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活动的认识与实践_第1页
优化教学活动的认识与实践_第2页
优化教学活动的认识与实践_第3页
优化教学活动的认识与实践_第4页
优化教学活动的认识与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优化教学活动的认识与实践区中学化学最优教学研究课题实验总结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学教研部化学科 梁满灼 要改变化学教学费时多、效率低的现状,就不能不深入地研究化学教学活动的优化问题。为此,区教研室化学科组织广大教师开展了优化教学的实验研究,本文是我们在实施中学化学最优教学研究与实验的课题研究中,对优化教学活动问题的认识和实践的总结。一、什么是优化的教学活动明确什么是优化的教学活动,是优化教学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三百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在大教学论一书中指出,要“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种通过“少教”以达到“多学”的优化教学意识,至今仍然是广大教育工

2、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以“少教”达到“多学”乃是一个效率的问题,教学活动的优化正是从教学活动效率角度来观察和思考问题的。在一定条件下,产出多而消耗少的活动就是高效率的活动,因而是优化的活动;而努力创造高活动效率的过程,乃是活动的优化过程。教学的基本宗旨是促进学生发展。教学活动的优化,关注的正是学生发展的最好效果,追求的是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其它目标。客观地说,任何教学活动都能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影响的性质(正面还是负面)与影响的程度(大还是小)方面是千差万别的。只有正面影响大而负面影响小的教学活动,才符合教学的宗旨。另外,同样大的教学效果,耗费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往往也有区别。

3、那些代价大而收益少的教学活动,是低效的活动,也不利于有效实现教学目的。教学活动的优化,就是要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去设计、确定和完善高效的教学方案,甄别、筛选和剔除那些低效或负效的教学方案,从而形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最佳比例。消耗合理和最大发展是教学活动优化的基本标志。二、如何实现教学活动的优化优化的教学活动是在同一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教学活动效率。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呢?教学过程本身的优化无疑对效率的提高起着最直接的作用。教学活动的优化是发挥人的主体性的结果。在一定条件下,教学活动能否取得最佳效果,主要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体说,教学活动的优化,是教师深入研究教学活动的规律、

4、学习教学理论和经验、客观而准确地分析教学条件、创造性地设计和组织实施教学方案的结果。只有在遵循科学规律基础上巧妙运用规律、在尊重客观条件前提下善于创造条件,才能实现教学活动的优化。优化教学过程应树立素质教育观念、课堂教学效益观念和学习过程优化的发展观念。根据这些基本观念,优化教学过程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1、全面性原则教学的根本功能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设计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使认知、技能、情感等目标协同达成,整体推进,和谐发展。2、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方案、制定教学策略、选择

5、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活动性原则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动脑、动手、动口的学习活动,形成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教学民主氛围;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各种化学实验探究或实践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参与、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学科思想方法和学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4、实效性原则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有效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挖掘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合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求知欲,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5、创新性原则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其中一个重

6、要的目标,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有所创新;运用传统教学法,也应该有所继承、有所改进、有所创新。三、优化教学活动的实践探索和体会教学优化问题是一个多层面、开放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很多,如:教学思想的优化、教学目标的优化、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的优化等等。以下是我们在实践探索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教学思想的优化在教学系统中,教师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师就是教书,把知识忠实地传授给学生,因此许多教师的学生观就是把学生看作是知识容器,我讲你听,我灌你装。在老师的心目中认真听课的就是好学生,不好好听课的就是差学生。许多学生也习惯了抄老

7、师的现成答案,背老师勾画的重点,被老师拖着在拟订的轨道上前行,独立自主、个性特点以及创新思维几乎被扼杀。教师在这种观念指导下的教学行为,是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障碍。观念的转变是最根本的转变,观念不更新行动就离不开旧轨道。在教师与学生这一对矛盾统一体中,教师仍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因此,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必须优化教师的教学思想。优化教学思想,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前提。而优化教学思想的关键在于教师自身观念的转变。然而,教师主宰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指望几次理论学习就能扭转是不切实际的。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新的

8、教学观并赋予教学实践中呢?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基本的做法是先开展理论学习,然后结合理论学习的内容搞一到两个实验课,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验课的设计与实施上,再结合课例探讨理论指导的意义,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是与教学过程优化的成果密切相关,互为因果的。教学创新需要观念更新,而创新教学的经验成果又极大地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并产生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新动力。我区中学化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之所以能够打开局面,使全体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认真、积极地投入并取得成效,除了理论学习培训的因素外,很大程度源于9

9、3中学许艳娥和文伟中学王少文两位青年教师所上的区级研讨课的创新性和实效性所产生的影响。(二)教学目标的优化长期以来,化学教师习惯于从知识与技能两方面并列教学目标。实施新课程以后,根据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许多教师进行了以三维目标分列教学目标的尝试。但实践证明,这些分析式的设计都不能完整地揭示学习主体的心理过程,而且至今还很难找到使“情感”目标具体化的有效途径。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情感”并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伴随认知活动产生的内心情感的反映,即指向实践的倾向性。至于动作技能,也不能简单地与动作体系画等号,它实际上就是

10、实践活动的本身。因此,优化教学目标,首先要理解“三维”目标是从课程功能层面提出的,是整个课程实施后所要达到的目标,不能将其简单地分解到每节课。同时这三个目标维度只是目标维度的要素,不一定是显性的目标维度,不可以截然分开各自发展。优化教学目标,还要把握好“三维”目标的内涵,“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注意对实验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但要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简单化学实验。“过程与方法”目标要关注两个方面的过程与方法要求:一是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问题意识的培养。要求全体学生经历对化学知识的形成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

1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强调问题意识的培养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二是化学学习的方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能够学会运用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并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这两个过程是融于一体的,在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中领悟化学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三维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基础和载体,过程与方法是核心和关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结果。因此,优化教学活动应在“过程与方法”中寻求突破,精心设计展现知识形成过程的学生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

12、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优化教学目标,还要注意在化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下,按渐进性原则,根据学生现有知识发展区,同时考虑学生的个别发展区,制定合乎实际的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应该有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给予成功感受为目的,而不是只考虑少数学生并以选拔为目的的激励手段,根据学生层次不同、知识内容不同制定不同的学生成功目标,努力做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最优教学的目的。(三)教学设计的优化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认识、探索和实践的过程,离不开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优化教学设计应该在处理好知识、技能、健全人格和发展个性关系的同时,引导学生

13、在学习情景中实现知识、能力的相互转化。教学目标确立以后,教学设计的优化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以学生为主体优化教学设计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教师要从便于学生的学来设计自己的教,教为学服务。教师要精心设计既体现教学思路又有启发性的实验或提问等方式,不断地引导学生产生探索和发现的欲望,想象和表现的欲望,从而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身到学习之中。同时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里自觉自愿地去发现问题、探寻方法,甚至尝试错误,从中领悟知识、学会方法,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学习的乐趣和增强自己的信心。 优化教学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活动的个体,他们有各自的特点。在设计教学

14、问题时,教师要正确要把握住学生的个性差异,适应学生的特点, 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全班同学的实际水平而设计问题。总之,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从有利于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而不只是个别学生的参与,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不同形式及不同层次的参与中有所收获,得到发展,达到原定的教学目标。 2、精心设计学习问题学习由问题开始。要围绕教学内容展开课堂学习,就少不了学习问题的设计,而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信息加工和知识建构。因此,优化课堂学习问题的设计,应以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以重要概念为线索的深入讨论为原则。通过设问,刺激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信息加工和思考,认识关键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针对所学内

15、容进行批判性思维,并将所学应用于问题解决及其他较高层次的实践活动。在设计课堂问题时,还要注意学习问题的形式及其认知水平应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一般的验证性提问适用于考察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和原有知识的巩固程度,但要完成有意义的教学目标则需要采用发散性的问题,以此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分析、概括和评价。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的学习问题,不应仅限于要求学生凭籍机械识记迅捷地为各种问题提供答案,还应有助于他们保持并且发展已有概念,同时要有利于课堂讨论顺利开展并深入进行。关于学习问题设计的优化,在实践中我们感到比较有效的一些方法是:2.1学习问题设计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封闭式和开放式设

16、问有着明显的区别,得到的教学效果也完全不同。例如,课堂上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化学变化?电解水是什么变化?在该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什么变化?在这一连续提问中,学生的思路完全是给教师牵着走的,答案也是唯一的,学生没有自主发挥的余地,难以形成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如果把问题改为:什么是化学变化?你能给大家举个例子吗?。这样一改,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侯就有了一个比较大的空间,有了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聪明才智的机会,也有了交流讨论的话题,容易形成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传统教学的提问方式大多是封闭式的,属于低层次的提问,封闭式的问题不利于学生思维通道的打开,讨论式或探究式的教学,不是低层次提问所能引导的,也不是单靠

17、回忆事实和记忆概念所能实现的,只有高层次的开放性问题才能把学生导入探索与交流的时空。因此,要形成有效的教学互动,学习问题设计应该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2.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切入学习问题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引起学生兴趣的规律有两条:一是当所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疑问时;二是当所学知识揭示了自己习以为常的现象中的新的涵义时。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个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积极踊跃地参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教学源于生活,尤其是化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很多问题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切入

18、。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教师通过以下问题切入:我们知道,化学变化是无处不在的,那么发生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有什么样的变化呢?你的观点是什么?你能从生活中找出一些例子来吗?由于教师所提的问题是开放性的,而且是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议题,所以学生都很踊跃地回答,说出自己的观点。A同学说发生化学变化后,物质的质量减轻了,例如一张纸,烧了之后变成灰,质量轻了;B同学说,发生化学变化后质量应该增加了,很简单,我的自行车生锈后,扛上楼觉得重了;另外的同学反驳说,不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不变的,教师及时引导: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观点,得到的结论又不尽相同,那种才是正确的呢?还是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探究来

19、寻求答案吧。这一案例说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切入学习问题,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感到有话可说,有利于交流讨论、探究学习活动的发生和深入发展。2.3引导提问要体现平等、合作和参与交往教学论认为,如果把人类社会的实践分为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那么,教学就属于交往实践。交往教学把教学活动看成是师生的多种形式的交往活动,教学过程是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不断促进教师和学生自我生成与建构的过程。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平等的情感交流,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教师要做到平等参与和合作,首先要把自己摆到平等参与的位置上,明确在课堂教学交往中,学生所需要的不是教师指导细节,而是指引方向。教师不是直接命令学生应该

20、如何如何去做,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开放性实验中,教师发现有一组学生由于加入盐酸的量太少,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未能液封,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用手捂着上端的漏斗口。这反映出,学生是知道这样的操作,长颈漏斗是会漏气的。这时教师并没有斥责学生,也没有直接命令学生应该如何如何去做,而是指出这样的实验操作是有危险的、不规范的,也是不允许的。然后问:你们为什么要用手捂着漏斗口呢?答:因为漏气。问:是什么原因引起漏气的呢?学生指着长颈漏斗下端管口,答:气体是从这里跑出来的。问:既然你们已经知道原因,为什么不想想其他更好的解决办法呢?安静了一会儿,一位学生突然

21、说,我知道该怎么做了,然后马上通过长颈漏斗往反应器补充盐酸。由此可见,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是有能力通过自己思考去解决问题的。这样的引导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比教师直接命令学生如何如何去做的效果要好得多。3、合理选择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优化,其核心是从教学实际出发,对多种方法作出合理的选择和灵活运用。学习任务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类的学习方式是多样化、个性化的,尤其是在校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掌握几千年来人类文化的精髓,只用一种学习方式是不可想象的。接受学习、探究学习等都是人类常用的学习方式,并没有绝对的优与劣。在实践中,我们感到,无论以何种方式实施教学,在教学中,加

22、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途径。最优化的教学应是教学方法与学习活动之间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合作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多种形式与方法,加强生生、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学会团结合作、学会虚心求教。课堂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是小组形式(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等),也可以小组与班级结合的形式。当学生通过共同合作而完成了学习与探究时,他们不仅可以体会到团结的力量,还能从与同学的交往中表现自己或看到自己的差距,进而激励自我,养成自立、自强的精神。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还可以使每个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有关态度、意

23、志、方法、行为和习惯等方面的种种启示,从而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激发创造性思维、增强自学能力等。这是促进学生形成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 真光中学周斯筠老师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选修4)“电解池”一节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就运用了小组与班级结合的形式,比较好地体现了上述优化设计的思想,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教学过程简述如下:(引入)师:我们在初中学过水的电解,还记得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吗?你从中得到一些什么认识?如果像电解水那样电解其他的溶液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你们想试试吗?(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开始,激发兴趣进入主题)生:分组探究实验电解氯化铜溶液(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讨论

24、)师:那个小组说说观察到的现象?通过这些现象说明电解的结果是什么?(通过小组在班级的交流,由学生自己归纳出现象和结论)师:对实验的结果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提出疑问)师:那位同学能解释一下?(通过班级讨论交流,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分析电解氯化铜溶液的过程,得出结论及化学方程式并归纳整理出一般规律。) 4、优化教学手段在声情并茂的教学情境中有利于调动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让学生主动、持续地参与学习,并且通过直观教具、多媒体或电教手段,还可以缩短时空距离,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和领会所学内容,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根据学校设备条件、学习内容、学生知识水平等情况,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发挥直观教具

25、或多媒体电教的优势,调动每个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和全过程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教学媒体的综合优化,加上动脑、动口和动手等多种感观参与的实践活动,可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4.1运用直观教具优化课堂教学教学手段的优化并不完全等同于现代化的条件或设备,有时一种简单直观的教具,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东敎中学戚艳珩老师,用彩色圆形小磁铁组合表示分子,让学生在磁性黑板(现在课室的黑板基本上都是磁性黑板)上演示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使枯燥抽象的学习内容具体化,不仅学生易于接受,而且大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踊跃上台演示,并向其他同学讲出自己的思考方法,学习的积极性

26、很高,课堂呈现着一种愉悦的气氛。实践证明,利用这一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式的意义和学习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思考方法,然后再抽象为配平系数的教学手段,对于学生理解、掌握配平的方法十分有效。又如:119中学化学科针对本校化学仪器不足的情况,采取把常用的化学仪器复印在硬纸板发到学生手上的办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不同的化学实验装置设计的过程,经交流后再由学生代表上讲台,按自己的设想用玻璃仪器装配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演示,也很好的达到全体学生参与的目的。一种简单的道具,不仅能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而且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地展现自己,体验成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说明了条件简陋、硬件不足的学校,只要教

27、师肯动脑筋,大胆创新,也完全可以通过优化的教学手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4.2优化实验设计,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科学的发展史中,实验一直是探究问题,获取知识与创新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地动脑动手,体验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因此,化学实验的改革和创新,既是发掘化学学科优化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优化化学

28、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值得注意的是,优化实验设计,不能脱离教学过程设计的最优化来考虑,脱离教学过程设计最优化的实验设计,不但难以得到好的效果,而且还会出现反效果。因此,优化实验设计,必须和教学过程设计的最优化相结合,组合的优化才能带来功能的优化。例如:真光中学赵雪平老师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敎版)化学(必修)第三章“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一节中,从课的整体考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氧化铝的两性,设计了这样的学生探究(对比)实验: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NaOH(盐酸)溶液。取两片铝片,一片打磨,一片未经打磨,同时放入两支试管内,注意比较两支试管内实验现象的不同。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29、、对比和分析,很容易得出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的结论。又如:九十三中学许艳娥老师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敎版)化学第十单元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的教学中,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实验事实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设计了以下的组合实验:首先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往盛有Cu(OH) 2悬浊液的试管中滴入稀硝酸,Cu(OH) 2逐渐溶解,最后成浅蓝色溶液。设问: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Cu(OH) 2和HNO3发生了中和反应,往NaOH溶液中滴入稀硝酸。设问:有什么实验现象?如何证明它们发生了反应?(用酸碱指示剂),设问:酸

30、碱指示剂能否区分不同浓度的酸或碱呢?实验:稀释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取稀释前后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酚酞指示剂作用。两种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都能使酚酞指示剂变红色。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概括,归纳出结论:酸碱指示剂只能判断溶液的酸碱性,不能判断酸碱性的强弱;并顺理成章地引入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的概念。通过上述实验提供的化学表象,在生动和谐的氛围中引导学生思考总结,使概念的引入水到渠成,印象深刻。接着通过以下探索性实验,让学生逐步得出结论。测定10%、1%、0.01%的盐酸溶液的pH值;测定蒸馏水的pH值;测定10%、1%、0.01%的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最后,在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

31、现象及实验事实,得出酸的pH小于 7;蒸馏水的pH等于7;碱的pH大于7;酸性越强,pH越小;碱性越强,pH越大的结论。4.3借助网络优质资源优化教学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是优化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手段,它声像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特点,使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趣味浓郁,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还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选择性,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有利于个别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整合课堂教学,优化教学媒体运用是优化教学过程的新亮点。2000年,国家教育部“校校通”工程通知明确要求“用5-10年时间,使全国

32、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2004年7月19日广州市教育局华同旭局长在对外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全市中小学校建成校园网数量达562个,比2001年增加354个;大部分区县级市中小学校基本达到“校校通”,广州全市实现“校校通”的中小学校达1393所,占全市中小学总数的71.1。12个区建成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学校总数为313间。全市中小学数字化图书达到895万册,教学资源存储总量为48690G。开通学校网站的学校总数为525所。”这些数据表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已为师生共享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和利用教学媒体优化整合课堂教学

33、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进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更有效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尝试利用现代信息资源优化教学,让学生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进行意义建构,收到良好的效果。案例一:初中化学学习氧气的制法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在课余也能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模拟的练习,教师在课前向学生介绍了金华仿真化学实验室软件,让学生课外学习仪器组装,并在课堂上向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由于学生的作品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在课前画出的装置图,因此其中有不少是有缺陷或是错误的,但这些作品却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正确的观念。在课堂上,通过生

34、生之间、师生之间对这些装置图进行分析讨论,能够很好的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设计气体发生装置时应注意的事项,学会判断实验装置的合理性并能提出改进的建议。由于都是学生自己制作的作品,因此讨论特别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学习效果也得到提高。案例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既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国外相关的教育资源中,突破这一难点是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化学游戏软件,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配平的方法,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也比较符合建构主义的理念。在中国教育星多媒体教育资源平台(案例三:学习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时,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有关资料形成多媒体课件,利用现代媒体给学生以身临其

35、境的感觉,创设良好的情境和探究氛围,切实起到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该课的教学设计及多媒体课件分别获得全国环境教育教学课件一等奖和省课题研讨会一等奖。以下是该课件导入课题、创设情景、引导探索和结束课题的片段描述: 播放:播放古人“钻木取火”的图片,由火的产生开始介绍使用燃料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播放:镜头一转,接着播放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酸雨的危害等。(配音) 这些都说明燃料的使用会对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这节课我们来探究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以下进入实验探究活动。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同样有配图、动画或资料、数据配合学生完成整个实验探索过程,帮助学生学习掌握重要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的结束

36、。播放:利用媒体播放“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优美风景,让学生在欣赏优美风景的同时,回忆本节内容,激起学生对美好生存环境的向往,从内心深处感悟到保护环境,爱护地球,已经刻不容缓。(四)教学评价的优化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发展性学生评价既要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重,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强化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外在诱因和压力作用。特别指出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对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评价问题在课程实施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促进教师改进教法、优化教学活

37、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评价的优化实验探索。1、采用多元化学生评价方法另类评量,激发学生自主活动的积极性“另类评量”是建构主义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在教学评价上的反映。它不是以单一的多项选择方法,而是以观察、记录、让学生完成作品或任务、团体合作计划、实验、表演、展示、口头演说、检核表等多种方式进行;不是从单一的考试背景中,而是从广泛的背景(从教室到家庭到社会生活)中收集信息;而收集到的也不是单一的对标准呈现的试题反映的信息,而是在多种智力活动中如言语、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身体动作、音乐、人际和自我等显示出来的各方面表现的信息。“另类评

38、量”对学生的评量是从多个方面、多种能力综合进行的。例如,在学习高一化学环境保护一节,我们把这节课设计成由学生自主参与的开放式的活动课,让学生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主题以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方法,并根据不同的形式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表现作出相应的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是一些学习上的差生,觉得发挥自我价值的机会来了,均跃跃欲试,他们根据各自的强项,如电脑制作、表演、写作、绘画等方面的才能,自由组合小组(48人),共同合作,群策群力,创造出多种表达形式,有的小组编写成精美的手抄报;有的制成环保课件,用PowerPoint来展示多种环境污染(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的成因、危害、解决方

39、法,图文并茂,并配以精彩的解说;有的小组则以简短明快的小品刻画各人物对环保所持的态度;有的用调查报告、小论文来唤醒人们对环保的重视。其中手抄报和小论文在课前已张贴,课件和小品表演在课内进行。对各种形式的评价主要是以能否突出环保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的意识,占50分;其次对学生的各种技能的评价占30分,其中手抄报、小论文主要评价学生的排版、美工、写作等技能,课件主要评价学生运用电脑操作技能和对信息加工的能力,小品表演主要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再次是对学生合作精神的评价,占20分。最后综合自评、小组评、老师评三方面对学生在这次活动的表现作一个评价。评价的结果100的学生在

40、60分以上,学习后进生很感慨地说:“我终于合格了” ;有的学生则说:“原来环境污染不止酸雨问题,以后要多关注化学与社会的问题了” ;原来对学习缺乏信心的学生,也觉得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而是有能力的,也能学好的。 这样的自主活动课,不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到的化学知识在实践运用中得到提升,而且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综合的能力,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人文精神与意识,强化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类评量”评价方式的介入不仅对学生作出更全面的评价,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志,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2、利用活动课程开展学生化

41、学学业成就评价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学生的兴趣点、思考点各有个体化,但在活动课程中,由于学生的共同参与,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建立了融洽的人际关系,在合作探究中,每位同学都有可能成为某方面的特长生,每位学生的总潜能都有可能得到展示和开发,同时,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相互评价的基础,也为教师、家长、社会评价提供了条件。因此,在活动课程中引入评价机制,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积累知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活动课程是一项开放性的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鼓励学

42、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和体现,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因此,活动课程是一个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在活动中对学生的化学学业成就进行一个较客观的评价,打破传统的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起到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2.1活动课程中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目标活动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的,因此对于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设计应以此为基础。评价的目标并非甄别好学生与差学生,选拔优秀的学生参加比赛,而是通

43、过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从多角度、多侧面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发现每个人的长处和进步,依据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计划。2.2活动课程中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原则(1)整体与多元的原则人的智能发展是不平衡的,每个人都会显示出独特的认知特征。因此评价应把学生的个体素质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其主要组成因素(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从多维度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特点。(2)鼓励性质、过程导向原则不仅重视活动的结果,而且更重视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强调学生能力中的强项:他们能做什么和尽力做什么。反映学生的进步状况。适当地鼓励学生。(3)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以自评为主原则

44、“他评”体现了评价的多元,多角度和客观公正性,有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但“他评”只有与“自评”有机结合,使“他评”为学生自己接受、理解,才有可能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意识并最终产生为自我调节、自我激励的结果。学生根据评价内容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总结自己在活动中有什么收获,有什么进步,从而树立自信,不断进步。2.3化学活动课程评价方式与学业成绩的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模式如下:学生学习成绩平时考试成绩(60%)课堂表现(10%)化学活动课程表现(30%)化学活动开展结合平时教学以及研究性学习进行。每个学生一个学期至少参与一个问题的研究。题目自定,可以是实验探究、总结规律、网页

45、课件制作或调查报告等。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形式完成。研究结果的表现形式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小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网页课件等表现。完成任务后对自己的参与进行量化评价以及书面小结。学习总评中30%的分数按照三个等级算:十分满意 30,基本满意25,尚需努力 20。在开展化学活动课程中,激励性评价是很好的评价方式。激励性评价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以鼓励学生自觉主动提高自身全面素质为目的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在激励评价中采用多元评价标准:综合评价标准、充分运用个体内差异标准和对不同的评价对象采用不同的绝对标准,将评价对象学生的个体素质视为一个具有独立性的、有自身发展特点的整体进行评价,

46、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发展目标的差异和发展基础差异,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并激励他们对照标准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帮助他们制定改进和矫正的计划。采用这种评价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课程的积极性,同时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学习。3、利用阶段性测试实施学生自我反思评价美国心理学家弗劳威尔指出,元认知通常被广泛定义为任何以认知过程和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者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到学习活动中,就是对学习认知活动的认知。它要求学习者对自身的心理状态、能力、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要采用的学习策略和方法都有明确的意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检查、自我评价,从而肯定

47、、发展自己正确的行为,发现和改正错误或不良行为,使自己的学习活动得到调整和改善。这样学习者才能在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逐渐了解并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因此,实施发展性的学生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条件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十分重要。作为非选拔性的阶段性测试是目前学校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测试很多时候变成了单纯的考试、测验,变成了一些学校变相甄别、选拔学生的手段,不但未能利用评价的功能对教学过程进行诊断、调节和完善,而且,利用这些测验成绩进行的带有功利色彩的甄别、选拔性的排队,更使这些测试成为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妨碍学生健康发展的因素。实施新课程,

48、必须改变这种只关注选拔、只关注结果、只关注少数的评价理念,充分认识教学评价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教育、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树立以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我们认为,教学过程中的阶段性测试,其主要的目的,应是引导学生根据测试的结果,对以前的学习进行自我诊断、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因此,作为非选拔性的阶段性测试,学生在测试中所得到的成绩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发挥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让每一次测试都能够使学生有所感悟,使学生知道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从而对自己的学习作出改进,提高学习的效率。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测试给学生创造自我反思与自我评价的机会,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阶段性的反思和评价。如:通过对测试结果的评价,自我检查学习计划执行的情况,学习目标是否达到;通过对学习过程的表现进行评价,自我反思学习过程是否努力,学习方法是否需要改进,并对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进行正确的归因分析;通过反思总结自己成功的学习策略,逐步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监控和反馈小结。还有就是利用测试结果的分析对学习过程进行的反思,要运用各种反馈信息让学生了解在学习中自己容易犯的错误,可能遇到的困难,使学习在不断的反馈修正和改进的过程中逐步趋于完善,从而使学习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不断自我监控的过程。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和评价,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