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花朵在歌声中成长——儿童歌曲赏析(一)_第1页
祖国的花朵在歌声中成长——儿童歌曲赏析(一)_第2页
祖国的花朵在歌声中成长——儿童歌曲赏析(一)_第3页
祖国的花朵在歌声中成长——儿童歌曲赏析(一)_第4页
祖国的花朵在歌声中成长——儿童歌曲赏析(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祖国的花朵在歌声中成长一一 儿童歌曲赏析(一)作者:日期:祖国的花朵在歌声中成长一一儿童歌曲赏析(一)-音乐论文祖国的花朵在歌声中成长一一儿童歌曲赏析(一)陈辉编者按:从上世纪初沈心工、李叔同创编学堂乐歌,到本世纪初谷建芬为古诗词谱写“新学堂歌”,中国儿童歌曲已经走过百年历史。 一百年来,中国儿童歌曲创作 经历了从萌芽到逐步成熟、发展、壮大的过程。本刊从 2015年第1期开始陆续 刊登陈辉老师撰写的祖国的花朵在歌声中成长一一儿童歌曲赏析 。让我们随 着时代的脚步去追寻那些曾经在祖国的孩子们心中烙下深刻印记的儿童歌曲。20世纪初,在爱国主义和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思想大潮的推动下,中国现代音乐和音乐教

2、育的萌芽一一学堂乐歌兴起。学堂乐歌的内容大部分是反映当时 中国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要求学习欧美科学文明, 实现“富国强兵”以抵御 外侮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由于当时我国音乐发展水平相对落 后,学堂乐歌大多采用欧美及日本曲调填词。首次揭开学堂乐歌创作扉页的是沈 心工,1902年他在日本东京留学期间试作的 兵操(后名男儿第一志气高) 是我国第一首学堂乐歌。学堂乐歌尽管以填词为主,亦不乏词曲结合自然、通俗 流畅、脍炙人口的优秀之作。其中,以沈心工与李叔同的乐歌创作最有代表性。沈心工的乐歌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歌词浅显易懂,曲调简洁流畅,朗朗上口,如黄河、赛船、兵操、铁匠、竹马等。李叔同的乐

3、歌则具有文人的典 雅气质和艺术性特征,词曲结合的音韵协调,如祖国歌、送别、春游、西湖、早秋等。“相比较而言,沈心工的儿歌侧重于质朴、通俗的阳刚之美,对五四以后群众歌曲的创作影响比较大;李叔同的儿歌侧重于含蓄、典雅的阴柔之美,对五四以后艺术歌曲的创作影响较大。”沈心工和李叔同对 乐歌创作、教学作出了突出贡献,有力地推动了儿童歌曲的发展。学堂乐歌开创了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和儿童歌曲创作的先河,此后的百年里,我国儿童音乐创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学堂乐歌时期的 儿童歌曲创作在思想上还停留在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在技术上还处于“拿来” 和“模仿”阶段。总而言之,学堂乐歌时期是我国近现代群

4、众歌曲及儿童歌曲创 作的萌芽和起步阶段。兵操I S D Y优心工潮55 I S5 I Z2 2 I 3 0 | 55| S5 3 男儿第一 志气高.年纪不妨 小“ 哥哥第第 手相招奉红 |l 0 ! 5 S 0_a |5_E 3 |S2 t_2 |3 0 |来作其队 攥. 兵官拿着 刀.小具版怆0_9 5 3 |2_2 9 | 1 0 |?. * e 5 3 |Att-W H威,Mtt嚓建睦庵XL 一接再提SBM U H 0 | 红 I将身体 好 篇来打仗 立功劳.勇见志, 高档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我国第一首学堂乐歌,是沈心工于1902 年在日本东京留学期间的处女作,系借鉴日本歌曲手戏

5、曲调作词而成。歌曲 号召人们从小锻炼身体,长大报效国家。在当时,孩童游戏操练必唱此歌,1904 年,沈心工把此歌收入自己所编的学校唱歌集,出版后,此歌不胫而走,家 喻户晓。歌曲旋律琅琅上口,基本上是一个乐句的重复,易记易唱,富有童趣。五声音阶的曲调简单而不乏味,歌词通俗易懂,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歌曲可分 三小段,每段8小节。第一段完全借用手戏的曲调;第二段末句根据字数调 整了单位拍音符;第三段开头发生“换头”式的变化,最后回到第一段的结句。虽然是简单的移植和发展,但毕竟是迈出了第一步,该歌具有开学堂乐歌风气之 先的意义春游i i 5 S4 2 1.;3 3 _32 7 1-万花飞号 春人下”1

6、1115 5 1, . |8春游是李叔同运用多声部创作手法谱写的一首抒情歌曲,初刊于 1913 年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创办的 白杨杂志上。该歌曾在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 中广泛传唱。花外疏钟送夕阳”,透露出作者淡歌曲以诗一样的语言描绘了 “游春人在画中行, 万花飞舞春人下”的迷人意 境。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规整严谨,第二乐段的后两句再现了第一 乐段的后两句,具有前后呼应的艺术效果;全曲七言律诗严密的起承转合结构, 和西方古典音乐的严谨曲式浑然天成、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歌曲为 6/8拍, 具有圆舞曲的风格:平稳中带有上扬的旋律,给人一种轻舞飞扬的感觉,生动地 表现了春风拂面,万物复苏自然景象和人们的美好心情。 歌曲为大调式,和声简 单,三个声部在主和弦与属和弦之间转换,有的地方出现了属七和弦和重属和弦, 还采用了近关系的转调,这些西方作曲技法的运用,和中国清新淡雅的古典律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