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语文八下《错过》教案说课稿6篇_第1页
苏教语文八下《错过》教案说课稿6篇_第2页
苏教语文八下《错过》教案说课稿6篇_第3页
苏教语文八下《错过》教案说课稿6篇_第4页
苏教语文八下《错过》教案说课稿6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庙中学有效教学教案                              主备:何宏飞课题错       过教师补充教学目标 1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  2学习辩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式。 

2、0;3品味语言的哲理性。  教学重难点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和语言的哲理性。教学方法阅读感知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关键是你应该如何对待错过。(板书课题及作者。) 介绍作者。(出示课件1)     刘心武,当代作家,四川成都人。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要求:记住作者及作品。) 二、自主学习     

3、;(出示课件2)     师范读课文,学生自主完成下列题目。     1熟读课文,识记字词。      2了解本文的写作内容。     3找出文章中富含哲理的语句。    4比较和其他文体的异同。 三、合作学习     1找出不理解的语句,小组内交流。   &

4、#160; 2说说读完本文后的感受,同位交流。 四、反馈交流    (出示课件3)     1给加点字注音。     2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3找出文章中富含哲理的语句。     明确:(此题开放性强,只要学生能够找出句子,并言之有理皆

5、可。)     教师可从以下几句重点指导,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     (1)“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定的到站。”     (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    

6、0;(2)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住了最关键最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把“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颂“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从而肯定了“错过”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     (作者的这段话使我们不由得

7、想起了描写保尔柯察金在墓碑前的心理活动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目碌碌羌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此时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抓住人生的机遇努力向自已的人生车站奋进。)     4本文与我们学过的其他文章有什么不同?     明确:(本

8、文是文艺性政论文,即杂文,它符合一般议论文的特点即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文章的结构。)     (文章开头摆出“错过”现象,从中提出问题,然后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许多“错过”,怎样正确对待“错过”。在分析问题时,充满着辩证的色彩,对具体问题作了具体分析,很有说服力。结尾总结全文,深化论述的中心。) 五、梳理巩固     学生交流本节课所学知识。 六、拓展训练     做成长资源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七

9、、布置作业    完成成长资源。 教学反思: 错过教案9 作者:leeshu 加入日期:09-05-24 错过 刘心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学习辩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法。 2、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讨论点拨,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情感目标: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并能产生新的认识,从而启迪 我们要把握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教学重点】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并能产生新的认识,体会生活的哲理

10、。【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教学方法】采取整体感知,品读欣赏、拓展延伸、质疑探究的模式进行。【课时安排】 二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周星驰大话西游电影中的一段台词。(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摆在眼前,可是我没有好好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可以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的话,我会跟那个女孩子说我爱她,如果非要把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电影中的孙大圣,因为错过了一段纯洁美好的爱情而后悔不已,当代作家刘心武对错过这一现象也有他独特的感受。二、整体感知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强调重要的生字词。2、学生用

11、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合作学习:找出不理解的语句,小组内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探讨。3、再读课文,了解本文的写作内容、写作思路、论证方法和修辞方法,比较本文和其他文体的异同。让学生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议论文的三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判断本文是否也采用这三步骤呢?明确:全文共15段,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提出问题,摆出事实:大小错过真不少。第二部分(第36段),分析问题,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第三部分(第713段),解决问题,具体论述怎样正确对待'错过'。第四部分(第141

12、5段),总结全文,强调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到达终点站。结论:文章开头摆出“错过”现象,从中提出问题,然后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许多“错过”,怎样正确对待“错过”。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反复运用多种修辞、长短句、整散句使论证生动形象,这和一般的议论文不同。三、品读欣赏1、文中12、13段看似矛盾,应怎样去理解“得”与“失”?2、文章中说:'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13、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错过?试结合阅读课文并谈谈你的看法。明确: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所以必须'习惯'过错;错过自有意义,人'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愫。''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产生'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所以必须'品味'过错。四、拓展延伸1、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你有过“错过的经历吗?请用“从到”说一说。2、面对“错过”你是怎样表现的呢?找寻课文中的话语来概括它或勉励自己。小组探究交流,集体研讨

14、。3、有一句广告词这样说:“人生有如一次旅行,不必在于目的地在哪儿,关键在于美好的风景和心情。”请分析此观点与本文观点的异同。五、小结这是一篇文艺性议论文,即杂文。文章辩证地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我们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结语:错过,一切是过去,卢梭的忏悔录记录着一切错过,记录着他迷惘中的醒悟。错过,一切是过去,顾炎武的日知录记录着一切的过错,记录着他心灵的光彩。我们或许错过了流星划过时的许愿,或许错过了浪花打在礁石

15、时的祝福,或许错过了聆听只说一遍的故事,但是一个人生只走一回,我们错过的一切是过去,这世上有无数流星。无数浪花,只要我们细细咀嚼错过,我们错过的不会是每一个。送一些名言与同学们共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有思,善莫大焉”“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附: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大小错过之多 把握关键机会分析问题:产生错过原因含笑到达终点 解决问题:怎样对待错过 教学反思: 1、在文本的理解上学生存在很大困难,除了文章语言本身就含蓄隽永之外,也反应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2、在情感教育上,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发很大,它让学生认真审视之前的经历,理智地面对曾经的失去,更好地把握以后的

16、机遇。我相信凡真正走进课堂的学生都会在心里埋下这颗反省的种子,我期待它们生根、开花! 错过教案8 作者:boyering 加入日期:09-04-09 错过基础知识一、字贻(yí) 颟顸(mn hn) 渊薮(su) 驾驭(yù) 憬(jng)悟二、字词跳槽:比喻辞去现有职务,另谋高就。贻误:错误遗留下来,使受到坏的影响。万无一失:一点闪失都没有。斑斓多味:丰富多彩的意思。 颟顸糊涂,不明事理。渊薮:比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渊,深水,鱼所聚处。薮,水边草地,兽所聚处。侥幸: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驾驭:使服从自己的意志而行动。 憬悟:醒悟。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

17、的局势。变幻:不规则地改变。重点难点分析1、层次概括:第一部分(12),提出问题,摆出事实:大小错过真不少。第二部分(36),分析问题,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第三部分(713),具体论述怎样正确对待“错过”。这部分属于解决问题。第四部分(1415),总结全文,强调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要把握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到达终点站。2、写法全解:(1)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文章的结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文章开头摆出“错过”的现象,从中提出问题,然后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许多“错过,怎样正确对待“错过”。在分析问题时,充满着辩证的光彩,对具体问题作了具体分析,很

18、有说服力。结尾总结全文,深化论述中心。(2)两两对比,相得益彰一是正反论证。如第三段提出了“人生的路啊,为什么,为什么总是充满了这样多的错过?”这个问题后,先用反问句进行反面论证,紧接着进行正面论证。二是对比论述。例如,第七段和第八段,“没有意识到错过”与“能意识到自己错过”相对比,突出“意识到”的重要性。在分析错过时,又把“有机会再次相遇”的“错过”与“时不复返,机不再来”的“错过”相对比,强调了如何正确对待这两种不同的“错过”的态度和方法。(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语言鲜明,生动,含蓄具体表现在,设问与反问并用。广泛使用比喻句,如最后两段文字。长句与短句并用。如开头第二句长达150字,显得语

19、意周密,第十二、十三段,分别只由一句不长的话构成。整句与散句并用整句如:“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又如:第十二、十三段两句。整句可以使结构匀称,铿锵有力。当然,全文仍以散句为主,这样可以灵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此外,文中还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如“为什么,为什么总是”,两个“为什么”加重了疑问的口气,加强了问句的力量,进一步促使读者去思考。3、难点全解:怎样理解第二段的长句的含义?“从在商场所看中的一件很适合于自己,并且价钱也不算昂贵的衣衫,竟因不必要的犹豫,放弃了购买,而再次去那商场,满眼都只是不如那件的样式,这类小小的错过,到明明有一个很好的跳槽机会,不仅去了那里可以收入更丰,更重要

20、的是能与自己的兴趣更贴近,却只是因为决心下得迟点,因而痛失良机,那样大大的贻误总算起来,真是不少!”这个长句有150字,不可谓不长。但它并不是一个复句,而只是一个长单句。它的主干是:(大小贻误)(真)是不少。“从到”是个长长的介词结构。“从”是十介词,它一般可和“到或“至”搭配使用,引进起止两点。这个介词结构的起点是:从在商场所看中的一件很适合于自己,并且价钱也不算昂贵的衣衫,竟因不必要的犹豫,放弃了购买,而再次去那商插,满眼都只是不如那件的样式,这类小小的错过。“从”这个介词一直“管”到“错过”为止。这个介词结构的终点是:到明明有一个很好的跳槽机会,不仅去了那里可以收人更丰,更重要的是能与自

21、己的兴趣更贴近,却只是因为决心下得迟点,因而痛失良机,那样大大的贻误。“到”这个介词,一直“管”到“大大的贻误”。由两个这样复杂的介词结构,构成了句子的附加成分(即状语),从而使一个单句复杂化。课本答案一、文章中说:“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错过?试结合阅读课文并谈谈你的看法。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所以必须“习惯”错过;错过自有意义,人“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愫”,“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产生“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所以必须“品味”错过。(大意如此,不求统一)二、下面这

22、个句子运用通俗的比喻讲出了令人深思的道理,你能用简洁明白的话直接说出它的意思吗?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宙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健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最根本的追求。三、从文章来看,“错过”可以转化为“掌握”,也可能几近于“过错”。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有没有“错过”转化为“掌握”的情况,你从中悟出了什么?试说给大家听听。略。四、熟读课文。略。错过教学设计6 作者:rddhr 加入日期:07-08-29 错 过教学目标:1 理解作者观点2 品味形象含蓄的语言3 学习面对错过的积极态度教学重点难点:形象含

23、蓄语句的理解一 导入1 当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泰戈尔2 了解刘心武 结合初中语文作业本预习作业3 文体:文艺性政论文,也称杂文,一般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 感知1 指名朗读,根据思路梳理文章内容,可用原文的话概括2 提出问题(12):大小错过真不少 分析问题:(36)人生为什么充满了许多错过:人生常态 解决问题:(715)怎样看待错过:习惯 品味三 品读感悟1 提出错过,文章举了生活中的哪两件事?2 模仿“从到”句式说说你生活中的错过3 对于这一人生常态,作者用一句耐人寻味的句子总结,品味: “没错过”理解“经纬线”“斑斓多味”4 错过是一种失去,如果

24、你很好地对待,那么这个失会转化为得,怎样看待错过会使失化为得呢?自由读文章第三部分,在关键词句上做上记号失 看待错过: 暂时 驾驭 得:硕果 永久 咀嚼 厚度 亮度5 面对错过,人们也会有消极的反应,你认为生活中哪些思想言行是面对错过的消极反应,作者怎么认为 没有意识到错过灵魂颟顸 意识到了没有行动错过即过错 采用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6 是否可以坦然面对所有的错过,错过的都不要紧?最关键最美好的不能错过7 体味: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比喻:美景奇景比喻人生过程中的许许多多

25、机遇,预定的车站比喻关键的机会,关键的转折点三 总结1 用简要的话补全下列文字大小错过真不少,不要为此空烦恼。因为得失本一家,错过就是真生活。有的机遇会再现,要化错过为掌握。 , 。(有的错过不再来,要细咀嚼这苦果。)人生错过无限多,要能习惯与品味。小的错过不要紧, 。(只要大站不错过)2 论证方法:讲道理,对比论证四 拓展延伸1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但本文却是雄辩胜于事实。我们就来“让事实说话。根据文章内容的理解,阐述你的看法 补充:(1)苏轼的一生都充满着传奇的色彩。在他人生最得意之时,一不小心,他就错过了最美好的仕途生活,走进了人生的低谷,然而,他却没有选择放弃,放弃心中的信念,在

26、一块巴掌大的天地中人生点滴况味,终于在山与水之间发现,原来平淡才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味道。他看淡了,看开了,悟出了“归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一更高的人生境界。(2)徐本禹,这个让所有国人湿润眼睛的年轻人,毅然离开繁华的城市,只身来到贫困的农村做义教,用自己娇嫩的肩膀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顶住了贫穷。用他的行动灼痛了我们的眼睛,他错过了繁华的都市,错过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然而,他没有错过心中那种神圣的季节,没有错过孩子的眼光。虽错过城市的风景,他却给山区带去了希望、光明。2 仿写 梅花错过了与春天的温馨约会后,毅然选择在凛冽的寒风中开放,于是就有了在冰天雪地里一株灿然开放的梅花的孤高身影。

27、导航灯错过了与白天的相聚时光,依然选择在黑夜中释放它的光芒,于是就有了在狂风暴雨的黑夜里蓦然出现的一方光亮。 。 结语:错过,一切是过去,卢梭的忏悔录记录着一切错过,已记录着他迷惘中的醒悟。错过,一切是过去,顾炎武的日知录记录着一切的过错,已记录着他心灵的光彩。我们或许错过了流星划过时的许愿,或许错过了浪花打在礁石时的祝福,或许错过了聆听只说一遍的故事,但是一个人生只走一回,我们错过的一切是过去,这世上有无数流星。无数浪花,只要我们细细咀嚼错过,我们错过的不会是每一个。“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有思,善莫大焉。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作者EMAIL:rddhr 错过教案 一.

28、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29、60;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讨论点拨,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    二.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3    三.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

30、#160;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习本单元重在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感悟作者对人生的独特体验,并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 整合,产生对生命历程的更新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与人生品位。故教学中应注重对文本的阅读,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透过语言把握感情。另外还应提倡学生对文章有自己的个性反应,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和生成新的意义。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有人生历程的真正意义何在 导入新课。&

31、#160; (二)简介作者。  (三)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请同学听老师读一遍课文,读的过程中,思考两个问题: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述错过一文的内容 2、请简要谈谈你听读本文后的感受。 (四)请同学自由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圈点勾画,做批注。  1. 找出你想推荐给大家的文中精彩语句,简要说说推荐的理由。    小组探究交流,集体研讨 2. 要引导探究到如下几点:重在品味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32、  文章中说:'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错过'?。     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的阶段性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最关键最美好的。     把

33、9;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 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颂'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 (学生试结合阅读课文并谈看法,讨论、交流,不求答案的准统一性。) (五)“是的,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又错过了许多”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同学们,在你的人生历程中有过“错过”的体验吗?面对这种种“错过”,你当时是怎样做的呢?请与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成长故事。 (六)小

34、结 这是一篇教育意义很强的文艺性议论文,即杂文。学习本文,不仅要了解文章内容,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面对人生中接踵而至的'错过',在'错过'中,体会人生的真谛,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错 过简案清潭中学 周春华导入:用学生的错过的经历导入。整体感读: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思考:作者是怎样看待“错过”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赏析品味:选择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语段进行品评。  要求:  1、想一想你所品评的这一段话反映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35、0;    2、找出你所品评段落中用的较为准确、精炼、生动的字、词、句进行评价、分析。     3、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品评的段落,使大家更好地体会作者的观点。请判断下面的例子,哪个是“错过”,哪个是“过错”,为什么?例一:在考试时,有一位同学因为害怕考试不过关,心想:就抄抄书吧,反正老师发现不了。于是拿出了参考书, 可当他正抄得津津有味时,没想到却被老师发现了, 受到学校公开批评。例二:曾经有一个英语短文翻译的比赛,我英语很好,然而汉语作文不太好,几经犹豫,我仍没有勇气把自己的稿件投出去

36、。然而,班里一位和我水平差不多的同学投稿并得了奖,我后悔莫及。 区别“错过”与“过错”:1、 从词性上看,“错过”是名词,“过错”是动词。2、 “错过:是一种行为,“过错”是一种结果。3、 如果说“错过”带给人的只是遗憾的话,那么,“过错”就是扎在人心头上的一根刺。各抒己见:赵刚在上初三以前,一直担任班干部。升入初三以后,班上进行班干部竞选,赵刚听说初三很紧张,当班干部影响学习,于是没有参加报名。事后,他看到班干部们工作得很顺心,学习也没有受到影响,面对这次“错过”,他很后悔。     如果你是赵刚的好朋友,你打算怎样开导他呢?老师寄

37、语:错过  收获错过河流 那就要收获高山 错过森林 那就要收获草原错过了书写人生的第一页 那就要在下一页记下最美的篇章课后学习:摘录文中你感触最深的句子,作为你的座右铭。2006-3-16错过教案3 作者: 加入日期:06-03-10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 2学习辩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式。 3品味语言的哲理性。 学习重难点 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和语言的哲理性。 学习准备 课件 设计思路: 让学生熟读课文,从感性上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其次教师加以理论上的指导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以此合作探讨语言

38、的哲理性,加深对哲理语言的理解,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达到学习目标。 学习流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关键是你应该如何对待错过。(板书课题及作者。) 介绍作者。(出示课件1) 刘心武,当代作家,四川成都人。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要求:记住作者及作品。) 二、自主学习 (出示课件2) 师范读课文,学生自主完成下列题目。 1熟读课文,识记字词。 2了解本文的写作内容。 3找出文章中富含哲理的语句。 4比较和其他文体的异同。 三、合作学习 1找出不理解的语句,小组内交流。 2说说读完本文后的感受,同位交流。 四、反馈

39、交流 (出示课件3) 1给加点字注音。 (完成学习与评价“基础知识”。) 2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3找出文章中富含哲理的语句。 明确:(此题开放性强,只要学生能够找出句子,并言之有理皆可。) 教师可从以下几句重点指导,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 (1)“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

40、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 (2)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住了最关键最美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把“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颂“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从而肯定了“错过”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 (作者的这段话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描写保尔柯察金在墓碑

41、前的心理活动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目碌碌羌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此时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抓住人生的机遇努力向自已的人生车站奋进。) 4本文与我们学过的其他文章有什么不同? 明确:(本文是文艺性政论文,即杂文,它符合一般议论文的特点即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文章的结构。) (文章开头摆出“错过”现象,从中提出问题,然后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许多“错过”,怎样正确对待“错过

42、”。在分析问题时,充满着辩证的色彩,对具体问题作了具体分析,很有说服力。结尾总结全文,深化论述的中心。) 五、梳理巩固 学生交流本节课所学知识。 六、拓展训练 做学习与评价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七、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与评价。 散步 执教:五眼泉中学向常文 学习目标: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难点: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进学生为家庭尽一份力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老师导语导入 同学们刚学了春一文,已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春天,春天里一家三代四口一起散步,散步中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请

43、大家听课文朗读录音,之后请大家告诉我是一个什么难题? 二、听录音、初步感知,找分歧,赏画面,抓主旨。 1、听课文朗读录音 2、学生回答“难题”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大路母亲 小路孙子 教师追问:这是摆在谁面前的一个难题? 3、老师在读课文时发现,摆在“我”面前的难题他很好的解决了,并且在文章中描绘出一幅温馨而又令人感到的画面,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读后,教师追问,你能谈谈对这幅画面的理解吗? 三、读文本,悟亲情,探究“孝” 1、“我”面对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听母亲的;大路没走,母亲改变主意,走小路,听孙子的。 2、这样看来,一家 四口人中,谁说话的份量重

44、,都听说的? (1)“我”听母亲的 A、相关语句 B、言下之意,母亲年岁已高,在前文有一处与这呼应的, 请找出读读。 C、读到这里,很明显“我”听母亲的原因是因为什么呢? D、设想:再过几十年,“我”的儿子面对这种情况,他会怎么做呢? (2)、母亲“听”孙子的 A、母亲听孙子的,找出相关语,你喜欢这句话吗,请评析一下。 B、文章中还有一处暗示孙子值得疼爱,你能找出来吗,读读,评析 C、讨论:走大路,是“我”的孝敬;走小路,是对儿子的疼爱。现在,不走大路,走小路,是不是不孝呢?(探讨出这是家庭成员的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显示出家庭的和睦、温馨) D、设想:奶奶的初衷是走大路,后改变主意走

45、小路,好心里是怎样想的,假如你是她,请用语言来表达她的内心世界。 (3)、简要概括:母亲听“我”的 妻子听“我”的 儿子听“我”的 小结: 这几个“听”,是对家人的一种尊敬、信任、理解,用一个字来概括,“听”就是对他人的一种“爱”。 四、主题升华 1、“爱”是相互的会出,奶奶疼爱孙子,父母关爱子女,长辈们给我们的爱已很多很多,我们该如何做呢?请看: 出示:父爱永铭,之后简单谈体会。 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说是说 3、欣赏爱是左右手,多好的一首诗啊!爱是左右手,用我们的左右手去回报给我们爱的人们,再读这首诗,并试作仿写。 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目的】 . 学

46、习对照的写法。 . 否定句代词宾语提前和主语省略的用法。 . 领会苦学方能成才的道理。 【重点难点】 . 对照的写法。 . 倒装句和省略句。 【教学设想】 自读课。此课可要求学生熟读,并能背诵其中重段落,领会方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并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书序(序跋) 太史公自序 叙述著作旨趣 齐民要术序 序 . 赠序 送孟东野序 写给临别亲朋的 送薛存义序 二、作者简介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浙江义乌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 明初:受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诺(参与撰写朝廷重要文书)。因长孙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中途病死。 &

47、quot;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另二人是刘基和高启)。著有宋学士文集。 三、自读课文,并作分析 . 逐段分析。 全文包括段 ()叙述自己在青少年时期嗜学勤读,不怕艰难困苦的坚强意志和刻苦精神。 正面写自己得到学习的最大快乐,侧写专心求学,刻苦勤奋。 ()批评当时太学诸生学习条件优越而不知好学,勉励他们不要辜负好条件,应当专心至致志,努力学习。 简析: 无冻馁之患 无奔走之劳 太学生良好学习条件 有师可问 有书可读 (与上一段处处对比) 以"今"开头,转入与过去学习条件的对比,联结自然。然后作出有力的论断,勉励太学生德成业精。 ()说明作"序"的

48、原因和目的。 简析: 撰长书-辞甚畅达(书面表达能力) 马生"善学" 论辩-言和而色夷(口头表达能力) 学习-用心甚劳(原因) 扣题。道为学之难以勉励马生。 . 归纳写作特点。 ()通过叙述自己亲身经历说明问题,令人有亲切感,易于接受。(有情节,选材典型)()描写人物生动形象。 先达德隆望尊。 门人弟子虚心好学,尊敬长者。 ()对比鲜明。 四、小结 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现实意义)。 对比手法的运用。 五、作业 、整理课文字、词知识。 、书题二、三。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教学目的 1、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 2、理解诗中的思想内容及诗人抒发了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深厚情感

49、。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的理解。 2、多种修辞方法和象征手法的使用。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借助多媒体,演示生长在不同位置、不同形状的树,让学生展开想像,进而引入课文。 作者简介 李瑛(1926 ),现代诗人。河北丰润人。少年时代家境贫寒。194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在刊物上发表诗作。先后担任解放军文艺社社长,总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作协理事,中国笔会中心理事,诗刊编委等职务。他的代表作有长诗一月的哀思、寄自海防前线的诗、在燃烧的战场、献给火红的年代、站起来的人民、难忘的一九七六年等。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是李瑛1980年出版的一本诗集中的代表作,他的诗作有的已译成了外文

50、。 二、朗读诗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及音韵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划出本诗朗读的节奏及押韵的字。 2、学生齐读。 三、分析结构,理清思路 明确: 第一部分,主要是“树”的自我介绍:生长地、经历、成长的过程,属于谁。 第二部分,主要写“我”和人民的血肉关系,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和崇高精神。 第三部分,是全诗的总结,进一步表现了“我”为人民献身的崇高精神,把诗人感情的波澜推向了高峰。 四、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中的联想和想像 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思考:诗人如何塑造“我”“一棵树”的形象? 明确: 这部分包括三节诗,第一节,首行点题,六次重复主语“我”,突出“我”“一棵树”的形象,主要交代身份(“我是一

51、棵树”),原藉(黄河岸边,长城脚下),并告诉读者“我”并不是一棵刚出生的树苗,而是有着丰富阅历的“能讲许多许多故事,能唱许多许多支歌”的大树。 第二节则告诉读者“我”是如何造就成长起来的:山、海的教育,光、露的赋予,炎阳、风雪的铸就,大气和风的融合集中了大自然的精华。 第三节是这部份的总结拓展,从与日俱增广阔的深层意义上交代“我”的身份:不是一般的具体的“树”,是“广阔田野的一部分,大自然的一部分”,“和美是一个整体”,“属于人民,属于历史”。 学生朗读第二部分。 思考:诗人怎样展开想像和联想,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这部分共包括第四十二节,第四节是这部分的总领,写“我”的生活态度,表现了

52、“我”对生活的热爱。第五十节是从各个方面具体写“我”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第五、六节是写如何去关心、爱护各种各样的人;第七、八节从树的特点出发,写如何竭尽自己之所能去为人类造福;第九、十节则是借助幻想来表现与自然及社会的和谐之美,但无论是要“流出”“开出”,还是“生长”在各处,都未脱离开树的特点。第十一节是写“我”的理想,第十二节是再次强调“我”和人民的血肉关系。 五、小结 诗人通过想像把“树”塑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创造了一个献身人类的新的艺术形象。 六、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诗节。 二、分析诗歌率

53、三部分 学生朗读第三部分。 思考:诗人把激情引向高峰,表现了怎样的崇高精神。 明确:第十三节用假设的方式对“我”的一生加以总结和回顾,更加深刻、更加真实地展示出了“我”的丰富而又微妙的内心世界。第十四节是结尾,表现了为人类奉献的精神已经浸透到了“我”的每个细胞,崇高的精神必将化作巨大的能量,因此“我”所献给人间的不是一般的光和热,而是“纯洁的”“炽热的”。这样就使得“我”“一棵树”, 这样一个崇高的艺术形象完整地矗立在读者面前了。 三、反复吟读,体会感情 “诗言志”,让学生说说读后的感受,互相交流。 明确:本诗通过“我”“一棵树”的自述,抒发了诗人热爱人民、为人民献身的强烈感情。诗人抒发的是人

54、民之情,表现的是人民之志,诗要用形象思维,诗人通过想像把“一棵树”塑造成一个新风尚的人,创造了一个献身人类的新的艺术形象。 四、探究活动 1、诗人说“我骄傲,我是一棵树”。你能体会作者所说的“骄傲”的主要含义吗?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骄傲”在这里是褒义词,自豪的意思,它的主要含义是:我生长在中国的大地上;我有美的心灵;我愿意为全世界的人民奉献一切。 2、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和象征手法,请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诗中除了使用比喻、排比、借代等修辞方法外,还使用了象征手法。 如:“我愿摘下耀眼的星星,/ 给新婚的嫁娘,/ 作闪光的耳环;/ 我要挽住软软的云霞,/ 给辛勤的母亲,/

55、 作擦汗的手帕。”“我愿”“我要”,诗中的树有着人的意愿,这是拟人化的手法;“摘下耀眼的星星” “挽住软软的云霞”,立足于树高大参天的特点,展开奇特的想像,充分表现树美好而浪漫的情怀;整个诗段以分号为界,前后对称整齐,节奏严谨。 诗中运用借代之处也不少,如“黄色的、黑色的、白色的多茧的手”,是借代了世界上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广大劳动者。“粗糙的手,黝黑的背,闪光的汗珠”,也是借代劳动群众。“饿得发蓝的眼睛,抽泣时颤动的肩膀,以及浮肿得变形的腿、脚和胳膊”是用身体的有代表意义的部位借代世界各地受苦受难的人民。 诗中所描写的:“一棵树”,是用来象征社会主义新人的崇高形象的,虽然处处是根据树的特点来

56、进行想像和描写,但处处都用来表现社会主义新人的精神和情怀,表现他们的理想和品格,因此也可以说全诗都是采用了象征手法。 3、试借鉴本诗的写法,以“我骄傲,我是一滴水(一棵草、一朵云、一只蜜蜂、一头牛)”为题写一首诗。 教师指导学生要善于把握所写事物的特点,明确自己所要抒发的热情,然后借鉴课文的方法展开。 五、再次有表情地朗读诗歌,加深理解 六、小结 诗歌通过塑造“一棵树”这一艺术形象,抒发了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深厚情感,表现了为人民服务,为人类献身的强烈愿望及崇高精神。 七、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四。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有的人 教学目的 1、 领会诗歌所表达的阶级感情和深刻哲理 2、 学

57、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3、 理解对比的写法 4、 了解诗中议论的特点 5、 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我们学习过鲁迅先生的文章,知道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深沉的忧虑、怀着对祖国人们的赤诚的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用自己的笔,与帝国主义的附庸、与封建势力的余孽、与一切人民的敌人做不妥协的斗争。因此,他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崇敬与爱戴,当然也遭到阶级敌人的攻击与谩骂。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的诗歌有的人。 二、 熟读全诗 1、 教师范读,学生划节奏,标重音,悟语气。 2、 教师指导、学生齐读。 三、 感悟诗歌内容,思考以下问题。(不急于寻求统一答案) 1、“有的人”具体指什么人?诗歌既然为纪念鲁迅而作,为何题目却是有的人? 2、诗人写出了这两种人各自的什么特点? 3、 全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4、 诗人写此文有什么深意? 四、 在激起学生求知欲的基础上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臧克家:详见注释。 从“中华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