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复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生物药剂学复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生物药剂学复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生物药剂学复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生物药剂学复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物药剂学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 .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B.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C.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D.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2 .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B.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C.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重现性好的分析手段和方法D.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就可判断药物制剂在体内是否有效3 .对生物膜结构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2、A.流动性B.不对称性C.饱和性D.半透性E.不稳定性4 .K+、单糖、氨基酸等生命必需物质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是A,被动扩散B.膜孔转运C.主动转运D.促进扩散E.膜动转运5 .红霉素的生物有效性可因下述哪种因素而明显增加A.缓释片B.肠溶衣C.薄膜包衣片D.使用红霉素硬脂酸盐E.增加颗粒大小6 .下列哪项不属于药物外排转运器A.P-糖蛋白B.多药耐药相关蛋白C.乳腺癌耐药蛋白D.有机离子转运器E.ABC转运蛋白7 .以下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点A.逆浓度梯度转运B.无结构特异性和部住特异性C,消耗能量D.需要载体参与E.饱和现象8 .胞饮作用的特点是A.有部位特异性B,需要载体C.不需要消耗

3、机体能量D.逆浓度梯度转运E.以上都是9 .下列哪种药物不是P-gp的底物A.环抱素AB.甲氨蝶吟C.地高辛D.诺氟沙星E.维拉帕米10 .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A.胃B.小肠C.大肠D.直肠E.均是11 .关于影响胃空速率的生理因素不正确的是A,胃内容物的黏度和渗透压B.精神因素C.食物的组成D.药物的理化性质E.身体姿势12 .在溶出为限速过程吸收中,溶解了的药物立即被吸收,即为()状态A.漏槽B.动态平衡C.饱和D.均是E.均不是13 .淋巴系统对()的吸收起着重要作用A.脂溶性药物B.解离型药物C.水溶性药物D.小分子药物E.未解离型药物14 .有关派伊尔结(PP削述错误的是A.回肠含量

4、最多B. 01Vm的微粒可被PP内的巨噬细胞吞噬C.由绒毛上皮和M细胞(微褶细胞)构成D.与微粒吸收相关E,与药物的淋巴转运有关15 .药物理化性质对于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影响显著,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药物的溶出快一般有利于吸收B.具有均质多品型的药物,一般其亚稳定型有利于吸收C.药物具有一定脂溶性,但不可过大,有利于吸收D.酸性药物在胃酸条件下一定有利于吸收;碱性药物在小肠碱性的条件下一定有利于药物的吸收E.胆汁分泌常会影响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16 .影响片剂中药物吸收的剂型和制剂工艺因素不包括A.片重差异B.片剂的崩解度C,药物颗粒的大小D.药物的溶出与释放E.压片的压力17 .下列叙述错

5、误的是A.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称为胞饮B.大多数药物通过被动扩散方式透过生物膜C.被动扩散需要载体参与D.主动转运是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E.促进扩散一般比单纯扩散的速度快得多18 .pH分配假说可用下面哪个方程描述A.Fick's方程B.Noyes-Whitney方程C. Henderson-HasselbalchpJ程D.Stokes方程E.Michaelis-Menten方程19 .漏槽条件下,药物的溶出速度方程为A.dC/dt=kSCsB.dC/dt=kCsC.dC/dt=k/SCsD.dC/dt=kS/

6、CsE.dC/dt=k/S/Cs20 .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为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21 .关于药物间及药物与辅料间的相互作用描述错误的是A.药物引起胃肠道pH的改变会明显妨碍药物的吸收B.药物在制剂中与辅料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可使药物在吸收部位的浓度减小C.华法林与氢氧化镁同时服用可提高华法林的血药浓度D.脂质类材料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可不同程度地延缓药物释放E,药物被包合后,使药物的吸收增大22 .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n型药物

7、A.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B.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C.高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D.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E.以上都不是23 .下列关于药物转运的描述正确的是A.浓度梯度是主动转运的动力B.易化扩散的速度一般比主动转运的快C.P-gp是药物内流转运器D.肽转运器只能转运多肽E.核昔转运器是外排转运器24 .对低溶解度,高通透性的药物,提高其吸收的方法错误的是A.制成可溶性盐类B.制成无定型药物C.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D.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E.增加药物在胃肠道的滞留时间25 .弱碱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大小与pH大小的关系是A.随pH增加而增加B.随pH减少而不变C.与pH无关D.随pH增加而降低E.随p

8、H减少而减少26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T!T程式求出,酸性药物的pKa-pH=A.lg(CiCU)B.lg(Cu/Ci)C.Ig(Ci-Cu)D.lg(Ci+Cu)E.lg(Ci/Cu)27 .在溶剂化物中,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顺序为A.水合物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B,无水物水合物有机溶剂化物C.水合物无水物有机溶剂化物D.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水合物E.有机溶剂化物水合物无水物28 .哪种方法可提高地高辛的药物吸收A,增大DnC.增大DoB.减小DoD,减小DnE,减小An29 .下列有关溶出度参数的描述错误的是A.溶出参数td表示药物从制剂中累积溶出63.2%所需要的时间

9、B.Ritger-Peppas方程中释放参数n与制剂骨架等形状有关C.Higuchi方程描述的是累积溶出药量与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D.单指数模型中七越小表明药物从制剂中溶出的速度越快E.相似因子与变异因子可以定量地评价参比制剂与试验制剂溶出曲线之间的差别30 .关于肠道灌流法描述正确的是A.小肠有效渗透系数(Peff)是决定药物在小肠吸收速度和程度的一重要参数B.对受试动物的数量没有要求C.吸收研究过程中药物必须以溶液状态存在D.与体内情况相关性较差E.能排除药物肠道代谢、肠壁吸附等因素所致的药物损失31 .研究药物的吸收时,生理状态更接近自然给药情形的研究方法是A.小肠单向灌流法B.肠裨法C.

10、外翻环法D.小肠循环灌流法E.Caco-2模型32 .寡肽转运体PEPT1的底物包括A.喀呢类B.心律失常药C.头抱菌素类D.抗组胺药物E.维生素类33 .多肽类药物以()作为口服的吸收部位A.结肠B.盲肠C.十二指肠D.直肠E.空肠34 .多晶型中以()有利于制剂的制备,因为其溶解度、稳定性较适宜A.稳定型B.不稳定型C.亚稳定型D.A、B、C均是E.A、B、C均不是35 .血流量可显著影响药物在()的吸收速度A.直肠B.结肠C.小肠D.胃E,以上都是36 .下列有关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描述错误的是A.胃肠道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胃、小肠和大肠,而小肠是药物吸收的最主要部位B.胃肠道内的pH从胃到

11、大肠逐渐上升,通常是:胃pH13(空腹偏低,约为1.21.8,进食后pH上升到3),十二指肠pH56,空肠pH67,大肠pH78C.pH影响被动扩散药物的吸收D.胃是弱碱性药物吸收的最佳环境E.主动转运很少受pH的影响37 .下列可影响药物溶出速率的是A.粒子大小B.溶剂化物C.多晶型D.溶解度E.均是38 .下列各种因素中除()外,均能加快胃的排空A.胃内容物渗透压降低B.胃大部分切除C.胃内容物黏度降低D.普奈洛尔E.吗啡39 .关于胃肠道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A.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B. 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C. 一般情况下,弱

12、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E.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40 .膜孔转运有利于()药物的吸收A.脂溶性大分子B.水溶性小分子C.水溶性大分子D.带正电荷的蛋白质E,带负电荷的药物41 .影响被动扩散的主要因素是A,药物的溶解度B.药物的脂溶性C,药物的溶出速率D.药物的晶型E,药物的粒子大小42 .各类食物中,()胃排空最快A.碳水化合物B.蛋白质C.脂肪D.三者混合物E.均一样43 .弱碱性药物奎宁的pKa=8.4,在小肠中(pH=7.0)解离型和未解离型的比为A.1B.25/1C.1/25D.14/1E.无法计算44 .某有机酸类药物在小肠中吸收良

13、好,主要因为A.该药在肠道中的非解离型比例大B.药物的脂溶性增加C.小肠的有效面积大D.肠蠕动快E.该药在胃中不稳定45 .以下关于氯霉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棕植I氯霉素无效晶型经水浴加热(8789C)熔融处理后可转为有效晶型B.棕楣氯霉素混悬剂中,氯霉素为B晶型,故有治疗作用C.无定型为有效晶型D.棕巾目氯霉素有A、B、C二种晶型及无定型,其中A晶型是有效晶型E.棕植I氯霉素有效晶型的血液浓度比其无效晶型的血液浓度高46 .药物的溶出速率可用下列()表示A.Higuchi方程B.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C.Fick定律D.Noyes-Whitney方程E.Stokes方程

14、47 .细胞旁路通道的转运屏障是A.紧密连接B.绒毛C.刷状缘膜D.微绒毛E.基底膜48 .消化液中的()能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A.黏蛋白B.酶类C.胆酸盐D.糖E.维生素49 .胃肠道中影响高脂溶性药物透膜吸收的屏障是A.溶媒牵引效应B.不流动水层C.微绒毛D.紧密连接E.刷状缘膜50 .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有A.结合型与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B,无竞争C.无饱和性D.结合率取决于血液pHE.结合型可自由扩散51 .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是指A.人体总体积B.人体的体液总体积C.游离药物量与血药浓度之比D.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之比E.体内药物分布的实际容积52 .下列有关药物

15、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L/hE.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53 .药物与蛋白结合后A.能透过血管壁B,能由肾小球滤过C.能经肝代谢D.不能透过胎盘屏障E.能透过血脑屏障54 .以下错误的选项是A.淋巴循环可使药物不通过肝从而减少首过作用B.乳剂有利于脂溶性药物通过淋巴系统吸收C.大分子药物易于向淋巴系统转运D. A、B、C都不对E. A、B、C都对55 .5-氟尿喀噬不同乳剂给药后,转运进入淋巴的量依次为A.W/O/W型亚/0型O/W型B.W/O

16、2WOIW型O/W型C.O/W型亚/。伙型亚/。型D.W/O型O/W型亚/。仇型E.O/W型亚/。型亚/。伙型56 .体内细胞对微粒的作用及摄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A.胞饮、吸附、膜间作用、膜孔转运B.膜孔转运C.膜孔转运、胞饮、内吞D.膜间作用、吸附、融合、内吞E.胞饮、内吞57 .以下关于蛋白结合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结合率越高,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B,药物与蛋白结合是不可逆,有饱和和竞争结合现象C.药物与蛋白结合后,可促进透过血脑屏障D.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E,药物与蛋白结合是可逆的,无饱和和竞争结合现象58 .以下关于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转运

17、的叙述正确的是A.药物的脂溶性越高,向脑内转运越慢B.药物的脂溶性越低,向脑内转运越慢C.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越高,越易向脑内转运D.延长载药纳米粒在体内的循环时间,降低了药物向脑内转运的效率E.弱酸性药物易于向脑内转运59 .有关表观分布容积的描述正确的是A.具有生理学意义,指含药体液的真实容积B.药动学的一个重要参数,是将血浆中药物浓度与体内药量联系起来的比例常数,其大小与体液的体积相当C.其大小与药物的蛋白结合及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无关D.可用来评价体内药物分布的程度,但其大小不可能超过体液总体积E.指在药物充分分布的假设前提下,体内全部药物按血中同样浓度溶解时所需的体液总容积60 .当药物

18、与蛋白结合率较大时,则A.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也高B.药物难以透过血管壁向组织分布C.可以通过肾小球滤过D.可以经肝脏代谢E.药物跨血脑屏障分布较多61 .有关药物的组织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般药物与组织结合是不可逆的B.亲脂性药物易在脂肪组织蓄积,会造成药物消除加快C.当药物对某些组织具有特殊亲和性时,该组织往往起到药物贮库的作用D,对于一些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另一药物的竞争结合作用将使药效大大增强或发生不良反应E,药物制成制剂后,其在体内的分布完全与原药相同62 .一般药物由血向体内各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为A.肝、肾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皮肤B.肝、肾肌肉、皮肤脂肪组织、结缔组织C.

19、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皮肤肝、肾D.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肝、肾肌肉、皮肤E.肌肉、皮肤肝、肾脂肪组织、结缔组织63 .药物在体内以原形不可逆消失的过程,该过程是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E.转运64 .药物除了肾排泄以外的最主要排泄途径是A.胆汁B.汗腺C.唾液腺D.泪腺E.呼吸系统65 .可以用来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药物是A.青霉素B.链霉素C.菊粉D.葡萄糖E.乙醇66 .药物的脂溶性是影响下列哪一步骤的最重要因素A.肾小球过滤B.肾小管分泌C.肾小管重吸收D.尿量E.尿液酸碱性67 .酸化尿液可能对下列药物中的哪一种肾排泄不利A.水杨酸B.葡萄糖C.四环素D.庆大霉素E.麻黄碱68

20、.盐类(主要是氯化物)可从哪一途径排泄A.乳汁B.唾液C.肺D.汗腺E.胆汁69 .分子量增加可能会促进下列过程中的哪一项A.肾小球过滤B.胆汁排泄C.重吸收D.肾小管分泌E.尿排泄过度70 .下列过程中哪一种过程一般不存在竞争抑制A.肾小球过滤B.胆汁排泄C.肾小管分泌D.肾小管重吸收E,药物从血液透析71 .肠肝循环发生在哪一排泄中A.肾排泄B.胆汁排泄C.乳汁排泄D.肺部排泄E.汗腺排泄72 .下列药物中哪一种最有可能从肺排泄A.乙醴B.青霉素C.磺胺喀呢D.二甲双月瓜E.对乙酰氨基酚二、判断题1 .注射给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吸收过程。2 .药物经口腔黏膜吸收,通过黏膜下毛细血管

21、汇总至颈内静脉,不经肝脏而直接进入心脏,可避开肝首过效应。3 .脂溶性较强的药物易通过生物膜吸收,但较易跨角膜吸收的药物必须兼具脂溶性和水溶性。4 .药物经直肠给药可以完全避开肝首过效应。5 .药物粒子在肺部的沉积与粒子大小有关,一般来讲粒子越小在肺泡的沉积量越大。6 .药物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内各脏器组织的过程。分布速度往往比消除慢。7,由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理因素的差异,不同药物在体内具有不同的分布特性,但药物在体内分布是均匀的。8 .药物从血液向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取决于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速度和药物与组织器官的亲和力。9 .连续应用某药物,当药物从组织解

22、脱入血的速度比进入组织的速度快时,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会逐渐升高而引起蓄积。10 .蛋白结合率越高,游离药物浓度越小。当存在饱和现象或竞争结合现象时,游离浓度变化不大,对于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不易发生用药安全问题。11 .药物体内分布主要决定于血液中游离型药物的浓度,其次与该药物和组织结合的程度有关。12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能降低药物的分布与消除速度,延长作用时间,并有减毒和保护机体的作用。13 .蛋白质大分子药物主要依赖淋巴系统转运,可使药物不通过肝从而避免首过作用。14 .胎盘屏障不同于血脑屏障。药物脂溶性越大,越难透过。15 .将聚乙二醇(PEG)引入到微粒的表面,可提高微粒的亲水性和柔

23、软性,以使其易于被单核巨噬细胞识别和吞噬。16 .药物吸收进入体内后均会发生代谢反应。17 .P450基因表达的P450酶系的氨基酸同源性大于50%视为同一家族。18 .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是各种外源或内源性物质灭活的重要途径,它对药物的代谢消除有重要的作用。19 .通常前体药物本身没有药理活性,在体内经代谢后转化为有活性的代谢产物,从而发挥治疗作用。20 .硝酸甘油具有很强的肝首过效应,将其设计成口腔黏附片是不合埋的,因为仍无法避开首过效应。21 .肝消除率ER=0.7表示仅有30%的药物经肝脏清除,70%的药物经肝脏进入体循环。三、填空题1 .药物经肌内注射有吸收过程,一般药物通过毛细血管壁

24、直接扩散,水溶性药物中分子量的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孔隙快速扩散进入毛细血管,分子量的药物主要通过淋巴系统吸收。2 .体外评价药物经皮吸收速率可采用或扩散池。3 .为达到理想的肺部沉积效率,应控制药物粒子的大小,其空气动力学粒径范围一般为.4 .蛋白多肽药物经黏膜给药的部位主要包括?>等。5 .影响离子导入的因素有>等。6 .药物溶液滴入结膜内主要通过>途径吸收。7 .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运送至的过程8 .某些药物接续应用时,常常由于药物从组织解脱入血的速度比进入组织的速度,导致组织中的药物有浓度逐渐上升的趋势,称为。9 .人血中主要有三种蛋

25、白质>>:与大多数药物结合有关。10 .药物的淋巴管转运主要与药物的:有关。分子量在以上的大分子物质,经淋巴管转运的选择性倾向很强。11 .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的转运,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性,另外药物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液-脑脊液间的药物分配。12 .粒径小于的微粒,大部分聚集于网状内皮系统,被摄取,这也是目前研究认为微粒系统在体内分布的主要途径。13 .制备长循环微粒,可通过改善微粒的、增加微粒表面的及其则可明显延长微粒在血液循环中的半衰期。14 .药物的组织结合起着药物的作用,可延长o15 .药物与蛋白结合除了受药物的理他性质、给药剂量、药物与蛋白质的亲和力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影

26、响外,还与>?口等因素有关。16 .分布容积是指假设在药物充分分布的前提下,体内按血中同样浓度溶解时所需的体液。17 .当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低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则表观分布容积V将比该药物实际分布容积o18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存在竞争抑制作用,这种置换作用主要对表观分布容积、结合率的药物影响大,故华法林与保泰松合用时需调整剂量,否则易引起反应。19 .延长微粒在血中循环时间的方法有>?口。20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具表观分布容积,当增大剂量或同服另一结合率更强的药物,应注意问题。21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有现象,只有型才能向组织转运并发挥药理作用,组织结合高的药物,有时

27、会造成药物消除。22 .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一般药物以代谢产物形式排出,也有的药物以排出。23 .不同物质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能力决定于被滤过物质?口o24 .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是,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大小以表示。25 .重吸收的主要部位在,重吸收的方式包括和网种,重吸收的特点:;。26 .肾小球滤过的Na+约有65%70%是在被重吸收的。27 .如果某种物质的血浆清除率等ml/min,表明该物质只经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也不被肾小管分泌。28 .大多数外源性物质(如药物)的重吸收主要是被动过程,其重吸收的程度取决于药物的>、。29 .药物经肾排泄包括、三个过程

28、。30 .分子量在左右的药物有较大的胆汁排泄率。31 .吸入麻醉剂、二甲亚碉以及某些代谢废气可随肺呼气排出,该类物质的共同特点是、。四、多项选择题1 .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D.代谢E.排泄D.代谢E.排泄D.代谢E.排泄D.代谢E.排泄)项有关A.吸收B.渗透C.分布2 .药物转运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3 .药物处置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4 .药物消除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5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参数吸收数An上A.药物的有效渗透率B.药物溶解度C.肠道半径D.药物在肠道内滞留时间E.药物的溶出时间6 .BCS中用来描述药物吸收特征的三个参数是A.吸收数B.剂量数C.分

29、布数D.溶解度E.溶出数7 .以下哪种药物不适于用微粉化的方法增加药物吸收A.在消化道的吸收受溶出速度支配的药物8 .弱碱性药物C.胃液中不稳定的药物D.难溶于水的药物E.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8 .下列有关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相关内容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根据溶解性与通透性的差异将药物分成四大类8. I型药物具有高通透性和高渗透性C.田型药物透过足吸收的限速过程,与溶出速率没有相关性D.剂量数是描述水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参数,一般剂量数越大,越有利于药物的吸收E.溶出数是描述难溶性药物吸收的重要参数,受剂型因素的影响,并与吸收分数密切相关9 .以下可提高田类药物吸收的方法有A.加入

30、透膜吸收促进剂B.制成前体药物C.制成可溶性盐类D.制成微粒给药系统E.增加药物在胃肠道的滞留时间10 .Caco-2细胞限制药物吸收的因素有A.不流动水层B,细胞间各种连接处C.细胞形态D.细胞膜E.单层完整性11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有A,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B.粒子大小C.多晶型D.解离常数E,胃排空速率12 .口服固体制剂申请生物学试验豁免需满足以下哪些条件A.为速释型口服固体制剂B.主药具有低渗透性C.制剂中的主药必须在pH17.5范围内具有高溶解性D.辅料的种类与用量符合FDA的规定E.主药具有较宽的治疗窗13 .体外研究口服药物吸收作用的方法有A.组织流动室法B.外翻

31、肠囊法C.外翻环法D.肠道灌流法E.肠裨法14 .下列一般不利于药物吸收的因素有A.不流动水层B.P-gp药泵作用C.胃排空速率增加D.加适量的表面活性剂E.溶媒牵引效应15 .影响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有A.药物油水分配系数B.药物粒度大小C.药物晶型D.药物溶出度E,药物制剂的处方组成16 .被动扩散具以下哪些特征A,不消耗能量B.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C.有饱和状态D.借助载体进行转运E.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17 .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有A,药物的多晶型B.食物的组成C.胃内容物的体积D.胃内容物的黏皮E,药物的脂溶性18 .Caco-2细胞模型主要应用于A.研究药物结构与吸收转运的关系B.快速

32、评价前体药物的口服吸收C.研究口服药物的吸收转运机制D.确定药物在肠腔吸收的最适pHE.研究辅料以及剂型对吸收的影响作用19 .协同转运发生时需要的重要条件有A.浓度梯度B.结构特异性C.部位特异性D.载体亲和力的构象差异E.能量20 .影响药物吸收的理化因素有A.解离度B.脂溶性C,溶出速度D.稳定性E.晶型21 .改善跨细胞膜途径吸收机制有A.改变黏液的流变学性质B.提高膜的流动性C.膜成分的溶解作用D.溶解拖动能力的增加E.与膜蛋白的相互作用22 .下列关于经皮给药吸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脂溶性药物易穿过皮肤,但脂溶性过强易在角质层聚集,不易穿透皮肤B,某弱碱药物的透皮给药系统宜调节pH

33、为偏碱性,使其呈非解离型,以利于药物吸收C.脂溶性药物的软膏剂,应以脂溶性材料为基质,才能更好地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D.药物主要通过细胞间隙或细胞膜扩散穿透皮肤,但皮肤附属器亦可能成为重要的透皮吸收途径23 .药物在肺部沉积的机制主要有A.雾化吸入B.惯性碰撞C.沉降D.扩散24 .关于注射给药正确的表述是A.皮下注射给药容量较小,一般用于过敏试验B.不同部位肌内注射吸收顺序:臀大肌大腿外侧肌上臂三角肌C.混悬型注射剂可于注射部位形成药物贮库,药物吸收过程较长D.显著低渗的注射液可局部注射后,药物被动扩散速率小于等渗注射液25 .提高药物经角膜吸收的措施有A.增加滴眼液浓度,提高局部滞留时间B,

34、减少给药体积,减少药物损失C.弱碱性药物调节pH至3.0,使之呈非解离型存在D.调节滴眼剂至高渗,促进药物吸收26 .影响肺部药物吸收的因素有A.药物粒子在气道内的沉积过程B.生理因素C,药物的理化性质D.制剂因素27 .药物代谢酶存在于以下哪些部位中A.肝B.肠C.肾D.肺28 .药物代谢I相反应不包括A.氧化反应B.还原反应C.水解反应D.结合反应29 .体内常见的结合剂主要包括A.葡萄糖醛酸B.乙酰辅酶AC.腺甘甲硫氨酸D.硫酸30 .下列关于药物代谢与剂型设计的论述正确的是A.药酶有一定的数量,因此可利用给予大剂量药物先使酶饱和,从而达到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B.药物代谢的目的是使原形药物灭活,并从体内排出C.老人药物代谢速度减慢,因此服用与正常人相同的剂量,易引起不良反应和毒性D.盐酸苇丝肥为脱竣酶抑制剂,与左旋多巴组成复方,可抑制外周的左旋多巴的代谢,增加入脑量31.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光学异构体对药物代谢无影响B.体外法可完全替代体内法进行药物代谢的研究C.黄酮体具有很强的肝首过效应,因此口服无效D.硝酸甘油具有很强的肝首过效应,因此通过皮肤、鼻腔、直肠、口腔黏膜吸收可提高生物利用度五、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2.剂型因素;3.生物因素;4.药物及剂型的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