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世界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_第1页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世界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地形教案湘教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教学重点:3、了解海底地形特征。能判别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关注当地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1. 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2. 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教学难点:1、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2、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学情分析:I学生可以运用数学上接触过的知识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实际形态也较熟悉,但是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具体特征,统

2、计数字需要强调,尤其是山地与丘陵、平原与高原之间的差别,可以利用剖面示意图辅助。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教学:复习提问:引入新课:我们在地球上主要生活在陆地上,而我们生活的陆地,比如我们周围,有上坡有下坡,整个陆地表面并不像海平面那么平,有很多高低起伏。总结作业情况利用身边常识引入,帮助学生理解通过读图分析巩固积极思考讲授新课:地形就是地表各种高低起伏形态的总称。利用教具吸引学创设情境:地表的高与低需要用什么来衡量?生注意力尝试用以有的引出高度,并比较测量高度的不同方法。先用人的身提出疑问,启发学知识自主解决咼来举例,形象的类比咼度的测量方法。生问题

3、5.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阅读课文,初步二相对高度:地表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绘制简单示意图,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定义。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差。表明海拔和相对过渡:正是由于陆地表面各个地方的海拔咼度,相对高度都不相同,所以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地形类型高度的意义及不同列举熟悉的地形五种陆地常见地形通过举例、板图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含义,区分它们的差别,熟练巩固利用身边知识举例三.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绘制地形剖面示意图让学生判断海拔高度(米)5.平原:2002. 咼原:5003. 山地:500坡度较陡4. 丘陵:500相对高度2005. 盆地:中间低、四周咼最

4、高高原一一青藏高原“世界屋脊”面积取大的咼原巴西咼原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最大的盆地一一刚果盆地最深的海沟马里亚那海沟了解海底地形课堂小结:利用板书总结知识点,强调读书、学习的方法。课后作业;布置阅读“世界地形图”从中找出世界著名的高原、平原、盆地、山脉,熟读名称,记清位置。利用简单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启发学生辨别五种陆地基本地形总结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特点通过书上活动,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世界之最,并强调“世界之最”的重要性可与陆地地形进行对比分析海底地形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部分内容,可适当将一些海底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通过读图思考判断,提高兴趣积极思考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

5、丘陵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总结盆地的特点。定性定量描述五种陆地地形的特点注意:本课可让学生找世界之最,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理解相对高度、绝对高度、海拔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板书设计:陆地地形海拔、相对高度五种基本地形类型海底地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2、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它在使用时有哪些优点以及如何使用及如何阅读地形图;能力目标:1、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2、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

6、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情感目标:教学重点: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1、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基本概念。2、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难点:I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地形剖面示意图、各种教具使学生保持了较高的兴趣,有利于这节课的学习。地形图是重点,也是以后学习气温图、降水量图的基础,必须

7、扎实。山地的各个部分较抽象,需要下工夫理解记忆。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教学:复习提问:总结作业情况通过读图复习1.海拔2、相对高度、3、五种陆地基本地形4、世界之最引入新课:创设情境巩固要了解地形,就要有工具,立体的地球仪不常见,沙盘模型更少见,而且都不便于携带。提出假设积极思考所以人们就研究出一种把地形表现在平面当中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地形图依次比较地形讲授新课:鸟瞰图、平面地一.地形图指导学生读图,分图、等高线地形1等高线;在陆地上把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起来析地形图中的基图、等高线分层就叫等高线本要素。设色地形图,找到地形图与普通地图的差别理解

8、等高线的定义及绘制方法。了解等高线分比较等高线地形层设色地形图2.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图、等高线分层设是怎样制作出不同的颜色,绘制成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高低色地形图来的起伏,一目了然)指导读图,简单介通过阅读课文、分析海底地形示意图初步了二.海底地形绍解1.等深线等深线的定义通2.大陆架过类比达到知识3. 大陆坡4. 海沟5大洋中脊的迁移过渡:在“世界地形图”当中就是利用分层设色表现了世界陆地、海洋的高度和深度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板书设计:三.世界两大山脉带指导读图,分析山通过读图复习世界之最1、学看地1.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脉的位置。形图(1)东岸:北美

9、洲一落基山脉2、地形鸟南美洲一安第斯山脉(最长山脉)瞰图、平面合称:科第勒拉山系(最长山系)地图、等高(2)西岸: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分别从图中找线地形图2.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山脉带到这些山脉岛等咼线分(1)喜马拉雅山脉(亚洲)(最高山脉)屿的名称,加强层设色地珠穆朗玛峰(最高山峰)记忆。形图:(2)阿尔卑斯山脉(欧洲)制作原理、(3)阿特拉斯山脉(非洲)着色规律、课堂小结:利用板书总结所学内容优点、缺点课后作业:布置反复看图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

10、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1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2.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教学难点:1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3.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学情分析:I学生自小学以来的

11、学习习惯根深蒂固,只知道记忆、背诵老师教的、抄写的。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方法的掌握对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尤其是读图的方法,在地理课的学习中必须掌握。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教学:复习提问:等高线、世界两大山脉带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八.学看地形图1. 看图名通过图名了解地图的类型、位置、范围2. 看方向复习前面所学知识3. 看比例尺进行实际量算4看图例(1)等高线的读数一一颜色的深浅陆地上随着海拔的升咼,颜色由绿色系过渡到黄色系在过渡到红褐色系。绿色越深,海拔越低,越趋向于黄色、红色,颜色越深海拔越咼。海洋用蓝色表示,蓝色越深,海底越深(1)等高线的分

12、布(疏密)颜色的多少等高线越密集,地面起伏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地面越平坦(3)等咼线的走向判断当等高线圈闭,出现的地形区山脉的走向等山地的各组成部分(1) 山峰:(山顶)山的最咼处(2) 山坡:陡坡等高线密集处缓坡一一等高线稀疏处(3) 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突出(4) 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突出(5) 鞍部:两山峰之间的地方(6) 陡崖:(悬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布置作业:等高线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必须加强学生对图的理解和掌握。充分理解、掌握,并运用到实际当中板书设计:学看地形图山地的各组成部分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地形说课稿湘教版教学目标根据课标

13、,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以及地理知识分层次掌握的要求加上对教材的分解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我将在世界的地形一课中使学生达到以下的三维目标:(1) 一是知识传授方面。使学生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地理事物的想象能力。(2) 二是能力培养方面。能够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五种地形类型并且能够对照地图说出世界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通过读图、识图、分析图、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进行空间地理事物的想象能力、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说明解释地理

14、事物能力。(3) 三是思想教育方面。使学生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内容1 、简介教材地位。本课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中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的第一课时,第二章地球的面貌是学习地理的基础。通过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的三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认识主要的地形类型,并且能够阅读常用的地形图。在第一课时将学习陆地地形。2 、教材处理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作为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我在处理这节教材时本着两个指导思想,第一是注意线索清晰、图文并茂,使教材知识系统化、又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第二是符合普遍认识规律

15、,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方便学生记忆。于是我打破原来的顺序把这节课教材五个知识点:概念;图表;两组地形类型比较;景观图;陆地上山脉和平原分布。把它重新编排为三个内容模块:概念景观图;图表;两组地形类型比较、陆地上山脉和平原分布。3 、重点、难点及确定的依据。本节课的内容由海拔、相对高度概念、比较五种地形类型及差异和在地形图上识别这五种陆地地形两大部分组成。重点定为海拔、相对高度概念、比较五种地形类型及差异。确定的依据有两个,一是学习地形图的基础;二是使教材知识系统化、又激发学习兴趣,又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将它确定为重点。本节课的难点是在地形图上识别这五种陆地地形。确定的依据是两个方面,一个

16、是教材一个是学生。在教材方面,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阅读有关的区域地形图。二是初一学生同时接受消化这么多知识信息的能力有限;学生对地形图有关知识的了解有限,记忆、想象空间事物的能力也有限,所以把它列为教学难点。教学方法1 、总体的教学构想及构想的优点或依据。在世界的地形的总体教学构想是突出两点,一是突出知识结构,二是读图、识图和说图,一改学生以往的死记硬背,进而形成感知、体会、欣赏,再感知、再体会、再欣赏直至成功。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的认知体系转化为学生的认知体系,培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地图教学,加强图文转换能力的培养,完善认知结构。2 、具体的教学过程(导入、讲解

17、、结束等)设计及其优点或依据导入方法是影象导入,首先展示陆地地形景观片段,然后导入新课。优点有二,一是采取直观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兴趣;二是在后面讲解陆地地形景观图的时候,可以考察学生观察、记忆能力。讲解方法是师生角色互换。先让学生担任解说员解释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教师协助演示图表,并提出问题由学生给解答。优点是师生共同参与学习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促进者、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达到“教学相长”。结束设计:结束每个独立的内容的时候,及时进行课堂小结,并完成、完善板书。这样既可以给学生以完整的全局的概念、突出重点。3 、转折点、难点知识教法设计及其优点和依据。教学重点“重点定为海拔、相

18、对高度概念、比较五种地形类型及差异。”的教法设计:讨论分为三步进行,第一、设疑。我们用什么表示这些地形的高低呢?平原和高原、山地和丘陵有什么不同?第二、质疑。在地理上是怎么表示地形的高低的呢?平原和高原、山地和丘陵共同特点又是什么?第三、解疑。通过观察、阅读、讨论、演示、练习,理解概念及五种地形类型特征。设计的目的有三个,第一个目的,在学生动耳、动眼听课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动脑思考、动嘴说、使多种器官协调运用,促进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第二个目的是通过教师讲,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第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把这节课推向高潮。“难点是在地形图上识别这五种陆地地形。”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我将采取“讨论、讲解、归纳”的方法,首先出示P32世界地形图。学生在读图后很容易就说出,这五种陆地地形。然后让学生讨论“你是根据什么做出的判断?你各举一个世界之最,并且和同桌交流。”在活动中教师提示性讲解,最后归纳出结论,完成填表。这样教学既能使学生从感性知识入手,上升到理性认识;又能分散难点,使理论条理清晰、便于理解;更能使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