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9自考生物化学-名词解释_第1页
03179自考生物化学-名词解释_第2页
03179自考生物化学-名词解释_第3页
03179自考生物化学-名词解释_第4页
03179自考生物化学-名词解释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酸性氨基酸:氨基酸侧链中含有酸性基团的氨基酸,如谷氨酸、天冬氨酸。蛋白质等电点:蛋白质分子中所带正电荷与负电荷相等,总电荷为零,蛋白质溶液的PH即为蛋白质等电点。蛋白质三级结构:一条多肽链中所有氨基酸的全部原子的空间排布位置即为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使蛋白质非共价键断裂从而空间结构破坏,引起蛋白质理化性质改变,尤其是溶解度降低和生物活性散失的过程。称为蛋白质变性。分子病:蛋白质一级结构发生改变则影响其正常功能,由此引起的疾病称为分子病,分子病多是基因突变引起所编码的蛋白质结构改变而致的遗传性疾病。肽键:肽键是多肽和蛋白质分子中的基本化学连接键,它大多是由一个氨基酸

2、的a-竣基与另一个相邻氨基酸的a-氨基经脱水而生成。多肽:多肽是由10个以上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的化合物,蛋白质不完全水解的产物也是多肽。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又称三维结构或构象。可认为的分为二级、三级、四级等不同的层次,它们都是靠氢键、盐键等非共价键维持其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单纯蛋白质:仅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DNA一级结构:DNA是由A、G、C、T4种碱基组成的脱氧核甘一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的链状不分枝多核甘酸,DNA的一级结构是指其分子中各脱氧核甘一磷酸的排列顺序。核小体:DNA双螺旋分子进一步形成更高层次的超螺旋空间结构,这种超螺旋三级结构再与组蛋白得等形成核小体结构,

3、也即由140个碱基对组成的一段DNA双螺旋,再以1.75圈盘绕在4种组蛋白各2分子形成的8聚体蛋白质外面形成核小体结构。核糖体:若干rRNA分子,与一些蛋白质共同组成复合物,称为核蛋白体,有大亚基与小亚基之分,为蛋白质合成提供场所。碱基配对:在DNA双链中,链与链之间存在这腺喋吟与胸腺喀呢、鸟喋吟与胞喀呢的碱基配对关系,其中腺喋吟与胸腺喀噬之间靠2个氢键维系,而鸟喋吟和胞喀呢之间靠3个氢键维系其双螺旋结构的相对稳定。反密码环:存在于tRNA分子中的能识别mRNA模板上的密码子的环状结构,称为反密码环。核酸分子杂交:两条不同来源的变性单链DNA或RNA,因有一段顺序存在着方向相反的A与T、A与U

4、及C与G的碱基配对关系,可以通过氢键连接生成新的局部双链DNA或杂合的局部双键DNA-RNA的过程。DNA病毒:在已知细胞中,均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目前发现病毒仅含有一类核算分子,若含有RNA的即为RNA病毒,比如:甲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核甘:核甘为含氮有机碱与戊糖结合的化合物。核甘酸:组成大分子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单核甘酸,简称核甘酸。尿酸:尿酸是体内喋吟碱最终分解产物,随尿液排出体外。RNA分子的一级结构:指链状分子中A、G、C、U四种碱基组成的核糖核甘酸的排列顺序,实际上是RNA分子中以上4个碱基的排列顺序。基因:DNA分子上的功能单位是基因,分布于DNA分子中的不同片段

5、,它携带者生物体的相应遗传信息,也是生物遗传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它们专一表达着生物的各种遗传特性,且在染色体或DNA上有一定位置,一旦发生突变,生物的遗传特性就会发生变异。核酸分子的复性:是指变性后彼此解离的两条单链DNA,因存在着碱基配对关系,当去除变性因素后又重新碱基配对,形成双链DNA的过程。核酸分子的变性:DNA分子中双螺旋及DNA分子中的局部双螺旋结构,均可通过加热或加甲酰胺、尿素等化学试剂使碱基间配对的氢键断裂,核酸分子从有序的双螺旋结构解离成无序的单链结构过程。酶的活性中心:指酶分子中能与底物进行结合并发挥催化作用的局部空间结构。酶原的激活:原来没有活性的酶原分子通过去除一段肽链后

6、形成或暴露了酶的活性中心并使其具有了酶催化活性的过程。酶的激活剂:某些酶的催化活力需要辅助因子中Zn2+、Mg2+等金属离子,因此当缺乏该金属离子时,酶的催化活力下降,加入这些金属离子后,酶的催化活力又可恢复或升高,因此称这些金属离子为酶的激活剂。酶的特异性:与一般化学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度的催化能力,高度的底物特异性、不稳定性和可调节性。酶的最适温度:使酶发挥最大催化效力时的温度为最适温度。酶的分类:酶可分6大类: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合酶类、异构酶类、合成酶等。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与酶底物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可与底物分子竞争酶分子中底物结合部位从而抑制酶的活性。辅酶:指结合酶分

7、子中的非酶蛋白部分,是酶发挥催化作用所必需的,常与酶分子以非共价键结合。同工酶:同工酶是一类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分子组成、结构及理化性质有差异的酶,同工酶的正常生理功能是协调体内的新陈代谢。酶的相对专一性:若一中酶只催化一类具有相似结构或相同化学键的底物气反应。即称酶的相对专一性。单纯酶:单纯酶类化学本质是单纯蛋白质,分子中只含有由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键,故本身被水解后只得到氨基酸。结合酶:结合酶类分子中除含多肽键外,还有非蛋白成分,即耐热的小分子辅助因子。辅助因子包括无机的金属离子或有机的辅机或辅酶。功能性酶:功能性酶是细胞合成后分泌入血,主要在血中发挥生理功能的酶。非功能性酶:是与细胞

8、内代谢有关的酶,主要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仅在组织损伤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后漏入血液,或细胞破坏时大量释放进入血液后,血液中酶活力才会升高。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溶解于脂溶剂而不溶于水,主要为维生素A、D、E、K,可在体内存储,食物中脂溶性维生素常溶于脂质中,且伴随脂质共同吸收。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均不能存储,多余的即从尿液中排出,因此需要经常从食物中摄取,现知8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均作为辅酶和辅基的主要成分,参与体内酶促反应中化学基团的转移。泛酸:也即维生素B5,又名遍多酸,因其在生物界分布广泛而得名,泛酸的重要性在于他是辅酶A(CoA)的组成成分,广泛参与体内糖、脂质、蛋白质代谢中

9、酰基的转移反应。叶酸:叶酸也即维生素B11,由喋吟噬,对氨基酸甲酸与谷氨酸三部分组成。体内由二氢叶酸还原酶催化生成四氢叶酸,其作为一碳单位的载体,参与体内重要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生物素:也即维生素B7,以共价键与酶蛋白牢周结合,起着体内竣化酶的辅基作用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水溶性维生素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分子结构简单,是仅由6个碳原子组成的环状不饱和多羟基化合物。糖酵解:在相对缺氧情况下,葡萄糖经不完全水解最终产生乳酸的代谢途径成为糖酵解,所释放的能量不多,为不能进行有氧氧化或氧供不足的组织提供能量。三竣酸循环:是乙酰辅酶A氧化脱氢,脱竣的循环反应过程,其起始化合物为一个三竣酸的柠檬酸而得名,

10、三竣酸循环也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的共同途径。糖异生作用:由非糖物质转变生成葡萄糖或糖原的代谢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糖异生的原料是乳酸、甘油、丙氨酸等部分氨基酸的一些非糖物质,糖异生主要在肝中进行。糖原分解:由肝糖原分解生成游离葡萄糖的过程称为糖原分解,其关键酶是糖原磷酸化酶。肝糖原可以分解游离葡萄糖释放入血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浓度受激素等的调节而保持相对恒定,正常人的空度血糖浓度为3.9-6.1mmol/L血糖的来源与去路:血糖来源为:1、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2、肝糖原分解生成葡萄糖释放进入血液3、糖异生作用。去向:1、被全身各组织摄取氧化分解供能2、转变成糖原

11、存储3、转变生成其他糖类4、转变成糖物质脂肪等。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过程底物的高能磷酸基直接转移给ADP而生成ATP,这种ATP生成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糖原:是人体内糖的存储形式,是以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主要存在于肝和肌肉细胞中。糖原合成: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代谢过程称糖原合成。乳酸循环:若糖异生生成的葡萄糖经血循环运回肌肉中再合成肌糖原,即称为乳酸循环。肾糖阈:肾在血糖浓度不超过8.9mmol/L时有将其中糖全部重吸收的能力,此值又称为肾糖阈。糖耐量曲线:是早期诊断轻型糖尿病人所用的试验方法所描给出来的曲线,它是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血糖浓度为纵坐标绘制成曲线。现多用二点法测定,即口服糖前吸

12、口服糖后2h抽两次血的检测方法。脂质:脂质是一类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醴、氯仿、苯等非极性有机溶剂,并能在体内被利用的有机化合物。脂质包括脂肪(三酰甘油)和类脂(胆固醇、磷脂等)两大类。三酰甘油:脂肪由1分子甘油与3分子脂肪酸通过脂键相连组成,医学上常称为三酰甘油。血脂:是血浆中脂质的总称,其中主要成分为胆固醇、三酰甘油和磷脂。脂质动员:脂质组织中存储的三酰甘油,经三酰甘油脂肪酶等的连续催化,水解生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释放入血,共全身各组织细胞氧化分解利用,称为脂质动员。酮体:指脂肪酸在肝细胞内氧化分解时产生的中间产物,主要为乙酰乙酸、伊羟丁酸和丙酮。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所必需的,但自身不能合成而

13、必需由事物提供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脂肪酸伊氧化: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主要方式,即从脂肪酸竣基端的B-碳原子开始氧化,每次分解下来的是含有2个碳原子的乙酰辅酶A。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是广泛分布于外围组织细胞表面的一类受体,能识别血液运输的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将其吞噬到各组织细胞内,释放出的胆固醇酯可供组织细胞利用或存储。高脂血症:血脂水平高于正常范围上限即为高脂血症,目前在临床实践中,高脂血症指血浆胆固醇/三酰甘油的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上限,分别称为高胆固醇血症和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脂血症实际上是高脂蛋白血症。载脂蛋白: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统称为载脂蛋白,目前已知主要有A、B、C、D

14、、E5种。他们不仅结合脂类稳定脂蛋白结构,且运输脂质,也在脂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氧化磷酸化:指在生物氧化过程中,代谢物脱下的氢和电子沿呼吸链彳递过程逐步释放的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这种物质氧化与ADP磷酸化紧密偶联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是体内ATP生成的主要方式。解偶联作用:若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不受阻断,而氧化和磷酸化的偶联作用被接触,导致氧化过程进行是不能合成ATP,这就是解偶联作用。呼吸链:在体内物质氧化过程中,脱下的成对氢原子经过多种酶和辅酶催化的氧化还原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于氧结合生成水,逐步释放的能量可驱动ATP生成,由于该过程与细胞呼吸有关,这一包含多种氧化还原组

15、分的传递链称为呼吸链。高能磷酸键:体内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统称为高能化合物。不同的化学键所含键能不一样,水解时释放的能量高达29.2658.52kl/mol的化学键称为高能键,高能键与磷酸根相连的称高能磷酸键。体内常见的含高能磷酸键的化合物有ATP、磷酸肌酸、磷酸烯醇是丙酮酸,1.3-二磷酸甘油酸等。单加氧酶:能催化氧分子中的一个氧原子加入底物分子中的反应,使底物氧化为ROH。过氧化物酶体:为膜包围的球状细胞器,存在于肝、嗜中性粒细胞、肾及小肠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中的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都是以血红素为辅基,能催化H2O2分解,生产H20而解除其毒性。细胞色素:是以铁吓咻为辅基的结合蛋白质,广

16、泛存在于各种生物的组织细胞中,因其为细胞内的色素物质,故名细胞色素。ATP合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ATP合酶主要由F1(亲水部分)和F0(疏水部分)组成,F1为线粒体内膜的基质侧颗粒状突起,催化ADP磷酸化而生成ATP。ATP合酶本身有水解ATP的活性,所以也称为F型ATP酶,但在生理条件下只有合成ATP作用。呼吸链抑制剂:是通过阻断呼吸链某一环节的电子传递而抑制氧化磷酸化。自由基:指带有未成对电子的分子、原子或离子。常见的氧自由基除超氧阴离子外,还有羟自由基等。营养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分别为异亮氨酸、甲硫氨酸、缴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赖氨酸。

17、氨基酸代谢库:机体内外源性氨基酸与内源氨基酸混在一起,共同组成氨基酸代谢库,代表了氨基酸在体内的代谢概况。联合脱氨基作用:将氨基酸转氨基作用和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偶联起来的脱氨基方式称为联合脱氨基作用,它是体内各种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转氨基作用:是指a-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另一a-酮酸的酮基上,生成相应的氨基酸,原来的氨基酸则转变成a-酮酸的过程,转氨酶是催化此过程的酶。鸟氨酸循环:人体内氨基酸脱下的氨由多种酶催化反应生成尿素的途径,事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首先由鸟氨酸接受氨甲酰磷酸生成瓜氨酸开始,故称鸟氨酸循环,也称尿素循环,以肝脏为主。一碳单位: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含有一个碳原子的

18、基团,它不能单独存在,常与FH4结合,不包括CO2。蛋白质互补作用:同时食用23种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可使其所含必需氨基酸相互补充从而提高营养价值。外源性氨基酸:食物蛋白质经消化、以氨基酸形式吸收称为外源性氨基酸。内源性氨基酸:肌肉蛋白质的分解,其降解释放的氨基酸和体内合成的非必需氨基酸,两者统称为内源性氨基酸。蛋白质腐败作用:食物中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及未吸收的氨基酸,在大厂的下部搜到肠道细菌的作用,发生一些化学变化的过程称蛋白质的腐败作用。谷胱甘肽:是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的三肽,体内广泛存在。GSH的活性基团是其半胱氨酸残基上的疏基,GSH有氧化型和还原型两种形式,可以互变。谷胱甘肽

19、在人体解毒、氨基酸转运及代谢中均有重要作用。酶的变构调节:某些小分子代谢物可与调节酶的调节部位或调节亚基结合,引起酶分子构象发生改变,从而影响酶活性。关键酶:是指某个代谢途径中催化活性最低的某个或某些酶,这些酶催化单向反应或非平衡反应,常处于代谢途径的起始步或是分叉步。受体: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存在的一类蛋白质分子,能识别外源性的化学信号如激素,并与之特异结合,引发相应的生物效应。第二信使:指激素与其受体结合后激活某些酶催化生成的一类小分子,如腺甘酸环化酶可催化ATP生成cAMP,在胞内代替激素逐级传递信号,发挥激素代谢调节的功能。蛋白激酶:是一类催化细胞内某些酶或某些功能性蛋白质磷酸化的酶,以

20、共价修饰的方式改变它们的活性或功能,以改变物质代谢的状况。多酶体系:生物体内代谢物的合成、分解、或转化通常都是连续的酶促反应所完成的,这种连续的生化反应就构成一条代谢途径,催化一条代谢途径的多个酶则构成了多酶体系。酶的化学修饰调节:酶蛋白分子总某些化学基团在另一种酶的催化下发生共价修饰,从而引起酶活力的改变。激素受体可逆性:受体与配体是非共价结合,激素导致细胞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后,受体即与配体解离,受体可恢复至原来的状态。物质代谢的整体调节:指生物体通过神经-体液途径,改变和协调多种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从激素水平和细胞水平对物质代谢进行的整体调控,使生物体可适应千变万化的外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内环

21、境,以保证生命的维持。体液:是由基体中的水和无机盐构成的,广泛分布在机体细胞内、外,构成了细胞代谢的内环境,几乎所有的生化反应都在此进行。电解质:体液中以离子状态存在的物质称为电解质。绝大多数无机盐,主要有Na+、K+、Mg2+、Ca2+、Cl-等,也包括某些小分子有机物和蛋白质。渗透压:是电解质含量不同的体液之间隔着生物膜所产生的渗透压力,其大小取决于溶于其中的各类颗粒的数目,而与颗粒大小、电荷或质量无关。晶体渗透压:由低分子晶体物质产生的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由蛋白质等大分子产生的渗透压。有效过滤压:血浆和组织问液之间物质交换的动力是毛细血管血压与细胞间静水压差及毛细血管内,外胶体渗透压之差

22、的综合结果,即称“有效过滤压”。脱水:指人体修饰过多的水分,引起体液、尤其是细胞外液严重减少的病理现象。水月中:指体内过多水分潴留的病理现象,正好与脱水相反,是体内水、盐代谢紊乱的另一种现象。血钙:指存在于血液中的钙,主要以离子钙和蛋白结合钙两种形式存在。微量元素:是指体内含量体重万分之一以下,且每天需要量为100mg一下的元素,如:Fe、Zn、Cu等,大多是酶的辅因子,是机体必不可少的元素。酸碱平衡:机体处理酸、碱物质的含量和比例,维持体液Ph相对恒定的过程。缓冲对:血液中的弱酸以及盐构成的缓冲系统,可以缓冲血液中的酸、碱性物质,使强酸、强碱性物质转换成弱酸、弱碱性物质,以调节维持血浆PH在

23、7.357.45的范围内。挥发性酸:糖、脂质、蛋白质在氧化分解过程中脱竣生成的CO2可从组织细胞进入血液乘车碳酸H2CO3,H2CO3还可以再分解产生CO2,通过肺排出体外,故属于挥发性酸。固定酸:体内代谢或外源性摄入的有机酸和无机酸均属于非挥发性酸,或称为固定酸,肾脏是排出固定酸的主要途径。碱储备:是指血浆中碳酸氢盐的含量,它是缓冲非挥发性酸的主要成分,因此临床上称之为“碱储备”或“二氧化碳结合力”。酸、碱物质:指某些在特定条件下能释放或接受H+的物质,如HCl、NH4+、H2CO3等物质能放出H+称为酸,OH-/NH3/HCO3-等物质能接受H+为碱。共腕酸碱:当一个酸性物质释放出一个H+

24、时,自身转变为碱,同理,一个碱性物质接受一个H+后转变为酸,通常把这些物质称为共腕酸碱。成酸物质:体内糖、脂质、蛋白质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可脱竣,产生的CO2进入血液,在红细胞内碳酸酊酶的催化下与水结合生成H2CO3,其酸性虽不强,但CO2每天的生成量很大,故糖、脂质、蛋白质可称为成酸物质。代谢性酸中毒:如果酸碱平衡失调是由于血浆NaHCO3原发性减少引起的,称为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如果酸碱平衡失调是由于血浆NaHCO3原发性增加引起的,称为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如果酸碱平衡失调是由于H2CO3原发性增加引起的,称为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如果酸碱平衡失调是由于H2CO3原发性减

25、少引起的,称为呼吸性碱中毒。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若通过血液缓冲和肺的调节增加CO2排出,以及肾的调节增加Na+-H+、Na+-NH4+离子交换而排酸重吸收NaHCO3,血浆NaHCO3与H2CO3浓度值比保持不变,即称为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若通过血液缓冲和肺的调节增加CO2排出,以及肾的调节增加Na+-H+、Na+-NH4+离子交换而排酸重吸收NaHCO3,血浆NaHCO3与H2CO3浓度值比下降,血液ph降低,即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经过肺和肾的调节,若能将NaHCO3与H2CO3比值纠正,血液PH仍保持正常范围内,称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失代偿性代谢

26、性碱中毒:经过肺和肾的调节,若能将NaHCO3与H2CO3比值不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称失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血细胞压积: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压积。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由肾产生的功能性糖蛋白,由16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34KD,在肾脏肾小管周围细胞生成后经血液运输到骨髓,通过特异性跨膜载体与原始红细胞、幼红细胞相互作用,刺激有丝分裂,促进红系定向干细胞增殖,诱导红系的特异性基因如ALA合酶基因表达。低血糖: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低。肌酊:是由肌酸脱水或由磷酸肌酸脱磷酸二生成的产物,是肌酸代谢的终产物,其含量较尿素氮更能正确地反映肾脏的排泄功能。免疫球蛋白:y球蛋白主要是免疫

27、球蛋白,是机体细胞应对外来抗原分子所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也称抗体,由浆细胞和B淋巴细胞产生。巨球蛋白:IgM是分子量最大的免疫球蛋白,也称巨球蛋白,约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总量的5%-10%,产生比较快,持续时间相对比较短。网织红细胞:在中幼红细胞后期和晚幼红细胞中血红蛋白逐渐合成增多,细胞核则渐渐退化,晚幼红细胞已失去DNA的复制能力,细胞已不再能分裂和增殖,网织红细胞中细胞核已经消失,还残留有一些核糖核酸,用煌焦油蓝染色是显微镜下看到细胞内网状结构,故称为“网织红细胞”。缺铁性贫血:机体不能是当地补充铁或者机体不能有效地吸收铁,就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和成熟,造成所谓的缺铁性

28、贫血。HbS:镰刀状细胞贫血是由于珠蛋白B链基因发生单一碱基的突变,谷氨酸的密码子变成缴氨酸,导致咻蛋白肽链的第六位氨基酸从正常的谷氨酸变成缴氨酸,这种变异的血红蛋白称为HbS。青紫病:如果高铁血红蛋白含量高于1%则称为高铁血红蛋白白血症,由于这种血红蛋白没有氧气的运输功能,含量过多时就会影响正常的血红蛋白功能,严重时会造成缺氧症状,出现发纲,故又称青紫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如果骨髓的造血功能底下造成外周血红细胞数的不足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非蛋白氮(NPN):过去临床上将一些非蛋白含氮化合物中所含的总氮称为非蛋白氮。生物转化:机体内的一些非营养物质在配写出机体之前,需对他们进行代谢转变,使其分子的水溶性或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