”。心只有和心才能产生相互之间的作用,舍此之外,没有其它东西可以替代这颗心。为此,教育要触及人的心灵,使人在心灵层面发生变化,只有创设心灵沟通和碰撞的平台,使心与心在这里得以相遇。新课程由于重视学生在情意层面的发展,改变
10、了过去那种“空心人”的形象。在新课程的课堂生活中经常会出现情意交融感人肺腑的场面,儿童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真心相交,倾情相诉,这都会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难忘的印象。这种时候会使人感到人的心灵是如此的可爱!课堂生活又是如此的美好!课程的学习就是一种享受。 三、它创设了愉悦的课程生活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受教育历程本身就是生活。对于一个受教育的学龄儿童来说这是构成他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往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我们只追求教育在未来的结果,而忽视教育自身作为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儿童们在与老师、同伴、课程教材、教育环境等等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自己的教育与课程。我们说,我们的课程是从生活出发,是为了生活的,那
11、未,首先就要让儿童过好他们的教育生活、课程生活。我们说,我们要让学生学习过一种健康、安全、积极愉快、有爱心有责任心、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那么我们的课程生活首先就应当是这样的。正是出于这样的观点,我们在标准和教材设计中所倡导的课程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它应当充满“童趣”和“童乐”,我们所建构的课程生活是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促使儿童在这种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并从这种生活中得到身体的、精神的满足。在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儿童们在这种生活中获得了一定的、快乐和喜悦,这种快乐和喜悦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从感性活动中得到快乐和喜悦:在课程中的感性活动包括游戏、扮演、各种竞赛等等,在
12、这种种感性活动中儿童们的身体、各种感官、各种心理因素都处在积极活动的状态之中,它满足了儿童好动的天性。 从主动作业中获得快乐和喜悦:新课程、新教材有许多要儿童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辨析,并且由他们自己作出的表达等等的主动作业,这一切都会使儿童感到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实现,得到某种成就感,从中获得快乐和喜悦。 这种自我实现在一个充满相互交往、沟通的课堂生活中也易于得到他人(老师、同学)的肯定和赞许。 在新的课程生活中的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都能满足个体与他人交往的需要,在这种交往中他又能感受人与人之间达成的融合、沟通的快乐,得到集体、小组的认同,看到自己在小组中合作中的力量,找到了自己与他人之间许多
13、共同感受,这些都是令儿童快乐的事。 四、它倡导人性化的道德 道德和道德教育都是历史范畴,随历史的变化而变化,也随人们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亘古不变的道德。处于当今社会大转型的时期,道德的发展和变化是必然的。这种变化和发展的根本趋势表现为:道德的人性化。长期以来,我们都是处在一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之中,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与人的关系就是一种阶级关系,道德是阶级的道德,它讲的是敌我分明,讲的是你死我活,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是以阶级为本的道德而不是以人为本的道德。此外,在那个时期里,道德的领域也只限于处理人与人关系的范围之内,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都被排除于道德的范畴之外。当社会进入到一个新
14、的、以和平与发展为主导的历史时期时,“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道德观必然要成为新课程的一种历史选择。无论是课程标准的制定还是教材的编写都是贯彻了这种基本的道德观念。如:在江苏版的品德与社会教师用书中我们明确提出教材所倡导的新道德观,其中包括:生态观: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人与人之间是一种生态关系;共赢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不是你死我活,也不是为了你的利益我就非要做出牺牲不可; 分享观:共同分享,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对话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面谈、对话、沟通、认同、理解等; “我一你观:也即是把其他人都看作和我同样的、与我相对等的人,一个与我面对面的你,而不是与我无关或只是被我当作工具的他者
15、;我们观:也即是“我在集体中,集体在我中”的那种观念和感觉,而不是把个人和集体看作是相互分离和对立的两极。此外,新课程重视和关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伦理道德,要改变以往所形成的对待自然的奴役、征服的态度。长期以来人类都是以我为中心,狂妄自大,对于自然都是以征服者自居,自认为自然可以被人类所彻底战胜。由于遭到自然的报复,人类才开始清醒起来,形成了对待自然的新的伦理道德,那就是关爱自然,保护生态,呵护地球。新课程认为,以上这些都是新的历史时期要求新一代形成的新的伦理道德观。这些伦理道德都是更具有人性魅力的,它们更多关注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合作,相互之间的融合与协调,它们更符合人的求善求美之本性。新课程倡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告投放计划与媒体选择策略解析案例分析讨论考核试卷
- 企业教育培训的社交媒体应用考核试卷
- 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环境污染防控考核试卷
- 企业安全生产培训的智能化技术与应用考核试卷
- 《“颈腰同治”法铜砭刮痧对血瘀气滞型项痹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 《六角球训练对少儿羽毛球初学者灵敏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 生物质燃气的能源转换技术考核试卷
- 2024专业包月吊车租赁服务协议
- 2024至2030年中国5.1音箱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历史街区改造项目协作协议
- 云服务门禁管理系统
- 2024医药行业政策分析
- DD 2022-1.2 岩心数字化技术规程 第2部分:表面图像数字化
-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初中物理九年级《科学探究:欧姆定律》课件
- 中医外科乳房疾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 2023-2024年抖音直播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单元教材解读
- 2022湖北汉江王甫洲水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19新人教必修1unit2Travelling-Around整单元完整教案
- 大学生辩论赛评分标准表
- 诊所污水污物粪便处理方案及周边环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