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热能一大气的结构(五层)11km以下对流层越高气温越低;空气垂直运动旺盛;该层的高度:低纬度高纬度、夏季冬季1155km平流层越高气温微升或不变;由于这里气流稳定,所以飞机在这里飞哦,还飘有探空气球5585km中间层越高气温越低,其顶部是大气圈中最冷的部分;80km有个出现在白天的电离层D层85800km暖层(电离层)越高气温越高;强的电离层:E层和F层800km以上散逸层越高气温越高,空气很稀薄鲁附:从80km到暖层顶以上的10001200km内,会出现极光哦课后一思考题:我们主要关注、研究对流层,因为对流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
2、云雾雨雪等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此层。对于它的研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二大气的热能地球和大气的热状况是天气变化的基本因素。(1)地球气候系统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辐射,它从根本上决定地球、大气的热状况;而系统内部也进行着辐射能量交换。见下图:1. 大气获得的辐射有:a.直接吸收太阳辐射;b.对地面逆辐射的吸收2. 地面获得的辐射有:a.直接辐射;b.经大气散射后到达地面的部分some要注意的:太阳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内垂直投射在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有:日地距离、太阳高度角、日照时间大气对辐射的作用有:吸收、散射(使天空蓝蓝的)、反射反照率:到达地面的辐射被地面反射的部分占辐射量
3、的百分比;随地面性质和状态不同而有很大差别(2)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系统与宇宙空间进行能量交换(through太阳),系统内部也不断以辐射和热量输送形式交换能量。全球处于辐射平衡,但是辐射平衡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一一(详见P.95和96,一定要自己看哦)三气温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地理位置、海拔、气块运动、季节、时间、地面性质(1)气温的日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时太阳辐射最强,但地面储存的热量传给大气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气温最高值不是出项在正午而是出现在午后2时前后。而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2)气温的年变化/请顺便重点看看P.97第三四段,谢谢(3)等温线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可以与等压线、等高
4、线类比)影响气温水平分布的因素有:地理纬度,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起伏,洋流(4)垂直分布逆流层:某些特殊情况下,温度随高度而增加的气层。逆流层对空气垂直对流起到削弱阻碍的作用,大气悬浮尘埃以及污染物难以throughit而向上扩散的第二节大气水分和降水(1)大气湿度相对湿度日变化通常与气温日变化相反(103页有张小小图)相对湿度分布还随距海远近与纬度高低而不同(2)蒸发与蒸发量影响因素有:大陆还是海洋呢;蒸发面的温度、性质、性状;空气湿度;风(3)凝结的条件1.空气中的水汽要达到饱和或过饱和2.有凝结核(4)水汽的凝结现象1.地表面的露(温度在零度以上)霜(温度在零度以下)影响农业,若发生
5、霜冻会威胁到农作物雾凇(俗称“树挂”)多出现在寒冷而湿度高的天气条件下雨凇(俗称“冰凌”)2.大气中的雾对能见度影响很大,它的形成条件有(1)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2)冷却过程有凝结核地理分布:沿海多于陆地,高纬多于低纬云云(重点啦,我想)云的外貌不仅反映当时的大气运动、稳定程度和水汽状况,也是天气变化趋势的重要趋势;云的分类要区分好哦积状云是热力对流,层状云是动力抬升,波状云是大气波动,地形云是地形抬升(具体请看课本啦,还有图呢)全球的云量带赤道多云带,纬度20到30度少云带,中高纬多云带(5)大气降水降水的形态有:雨,雪,霰,雨夹雪,冰雹(都很爽滴)降水形成的条件:雨滴下降速度超过上升气
6、流速度;雨滴从云中降落到地面前不至于完全被蒸发即雨滴要足够大才可以降水的云滴增大的两个过程:云滴凝结(或凝华)增长;云滴的冲并增长降水的类型(重点,好好看哈):对流雨,地形雨(焚风效应),锋面(气旋)雨,台风雨降水量:指降落在地面的雨、雪、雹等,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在水平面上的水层厚度降水的季节变化的影响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全球降水的年变型有:赤道型、热带型、副热带型、温带及高纬型全球降水量的地理分布(重点):1.赤道多雨带降水量全球最多,气流方向与地形相配合2.南北纬15到30度少雨带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但是受地理位置、季风环流、地形的影响,这一带有些地方降水
7、也丰富(如乞拉朋齐、我国沿海地区)3. 中纬多雨带主要受天气系统影响,锋面、气旋活动频繁4. 高纬少雨带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大气含的水汽少,当然很少降水啦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一大气运动的类型:(1)垂直运动;(2)水平运动,其中以垂直运动为主的气流称为上升或下沉气流;二作用于空气的力有(1)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使空气运动即形成风和决定风向和风速的主导因素;(2)地转偏向力,不影响风速,只影响风向,其中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0,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3)惯性离心力,与风的运动方向垂直;(4)摩擦力,其中气层间的阻力称为内摩擦力,主要通过湍流交换作用使气流速度发生改变,地面对气流的阻力为外摩擦力,摩
8、擦力总是与气流运动方向相反,使风速减少,地转偏向力也减少,从而使气流的运动方向并不与等压线平行而是成一定的角度;摩擦力的大小在大气不同高度不同,近地面为最大,高度越大作用越小,到1至2千米以上可忽略不计,此高层一下的气层为摩擦层,此层以上为自由大气;三自由大气中的空气运动(1)地转风:指自由大气空气做等速,直线水平运动,地转风与地转偏向力的关系可用白贝罗风压定理解释,即在北半球地转风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在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右,高压在左,不考虑摩擦力时,地转偏向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平衡,地转风是严格平衡运动,空气质点的速率和方向都不变,即等压线是直线;2)梯度风:自由大气中空气做曲线
9、运动时,作用于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达到平衡时的风;当空气做直线运动时,所受惯性离心力为0,梯度风就变成地转风;由于等压线有气旋和反气旋弯曲两种,所以存在气旋和反气旋区内两种梯度风之分,其中北半球的气旋区内梯度风力的平衡状态为: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所以在中纬度低压槽区的梯度风比之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梯度力的地转风的风速小;反气旋区内为: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惯性离心力,故平衡时风速大于地转风;四风随高度的变化1)地转风随高度的变化热成风,随高度的变化,水平温度梯度的变化导致水平气压梯度的变化,热成风形成的原因(参考课本121页)2)摩擦层中风随高度的变化,在水平
10、气压梯度力不随高度变化的前提下,随高度的增加风速也增加,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高度很小时,风速随高度增加速度很快,但风向改变不大,而在较大高度上,风速增加缓慢,风向偏转显著;五大气环流的主要表现形式:全球星系环流,三圈环流,定常分布的平均槽脊和高空急流,西风带的大型扰动,季风环流;(1)全球环流:全球分为七个气压带,分别为赤道低压带,南北纬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南北纬极地高气压带,气压带每年随等温线的移动,对气候季节变化有重要的影响,例如印度的季风气候就是受风带和气压带随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另外,气压的分布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海陆对于气压分布的影响因季节而异,例如夏季的亚洲低压使
11、副热带高压带被割断,冬季的西伯利亚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割断;(2)行星风系:不考虑海陆和地形的影响,地面盛行风的全球形式称为行星风系,全球地面行星风系主要包括三个盛行风带:信风带(在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西风带(北半球为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和极地东风带(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六经向三圈环流(1)信风环流,属于热力环流,由于地转偏向力作用,气流在高空东转出现高空西风;(2)中纬度环流,从地面到高空都盛行西风,地面的风速指向低纬,高空的风速指向高纬;(3)极地环流圈,由副热带高压带流向极地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在中纬度地区形成西风,在它到达极地低压带时与由低级高压
12、区下流的偏东冷气流在60度附近相遇形成极峰,从副热带高压区吹来的暖气流沿极峰向极地地区上滑,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变为偏西气流,最后在极地冷却下沉;七高空西风带的波动和急流(1)高空的风不受摩擦力作用,地转偏向力使气流与等压线平行,对流层上空高空西风带环绕极地并形成巨大的漩涡,高空西风带还会出现波动和次一级漩涡,波动形成于极地冷气团和热带气团的狭长交汇地带,向赤道的一侧形成冷低压槽,向极地一侧形成暖高压脊,当波动加深时,会交错出现孤立的低压中心称切断低压,高压中心称阻塞高压,这个过程把冷空气带到低纬,把暖气流带到高纬,完成高低纬之间的热量和动量输送;(1)与波动相联系是急流的最大风速区,在北半球
13、,其最大值冬季位于27度附近的200hPa高度上,风速达40米每秒,夏季最大值减弱到15到20米每秒,位置北移到42度附近的300200hPa之间,急流往往同锋相联系,与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同时还对航空活动,人工烟云和云的运行产生影响;八季风环流1)季风是指大陆和海洋间的广大地区,以年为周期,随着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季风是海陆季风环流的简称,世界著名季风有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其中东亚季风是由海陆热力差异形成,属于热力环流;南亚季风是由赤道低气压带随季节移动形成;但这些并不是唯一原因,其他因素如海陆位置的分布,形状,大小和行星风系的季节移动等;(2)南亚和东南亚是世界著名季风
14、区,其环流特征为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且两者的转化多为爆发突变;冬季风时期,降水稀少,夏季西南风期(610)是主要的降水季节,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80%,夏季风前(45)气温为一年最高;(3)东亚季风,其范围包括我国东部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冬季风盛行时气候特征为低温,干燥和少雨,夏季风盛行时为高温,湿润和多雨;九局地环流由局部环境如地形起伏,地表受热不均等引起的小范围环流,称为局部环流;其类型有;(1)海陆风,主要在沿海地区,由海陆热力差异引起,风向转换以日为周期;(2)山谷风,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自由大气增热强烈,暖空气沿坡上升,近地面低压,称为谷风,夜间山坡辐射冷却,降温迅速,
15、谷底中同高度的空气冷却较慢,下层风由山坡吹向山谷,称为山风;(3)焚风,受地形影响,背风坡气温比迎风坡同高度气温高,从而形成相对干热的风,即焚风(具体参照课本133页);十主要天气系统大气中引起天气变化的各种尺度的运动系统为天气系统,主要的天气系统有气团,锋,气旋和反气旋;(1)气团和锋,气团是指在广大区域内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和垂直稳定度等物理性质较均匀的大块空气气团;由于大气的热量和水汽主要来自地表,因此地表的温度和湿度状况对气团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只有在稳定的环流条件下才能使气团长时间停留,环流条件改变,气团将在大气环流的牵引下离开源地,一旦移到新的环境,就会改变原有的属性,获得新的属
16、性,这一过程称为气团变性;气团按热力性质可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冷暖气团是根据气团温度与所经下垫面的温度对比来定义的;一般而言,由低纬流向高纬达的是暖气团,由高纬流向低纬的是冷气团;暖气团使到达区增暖,冷气团使到达区变冷;冬季从海洋移向大陆的气团是暖气团,反之是冷气团;根据气团源地和下垫面的不同气团有如下:名称主要天气特征主要分布地区冰洋大陆气团(Ac)气温低,水汽少,气层稳定,入侵冬季大陆时会带来暴风雪天气南极大陆,65度以北,冰雪覆盖的极地地区冰洋海洋气团(Am)性质与冰洋大陆气团相近,夏季从海洋获得热量和水汽北极圈内的海洋上,南极大陆周围的海洋极地(中纬度或温带)大陆气团(Pc)低温,干燥
17、,天气晴朗,气团底层有逆温层,气层稳定,冬季多霜,雾北半球中纬大陆的西伯利亚,蒙古,加拿大,阿拉斯加一带极地(中纬度或温带)海洋气团(Pm)夏季同(Pc)相近,冬季比(Pc)气温高,湿度大,可能出现云和降水主要在南半球中纬度的海洋上,以及北太平洋,北大西洋中纬度洋面上热带大陆气团(Tc)高温,干燥,晴朗少云,底层比稳定北非,西南亚,澳大利亚和南美洲一部分副热带沙漠区热带海洋气团(Tm)底层温暖,潮湿不稳定,中层带有逆温层,阻挡对流发生,不易发生降水副热带高压控制的海洋上赤道气团(E)湿热不稳定,天气闷热,多雷暴在南北纬10度之间的范围内其中极地海洋气团是极地大陆气团移动到海面变性形成;影响我国
18、的气团属于多变性气团,冬季为极地大陆气团,热带海洋气团仅影响东南和西南部的季风区,夏季极地大陆气团北移到长城以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我国大部分,这两种不同性质气团的交汇是形成夏季降水的主要原因,热带大陆气团影响西南地区,形成酷暑天气;3)锋极其分类,温度和密度差异很大的两个气团相遇形成的狭长过渡区称为锋;锋面两侧的空气湿度,温度,气压,风,云等气象要素有明显的差别,锋面的坡度愈大天气变化愈剧烈,且锋面的坡度倾向于冷气团一侧,倾角随高度增加而逐渐减少,锋一般出现在低压槽中,锋两侧的风向通常为气旋式变化,即锋前吹西南风,锋后吹西北风;锋可分为冷锋,暖风,准静止锋,锢囚锋四种类型的锋;根据形成锋的气团
19、源地类型,将锋分为冰洋锋,极锋,赤道锋;(4)锋面的天气锋的类型特征天气情况冷锋(1)缓行冷锋(2)急行冷锋锋面坡度为1/100云雨天气在锋后,离锋越远,云层越厚锋面坡度为1/501/70,锋前暖空气被激烈抬起,实际天气与暖空气的性质有关夏季暖空气湿润,易发生对流不稳定,常出现积雨云和雷雨天气;冬季暖空气较干燥,地面锋前易出现层状云暖锋坡度约为1/150,云层从地面锋位置向前延伸降雨带在锋前冷区,为连续降水,历时长,但强度较小准静止锋很少移动或移动速度非常缓慢云雨区大,连阴雨天气锢囚锋由两个移动锋面相遇形成,云系具有两个锋的特征锋面的两侧都有降水区,降水强度大4)气旋,气压中间低,四周高的水平
20、空气漩涡,根据气旋产生的位置,将气旋分为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温带气旋主要出现在东亚,北美洲,地中海地区,热带气旋形成于热带海面;气旋的天气特征:强烈的上升气流有利于成云降水,气团湿度大的更容易发生降水,气团干燥的仅形成薄云;热带气旋是造成台风的原因;旋转方向在北半球为逆时针方向,在南半球为顺时针方向;5)反气旋,气压中间高,四周低的空气漩涡,反气旋范围内没有锋,中心多下沉气流,天气晴好;反气旋可分为冷性反气旋和暖性反气旋,冷性反气旋是在下垫面温度很低的条件伴随着冷空气的堆积形成的,活动于我国的冷性反气旋冬季最强,春季最多,就是所说的寒潮,寒潮形成降温,大风天气,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形成于亚热带的
21、暖性反气旋是常年存在的稳定高压区,厚度大,可到达对流层上层,夏季暖性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天气晴朗炎热干燥,我国每年78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就因为盛夏被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盛行下沉气流,即使气流来自海洋,空气湿度大,但因为下沉气流阻碍地面空气上升,难以形成云雨,天气湿热;反气旋在北半球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南半球为逆时针方向;气候的形成(1)气候:指某一地区多年间大气的一般状态及其变化特征,是各种天气现象的多年综合;(2)地球的气候系统包括:大气,海洋(水圈),冰冻圈(低温层),岩石圈,生物圈;(3)气候系统的特性:热力学特性(气温,水温,冰温,地温);运动学特性(风,洋流,垂直运动,水
22、平运动);含水性(空气的湿度,云,雪,冰的含水量,低下水位);静力学特性(大气和海洋的压力和密度)4)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因素;5)气候带和气候类型气候带气候类型气候特点主要地区景观低纬度气候赤道多雨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赤道低压槽控制,盛行赤道气团)赤道南北纬5度10度,干果盆地,亚马逊平原,印尼热带雨林,森林高达茂密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多,夏季集中南北纬10度25度信风带大陆东岸热带海洋中岛屿上,如夏威夷热带干湿气候受赤道气团和热带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干湿季明显,全年咼温南美洲和非洲5度15度纬度带内高草原为主,散生耐旱乔木,形成热带疏林草原热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
23、(1)热带干旱气候(2)热带西岸多雾干旱气候(3)热带半干旱气候(1)终年受副热带咼压和信风带控制,全年咼温干燥非洲的撒哈拉沙漠,西南亚的阿拉伯沙漠,澳洲西部和中部沙漠沙丘,荒漠(2)受沿岸寒流影响气层稳定,降水稀少,全年高温热带大陆西岸多雾荒漠(3)有短暂的雨期,出现在太阳咼度角较大季节热带干旱气候区边缘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发达,热带气旋活动频繁,全年高温,有干湿季,夏季降水较集中纬度10度到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印度半岛热带季雨林中纬度气候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1)亚热带干旱气候(2)亚热带半干旱气候与热带干旱气候相比,凉季气温较低,有气旋雨南北纬25度35度之
24、间大陆内部和西岸亚热带沙漠夏季气温稍低,冬季降水稍多亚热带干旱区外缘有草类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温,四季分明,季风发达,夏季降水集中亚热带大陆东岸,纬度2535之间,我国秦岭淮河以南,日本亚热带季雨林亚热带湿润气候夏热冬温,四季分明,降水均匀,冬夏温差较亚热带季风气候小南北纬2535度之间北美洲大陆东岸,墨西哥湾沿岸亚热带季雨林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咼压和西风带的控制,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暖多雨,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加利福尼亚沿岸硬叶常绿灌木林温带海洋气候终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气团控制,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纬度4060度温带大陆西岸如英国,法国温带阔叶落叶林温带季风气候夏冬季风方
25、向、四季变化明显,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北纬3555度亚欧大陆,如我国的华北和东北,朝鲜半岛北部温带落叶落叶林温带大陆湿润气候冬雨稍多,夏季有对流雨但不十分集中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气候偏南以温带阔叶落叶林,偏北以针阔混交林温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1)温带干旱气候(2)温(1)年降水在250mm下北纬3560度亚洲和北美洲大陆中心地带,阿根廷沿岸(后者主要位于大陆中心或沿海有高山屏障)温带荒漠(2)年降水来量约250500mm带半十旱气候矮草草原高纬度气候副极地大陆气候受极地海洋和大陆气团的影响和控制,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年降水量少,且集中于夏季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约5065度N呈连续带状分布针叶林极地长寒气候(苔原气候)全年皆冬,降水量200300mm,蒸发微弱,沿岸多云雾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大陆的北部边缘,格陵兰岛沿海地带和北冰洋植被为苔藓,地衣和小灌木,苔原景观极地冰原气候全年寒冷年降水量小于250mm(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源地)格陵兰,南极大陆冰冻咼原,北冰洋中靠近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导医工作流程》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集合大全【人员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集粹选集【人事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汇编大全【员工管理】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合集【职工管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大全【员工管理篇】十篇
- 《员工的激励与考核》课件
- 《语文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 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专项训练03 论述题30(答案及解析)
- 《标准的理解要点》课件
- 胆石症教案完
- 护士个人优点和缺点(六篇)
- 教师管理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 2021年新高考语文Ⅰ卷真题现代文阅读《石门阵》解析
- 老化测试记录表
- 金属齿形垫片安全操作规定
- (完整版)ABAQUS有限元分析实例详解
- 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2023学年度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附详解)
- 拍卖行业务管理制度拍卖行管理制度
- 焊接工序首件检验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