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语文项脊轩志三 人教版_第1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项脊轩志三 人教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20年高二语文项脊轩志三人教版教学要点1. 赏析本文最后两节文字。2. 赏析本文的艺术特色。教学过程一、检查背诵情况1. 个人单独背诵二至四段。2. 分小组,互相监督背诵。3. 抽查最后两节的背诵。二、品读最后两节,体悟作者念妻的哀思1. 齐读最后两段。2.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第5段为附记,集中描写了夫妻在轩中生活的片断,写了哪几个片断?明确:“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和“归而述诸小妹语”。平常至极。但音容笑貌尽现,可见妻子留给作者的印象之深刻。 第一个片断的描写,两个虚词“或”与“时”,有何妙用?明确:一个“时”表明经常,两个“或”字表明了两人亲密的关系。有问

2、就有答,有学必有教。虽只有简短的一句交代,但读来仿佛从字里行间听到了项脊轩中传出来的欢声笑语,相敬相爱。甜言蜜语,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又是多么深挚的感情。 好景不长,妻子的早逝给作者留下了极大的愁苦和哀思,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呢?明确:只用了七个字“吾妻死,室坏不修”,就这一句淡淡的交代,就把作者对亡妻的无限思念和那份情感宣泄而出。当年的项脊轩是那样的窄小破旧,但作者却兴趣盎然,亲自修葺和美化,虽居陋室,却其乐无穷,大有“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感慨;而今屋坏却不修,自然是物虽在人已亡,睹物思人,对亡妻的无限思念和伤感。深寓其中。3. 文章结尾余韵徐歇,悠悠不尽,诗意无穷,试赏析。明确:文章

3、的结尾。托物抒情。睹物伤怀,物是人非。虽没有一个字涉及思念,但思念之情却表现得诚挚感人。看到枇杷树,并突出是妻当年“手植”,使人不由得想起当年的欢聚。项脊轩的欢声笑语,妻子的喁喁私语,仿佛还在耳边回响,“亭亭如盖”的树,仿佛亭亭玉立的身影。但这一切终是虚幻。物还在,人已去,空留一腔怅惘之情。结尾虽只一句话,却将归有光的全部由回忆引起的痛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叹,确实是惨恻隽永。感人肺腑。4. 齐背第五、六自然段。三、赏析本文的艺术特色1. 学生各抒己见。谈自己的见解。2. 教师点拨:可以从文章分散的材料组织方面、抒情技法方面、细节描写等方面去分析。3.明确特色。(1) 难言的伤痛,不老的

4、亲情情线不断,形散神聚。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幼年归有光的伤痛归有光对于幼年的事情并非记得,是用乳汁喂养了归家两代人的老妪帮助他忆先母的。归有光对于母亲的音容笑貌没有印象。对于一个日渐长大的孩子来说,想象和怀念母亲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深厚,乃至于成为一种阴影笼罩在心头,这是第一点不易言明的伤痛。 少年归有光的形象“借书满架人至不去”,这一段描写给我们刻画了一个好静、安详、勤奋和深思的少年形象。 少年归有光的内心世界a. 幼年早慧却遭遇科举不利的现实。b. 幼年没有感受到母爱,更增加了内心的悲凉。c. 归有光的家庭给他内心造成了很大压力。一方面,这个家庭是官宦之家;另一方,归家已衰败和离析

5、。这样一个家庭,当然渴望有一个能够支撑门户、重振家声的人物出现,所以,归有光肩上的期望之负是很重的。然而,科场不利。这怎不令他伤心呢? 成年归有光的内心世界人亡物在。再加上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家道日衰,而深情难忘,这又怎能不叫归有光无限伤心呢?总之,一根亲情线,无限的伤痛,贯穿文章始末。(2) 平凡之景,琐屑之事,普通之物借景言事抒情,托物寓情。文中写景、叙事、描物都与一个“情”字关联。小屋环境暗示家道的衰败。修葺小屋一一反映自己学业上的勤奋,暗示并反衬自己的不得志。伯父分家直接描写家道的衰落,抒发怀念母亲、追忆祖母的深情。四次遭火以往殆有神护,而今破败不保。反衬家庭现在的不幸。妻至轩中抒发对

6、亡妻的思念之情。作者借平凡之景抒情,叙琐屑之事抒情,托普通之物寄情,处处不明写情,却满纸抒情淋漓,使人感慨万千。状物而怀人而抒情,三者融为一体,正如王锡爵所说的“无意于感人,而难愉惨怛之思溢于言表”。(3) 毕肖的神情,感人的细节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母亲最感人的细节是一个动作,“以指扣门扉”,一句话“儿寒乎?欲食乎?”老妪的转述把母亲的关爱、呵护、问饥问寒的神情,形神毕肖地表现了出来。一个动作,一句话,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还有祖母的关怀疼爱、勉励期待,三言两语,感人至深,历久不忘。四、课堂练习出示投影: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和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偃(yan)仰修葺(qi)先妣(

7、bl)扃(jiong)牖B.渗(shen)漉迨(ddi)异爨(cuan)阖(hQ)门C.呱呱(gua)象笏(hu)栏檐(shun)逾疱(pao)D.垣(yuan)墙长号(ha0)栖(qD冥(ming)然2. 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A.小洞B.洞穿C.明亮D.深人一日,大母过余曰()A.经过B.超过C.指责D.探望比去,以手阖门()A.等到B.接近C.并列D.接连地殆有神护者()A.大概B.危险C.等到D.通“怠”某所,而母立于兹()A.这样B.更加C这里D.站立3.选出下列每组中加点词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人往,从轩前羊B日大母甘曰c.雷罐乍惊石

8、车羊也D.臣请缚一人单王而行A. 每移案辱视无可置者顾VB. 團野有麦热C. 81前厚后D. 人之上志,隅不如蜀鄙之僧哉?A. 吾妻来日K一年来回妻跪问其故c.而翁甲;自与汝复算耳D.田园则芜,胡不0A. 比寺,以手阖门*去丿B. 小&时来啄食,人至不手C. 寺民之所惠,补民之不金D. 金呼张良与俱寺4.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旧时栏檐,亦遂增胜(A.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C.此所渭战胜于朝廷 其制稍异于前()A.余稍为修葺C.县官日有禀稍之供 顾视无可置者(A.内外各置小门C.郑人有置履者B.刑人如恐不胜D.予观夫巴陵胜状B.稍出近之,愁愁然莫相知D.宾客意少

9、舒,稍稍正坐B.沛公则置车骑D.置杯焉则胶5. 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译文:)室内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到处都是。B.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译文:)我稍稍整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往下漏雨、漏土。C.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译文:)东家的狗在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D.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译文:)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参考答案:1. C(呱“gV,“疱”应为“庖”)2. CDAAC3. BDAC4. DAD5. C五、课堂小结文章以项脊轩为感情的触发点,以“亦多可喜,亦多可悲”的感触为主线,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琐细之事的叙述,表达

10、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无论是结构上的精巧布局,还是表现手法的准确运用,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不事雕琢,自有风味”的朴素清淡的语言风格更令人回味无穷,是我们今后写抒情散文的典范。很有借鉴意义六、布置作业1. 熟背全文。2写一篇300500字的文章,谈谈项脊轩志的抒情艺术。板书设计2019-2020年高二语文项脊轩志二人教版教学要点研习并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1.抽查若干名学生单独背诵。2. 全体学生齐背。二、研习第二、三自然段1. 指名一位同学饱含深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2.学生自读、自译第二自然段,学生质疑,教师解疑出示投景:(一)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迨诸父异爨da

11、icuan客逾庖而宴pao家有老妪yu先大母婢也bi先妣bi呱呱而泣g口以手阖门he持一象笏至hu令人长号hao(二)注意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1)东犬西吠西,名词作状语,“向西”(2)已为墙已,副词,然后,以后(3)凡再变再,两次,数词(4)乳二世乳,名词活用作动词,“喂奶”(5)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6)大母过余日(7)比去(8)倾之动词,探视,看望介词,等到衬音助词,没有实义3. 学生齐读第二、三自然段。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 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承上启下。用“多可喜”收束上文,又用“亦多可悲”开启下文。(2) 第三自然段写了哪几件事?共出现了哪些人物?明确

12、:三件事,叙叔伯分家,大家庭崩溃;妪忆母亲,触动失母之悲;追念祖母,长号不自禁。共出现了诸伯父、乳母、先母、大母等人物,重点追忆祖母和母亲。(3) 这三件事都是写“悲”,情感的表达上是否一致?明确:不一致。写分家,“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只是客观的记述中寄寓深长的感叹。忆母亲,“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情动于中,却只是有泪无声,含蓄而有节制。思祖母“令人长号不自禁”,则如汹涌的潮水,直泻而出,完全失去了控制。由内抑转为外露,由沉稳渐趋强烈。感情的抒发层次清楚,感情的发展脉络清楚。(4) 本段最后一句,作者的感情似汹涌的潮水奔泻而出。请结合作者的生平思考。为何祖母平平常常一句话,会使作

13、者“长号不自禁”呢?和全文的风格是否一致?明确:祖母一句话,看似平常之语却蕴含极深的叮咛,随着岁月的流逝和作者阅历的丰富,作者的体会也愈加深刻,祖母之嘱,言犹在耳。而自己考场连连失意,对祖母的思念愈深。愧疚之情愈烈。“瞻顾遗迹”,怎不令人“长号不自禁”呢?此处作者虽是直抒胸臆,但由于作者在结构上的安排,构思的巧妙,由分家而忆母,再到追忆祖母,历历写来,渐渐营造出一个“悲”的氛围,直至悲不自胜,可谓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和全文融为一体。4小结第二、三段内容,引导学生背诵。2段:承上启下 叔伯分家 妪忆母亲“悲 追念祖母5. 教师范背第二、三自然段。6. 学生分组,比赛背诵情况三、研习第四自然段1.

14、 学生齐读第四段,注意读准字音。2. 学生自读、自译第四段,随时质疑,教师解疑。出示投影:注意下列加点词的读音或意义。(1) 轩东故尝为厨故,副词,以前(2)余扃牖而居jiOngyou(2) 久之之,衬音助词。无实义(4) 能以足音辨人以,介词,凭借(5) 殆有神护者殆,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也许。3. 问:本段是补叙,非常简略。写了几件事?如此点染有何作用?又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讨论后,明确:“以足音辨人”和“轩四遭火而未焚”两件事。“能以足音辨人”轻轻一点,照应前文。既突出了小轩的寂静清幽,又同分家后的纷乱形成鲜明对比,使“竟日默默于此”显得非常合理。接着,又写小屋四次遭火而未焚,

15、更表达了作者对小屋的深厚感情。4. 教师引导学生背诵第四自然段。四、课堂练习出示投影:(一)背诵第三自然段,完成以下各题。1. 全段共分几层?概括各层大意。2. 本文记叙感情的脉络十分清楚,文段在“多可悲”的统摄下,叙述家境日下时,仅用“,”作客观的记述,寄寓了深长的感叹。而在回忆先母,说明母爱难忘时,已是“,。”了。这时虽情动于衷,不过还只是有泪无声,含蓄而有节制。再后面回忆祖母,说明对遗教的不忘时,就“”了,情如潮水,奔泻而出。参考答案:1.分三层,先写家业衰落变迁。次写对母亲的回忆,三写对祖母的怀念。2.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令人长号不自禁”。(二)

16、下面文段是原文中的第五段,本文选入时已删去,现补出来,读一读,完成文后各题项脊生曰:“蜀清守母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注:项脊生:归有光自称。 “蜀清守母穴”句:古代四川有个妇女叫清,她丈夫发现了一个产丹砂的矿穴,开采后获得巨利。丈夫死后,清继夫业,别人不敢侵犯。秦始皇后来为她筑了一个“女怀清台”,以示表彰,事见史记货殖列传 昧昧:不明,即名声未显于天下。 区区:小的意思。 扬眉瞬目:扬眉眨眼。形容得意时的情状。 谓有奇景:认为小屋中自有不平凡的景物。谓,认为。思考题:(1) 两处用典,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 作者自比“坎井之蛙”有何意图?(3) 为何选入课本时被删去?参考答案:(1) 作者运用蜀清和诸葛两个典故,隐隐表达了自己的志向。虽然目前寂寂无名,但如辛勤耕耘,或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