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管理_第1页
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管理_第2页
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管理_第3页
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管理_第4页
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住院诊疗管理组织结构二、住院诊疗管理小组及工作职责三、住院诊疗管理相关制度四、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培训记录五、住院日超30天患者登记表六、住院超30天患者分析记录七、30天内非计划再入院患者登记分析表*18个重点疾病)八、本月住院疾病监测指标(科室前五位:九、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月分析记录十、职能部门督导记录住院诊疗管理组织结构1、临床医生的组织结构(按职务)小组内住院医师医疗小组主管医师医疗小组组长科室主任科室副主任研究生实习进修医师或本科实习医师2、临床医生的组织结构(按职称):、住院诊疗管理小组及工作职责组长:副组长:组员:住院诊疗管理小组职责:1、在科主任领导下,落实医疗核

2、心制度及诊疗规范,做好住院病人全过程诊疗管理,为患者提供规范化、同质化医疗服务。2、定期组织住院患者诊疗管理专项检查,分析汇总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做到科室住院病人诊疗管理质量持续改进。3、加强住院超30天患者管理,对于住院超30天患者及时登记并上报医务科,总结分析原因体现持续改进。4、加强患者平均住院日管理,不断改进住院诊疗管理和流程,达到科室平均住院日目标值并力争不断缩短平均住院日。5、与医院住院诊疗管理小组沟通,对医院住院诊疗管理小组督导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整改,及时记录科室需要的解决问题,向医院住院诊疗管理小组汇报。住院诊疗管理小组工作计划与方案:1、加强住院诊疗管理相关制度的培

3、训学习,培训要有相关记录并存档。2、加强科室专业知识学习更新,及时跟踪国内外最新学科进展,根据制定与更新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的管理规定及时制定更新科室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每年召开一次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更新相关会议。3、科室对住院诊疗管理每月自查一次并及时记录,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在下月检查中对整改的情况进行重点检查。4、对医院住院诊疗管理小组督导检查发现提出的问题及时反馈并制定整改意见,及时落实医院住院诊疗管理小组的各项制度。5、加强住院诊疗流程管理和优化,根据科室和医院检查督导发现的问题不断改进住院诊疗工作,缩短平均住院日。6、对住院超30天患者每半年总结分析一次,进行分析评价,

4、总结经验教训,不断降低住院超30天患者人数。三、住院诊疗管理相关制度1、患者病情(风险)评估管理制度;2、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3、加强疑难危重病例诊疗工作管理的规定;4、会诊制度;5、关于制定与更新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的管理规定;6、由院、随访及复诊预约制度;7、生院患者随访流程;8、关于缩短平均住院日的管理规定;9、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管理与评价制度;10、科室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11、山东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年版);患者病情(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在我院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一、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

5、评估。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二、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由患者签字确认,记录在患者的门诊病历中。三、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24小时内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再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及诊断,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以便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

6、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四、对病人在入院后发生的特殊情况的,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再请科主任共同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申请会诊,再集体评估。五、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期评估、随时评估两种形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六、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七、手术科室手术前要对患者的病情实行评估,术前主管医师应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等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麻醉科手术室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对手术科室的病人进行风险判断,要求手术科室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中予以评

7、估,及时调整诊疗方案。手术完成后24小时内手术大夫、麻醉医师要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术后康复、再手术或放化疗等万案。八、患者出院前管床医师要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九、临床医生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估,全面衡量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有可能需要作心理辅导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登记并作记录,必要时请心理学科医生给予心理支援。十、所有的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病情委托人,病人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病人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十一、医院职能部门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持续

8、改进。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1.患者知情同意即是患者对病情、诊疗(手术)方案、风险益处、费用开支、临床试验等真实情况有了解与被告知的权利,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有选择、接受与拒绝的权利。2,履行患者知情同意可根据操作难易程度、可能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与后果等情况,决定是口头告知或是同时履行书面同意手续。3,由患者本人或其监护人、委托代理人行使知情同意权,对不能完全具备自主行为能力的患者,应由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人代为行使知情同意权。4 .医院需要列出对患者执行书面“知情同意”的目录,并对临床医师进行相关培训,由主管医师用以患者易懂的方式和语言充分告知患者,履行签字同意手续。5,对急诊、危重患者,需实施抢救

9、性手术、有创诊疗、输血、血液制品、麻醉时,在患者无法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又无法与家属联系或无法在短时间内到达,病情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时,应紧急请示报告科主任、医务处,院总值班批准。6 .临床医师在对病人初步诊断后要向病人进行告知疾病特点及检查、治疗方法、治疗的后果、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对于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应在取得病人的理解同意后,方可实施。7 .如果病人对检查、治疗有疑虑,拒绝接受医嘱或处理,主管医师应在病程记录中作详细记录,向病人做出进一步的解释,病人仍拒绝接受处理等情况,也应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并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报告。8 .如果病人执意不同意接受应该施行的检查或治疗,则不可实行,但应告知

10、可能产生的后果,由病人或委托人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9 .手术、麻醉前必须签署手术、麻醉知情同意书。主管医师应告知病人拟施手术、麻醉的相关情况,由病人或家属签署同意手术、麻醉的意见。10 .进行临床试验、药品试验、医疗器械试验、输血以及其他特殊检查或治疗前必须签署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知情同意书。主管医师应向病人及家属告知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相关情况,由病人及家属签署同意检查、治疗的意见。11 .施行器官移植手术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执行。12 .死亡病人进行尸体解剖病理检查前,必须有病人直系亲属的签字同意。加强疑难危重病例诊疗工作管理的规定为进一步做好我院疑难、危重病例的诊疗工作

11、,提高诊疗水平,保证诊疗质量,消除安全隐患,经研究决定,成立疑难、危重病例的诊疗工作协调委员会,明确协调委员会职责,制定疑难、危重病例的诊疗工作预案与诊疗流程。一、疑难、危重病例诊疗工作协调委员会职责(一)负责制定莱芜市人民医院疑难、危重病例诊疗工作方案,明确疑难、危重病例的筛选、临床管理,会诊、讨论、转诊、报告等流程。(二)负责接受临床各科室申请,及时协调群发性疑难、危重病例和特别疑难、危重病例的诊疗工作。(三)负责组织全院性的疑难、危重病例讨论会(四)对我院疑难、危重病例的诊疗情况动态进行调查研究,定期进行评价,总结全院具有共性的经验与教训,及时提出持续改进意见。二、疑难、危重症病例诊疗管

12、理规定为进一步加强疑难、危重症病例的临床管理,及时发现疑难、危重病例,为该类患者提供快捷、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提高疑难病例的确诊率与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保证诊疗质量,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制定本规定。(一)疑难病例与危重病例的定义1、疑难病例:住院病人经过3-7天规范的常规诊断、治疗措施处理后,不能确诊或达不到预期治疗效果者;门诊病人来诊时已在本院或院外经过规范的常规诊疗措施处理2次以上仍不能确诊或达不到预期治疗效果者。2、危重病例: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病情严重,生命指征不稳定,需接受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的病例。(二)发现与筛选

13、1、门、急诊值班医师要认真履行首诊负责制,接诊时准确、全面评估患者病情,提高警惕,及时发现疑难、危重病例。2、对住院病人,主管医师或主管医疗组,要不断完善患者临床资料,及时全面准确的评估患者病情及患者对诊疗措施的应答情况,及早筛选出疑难、危重病例。(三)临床管理1、疑难病例管理(1)门诊发现疑难病例原则上应收住院内进行进一步诊疗,因故不能住院者,接诊医师要向上级医师汇报,接诊医师为高级职称者要同其他医师进行会商,共同做出诊疗意见。(2)住院疑难病例,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严格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认真完善检查项目,提出科内诊疗意见。2、危重病例管理(1)各病区应做好抢救室建设,按要求配置

14、心电监护仪、麻醉咽喉镜、简易呼吸器、各种急救药品等器械,切实保证各器械状态完好,做好抢救危重病例的物资准备,根据科室临床需要配置除颤器、急诊科ICU为全院危重病人抢救基地。(2)全体医师要自觉参加院科组织的各种急救技能培训,切实掌握心肺复苏、心脏电除颤、气管插管等急救技术。(3)急诊危重病例原则上应在急诊抢救室抢救,据病情需要可收入相关病区进行手术或其它专业措施救治。(4)危重病例救治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牵头,认真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危重病例抢救制度、交接班制度,严格监测病人病情,各级医师要按时查房分析病情、评估病情,及时调整诊疗方案,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要按规定及时完成病历书写

15、与做好病情记录,认真进行床边交接班并书写交接班记录。(5)危重病例进行特殊检查要有医护人员陪同,做好抢救准备。(6)医技科室要密切配合临床科室做好危重病救治工作,落实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时提供检查结果。3、会诊、讨论与报告(1)医院成立疑难危重病例诊疗工作协调委员会,接受各科疑难、危重病例的会诊、讨论等各种请求,随时组织进行相关工作;各科室要成立疑难、危重病例诊疗工作组,负责组织科内疑难、危重病例的诊疗工作。(2)各科要认真落实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主管医师要及时申请进行科内病例讨论,科主任要认真组织病例讨论,保证讨论质量,务求取得实效。(3)诊疗疑难、危重病例,各科要认真落实会诊

16、制度,申请科室要根据患者病情向会诊科室说明情况提出请求,为危重病人会诊时(包括请麻醉科进行气管插管),会诊科室应派出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参加抢救,任何临床、医技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扯皮贻误抢救时机。在紧急情况下,主管医师可以电话或口头邀请相关科室急会诊。凡应请会诊不请会诊,由首诊科室负主要责任。凡已请会诊而会诊科室不到场或未及时到场影响抢救者,会诊医师负主要责任。(4)各科室发现以下情况要向医院疑难、危重病例诊疗工作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立即报告:1)科内发现病情相似的群发疑难病例或经科内组织讨论、会诊2次以上仍不能解决问题的特殊疑难病例。2)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良好,治

17、疗过程中突发意外危及生命的3)难治性危重病,病人入院后其家属对治疗过程或效果有意见,存在纠纷隐患的。4)发现群体性危重病例。5)产科患者分娩或剖宫产手术中出现意外的。6)各种手术中发生麻醉或手术意外的。7)科室认为需要报告的病例。4、医患沟通在疑难、危重病例诊疗过程中,要做好知情同意工作,主动和患者家属或其委托人进行沟通,主要说明以下几个方面:(1)诊断思路与方法、拟行检查、病情预后、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治疗矛盾、重要的药物不良反应;(2)诊治措施可能引起的医源性不良后果及可能采取的矫正措施;(3)植入物;(4)需使用的贵重药品和其他需患方承担的费用;(5)手术、麻醉及其他侵袭性操作的必要性、

18、风险、意外等情况;手术中所见与术前诊断不符;切除术前未交代的脏器;(6)转科或转院建议,搬动患者可能造成的危险;(7)向患者及其家属交代病情时,应注意内容始终连贯一致,有创操作需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后,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5、转科、转院(1)转科疑难、危重病例因病情需要转科时,转出科室应先请转入科室医师会诊,转入科室做好病人入科准备后,方可进行。病人转出前,转出科室要完成病历资料的书写,病情变化突然需紧急转科者,转出科室应追踪到转入科室据实补记完成入院记录等转科前资料,并在记录时间处注明“补记”,科室之间对病历资料的书写要从实际出发协商解决,有争议及时向各自科主任报告,凡因扯皮而不及时完成病历资

19、料者,引起的一切后果由相关科室分担。转院疑难、危重病例因病情需要转院时,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先请相关医院医师会诊作出决定,紧急情况下转院要全面评估病情并向患者或其家属讲明必要性及危险性,充分权衡利弊,签字同意后,危重病例在救护运送条件下可行转院;患者或其家属要求转院时要全面权衡并尽量满足其要求,如确因病情危重不能转运,要向患者家属详细解释并取得同意和签字。如患者家属坚持转院,主管医师应向科主任报告,并在病历记录中及时记载,请家属签字后同意转出。会诊制度一、医疗会诊包括:院内会诊和院外会诊,院内会诊分科间会诊、急诊会诊、院内大会诊、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等。二、科间会诊:患者病情超出本科专业范围,

20、需要其他专科协助诊疗者,需申请会诊。普通会诊由主管医师提出,主治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写明会诊要求和目的,送交被邀请科室。应邀科室应在24小时内派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进行会诊。会诊时主管医师应在场陪同,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会诊后要填写会诊记录。三、急会诊:因患者病情紧急、急需其他专业协助诊疗时可以电话或书面形式通知相关科室急会诊,相关科室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10分钟内到位。会诊医师在签署会诊意见时应注明时间(具体到分钟)。四、院内大会诊:凡遇到下列情况,应及时申请院内大会诊:危重疑难病例需要有关科室协助诊治;患者病情危急需要及时抢救;重大手术前因病情复杂、涉及其他相关专业;以专业基础性疾病收

21、入院后经诊断有其他专业情况或合并症;家属或患者有会诊要求,需要转科治疗等。五、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出现以下情况时,科室应组织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一)临床诊断困难(一般入院后超过3天不能确诊)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危重病例;(二)申请会诊超过3个专业的病例;(三)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四)已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投诉或可能出现纠纷的病例。六、院外会诊:邀请外院医师会诊或派本院医师外出会诊(一)外院医师会诊:因疑难病例或家属要求邀请院外专家来院会诊,必须由科主任提出书面申请院外专家邀请函上报医务科,邀请函内容包括简要病史、查体、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及会诊目的和要求等情况,医务科审核同意

22、后与受邀医院相关职能部门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安排相关会诊事宜,由科主任主持会诊,必要时医务科或分管院长参加,主管医师作好详细会诊记录,院外专家签字确认。(二)院外会诊:按照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执行。七、会诊权限:科间会诊医师应由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担任;紧急会诊可由值班医师先行处理,根据实际情况请示上级医师指导或由上级医师随后到达现场处理。院内大会诊管理实行科主任或医疗组长负责制,必须保证随时能够找到会诊人员。院内大会诊,会诊医师应由主任(副主任)医师担任;点名会诊时,被点名的会诊医师应及时参加会诊,不得安排其他人员顶替;被邀请参与第二次会诊专业,应安排主任、副主任医师担任。八、会

23、诊流程:(一)科间会诊:科室邀请会诊前应将患者各项资料准备齐全,填写“会诊通知单”,送达被邀请科室。被邀会诊的科室医师须按时会诊,书写会诊记录并签名。(二)院内大会诊(包括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应由科主任提出申请,填写院内大会诊(多学科联合会诊)申请表报医务科同意或由医务科指定并决定会诊日期。会诊时由申请科室主任主持召开并作总结归纳,应力求统一明确诊治意见。主管医师认真做好会诊记录,并将会诊意见摘要记入病程记录。会诊时,申请科室主动介绍病情,必须由同级医师陪同会诊。会诊医师应根据常规诊察患者,并按照规定书写会诊意见,表明完成会诊的具体时间。会诊后,应将会诊意见以及执行情况在病程记录详细记录

24、。九、会诊管理:(一)各科室应高度重视院内会诊工作,安排符合本制度规定的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到达会诊地点,医院将院内会诊制度落实情况纳入科室综合目标管理,与科室奖金、科主任津贴挂钩。(二)各科室有相互监督院内会诊落实情况的义务,对违反本制度的科室和相关人员需及时报医务科备案。(三)医务科负责每月月底检查汇总全院会诊落实情况,对科室安排不具备会诊资质、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会诊、未安排相同资质人员进行陪同会诊以及参加院内大会诊迟到者,院内通报批评并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处罚。(四)医院每半年对全院死亡病例、纠纷病例、申请院内多学科会诊病例进行总结、评价和反馈。由医务科主持,参加人员为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成

25、员和相关科室人员及临床药师。(五)对于因会诊不及时触发的医疗纠纷,按照医院医疗纠纷处理暂行规定处理。关于制定与更新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的管理规定一、临床医技科室应参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专业学术团体制定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制定本专业主要病种的诊疗指南及各项诊疗操作的操作规范。二、临床医技科室负责定期对本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与考评,并有培训及考评记录。科室负责人结合被考核者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及实际手术水平,对其业务能力进行综合评定,并作为授予相应手术(操作)权限的依据。三、临床医技科室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原指南/规范存在缺陷,应及时进行更新,更新应根据医学进展与循证医学原则,依据卫计委或中华医学

26、会发布的最新指南、规范,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更新,保证其适用性和有效性。四、临床医技科室对更新的诊疗指南、操作规范要及时培训,并在临床工作中遵照执行,保证其指导临床诊疗工作。五、各科室负责收集、整理本科室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报医务科经提交学术委员会讨论定稿后,装订成册。六、医务科负责对各科室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的培训及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由院、随访及复诊预约制度一、患者出院应由主治医师以上(包括主治医师)在评估患者健康状况、治疗情况、家庭支持能力及当地卫生资源等基础上,按照本科的具体要求决定。主管医师根据病人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出院计划。如果病人有特殊治疗需求,应及早制定出院计划,必要时鼓

27、励患者及家属一起参与。二、制定出院计划后,主管医师应提前向患者或家属告知,包括拟定出院时间、出院带药、合适的交通工具、出院后去向等。三、医师、护士应根据病情为出院患者提供必要的服药指导、营养指导、康复训练指导、生活或工作中的注意事项等信息服务。四、医师应向每一位出院患者提供出院记录的副本。依患者需要,还应开具诊断证明等医疗文书。五、患者出院当天,医师下达出院医嘱,并与护士协调出院过程,联系提供必需的服务,根据患者病情帮助其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让患者安全出院。六、病情不宜出院而患者或家属要求自动出院者,医师应加以劝阻,充分说明继续治疗的重要性及自动出院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如劝阻无效,应报请副主任

28、医师以上(含副主任医师)批准,由患者或其委托代理人签署相关知情同意文书后办理出院手续,方可离院。如患方拒绝签名,医师在病程记录中写明知情同意告知情况及患方拒绝签字的情况,请在场的第三方证人(如另外一名医师或护士)签名并留下联系方式,书写者签名。七、医师通知出院而拒绝出院者,应积极劝导并向患方发出出院通知书,必要时报告医务科、保卫科和患者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共同协助做好出院工作。八、随访及复诊预约制度(一)随访对象:出院后需院外继续治疗、康复和定期复诊的患者均在随访范围内。(二)随访方式:包括电话随访、接受咨询、上门随访、书信联系等。(三)随访时间:应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具体制定。(四)随访内

29、容:包括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治疗效果、病情变化和恢复情况,指导患者如何用药、如何康复、何时回院复诊、病情变化后的处置意见等专业技术性指导等。(五)负责随访的医务人员由科主任、护士长和患者住院期间的主管医师或责任护士负责。首次随访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进行,其后由主管医师或责任护士负责,并根据随访情况决定是否与上级医师、科主任一起随访。随访情况由随访者按要求填写在出院病人随访登记本上。(六)出院患者的首次复诊预约应由主管医师在患者出院时完成。患者复诊时由门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下一次复诊预约,保证治疗的连续性。(七)科主任应对出院患者随访和复诊预约情况至少每月检查一次,对没有按要求进行随访的医务人员进

30、行督促。医务科、护理部对各临床科室的出院患者随访情况定期检查督导,并将检查情况及时反馈,促进随访预约管理工作持续改进。关于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管理规定一、建立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中心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一)加强对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的教育和监管,提高其缩短平均住院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医院统一组织领导下,医务科直接负责对平均住院日的管理工作。各级管理工作者及医护人员必须明确缩短平均住院日是提高医院效率和收益,提升医院形象,维护患者切身利益的重要手段。(二)通过科学方法制订院、科、平均住院日标准。在全院平均住院日的基础上,根据科室临床工作实际,通过科学方法,制订各科室、代表性单病种、手术前的平均住院

31、日标准,建立形成以科室为中心,以病种为重点的逐级控制目标责任制。制定标准应以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前提。(三)将平均住院日列入医院考核体系。平均住院日作为一项单独考核、奖惩指标,纳入各科室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医疗质量考核、绩效考核体系,科室平均住院日情况与科主任考核挂钩。(四)定期召开临床、医技科室沟通会,病房组长访谈会等,进一步研讨相关对策,建立起缩短平均住院日的长效机制。二、落实医院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提高诊疗质量,缩短平均住院日(一)完善和落实医疗工作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二)加大“三基三严”培训力度,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三)鼓励开展新技术、

32、新业务,尤其是微创技术。(四)加强对护士的培养、教育和训练考核,提高业务水平。(五)加强医患沟通,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三、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和临床路径工作单病种和临床路径的开展,有利于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有利于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规定,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执行我院制定的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四、落实双向转诊制度普通病例、慢性患者及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分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下级医疗机构。建立长期的社区帮扶机制,建立医院出院患者信息追踪和康复期医疗委托服务制度。五、重点加强影响平均住院

33、日关键环节的控制(一)加强手术室、各手术科室、麻醉科的配合。手术室应合理安排手术,对手术患者接、送及接台手术制定规范的流程;设立麻醉恢复室,加速手术室的周转;手术医师必须提前进入手术室,与麻醉、手术室护士共同进行安全核查,保证第一台手术及时进行。(二)加强各临床科室的配合。强调首诊负责制,严格会诊医师资格和时效管理,保证会诊质量和会诊时效性。疑难危重病例及时向医务科报告,由医务科组织相关科室、专家会诊,提出全面有效的诊疗方案,缩短疾病诊治时间。(三)确立医技科室质量时限目标。加强检验科、影像科、病理科、心电图室等医技科室的时效性管理,优化流程,缩短辅助检查的等待时间,减少无效就诊时间。各科室应按照规定的检查时限出具报告,周末常规检查项目均应正常开展。积极推行同级医院化验结果互认制度。(四)医护人员应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范,预防院内感染发生。通过院内感染监控管理网络,对重点科室定期检查。(五)强化质量效益观念和规章制度执行力度,尽量减少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管理与评价制度一、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诊疗护理规范、技术操作规程、医疗护理制度及住院患者管理方面的各项相关规定。二、患者住院时间超过30天以上,科室应作为大查房重点,对其长时间住院的原因进行讨论,分析明确目前诊断、是否存在诊治疑难问题及过度诊疗现象、服务流程不合理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